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為什麼會獨立新加坡
『壹』 馬來西亞為何允許新加坡獨立

文公子小白
前幾年年中去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地處熱帶。但兩地經濟卻相差很遠,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總面積719.1平方公里,差不多隻比中國深圳的三分之一大那麼一丟丟。但就這么個彈丸之地,在世界地圖上就一個點的大小,卻成為了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紐約、倫敦是前二,新加坡與中國香港相互膠著,一直都在競爭第三的位置。
所以,你會發現,就這么一個城市國家,在國際上卻很有話語權。而與之相鄰的馬來西亞,無論經濟、還是國際話語權,都不如新加坡。
現在的馬拉西亞肯定悔青了腸子,因為當初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已經合並了,但馬來西亞在1965年硬是強烈要求新加坡,你必須給我獨立出去,別粘著我。理由是,新加坡華人太多了(70%都是華人),當時的馬來西亞中的馬來人和華人起了沖突。
一九六一年,當時的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有意將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對此,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決定將選擇權交給人民,於是就舉行了全民投票,最後71%的人投了贊成票。於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
1965年,新加坡再次獨立,建立了新加坡共和國。新加坡一個彈丸之地,要資源沒資源要財力沒財力,要生存是相當困難的。但新加坡還是找到了出路,一方面以互利共贏的政策吸引外資,另一方面,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製造業,裕廊工業區正式成立,並在加冷、大巴窯等地建立輕工業基地。
同時,新加坡利用自身地理優勢,扼守馬六甲海峽,建立起來新加坡港口,賺取了大把的資金。
新加坡憑此,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在八九十年代,與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並稱「亞洲四小龍」。
『貳』 馬來西亞當年為什麼讓新加坡獨立
1959年,新加坡作為英聯邦的一個州成功取得了完全自治權。
1962年,新加坡為了爭取更多的權益,加入了馬來西亞聯邦(馬來西亞聯邦原來有11個州)。
1962年-1965年,印度尼西亞對馬來西亞實施經濟對抗,馬來西亞聯邦經濟狀況變差。
同時馬來西亞聯邦保護主義抬頭,馬來西亞人把貧困和低教育的的原因歸結於新加坡的華人(華人佔新加坡人口70%以上),從最初的遊行到演變成暴力行動,造成了數十人的死傷。
為了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當時的馬來西亞總理東古通過國會,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平息了事態。
經歷了這一連串事件後,李光耀悟出了一個道理,靠人不如靠自己,經濟軍事兩手抓,兩手硬,就有了今天繁榮富強的新加坡。
『叄』 新加坡曾經作為馬來西亞的屬地為何後來會被迫獨立
20世紀末期,得益於發達國家的行業轉移,新加坡的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並成為「亞洲四小龍」國家之一,如今的新加坡早已邁入世界發達國家行列,全年人均GDP將近6.4萬美元,高居世界第八位。
近代以來,如同大部分亞洲國家一樣,新加坡也曾經飽受列強屈辱和戰火的摧殘。從新航線開辟時代開始,因為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自身又是優質的橡膠產地,在遠洋貿易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到了1824年,新加坡又正式的成為了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隨後英國人又以此為基礎向東南亞擴張。
雖然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間「分手」,但是關於淡水資源的供應,馬來西亞又總想背棄先前協議調高水價,也使得二者之間頻有矛盾。另外,關於僅僅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白礁島也是雙方領土爭奪的一個焦點。
『肆』 新加坡當初為什麼要從馬來西亞獨立
19世紀初,新加坡因為具備天然良港的潛質,被英國人看中,並於19世紀中期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42年由於英軍戰敗,新加坡又被日本人佔領,1945年日本人投降以後,英國恢復了其在新加坡的殖民統治,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並同時宣布加入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又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成立了獨立的新加坡共和國,並於同年9月份加入聯合國,10月份又成為英聯邦的成員。
為什麼短短的兩年時間,新加坡就宣布脫離馬來西亞聯邦呢,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首先,新加坡的獨立並不是自願的,新加坡只是一個700平方公里的小島,資源缺乏,如果與馬來西亞分離,新加坡的前途必然是未卜的,當時的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他非常反對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李光耀在晚年回憶時也曾經說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是一件令他終生抱憾的事情,他從沒有爭取過新加坡的獨立。甚至在1996年和2007年李光耀兩次主動提出在有條件的前提下,新加坡可以回到馬來西亞,但仍然遭到馬來西亞拒絕。新加坡最終的獨立是在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要求下完成的。
其次,合並之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是導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的一個重要原因。新馬政府第一次發生公開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總理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足夠的預算。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雙邊經濟矛盾則發生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0%增加到60%後升溫。新加坡則認為這對自己不公平,因為其他州屬並沒有因此增加繳稅。同時在語文和教育政策上新加坡和當時的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發生嚴重分歧。
新加坡獨立後,四顧茫然,要資源沒資源、要靠山沒靠山,因而新加坡最終選擇了倒向美國,因為當時的新加坡被東南亞一些國家認為是第二個中國,因此,周邊許多國家對新加坡充滿了敵意,新加坡必須選擇一個靠山。同時,鑒於資源的缺乏,新加坡走出了一條依託科技、教育強國的路線,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新加坡就成長為了亞洲四小龍,直到現在新加坡都擁有與其國力不相匹配的國際影響力。
『伍』 求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的原因
寫這段真實的歷史,還要從馬來西亞聯邦史開始。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宣告成立,馬來亞聯邦、新加坡、沙勞越和北婆羅州(即今天的沙巴)正式加入該國。只是汶萊王國,因得天獨厚的石油利益便拒絕並入,並在菲律賓與印尼的支持下得以獨立。分析這段歷史,需要結合當時的國際環境。是時,美蘇稱霸在即,而馬來西亞合並,就是出於美國反華反蘇的戰略需要。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反華包圍圈,既要防止東南亞華人輸進革命,又要孤立新中國。同時,在美國策劃下組建了東南亞條約組織,類似北約性質。時任新加坡州長的李光耀,是渴望加入「大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的,因為在他心裡有更美的政治構想需要實現。遺憾的是,合並後不到兩年,新加坡被逐出聯邦。原因是:時任新加坡州長的李光耀,在馬來西亞國會倡導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不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引起首相東姑的極度不滿。接著1964年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李光耀又指責聯邦政府正推行「種族沙文主義政策。本來,東姑等馬來西亞高層一直認為華人是他們國家的負擔,華人占居聯邦高達42%的人口後,使馬來西亞開始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所以,在即將全國大選的政治形式下,決定把新加坡正式踢出聯邦!這個決議,對躊躇滿志的李光耀不啻是一個晴天霹靂,他在電視台的鏡頭前無奈地宣布獨立的那刻放聲大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街道上的馬來人已經憋得難受,開始放鞭炮慶祝同新加坡的脫離,股市翻番。更不可思議的是,李光耀沒有放棄努力,居然還爭取議會支持投票,哭著鬧著要求馬來西亞聯邦收回決議!……兩相比之,十分吊詭。我們都在疑問:獨立是件好事,李光耀為何悲痛欲絕呢?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冷靜地分析。從新加坡的國土資源上來看,獨立後的新加坡,只是一個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國,在世界地圖上只是一個小紅點兒。簡單的算術就會知道,二十公里乘以三十公里,還沒有半個北京市區大!而且,新加坡沒有任何自然資源,連水都沒有!以後拿什麼生存?筆者料想,當年的李光耀一定是心裡茫然一片!再者,彈丸之地,兵力虛空,進攻無力,防禦不足,國力如此薄弱,隨時有傾覆之可能。李光耀的心理傷痛,最大的可能是為安全憂慮。再再者,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鄰國羨慕它,大國覬覦它,美英日垂涎於此已非一日。李光耀從民眾福祉出發,不斷尋求馬來西亞庇護,乃人之常情。再再再者,與馬來人分家了,以後他們間摩擦勢必也會加劇的,兩國能和平共存嗎?這些擔憂,也正如李光耀在《風雨獨立路》寫道:前途是渺茫的。新加坡和馬來亞只隔著柔佛海峽,由新柔長堤連接起來。兩地向來是由英國當作一個地區統治的。新加坡是英帝國的行政和商業中心。現在我們分了出來,一切都得靠自己。馬來西亞政府正准備教訓我們。他們可能不再讓我們扮演傳統的角色,繼續成為他們出入口貨物以及為他們提供種種服務的中心。所有新興國家都在推行民族主義經濟政策,一切都要自己干,直接同歐洲、美國和日本的主要買客和賣客打交道。在這樣的世界裡,新加坡沒有腹地,就連我們的飲用水也來自柔佛州,該怎麼生存下去?李光耀還補充強調當年被驅逐的感覺:那天,東姑是在副首相敦拉扎克提出一項議案一讀之後發言的,該項議案要求立即對1965年憲法與馬來西亞(新加坡修正)法案進行辯論。到下午一點半,二三讀辯論完畢,法案送交上議院。上議院的一讀從兩點半開始,到四點半三讀通過。最高元首當天就批准,完成了憲法所規定的程序。新加坡被正式逐出馬來西亞。按照馬來穆斯林的風俗,丈夫可以宣布「塔拉克」(我休了你)三次,做妻子的卻無權這樣。這期間我們可以重歸於好,他可以娶回我。不過,在他講了三次「塔拉克」之後,就不能再娶我了。馬來西亞「休」了新加坡的時候,國會上下兩院三讀法案,等於宣布「塔拉克」三次!李光耀的這種強烈地想返回馬來西亞的想法,在2007年舊事重提。當然,馬來西亞再次以時機尚未成熟,委婉予以拒絕。不過,想一想馬來西亞的做法,還是值得稱道的。雖然他歷史上逼迫華人選民占絕大多數的新加坡脫離聯邦獨立,但終比那些對華人實行種族清洗的東南亞國家好多了,譬如印尼。再說回來,馬來人如果當時不這么做的話,也很可能李光耀就是現在的馬來西亞資政了,那樣由主體華人主政的國家可能與現在的歷史大不同了(可惜,歷史不容假設)。好在獨立後的新加坡華人,每當面對不利局面時,共同的生存危機意識都能夠把全體新加坡人團結起來。他們勤儉高效,廉潔奉公,最終打造出為全球矚目的現代化國家。寫至此,忽然想起在課堂上講課的時候,有學生問筆者的問題:新加坡既然與我們同文同宗同種,為什麼不讓新加坡與中國建立親密關系,或直接並入中國領土?這樣的想法,思索起來讓人凄涼。因為國際關系的基本常識就純粹利益關系,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很多國人總有種模模糊糊的感覺,覺得全世界猶太人都向著猶太人,那全世界華人也該都向著華人。新加坡是華人為主的國家,就應該並入版圖。如果這樣的分析,朝鮮、越南早該回歸中國了。它們過去才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而新加坡與中國沒有淵源,它並不是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新加坡,她只是個世界上除兩岸四地以外,華人人口佔大多數的唯一國家罷了。也正因如此,雖然兩國人民有同祖同文的認同感,但新加坡與中國存在親華與反華的雙面性.其親華性表現在人性方面.在筆者看來,單憑聯合早報就能看出,該報總是對中國內地的報道,以正面為主。而且每天都登載著中國政治和經濟建設成就的消息,這一點,公平地說,比台灣做的好多了。
人性化的親華色彩,新加坡並不輸於世界上任何一地的華人。台灣的9。21大地震,中國大陸百年未遇的洪水災害,汶川5.12特大地震,新加坡人對母親國的感情與行動,都是感人肺腑的。而其反華性,完全是出於其歷史上被英帝國殖民統治的西化心態.為此,她政治上與台灣保持互動關系,可以疏遠大陸.新加坡早就聲稱,自己要當東南亞最後一個跟中國建交的國家,1990年建交後仍然跟台灣保持軍事合作關系。且,李光耀、吳作棟在各種場合的講話都喋喋不休提到中國的增長是世界最大的挑戰,將來亞洲的穩定取決於美國如何對待中國的崛起之類的話。
『陸』 馬來西亞為什麼會讓華人的新加坡獨立,難
首先,新加坡不是華人的。只能說是華裔佔多數。馬來西亞允許新加坡退出聯邦,主要為緩解當時馬來西亞國內(含新加坡)的諸多種族矛盾與問題。
『柒』 新加坡當初為什麼會從馬來西亞分裂出來呢
新加坡當初為什麼會從馬來西亞分裂出來呢?這里牽涉著很多的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下面給大家說明一下其中原因,朋友們可以參考下面的內容:
三、馬來西亞種族主義拋棄新加坡:
經濟矛盾和政治方面的矛盾,導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在此之後馬來西亞巫統為首的政治聯盟在國會上通過了憲法修改議題,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至此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徹底決裂,這就是其中的原因。
『捌』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原本是一個國家,馬來西亞為何一定要逼迫新加坡獨立
新加坡華人較多,馬來西亞為了爭奪權利,信仰,文化的不同。新加坡華人眾多,彈丸之地卻有上百萬華人。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後,華人比例從將從37%上升到42%,直接暴漲五個百分點,超過了馬來人。在這之前一直是馬來人壟斷政治,新加坡加進來了,按照比例選,就該換成華人壟斷了,這馬來人不能接受。
決定把新加坡邦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才能削弱華人的勢力,當時馬拉西亞的執政黨是「巫統」為首的國陣執政聯盟,信奉「馬來至上」主義。1965年,在沒有新加坡參與的情況下,被國陣執政聯盟控制的馬來西亞國會直接將新加坡開除出馬來西亞。最終通過政治斗爭後,馬來人最終獲得勝利。無奈之下,新加坡只能宣布獨立建國。
『玖』 為什麼當年馬來西亞一定要逼迫新加坡獨立
馬來西亞當時之所以讓新加坡獨立,是因為當時馬來西亞的統治者是馬來而這些統治者想讓馬來人在馬來西亞占據主導地位。新加坡當時華人的人數非常多,幾乎與馬來人持平,所以馬來西亞讓新加坡獨立之後有利於保證馬來人的統治地位。第2個原因就是新加坡人口眾多。新加坡的人口非常多並且人口比較密集,在加入馬來西亞的時候人口就已經達到了180萬人之多。當時新加坡絕大部分人都是華人。所以馬來西亞在看見新加坡加入進來的時候,那些馬來西亞統治者為自己的權力感覺到擔憂。因為華人的人數增多之後,明顯華人是占優勢的並且馬來西亞的馬來人有可能根本就控制不住這些華人。當時這些馬來人為了能夠更好的統治馬來西亞,所以才逼新加坡獨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