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安溪陳氏華人怎麼尋親
❶ 陳氏家族族譜
山東東海陳氏字行:
希興從正(希),淑建永同(淑),常立宗譜(常),統緒為貞(為),吉祥延祚(祥)。
豐修咸亨(修),孝敬成訓(成),自古友生(永),乃現祖澤(見),光發舜英(光)。
雲楚嘉績(嘉),和曲令名(名),傳來東海(傳),五百年贏(百),朝代雖更(代)。
萬戶悠清(萬),奕世載德(世),予兆頌聲(兆),其保昭穆(其),庶昌祖榮(昌)。
(1)馬來西亞安溪陳氏華人怎麼尋親擴展閱讀
陳姓是全球華人、韓國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江蘇省、香港、澳門以及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第一大姓。中國姓氏密度圖冊中,陳姓分布與閩海民系的分布范圍極一致,在浙南、福建以及廣東沿海皆極高密度,呈極深紅色,人口密度在7.8%以上。
在珠三角、長三角呈次深紅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間,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區極少分布。南方地區陳姓位居第一大姓,則在北方地區位居第七大姓,超過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萬四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大約5.1左右。全球約達9800多萬之眾。
陳氏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尤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台灣省和廣東兩省,陳氏約占當地人口的10%以上。
❷ 安溪有什麼名人啊
安溪的 :
詹敦仁(安溪首任縣令)
·李光地(1642—1718年),安溪湖頭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累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著有《榕村全集》。
·陳萬策(1674—1724年),安溪崇信里(今祥華鄉珍山村)人,字對初,號謙季;清著名數學家,詹事府詹事。著作有《四書制義》2卷、《館閣絲綸》2卷、《近道齋詩文集》8卷。 ·謝宸荃4( ?—?年),字亮工,號郎屏,直隸安肅進士,授安溪令,留心民瘼,整飭有方,勇往任事。 ·官獻瑤(1703—1782年),長坑福春人,授翰林院修撰、提督粵西學政、陝甘學政等,著有《讀易偶記》等。 近代名人: ·王瑞璧(1904—1998年),安溪縣解放前最後一任縣長,新加坡著名書法家、教育家。 ·陳鳳伍(1907—1933年),海南省文昌人,中國工農紅軍閩南遊擊隊第二支隊支隊長,革命烈士。 ·陳沼濤(1917—2007年),祖籍安溪縣祥華鄉,生於台北,成立財團法人陳沼濤文教基金會,熱心家鄉文教事民業。捐建沼濤中學、小學、圖書館。 ·莫耶(1918—1986年),女,原名陳淑媛、陳爰,筆名白冰、椰子、沙島。安溪縣金谷鎮人,甘肅省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革命歌曲《延安頌》詞作者。 ·林梧桐(1918—2007年),原籍安溪縣蓬萊鎮,全球傑出華人企業家,馬來西亞雲頂度假旅遊勝地創始人,慈善家,雪蘭莪安溪會館會長。 ·庄炎林(1921年— ),安溪縣龍門鎮人,第四屆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 ·李尚大(1920年—2008年),安溪縣湖頭鎮人,印尼雅加達安溪福利基金會主席,著名實業家、社會慈善家。熱心家鄉公益事業,捐建慈山學園 、慈山農中等。 ·施金城(1925年— ),原籍安溪龍門鎮,印尼實業家,新加坡安溪會館名譽主席,香港安溪同鄉會名譽會長。為家鄉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捐建培文師范學校,被譽為安溪當代的「陳嘉庚」。 ·李陸大(1926—2006年),安溪縣湖頭人,新加坡著名實業家、慈善家。熱心家鄉公益事業,為中國扶貧事業作出巨大貢獻。1996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1980年發現的「3609號」小行星命名為「李陸大星」。 ·唐裕(1926年— ),祖籍安溪縣蓬萊鎮,新加坡華人實業家,著名僑領,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世界安溪鄉親聯誼會創會主席。 ·王永慶(1916年—2008年),祖籍安溪縣長坑鄉,全球傑出企業家,台灣第一大財團台塑集團董事長。在不足50年的時間內,創造驚人的「台塑」神話,被譽為「中國經營之神」。 ·陳沼濤 (1917--2007.1.3),民國6年(1917年)出生於台北,祖籍福建安溪縣祥華鄉珍山村。台灣財團法人陳沼濤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地區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慈善家。他到台北市杭州南路創業,依據《陳氏族譜》記載的祖籍地之名成立珍山營造廠,開始涉及建築業。陳沼濤對故土有著深厚的感情,依據《陳氏族譜》的記載,陳沼濤的祖先是安溪縣祥華鄉珍山村翰林世家。 1991年,已有75歲高齡的陳沼濤得知消後,毅然帶領家人到安溪謁祖。回鄉後,他深感家鄉的發展急需人才,決心在家鄉捐資興學。他說:「不是我有錢,而是我有心。同根同源同血脈,隔山隔水不隔情」,「孩子們有書讀是我畢生最大的心願」。陳老先生先後捐資1800多萬人民幣,興建了沼濤小學、沼濤圖書館等,極大地改變了安溪的文化教育面貌,結束安溪沒有縣級圖書館舍的歷史。1994年10月,正值第二屆「世界安溪鄉親聯誼會」在安溪召開,陳老先生再次慷慨解囊,捐建沼濤中學。2003年,正值沼濤中學建校10周年 .
❸ 馬來西亞比較牛的企業都有哪些啊,哪些是華人的啊謝謝
馬來西亞《雲頂高原》可以說世界旅遊人士都知道的地方。雲頂位於烏魯加里山1千800公尺的山頂上,也是全世界聞名的馬來西亞維一的合法賭場。旅遊勝地。它的創建人。馬來西亞華人(林梧桐)先生。1918年出生在中國東南部的福建省安溪縣。於1934年到達馬來西亞。闖世界。每天騎著腳踏車,載著茶葉、萬金油及其他貨物,穿梭在吉隆坡一帶,沿門逐戶叫賣。1945年買賣二手機械生意創辦事業,後來又與馬來西亞三位首相結為好朋友。
1989年,我們成立了名勝世界有限公司,大力提升雲頂高原的旅遊設施。興建擁有821間客房的名勝酒店、313間客房的阿娃娜酒店及888間客房的高原酒店;室內游樂場、3座雇員宿舍、兩座停車場、污水處理廠。 80年代,林梧桐的次子林國泰開始將家族業務推向海外。林梧桐以1億6250萬美金的價格從一家瑞典業者手裡買下了兩艘剛剛建好的郵輪,並於當年成立了麗星郵輪有限公司。
1993年,亞地種植成立亞地置地發展有限公司,並發展了佔地8000英畝,耗資300億元令吉的英達拉布拉綜合城鎮,同時還收購了一家在英達拉布拉鄰近擁有1018英畝永久地契的私人公司。2008年月10月「林梧桐」先生去世,享年90歲
關於「林梧桐」先生的故事太多。在馬來西亞講起「林梧桐」這個名字大人小孩家喻戶曉。成了傳奇人物。
1993年林梧桐還在首相馬哈蒂爾的建議下,把雲頂高原七公里處一塊佔地約81公頃的地皮發展成為了一個功能齊備的市鎮——「梧桐再也」鎮:梧桐是為了紀念作為雲頂拓荒人的林梧桐,「再也」在馬來語中則是成功的意思。
前2年馬來西亞出一本書《我的自傳-林梧桐》是根據「林梧桐」先生的口自序寫的。分英文,馬來文,中文,出版。
我建議你不妨買一本《我的自傳-林梧桐》的中文版來看看。
❹ 安溪陳氏宗祠的墓葬
1.鳳城虞都陳氏宗祠
坐落於鳳山西麓、鳳城鎮吾都村中部,背靠貢山。始建於明末,2001年重建。大厝式,兩旁有護厝,建築面積527平方米,門前有月眉池,豎立三副旗桿盤石,大廳懸掛「進士」、「解元」、「文魁」、「武魁」、「 父子典邑」、「連捷登科」、「登科」等匾額。楹聯均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陳金用所書,主要有:「父慈子孝千秋繼;兄友弟恭百世傳」、「成才裔應勤工立業;好兒孫宜奮發興邦」、「宜抱興邦報國以求顯祖;應為毓裔成才爭取榮宗」、「宜培蘭桂以期流芳遠;應毓家駒爭取衍慶長」、「虞人永應興鴻業;都眾長宜毓俊才 」、「虞宗德業宜長繼;都裔人龍應永培」、「已得家山多隱秀;能修學海自風流」、「祖德千秋宜永繼;宗功百世應長傳」、「虞祖欣居鳳麓;都祠誠覲觀音」、 「百代孝慈高仰止;萬年支派承流通」。
2.城廂同美陳氏宗祠
位於城廂鎮同美村。始建於明初,歷經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民國11年(1922年)、民國31年(1942年)等多次修建。現存建築為1990年重建,二進廳,長25.7米,寬20 米,佔地514平方米。堂中懸掛「文魁」、「選魁」、「進士」等10多面牌匾。被確定為「泉州名祠」。每年正月初一日為裔孫祭祖日,臘月初五祭掃祖墓,儀式莊重。楹聯有陳振珠撰的「同宗懷祖潁川衍派;美德承先小岵流芳」、「因愛家山,喜唐宋元明賢哲筆留芳跡;美揚祖德,欣士農工賈嗣徽輩出良才」、「文明肇啟閬岩,芳跡千秋,時雨和風施我輩;道統何殊鹿洞,芸窗一席,蟾宮折桂摘高枝」等。
3.城廂土樓東墘陳氏宗祠
位於城廂鎮土樓村尾山。唐天祐二年(905年),肇基始祖陳潼原建於厚安左都營(今磚文村亭頂一帶)。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遷居土樓村安內山頭,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再遷建東墘(又名東衡),坐向乙辛兼辰戌。1998年按原基原向重建,為木石結構,琉璃屋面,翹脊,二進三間,建築面積315平方米。楹聯:「位葉乾坤鍾地脈;功參日月振人文」、「固始綿瓜,結翠千秋蔭石室;潁川騰浪,分源萬里到清溪」等。
4.魁斗東洋陳氏宗祠
位於魁斗鎮魁斗村東洋山麓,為陳輝開基之地,歷代是東洋、菜塘陳氏宗親聚會、議事的場所。宗祠背倚山武頭山,面向清溪造尖山,山龍地脈咸稱福地。始建於明,面積200多平方米;清初擴建,建築面積303.5平方米,土木結構,上落上廳外有東西兩廂房,下落三面為廡廊。1945年小修,1988年海外宗親捐資重修。宗祠歷次修建中,均嚴格按原基、原局、原結構建造,故至今仍保持清建築風格。祠中奉祀一至三世先祖。堂中懸掛「文魁」、「選魁」、「選元」等匾額。楹聯:「義禮傳家淑德長垂奕禩;文章華國蜚聲遠播芳洲」、「東山再看科名早;潁水長流甲第新」。
5.魁斗大嶺陳氏宗祠
位於魁斗鎮大嶺村山頭,始建於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1995年重建,建築面積200平方米。楹聯「雲列旗形,正中幅蛟騰鳳起;山名鼓案,發聲際化震天長」、「尊祖敬宗思舊德;敦仁安義迪前光」、「祖創孫承本支百世;流長源遠大業千秋」。
6.魁斗奇觀陳氏祖祠
位於魁斗鎮奇觀村伏形灣。始祖陳坤、陳炯始建,後幾經修葺。1994年因漳泉鐵路建設被徵用,再擇今址建祠。祠坐西南朝東北,磚木結構,二進大厝式,建築面積280平方米。楹聯:「奇士英才人文獻瑞;觀山樂水地脈鍾靈」、「孝德仁風,虞代聖明高千載;廉泉讓水,潁川世胄衍萬支」。
7.鳳山陳氏宗祠
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1992~1997年重建,為大厝式,二進十間。
8.尚卿中山陳氏真山祠
位於尚卿鄉中山村陳厝前。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由先祖陳朝惠(諱觀養)始建。歷經多次修建。1964年重修。二進雙過水十二間,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楹聯:「真地祥鍾開昌運;山峰高拱起人文」、「真守歷藏便是祖宗肖子;山清水秀儲看閭里文明」。
9.蓬萊聯盟五十三陳祖宇
坐落於蓬萊鎮聯盟村十字路蓬萊華僑醫院邊,為土木結構,二進三大門古建築,坐向申寅兼庚甲,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原為土樓,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 年)由長坑陳氏宗親陳文生、陳有福捐募改建。民國17年(1928年),陳國輝、陳佩玉會集安溪、南安、永春三縣五十三鄉社陳氏潁川派族親重建,故名為「 五十三陳祖宇」。解放後多作他用,1988年歸還陳氏宗族管理。古楹聯有:「派分潁水迎清水;宇啟蓬山接歷山」、「重尋乎湖公譜親;華美哉潁水祠堂」、「 重新廟貌昭禋祀;華慶宗功尚典型」。
10.蓬萊坂頂陳氏坑邊祖宇
位於蓬萊鎮新坂村。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坐向甲庚兼卯酉,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1988年部分維修。楹聯:「坑水長流繩祖武;邊峰高聳蔚人文」、「坑流碧水龍起舞;邊圃高梧鳳來儀」、「坑內流清源遠南山匯藍水;邊坡地沃華榮寶樹挺英姿」、「坑頂鴻圖龍蟠虎踞;邊開祖武鳳起蛟騰」。
11.蓬萊彭格陳氏宗祠
位於蓬萊鎮清水岩峰西南崗之鵝冠山麓,始建於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土木結構,二進十間,建築面積200平方米。楹聯:「清水右環歸潁水;芹山左峙護彭山」、「三派衍慶千秩烈同奉祀;八支傳芳萬代繼述薦馨香」。
12.蓬萊院宅林陳氏宗祠
位於蓬萊鎮竹林村。始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歷經多次修建。2002年重建。楹聯:「宅宇增輝光潁水;林泉競秀耀蓬山」。
13.蓬萊美濱路尾陳氏宗祠
位於蓬萊鎮美濱村路尾角落,始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年),清代重修。土木結構,由大厝、兩旁護厝及後落厝構成。建築面積1193.4平方米。堂中懸掛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立的「忠厚可風」匾額。楹聯:「永久傳家訓,詩書式谷生,春蘭兼秋桂,鳳起與蛟騰;承先光祖德,啟後貽孫謀,富貴榮華茂,簪纓世代悠」。
14.金谷涵陳宗祠
位於金谷鎮金谷村店仔口,為金谷村、金東村陳氏宗祠,清初閩南風格建築。據壬虎頭山落琵琶形穴,向丙兼亥已,歷代興修,2000年按原坐向及樣式重建,保留原有風貌,為漢式大厝,石、磚、木結構,重檐硬山式屋頂,豎瓜斗木構架,二進,面闊五開間,建築面積290平方米。正面為三門直進,邊門對開,俗稱「五門直出」,其建築格式在閩南實屬罕見。2003年,宗祠入編「泉州名祠」。楹聯:「潁川千家沐宗功祖德;川流萬派匯武緯文經」、「翰墨門岡,幸文明盛世開拓;德宗祠宇,慶化日光天重輝」。
15.湖頭後溪陳氏家廟
坐落於湖頭鎮後溪村,俗稱「大宗」。陳光緒始建於後晉天福年間(936~947年)。經多次修建。民國24年(1935年),裔孫陳世春帶頭捐資,宗親集資重建。佔地面積1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98平方米。楹聯:「後昆昌裕光宗族;溪水淵源溯潁川」、「祖源潁川,而福建溫陵小岵,至大成而蕃衍;宗本帝舜,衍太丘朝翼啟端,由光緒以開基」。
16.湖頭後溪陳氏卿侯宇
位於湖頭鎮後溪村中點,為後溪陳氏十五世陳宜升始建於元至正二十一年 (1361年)。2001年按祠堂古體重建。建築面積385平方米,土木結構。楹聯:「卿雲伴月鍾祥瑞;侯舜遺風毓俊賢」、「卿志昂揚宗德傳千古;侯峰挺拔桂蘭茂萬年」、「奕世流芳凝千載風雲氣;敦仁睦族心鑄四時富貴春」、「卿月無邊竹蒼松茂;侯風長聚桂馥蘭香」。
17.白瀨下鎮陳氏宗祠
坐落於白瀨鄉下鎮村,共有四座。(1)下官廳厝。位於上寨自然村,土木結構,三落大厝,佔地600平方米。(2)陳氏宗祠。位於待御潭自然村。魯班式大厝,佔地面積500平方米。楹聯:「由固始而來,一脈相傳蔓延葛蕊根同庇;居南山之下,五星環聚羅列峰巒氣獨鍾」。(3)嶺兜祖厝。為日月星陳氏祖宇。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土木結構,建築面積300多平方米。楹聯:「中山聚秀代世智仁勇;宅地鍾靈宏觀日月星。」(4)庵邊祖祠。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1995年翻建,土木結構,上下落魯班式建築,佔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平方米。楹聯:「憶河南潁川,思仙游東亭,歷史流長顯宗祖;說漳平和睦,話長基下鎮,時光源遠耀子孫。」
18.湖上沙堤新鳳坂陳氏宗祠
位於湖上鄉沙堤村陳氏宗祠。始建於清,民國32年(1943年)翻建,建築面積120平方米,奉祀歷代祖先神位。楹聯:「新宇發祥休徵祖德敦厚;鳳麟呈瑞兆應世運昌隆」、「派衍沙堤溯源有自;基開鳳坂報本宜誠」。
19.湖上格頭中寮陳氏祖宇
位於湖上鄉格頭村,始建於清中葉,1967年因破「四舊」被拆除,後重建。四合院式七間張,佔地約600平方米。
20.感德槐川眠牛陳氏祖宇
位於感德鎮槐川村卿度內牛眠山麓。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1981年重修。土木結構,坐北朝南,二進十間,佔地面積4182平方米。楹聯:「眠因仰祖思潁水;牛以卧坡鎮槐川」、「眠思潁水源流遠;牛卧槐山世澤長」。
21.長坑南斗陳氏聚星堂
位於長坑鄉南斗村中部,為南斗、山格、舉魁安美、霞鎮嶺兜、桃舟金鉤陳氏宗祠,又名「東山祖」,被確定為「泉州名祠」。歷經四次修葺,1994年最後一次修葺。現建築面積696平方米。土木結構,有上下進兩邊護厝,下進三架建造。每年農歷十一月初一舉行祭祖活動。楹聯有「追本溯源祖在光州固始縣;分支衍派基開南斗四三公」、「莫遺祖澤源起潁川,流來小岵滋吾南斗;須曉宗祧支承校尉,分自邕公歸本有虞」、「四面錦屏環南斗;一條玉帶束東山」等。
22.長坑山格林兜陳氏祖祠
位於長坑鄉山格村,始建於元至元六年(1340年)左右,系四世陳觀光(字以立)肇基。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鋪設庭石,歷經多次修葺,1989 年進行部分修繕,下進圍牆改為條石砌築。原有泉州進士秦鍾震題贈對聯及匾額,後不幸被毀。現存木刻裝金古對聯一副:「基開珊格無雙地;案拱銀瓶第一峰」。新撰對聯有:「銘一君賢功地學;嘉章公傅師相臣」、「七星伴月光珊格;一水環門匯潁川」等。
23.祥華舊寨陳氏宗祠
坐落於祥華鄉舊寨村,共有四座。(1)陳厝坪祖祠。一世祖陳雲先始建於宋建隆二年(961年),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就原址擴宏重建,清康熙九年(1670年) 再建。現存建築為整座中堂及偏房,共五間,系民國2年(1913年)建,坐東北朝西南,一進三開間,佔地面積4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00平方米。楹聯:「宋代於斯奠定萬年基業;潁川衍派丕成百世鴻圖。」(2)厚仁堂祖祠。俗稱「後壠祖厝」,坐落於村中南,十四世陳昭文建於明初,現存建築物系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建。坐西朝東,建築面積200平方米。楹聯:「舍坪支分,百世衣冠長振秀;厚仁衍派,千年山水永朝宗。」(3)前村寮祖祠。明陳孟孫建,歷經多次重修,坐西南朝東北,建築面積200平方米。楹聯:「承先世,一脈真傳惟忠惟孝;啟後人,兩條正路曰讀曰耕。」(4)瑞德堂祖祠。楹聯:「瑞星照庭宇,詩書迭步芳跡;德祖垂功業,子孫延世茂才。」
24.祥華福洋陳氏達道堂
位於祥華鄉福洋村,為福洋村陳氏祖宇,始建不詳,1995年重新修繕,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60平方米。大門楹聯:「地枕雙山升雲近;門環潁水波浪深。」堂前楹聯:「達尊登廊廟,文質彬彬,當世鷹揚繼起;道義列宗庭,冠裳躋躋,將來虎榜聯登。」
25.祥華後洋六旗陳氏祖厝
位於祥華鄉後洋村,為後洋村陳氏宗祠,一世祖陳文鳳始建於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原名為「肥豬樹厝」,多次重建。因文鳳的裔孫繁衍為六個支派,故後人改稱今名。楹聯:「六秀聚成祖宗地;旗銘輝耀子孫興」等。
26.祥華珍山陳氏祖宇
共有三座。(1)眠牛祖宇,又名「眠牛堂」,位於祥華鄉珍山村庵邊角落。始建於元至順四年(1333年),坐西朝東,土木結構,佔地面積200平方米。楹聯:「自同發而佛耳而福鼎,水木火相生,蜿蜒結就土金宅;由開基有分派有遷居,高曾祖遞衍,賢親恃在子孫儔」(清進士陳遷鶴撰上聯,清進士陳萬策續下聯)。(2)華整祖宇,十世陳積斌始建,坐西朝東,土木結構,佔地面積200平方米。楹聯:「鶴頂劈脈開珍山,懷瑾韞瑜,世代毓玉堂之器;潁川衍派流華整,耕禮種義,春秋薦明德之馨。」(3)奇卿內祖宇。十五世陳臨溪始建。楹聯:「潁水東來源流遠;奇卿北接世澤長」等。
27.陳萬策祠
位於祥華鄉珍山村,建於清代。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歇山式屋頂,是典型的清代宗祠建築。
28.虎邱文美中侖陳氏祖祠
位於虎邱鎮文美村倉美,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歷經多次修建。2000年翻建下落。楹聯:「潁水分支源遠流長,藍水無非潁水;岐山發脈崗連嶺續,岐山即是南山。」
29.虎邱雙都梘頭陳氏祖祠
位於虎邱鎮雙都村雙坑。始建於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左右重建。楹聯:「派分永福源流遠;世奠雙卿慶澤長」、「祖德鍾雙卿濟美;孫支振潁川源流」、「永福支出承介福;雙卿世卜葉正卿」。
30.西坪百福湖丘坪陳氏祖祠
位於西坪鎮百福村,為百福村陳氏宗祠。楹聯:「百千載勿忘致敬;尺寸膚宜念先傅」、「舜帝歷傳,巨族萬世耀祖宇;潁川衍派,小岵傳芳發源長」、「湖水怎常清,福潭雙溪源流遠;丘坪湖永奠,潁川百尺世澤長」、「湖鏡分明照徹堂中俎豆;丘坪秀雅添來界外帳屏」。
31.尚卿尤俊高嚴陳氏祖宇
位於尚卿鄉尤俊村,為尤俊陳氏宗祠。宗祠背靠枕頭山的土地山峰,面向草埔坪山,始建於後周,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建,1987年重新修建。土木結構,建築面積172.5平方米,佔地面積650平方米,清代建築風格。楹聯多為名家所撰,有「遷坪嶺而蕃尤俊,源源有本肇基業;分潁水乃拓高岩,世世克家崇明禋」、「士農工商各執一字,便是祖宗肖子;仁義禮智統行四端,堪稱宇宙完人」、「木有本水有源,子孫勿忘先祖;左為昭右為穆,敬謹總在後人」。門聯 「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宗廟之禮玉帛雲乎哉」。廳堂橫梁懸掛「旌義」、「選魁」、「明經」等匾額。
32.龍涓安美陳氏後裕堂
位於龍涓鄉安美村,為陳氏安美派開基宗祠。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左右,最早為草厝,後翻建為土木結構。明萬曆十年(1582年)後多次重修,最後一次修繕於1996年。二進大厝式,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楹聯:「後鎮舉魁望有魁,文武雙全光珊格;裕存安美期長美,昌隆萬代耀潁川」、「梅花福地有誰識;元美陳公吾祖開」、「後超前開基所願;裕勝昔為祖之心」。
33.龍涓庄山陳氏瞻遠堂
位於龍涓鄉庄灶村,為庄山陳氏大宗祠,系龍涓庄山莊灶、新民、上下半嶺、良安、連祠、茅湖、溪打、茶溪、崎畲、竹班寮、福鼎等11個自然村落的陳氏宗祠。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十二年(1414 年),坐北朝南,仿皇宮式建築,土木結構,屋頂燕尾翹脊,門面用精雕細刻的木屏構成,可自由拆裝。祠前有照牆,佔地400平方米。歷史上曾多次修葺。 1958年在原址依舊規制重建,1977年僑親募資再修,古樸大方。門匾「大宗祠」系清康熙年間進士陳遷鶴所授。大門聯:「追祖念宗源永福;繼往開來鎮庄山。」
34.龍涓內灶里佐陳氏宗祠
位於龍涓鄉內灶村貝山,為庄山村陳氏宗祠,背倚鳳山為屏障,面向龍砂、鼓山為案。旌旗為形,鐵爐為穴。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初構茅舍,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擴大規模重建,前後歷經三次修葺,2000年最後一次重修。一落,宗祠坐庚向甲,建築面積324平方米,廡前廊上欄桿半圍,規模依舊,石柱琉璃瓦更新。堂中懸掛「拔元」、「七葉衍祥」、「選魁」(兩面)、「急公好義 」等匾額。楹聯「啟宇發祥,五世七房門戶;奏星聚簇,一家卅里江山」、「鳳髻為屏,羽翼飛揚增物色;龍砂作案,風雲變化振天衢」。門聯:「潁川衍派,分支貢川永福;里佐開基,承澤九三親宗。」
35.龍涓舉溪陳氏宗祠
舉溪陳氏宗祠名為「新聚堂」,位於龍涓鄉舉溪村後竹垵。始建於明景泰七年(1456年),1986年重修。土木結構,二進十間,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堂內大廳懸掛「奉正大夫」、「大夫第」、「都閫府」、「瑞應重熙」等匾額。門聯:「新匾欣題威鳳舞;聚庭喜看祥麟騰。」
36.龍涓福都陳氏祖祠
位於龍涓鄉福都村,始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2002年春,族人陳立教等發起捐資修建,次年竣工。祠坐西北朝東南,石木結構,懸山屋頂,二進十間。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楹聯:「潁水分支,源遠流長通涓水;歷山發跡,父慈子孝衍都山」等。
37.官橋虞宗陳氏祖宇
位於官橋鎮吾宗村中部。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歷經多次修繕,雄偉壯觀,建築面積320平方米。祖宇門前三池藏輝,屋後綠林獻瑞,環境優美。面朝鐵峰山聖地,背負聖泉岩名山,左倚五虎拜獅奇石,石呈金牛望月美景,世稱「聖地鍾靈」。祖宇大廳有「譽滿鄉坪」、「共紓國難」、「解元」等牌匾。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均舉辦祭祖活動。楹聯:「虞舜孝雙親;宗堯睦九族」、「紫菜至微亦可薦;子孫雖富不如賢」。
38.龍門山頭陳氏筍山宗祠
位於龍門鎮山頭村山頭林。始建於宋開寶四年(971年),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重修,1994年再修。楹聯:「天威嚴咫尺;臣節使琉球」、「潁川衍派源流遠;南院分支世澤長」、「葛竹當前玉筍班聯光世胄;銅鑼擁後金鍾大響振家聲」。
39.龍門翠坑陳氏白葉堂
又名翠坑陳氏大宗祠,位於龍門鎮翠坑村白葉角落。始建於唐武德元年(618年),幾經修葺、重建。祠坐東北朝西南,土木結構,懸山屋頂,二進八間,建築面積133平方米。楹聯:「派衍開封被德澤;支分白葉振宗風」、「柏蒼奕世繩祖武;葉翠群倫競芬芳」。
40.蓬萊聯中田後陳氏宗祠
位於蓬萊鎮聯中村田後。平屋,1994年由馬來西亞族親陳天木集資12萬元重建。楹聯:「田舍維新守成祖武;後塵效步借鑒前車」、「田疇衍沃,且喜得天獨厚;後進多才,龍宜處世謙和」。
41.金谷深洋陳氏全福堂
位於金谷鎮深洋村,為深洋村陳氏宗祠。始建於清乾隆初年,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堂中懸掛「孝節旌天」匾額。
42.福田豐田陳氏福壽堂
位於福田鄉豐田村,為豐田村陳氏宗祠。始建不詳,歷經多次重建。現存建築為清代建築風格,土木結構,二進五間,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
43.金谷東溪陳氏宗祠
坐落於金谷鎮東溪洋中村秋尾墘,始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民國27年(1938年)重修,土木結構,佔地面積約250平方米,堂中懸掛「司馬」、「德行可欽」、「貢元」、「明經」、「進士」、「女魁」、「武魁」、「天生節孝」、「陸軍少將」、「萬安總鎮」等匾額。楹聯:「源來潁水,流壯東溪開泰遠;本植永春,支繁冠度展丕謨。」 位於祥華鄉舊寨村湖嶺虎形侖,宋咸淳十年(1274年)葬。陳文舉,為今祥華多坑的詹、陳氏復興始祖。歷代以來,詹、陳兩姓共奉祀。
4.陳敦仁墓
位於鳳城鎮美法村後格。陳敦仁(字公愛,號義卿),美法村陳氏一世祖。墓祭農歷八月初四。
5.陳元美墓
位於龍涓鄉安美村上保,俗稱「虎仔墓」,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葬。陳元美,陳氏安美派開基始祖。
6.陳昆實墓
位於尚卿鄉長林內,坐卯向酉,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葬。陳昆實,西坪百尺陳氏開基始祖。
7.陳滿生墓
位於官橋鎮官郁村曾郁,地名「墓林內」,明成化四年(1468年)葬。陳滿生,虞宗陳氏開基始祖。
8.陳仙瑪墓
位於魁斗鎮大嶺村屏岩山,地名「水湖」,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葬。陳仙瑪,大嶺陳氏始祖。
9.陳公蔭墓
位於長坑鄉南斗村旗鼓山,坐申向寅。陳公蔭,南斗陳氏開基始祖。
10.陳遂墓
原葬於藍溪橋頭,1998年因公路建設遷至閬苑岩山中。陳振珠作墓誌銘。陳遂,同美陳氏二世祖。
11.陳冬生墓
位於湖上鄉格頭村五龍隔丘田,坐丙向壬。葬於明。陳冬生,湖上鄉格頭村陳氏始祖。
12.陳碧廷及妻吳氏墓
位於藍田鄉進德村,穴名「蜈蚣吐珠」,葬於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為陳碧廷與妻吳氏合葬墓。歷代多修築。陳碧廷,鄉飲賓授八品頂戴。
13.陳朝棟墓
位於桃舟鄉桃舟村。陳朝棟,民國期間惠安縣縣長、安永漳警備總司令部少將參謀長。
14.陳資直墓
位於蓬萊鎮聯中村赤崎頭。為陳資直與妻寧氏合葬墓。陳資直,蓬萊鎮聯中村寮內陳氏一世祖。
15.陳世榮墓
位於鳳城鎮吾都村侯厝,穴稱「龍蝦出海」,與妻廖氏合葬。陳世榮,鳳城鎮吾都村陳氏始祖。
16.陳奇宗墓
位於城廂鎮福洋崗洋沙坂田中,葬於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陳奇宗,字道翰,號泰垣,城廂鎮虞都三落腳陳氏先祖。
17.陳鞠我墓
位於湖上鄉雪山村溪尾尖仔侖,葬於清,坐乾向巽兼亥已,穴稱「天虹灌水」。陳鞠我,湖上雪山陳氏開基始祖。
18.陳朝惠墓
明墓,葬於尚卿鄉中山村隔尾水埕頂,坐庚向甲。2000年重修。陳朝惠,尚卿鄉中山村陳厝前陳氏先祖。
19.陳祥欽、陳祥鋕墓
系龍涓庄山陳氏二世祖陳祥欽、陳祥鋕昆仲的合葬墓。位於龍涓庄山湖弼崎侖寨北側,葬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坐南向北,形稱「倚壁掃帚」。墓碑有信奉伊斯蘭教的彩雲、月亮圖案。
❺ 安溪有哪些名人
羅豪才
全國政協副主席。
男,漢族,1934年3月生,福建安溪人,致公黨成員、中共黨員,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教授。
1951年4月至1952年7月在新加坡被英殖民當局監禁。1952年至1956年廣東省廣州知用中學、江蘇省無錫市第一中學學習。1956年至1960年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習。1960年至1984年北京大學法律系助教、講師、系副主任。1984年至1985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1985年至1986年北京大學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1986年至1992年北京大學副校長、教授,北京市僑聯主席,中國僑聯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1992年至1993年致公黨中央副主席,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市僑聯主席。1993年至1995年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1995年至1996年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1996年至1997年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1997年至1998年致公黨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1998年至1999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1999年至2000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2000年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2003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榕村,安溪湖頭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登進士第五名,官至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是清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壯宦48年,操守清廉,鄞政恤民,育材舉賢,黜墨擊貧,保護善類,治績顯著。尤其是在平定福建耿精忠的判亂和台灣明鄭政權起了關鍵性作用,為祖國的統一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又奉旨整治漳河、子牙河、永定河,平息水患,大興水利,開創了古代治河的新篇章。他是位理學大師,並竭力向朝廷推薦朱子學,奉旨編纂《朱子全書》、《性理情義》、《周易析中》,成為清初復興理學的中堅人物。他還十分注重科學技術的研究,在天文、地理、歷法、數學、音韻、音樂、兵法、水利等諸多領域都卓有建樹,而且在文學、詩歌創作也造詣很高,堪稱是清代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學問家。卒謚文貞,贈太子太傅,被雍正帝褒為「一代之完人」。其著述甚豐,共43種,後人編為《榕村全集》,存38種。
--------------------------------------------------------------------------------
王瑞璧(1904—1998年),安溪縣解放前最後一任縣長,新加坡著名書法家、教育家。
•陳鳳伍(1907—1933年),海南省文昌人,中國工農紅軍閩南遊擊隊第二支隊支隊長,革命烈士。
•陳沼濤(1917—2007年),祖籍安溪縣祥華鄉,生於台北,成立財團法人陳沼濤文教基金會,熱心家鄉文教事民業。捐建沼濤中學、小學、圖書館。
•莫耶(1918—1986年),女,原名陳淑媛、陳爰,筆名白冰、椰子、沙島。安溪縣金谷鎮人,甘肅省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革命歌曲《延安頌》詞作者。
•林梧桐(1918—2007年),原籍安溪縣蓬萊鎮,全球傑出華人企業家,馬來西亞雲頂度假旅遊勝地創始人,慈善家,雪蘭莪安溪會館會長。
•庄炎林(1921年— ),安溪縣龍門鎮人,第四屆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
•李尚大(1920年—2008年),安溪縣湖頭鎮人,印尼雅加達安溪福利基金會主席,著名實業家、社會慈善家。熱心家鄉公益事業,捐建慈山學園 、慈*******中等。
•施金城(1925年— ),原籍安溪龍門鎮,印尼實業家,新加坡安溪會館名譽主席,香港安溪同鄉會名譽會長。為家鄉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捐建培文師范學校,被譽為安溪當代的「陳嘉庚」。
•李陸大(1926—2006年),安溪縣湖頭人,新加坡著名實業家、慈善家。熱心家鄉公益事業,為中國扶貧事業作出巨大貢獻。1996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1980年發現的「3609號」小行星命名為「李陸大星」。
•唐裕(1926年— ),祖籍安溪縣蓬萊鎮,新加坡華人實業家,著名僑領,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世界安溪鄉親聯誼會創會主席。
•王永慶(1916年—2008年),祖籍安溪縣長坑鄉,全球傑出企業家,台灣第一大財團台塑集團董事長。在不足50年的時間內,創造驚人的「台塑」神話,被譽為「中國經營之神」。
•陳沼濤 (1917--2007.1.3),民國6年(1917年)出生於台北,祖籍福建安溪縣祥華鄉珍山村。台灣財團法人陳沼濤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地區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慈善家。他到台北市杭州南路創業,依據《陳氏族譜》記載的祖籍地之名成立珍山營造廠,開始涉及建築業。陳沼濤對故土有著深厚的感情,依據《陳氏族譜》的記載,陳沼濤的祖先是安溪縣祥華鄉珍山村翰林世家。 1991年,已有75歲高齡的陳沼濤得知消後,毅然帶領家人到安溪謁祖。回鄉後,他深感家鄉的發展急需人才,決心在家鄉捐資興學。他說:「不是我有錢,而是我有心。同根同源同血脈,隔山隔水不隔情」,「孩子們有書讀是我畢生最大的心願」。陳老先生先後捐資1800多萬人民幣,興建了沼濤小學、沼濤圖書館等,極大地改變了安溪的文化教育面貌,結束安溪沒有縣級圖書館舍的歷史。1994年10月,正值第二屆「世界安溪鄉親聯誼會」在安溪召開,陳老先生再次慷慨解囊,捐建沼濤中學。2003年,正值沼濤中學建校10周年校慶,88歲高齡的陳老先生,堅決要親自參加慶典活動。在慶典大會上,陳老先生深情地說:「看到所種的小樹長大了,結果了,非常高興」。朴實無華的言語,道出了陳老先生對家鄉學子的殷殷期望。如今,由陳老先生捐資興建的沼濤小學是「福建省示範實驗小學」,沼濤中學是省級「達標中學」,共培養出一萬多名的學生;沼濤圖書館的藏書達8萬多冊,發揮著良好的社會效益,成為鄉親們汲取知識營養、開啟智慧的殿堂。
•陳發樹,1961年出生於福建安溪縣祥華鄉。新華都實業集團董事長、武夷山旅遊股份副董事長、紫金礦業董事等。1987年在廈門經營日雜起家。1995年到福州開辦「新華都百貨」。2000年9月入股紫金礦業,目前持股20.19%,為第二大股東。2003年,陳發樹介入房地產開發,並參股了籌備上市的武夷山旅遊。2008年4月,新華都集團宣布正式聘請唐駿出任集團總裁,唐駿素有「打工皇帝」之稱,此次加盟新華都集團,將獲價值10億元的股票期權。2009年5月7日,福建首富陳發樹2.35億美元接手青島啤酒7%股權。
•高建平,福建安溪人,1976年7月參加工作,中GD員,大學學歷,高級經 濟師。現任福建省委候補委員,興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歷任興業銀行辦公室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兼直屬福州經濟開發區辦事處主任,興業銀行辦公室總 經理,興業銀行上海分行籌建組組長,興業銀行行長助理兼上海分行行長,興業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兼上海分行行長,興業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主持工 作),興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行長。
•張明法,1934年出生於緬甸仰光,祖籍安溪縣蓬萊鎮。香港實業家。5歲時,明法隨父母返回家鄉安溪蓬萊。沒過多久,他與年邁的祖母相依為命。艱難的山區農家生活環境,造就他吃苦耐勞、自立自強的剛毅性格。無論是小 學、中學還是大學,他不僅學業優秀,還是出色的學生幹部。1960年在江蘇農學院(今揚州大學)畢業後,留校執教:1963年調往浙江農業大學,舌耕15 年。其間,曾任浙江省畜醫院院長、浙江農大工會主席、浙江省政協委員,成為一位頗有建樹和聲望的畜醫專家。他的科研成果「家畜針刺麻醉」獲得第一屆全國科 學大會獎。
•羅豪才, 男,漢族,1934年3月生,福建安溪人,致公黨成員、中GD員,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教授。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陳志堅,博士生導師。男,漢族,1966年1月出生於安溪縣 長坑鄉南斗村。1985年畢業於福建師大生物系。1986年8月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1991年5月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生化博士 學位。1991年6月到美國聖地亞哥腫瘤研究所任博士後。1993年6月到美國波士頓腫瘤研究院任研究員。他潛心從事腫瘤研究工作。志堅於 1997年8月到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研究中心任博士生導師,榮獲美國政府衛生部科研基金獎、美國心臟學會獎等一系列獎項。他在世界一流刊物《細胞》、 《自然科學》、《遺傳》等雜志上發表過多篇論文。他曾先後到日本、以色列、西歐、北京、上海、香港參加世界性科研座談會。1999年9月到香港「世界生物 科學家大會」做學術報告。志堅教授在美國醫學院從事腫瘤研究工作,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青年專家
•裴金佳,男,漢族,安溪縣湖頭鎮人,1963年8月出生,1984年8月參加工作,中GD員,黨校在職大學學歷,助理會計師。 1982年9月至1984年7月在福建省集美財經學校財會專業學習;1984年8月起在廈門市財政局工作(期間:1985年9月至1988年6月參加廈門大學自學考試財經專業學習);1990年12月起任廈門市開元區財政局副局長;1992年5月起任廈門市開元區財政局局長;1994年1月起任廈門市開元區副區長,兼財政局局長;1996年11月起任廈門市開元區委常委、副區長,兼財政局局長(1994年8月至1996年12月參加中央黨校函授本科經濟管理專業學習;1996年11月至1997年11月參加廈門大學經濟繫世界經濟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1999年1月起任廈門市開元區委副書記、區長;2003年9月在廈門「三區整合後」,任廈門市思明區區委書記。裴金佳在組織建設和培養年輕幹部建設上表現突出,他對思明區軟體園二期、同安工業集中區思明園、思明光電產業園、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這「三園一區」的建設有較大貢獻。2006年5月31日,廈門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審議,決定任命裴金佳為廈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裴金佳現為廈門市現任最年輕的副市長,也是當前唯一一位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副市長。
•李建國,福建省委委員,泉州市委副書記,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代市長。男,漢族,1952年8月生,安溪縣湖頭鎮人。大學普通班學歷。196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9年1月為江西省軍區戰士,班長,代理排長。1973年4月回鄉勞動。1973年9月在廈門大學歷史系學習。1976年8月為安溪縣教育局師訓班教員。1978年4月為安溪縣委黨校教員。1987年7月任長坑鄉黨委書記。1991年3月任安溪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1993年10月任安溪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1994年1月任安溪縣副縣長。1995年4月任安溪縣委副書記,縣長。1996年5月任德化縣委書記。1998年9月任南安市委榧恰?001年4月任泉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南安市委書記。2001年9月任泉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2002年5月任泉州市委常委,石獅市委書記,市長。2003年10月任泉州市委常委、石獅市委書記。2005年3月任泉州市委副書記、石獅市委書記。2005年6月任泉州市委副書記、晉江市委書記。2006年7月任漳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福建省委委員。2009年6月17日李建國調任泉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陳海基,1954年9月生,福建安溪人魁斗鎮人。1974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1995年1月任南安市委副書記,市長(其間:1996年9月至1998年9月在廈門大學經濟所產業經濟專業研究生課程班學習)。1998年4月任福建省委辦公廳廳務會議成員、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其間: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在中央黨校進修班學習;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班法學理論專業學習)。2001年9月當選福建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2003年12月任福建省委副秘書長。2004年8月任福建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福建省委候補委員。
•柯希平,出生於安溪縣蓬萊鎮蓬溪村的柯希平能夠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是他多年奮斗的結果。1989年,柯希平從內地調入省鄉鎮企業供銷公司廈門分公司時,公司正因管理不善、經營困難,處於嚴重虧損狀態。柯希平擔任總經理 後,進行了大膽而深入的改革,強化內部管理的同時,針對當時供銷社關系少、門路窄、銷售難的現狀,身先士卒,踩著自行車,深入市場,一家一家的摸底調研。 很快,供銷社改變了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閉門坐等的觀念,根據市場需求組織貨源供應。由於理順了內外關系,建立了穩靠的貿易夥伴,廈門公司銷售額逐年翻番, 到1993年已突破億元大關,企業扭虧為盈,並接連幾年被廈門市工商銀行評為「AAA」級信用企業。
•陳澤峰 1969年,陳澤峰出生於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玉南村,豐泉環保集團董事長,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全國百名「公益之星」;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福州大學環境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 德國有全球第一的環保技術,中國有世界最大的環保市場,陳澤峰立足國內、走向國外,搭起了一座整合國內外資源的橋梁。上市給豐泉環保集團一個更為寬廣的發展平台,也促進了豐泉的戰略轉變。資金雄厚了,技術力量更強了,陳澤峰的目光自然更遠了,他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100億的環保集團,不僅要做國內環保市場的『領頭羊』,還要做『世界的清潔工』,在世界范圍內做大型化項目、做高精尖技術,將公司打造成世界十大環保品牌之一。」
❻ 安溪陳氏族譜的族譜 昭穆
現重點選介如下: 鳳城鎮吾都村陳氏族譜,清康熙初由陳遷鶴始修;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由陳奇宗續修;雍正八年(1730年)由陳徽疇三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由陳鍾姱四修;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由陳聯升、陳克綏五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陳希元六修;民國5年(1916年)由陳國璧七修;民國 17年(1928年)由陳昭珠八修。昭穆:
維爾子嗣,克昭令德,孝友承先,文章華國。 鳳城鎮美法村、仙苑街陳氏族譜,現族譜為2000年編修。自13世起昭穆: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尊師重道,育德新民。景行維賢,克念作聖。
承先啟後,丕振吾宗。世澤充吉,嗣續衍慶。毓秀垂芳,共進大同。 為城廂鎮同美村、勤內村等地陳氏族譜。始修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修,民國11年(1922年)續修,1985年新加坡(同美)陳氏增修。昭穆自六世起編修字行22字,1985年新加坡裔孫修譜增編22字。
子曰:學爾為公卿,文章自孔孟。世澤淵源厚,仁慈孝敬興。
詩雲:鍾斯同衍慶,南薰美瑞雲。家聲顯駿德,閬苑福忠貞。 城廂鎮經嶺村西姑內陳氏族譜。昭穆:
均德愷永文有宏,景開世宗振朝廷。浚材炳墀錄,清樹煌壁鍾,
質星存合志,修書典經綸,忠孝奮家聲,橙楠輝培炫,泰柏耀鏗錚。 魁斗鎮魁斗村、奇觀村陳氏族譜,歷經多次編修。明崇禎八年(1635年)由陳綸徽九修,清康熙元年(1662年)與二十三年(1684年)由陳懋庄兩次編修,康熙六十年(1721年)由金谷陳道岸十二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由陳興三、陳興文十三修,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陳振科十四修;嘉慶十九年(1814年)由劉宗哲十五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余本春十六修,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孫玉嶙十七修,民國17年(1928年) 由曾端英十八修,1999年由謝明考第十九次編修。魁斗鎮魁斗村、奇觀村、蓬萊鎮鶴前小路、湖頭鎮湖三村站前路陳氏自九世起昭穆為:
字行:義禮傳家淑德長垂奕祺,文章華國蜚聲遠播芳洲。
諱行:夢國元士掌,經邦任履亨,萬世介景福,丕克晉朝廷。
1999年續修族譜時新編字行、諱行各20字:
字行:慧眼觀今古,修譜溯先祖。弁倫修敘時,光孝悌張祜。
諱行:才情立事功,讀書臻碩儒,學海深淵處,探驪龍得珠。
蓬萊鎮美濱村路尾陳氏昭穆為:永久傳家訓,詩書識谷生。 魁斗鎮大嶺村陳氏族譜,共六冊。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由陳承台始修,清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由陳聚賢二修,咸豐五年(1855年)由陳元士三修,光緒十六年(1890年)由陳奕讓五修,民國22年(1933年)由陳高提等六修。前七字昭穆為:圭玄廷祖幫敦日。後諱行、字行為:
諱行:元殿啟光奕,獻騰其際克,嘉彬鳴煥輝,丕迪茂芳式。
字行:西侯卿子伯,仲甫世鍾人,元文君壇錫,臧孫偕淑臣。 魁斗鎮鳳山村陳氏族譜,始修不詳。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重修,肖捷芳作序;民國15年
(1926年)由陳邦英續修。昭穆:
維其德尚厚明文克紹,有世孝忠賢義禮傳華。
宗業重光,永昌厥緒,蜚聲丕振,光耀門庭。 蓬萊鎮嶺東村周堂、新坂村坂頂和科港、新林村田尾洋、磜內村墓庵等陳氏族譜,12冊手抄本。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由陳月波始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由陳元經二修,乾隆十九年
(1754年)由陳克清三修,嘉慶四年(1799年)由陳習候四修,咸豐六年(1856年)由陳志賢五修,光緒十六年(1890年)由陳禮庭、陳惟郊六修;民國11年(1923年)由陳聯升、陳德開七修,1994年由陳完全、陳黎金、陳德再進行第八次重修。昭穆:
世系:良祖祥光鸞朝鳳,肯斯伯元亨克貞。望庭日添俊秀士,榮昌家乘世有聲。
啟瑞陽和呈福景,華貴文雅慶衍銘。
字行:振宗憲祖惟明德,泰運時鍾本豐功。仁敏智聰紹繼美,禮崇義正永傳長。 現有族譜編纂於民國37年(1948年),昭穆:
字行:鍾淑標煌址,鎮汭植煒基,鉅源材焯埃,錫汝楨燎墀。
名行:孟仲季傳世,詩書禮謹敦,孝悌慈大順,福祿壽長春。 金谷鎮金谷村、金東村陳氏族譜,肇修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道光三年(1823年)、咸豐八年(1858年)、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民國17年(1928年)四次續修。自第七世起昭穆:
德世奕錫以景福,仁居稠綿其榮昌。 湖頭鎮後溪、埔美、高山、前溪、前山等村陳氏總譜。族譜歷經十次編修。始修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成化十一年(1475年)、清順治十三年 (1656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咸豐九年(1859年)、光緒五年(1879 年)、民國17年(1928年)八次續修,1990年進行第十次續修。昭穆名行,原25字,後增編25字,具體為:
懋宣玉樹中,遠謀昭正大,衍派景偕融,毓起連標選,芳徽紹永昌。
嘉鍾經世臣,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 始修年代不詳。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由陳華親重修,黃廷莊主修;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由陳國臈再修,咸豐七年(1857年)陳義繹重修並志諱行、字行。昭穆:
諱行:景德乃啟,文章華國。孝敬忠誠立,經綸處世良,光明延道學,永保祖宇芳。
字行:大開才宇孔,賢居仁由義,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 湖上鄉飛亞村陳氏族譜。原族譜始修於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兩次續修。後因火焚,前部分由陳以寧、陳榮銘回憶編修,後部分由陳萬慶、陳世圭繼修。昭穆:
字行:孔以必廷榮,萬世時友成。宗子良高大,惟嘉會永興。
名行:嗣次具譜中,汝士志朝鴻。秉義章新范,遺書啟後光。 湖上鄉沙堤村陳氏族譜,始修於清初,原譜被火焚。咸豐九年(1859年)補修,宣統二年(1910年)續修。1994年重修。自九世起昭穆:
名行:志侯明德在,心泰體仁尊。建業思賢祖,添成有善孫。
字行:肇世文章顯,名揚伯仲分。榮華維子淑,孝友萬年存。 長坑鄉南斗村陳禮派下族譜。始修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共編修五次。咸豐八年(1858年)新訂字行,自十三世起:
敦肇鼎盛啟侯卿,世紹延孫謨烈昌。孝悌為仁勤本務,詩書舉業得名揚。
家傳禮義知規矩,志念祖宗守典章。文獻輝承卜鳳兆,賢良瑞繼聚星堂。 長坑鄉山格村陳智派下(包括桃舟金鉤派)族譜。始修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歷經七次編纂。自十四世起字行為:
儒朝卿伯仲叔季,世紹延孫謨烈昌。孝悌為仁勤本務,詩書舉業得名揚。
家傳禮義知規矩,志念祖宗守典章。文獻輝承卜鳳兆,賢良瑞繼聚星堂。
白瀨鄉下鎮村日月星陳氏九世起延用珊格陳氏舊字行:
長發洪積時,儒朝卿伯仲,叔季世紹延,孫曾乃孝友,克建奕丕前。
龍涓鄉安美村陳氏十二世起自編字行為:
天子重英元,文章教士全。中和經國本,孝悌紹宗傳。 長坑鄉南斗、山格陳氏在民國26年(1937年)前因昭穆異代雁行,故於民國27年(1938年)在東山祖舉行冬祭時,曾掌惠安縣正堂的陳朝棟倡議南斗、山格包括霞鎮、桃舟派下陳氏合修族譜,而後並主編《南斗東山祖陳氏族譜》,共28冊。自二十五世起新訂昭穆:
諱行:
派丕隆望溢聲名,事業殷勤有志成。蘭桂馨香呈俊秀,椿萱和靄溢崢嶸。
文華端視精心造,實質惟求勉力行。溯仰高飛占鳳日,耀輝宇宙自他征。
字行:
謀合編修尊祖訓,式承昭穆等綱常。家傳禮義忠倫序,氣展經綸輔國光。
孝悌敦仁原本性,詩書敬業永流芳。德星環聚賢良宅,瑞啟東山百世昌。
2002年,南斗東山祖陳氏譜志編委會繼前賢,為該派下的南斗、雲集、雲一、玉南、山格、月眉、桃舟、霞鎮、安美等村陳氏重編《南斗東山祖陳氏族譜》(壬午版),共12冊,70餘萬字。 祥華鄉珍山村、福田鄉豐田村等地陳氏族譜。民國元年(1912年)編纂。昭穆:
諱行:遷世萬捷源,樹勛均鑒淵,果然培鍾注,榮耀增錦泉。
字行:士初志可立,文章乃華國,延澤子孫增,詩禮自傳家。 原稱《潁川清溪陳氏族譜》,乃祥華鄉舊寨村、後洋村陳氏總族譜。始修於明正德至嘉靖十五年間(1506~1536年),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民國8~10年(1919~1921年)四次續修。現正進行重修。昭穆自二十五世起:
諱行:瑞文朝清,克成爾志,自貽多福,詩禮傳家,文章華國。
字行:緝維耿祖德,永烈振孫謀,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 祥華鄉福洋村陳氏族譜。始修年代不詳。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續修。昭穆:
光振奕文郁煥延,詩書顯耀福傳綿。芳徽里鄰長垂裕,寵錫綸音報捷聯。 祥華鄉祥華村西公陳氏族譜,民國38年(1949年)編修。昭穆:
諱行:意元廷昌,榮敏政忠。文武振起,再加永長。
字行:伯子世肇,芳茂應成,建開高耿,延綿餘慶。 虎邱鎮文美村倉美陳氏族譜。歷經七次編修。其中,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四修,嘉慶十八年(1813年)五修,民國32年(1943年)六修,1983年第七次重修。自十四世起昭穆為:
徽文肇興起,科甲自聯捷,世代總傳芳,人品東西晉,器宇南北唐。 虎邱鎮芳亭村陳氏族譜,編修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陳振沃作序。昭穆:
宜宗振朝廷,浚材炳墀錄,清樹煌壁鍾,維新興文化,忠孝奮家聲,橙楠輝培玄,泰柏耀鏗錚。 虎邱鎮雙都村陳氏族譜,編修於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自第六世起昭穆:
鍾汝植尡圻,錫洽榮燦坦,釗治架炳城,鎡源樹燭基。 西坪鎮百福村陳氏族譜。清光緒年間續修。昭穆:
明朝振緒基,永世開弘國,忠孝行先志,詩書啟後人。 尚卿鄉尤俊村陳氏族譜,始修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民國24年(1935年)重修,1989年續修。自十七世起昭穆:
名行:文武丕平富,克引驥周家,序本宗昌運,獲福壽齡遐。
字行:昭祖德承烈,振業裕孫謀,淵源道禮義,經書步雲樓。 尚卿鄉中山村陳厝前陳氏族譜。歷史上曾兩次編修,1989年續修。昭穆:
諱行:奇文章光奕,獻勝其際克,嘉彬明煥輝,丕迪茂芳式。
字行:伯世卿子德,仲甫維鍾人,允文君亶錫,宗孫偕淑臣。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梁丕卿、陳孟學重修。昭穆:
字行:明朝振緒基,永世開弘國,忠信承先志,詩書啟後人。
諱行:文章自孔孟,世澤淵源厚,見全再必老,人慈孝敬興。 大坪鄉前洋村香村陳氏族譜。編修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2003年重修。昭穆:
均德愷永文有宏,景開世宗振朝廷。浚材炳墀祿,清樹煌壁鍾,
維新興文化,忠孝奮家聲,橙楠輝培炫,泰柏耀鏗錚。 承編龍涓鄉長新村後格仔、長岸、下林、水路後陳氏等族譜。昭穆:
承、雄、伯、大、全、乃、世、國、長、孟、仲。
興詩立禮傳家盛,說孝言中教子方,里化仁忠稱美厚,為梁作棟振群英。
龍涓鄉舉溪村陳氏同上。 官橋鎮吾宗村虞宗陳氏族譜。1993年重新編修。昭穆原編修28字:
盈、庭、元、夫、子、僉、懷、若、建、彰、亨、君、臣、智、
仁、性、義、忠、和、孝、友、睦、淵、任、恤、禮、樂、射。
民國32年(1943年)與南安霞美等地同宗議定再續56字:
汝潁開基譽鳳城,綿延蘭桂慶敷榮。家傳詩禮尊謙讓,學紹箕裘毓俊英。
垂裕後昆培植遠,仰承先德本涿清。文章華國多才士,炳耀星雲瑞泰平。
官橋鎮官郁村曾郁陳氏昭穆同上。 龍門鎮和平村陳氏族譜。昭穆:
懋、愈、廷、明、仁、仲、以、克、全、世、汝、仕、慎、伯、甫、奕、
亨、君、臣、智、仁、性、義、忠、和、孝、友、睦、淵、任、恤。
龍門鎮山頭村、洋坑村陳氏昭穆同上。 感德鎮槐川村、槐東村陳氏族譜。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陳謂直始修,同治八年(1869年)由副貢生吳有聲二修,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衡山生員蘇希賢三修,四修不詳,民國34年
(1945年)由楊遁軒五修,2003年由陳賓疊為主六修。自十一世起昭穆:
知子克孝友,世卿揚令名。疊錫昌和淑,安邦允丕承。
貽謀宏志遠,毓德偉業長。文華膺景瑞,翰苑昭書香。 始修年代不詳,清光緒二年(1876年)、光緒七年(1881年)重修。昭穆:
先人承世澤,歷代種書田,禮樂超今古,文章慶後前。 蓬萊鎮聯中村寮內陳氏族譜。明萬曆十年(1582年)始修,清雍正三年(1725年)、道光四年
(1824年)、光緒八年(1882年)三次續修。現存為清光緒版,民國29年(1940年)重抄。昭穆:
振弘光,承大業,舉芳正,立賢哲,欽天良,會帝德,紹舜祖,尚允吉。 金谷鎮東溪陳氏族譜。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由九世陳司憲參修,民國4年(1915年)十五世陳錚主持,十五世陳秀卿、十六世陳忠賢、十七世陳孝朱重修,「十年動亂」時遭毀,現已失傳。昭穆:
名行:唐虞世觀瑞,九鴻啟承寅,士式維盛大,傳芳耀國禎,
經書崇賢德,廉清重乾綱,良才功垂成,成基丕振同。
字行:毓孕欽興溪,堯治徽炳坦,子孫受尚卿,忠孝嗣文簡,
仁讓培善慶,信義綿熙雍,伯仲敦詩禮,成家兆吉祥。
此外,龍門鎮洋坑村油坑陳氏昭穆為:
佛、揚、天、欽、仙、良、忠、曰、鼎、舜、文、鴻、相、炳、
墀、鈺、淮、桂、榮、培、錦、江、梅、烻、填、錫、汝、桃。
尚卿鄉灶美村神湖陳氏昭穆:
威文朝興起,科甲自聯捷,世代總傳芳,仁品東西厝,起雨南北堂。
龍涓鄉內灶村陳氏衍派昭穆:
益國世承祚延長,萬邦作孚家有慶,仁敬孝慈昭祖德,
詩書禮樂裕孫謨,念切本源方肖子,名垂策譜廼鴻儒。
龍涓鄉庄灶村陳氏衍派昭穆:
崇祥昺朝文,鍾潤標輝埏,錫沃植煙基,欽澤榮煥庄,錄汝榜耀墀。
金谷鎮深洋村陳氏昭穆:
紀引欽興溪,堯治輝炳洞,子孫壽上筐,忠孝嗣文簡,
經書崇賢德,廉清重乾綱,良才光茁裕,繩基丕振同。
福田鄉雙垵村陳氏昭穆:
遷、永、大、寬、元、體、一、經、昭、文、起、盛、長、延、萬、世、
令、德、加、謀、厥、祖、垂、芳、胤、從、天、賜、紹、先、維、敬、
和、應、運、有、功、績、保、佑、富、尊、榮、傳、徽、載、衍、澤。
城廂鎮墩坂村陳氏昭穆:
南朝拱震於,登玉有文章,富貴萬年春,奕世永傳香,孝悌惟敦本,詩禮慶熾昌。
官橋鎮碧二村城林陳氏昭穆:
積建文忠新,兆為國家瑞。公侯伯子男,卿夫奕世貴。
智仁信儀禮,孝友兼睦淵。傳芳有善寶,曰啟自多賢。
官橋鎮碧一村、碧二村衙口陳氏昭穆
原有:克達昌朝。後新編:潁川源遠世澤綿長,後園蘭馥衙口培育。 金谷鎮中都村陳氏由仕進公所開基也基拓是鄉則推公為中埔肇基之始祖。
諱行:
朝伯促叔季,恭敬寬宏道,文章振國華,箕裘承祖德,詩禮達吾家。
字行:
君鍾溥樹廷,基珠照明耀,孝友睦婣宗,處世光垂裕,積善慶厥昌。 《參山二房黃氏族譜》[以下簡稱《黃氏族譜》,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重修抄本],即是這其中的一部。由於《黃氏族譜》中記載參山黃氏族人遷居台灣的史料繁多,達1000多人,因此譜中關於族人出洋的記載較易為人們所忽略。其實,《黃氏族譜》所載具有華僑出國早、跨越時間長、分布廣等特點,尤為難得的是其中有大量華僑移居印度尼西亞的史料,這在僑鄉族譜中是非常罕見的。本文擬就《黃氏族譜》中記載的華僑史料,特別是印尼華僑史料進行分析,以考察泉州人民充滿艱辛、浸滿血淚的移民歷程。
❼ 收集五個海外華僑愛國的故事
1、陳志昆
1961年,陳志昆被委派到香港華僑商業銀行擔任副總經理的職位。由於熟悉中美兩國的文化,陳志昆又不遺餘力地為中美兩國的友好交往而奔波,以盡一位愛國華僑應盡的義務。他促成了夏威夷代表團第一次赴北京考察、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之後,他多次任美國跨國公司的中國顧問。為了更好地促進並推動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1974年,他成立了友結投資顧問公司,主要擔負起中美兩國貿易的咨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