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關東是什麼意思

馬來西亞關東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11-18 04:17:08

A. 闖關東,關東指的是哪兒

關東,是以山海關為界,過了山海關,就是關東了,關東泛指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的東北三省,加上內蒙古自治區靠近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的幾個盟,如果說闖,就是有點冒險的意思,就是沒有具體目標的冒險,那個時候沒有交通工具,甚至連地圖都不會有,闖也就是沒有具體目標,只有一個東北的大方向,也就是闖到哪算哪,闖到哪走不動了,或者闖到哪累病了,累倒了,就在哪停下,挖個坑搭個窩棚,或者搭個馬架,就在哪裡安營紮寨,開荒種地了,說「闖關東」也是一個比較好聽的詞,而實際上,闖關東就是逃荒的,就是挑著擔子,把不能走路的孩子放在擔子的筐里,或者推著獨輪車逃荒的!


我們家就是闖關東來到東北的,或者說從山東省逃荒來到東北吉林省的,那個時候闖關東,不是一戶人,幾個人家就能闖的,是一大家子十幾口二十幾口人,老老少少一起闖的,或者是幾戶人家成群結隊來闖關東的,這樣一旦有事的話,還能相互關照的,也好應付的,我的祖籍是山東省登州府來陽縣小劉庄,嘉興二年,也就是1797年,先祖劉玉逃荒來到東北吉林省,至今已經有223年了。


闖關東的人以山東人居多,也有河南,河北,山西,陝西人,據統計,闖關東的山東人總數達到了1800萬,解放以後統計的數字,還有800萬山東後人留在了東北,我在農村老家的那些鄉親們,祖先都是從山東闖關東過來的,當時闖關東的人,是從遼寧省開始,逐步向北遷徙的,也就是從遼寧省,到吉林省,再分別到內蒙古東部地區和黑龍江省,一直到解放前夕,闖關東的人口就沒有停止過,直到解放以後,戰爭結束,國家安定,闖關東的隊伍才停止了腳步,由於闖關東的人還沒有闖到黑龍江省的北部邊遠地區,至使黑龍江省北部還有大片土地沒有開墾,因此上,解放以後,成立了黑龍江省農墾集團,才把黑龍江省邊遠地區的土地全部開墾出來,就是到現在,黑龍江省的農墾集團還是繼續存在的!


「人挪活」,人不挪可能就會被餓死,闖一路關東,討一路的飯,也有的人永遠留在了闖關東的路上,但是為了不被餓死,也要闖出一條生路,闖關東的人帶著一份求生的呵求和期望,拖兒帶女,扶老攜幼,離鄉背井,向著關東的方向跋山涉水,也給留在原地的鄉親們留下了一份生機和希望,闖關東是我們一段流血流淚極其悲傷的 歷史 ,電視劇「闖關東」也還原了那段 歷史 ,做為一個闖關東的後人,我們也沒有忘記那段 歷史 ,也會永遠銘記那段 歷史 ,最後祝福全國人民,生活都幸福,都平安!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闖關東」中的「關東」,泛指山海關以東的地區,也就是指現在的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以及內蒙古東部這一大的區域。

在不同 歷史 時期,這一區域有著不同的稱謂。如在明朝時被稱為遼東。在清朝時又被稱為關東。其之所以得名為關東,則是因位於山海關以東而得名。

闖關東,是我國近代 歷史 上一次聲勢浩大且持續時間較長的移民大潮。具體是指清朝末年至新中國成立這段 歷史 時期內,山東、河北、河南等省向關東地區遷徙謀生的移民大潮。

那麼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闖關東這股移民大潮呢,其實,這主要還是與人們的經濟生活有關,也就是因為窮的緣故。在這三百來年的闖關東 歷史 中,大致經歷了四次移民大潮。第一次,是在明末清初。第二次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至民國初。第三次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最後一次則是在抗日戰爭期間。

根據有關統計,當時,遷入吉林省最多的是山東人。從清人入關一直到新中國成立期間,先後遷入吉林的人口據說超過了一千萬。這些移民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中部、北部和南部地區,主要從事農耕與畜牧,也有一小部門人則以經商為生。當然,對於多數闖關東的年輕人來說,他們謀生的主要方式就是挖煤、挖人參、淘金。

闖關東整體而言,有著復雜的 歷史 社會 背景,若是可以誰又會願意長途跋涉,背井離鄉呢。但在另一方面,闖關東的移民大潮也為關東地區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為當地的 社會 文化等的發展,乃至是當年的抗擊日寇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闖關東,就是六,七十年代,河北人,山東人較多,吃不飽飯,沒有錢花。就到關外去生活。
關東指山海關外,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另外有內蒙最東部,相鄰關東。
怎麼闖?生產隊看管緊,突然失去了勞力,村幹部和本隊小隊長找上門,問這問那,家人決不能說去了哈爾濱,去了海拉爾等等,只說有了病,到某親戚家去了,找醫院看病。久了,勞力無蹤影,也就無人過問了。
去了關東,大森林茂密,直接通到俄羅斯,多數砍伐樹木,勞動表現好,可按上臨時戶口,就是能每月分到口糧。有的到了廠子,因為廠子里缺少工人,如抽承廠,造紙廠等等,當學徒工,每月十八元現金。
一下火車,在車站就有招工的,招的工人們統稱氓流,有招工辦公室,掛著牌子:「流榮自然登記處」,登了記,就給找個地方幹活,這樣就餓不死了,有點工錢,有口糧。有的人投奔親戚朋友,給以介紹打工單位,也可安定下來。
闖關東的那批祖輩,都已不在世,就是活著也有八十歲以上。

關東,主要指山海關以東各省,即現在的東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

我的父親和舅舅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先後闖關東,先從海上乘船到遼寧大連,再乘火車到黑龍江哈爾濱。

闖關東,關,指的是山海關的「關";關東,泛指山海關以東地區,又被長城關口一山海關以內的華北諸省份人稱之謂:關東。

闖關東,一詞:源自於1646年清朝入關以後,清政府於1651年的初次移民政策。

開始於東北隔海相望的山東半島,通過海上乘水陸引民移往遼寧一帶,同時通過山海關陸陸通道徒步移向遼吉黑三省。此間移民大部分以山東籍人口為主。以後官方又實行了幾次有組織有計劃的大批量轉移人口。由於山東人多地少,在農耕年代,走親投友自然流入東北的山東人口越來越多,有的家族群中幾個兄弟結伴舉遷東北的現象越聚越多。由先落腳遼東沿海地區,後又逐步向東北延伸,最終延伸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岸邊。在今天東北三省的村屯中姓氏之中不難發現其規律。在黑龍江的農村村屯中,由一個家族兄弟立屯名的不在少數。探尋其 歷史 ,大都在10O一200年上下。在山東人的習慣稱謂:闖關東。

1937、7、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東夷鬼子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全面開始。蔣介石為了抯擋日本侵略者的進攻步伐,下令炸開了河南段黃河花園口,在阻擋日本鬼子南下速度的同時,也造成了數百平方公里的黃河泛區,大片良田被淹沒、沃土變沙灘,泛區百姓死傷無數、生計無望,大批難民潮形成而湧向關外。建國以後,1960年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由於河北、河南丶安微、山東等省的災情,造成不少村屯出現餓死人的現象,野菜、樹皮、地瓜秧等凡能入口的都吃光啦!自然流入、投親靠友的盲流潮又在東北三省上演。

近3O0多年以來,有來自山東、河北、河南等省的多少先人走上了闖關東之路,官方文書無從考證。…

據黑龍江人口統計的媒體報導,全省人口有75%的祖先源自於山東省。吉遼兩省大體人口也更該差不多,再者,從人們生活風俗習慣也可以驗證。說東三省文化源自於闖關東的孔孟文化,或者稱移民文化並不是誇張。

廣義現東北三省加上內蒙古部分區域,狹義主要指黑龍江及吉林部分區域。山東,河南,河北是闖關東主要輸出地。 歷史 上,大規模人口遷徙有三次。第一次清初,清軍及眷屬大量進關,造成原本就人稀地廣的關東地區大量土地閑置,人丁較少也給邊境安全造成潛在危險,清廷便詔令,促進並鼓勵內地人入關,開墾荒地,繁榮經濟,增值人氣。第二次民國38年,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旱災蝗災嚴重,土地荒蕪,顆粒無收,百姓無奈只好將婦挈雛舉家遷徙關東。據統計,約有近2千萬人之多。第三次上次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千里赤地,萬戶蕭疏,便又一次引發了大規模流民遷徙闖關東。

晚清民國時期,曾出現過三大流民潮,一是闖關東,二是走西口,三是下南洋。

其實,走西口(河北張家口以西)和闖關東,都是一回事,只不過是「山西人」與「山東人」的兩種說法,前者是指到內蒙一帶謀生,而後者則指到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去謀生。同時,闖關東的除了山東人和山西人外,還有河南、河北及陝西等地人。

而下南洋,則是指漂洋過海到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謀生。

那麼,為何會有闖關東的事件發生呢?

以闖關東人數最多的山東為例:據史料記載,山東是清朝到民國期間有名的災害多發區,而且「地少人稠」。從163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到1912年清朝滅亡,在長達296年的 歷史 中,僅有兩年無災害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洪災、旱災以及蝗災。

因此,導致東山匪患頻發,餓殍遍地,成千上萬的百姓生存堪憂。

雖然,努爾哈赤立國時,曾定下祖制,嚴禁漢人進入東北,以防破壞了「龍興這地」的風水,也為自己留下一塊退守的凈土。

但是,1860年隨著《璦琿條約》將「海參崴」( 清朝時為中國領土,隸屬於吉林將軍 )劃歸沙俄出去,清政府深切地意識到,光有家業沒人守還真不成。

於是,當年清政府就取消了嚴禁漢人出關的禁令,並開放了開荒權,即:誰開的荒地,土地的耕種權就歸誰。據《膠澳志》記載: 「當時的奉天、錦州二府,荒地很多,稍加開墾,即成膏腴良田。」

又因,滿清立國時,曾將二十多萬滿人遷入關內,從造成土地肥沃而又遼闊的東北平原, 一度變成了 「千里無人煙,萬里無雞鳴,群獸常出沒」 的天然野生動物園。對此,史書上講到: 「關東地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礦、曰鹽,『荒』居首位。」

因此,從而引發了一場湧向東北的流民潮,「 煙濰一路,擔擔提籃,徒步負載,結隊成群,或東出榆關(山海關),或北渡渤海,其熙熙攘攘之狀,亦復不相上下。綜計一往一來,恆在百萬以上……且多貨其田廬,攜其妻子,為久居不歸之計…… 」(膠澳志)。

為此,清政府 「每逢冬令,膠濟鐵必為移民加開一二次列車。」 (膠澳志)

雖然,大家都對前路充滿了無限希望,但路途卻又危機重重,或路上遭遇盜匪,或大海上遭遇台風等,許多人還未抵達目的地,就葬身在了路途。

可以說,前往關東,可謂是「懷揣希望而又不顧身家性命的冒險行為」。因此,才有「闖關東」一說。

據2008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闖關東:2500萬山東移民的 歷史 與傳說》記載,參加入闖關東大軍的山東人高達2500萬人。

再來看看當時的《走西口》中的華北民謠: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 同樣,也是因為在當地生存不下了去,這才無奈背井離鄉、顛沛流離走西口。

然而,正所謂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如此大規模的流民潮,又似乎讓人感到難以置信。

那麼,闖關東的吸引力為何如此之大呢?

這是闖關東的三句經典宣傳語,而許多人都是在這三句宣傳語的誘惑下,這才踏上了闖關東的征程。

不過,據1926年3月的《保工匯刊》報道,北京農商部特派專員視察江、浙兩省各工廠的工人籍貫時,發現本地人約佔30%,近鄉人約佔27%,他省人約佔43%。在列表中清晰地顯示出,這兩省的工廠幾乎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打工」的流民。如:杭州鐵工,分別有杭州、紹興、山東以及安徽人;無錫火柴廠,有無錫、山東、河南、江北、山西等地人。

所以,在當時並非闖關東,才是迫於生計這類人最好的人生出路。但是,闖關東卻似乎更具吸引力,這又是為何呢?

從1916年到1917年,沙俄為了在歐洲戰場取得更大的利益,就需要加快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建設。於是,沙俄與英法等國狼狽為奸,為了誘騙更多的華人勞工去為他們的利益充當苦力,並在一些華人敗類文人的配合下,編造出了以上三句歌謠。接著,他們又將這三句歌謠在民間大肆宣傳,一時遍布大街小巷。

隨後,俄國的士美洋行等外國公司,便披著經辦銀行業務、海上航運業務、保險業務、貿易出口業務的外衣,將大量華工誘騙到海參崴等地充當苦力。因此,在當時的煙台港碼頭,常常會看到一些面容枯槁的窮苦百姓,懷著滿腔的希望,在等待著「闖關東」的輪船到來。據統計,在1896年到1903年的7年時間里,沙俄從煙台港誘騙的山東勞工高達12.53萬人,英法兩國也有3萬多人。而且,其中還有大量懵懂無知的孩子。

例如,1900年,士美洋行將2000多名華工騙上船,准備從海上運到海參崴去做力。但是,當船出港不久,就有人發現情況不對,並要求返航,卻遭到了俄國人的開槍射擊。當時,雖有少數勞工傷亡,但在勞工們的極力對抗下,而不得不返航。結果,返航的勞工余怒未息,並打砸了俄國人招工的士美洋行。

又據《哈爾濱與紅色之路》一書披露,辛亥革命以後,因連年天災兵禍,闖關東的山東人每年就有35萬人,且尤以「登州」、「萊州」二府最多,「青州」、「沂州」、「膠州」次之。

1908年1月,據官方數據統計,海參崴的華工有36700多人,烏蘇里斯克(華工稱其為雙子城)、哈巴羅夫斯克、尼古拉耶夫斯克等地35000多人。

還有數據顯示,1910年,關東總人口1800萬人,1949年,關東總人口4000萬人,其中山東人就佔了一半,其餘為山西、河南等省份的人。

同時,《盛京日報》也有報道, 1908年2月1日至17日,從煙台乘船到達大連者為9950人,平均每日580人;每年由煙台抵營口埠者約2萬餘人,由煙台抵安東者計有6.5萬餘人,抵海參崴埠者5萬餘人,抵大連者4萬餘人;經登州欒家口抵營口者計有3萬餘人,抵安東者2萬余;由龍口抵營者十二、三萬,合計三十五、六萬之譜。此尚未包括由陸路入關者。

可見,當時「闖關東」與「跑崴子」的規模與聲勢之大。

那麼,這些闖關東的人都是些什麼結局呢?

因大多數闖關東的人,都是被誘騙去了,就算能夠拿到一些辛苦錢,要麼被洗劫,要麼被扣押,許多華工連回家的路費都不夠。所以,最後能發財者幾乎寥寥無幾,甚至有些人直接客死他鄉。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蘇聯政府為防止日本人趁機佔領其遠東地區,便對日本人開始驅逐。又因多有日本人和華人混居,不好分辨,遂連同華人也一同驅逐出境或驅趕到西伯利亞地區做苦力。

從而,也導致許多「闖崴子」的華人財產被搶,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至此,曾轟動一時的闖崴子及闖關東浪潮就此戛然而止。

當然了,也有一些極少數的幸運兒闖出了一番名堂。

例如:煙台南郊埠後張家村的張氏四兄弟,就曾在海崴參闖出了一番名堂,掙了不少錢,在村裡買下大量土地,並蓋起了連片的房子,還為村裡蓋里了10間校舍。因此,人稱其四兄弟為「大崴子、二崴子、三崴子和四崴子」。

不過,最能見證「闖關東」 歷史 的當屬「山東老酒館」的開創者陳懷海,但其經歷卻頗為悲慘。

1928年,陳懷海開始了「闖關東」,最先進入深山老林挖人參討生活。不料,一雙兒女突然失散,媳婦也跟他人跑了。最後,只好一個人來到大連開了一家山東老酒館謀生。

因此,可以說,闖關東,只是少數人實現夢想的地方,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則是一場不堪回首的往事。

各位都看過【闖關東】電視劇吧,這是對中國 歷史 上最大」自發移民」的真實寫照,【闖關東】,指的是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至民國三十八年,山東大飢荒,棵粒不收,百萬災民闖關東的壯舉,【闖關東】主要是山東災民,平均每年有48萬,總災民達1830萬之多,圖①②③⑦⑧⑨ 闖關東 歷史 照片真實寫照。【闖關東】指的是:山海關以東,也就是「關外」的東北地區,【闖關東】路線和關東地區,圖④⑤⑥,有人說東北人大部分是山東人的後裔,一點不假。











[cp]《悲敘民國闖關東(散文詩)~(2018~16)》

沿著前人留下的足跡,向著東北邊走邊行乞。山東老家實在活不下去,明知東北有小鬼子,也得闖關東,拖兒帶女,到東北找活路去。

老家的房子被小鬼子燒了,地與莊稼被地主漢奸搶去,好在一家人藏在山裡,無家可歸,只好到東北投奔親戚。

走時家裡還有小頭驢,爹爹趕著驢托著他的弟妹和衣被。半路上實在沒吃的,爺爺賣掉驢,與奶奶用擔孑挑著弟妹和衣被。

一路上飢餓與勞累,走走停停幾個月。離家時剛收夏麥,到海城時時己時冰天雪地。

親戚幾年前來到東北,他是乘著帆船闖關東的。臨靠岸時遇上大風,一船人只活了他自己。

老家雖然也有冬天,但沒有東北這么冷,爹爹小妹經不住,凍死這寒冷的野地里。

找到親戚時奶奶哭訴著這一切,親戚流著淚勸說著爺爺,"走時五口來這里還剩四口,不錯了,有多少家人到不了這里。到現在我連老婆都娶不起。"

這就是民國時的山東人闖關東,大移民有両千萬人。電視劇〝闖關東〞敘說了他們的悲情,可惡的民國時代充満著老百姓的血淚史。[/cp]

我是遼寧人,以山海關為界,山海關以西稱「關里」,山海關以東稱「關外」。

關東指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因為闖關東的關里人都往遼寧,吉林,黑龍江三個省闖,故稱「闖關東」。

B. 關東,關西,西口,南洋,都具體指那些地方

關東: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地處祖國東北方,自古以來,就泛稱〃東北〃,而明以後又俗稱〃關東〃,直到當代仍在民間盛行。

關西:今陝西、甘肅一帶。

西口:指山西省諸長城關口,走出這個西口,山西人的經商地區包括內外蒙的歸化與綏遠(統稱歸綏)、庫倫和多倫、烏里雅蘇台和科布多、新疆地區、關東地區。

南洋一般是指現在的東南亞,具體點說來就是現在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
也有解釋為:
1、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是和「北洋」對應的,清末設「南洋大臣」管理諸項事務。
2、「南洋群島」的簡稱。
現在說的南洋,主要是第二種含義。由於華僑在南洋謀生和流動,「南洋」的內涵有所發展。

C. 關里,關外,關東等是什麼意思

一、關里

關里,一般稱之為關內,古代在今陝西建都的王朝,通稱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王畿附近叫關內。今指山海關以西或嘉峪關以東一帶地區。

二、關外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說法:

1、秦、漢是定都陝西的王朝,稱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為「關外」。

2、唐初開始,指山西雁門關以外的漠北之地。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

3、明清稱東北三省,即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為「關外」,因位於山海關以外而得名。

4、如今,深圳市二線關以外的地區,即寶安區、龍崗區和光明新區,當地人也俗稱關外。

三、關東

古代關東通常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三國演義中,曹操、袁紹等18路諸侯伐董卓時,自稱關東聯軍,主要是指虎牢關以東。

近現代的關東主要指山海關以東,即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四盟),今泛稱「東北」,明朝俗稱「關東」,清朝稱之為滿洲東三省。

(3)馬來西亞關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關內的「關」:

1、函谷關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

2、潼關

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

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素有「第一關」的美譽,乾隆皇帝游歷帝國大好河山,行至於此,也不免感慨潼關之險峻,並於城樓外橫額上留下「第一關」的鎏金御書。

3、山海關

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

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4、嘉峪關

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

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

二、關外的「關」:

1、山海關(已介紹)

2、嘉峪關(已介紹)

3、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三、關東的「關」:

1、函谷關(已介紹)

2、虎牢關

虎牢關,又稱汜水關、成皋關、古崤關,是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位於今河南省滎陽市市區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鎮境內。

虎牢關作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關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3、山海關(已介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東

D. 關里,關外,關東等是什麼意思

關里
關外的關指的是山海關
以長城為界限長城以南是關里長城以北是關外
關東關西的關指的是函谷關
在陝西省
函谷關東面是關東函谷關西面是關西
關東和關外:現在的關東有2種含義,原先在戰國時期,秦國在函古關以西,就把另外6國叫做關東6國;後來清朝入關以後,把山海關以外的地方叫做關外(就是東北三省),到了民國以後,又叫回關東,所以關東有2種含義

E. 闖關東是什麼意思

一、闖關東

1、闖關東的含義

關東指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關內中原大地,從明清到民國期間,以山東、直隸為主的關內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

2、闖關東的規模

在19世紀,中國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黃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闖入東北,數量規模歷史最高。是時,義和團亂,帝國主義乘機瓜分中國,俄國獲得了東北地區大量特權,而日本經過日俄戰爭,迫使俄國把特權轉讓給日本。

3、闖關東的概念

有史以來山海關以內地區的民眾出關謀生,皆可謂之「闖關東」,此為廣義。狹義的「闖關東」僅是指從清朝同治年間到中華民國這個歷史時期內,中原地區百姓去關東謀生的歷史。我們通常所說的「闖關東」是狹義的。

二、闖關東的原因

1、經濟因素

(1)明末清初的長期戰亂,關內地區的生產力已經遭受嚴重破壞,同時由於地少人稠的黃河中下游災害頻發,特別是受災嚴重的山東,大量農民處於極度貧困,生活得不到保障。而東北地區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又盛產人參、鹿茸、貂皮、黃金、珍珠等貴重物品,則對關內的農民產生極大吸引力。

(2)因此清初,關內人口向關外遷移的現象已出現。乾隆時期,關內人口不斷膨脹,耕地與人口的矛盾不斷尖銳,促使山東等地的漢族飢民成為闖關東的主流人群。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不可遏止的悲壯的謀求生存的運動。

2、政府政策因素

(1)清初,滿族統治者將山東「造反」者遣送邊陲「煙瘴」之地,觸犯刑律的「流人」發配到「極邊寒苦」的關東在資源豐富的關東,大量山東「流人」使處於飢寒交迫缺少土地的山東貧民對關東有了了解,產生了闖關東的想法。

特別滿族統治者的恣意圈地、逼民投充、督捕逃人等措施,加劇對山東社會經濟的破壞,更加強了山東貧民闖關東的傾向。

(2)1644至1667年,清政府《遼東招民開墾條例》規定:「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在這23年間「魯民移民東北者甚多」,許多地區因移民而「地利大辟,戶益繁息」。

1861至1911年,沙俄不斷侵蝕黑龍江邊境,清政府採納了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建議,於咸豐十年(1860)正式開禁放墾。清政府解除東北禁封令,掀起山東貧民闖關東的高潮。

3、地理位置因素

關東與山東僅隔海相望,山東人闖關東有兩條路:

(1)一條浮海,從膠東半島最北端的蓬萊到遼東半島最南端的鐵山島,直線距離不過100公里,之間的海上交流就非常頻繁,膠東一帶的農民闖關東大多是浮海北上。

(2)一條陸行,從山東陸路到關東,需環繞渤海經過山海關,再借道「遼西走廊」,魯西、魯南、魯北的難民大多走此道。清末民初,隨著「膠濟鐵路」、「津浦鐵路」天津至山東嶧縣段、「京奉鐵路」等路段的開通,從山東可以直接乘火車到沈陽,更為山東人民闖關東提供方便。

(5)馬來西亞關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走西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遷徙」事件之一

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餘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山西人、陝西人、河北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2、西口的意思

狹義的西口指長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殺虎口;陝西府谷口;河北獨石口,即晉北人、陝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匯點。西口是晉商、陝商出關與內蒙外蒙貿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晉北人,陝北人,河北人。

3、後西口

泛指在長城以北的內外蒙古從事農業、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陝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張家口以及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我們要尊重史實,既是對歷史的負責,也是對後人的負責。

F. 關東是什麼意思

關東釋義:
1.也叫關外。泛指東北各省。因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名。2.古稱函谷關以東的地方。一般指現在河南、山東等地。

G. 東北地區又稱關東是指什麼 東北地區又稱關東是什麼意思

1、東北地區又稱關東,是指山海關以東。山海關以東的地區就是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四盟市(蒙東源於關東),現在泛稱「東北」,東北地區是在戰國時期有正式的名字的,關東這個名稱是明朝時期使用的。

2、東北地區是指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以及內蒙古東四盟構成的區域,佔地面積有15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1700萬,東北地區是個多民族地區,主要民族有漢族、蒙古族、滿族、朝鮮族、赫哲族等,主要的方言有東北官話、膠遼官話、蒙古語、朝鮮語等。

3、遼寧省簡稱遼,省會是沈陽,它位於東北地區的南部。遼寧有山、有水也有平原,它的海域遼闊,有兩百多個海洋島嶼,省內部多個城市屬於沿海城市。遼寧省的海產比較豐富,盛產鮑魚、海膽、牡蠣、海參、扇貝等海鮮。

4、吉林省簡稱吉,省會是長春,它位於東北地區中部。遼寧的地貌形態差異明顯,主要分為東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兩大地貌,吉林省位於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蒙古與中國東北部組成的東北亞幾何中心地帶,所以這里生活著多個民族的人民,有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和錫伯族等55個少數民族。

5、黑龍江省簡稱黑,省會是哈爾濱,它是中國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經度最東的省份。黑龍江的水資源、植物資源、林業資源都非常豐富。黑龍江的物產豐富,當地人喜歡魚蝦、野味和山珍、野味,當地的食物講究口味的香醇、鮮嫩、爽潤、鹹淡相宜。

H. 以前總聽恩說」關中」」關東」 」關」是什麼意思

這里的「關」有關口要塞的意思,但「關中」」關東」意思如下:
關中,或關中平原,指中國陝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平均海拔約500米,又稱關中盆地,其北部為陝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陝南山地、秦巴山脈,為陝西的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關東,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地處祖國東北方,自古以來,就泛稱〃東北〃,而明以後又俗稱〃關東〃,直到當代仍在民間盛行。歷代對東北行政區劃不一,名稱種種,而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的區域文化,卻是經歷了千百年的滄海之變,最終躋身於中華民族文化之林,成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

I. 關東指哪裡

東漢時期關東通常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三國演義中,曹操、袁紹等18路諸侯伐董卓時,自稱關東聯軍,主要是指虎牢關以東,主要指河南、山東,位於中國四大地理區劃之一的北方地區。 秦漢時期,普遍用地處崤山谷地的函谷關、大散關作為區分東、中、西三大地域的界標,分別稱函谷關以東謂關東、函谷關與大散關之間謂關中、大散關以西謂關西。關東與關中本為一體。

中文名:關東
位置:河南、山東
意思:山海關以東
記載:魏晉南北朝

信息
秦、漢、三國時期的關東

三國演義書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凶 匿玉璽孫堅背約卓曰:「關東賊起,天下播亂。長安有崤函之險;更近隴右,木石磚瓦,克日可辦,宮室營造,不須月余。

袁紹見眾人各自分散,就領兵拔寨,離洛陽,投關東去了。

秦、漢時期:函谷關以東。

關東出相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多出宰相,典出《晉書·姚興載記》。秦漢時普遍用地處崤山谷地的函谷關、大散關作為區分東、中、西三大地域的界標,分別稱關東、關中、關西。以上等等表明秦漢關東由來。

J. 關東是指什麼

你好
「關東」和「關西」的說法是我們日本人常用的分辨地區的一種表達方式,可是進一步思考的話,只能說這種說法提及的地區范圍是十分噯昧的。

這種說法明確顯示的概念是「關東」和「關西」中的「關」字所表示的分界線。「關」是指「關卡」,具體地說在東西日本之間對來往行人進行檢查的關卡有三處:東海道鈴鹿(Suzuka,三重縣)、北陸道不破(Fuwa,岐阜縣)和東山道愛發(Arachi,福井縣)。三處關卡以東叫「關東」,以西叫「關西」。據說這種說法始於十二世紀。後來,不知何時劃分東西的標志又將這三處關卡改為以京都、大津(滋賀縣)之間的逢坂(Osaka)關卡為基準了。

但是,從過去一直以京都為中心的日本歷史來看,關卡是為保衛都城而設的,所以把京都一側叫做「關內」,把外側叫做「關外」似乎更為合適。原來並沒有「關西」的說法,京都一帶被稱為「畿內」,因為「畿」就是「都」的意思。再擴大范圍,那一片地區就稱為「近畿」。這個名稱沿襲到今天。進入鐮倉時代以後,掌權者離開了京都,人們開始有了京都在西邊的意識,於是「關西」的說法應運而生。

如上所述,關於「關東」和「關西」的分界,雖然資料很少,但是有可以進行說明的根據。不過,只是單純地這樣考慮問題的話,那麼就會認為「關西」就是指西日本,「關東」是指東日本。可是實際上絕大多數日本人並不這樣想。

很有意思的是:現在日本的行政區劃有「關東」這個詞,基本上不用「關西」這個詞。行政區劃的「關東」是指東京都、神奈川縣、崎玉縣、千葉縣、茨城縣、群馬縣、栃木縣、共為一都六縣。行政區劃把以京都、大阪為中心的地區稱為「近畿」,包括大阪府、京都府、滋賀縣、奈良縣、和歌山縣、兵庫縣,共為兩府四縣(有時把三重縣也包括在內,為兩府五縣)。至於「關西」的含義,則難以設定如此明確的范圍。

不過,作為一個區域的名稱,「關西」比「近畿」用得更多。例如:大阪口音、京都口音、奈良口音、和歌山口音等彼此還有不同之處,可是作為同一個系統的方言,都被稱為「關西口音」。與此相對的是,沒有「關東口音」的說法。此外,在對住在東京一帶的人和住在大阪一帶的人的性格和氣質等進行比較時,人們常用「關西人」這個詞,但是基本上不用「關東人」這個詞,而是說「東京人」。兩個區域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公司和法人組織等,經常可以看到「關西電力公司」、「關西電視台」、「關西國際機場」等名稱,可是很少看到「關東○○」的名稱,大都稱為「東京○○」。

從兩地居民的自我意識來看也很有意思。近畿區域的兩府四縣居民通常自稱為「關西人」;而關東區域的一都六縣的居民基本上不自稱為「關東人」。

最後,談談可稱為「緩沖地帶」的「微妙」的區域。

一都六縣的居民不但不自稱為「關東人」,而且也不認為自己應該屬於哪個地區。從這一點來說,我們暫且把這一都六縣看做是「純關東」吧。微妙的是山梨縣和靜岡縣伊豆地方。地圖上標明這兩個縣屬「中部地方」。如果再仔細分的話,山梨縣與新潟縣、長野縣同為「甲信越地方」;而靜岡縣則被認為是「東海地方」,與關東有區別。可是,從行政管理上加以區分的話,山梨縣和伊豆地方由於離東京較近,在東京上班族的交通圈之內,像是東京的郊區一樣,因而有時被看做是包含在關東區域之內,這兩個地方的居民有時自認為是「關東人」。另一方面,位於關東區域以北的鄰縣|福島縣居民自認為屬「東北地方」,因此不能稱為「緩沖地帶」。

在關西,微妙的地區是三重縣和岡山縣。在地圖上三重縣屬「近畿地方」,可是從當地的生活來看,基本上是愛知縣名古屋生活圈的一部分。平常所說的「東海地方」,當然包括三重縣在內。但是從方言和生活習慣等來看,與關西有很多共同點。在某些方面與愛知縣有很大的不同。隨著鐵道和公路的發達,三重縣與周圍地區的密切往來開始從近畿轉移到東海。可以說原來三重縣就是「關西」的一個成員。NHK大阪廣播電視台播放近畿地區的天氣預報時,把靠東邊的三重縣也包括進去了。另外,岡山縣不論在地圖上還是行政區劃上,都屬於「中國地方」。在我教過和正在教的學生當中有來自岡山縣的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當然不能說絕大多數)表示:「把我們當作關西人也沒什幺。」這使人感到他們至少沒有把自己的縣份看做和廣島縣同屬一個區域。當然岡山縣不能說是「京都、大阪、神戶」上班交通圈內的縣份,當然離得不算太遠。也許該縣居民出於憧憬大城市的心理而對關西抱有親近感。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618547.html
回答者:葉月歌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3Q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5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6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