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是馬來西亞什麼節
Ⅰ 馬來西亞有哪些傳統節日
1、華人新年
慶典節日落在農歷的第1天,並連續接下來的15天 。除夕日那天,一個個大家庭將團聚一堂享受一年一度的年飯及年糕。這時也是遊子們回鄉的時刻為了就是和親朋戚友們團聚在一起。於此同時,長輩們將分發柑橘和裝著壓歲錢的紅包。
2、開齋節
在2019年裡,將落在6月4日和5日。開齋節慶典主要展現同情,貧困,慈善,堅定及耐心的價值觀。
3、衛賽節
活動代表著佛陀誕辰。慶典活動包括,向佛像洗水儀式以凈化個人的心靈和靈魂。另外,佛徒也會到神殿大廳點亮蓮花形蠟燭尋求佛陀祝福並獻上水果和飲料。
4、豐收節
這項慶典在馬來西亞的東馬比較熱鬧因為少數明族到多數都居住在東馬。那在2019年裡他將落在6月1日和2日。慶典活動包括清房,祭拜祖先和宰殺畜牲慶祝豐收。
5、沙巴節
節日那天,沙巴族人穿上傳統的黑色民族服裝,男女都扎著腰帶,上面嵌著許多熠熠生輝的銀幣。婦女還要用金線銀線綉的衣服上綴以五光十色的珠子。人們扶老攜幼,趕來參加慶祝活動。收獲節的慶祝活動,充滿著宗教色彩。
Ⅱ 馬來西亞國慶日的介紹
8月31日是馬來西亞的國慶日。8月31日是馬來西亞的獨立日。
在東姑阿都拉曼及其團隊的爭取下。馬來亞聯合邦終於在1957年8月31日宣布獨立,結束了長達446年的殖民時期。在1957年8月31日午夜十二點,英國國旗正式降下,馬來亞國旗伴著國歌Negaraku(我的國家)正式升起。同一天,東姑阿都拉曼和人民在獨立廣場(默迪卡廣場)高喊7聲「默迪卡」(馬來語:Merdeka,意即獨立)。從此以後,8月31日被定為馬來西亞的國慶日。許多鄰國的官員和國王都到那裡參與典禮。
公元初馬來半島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砂拉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
二次大戰中,馬來亞、砂拉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1948年成立馬來亞聯合邦。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
Ⅲ 馬來西亞有哪些節日
馬來西亞的節日有元旦新年、開齋節、大寶森節、農歷新年、衛塞節、最高元首誕辰、國慶節、聖誕節、屠妖節。具體介紹以下節日:
1、元旦新年:
馬來西亞同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一樣在每年公歷1月1日慶賀新年。公共廣場、酒店、餐廳皆有慶祝活動,尤其是在吉隆坡的獨立廣場,眾多狂歡者聚集在此,慶祝新年。
2、大寶森節:
從1月下旬到2月初,是印度教的大寶森節,是印度教徒為印度神穆盧干王也稱為蘇巴馬廉王舉行的奉獻禮。每個信徒都帶著枷鎖(一種雕工精細的木框,上面有尖刺與鉤子)、鮮花及水果向印度神許願。
印度教信徒帶著枷鎖,每年都要踏上272層台階,登上吉隆坡的黑風洞,在神明腳前懺悔求恕。
3、開齋節:
馬來人的春節,是全國最重要的節日。每逢伊斯蘭教歷9月,全國穆斯林(主要是馬來人)都要實行長達一個月的白天禁食(即齋戒月),然後恢復正常的生活習慣。齋月過後的第一天即為開齋節。
節日前夕,穆斯林都要進行捐贈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剛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為了伊斯蘭教而欠債的人等。同時,在外地的人都紛紛趕回家鄉和親人團聚。開齋節的早晨,穆斯林們都前往清真寺,進行隆重的禱告儀式。
4、農歷新年:
華人的春節,是一個熱鬧非凡的節日。節日的風俗和中國的的春節大致相同,到處張燈結綵、敲鑼打鼓。人們舞龍舞獅以驅邪逐妖,在除夕的夜晚燃響爆竹煙花,揭開農歷新年的序幕。親朋好友互相登門拜年、茶話敘舊,共享美食佳餚,派發「利是」(紅包),祝賀財運亨通。
5、聖紀節:
先知穆罕默德誕辰日,是伊斯蘭教徒的節日。每年伊斯蘭教歷3月12日,首都數十萬伊斯蘭教徒在國家元首的率領下,前往清真寺舉行隆重的禱告儀式,然後舉行盛大的遊行慶祝活動。
6、國慶節:
又名「獨立節」。1957年8月31日是馬來西亞聯邦獨立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全國人民普天同慶,首都舉行盛大的慶祝遊行活動和文藝演出。
Ⅳ 馬來西亞有哪些節日
1、元旦
馬來西亞同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一樣,每年公歷1月1日,在公共廣場、酒店、餐廳皆有歡樂的慶祝活動。尤其是在吉隆坡的獨立廣場,所有的狂歡者都聚集在此,參與慶祝新年的活動。
2、農歷新年
華人的春節,是一個熱鬧非凡的節日。節日的風谷和中國的的春節大致相同,到處張燈結綵、敲鑼打鼓。人們玩龍舞獅以驅邪逐妖,在除夕的夜晚燃響爆竹煙花,揭開農歷新年的序幕。親朋好友互相登門拜年、茶話敘舊,共享美食佳餚,派發"利是"(紅包),祝賀財運亨通。
這一天是全國公共假日,華人會舉行團拜,國家總理及其夫人以及政府官司員還將親自前來祝賀,並給舞獅者和兒童發放利是。
3、開齋節
馬來人的春節,是全國最重要的節日。每逢伊斯蘭教歷9月,全國穆斯林(主要是馬來人)都要實行長達一個月的白天禁食(即齋戒月),然後恢復正常的生活習慣。
齋月過後的第一天即為開齋節。節日前夕,穆斯林都要進行捐贈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剛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為了伊斯蘭教而欠債的人等。
4、衛塞節
衛塞節(Vesak)是南傳佛教傳統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祖誕生、成道、涅盤的節日。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如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等國的佛教徒,均在這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中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
5、花卉節
馬來西亞充足的雨水和常年陽光普照的氣候環境,為植物提供了極佳的生長環境,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花卉。每年的7月,為了慶祝花朵的盛開,舉辦各式各樣的主題花朵的比賽。為期一周的慶典,有壯麗的花車遊行。
Ⅳ 馬來西亞一年都有哪些法定節假日一共有多少天
政府規定的全國性節日有10個,共計20天。
1、國慶(又稱獨立日,8月31日):8月31日-9月2日,共3天
8月31日被定為馬來西亞的國慶日。許多鄰國的官員和國王都到那裡參與典禮。其實,國慶日以熱鬧的方式慶祝是為了感謝戰士的奮力維護國家。
2、元旦:12月30日-1月1日,共3天
3、開齋節:6月15日-17日,共3天
4、春節:2月15日-19日,共5天
5、哈芝節:8月22日(周三)
6、屠妖節:11月6日(周二)
7、五一節:5月1日(周二)
8、聖誕節:12月25日(周二)
9、衛塞節:5月29日(周二)
10、現任最高元首誕辰
(5)8月11日是馬來西亞什麼節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節(Pesta Malaysia):
每年的9月,會有為期2周的盛大慶祝活動。第一屆馬來西亞節是在1987年舉行的,目的是對馬來西亞手工藝品和美食的欣賞及文化意識的復興。來賓可參加各種活動,如文化表演、手工藝品製作、品嘗13個州的風味美食以及參觀拍賣場等。
大街上,旅店和商場用華麗的彩燈裝點,宛如一個裝飾大賽。這片美景將會深深地印在您的腦海中,因此別忘了把這個節日安排在您的行程中。
屠妖節(Deepavali):
印度人的新年,在印度歷的第7個月,即公歷的10月或11月。這一天,印度教徒們起得特別早,洗浴之後,全家老少拜著鮮花祭神。印度教廟里擠滿了善男信女,婦女們供上檳榔葉、檳榔、香蕉和鮮花,向神明頂禮膜拜、祈求幸福。
節日里,人們紛紛點上燈火以慶祝當年降魔伏妖的勝利,屋子裡用各種燈光裝飾,因此又叫"光明節",象徵著光明戰勝黑暗、邪不勝正。
除了上述這些全國性的重大節日外,各州還有許多自己的節日,如各州現任蘇丹州長的生日,都是本州的節日。各民族也有各自的節日,如華人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印度人的九宵節、盜火節、萬燈節等,以及達卡山人的豐收節、伊班族的犀鳥節等。
您會發現,馬來西亞充滿了節慶、歡樂、祝福;您會覺得,馬來西亞整年都有豐富的文化狂歡慶典活動。
Ⅵ 8月11號是什麼節日阿
望採納!沒有節假日和習俗! 大事記 前480年——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率領300名戰士,在溫泉關戰役中戰斗到最後一卒,最終無法抵抗數十萬的波斯大軍。 1863年——法國確定柬埔寨為其保護國。 1872年——清朝政府首次派遣留學生出洋。 1896年——上海徐園茶樓內的「又一村」由法國商人放映了「西洋影戲」。這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也是外國電影商人在華活動之始。 1919年——《魏瑪憲法》經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的首任總統艾伯特簽署後正式生效。 1920年——俄羅斯承認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獨立。 1935年——納粹沖鋒隊舉行反對德國猶太人的大規模示威。 1940年——英國皇家空軍戰機發動「不列顛戰役」,迎擊納粹德國空軍。 1945年——「解放軍」一詞首次出現。 1952年——約旦國王塔拉勒·伊本·阿卜杜拉因健康原因退位,其長子海珊·賓·塔拉勒繼承王位。 1960年——查德獲得獨立。 1964年——智利同古巴斷交。 1966年——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正式宣布結束三年來的戰爭。 1976年——南非開普敦郊區發生種族騷亂。 1976年——中環新香港郵政總局啟用。 1987年——阿倫·格林斯潘接替保羅·沃爾克就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 1996年——三峽庫區一期水位移民工作全面啟動。 1998年——英國石油公司宣布與美國阿莫科石油公司合並。 出生 1858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蘭衛生學家,192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1930年逝世) 1950年——斯蒂夫·沃茲尼亞克,蘋果電腦的創始人之一。 1953年——錢鋼,報告文學作家及記者。 1957年——孫正義,軟體銀行總裁。 1967年——鄒兆龍,台灣演員。 1975年——谷山紀章,日本動畫聲優、搖滾歌手。 1975年——嘉露蓮·梅菲,美國超級名模。 1978年——秦海璐,中國演員。 1979年——黃義達,新加坡男歌手。 1981年——薛凱琪,香港歌手。 1986年——福原香織,日本動畫聲優。 1987年——周定緯,星光幫的成員。 1989年——吳映潔,台灣女歌手、演員,女子組合黑Girl(前稱黑澀會美眉)的成員。 1992年——王鑫,中國跳水運動員。 逝世 117年——圖拉真,羅馬帝國安東尼王朝皇帝。(53年出生) 1564年——宇佐美定滿,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1489年出生) 1900年——劉喜祿,義和團首領。 1919年——安德魯·卡耐基,鋼鐵大亨。(1835年出生) 1937年——貝克爾·西德基,泛阿拉伯運動領袖、伊拉克獨裁者。 1937年——伊迪絲·華頓,美國作家。 1948年——瑪格麗特·米切爾,作家。(1900年出生) 1956年——傑克遜·波洛克,美國抽象派畫家。(1921年出生) 1974年——周宮房子內親王,明治天皇的子女。(1890年出生) 1984年——李維漢,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2007年——張樹鴻,香港企業家。(1957年出生)
Ⅶ 馬來西亞國慶日的由來
為紀念馬來亞聯邦於1957年獨立於英國統治的重要時刻,每年8月31日在馬來西亞慶祝國慶節。8月30日,馬來西亞當時的總理東姑阿都拉曼被帶到皇家雪蘭莪州。
巴東俱樂部,現在在晚上11點58分被稱為獨立廣場,觀察了兩分鍾的黑暗。午夜時分,英國國旗降落並升起了馬來亞國旗。第一天早上,TunkuAblRahman大聲朗讀「獨立宣言」,接著是七首獨立歌曲的頌歌,廣場上的皇冠加入了每一首歌。這一時刻被認為是馬來西亞歷史上最難忘和最重要的時間。
國慶節不應與馬來西亞日相混淆,馬來西亞日於9月16日慶祝,並宣布自2010年起正式進入公眾假期。馬來西亞日是沙巴,沙撈越,新加坡和馬來亞聯合組成馬來西亞聯邦的日子。新加坡已成為自己的國家。
Ⅷ 馬來西亞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哈芝節
英文名:Hari Raya Aidil Adha
節慶時間:每年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
放假天數:1天
小帖士:哈芝節是慶祝穆斯林在從麥加朝聖歸來的伊斯蘭教傳統節日。
馬來西亞國慶節
英文名:National Day
節慶時間:8月31日
放假天數:1天
屠妖節(印度人)
又名:燈節
英文名:Deepavali
節慶時間:每年印度歷8月14日(滿月後的第15天),相當於公歷的10月或11月。
放假天數:1天
小帖士:屠妖節是印度人的新年。
衛塞節
又名:佛祖節
英文名:Wesak Day
節慶時間:公歷五月月圓之日,相當於農歷四月十五日。
放假天數:1天
小貼士:紀念佛陀的誕生、成道和涅磐,眾人還會到佛廟中放生白鴿,以此贖罪積德。
現任最高元首誕辰
節慶時間:6月3日
放假天數:1天
Ⅸ 馬來西亞2019年公共假期有哪些
1、2月5日,星期二,農歷新年,所有州屬都放假。馬來西亞凝聚了不同種族的文化特色,再加上這里的華人是第二大民族,慶祝春節是必然的事。
2、5月1日,星期三,勞動節,所有州屬都放假。紀念勞動節最重要的意義,便是慶祝過去工人們艱辛地奮斗,爭取回來的種種被資方剝奪的基本權利,例如八小時工作制。這是為了鼓舞現在和未來的工人秉持同樣的精神,繼續捍衛這些先輩們的斗爭果實,爭取其他屬於工人的權益。
3、5月19日,星期日,衛塞節,所有州屬放假 。衛塞節(Vesak)是南傳佛教傳統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成道、涅槃的節日。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如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等國的佛教徒,均在這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中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
4、6月5日,星期三,開齋節,所有州屬放假。馬來西亞開齋節是穆斯林的珍貴日子。節日里,每個穆斯林都有幸參加各種祈禱和禮拜活動,以提高個人品性和道德修養,指望真主予以更多恩典和收獲。
5、8月31日,星期六,國慶日,所有州屬放假。國慶慶典的中心是彭亨州的首府關丹。馬來西亞人民通過歡慶遊行表達著內心的喜悅與自豪,遊行的隊伍中不僅有步伐矯健的士兵,造型新穎的花車,更有由身著馬來西亞各民族盛裝的兄弟姐妹組成的五彩「長河」。
Ⅹ 馬來西亞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與中國一樣, 八月十五(公歷九月八日,星期一)。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遊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型大小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台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日氣氛。
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當前舉行了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
(10)8月11日是馬來西亞什麼節擴展閱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