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青料是什麼
① 什麼是青花料
繪制青花瓷紋飾的原料-氧化鈷料,也就是鈷土礦。青花瓷的釉下花紋是以氧化鈷料為著色劑來進行描繪裝飾的,大體分為含錳量高含鐵量低的國產青花料和含錳量低含鐵量高的進口青花料。國產的青花料主要有:珠明料、浙料、石子青、平等青(陂塘青)等。國產料資源較為豐富,主要產地有江西贛州、上高、樂平、上饒等,浙江、廣東、雲南、福建、廣西等都有豐富的鈷土礦。進口料主要是來自古代波斯的蘇麻離青(也叫蘇料)和回青料(產地是現在的新疆地區)。 青花料是青花瓷生產的必需原材料,青花料的質量和呈色控制技術決定了青花瓷的興衰和發展。
一,蘇麻離青 又叫蘇尼勃青,元末明初景德鎮青花瓷的專用料,用蘇麻離青料繪制的青花瓷,藍色濃艷,有銀黑色結晶斑,並會出現暈散現象。(原因是蘇料含鐵量高,含錳量低,與國產青料有明顯的區別。 二,坡塘青又名「平等青 」,成色淡雅清亮,明成化朝至嘉靖朝中期所用的青花料,產於今江西樂平。明正德朝官窯青花。曾用平等青,但用量較少。 三 ,石子青又名石青,產於瑞洲(今江西高安,宜豐,上高等地)。明代中期民窯青花瓷多用石子青描繪紋飾,《江西省大志》「有回青行,石子青廢」的記載。可知景德鎮青花瓷器使用回青之前使用過石子青。 四,回青;進口青花料;宋應星《天工開物》中寫到「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下曰佛頭青」。從明正德晚期起,官窯青花改用回青。明萬曆的《明會典》吐魯番條款中有「嘉靖三十三年進貢回青三百一十八斤八兩」的記載。證明嘉靖青花瓷使用回青料,一般於石子青按比例摻和使用,發色純然一色,藍中透紫。明隆慶,萬曆官窯繼續使用回青。 五,無名子又名「畫燒青」,明中期使用的一種青花色料,產於瑞洲(今江西上高),明正德的《瑞洲府志》中的產「物條」條有「無名子出天則岡,景德鎮用此繪畫瓷器」的記載。 六,浙料浙江紹興,金華一代出土的青花料,又叫浙青。國產的青花料中浙為最佳,色重濃艷,輕則淡雅。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種,其中以元子為最好。明萬曆中期以後至清朝前期景德鎮官窯均用此料。 七 ,明珠料;產於雲南宜良,崇明,沾益,曲靖,富源等地,由鈷土曠料煅燒而成,燒成後成黑色,為不透明狀,清代多用此料。色調青翠明亮。 八 ,韭菜邊;清雍正乾隆朝,景德鎮青花瓷使用的一種色料「韭菜邊」之名見於唐英《陶治圖說》摙選青料條有,青料摙選有料戶專司其事,黑綠潤澤光色全者為上選,仿古,齊青,青花細器用之;雖黑綠而欠潤澤,只供粗器;至光色全無者,一切選棄。。。。。。青中有韭菜邊一種,獨為清楚,入火不散,細器義用之。
② 蘇尼麻青料,請問是那個時期的
你這件瓷器的釉料很明顯不是蘇麻離青的,為國內的釉料,時間不超過100年。
蘇麻離青料是從中東地區進口的含有鈷元素的礦石釉料,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外商帶入國內定製燒造的青花製品。主要大規模使用則是在元、明兩朝進口,到清代就沒有進口了,轉而使用國內的青料。
蘇麻離青,又稱蘇泥麻青、蘇勃泥青、蘇泥勃青等。簡稱「蘇料」。名稱的來源,一說是來自波斯語「蘇來曼」的譯音。這種鈷料的產地在波斯卡山誇姆薩村,村民們認為是一名叫蘇來曼的人發現了這種鈷料,故以其名字來命名此料。另一種說法是,蘇泥麻青應為蘇麻離青,是smalt的譯音,意為一種藍玻璃。
③ 尋求馬來西亞式腌甜酸青辣椒的做法
配料 青辣椒10千克,鹽1.4千克,水2.5千克,大料25克,花椒30克,干生薑25克。加工 將青辣椒洗凈,晾乾,扎眼,裝缸。將花椒、大料、生薑裝入布袋,投入鹽水中煮沸3?D5分鍾撈出,待鹽水冷卻後入缸,每天攪動一次,連續3?D5次,約經30天後即成。成色 色澤綠,味咸辣。
④ 青料是什麼意思
亦稱「 青釉料 」。一種塗在瓷器坯體上的青色塗料。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白瓷》:「凡為碎器與千鍾粟與褐色杯等,不用青料。」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瓦》「成色以無名異,棕櫚毛等煎汁塗染成綠黛」 鍾廣言 註:「無名異是一種含有氧化鈷、二氧化錳及其他氧化物的復礦,可作為瓷器的青釉料。」
⑤ 蘇麻離青是什麼
在瓷器眾多品種中,有一種被我們稱為「青花」的白底藍花瓷器。「蘇麻離青」就是繪畫青花瓷的一種進口青料,是鑽土礦的一種,相傳由波斯一帶傳入。據說「蘇麻離青」的名稱就是波斯語「鑽料(蘇來曼)」的譯音,在一些書中又稱「蘇泥勃青」或「蘇勃泥青」。使用「蘇麻離青」的青花發色濃艷青翠,光彩煥發,色性安定;由於鐵含量高,往往出現鐵銹斑疵。
歷史上元、明景德鎮青花曾應用過進口青料;明代永樂、宣德二朝是青花生產的黃金時期,其官窯器所用的青料主要為進口的蘇麻離青,由於含錳量低減少了青中的紫紅色調,在適當的火候下,能呈現寶石藍的色澤。但也由於含鐵量高,往往在青花部分出現黑鐵斑點。這種自然形成的黑鐵斑和濃艷的青藍色相映成趣,被視為無法模仿的永樂、宣德青花瓷器的成功之作。從成化朝開始蘇麻離青逐漸被國產平等青和其他鑽料所代替。
蘇麻離青的傳入,對我國的青花瓷發展起了極大的推進作用。也正因為有它的使用才使永。宣青花瓷彌足珍貴。
⑥ 蘇泥勃青指的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蘇泥麻青——又稱「蘇麻離青」、「蘇泥勃青」,是一種從波斯進口的青花色料,元末明初景德鎮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這種青料。 其特點是發色凝重濃艷,並有黑色似鐵銹斑點,經化驗,料中含錳量低含鐵量高,與國產青料顯然不同。 一個非常重要的機緣是,在元代景德鎮這里出現了一種進口的繪瓷原料,這種原料據說是產自波斯的一個叫雷伊的地方,被稱作為"青金蘭鈷料"。由於伊斯蘭文化崇尚蘭色,故早在公元前15到14世紀在埃及和西亞地區就有了使用這種"青金蘭鈷料"作為著色劑製作的器物。然而,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事實是,這種產自波斯的鈷料,在當地並沒有使它潛在的使用價值得以充分地發揮。據明萬曆19年(1591)《事物紺珠》"永樂、宣德窯"記載:"二窯皆內府燒造,以棕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用蘇麻離青料繪畫的瓷器,藍色濃艷有銀黑色結晶斑,經化驗,料中含錳量少,產於波斯,與國產含錳量多的青料有明顯區別"。"蘇泥勃青"又稱"蘇麻離青",為波斯雷伊地方所產青金藍鈷料。當時外國使臣的貢獻及明朝廷的頒賜,使得該時期瓷器器型及紋飾受到西亞風格的影響。 我們現在似乎已難考證這種源自波斯地區的,後來被中國人稱為"蘇尼勃青"或"蘇麻離青"的一種可以用來繪瓷的鈷料,是怎樣被景德鎮的窯工們所認識和使用的。在元代這種鈷料是從陸路還是海上被傳入景德鎮,我們都缺乏詳實的資料。關於"蘇尼勃青"的原產地,也還需要作更深入一步地研究。例如:該產地的面積有多大,最初開采始於何時,何礦源枯竭,這種鈷料在世界其它地區的使用情況等等。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當這種鈷料一旦被景德鎮的窯工們所使用,這種鈷料在中國製造的瓷器上便大放異彩,使它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同時,也因景德鎮使用了這種青料,故由始確立了它的瓷都地位,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製瓷風格。 景德鎮歷史上使用"蘇尼勃青"料主要有兩個時期,為元末和明初的洪武、永樂、宣德時期。也還有些專家、學者不同意這樣的說法,認為,景德鎮使用"蘇尼勃青"料究竟始於何時,還有待進一步地考證。從元代社會發展的歷史來看,元中期應該是社會文化交流的一個發展時期,也很可能在那一時期蘇料已被引入到景德鎮。只不過這樣的說法缺乏有力的實物例證。目前存世的、有確切紀年可考的一件"元青花牡丹紋塔式蓋罐"其青花發色青灰,具元早期青花瓷的特色,可見元早期已有青花器傳世,那麼此類青花器所使用的青料是否是國產?還是進口的?如果這些青花料是國產的就說明,早在蘇料進入景德鎮之前,景德鎮的窯工們已使用過這種蘭色的鈷料作為瓷繪材料。而至元末引進蘇料之後,燒制出成熟的青花器就不足為奇了。但元早期使用的青料如果是國產的又產於何處?卻少有記載。然而無論景德鎮何時使用了進口的"蘇尼勃青"料,但至少到了元末明初,景德鎮燒制出了極具美譽價值的帶有明顯蘇料特徵的、成熟的、白地和青蘭色花紋的瓷器。這種青花瓷從元至今一直是景德鎮的主流產品,可見青花瓷的影響之大。 應該說,最能代表蘇料呈色特點的是,元末和明永樂、宣德時期燒制出的青花瓷器,在這三個時間段景德鎮燒制出的青花瓷器。發色明艷、深沉,加之這段時期景德鎮的工匠繪畫水平較高,充分表現出了蘇料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 一、呈色絢麗濃艷,色澤深沉,在青料凝聚的色澤處,會出現結晶斑。蘇料呈現的絢麗,其後,或者這之前所有的青花料都是較難達到的。這種濃艷色彩的紋飾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尤其使用蘇料繪畫的龍紋、海水紋、魚藻紋等,不僅氣韻生動、大氣華美,成大氣象,顯得粗重豪放、蒼勁有力,尤其宣德期間使用蘇料繪畫的龍紋,其形狀猙獰兇猛,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為歷代龍紋繪畫之最。宣德龍紋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高的水準,不僅得益於繪工的高超繪畫技法,還與蘇料凝重深沉的呈色特點不無關系。呈色濃艷,線條紋理中出現烏黑而濃重的,如松煙墨色的結晶斑,這一類呈色形成的結晶斑塊,斑塊面兒如用放大鏡照看,可發現結晶斑塊兒表面由細小顆粒組成,並呈乾燥狀。在結晶斑塊兒表面上,可發現點、條成塊兒狀的,不規則的銀色光面。也有人稱此為,呈錫鉑狀的錫光色斑。但特別值得說明的是,此類錫光斑往往很小,多出現在黑色斑塊兒之上。這一類的銀色錫光斑,有的較光亮,而有的呈一種蝦青色,您細細觀察,這些錫光斑都會在光線的照射下,給人一種亮閃閃的感覺。出現這種呈色特點可能是人所共知的,蘇料含鐵較高,且料質較粗的緣故,所以在高溫下,出現了這種鐵的晶粒。往往呈色越深,這種結晶斑出現的也越多,錫光色也較明顯。 三、色階。觀察由蘇泥勃青料繪制瓷畫,我們還會發現蘇料的另一個區別於其它青料的特點,就是有深淺、濃淡不一的特徵。蘇泥勃青或蘇麻離青料,無論其它呈色如何,或淺或淡、或深或重,但我們總能發現這種色差的存在,這是蘇料的一種區別於其它青料的不同色質。這種色質恰恰符合中國畫的一種追求筆墨之韻的要求,使畫面更具變化,更生動。
⑦ 青花瓷的青花料是什麼
青花瓷的青料
蘇麻離青
蘇麻離青,即蘇泥麻青、蘇勃泥青、蘇泥勃青等。其名稱的來源,一說是來自波斯語「蘇來曼」的譯音。這種鈷料的產地在波斯卡山誇姆薩村,村民們認為是一名叫蘇來曼的人發現了這種鈷料,故以其名字來命名此料。另一種說法是,蘇泥麻青應為蘇麻離青,是英文smalt的譯音,意為深藍色或繪畫用的深藍色粉末顏料。此料屬低錳高鐵類鈷料,故青花呈色濃重青翠,有「鐵銹斑痕」,俗稱「錫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樂、宣德官窯所用青料均是這種,產地均在古波斯或今敘利亞一帶。
平等青
平等青,又稱陂唐青,產於江西樂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時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穩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時。
石子青
石子青,又稱石青,產於江西高安、宜豐、上高一帶。此料單獨使用時,青花發色灰暗甚至發黑,明清二代民窯普遍採用此料,官窯則用於與回青調和使用。
回青
回青,有產於西域、新疆、雲南等多種說法。此料發色菁幽泛紫,若單獨使用則渾散不收,故多與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萬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於混水(填色),發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於設色(勾勒輪廓),筆路分明清晰。
浙料
浙料,又稱浙青,產於浙江紹興、金華一帶。國產料中以浙料最為上乘,其發色青翠,明代萬曆中期至清代,景德鎮官窯青花器均採用此料。
珠明料
珠明料,產於雲南宣威、會澤、宜良等縣,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發色明麗純正。康熙青花多採用此料。
上述國產鈷料多屬高錳類。
化學青料
化學青料,即用化學製品氧化鈷配製的青料。發色紫藍、純粹、濃艷,但輕浮而缺乏附著力,價格也低廉。使用此料製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⑧ 蘇泥麻青是進口青花料嗎
蘇泥麻青是進口青花料。
蘇泥麻青——又稱「蘇麻離青」、「蘇泥勃青」,是一種從波斯進口的青花色料,元末明初景德鎮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這種青料。其特點是發色凝重濃艷,並有黑色似鐵銹斑點,經化驗,料中含錳量低含鐵量高,與國產青料顯然不同。
蘇泥麻青是屬低錳高鐵類鈷料,青花呈色濃重青翠,色性安定,因為蘇麻離青含鐵高而含錳量低,在適當的火候燒造下呈現出藍寶石般的鮮艷色澤,還會出現銀黑色四氧化三鐵結晶斑,即"鐵銹斑痕",俗稱"錫光"。元代景德鎮與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繪制花卉枝葉,明成化以後,漸被回青等代替。
⑨ 請問俄料、青料、韓料分別是什麼地方的算不算和田玉
俄料、韓料顧名思義,分別是俄羅斯和韓國產的
青料,樓主是說青海料吧 是天山山脈上產的
這幾種如果到寶玉石鑒定機械做證書的話 都是和田的證書
因為他們的大致礦物質組成基本一致
⑩ 青料是什麼
青料是指可以用作飼料的植物新鮮莖葉,因富含葉綠素而得名。青飼料主要包括天然牧草、栽培牧草、田間雜草、菜葉類、水生植物、嫩枝樹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