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港口有多少人管理
❶ KOTA KINABALU是馬來西亞的那個港口
哥打基納巴盧港。
哥打基納巴盧馬來西亞商港,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東馬來西亞沙巴州西海岸,臨中國南海。
哥打基納巴盧東距吉達港108海里,距山打根港277海里,西距拉布安港77海里,距古晉港463海里,距新加坡港815海里。港區西南-東北向伸展,碼頭由陸向西北伸至海面。
有兩座新老碼頭,老碼頭為T形突堤,位於西南,頂端長197米,最小水深7.8米,東內側長145米,最小水深6.5米,後方有兩座總計5400平方米倉庫。
(1)馬來西亞港口有多少人管理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從事客運和危險貨物港口作業的港口經營單位應當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在30人以上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其他港口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託符合國家規定資格的安全中介機構或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
2、港口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接受安全培訓,經考核合格,取得資格證書後,方可任職或者上崗作業。從事危險貨物港口作業的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應當按交通運輸部規定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方可從事危險貨物港口作業。
3、港口經營單位從事危險貨物港口作業的,應當依法具備危險貨物港口作業資質。未按交通運輸部規定取得危險貨物港口作業資質的,不得從事危險貨物港口作業。
❷ 吉隆坡有哪些港口
沒有港口。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是一個內陸城市,並不靠海,所以沒有港口。
馬來西亞港口共有19個。主要國際港口有巴生港、檳城港、柔佛港、馬六甲港、皇京港、丹戎帕拉帕斯港、關丹港、甘馬挽港、古晉港、民都魯港和納閩港等。
離吉隆坡最近的港口是巴生港,位於馬來半島西海岸,約在巴生市西南方約6公里,亦即首都吉隆坡西南方約38公里處。
(2)馬來西亞港口有多少人管理擴展閱讀
其他港口介紹
1、檳城港
位於馬來西亞(全稱:馬來西亞MALAYSIA)的馬來半島西部沿海的濱鉚嶼(PINANG)東北角,瀕臨馬六甲(MALACCA)海峽東北側的入口處。又名喬治城(GEORGE TOWN),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港,又是著名的轉口貿易港。它是西馬來西亞北部主要物資集散中心。
2、柔佛港
一直是以散雜貨運輸為主業的港口,主要出口當地盛產的木材、棕櫚油、橡膠,後來又發展了大豆、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出口,以及肥料和硅酸鹽的進口,還有大量進口液化氣和石油產品。
3、馬來西亞皇京港
位於馬六甲海峽中段,位於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馬六甲市,距離首都吉隆坡不到150公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吉隆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生港
❸ 馬來西亞四個重要的港口。
港口共有19個。主要國際港口有巴生港、檳城港、柔佛港、馬六甲港、皇京港、丹戎帕拉帕斯港、關丹港、甘馬挽港、古晉港、民都魯港和納閩港等。
1、巴生港
巴生港為東南亞馬來西亞的重要港口,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東北部。是馬來西亞的海上門戶,也是該國最大港口。該港位於馬來半島西海岸,約在巴生市西南方約6公里,亦即首都吉隆坡西南方約38公里處。
2、檳城港
位於馬來西亞(全稱:馬來西亞MALAYSIA)的馬來半島西部沿海的濱鉚嶼(PINANG)東北角,瀕臨馬六甲(MALACCA)海峽東北側的入口處。又名喬治城(GEORGE TOWN),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港,又是著名的轉口貿易港。
3、丹戎帕拉帕斯港
丹戎帕拉帕斯港,英文名為PORT OF TANJUNG PELEPAS,簡稱PTP,港口代碼MYTPP,位於馬來西亞半島南端,就在新加坡邊上,是世界航運的咽喉。馬士基航運西行路線去歐洲、非洲、中東等都是在丹戎帕拉帕斯港過去的,足可見此港的重要性。
4、古晉港
古晉港位於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南沿海的砂拉越河下游,是砂拉越最大的港口。古晉是砂拉越州的首府和政治、經濟及交通的中心,又是砂拉越地區的物資集散中心。主要工業有鋸木、肥皂、成衣、製鞋及農產品加工等,並擁有世界著名的煉銻廠。
5、柔佛港
柔佛港一直是以散雜貨運輸為主業的港口,主要出口當地盛產的木材、棕櫚油、橡膠,後來又發展了大豆、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出口,以及肥料和硅酸鹽的進口,還有大量進口液化氣和石油產品。
❹ 柔佛港的港口作用
馬來西亞柔佛港堅持其多用途港口的傳統發展方向,堅持把港口經營的重點放在液化貨物、散雜貨碼頭的服務質量提高上。2004年3月,新加坡遠東油品碼頭第一公司與柔佛港務局簽訂了長期租用柔佛港石油裝卸碼頭的協議,此舉必然大幅度提高柔佛港今後石油產品的進出口運量。柔佛港正在改造擴建第三號碼頭,以便增加石油產品的裝卸速度。2004年3月30日,倫敦金屬交易市場宣布馬來西亞柔佛港為亞洲第四大的金屬運輸港口(以鋁、鋁合金、鉛、鋅、銅、鎳、錫為主),名次排在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之後。僅僅在2004年6月1日,就一次性進貨28,000噸鋅錠,這是柔佛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鋅錠交易,而以前每一次交易量不過是4,000至5,000噸。金屬交易已經成為柔佛港進出口的大宗貨物。柔佛港不僅在東南亞,甚至在全世界擴大其影響力。為此,柔佛港投資1,000萬美元,新建了四座金屬倉庫和改造了現有的兩座倉庫,倉庫面積總量從80萬平方英尺增加到了150萬平方英尺。
自從馬來西亞政府在10年前推廣港口碼頭私有化以來,柔佛港碼頭的產權也逐步從原來的州政府所有變成了私人所有。現在的柔佛港產權屬於由馬來西亞企業家SyedMokhtarAl-bukhary所掌控的CiptraIndah和馬來西亞礦產公司(MMC)聯合的公司集團。該集團同時是東南亞發展速度最快的丹戎帕拉帕斯港(PTP)的主要控股人。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柔佛港就開始在其傳統多用途碼頭的基礎上實施集裝箱碼頭建設,發展到今天,已經擁有長度為760米的集裝箱碼頭,泊位水深15米,可以停靠8萬載重噸的集裝箱船,年吞吐量超過80萬標准箱,全部實現電子信息化數據管理。柔佛港是馬來西亞第三大集裝箱港口,排名在巴生港和丹戎帕拉帕斯港之後。柔佛港務當局認為,周邊已有超級大港新加坡港,再發展集裝箱碼頭,會走入死胡同,不如繼續以油品、糧食、肥料、金屬等散雜貨裝卸為主,反而可以墊補新加坡港的不足,因為多用途碼頭服務,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需要。
但是,柔佛港迄今仍然是一座以多用途為其特色、以為地方經濟服務和推動發展地方經濟為其宗旨的海港,方圓幾十英里之內的工業園區的產品、成品和原材料,幾乎都是從柔佛港進出。2004年9月,柔佛港與馬來西亞柔佛州政府簽訂了全盤接收原國有糧食進出口公司的備忘錄,由柔佛港全盤經營管理糧食進出口物流服務,其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柔佛港對來自越南、泰國和印度年均50萬噸進口糧食的配送速度和運輸效率,及時彌補馬來西亞的糧食短缺。
❺ 馬來西亞港口有哪些
馬來西亞港口主要包括:馬尼拉、檳城、巴生港、丹戎帕拉帕斯 、山打跟、泗務、丹絨帕拉帕斯、斗湖、哥打基納巴盧、約翰巴魯、吉隆坡等,其中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內陸港和馬來西亞的首都,是全國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
拓展資料:
1、馬尼拉位於菲律賓島西南沿海巴石(PASIG)河口兩岸,瀕臨馬尼拉灣的東側,是菲律賓最大的海港。它是菲律賓的首都和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早在16世紀就成為著名的商港,別稱為「小呂宋」。
這里集中了全國半數以上的工業企業,主要工業有製糖、榨油、碾米、紡織、肥皂、印刷、食品加工、制葯、卷煙等,還有卡車製造及小型鋼廠等。還集中了全國四分之一的高等院校,其中包括菲律賓大學、聖托馬斯大學及遠東大學等。港口離國際機場約8km。
2、檳城(PINANG)亦稱「喬冶市」。位於檳榔嶼東北角砂咀上,居馬六甲海峽北口,扼檳榔嶼海峽西岸,馬來西亞第二大城市和最大轉口港。港口水深可泊巨輪。半導體、電子工業居全國領先地位。馬來西亞北部地區與緬甸、泰國及印尼蘇門答臘島等鄰近地區的農林礦產品在此加工轉口。
3、巴生港(PORT KELANG)位於馬來半島西部沿海、濱巴生河口,東距吉隆坡40公里,是它的外港,舊稱「瑞天咸港」,原為馬來西亞最大港口,腹地廣闊,全國木材、棕油和橡膠的主要出口港,進口鋼鐵、化肥、小麥、大米、化工等產品。
4、帕西古當馬來西亞新建商港。位於該國西部馬來半島東南端,柔佛海峽東北岸,南與新加坡三巴旺港區隔峽相望,西距新山(柔佛巴魯)市10海里,是該市、也是柔佛州的海上門戶,因而也有人稱柔佛港。船舶由柔佛海峽東口入港,入港航道水深12.5米以上。
❻ 關於馬來西亞的知識
馬來西亞啊,沒有四季,都是夏天,30°C 左右,這個不怎麼變。近來幾乎每天都有雨,偶爾傾盆而降,偶爾灑灑小雨。但是天氣還是悶熱啊,要呆到晚上天氣才涼爽些,今晚有點兒冷,我都穿外套了。呵呵~
這里的國語是馬來語,是馬來人的語言,注意,是馬來人,不是馬來西亞人。但是後來為了要讓各大民族團結起來,就改稱馬來西亞語。年輕的一輩固然會講,國語畢竟是必修的,管你是華人還是馬來人。長輩們,就算沒念過書,也能說上一兩句不那麼正統的,打招呼八卦八卦沒問題,要談深入的話題就不行了。至於英語能力呢,只能說水準不一吧,但是一般會比中國人好些,因為實踐機會比較多。從小就學,而且數理科用英語教,大學也是英語授課,但是大部分人都不能學的很出色。
馬來西亞有3大民族,馬來人(至少60%),華人(30%左右),印度人(少過10%)。剩下的就是一些少數民族,他們和馬來人一樣是土族,但是待遇實在差很多。就如我所說,馬來人講馬來語,但是馬來語,好像漢語一樣,分成普通話和方言。華人呢,基本上都會講華語,加上一兩種華人方言,有些華人呢是因為祖先是潮州來的,所以他會說潮州話,有些則是因為地方關系,所以會說某種方言,例如住在首都吉隆坡的都會說粵語,住在檳城州的都會說福建話。很少華人只會說馬來語和英語,但是還是有的。印度人就印度話啊。不少旅行,是念書,工作嗎?我想應該沒問題吧,我看我那些中國朋友自在的很,沒什麼約束。
環境呢,還好啦。只是我覺得掠奪匪太多了,這個真的是…我也不知道怎麼說…馬來西亞國教是回教,馬來人全是回教徒,所以這里6成以上是穆斯林,每天的5次祈禱都在各個清真寺用大喇叭播出,而且沒什麼地方你是看不見清真寺的了,所以我覺得有點兒不體諒。這里有種族紛爭的問題,華人老是埋怨政府偏袒馬來人,什麼獎學金,津貼,工作機會,都是馬來人的,怎麼華人繳稅最多,反而都沒份。馬來人就說,你們是二等公民,非土族,讓你們來住都要感恩了,還吵。無奈~但是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過,老一輩的,當年從中國來馬來西亞的,都離開了,都成為歷史了,我們年輕的,只能說都沒受過苦啊,都不是太極端,不是太在乎,沒獎學金嘛,爸媽肯給就好了,沒津貼嘛,我錢夠用啊,就是沒想這問題太多,可是爸媽那一倍還是會有些意見的。只是政治家經常圍繞在這些話題上,但是有時候他們說的也未嘗不是道理。
消費嘛,要跟地區了,鄉間小鎮還是可以吃到便宜到笑的東西,城市呢,也不會要命啦,一般吧,不稱得上是高消費的國家,這樣吧,咱們比麵食吧,首都一碗叫價4元馬幣左右,小鎮2元,略有裝潢的餐館8元,再高級點的16元,有些實在難得你會看見20多元的,但是這些都是賣氣氛多過賣食物的。就是這樣。還有,一份報紙1元3毛馬幣,搭一次公車5毛到4元不等。你自己看看兌換率好好想吧。對,馬幣是Ringgit Malaysia,簡稱RM,華語是「令吉」,1令吉馬幣大概,我是說大概噢,2元人民幣吧。
好了,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