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王爺是什麼級別

馬來西亞王爺是什麼級別

發布時間: 2022-11-04 13:11:12

1. 王爺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王爺是爵位,不是官職。二者沒有必然性。打個比方,晚晴恭親王奕?,曾被咸豐皇帝勒令在家思過賦閑六年。這六年時間里,恭親王還是恭親王,錦衣玉食,華屋高堂,依舊富貴尊崇。而卻沒有任何公職在身。於是朝廷政府事務,俱不得插手過問。

2. 古代王爺的等級

清朝的王爺共有240多位,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將宗室封爵定為十四等級即和碩親王、貝勒、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恩將軍。

和碩、多羅、固山都是滿語,和碩意為:一方,那麼和碩親王是王爺等級中最高的一等。清朝封爵方式有兩種:一是因軍功受封,為功封;一種因皇帝之後而受封,為恩封。按照制度,恩封的後代在承襲前人的爵位時要降一級,降至最後一個等級再襲。

但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後人,在繼承爵位時無需降級,作為皇帝對其功勞的賞賜,俗稱:鐵帽子王,即:世襲罔替,配享太廟。

(2)馬來西亞王爺是什麼級別擴展閱讀

王爺的權利

王爺相當於一個大地主,可以從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條件很好。但沒有離開自己封地自由活動的權力。除非皇帝召喚他進京。

明代早期的親王既管軍政,又管經濟,手下都配有一個文相,一個武相,文相管地方,武相管軍隊。王府的親兵多達一萬五六,同時親王還可以指揮當地的駐軍。

朱元璋還規定,所有他的「龍子龍孫」,都要由國家全包起來:親王的兒子封郡王,郡王的兒子封鎮國將軍,鎮國將軍的兒子、孫子、曾孫等依次封為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奉國中尉的兒孫世代都是奉國中尉。

親王的俸祿是米萬石,郡王至奉國中尉的俸祿依次為米2000石、1000石、800石、600石、400石、300石、200石。也就是說,凡是朱元璋的後代,一生下來,就可以吃喝不愁。朱元璋的這種「包養」政策後來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到明代後期,朱家後代繁衍到了幾十萬之多。

這幾十萬人都不事生產,完全靠國家發放的俸祿過日子。這給國家財政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最嚴重的時候,有些地區全年財政收入甚至只夠這些「龍子龍孫」俸祿的一半。於是,拖欠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到了後期,有些「龍子龍孫」無以為生,只好沿街乞討。

永樂以親王的身份奪得天下,他深知親王擁有重兵必將威脅中央政權。於是,他發布了一系列命令,剝奪親王的軍政權力。在永樂之後,歷代皇帝繼續執行這一政策,親王們不但軍政權力被剝奪得一干二凈,連人身自由也受到極大限制。

「明代中後期的親王,在某些方面連個普通老百姓也不如。王府所在的城市就是親王的一個大監獄。沒有朝廷的許可,親王連出城掃墓都不行。」

「親王雖然在政治上沒有了權力,但經濟上的待遇非常豐厚。在親王之國就藩時,皇帝經常會賞賜大片的土地。」王爺不是官職,他們是超品的職務,不在正常的國家官僚體制內。

3. 什麼是王爺,什麼官職有多大

王爺就是一個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對諸侯和周天子的稱呼,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王就成為了一個爵位

漢朝開始,封皇子、皇帝兄弟為王。魏晉開始,王爵分為親王、郡王兩等,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王」分成兩等:親王和郡王
親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國封建制度中,為王爵的第一等。

西晉武帝封宣帝孫永為東莞郡王,始見郡王之稱。後世開始沿襲設置。隋爵分九等,郡王是第二等,位次於王。唐皇太子、諸王與親王之子承恩澤者皆封郡王。唐代時郡王為從一品,也是第二等,以後各朝代郡王也多為二等。宋宗室近親承襲,有皇帝特旨者封郡王。金、元沿置。清代時封爵第二等為多羅郡王,也稱郡王。

至於官職,王爺是代表身份的爵位,說大可以比皇帝大,說小可以不如一個縣令。關鍵是看皇帝的信任、手上的權力,在漢朝,「王」其實就是一個諸侯國的皇帝,在自己的封地裡面,他比皇帝大。
有沒有權力要看是什麼情況,在身份上,王僅次於皇帝,在權力上,就看皇帝讓他管什麼事情了,王爺掌管兵權的話,皇帝還要看他臉色呢

4. 古時候的王爺是做什麼工作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位

王爺的工作是管理自己的封地,從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至於官職,不好和現在比較,王爺是代表身份的爵位,說大可以比皇帝大,說小可以不如一個縣令。關鍵是看皇帝的信任、手上的權力,就看皇帝讓他管什麼事情了,王爺掌管兵權的話,皇帝還要看他臉色。

(4)馬來西亞王爺是什麼級別擴展閱讀:

王爺:

「王爺」是古代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一個爵位,地位是非常高的,一般都是皇帝的兒子或者親戚,也有少數功勞極大的功臣。追溯歷史,「王爵」是從秦朝開始出現的,之後在各個朝代中一直都有存在,而且每個朝代的王爺享受的待遇和生活也都不同。

魏晉南北朝時期,王爵有了「親王」和「郡王」的分別,後來還有「藩王」。親王的等級比郡王要高,而藩王則是有專屬的封地和軍隊,負責管理封地的一切事務。可以說藩王是有實權的,而且那個時候戰亂不斷,基本上都是所封的藩王居多,也要負責帶兵打仗。

王爺有了權力就容易出事,因此後來的隋唐時期,王爺的各種實權就開始不斷削弱。而且所封王爵的皇子大部分都留在京城之內,分封領地的不多。從唐朝開始,基本上所有的親王之子都會被封郡王,已經有了世襲的雛形。

宋朝時期,王爺們就徹底沒什麼權利了,只剩下了尊貴的地位,宋朝的王爺是最風流的了,沒有權力所帶來的責任和風險,卻還保留了地位和衣食無憂的生活。所以宋朝的王爺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吃什麼就吩咐人去做,閑來無事養一些花鳥魚蟲,或者出門遊山玩水,實在是快意人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爺 (中國封建時代封號)

5. 在古代,王爺究竟是什麼身份

一、什麼身份:

王爺(中國封建時代封號)

王爺,封建時代尊稱有王爵封號的人。不一定是王公貴族出身。擁有王爵封號的人還包括對國家和民族有貢獻的平民被授予稱號,如韓信等。

王爺相當於一個大地主,可以從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條件很好。但沒有離開自己封地自由活動的權力。除非皇帝召喚他進京。

二、權力:

權力范圍

王爺相當於一個大地主,可以從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條件很好。但沒有離開自己封地自由活動的權力。除非皇帝召喚他進京。

明代早期的親王既管軍政,又管經濟,手下都配有一個文相,一個武相,文相管地方,武相管軍隊。王府的親兵多達一萬五六,同時親王還可以指揮當地的駐軍。

朱元璋還規定,所有他的「龍子龍孫」,都要由國家全包起來:親王的兒子封郡王,郡王的兒子封鎮國將軍,鎮國將軍的兒子、孫子、曾孫等依次封為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奉國中尉的兒孫世代都是奉國中尉。親王的俸祿是米萬石,郡王至奉國中尉的俸祿依次為米2000石、1000石、800石、600石、400石、300石、200石。也就是說,凡是朱元璋的後代,一生下來,就可以吃喝不愁。

朱元璋的這種「包養」政策後來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到明代後期,朱家後代繁衍到了幾十萬之多。這幾十萬人都不從事生產,完全靠國家發放的俸祿過日子。這給國家財政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最嚴重的時候,有些地區全年財政收入甚至只夠這些「龍子龍孫」俸祿的一半。

於是,拖欠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到了後期,有些「龍子龍孫」無以為生,只好沿街乞討。

永樂以親王的身份奪得天下,他深知親王擁有重兵必將威脅中央政權。於是,他發布了一系列命令,剝奪親王的軍政權力。在永樂之後,歷代皇帝繼續執行這一政策,親王們不但軍政權力被剝奪得一干二凈,連人身自由也受到極大限制。

「明代中後期的親王,在某些方面連個普通老百姓也不如。王府所在的城市就是親王的一個大監獄。沒有朝廷的許可,親王連出城掃墓都不行。」

「親王雖然在政治上沒有了權力,但經濟上的待遇非常豐厚。在親王之國就藩時,皇帝經常會賞賜大片的土地。」王爺不是官職,他們是超品的職務,不在正常的國家官僚體制內。

(5)馬來西亞王爺是什麼級別擴展閱讀

分封制度

王爺就是一個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對諸侯和周天子的稱呼,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王就成為了一個爵位。

漢朝開始,封皇子、皇帝兄弟為王。魏晉開始,王爵分為親王、郡王兩等,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王」分成兩等:親王和郡王,親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國封建制度中,為王爵的第一等。

西晉武帝封宣帝孫永為東莞郡王,始見郡王之稱。後世開始沿襲設置。隋爵分九等,郡王是第二等,位次於王。唐皇太子、諸王與親王之子承恩澤者皆封郡王。

唐代時郡王為從一品,也是第二等,以後各朝代郡王也多為二等。宋宗室近親承襲,有皇帝特旨者封郡王。金、元沿置。清代時封爵第二等為多羅郡王,也稱郡王。

至於官職,王爺是代表身份的爵位,說大可以比皇帝大,說小可以不如一個縣令。關鍵是看皇帝的信任、手上的權力,在漢朝,「王」其實就是一個諸侯國的皇帝,在自己的封地裡面,他比皇帝大。

有沒有權力要看是什麼情況,在身份上,王僅次於皇帝,在權力上,就看皇帝讓他管什麼事情了,王爺掌管兵權的話,皇帝還要看他臉色呢?

6. 王爺是什麼

王爺可能是太後生的也可能是太後同一級別的太妃生的。所以他和皇帝是一個級別,也就是兄弟

攝政王和太後比大小的話沒法比,算起來應該是同一輩。但如果比權力的大小,攝政王的權力就大得多了,我國古代皇室傳統有一條就是後宮不得干政。雖然如此,但王爺見到太後,磕頭的那個是王爺。

7. 古代的王爺、宰相、大臣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職務

王爺不是職務,不好比
宰相相當於總理,或比總理略小(有時同時有幾名宰相)
大臣,包括宰相、各部尚書(相當於部長)、各部侍郎(相當於副部長)、各部員外郎(相當於部里的司長),
各朝代官職各有不同,無法細表
建議分幾個問題問,專門探討某個朝代的官職及職責

8. 古代的王爺是什麼級別,負責什麼呢

在古代的騎士制度中,王珏作為最受尊敬的等級,從漢代一直延續到清末。但是,嚴格地說,傳統的貴族直到魏晉才出現。漢代的男爵並沒有進入騎士制度,只是作為王子和國王存在。當然,主的力量在不同時期略有不同。

古代國王的等級是多少?

在秦朝以前,“王”是諸侯和周皇帝的名字。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分封制,商鞅變法後實行“二十銜制”。“國王”侯爵曾經消失。直到西漢建立後,漢武帝劉邦才實行郡國制,並分封給各地的王子和國王。

西漢初年,劉邦被封為七國八王(閻王臧達死後陸婉繼位)。諸侯相繼被毀後,劉邦又分為九個諸侯,帶著兄弟和王子。他向所有大臣起誓說“無王不劉”,這就是所謂的“白馬聯盟”。然而,當時的諸侯雖然也是諸侯,但都超出了漢代的“二十階制”,而不是傳統的王子。東漢時期基本延續了這一制度。當然,漢末曹操是個例外。

從魏晉開始,傳統的王子開始出現,王子開始分為兩個層次:王子和王子。目前,最早記載的王子是晉武帝賜給東莞的司馬永佐。此後,這一制度得以延續,太子主要由皇帝的兄弟和兒子擔任,而太子則由其他不能繼承太子頭銜的兒子代替。當然,有很多人被授予縣王的頭銜。

王子和王子之間最直觀的區別是頭銜的不同。一般來說,王子是“一字王”。清代的形容詞除有美意外,大多以春秋時期的國名為稱謂,尤其是“秦、金、齊、楚”四個稱謂,其次是“魯、趙、魏、梁、燕、代、陳、漢、宋、吳、越”,還有省和州的名稱。

例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定陶王、渤海王、成都王”都是縣名。

至於諸侯的地位,漢代的諸侯君王都有很大的權力。“屯陵”以後,諸侯的權力雖有所削弱,但仍以帝王的身份存在於諸侯國。魏晉以後,一般說來,諸侯都是正一品,等級高於三公,而諸侯則來自一品,等級低於三公。

9. 正一品大還是王爺大

正一品的官員實權比王爺大。清朝的王爺就是一個爵位,是皇親國戚或者是賞於對朝廷有功的顯赫之後的頭銜,有些有具體的職務,有些純粹就是安慰性的掛職,說得不好聽就相當於顧問。清朝的正一品官員可就不同了,那可是朝廷各機構管事的真正一把手,他們各司其職,就連其他平級的部門有什麼動作,只要有涉及到他有管轄權的,都會到他這里來簽字經同意後才放行。

王爺的級別

在古代爵位制度中,王爵作為最尊貴的一級,自兩漢時期開始一直延續到了清末。不過,嚴格來說,傳統意義上的王爵其實直到魏晉之後才開始出現,兩漢時期的王爵並未納入爵位制度,而只是作為諸侯國王存在。當然王爺的權力,各個時期也略有不同。

10. 馬來西亞的攝政王是什麼職務

馬來西亞的攝政王是什麼職務?我是屬於是王爺的職務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6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7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