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怎麼吃檳郎
『壹』 生檳榔的吃法
生吃,即把新鮮的綠色擯榔果切成小片,果肉和果核同時嚼食。干吃,即把果子煮熟晾乾,保存起來供長期食用。吃擯榔更有趣的是,不單食它的瓤肉,而與「扶留葉」(俗稱萎葉)、灰漿(用蚌灰或石灰調制而成)為佐料一起嚼食,即所謂「一口擯榔一口灰。
先將擯榔果切成小片,取灰漿少許放在「扶留葉」上,裹住擯榔片放人口裡慢慢咀嚼。此時口沫變成紅色,再把口沫吐掉而細啖其汁,愈嚼愈香,津津有味,直至臉熱潮紅,謂之「醉擯榔」。擯榔癮大的婦女,配上少量煙葉,又香又辣,如喝烈酒。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雲:「(檳榔)與扶留葉合蚌灰嚼之,可辟瘴癧,去胸中惡氣。
拓展資料:
功效
⒈驅蟲作用
根基報道檳榔的水煎醇沉液對肝吸蟲均有明顯的體外抑蟲作用。經檳榔作用的蟲體充分伸展,蟲體薄平,長度顯著增加。檳榔煎劑有促使小鼠體內血吸蟲肝移作用。1-2%去鞣酸的檳榔提取物可使豬肉絛蟲、牛肉絛蟲與短小絛蟲呈馳緩性麻痹。
頭節與未成熟節片比成熟節片敏感,其麻痹作用部位可能在神經系統而不在肌肉。
⒉對膽鹼受體的作用
檳榔鹼具有興奮M膽鹼受體的作用,嚼食檳榔可使胃腸平滑肌張力升高,增加腸蠕動,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慾增加。檳榔鹼可使兔心率減緩與冠狀動脈、子宮平滑肌收縮。尚有增強阿托品對小鼠下肢血管的收縮作用。
檳榔鹼也能興奮N-膽鹼受體,表現為興奮骨骼肌、神經節與頸動脈體。而對中樞神經系統尚有擬膽鹼作用。
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據報道檳榔水浸劑對許蘭氏黃癬菌與堇色毛癬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⒋抗高血壓作用
據報道從檳榔種子中分離得到的ArecaⅡ-5-C物質體外試驗具有明顯抑制血管緊張肽轉移酶(ACE)的活性。
⒌抗癌作用
從檳榔所得的聚酚化合物對艾氏腹水癌有顯著的抑製作用,對Hela細胞有中度細胞毒作用。
⒍其它作用
檳榔乙酸乙酯提取液對大鼠妊娠子宮能引起痙攣。檳榔粗提物對5'-核苷酸酶的抑製作用強於對其它磷酸脂酶的作用,大鼠巨噬細胞可直接被激活。
『貳』 檳榔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檳榔的食用方法:
將檳郎用飴糖腌制,最後加上桂油等香料一起食用,綿綿的甜味久嚼不散,綿甜而醇香。也可以將檳榔熬成糖水,澆與煮好的芋頭上,也非常可口。
檳榔樹(學名:Areca catechu)又稱賓門、檳楠、大白檳、仁頻、仁榔、洗瘴丹、仙瘴丹、螺果,是棕櫚科(Palmae)植物等,與椰子同屬棕(zōng)櫚(lǘ)科常綠喬木,主幹可長至二十米,樹干挺直,葉子集中生長在樹頂,在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干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檳榔子是檳榔樹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Piperaceae)蔞葉(Piper betle)的葉。檳榔果略小於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於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採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干,干後呈深褐色或黑色。咀嚼時可以蒟(ju)葉包覆。檳榔子是劣等兒茶的原料,其主要生物鹼是檳榔鹼,獸醫用作驅蟲葯。另有同名電影作品《檳榔》。另外的檳榔咀嚼物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入一類致癌物名單。
葯理作用:
1.驅蟲作用:檳榔煎液有驅蟲作用,對絛蟲、蛔蟲、蟯蟲、薑片蟲、血吸蟲等皆有作用。剖開煮水喝可驅蛔蟲,其驅蟲性在臨床上也得到研究證實。尤其對絛蟲有較強的驅蟲作用,這種作用可能與檳榔鹼類似煙鹼樣性質有關,可以使蟲體的神經系統麻痹。一般認為檳榔對豬肉絛蟲的作用最強,對短小絛蟲,闊節裂頭絛蟲及薑片蟲也有作用。體外試驗對鼠蟯蟲也有麻痹作用。
2.擬副交感神經作用:檳榔鹼與毛果芸香鹼、毒扁豆鹼、毒蕈鹼相似,但性質穩定作用持久。對平滑肌作用最顯著適當劑量時,可以增加腸管的張力和蠕動,有緩瀉作用,並能減輕胃腸脹氣;能使胃腸粘膜分泌亢進,隨之食慾增加;能興奮汗腺及唾液腺,使汗液及唾液分泌增加;用氫溴酸檳榔鹼溶液滴眼,可使瞳孔縮小,故可用治青光眼,此外,有收縮支氣管,減慢心率,並可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兔應用後可使冠狀動脈收縮。
3.抗病毒作用:檳榔有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
4.抗真菌作用:1:3的檳榔煎液對部分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尚含有縮合鞣質、脂肪及檳榔紅色素等成分。
『叄』 檳郎怎麼吃
1、檳榔可以生吃。把新鮮的綠色的檳榔果切成小片,同時吃它的果肉和果核。還可以干吃,把檳榔用水煮過後放在太陽底下曬干,就能夠保存起來方便長期食用。
2、先將檳榔切成小片,取少許灰漿放在葉子上,包住檳榔片後放到口裡慢慢品味。這個時候人體的唾液會變成紅色,可以把唾液吐掉而仔細品味它汁液,越嚼起來就會覺得越美味,有的人會出現臉熱潮紅,還被稱為「醉檳榔」。
3、檳榔燉豬肚:將豬肚洗干凈以後切成塊,與檳榔、白術一起放在鍋里,加入適量的清水煮到豬肚熟後,去掉渣取汁液,加入大米煮成粥即可。
4、豉香檳榔芋蒸排骨:首先將檳榔芋去掉皮,然後切成小塊。排骨切成小塊以後過一遍水,然後控干水分。將蒜去皮拍碎,往鍋中倒入油,等到油熱了以後把拍好的蒜和准備好的豆豉放進去爆香。此時加入切芋塊和排骨,淋上少許的料酒充分的翻炒直到水分有些干,這個時候加入准備好的加入干椒絲,往鍋中淋入醬油、生抽,調鹽、雞精翻炒均勻,裝入盤子中。然後把所有東西放到高壓鍋里,轉換成大火上氣後,用中火蒸十五分鍾即可。
(3)馬來西亞怎麼吃檳郎擴展閱讀:
檳榔(學名:Areca catechuL.)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種子卵形,花果期3-4月。
檳榔原產馬來西亞,中國主要分布雲南、海南及台灣等熱帶地區。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檳榔是重要的中葯材,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
『肆』 檳榔能生吃么
檳榔可以生吃。
嚼檳榔是黎、壯等族婦女嗜好。嚼食時,用放有少量灰漿的「扶留葉」包裹,放入口中慢慢嚼咽,直至口中生津、口唇變紅。除台灣外,海南、湖南以及廣東部分地區也盛行咀嚼檳榔。
檳榔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如脂肪、檳榔油、生物鹼、兒茶素、膽鹼等成分。檳榔具有獨特的御瘴功能,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葯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
(4)馬來西亞怎麼吃檳郎擴展閱讀:
檳榔的危害:
經常嚼檳榔,除了嚴重損害牙齒,導致牙齒變紅變黑,甚至提前脫落外,還有很高的致癌風險。早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就已經將檳榔認定為一級致癌物。
醫學界認為經常嚼食檳榔會造成口腔潰瘍、牙齦退變、黏膜下纖維化,進而導致口腔癌變,醫學研究發現咀嚼檳榔令口腔癌的風險上升8.4-9.9倍,檳榔果中的檳榔素和檳榔鹼具有潛在的致癌性,檳榔的花、藤都含有致癌物質;
檳榔中的多種活性成分和代謝產物有細胞毒性、遺傳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這些物質包括檳榔生物鹼、檳榔鞣質、檳榔特異性亞硝胺和活性氧等。美國和日本曾用檳榔提取物進行實驗,發現會導致鼠類癌變。
『伍』 檳榔是什麼怎麼吃的
檳榔(Areca catechu),與椰子同屬棕櫚科常綠喬木,主幹可長至廿米。「檳榔」一詞源於印尼語「pinang」。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分布區域涵蓋亞洲斯里蘭卡、泰國、印度等熱帶地區、東非及大洋洲。
檳榔樹高約12-15米,無分支,莖直徑約15厘米,6-9枚葉簇生於莖的頂端。果實外皮堅硬,內含一粒檳榔子。採收期約每年的8-11月,去皮煮沸處理曬干後呈深色。咀嚼時可以蒟葉包覆。檳榔中主要的生物鹼為檳榔鹼。
檳榔原是重要葯用植物之一。剖開煮水喝可驅蛔蟲。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有記載如下:「嶺南人以檳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薰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去痰也。三曰:飢能使之飽。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
台灣式檳榔食用方法具有明顯而且嚴重的致癌性。但檳榔本身也有致癌性,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於2003年8月發表專論公布「檳榔果實本身即是第一類致癌物」,亦即檳榔果實即使不加添加物,也會致癌。
除了入葯外,亞洲有許多地區,例如:台灣、湖南、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度,均有嚼食檳榔的風俗。
檳榔為常用中葯,性溫,味苦、辛。具有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之功能。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蟲積腹痛、積滯瀉痢、里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焦檳榔消食導滯,用於食積不消、瀉痢後重
在我國長江以南的湖南、廣東、廣西、海南等不少地區,檳榔都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休閑小食品。在湖南一些地方,檳榔有「綠色口香糖」的美譽。一位吃慣了檳榔的計程車司機告訴我們,檳榔就像飯一樣,一天也離不開。
計程車司機:這個東西有刺激性,可以提精神,有一點癮,愛吃,吃得多了以後就想吃這個東西,比抽煙都好。
『陸』 馬來西亞的人是不是直接吃檳榔果
摘要 馬來西亞人最愛吃檳榔果,也喜歡菠蘿、洋桃、芒果、椰子、木瓜、香蕉、等水果;乾果愛吃核桃仁、花生米等。
『柒』 小賣部里買的檳榔怎麼吃
如果是包裝好的檳榔撕開包裝袋,直接嚼食其汁即可,咀嚼時靠嘴裡分泌的唾液帶出裡面甘甜滋味,直至到咀嚼無味。
嚼檳榔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同地方的人嚼檳榔的方法也不一樣。海南人嚼檳榔的方法跟台灣人的嚼法差不多。他們在嚼檳榔的時候都要加一些其他的東西一同嚼,那裡麵包含著很多的技藝。海南人嚼檳榔的時候,先把檳榔切成三到四塊,形狀有點像一瓣桔子那樣,然後再把檳榔的外皮和果蒂剝除掉(因為外皮不容易嚼爛,而果蒂有一種苦味)。
這時候一般還不能直接地把檳榔放到嘴裡面,而是要搭配一種藤類植物的葉子,在海南俗稱為「荖葉」,荖葉上面塗上一些石灰,將其包捲成一個三角形的。這最後才把塗上石灰的荖葉和檳榔一起放到嘴裡面咀嚼。
如果嚼檳榔的時候不用塗上石灰的荖葉,直接嚼檳榔的話,那就索然無味。「一口檳榔一口灰」就是這個這意思,所謂的一口檳榔在海南話里就是一塊檳榔的意思。這種吃法可防齲齒、健脾開胃、精神舒暢,有治水腫殺蟲之功效,吃時有甜感、微醉、有癮,但無副作用。
拓展資料:
嚼檳榔是黎、壯等族婦女嗜好。嚼食時,用放有少量灰漿的「扶留葉」包裹,放入口中慢慢嚼咽,直至口中生津、口唇變紅。除台灣外,海南、湖南以及廣東部分地區也盛行咀嚼檳榔。專家提醒,吃檳榔對健康不利,市民應控制吃檳榔量。
漢代已有此俗。嚼食時,用放有少量灰漿的「扶留葉」包裹,放入口中慢慢嚼咽,直至口中生津、口唇變紅。明·王佐《詠檳榔》描繪了南方婦女嚼檳榔的情形:「綠玉嚼來風味別,紅潮登頰日華勻。心含湛露滋寒齒,色轉丹脂已上唇。」檳榔能入葯,古人認為嚼檳榔有益健康,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檳榔)與扶留葉合蚌灰嚼之,可辟瘴癘,去胸中惡氣。」
『捌』 吃檳榔的正確吃法有哪些
檳榔的吃法:
1,檳榔切成片後配上包在一種葉子里石膏放入口中咀嚼
2,鮮檳榔在海南街頭隨處可買,一般賣5角/個
3,特產還有一種乾果檳榔,吃了不會醉的
檳榔的作用:種子可入葯,有殺蟲、破積、下氣、行水的功效,是我國名貴的「四大南葯」之一。主治蟲積,食積、氣滯、痢疾、驅蛔、外治青光眼,嚼吃起興奮作用。 檳榔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如脂肪、檳榔油、生物鹼、兒茶素、膽鹼等成分。檳榔具有獨特的御瘴功能,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葯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因為瘴癘之症,一般都同飲食不規律、氣滯積結有關,而檳榔卻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葯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注。
檳榔(betel nut) 常用的驅蟲葯。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乾燥成熟種子。主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中國的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檳榔味苦、辛,性溫 。歸胃、大腸經。功效殺蟲,消積,下氣,行水。主治蟲積,如蛔蟲、絛蟲、蟯蟲、薑片蟲等,食積氣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瘧疾等病證。現代葯理實驗證明,檳榔有驅蟲、抗病毒和真菌等作用。
『玖』 檳榔果怎麼吃
嚼檳榔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同地方的人嚼檳榔的方法也不一樣。海南人嚼檳榔的方法跟台灣人的嚼法差不多。他們在嚼檳榔的時候都要加一些其他的東西一同嚼,那裡麵包含著很多的技藝。海南人嚼檳榔的時候,先把檳榔切成三到四塊,形狀有點像一瓣桔子那樣,然後再把檳榔的外皮和果蒂剝除掉(因為外皮不容易嚼爛,而果蒂有一種苦味)。這時候一般還不能直接地把檳榔放到嘴裡面,而是要搭配一種藤類植物的葉子,在海南俗稱為「荖葉」,荖葉上面塗上一些石灰,將其包捲成一個三角形的。這最後才把塗上石灰的荖葉和檳榔一起放到嘴裡面咀嚼。如果嚼檳榔的時候不用塗上石灰的荖葉,直接嚼檳榔的話,那就索然無味。「一口檳榔一口灰」就是這個這意思,所謂的一口檳榔在海南話里就是一塊檳榔的意思。這種吃法可防齲齒、健脾開胃、精神舒暢,有治水腫殺蟲之功效,吃時有甜感、微醉、有癮,但無副作用。
檳榔還有另外一種常見的嚼法就是嚼檳榔干,所謂的檳榔干就是把檳榔用水煮過後(有些地方的人們還在水裡面加糖,嚼起來有一種甜味)放在太陽底下曬干,跟檳榔干相應的直接採下來的檳榔海南話稱為之「檳榔鮮」(這里的鮮是與熟相對應的「鮮」)。《諸蕃志.志物》稱:鮮檳榔,即軟檳榔。檳榔干可以直接嚼也可以跟塗有石灰的荖葉一同來嚼。兩種嚼法各有各的妙處。檳榔加上塗有石灰的荖葉一同放到嘴裡,稍微嚼了幾下,全身馬上就會有一種發熱的感覺,整個臉都發熱發紅起來,當年蘇東坡在海南曾就這種感覺寫下「紅潮登頰醉檳榔」。所謂「醉檳榔」是指一般第一次嚼檳榔或者不習慣檳榔那種獨特味道的人,嚼幾下馬上就感覺到有點類似於酒醉的那種感覺,而且還會伴有頭暈胸口發麻的症狀。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外地人都不敢嚼檳榔的原因。嚼檳榔的這種感覺跟吃辣椒倒是有點相似的。只是它沒有辣椒那麼暴辣,辣得生痛。會嚼檳榔的人,一口檳榔下去,馬上就感覺渾身都是熱量,再嚼幾下,身上、額頭上馬上就會流汗了。再冷的天,幾口檳榔下去也能讓人感覺全身上下的血液流動加速,汗水直留。這種獨特的感覺確實是妙不可言。
『拾』 檳榔怎麼吃
檳榔是什麼
檳榔,單子葉植物綱、初生目、棕櫚科、屬常綠喬木。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種子卵形,花果期3-4月。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中國主要分布在雲南、海南及台灣等熱帶地區,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檳榔的吃法
那麼這么神秘的檳榔應該怎麼吃呢?准備新鮮檳榔,扶留葉,灰漿,先把檳榔切成薄片。再把扶留葉鋪好,然後塗抹一些灰漿,把檳榔片放在上面。最後用扶留葉包裹起來,放在嘴裡慢慢的嚼食。
檳榔的作用
檳榔也是重要的中葯材,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但其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上的1類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