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哪個省的醫療隊支持馬來西亞

哪個省的醫療隊支持馬來西亞

發布時間: 2022-12-08 03:21:48

Ⅰ 中國走在全球抗議工作的前列,中國為全球抗疫作出了哪些貢獻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增加信心和全球抗擊新冠肺炎,與各方共享知識和經驗,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緩解在其他國家流行。中國是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受害者。通過探索、討論、斗爭和犧牲,中國已結轉其制度優勢,依靠集體努力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在科學和精確的方式,因此率先阻止流行病的擴張和購買其他國家准備防疫寶貴的時間。各國從自身實際出發,積極借鑒中國的經驗。

Rasdam Isa表示,中國抗疫醫療隊訪問馬來西亞得到馬來西亞人民歡迎。雙方共享研究成果和經驗在對抗新冠肺炎。Rasdam Isa說,疫情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如果世界經濟要從危機中復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秩序正在加快恢復。“國內消費的復甦將為中國經濟提供重要動力,也將給世界其他地區帶來積極信號。中國在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

Ⅱ 各個國家對中國地震捐款

中國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後,國際社會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到目前為止,中國收到的國際援助已超過1億美元,另外有價值1000多萬美元的物資。中國政府歡迎和衷心感謝國際社會的援助。以下為國際社會對華援助排行榜(不完全統計)。

沙特國王阿卜杜拉決定沙特向中方捐贈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物資,幫助中國抗震救災,目前在所有援助中國的國家中排名第一。

1、沙特

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物資、8.5萬頂帳篷、40萬件篷布、50萬條毛毯,將再次捐贈救災物資

2.、美國紅十字會

1000萬美元

3.、印度

500萬美元

4.、韓國

約500萬美元援助物資、派遣救援隊

5.、日本

約5億日元(約480萬美元)緊急援助,派遣專業救援隊、醫療隊、50台血液透析機

6.、德國

400萬歐元

7.、俄羅斯

四批物資,價值400萬美元,並派出救援隊、醫療隊

8.、挪威

2000萬克朗(約合400萬美元)、11萬歐元物資,挪威船級社中國分部提供100萬人民幣現金。

9.、義大利

200萬歐元救災物資,50萬歐元現金。

10、歐盟

200萬歐元

11.、美國政府

50萬美元和170萬美元物資

12. 英國

200萬英鎊

13. 土耳其

200萬美元

14. 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100萬加元(約合100萬美元)

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100萬加元

15. 澳大利亞

200萬澳元(約合190萬美元)援助

16. 亞洲開發銀行

165萬美元

17. 世界銀行

150萬美元

18. 馬來西亞政府

150萬美元

19. 斯洛伐克政府

2900萬克朗(約合142.5萬美元)的救援物資。

20. 丹麥

135萬美元

21. 巴基斯坦

100萬美元物資、5萬美元、1萬頂帳篷

22. 西班牙

100萬歐元並提供6噸救災物資

23. 愛爾蘭

100萬歐元、11萬歐元物資援助。

24、國際奧委會

25. 阿爾及利亞

100萬美元

26. 比利時

65萬歐元

27. 泰國

80萬美元

28. 芬蘭

50萬歐元援助。

29. 荷蘭

50萬歐元援助。

30. 寮國

50萬美元木材援助

31. 加彭政府

50萬美元援助。

32. 法國

約25萬歐元物資、追加價值13萬歐元的物資

33. 紐西蘭

50萬新元(約40萬美元)

34. 瑞士

40萬瑞士法郎(約38萬美元)

35. 希臘

20萬歐元

36. 克羅埃西亞

20萬歐元援助。

37.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30萬美元緊急援助

38. 新加坡

20萬美元,派遣搜救隊

39. 越南

20萬美元

40. 巴西

20萬美元物資

41. 斯洛維尼亞

10萬歐元

42. 朝鮮

10萬美元援助

43. 波蘭

10萬美元援助

44. 柬埔寨

10萬美元

45. 冰島

780萬冰島克朗(約合10萬美元)資金援助

46. 薩摩亞政府

10萬美元

47. 馬達加斯加政府

10萬美元援助。

48. 立陶宛

20萬立特(約9萬美元)

49. 盧森堡

5萬歐元援助

50. 聯合國難民署

5萬美元

51. 國際移民組織

5萬美元現金援助

52. 蒙古

5萬美元

53. 愛沙尼亞

50萬愛沙尼亞克朗(約合49000美元)

54. 捷克

70萬捷克克朗(約4.3萬美元)物資

55. 阿爾巴尼亞

4萬美元

56. 印尼紅十字會

1萬美元

57. 阿拉伯駐華使節委員會

向災區捐款5萬人民幣。

58. 莫三比克

4萬人民幣

59. 加勒比駐華使團

向災區捐款4.84萬人民幣。

60. 伊朗

150噸物資援助。(價值不詳)

61. 吉爾吉斯斯坦

120噸救災物資(價值不詳)

62. 烏克蘭政府

80噸救災物資(約342萬人民幣)

63. 塞爾維亞

救災物資援助。(價值不詳)

64. 白俄羅斯政府

20噸救災物資。(價值不詳)

中國香港

香港各界捐獻善款已接近10億,香港特區政府捐款3億港元

中國台灣

政府和民眾踴躍捐款,紅十字救援隊乘包機抵達成都,馬英九捐款20萬台幣,台現任「行政院」總辭前撥20億台幣賑災

中國澳門

中央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和澳門紅十字會共收到8400多萬澳門元的捐款,澳門特區政府也宣布撥出1.1億元人民幣作為賑災款項

(以上數據來自媒體公開報道)

Ⅲ 蜀你最好醫療隊來自哪個省

蜀你最好醫療隊來自四川省。

「蜀你最好」,彰顯了四川醫務工作者的愛心。這次支援河北的行動,是奉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指令,也有著四川醫務人員奉獻的自覺,在此6天之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天府醫院院長、重症醫學科教授康焰已先期趕赴河北指導救援工作。

此次派出的隊伍,就是由他擬定的框架,通過多科學合作,最大程度地救治患者的生命。

這次疫情讓我們深思、覺醒,也再一次體現出我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民族精神,它重現了我們的民族意志,讓我們重溫了優秀的歷史文化,重新建立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構建了正確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增進了我們的民族智慧和情感,展示出全民戰勝疫情的決心和信心。

平凡而偉大的醫護工作者身上的精神是不畏艱險、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勇於獻身的人道主義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一起成為維系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促進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精神動力。

Ⅳ 中國已向印度提供超2萬台制氧機,我國還幫助過哪些國家

我國幫助過很多國家,例如美國,日本,在日本地震時我們用運送過物資幫助,還有英國,在疫情爆發的時候運送過口罩和派醫護人員進行援助。

Ⅳ 中國人在馬來西亞生病現在疫情可以回國醫療嗎

中國人在馬來西亞生病現在疫情可以回國治療嗎 回答是可以回國,但是你必須要有48小時之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落地集中隔離14天。

Ⅵ 在這次疫情爆發後,有哪幾個省的醫療隊伍支持鄭州

你好,這次10月份疫情爆發後,支援鄭州的主要是河南本省其他市縣的醫療隊,像附近的洛陽,新鄉,開封等地。外省現在情況也是挺嚴峻的。
疫情期間注意個人防護。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Ⅶ 2022援疆醫療隊各省情況

2022年10月援助新疆抗疫醫療隊有十個省的。根據相關信息查詢顯示,2022年10月有10個省10支核酸檢測醫療隊,有200人馳援新疆,提高了烏魯木齊市核酸檢測能力。

Ⅷ 中馬醫療合作:上海專家助馬來西亞完成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

夏強團隊到馬來西亞為患兒實施親體移植手術,並面對面傳授技藝。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8月13日電 (陳靜 袁蕙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13日披露,該院夏強教授率領的肝移植團隊聯合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醫學中心(簡稱馬大醫院,UMMC)專家,成功完成兩例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目前,患者和各自的供體父母恢復良好。

據了解,這樣的手術此前在馬來西亞並無報道。馬來亞大學副校長凱米拉教授認為,這是中馬兩國在醫療領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據透露,此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還與馬來亞大學醫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為雙方進一步深度合作提供平台支撐。中科院院士、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稱,中馬醫生的手術合作開啟了兩校的進一步合作,雙方將在學生培養、教學研究領域開展更多合作。

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院士、楊文錕和夏強術後第三天查房。 芊燁 攝

東南亞國家兒童先天性膽道閉鎖發病率約為萬分之一。目前這些國家整體缺少兒童活體肝移植技術,除極少數患兒花費巨資前往歐美等國就醫外,絕大多數患兒家庭只能放棄治療。如果沒有有效治療,患兒一般活不過2歲。凱米拉指出,馬來西亞掌握兒童活體肝移植技術後,相比原先去海外就醫,患者治療與手術總費用有望下降50%以上。

馬來亞大學醫學中心肝臟外科主任楊文錕教授表示,該國對於兒童肝移植的需求很大。他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技術磨合與團隊建設,馬來西亞能盡快獨立開展兒童活體肝移植技術。

首例手術的接受者菲卡,是一個10歲的女孩,出生後被確診為膽道閉鎖。此前,她曾接受葛西手術緩解病情。今年5月起,菲卡病情加重,逐漸出現肝功能衰竭的跡象。菲卡的父親決定捐肝實施活體肝移植手術,為這個孩子倒計時的生命爭取一線生機。但在術前准備期間,患兒病情再次加重,全身狀況非常差。

馬大醫院和仁濟醫院兒童肝移植團隊多次溝通,邀請夏強團隊到馬來西亞為患兒實施親體移植手術,並面對面傳授技藝。6日,經過雙方醫療團隊的共同努力,醫生們成功地從父親身上切取了360克左半肝移植給了患兒。

次日,中馬醫療團隊再度合作,完成當地第二例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受體與供體分別是一名1歲男孩和他的母親。在這台手術中,上海肝移植團隊主動轉到配合手術的位置。

馬來西亞與上海移植團隊術後查房時與供體患者合影。 芊燁 攝

據夏強介紹,2014年,第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4歲女孩在仁濟醫院接受肝移植手術,至今已有近40名馬來西亞兒童在上海仁濟醫院成功接受了肝移植。上海仁濟醫院與馬來亞大學醫學中心(UMMC)建立了成熟的兒童肝移植合作管理模式。

據悉,今年5月起,來自馬來亞大學的16名醫護人員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完成為期1-4周不等的兒童肝移植技術的培訓。

自2006年起,仁濟醫院已為1900多名孩子完成肝移植手術。2019年5月,該院為一名出生僅80天的男嬰成功實施肝移植手術。該男孩也成為全國最小的肝移植接受者。2018年底,夏強領銜的團隊完成肝移植總量已超過4400例,從2011年起連續八年兒童肝移植年手術量居世界第一。(完)

Ⅸ 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有哪些

一、促進貿易平衡發展

貿易是中非經貿合作最初的形式。伴隨著中非關系的發展和交往的增多,中非貿易規模日益擴大。1950年,中非雙邊貿易額僅為1214萬美元,1960年達到1億美元,1980年超過10億美元。2000年邁上百億美元台階後,中非貿易呈現快速增長勢頭。2008年突破了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非洲出口508億美元,自非洲進口560億美元。2000年至2008年,中非貿易年均增長率高達33.5%,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由2.2%升至4.2%,占非洲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由3.8%升至10.4%。2009年,雖然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非貿易額下降到910.7億美元,但中國在當年首次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隨著世界經濟復甦,中非貿易呈現良好的恢復發展態勢。2010年1月至11月,中非貿易額達1148.1億美元,同比增長43.5%。

在規模擴大的同時,中非貿易結構逐步優化,雙方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相繼進入對方市場。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對非洲出口商品以輕工、食品、化工、土畜產等為主。2000年以來,機械設備、汽車、電子產品等機電產品出口顯著增長,商品質量和技術含量大幅提高。目前,機電產品佔中國對非出口的比例已超過50%。在非洲對中國出口方面,棉花、磷酸鹽等初級產品曾經是主要商品。近年來,非洲的鋼材、銅材、化肥、電子產品等工業製成品陸續進入中國市場。同時,非洲農產品對中國出口增長加快。埃及的柑橘、南非的葡萄酒、迦納的可可豆、烏干達的咖啡、突尼西亞的橄欖油、衣索比亞的芝麻等特色產品,逐漸為中國消費者熟悉和喜愛。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從非洲進口有所下降,但農產品進口增長了25%。
多年來,中國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則,推進貿易便利化,推動中非貿易全面綜合平衡發展。中國已與45個非洲國家簽訂雙邊貿易協定,加強在海關、稅務、檢驗檢疫等領域的合作,為中非貿易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為支持非洲國家擴大對華出口,從2005年起,中國給予與中國建交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部分對華出口商品零關稅待遇。截至2010年7月,受惠商品已擴大到4700多個稅目,今後將逐步涵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全部稅目95%的商品。在零關稅政策帶動下,非洲受惠商品對華出口快速增長。從2005年至2010年6月底,中國在零關稅待遇項下累計進口非洲商品13.2億美元,包括農產品、皮革、石材、紡織服裝、機械零部件、賤金屬、木製品等。中國還通過舉辦非洲商品展、設立非洲產品展銷中心,並提供攤位費減免等優惠便利措施,幫助非洲企業開拓中國市場。
當前,中國和非洲同處於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市場需求旺盛,中非貿易具有很大潛力。就中國而言,非洲原油、礦產、鋼材、農產品等商品對華出口,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出積極作用。就非洲而言,中國的產品和技術適合非洲發展的需要,中國巨大的市場也為非洲產品提供了廣闊空間。特別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非洲資源產品提供了穩定的出口市場。同時,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進入非洲,可以幫助提高非洲民眾的生活水平,並且有助於一些非洲國家控制和緩解通貨膨脹。

二、拓展相互投資領域

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投資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始階段規模普遍較小。進入90年代後,中國對非投資規模逐步擴大,領域不斷拓寬,方式日趨多樣。2000年以來,在中非合作論壇帶動下,中國對非投資快速增長,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與此同時,非洲對中國的投資也日漸活躍,一批非洲企業在中國市場中發展壯大。
近年來,中國對非投資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增長迅速。2003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為4.9億美元,而截至2009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已大幅增長到93.3億美元。二是分布廣泛。中國對非投資分布在49個非洲國家,主要流向南非、奈及利亞、尚比亞、蘇丹、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國家。三是領域豐富。主要涉及采礦、金融、製造、建築、旅遊、農林牧漁業等。四是方式多樣。除獨資、合資外,參股、並購以及與第三國企業合資開發資源等方式也逐漸增多。五是主體多元。國有大中型企業、民營企業和個體從業者等,均在非洲投資興業,各有所長,相互補益。

中國政府鼓勵和支持有實力、信譽好的中國企業擴大對非投資,並採取措施加以引導,起到了明顯帶動效應。一是通過簽訂協定等方式營造良好投資環境。截至目前,中國已與33個非洲國家簽署雙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與11個非洲國家簽訂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為中非企業合作創造條件。二是設立中非發展基金。該基金是由中國金融機構設立的專門用於支持國內企業對非投資的股權基金,成立3年來已決策投資30多個項目,涉及農業開發、機械製造、電力、建材、工業園區、礦業、港口物流等領域。目前基金一期10億美元額度已安排完畢,將逐步擴大到50億美元。三是推動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由中國企業在雙方政府支持下進行合作區的基礎設施開發,並負責招商,吸引中外企業入駐,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目前,中國正在尚比亞、模里西斯、奈及利亞、埃及和衣索比亞等非洲國家建設6個經貿合作區,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已投入2.5億美元。尚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是中國在非洲設立的第一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目前已引進13家企業,涉及采礦、勘探、有色金屬加工、化工、建築等領域,完成實際投資6億美元,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6000多個。
非洲國家資源豐富,在資源領域的開發合作是中非投資合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一些中國企業按照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參與非洲資源開發,幫助非洲國家發展資源加工業,提高資源附加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在合作中,中國企業嚴格遵循國際規則,採取公開透明、形式多樣的合作方式,不壟斷、不排他,與非洲國家和國際企業共同開發、利用資源。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的投資,拓寬了非洲發展的資金來源,提升了資源價值,也帶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贏得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廣泛歡迎。如,中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的企業與蘇丹合作開發石油資源,幫助蘇丹建立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現代石油工業體系,蘇丹的財政收入由此大幅增加,對改善人民生活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在非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注意處理好與當地民眾關系,堅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實施「本土化」經營,僱用大量當地員工,積極提升所在國自主發展能力,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如,中國在尚比亞的礦產企業,不僅投資建設冶煉廠,提高當地銅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承諾,「不減少一噸產量、不裁減一名員工、不減少一分投資」,成為該國7家外資礦山企業中唯一沒有減產、裁員的企業。
近年來,隨著非洲經濟發展和中國市場潛力擴大,非洲企業對華投資日漸活躍。其中,模里西斯、南非、塞席爾、奈及利亞、突尼西亞等是非洲主要的對華投資國家。南非企業在華合資成立的啤酒企業,共經營著近70家啤酒廠。突尼西亞與中國企業在華合資成立的化肥企業,已成為中國大型復合肥生產基地之一。截至2009年底,非洲國家累計對華直接投資99.3億美元,涉及石油化工、機械電子、交通通訊、輕工家電、服裝紡織、生物制葯、農業開發、娛樂餐飲、房地產等領域。非洲對華投資體現了優勢互補,也帶動了中國對非洲和其他地區的商品出口。

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落後是制約很多非洲國家發展的瓶頸,基礎設施建設是中非經貿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中國重視支持非洲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通過援助、工程承包、投資合作、擴大融資等方式,幫助非洲國家興建住宅、公路、橋梁、鐵路、機場、港口、通訊、電力、給排水、醫院等基礎設施,對非洲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中國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參與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並要求企業重合同、守信用,保質完成項目建設。
多年來,中國援助非洲國家建成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20世紀70年代,在自身經濟還很困難的情況下,中國援建了1860多公里長的坦尚尼亞—尚比亞鐵路,成為中國無私援助非洲的歷史見證。中國援建的埃及開羅國際會議中心,總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每年舉行上百個國際會議及展覽,推動了當地商貿及旅遊業發展。截至2009年底,中國在非洲援建了500多個基礎設施項目,較大的項目還有索馬里貝萊特溫—布勞公路、茅利塔尼亞友誼港、突尼西亞麥熱爾德—崩角水渠、坦尚尼亞國家體育場等。正在援建非洲聯盟會議中心等一批項目。
為支持非洲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中國政府提供了大量優惠性質貸款,並支持中國金融機構擴大對非洲商業貸款規模。特別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國不斷加大對非融資力度。2007年至2009年,中國向非洲提供了50億美元優惠貸款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2010年至2012年,中國計劃向非洲提供100億美元優惠性質貸款。優惠性質貸款支持的在建大型項目,包括模里西斯機場、赤道幾內亞馬拉博住宅、迦納布維水電站等。
中國工程企業按照國際通行規則,通過競標在非洲承建工程項目,建設了大批質量好、造價低、非洲急需的基礎設施。從住房、道路,到機場、煉油廠、電信網、水電站,項目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從單一企業投標到組建國際企業聯合體投標,中國企業在非洲展現了實力,積累了經驗,培養了人才,提升了國際化經營能力。中國企業建成的大型項目包括阿爾及利亞喜來登酒店、衣索比亞全國電信網、蘇丹麥洛維大壩等。正在建設的大型項目有安哥拉社會住房、利比亞沿海鐵路、奈及利亞拉各斯輕軌等。
中國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從事惠及當地民眾的公益事業,贏得了所在國政府、公眾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評價。中國企業在非洲國家捐資修路、架橋、打水井、建醫院、蓋學校,還捐贈物資,為當地社區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如,中國企業在蘇丹的公益事業已使200多萬人受益,在奈及利亞捐建的中尼友好小學緩解了當地300個村莊的基礎教育壓力,在安哥拉、利比亞等國建設的職業培訓中心已培訓大批學員。

四、加強發展能力建設

發展是非洲面臨的最迫切問題,技術和人才的匱乏是制約非洲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非洲發展能力建設,通過與非洲國家開展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向非洲派遣援外專家和青年志願者等,努力幫助非洲國家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加強教育交流與合作。中非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合作,為非洲培養大量人才。截至2009年底,中國提供援助在非洲建成107所學校,向29465人次非洲留學生提供了政府獎學金。目前,中國政府每年向非洲國家提供5000個左右獎學金名額。中國還加強與非洲國家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遠程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在非洲建立生物、計算機、分析化學、食品保鮮加工、園藝、土木工程等專業實驗室。
開展管理和技術培訓。中國通過多種方式幫助非洲培養管理和技術人才。截至2010年6月,中國為非洲國家培訓了各類人員3萬多人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公共行政管理、農牧漁業、醫療衛生、科技、環保等20多個領域。另外,中國在非企業通過建立培訓中心、在職培訓、選派優秀員工赴華培訓等方式,為所在國培訓大批熟練技術人員。
進行實用技術培訓。中國在許多非洲國家開展種植業、養殖業、漁業、編織、刺綉、皮革加工等實用技術培訓。如,中國為賴比瑞亞戰後難民、輟學學生、貧困農民舉辦了多期竹藤編技術培訓班,推動當地竹藤產業發展。竹藤編培訓班學員通過出售自製產品,月收入可達150美元,有效改善了生活條件。
派遣援外專家和青年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33個非洲國家派遣了104名高級農業技術專家,幫助非洲國家制定農業發展規劃、開展農業技術指導和培訓等。派遣專家指導中國援建項目的生產運營,培訓當地管理人員,幫助非洲國家掌握獨立管理項目的能力。中國還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與茅利塔尼亞、迦納、衣索比亞、加彭、獅子山、馬里、奈及利亞等國分別簽署了《南南合作三方協議》,累計向上述國家派出600多名中國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非洲派出青年志願者312名,提供了漢語教學、醫療衛生、體育教學、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方面的志願服務。

五、幫助提升民生水準

完善公共設施、解決糧食問題、改善衛生條件、減少外債負擔等,是關繫到非洲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重要民生問題。中國十分關注非洲的民生發展,幫助非洲國家建設公共福利設施,提高農業水平,改善醫療衛生條件,並積極開展對非減債、救災和人道主義援助。
積極援建公共福利設施。中國為非洲國家援建了一大批低造價住房、打井供水、污水處理、廣播電視和通訊設施等公共福利項目,對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如,塞席爾、莫三比克、安哥拉、衣索比亞的低造價住房項目,改善了當地民眾居住條件;奈及利亞、塞內加爾、赤道幾內亞的打井項目、坦尚尼亞查林茲供水系統、尼日津德爾供水工程等,解決了當地居民生活用水問題;赤道幾內亞國家電視中心,滿足了當地電視信號傳輸、覆蓋的需求。
開展多種形式農業合作。糧食安全關繫到非洲的穩定發展和脫貧減困。農業是大部分非洲國家的支柱產業,也是中非經貿合作的優先領域。中國始終將幫助非洲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作為中非農業合作的根本目的。中非農業合作的主要領域包括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糧食生產、養殖業、農業實用技術交流和轉讓、農產品加工和儲運等。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為非洲援建農業技術試驗站、推廣站、農場等農業項目142個,啟動14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項目,並向非洲國家提供大批農用物資、農業設備。中國政府還鼓勵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農產品加工、農業開發項目。
改善非洲醫療衛生條件。援建醫院、派遣醫療隊、提供葯品和醫療物資援助,是中國幫助非洲國家改善醫療衛生條件的主要措施。截至2009年底,中國在非洲援建了54所醫院,設立30個瘧疾防治中心,向35個非洲國家提供價值約2億元人民幣的抗瘧葯品。自1963年起,中國持續向非洲派遣醫療隊,共向46個非洲國家派出過1.8萬人次援外醫療隊員,累計治療患者2億多人次,並為非洲培訓數萬名醫療技術人員。中國醫療隊不僅診治常見病、多發病,還創造條件開展心腦血管疾病治療、斷肢再植、巨大腫瘤切除等高難度手術,挽救眾多生命垂危病人,並填補了受援國多項醫學空白。目前,有1000多名中國醫療隊隊員在41個非洲國家提供醫療服務。
減輕非洲債務負擔。中國政府一貫支持非洲國家的減債努力,幫助非洲國家減輕對華債務負擔。從2000年至2009年,中國已免除35個非洲國家的312筆債務,總計189.6億元人民幣。上述減債舉措,體現了中國幫助非洲實現發展的願望和決心,也推動了國際社會對非減債進程。
開展減災救災和人道主義援助。中國與非洲積極開展減災、救災領域的人員交流、技術合作以及經驗共享。當非洲國家遭受自然災害和戰亂影響時,中國堅持及時向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隨著國力提升,中國對非洲的人道主義援助力度不斷加大。2003年,阿爾及利亞發生6.8級地震,中國迅速向其提供緊急救援物資並派遣國際救援隊,救災援助總計536萬美元。2004年,中國正式建立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應急機制,援助行動更加快捷有效。近年來,中國向蘇丹、馬達加斯加、蒲隆地、坦尚尼亞、索馬里、衣索比亞、賴索托、辛巴威等國家提供了食品、帳篷等緊急物資援助,幫助這些國家增強抵禦災害以及災後重建的能力。自2004年以來,中國向蘇丹提供近1.5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用於向達爾富爾地區提供人道主義物資和實施打井供水項目。

六、拓寬中非合作領域

近年來,中非合作領域日益拓展,金融、旅遊、航空、環境保護等逐漸成為中非合作的新領域、新亮點。中非還在多邊框架中就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相互支持、加強合作。
拓展金融合作。中國政府支持中非金融機構加強交流合作,為雙方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業務已遍及非洲大陸,提供國際結算、貿易和融資等服務,融資領域涉及製造、能源、通訊、電力、供水、交通、農業、物流等行業。中國金融機構已在尚比亞、南非和埃及等國設立了分行或代表處。中國加入非洲開發銀行、西非開發銀行等,通過捐款、減債、設立雙邊技術合作基金等方式,支持非洲減貧與發展事業。非洲國家的金融機構也積極拓展對華業務。截至2009年底,埃及、摩洛哥、喀麥隆、南非和奈及利亞等5個非洲國家的6家銀行,在中國設立了分行或代表處。
推進旅遊合作。旅遊是非洲國家關注的新興產業之一,也正成為中非服務貿易新的增長點。中國積極推進與非洲國家的旅遊合作。2002年,埃及成為非洲第一個中國大陸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截至2009年底,非洲共有28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大陸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2009年,中國大陸公民首站到訪非洲38.1萬人次,同比增長18.5%;非洲來華旅遊40.1萬人次,同比增長6%。中國企業還在非洲開設旅行社、餐館,參與酒店建設、管理等。
加強航空運輸合作。中國鼓勵雙方航空企業建立更多合作關系,開通更多連接中國、非洲的直達航線,以便雙方人員交往和貨物運輸。截至2009年底,中國與衣索比亞、安哥拉、尚比亞、南非等15國正式簽署民用航空運輸協定,與塞席爾、利比亞、烏干達等6國草簽民用航空運輸協定。目前,埃及、衣索比亞、辛巴威、肯亞、阿爾及利亞等國的航空公司已開通直達北京、廣州的航班。中國的航空公司開通了北京至奈及利亞拉各斯、安哥拉羅安達和蘇丹喀土穆的直達航線。此外,中國航空主管部門通過國際民航組織等渠道,積極開展對非援助合作,承諾從2008年至2011年,每年向國際民航組織「非洲航空安全全面地區實施計劃」捐款10萬美元,用於幫助非洲提高民航安全水平。
開展環境保護合作。環境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國與非洲國家共同召開中非環保合作會議,實施中非人力資源環境培訓計劃,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中非環境中心。中國政府倡議建立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夥伴關系,在衛星氣象監測、新能源開發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環境保護等領域加強合作。中國與非洲國家就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中國支持非洲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正當權利,在長期減排目標等問題上最大限度照顧非方關切。中方還承諾,在資金問題上不與非洲爭援助,並將結合非洲實際需要,從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提供幫助。目前,中國已與部分非洲國家開展了沼氣技術、水力發電、太陽能與風能發電等方面的合作。

七、發揮中非合作論壇引領作用

2000年,中國與非洲國家共同創建了中非合作論壇。論壇迄今召開了四屆部長級會議和一屆峰會,建立了部長級會議、高官會、企業家大會等多層次的對話與合作機制。在中非雙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論壇成為中非集體對話的重要平台和務實合作的有效機制。中非合作論壇增強了中非政治互信,引領、帶動了包括經貿合作在內的中非合作,不斷豐富中非關系內涵,提升中非關系水平。
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以來,中方圍繞著中非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長期合作、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基礎上,不斷出台新的經貿舉措,推動中非經貿關系深入發展。這些經貿舉措契合非洲發展需要,體現了中國政府在中非合作上的務實和創新精神。
在第一屆部長級會議上,中方宣布減免非洲債務、鼓勵企業對非投資和培訓專業人才等措施。在2003年第二屆部長級會議上,中方宣布增加對非援助、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給予與中國建交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部分輸華產品免關稅待遇等措施。
在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第三屆部長級會議上,中方宣布了旨在加強中非務實合作、支持非洲發展的8項舉措,包括擴大援助規模、提供優惠性質貸款、援建非洲聯盟會議中心、擴大免關稅受惠商品范圍、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設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和瘧疾防治中心等。在中非雙方共同努力下,這8項舉措已在2009年底前全面落實。
在2009年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中方又宣布了8項新舉措,涉及農業、環境保護、促進投資、減免債務、擴大市場准入、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進一步突出改善非洲民生、加強農業合作、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提高非洲自主發展能力等內容。這些舉措,立足於幫助非洲國家解決當前的實際困難,著眼於幫助非洲實現可持續發展,進一步鞏固非洲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
中國在中非合作論壇上提出的一系列經貿舉措,惠及所有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使非洲有關國家和人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今後,中國政府將繼續本著互利共贏、友好協商、務實高效的精神,與非洲國家共同努力,加強論壇框架內的經貿合作,推動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系不斷向深入發展。

Ⅹ 羽壇李宗偉抗癌3年:33次質子治療後,基本治癒-

2018年,羽壇名將李宗偉不幸查出了鼻咽癌,彼時他正在全力備戰羽毛球南京世錦賽,卻不得不因病退出。

因為發現得早,他在家人的陪伴下積極求醫問葯,經過半年左右的治療,李宗偉的癌症已經基本治癒,只是還需要持續接受一些後續的治療調養。

李宗偉得的病可是癌症!為什麼能這么快就治癒呢?這是因為他接受的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質子治療技術。

這種治療方法花費頗高,但只要能救人一命,那就算花得值得。可知,金錢是很重要的,在關鍵時刻,有錢才能保命。

李宗偉是馬來西亞華裔,出生於1982年,祖籍福建泉州。李宗偉小時候最愛的運動其實是打籃球,他11歲時,李父帶他去羽毛球館,碰巧遇上了一位羽毛球教練,從此開始了他的羽毛球訓練生活。

六年時間里,李宗偉一步一步地穩扎穩打,從羽毛球館去到專業學校,從專業學校通過選拔進入州隊,再由州隊終於走進了馬來西亞國家隊。此後李宗偉拿到多個羽毛球大賽的冠軍,賽績卓然,並逐漸成為馬來西亞羽毛球男單「一哥」。

2006年,李宗偉的排名到達世界羽毛球運動員第一名。其實,李宗偉的職業生涯中獲得過許多羽毛球比賽的冠軍。遺憾的是,他有三次逐夢奧運都惜敗,只拿下銀牌,未能在奧運會中獲得冠軍。

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李宗偉在馬來西亞體壇的「地位」——2008年李宗偉在北京奧運會的羽毛球男單比賽中輸給我國羽毛球運動員林丹,獲得亞軍。

這是馬來西亞 歷史 上拿到的第二枚銀牌,因此即使與金牌失之交臂,馬來西亞人民也十分高興,紛紛歡呼慶祝,他們稱李宗偉為「英雄」。

後來李宗偉又連續在2012年、2016年的奧運會中獲得羽毛球男單的銀牌,馬來西亞政府為了感謝李宗偉為馬來體壇做出的貢獻,破格授予了李宗偉「拿督」的稱號。

2018年,李宗偉預計參加當年的羽毛球南京世錦賽,但在一次身體檢查中查出了早期鼻咽癌。

因為是早期癌症,治癒率還是很高的,於是李宗偉和妻子積極向醫生尋求治療方法。後來,李宗偉知道了中國台灣的台北有一家醫院有很高的質子治療技術,便帶著妻子和母親,前往台北接受治療。

質子療法是放射治療的一種,比普通的放射療法更有針對性。質子是帶正電荷的粒子,當它以極高的速度進入人體組織時,由於其速度快,在人體內與正常組織或細胞發生作用的機會極低。

在到達癌組織細胞的特定部位時,質子會釋放最大能量,進而將癌細胞殺死,同時又能保護病灶周邊的正常組織。

比起傳統的放射性治療等方式,質子治療的副作用要小得多。國外臨床治療數據表明,質子治療腫瘤的有效率達到95%以上,5年存活率高達80%。

只是質子治療雖然好處很多,但因為這一技術在我國起步較晚,尚未普及,因此治療的費用十分昂貴。以我國為例,除了台灣島內的台北有一家質子治療中心,中國大陸能建立質子治療中心的醫院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部分省會城市。

而且,目前我國的質子治療並沒有納入醫保范疇,故而需要病患自行承擔全部費用,而質子治療每個療程的定價約為28萬元人民幣,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已經算是一筆巨大的費用了。

還有一個殘酷的現實,經濟水平越高的人能擁有的、能選擇的醫療資源會更多,這也是李宗偉為什麼選擇去台北的醫院做治療的原因。

雖然台北的質子治療中心花費更高,但李宗偉本人是能夠支付得起高額的治療費用的。2018年福克斯 體育 發布的世界羽壇運動員收入排名中,李宗偉位列第一,他的比賽總收入約為18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200多萬元。

所以,李宗偉曾經在賽場上拼搏換來的獎金,最終成為了自己的治病「葯引」。如果沒有這些錢,李宗偉的抗癌治療不會在短期內完成,或許他會和世界上絕大多數癌症患者一樣要面臨無休止的化療和絕望。

只因為規則如此,這世界總是掌握更多金錢和權勢的人能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不過錢能救命,是因為人命比錢重要。

對一些人來說只要有錢就能救命的話,那再多的錢也算不了什麼。李宗偉顯然是這樣幸運的人,他生病時,自己有錢支付高昂的治療費用,有妻子和母親陪在身邊,有良好的醫療環境和醫護條件,如此一來,雖然治療痛苦,但少了許多別的煩惱。

李宗偉接受采訪時說,自己接受了33次質子治療。治療過程極其痛苦,到第三個星期的時候,他的喉嚨已經破了,完全無法進食,也不能說話。而他喉嚨處的傷口雖然有紗布包紮,但難免會在洗澡的時候碰到水,一沾水,傷口便會疼痛萬分。

食不下咽,不只因為身體上的傷痛,更有心中的痛苦。李宗偉的母親心疼兒子,半勸半逼迫地說:「病中的人更要吃飯,不然哪有體力對抗病魔呢?」

李宗偉跟母親說,你們不要逼我吃飯,我要是吃得下去絕對會吃,只是吃的時候喉嚨很痛很痛。於是醫生給李宗偉開了一些麻葯,每次要吃飯的時候就噴一點,這樣他才能快速將食物吞下去。

抵禦病魔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是李宗偉沒有在人前哭過。他知道自己的妻子和母親也會偷偷地哭,但是她們沒有在他面前哭過。李宗偉也是,一家人誰都不想讓對方傷心,所以他總會在浴室里哭。

談及妻子和母親,李宗偉動容了,眼眶微紅,眼中含淚,妻子和母親無疑給了病中的李宗偉巨大的支持和幫助。「她沒有在哭,只有我在哭而已,她們沒有在我面前流過一滴眼淚……」李宗偉說。

我希望他可以一直健 健康 康,一直陪著我們,不要丟下我一個人。 」這是李宗偉病癒後,他的妻子黃妙珠最大的心願。

治療結束後,李宗偉沒有立即放棄自己的 體育 事業,他還想試試重新開始訓練,他還想參加下一屆奧運會。休息了幾個月之後,李宗偉開始做體能訓練。

妻子沒有阻攔他,只說願意讓他試試,因為她也是一名運動員,完全能夠理解同為運動員的丈夫的想法。一件事如果嘗試過再放棄,那就不會後悔。

李宗偉問醫生,自己什麼時候能夠去參加比賽,他真的很想參加比賽。醫生評估了他的身體後,跟他說他應該好好休息,他的身體已經不適合劇烈的運動了。李宗偉說:「我那時候還想去參加蘇迪曼杯,但是醫生說我的運動量太大了,說我已經不適合去參加比賽了……」

聽了醫生的建議,李宗偉想了很多,也許是突如其來的疾病給他帶來了新的人生感悟,他反復想了很多,想了很久,終於他決定放下了。 他說,自己真的慢慢放下來了。無論怎樣都只能狠下心來,在夢想和 健康 之間做出抉擇。

2019年6月13日,在馬來西亞布城的新聞發布會上,面對鏡頭的李宗偉眼含熱淚,眼眶通紅,聲音哽咽,他向新聞媒體宣布,即使抗癌成功,但是他的身體已經不能再繼續高強度的運動了,他要退役了。

馬來西亞青體部也稱尊重李宗偉的決定,因為過去十幾年裡,李宗偉已經為馬來西亞這個國家做了許多巨大的貢獻。

李宗偉的妻子很能體會他的感受,她知道李宗偉是十分捨不得離開羽毛球的,但是沒有辦法,為了 健康 ,為了能繼續活著,並不是他拋棄了羽毛球,而是他不得不放下羽毛球。

大病一場之後,李宗偉開始反思以前的自己,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和孩子,他知道妻子很辛苦,為了照顧孩子和家庭每天只睡五個小時。

黃妙珠也很體諒李宗偉,雖然李宗偉不浪漫,沒有時間陪伴家庭,但是她能感受到李宗偉對自己、對孩子、對家庭的愛。

「我說過的話他都會記住,他總是想把最好的給我,只要他能做到,他都會去做。」黃妙珠說,「雖然他不擅長說出來,但是我能感受到。」

李宗偉和黃妙珠育有兩個孩子,都十分活潑可愛。兩個孩子只知道自己的爸爸是打球的,是馬來西亞的,是第一。

李宗偉沒有退役的時候,兩個孩子有時會去比賽現場給爸爸加油打氣,他們蹦蹦跳跳著,笑嘻嘻的跟李宗偉擊掌。

退役後,李宗偉享受到了許多以前錯過的親子時光。他能在晚上八點多陪伴兩個孩子睡覺,能看到自家小孩兒在睡前突然沖到客廳拿起馬來西亞的國旗大喊著「馬來西亞可以!」

「馬來西亞可以!」的可愛嬉鬧場面,也能去參加孩子在學校的生日會和表演,能去看自己的大兒子在學校運動會里騎自行車的可愛樣子。

說起自己的孩子,李宗偉高興地手舞足蹈,他一邊學自家小孩的樣子一邊說著:「看著孩子的樣子,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真的,我覺得這個過程是……有錢是買不到的。」

退役後,李宗偉有了許多閑暇時間,不用再重復以前訓練場和家裡兩點一線的來來回回。大部分時間,李宗偉都在陪伴家人,有時候他也會受邀參加一些活動。

2020年初,李宗偉接受了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的邀請,杜莎夫人蠟像館工作人員為他測量尺寸,然後量身定做了一個蠟像。李宗偉是第一位加入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的馬來西亞運動員。

2021年十月,李宗偉擔任馬來西亞沙巴州 旅遊 大使,他不忘羽球初心,給馬來西亞沙巴州元首夫婦送上了一副羽毛球拍,希望以此來推廣羽毛球運動。

2022年元旦,李宗偉通過社交軟體曬出一家四口的全家福照片,並祝福大家「元旦快樂」。照片中的李宗偉雖然身形仍舊瘦削,但是面帶笑容,他一手扶著孩子,一手挽著妻子,看上去十分幸福。

回顧自己25年的羽球生涯,李宗偉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在奧運會上拿到金牌。但時也命也,很多事情可能註定要成為遺憾。不管怎樣,李宗偉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身邊的家人、朋友身體健 健康 康。

「 健康 是我們的財富!」

徐大鵬,王頤,史博.羽毛球[M].2019

潘都,郝宏恕.質子醫療中心運營管理戰略思考.2020

吳兆祥. 體育 網路大全 羽毛球運動[M].2010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