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為什麼與中國友好

馬來西亞為什麼與中國友好

發布時間: 2022-12-11 03:53:34

❶ 馬來西亞和中國關系怎麼樣

中國和馬來西亞自1974年5月31日正式建交以來,在平等、互信、互利的基礎上,在政 治、經 濟、文化、教育、防 務及其它領域建立了友好和實質性的關系。 雙方之間的密切交往使這種關系在友好和諧的氣氛中得到進一步加強。

❷ 中國為什麼對馬來西亞那麼好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重創世界經濟,在世界多數地區仍舊飽受疫病流行、經濟復甦乏力之苦時,中國與其他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疫情中守望相助,進一步增進了彼此的友誼。

其中,馬來西亞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東盟國家。

中馬建交47年以來,兩國高層互動頻繁,經貿往來密切,文化交流熱絡。今後,作為東南亞地區的重要經濟體,馬來西亞勢必成為疫後「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節點之一,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

鑒於此,民智國際研究院、清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榮程新智研究院共同舉辦了《馬來西亞對華合作現狀與前景》專題研討會,與相關專家、學者一同探討在疫情肆虐、全球經濟復甦前景黯淡的今天,馬來西亞的對華合作現狀如何;作為疫後「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節點之一,中馬合作前景又會有怎樣的改變等問題。

「未來中馬合作應該越來越接地氣,這可能是可以讓雙邊關系更長久、更有活力的辦法。」

駱永昆

中國現代國家關系研究院東南亞和大洋洲研究所所長助理、副研究員

中馬關系為什麼那麼多的「第一」?為什麼中馬關系能夠那麼好,那麼穩定?尤其是在雙方還有南海爭端的情況下,為什麼我們能夠將爭議擱置到一邊繼續合作?

我反復想了很長時間,最近總結出幾點原因:

歷史因素
馬來西亞的政治結構
領導人的因素
經濟因素
華人因素
1 歷史因素

中馬歷史其實是很復雜的,但是,馬來西亞對華的歷史記憶相對是好的。

學者們經常開玩笑稱,馬來西亞的歷史在其本國的史書中鮮有記載,唯一可以找到史書上的東西並在馬來西亞人腦子里留下重要印象的,就是所謂的「馬六甲王朝」。

說到馬六甲,我們總是提到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在馬來西亞是很正面的形象,是中馬兩國友好的民間大使。

這種從馬來西亞史籍中形成的關於馬六甲與鄭和的良好記憶,對推動兩國關系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反觀中越、中印尼、中菲關系,越南總妄稱古代中國對其的侵略與殖民,而印尼則偏執地認為元朝大軍對其進行軍事進攻。

相比之下,中馬之間的歷史記憶相對是好的,這為後面合作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2 馬來西亞的政治結構

2018年以前,馬來西亞一直是巫統主導政局。此前,馬來西亞政治結構雖然是多黨政治,甚至是十幾個黨組成聯盟,但是之前的政治局面就是巫統一家獨大。

因此,在此背景下,我國如果能與巫統領導人保持密切合作就可以一勞永逸。

同時,馬來西亞對外的安全決策機制里有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安全委員會領袖是總理,而總理就是巫統主席。

中國之前跟巫統主席關系十分密切,因為在巫統獨大的機制下,巫統主席所在的政黨控制國會,因此獲得領導人的支持就可以保證不會有來自國會的干擾,也可以得到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支持。

但現在問題的是,政治結構出現了轉變。

最大的變化可能還是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在上升。中馬關系未來的走向確實是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的。

在2008年馬哈蒂爾上台前,東海岸鐵路就經歷了許多波折與動盪,卻又在最近恢復原狀。政治形勢波動的有些方面或許不能被學者預測,甚至也不能被馬哈蒂爾自己預測。

舉例而言,馬哈蒂爾在「喜來登政變」里作繭自縛,而他自己也從未預料到失勢的結果。

在馬來西亞政治權力逐漸向扁平化、分散化方向發展後,未來各政黨的博弈日趨復雜。

3 領導人因素

領導人因素在中馬合作里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985年馬哈蒂爾在清華演講中反駁了中國威脅論,將中國稱為「機遇」。1985年馬哈蒂爾訪問中國以後,中馬關系開啟了新的篇章。

從巴達維、納吉布、馬哈蒂爾到現在的穆希丁,這些領導人的對華記憶是非常友好的。

舉例而言,納吉布2009年訪問中國時正值中馬建交35周年,我們的李克強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將一張納吉布父親拉扎克總理與周恩來總理在北京簽署兩國建交公報時的照片贈與他。

納吉布對此一直心存感激,這也奠定了馬來西亞對華友好的基調。

2009年,美國重返東南亞。2009年7月23日,希拉里在泰國宣布「US is back」,而6月1日納吉布攜其家眷訪問中國來了,並對稱:「我要讓孩子繼續學中文。」

馬來西亞領導人對華的積極認知保障了雙邊關系的穩定發展。

這就是為什麼2018年馬哈蒂爾上台以後,大家一直擔心中馬關系發生變化,但是最終兩國關系平穩發展的原因,因為馬哈蒂爾對中國的記憶還是正面的。

所以現在馬哈蒂爾、穆希丁,這些人對推動中馬關系的積極性大家是可以看到的。

最近的一個案例就是希沙姆丁外長在北京跟王毅的交流中以兄弟相稱,可見領導人在推動中馬關系層面的重要性。

4 經濟因素

經濟與投資都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2020年中馬貿易達到了1300億美元的利益,巨大的經濟動力使得馬來西亞領導人堅持與中國在新的產業領域繼續合作。

5 華人因素

因為華人的參與,中馬關系可能在很大程度會變得簡單一些。

但學術屆在華人因素的討論上總是持有相對較強的反對意見。

我認為,華人因素至少在推動中馬關繫上所具有的積極因素還是多於消極因素的。但是這件事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但是華人問題也有很多復雜因素。養老教育與第二家園確實是中馬合作新領域,但是中馬往後在這樣的領域加強合作需要重點關注合作的力度。

未來如果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或選擇在馬購置房產,建設第二家園,甚至養老,這將遭到馬來人的反對。

這就是為什麼之前碧桂園項目在馬投資被馬哈蒂爾批判為納吉布對國家主權的出賣。

未來中馬合作應該越來越接地氣,這可能是可以讓雙邊關系更長久、更有活力的辦法。

兩國應聚焦養老、教育、第二家園、疫苗、可持續發展等問題,而不僅是談論宏觀的戰略合作與協調。

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東南亞小國很少表達在中美間協調的意願。

馬來西亞在美國印太戰略中作用有限,但中馬在農業、漁業領域的合作未來是可以突破的。

「我們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不能只是經濟領域一條腿走路,而是要聚集政治與人文交流,多條腿走路」

凌勝利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

我來之前很關注一個問題,馬來西亞為什麼是東南亞國家中對中國相對溫和的。

換句話說,為什麼馬來西亞能夠在中美之間找到一個相對舒適的位置。

許老師談到是不是華人的因素,如果是華人因素,為什麼新加坡不是這樣呢?

(詳見:《許利平:後疫情時代,中國與馬來西亞合作的五個新機遇》)

許老師談到的中馬合作受深厚的歷史基礎和現實利益的交織,所以這種關系也不會輕易地受大國博弈的沖擊,這也是中馬關系很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

駱老師從歷史、政治、領導人、經濟、華人方面具體分析,也非常有啟發。

當前,中國學術界研究東南亞問題大體有兩種視角,一種是國別研究;一種是從大國關系視角。

這兩種視角有時候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局限。

從大國外交看看東南亞國家對外政策,總是把東南亞國家對華、對美關系放在大國關系的從屬地位,而事實上很多做國別問題的專家更多是挖內部關系本身相對的獨立性、自主性,這其實也反映當前我們中國周邊外交的新思路。

而國別研究有時又容易忽視大國關系所營造的體系因素。

今年民智活動聚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我覺得非常好,這也是我們在說怎麼樣把大國關系或者大國外交和周邊外交有所剝離。

以印太為例,美國在不斷炒作印太戰略。拜登政府對這個問題保持著積極態度,在上台的一個月就開了美印澳日首腦峰會,未來美國繼續推進印太戰略,可能對東南亞國家產生影響。

馬來西亞或許不會進一步跟著美國,而菲律賓、越南這些的國家卻會繼續受美影響。我們也要關注東南亞國家怎麼看待中美關系,包括它們對待中美關系的差異性。

此外,我們還要更加關注東南亞國家和中國本身的歷史和現實的關系。

今天許老師講到中馬關系過去、歷史,以及當前的利益基礎,與未來可以合作的空間。

只要把中馬利益基礎打造的更加扎實,合作空間進一步落實,中國在周邊地區就會更加穩扎穩打。

我們要重視周邊國家對華政策有它自身的邏輯,有國內政治考慮的現實利益基礎,但也無法完全擺脫中美大國關系的影響。

許老師談到中馬合作的前景,包括電子製造、檳城的電子產業,這個合作空間可能很大程度上受美國的政策影響。

因為馬來西亞雖然電子產業很發達,但是很多是來自美國的技術和人才。

如果美國要從整個產業鏈對中國進行封鎖,那麼檳城電子業肯定不會成為世外桃源。

馬來西亞和中國關系不可避免會受到中美關系的影響,晶元則是很重要的「卡脖子」的技術。

所以未來的中馬關系要探求如何克服中美戰略競爭負面影響,怎樣加強務實合作。

要把馬來西亞作為我們在東南亞合作地區的典範,告訴東南亞這些國家不一定要和中國對抗,也可以在中美之間爭取相對舒適的空間。

新加坡不喜歡過於激烈的中美競爭,印尼與馬來西亞領導人也有類似的表態。

馬來西亞貿易對外依存度比較高,而新加坡其實更高。

因此,雖然經濟因素影響了馬來西亞對華和對美的態度,但這也不是絕對性的,我們也要關注歷史關系與政治影響。

周邊東南亞國家在經濟上依靠中國,安全依靠美國。這些國家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到底如何,是否能在政治和安全領域產生影響,都有待深入思考。

我們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不能只是經濟領域一條腿走路,而是要聚集政治與人文交流,多條腿走路,從而構建更全面的中馬關系,促進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持久穩定合作。

「中馬關系的歷史記憶正是在馬來族群建構政治合法性的過程中也得以推動。」

傅聰聰

北京外國語大學

❸ 馬來西亞和中國關系如何

適中,友誼往來情況。不會超級好,但也不會非常差。
馬來西亞和中國關系主要是由馬來西亞的華人作為溝通橋梁。
因文化緣故,馬來西亞有3大種族: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還有其他少數民族如希克族,原住民等。
也因歷史的緣故,早期的馬來亞沒有建立邦交關系,直到馬來西亞獨立後的幾年才和中國建立起建交。詳細情況你可以去瀏覽馬來西亞的官方正確渠道,都有詳細說明前因後果。
馬來西亞華人早期因為歷史原因,每個種族無法相互了解對方,所以導致了一些種族之間的摩擦,但是很快的就被各民族醒悟了,也就延伸了如今馬來西亞的《5大原則》。詳細歷史經過你可以查閱馬來西亞的相關網站。
馬來西亞也在很多早期中國遇到困難時做出協助,例如南京大屠殺事件,汶川大地震等等。中國的相關博物館也有展示出來。
國際關系都要客觀的去看待和查閱相關的大量文獻。不可以帶有個人的偏見和偏激去審判。

❹ 馬來西亞對中國人友好嗎

馬來西亞百分之60-70都是華裔所以對中國人很友好?實在不敢苟同!風平浪靜的日子尚可,一但發生示威遊行,即使這些示威遊行起因並非因為華人而導致,當引起暴.亂時,華人開的店鋪一定是打、砸、搶、甚至強間(諧音)的目標!只要日常有留意過往發生的動.亂事件,都有報道。

❺ 馬來西亞發達嗎中國和馬來西亞關系友好嗎兩者之間有什麼關系大馬人友好嗎

嘿嘿,我在馬來西亞呆了3年多,說實話,馬來西亞不太發達,但是生活環境很好,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氣候非常好,人們生活節奏慢,而且消費水平比較低,
舉個例子吧,在中國吃必勝客人均要70-80,在那邊也就30-40,化妝品,香水也是免稅很便宜!!
中國和馬來關系還算友好吧,馬來分為三個種族,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馬來人執掌政權,當地的華人非常努力地賺錢,一般經濟大權在華人手中!!

馬來西亞的華人,多數都是廣東福建的後裔,所以廣東,福建那邊的人過去馬來西亞就跟本地華人沒有什麼差別!!長相,講話差不多~~

至於友好不友好,還要看人了,有的人會很好,有的人不怎麼樣!! 大多數情況下,你要是去旅遊,我想當地的馬來人,或者華人應該是友好的吧,因為你去消費了,他們應該熱情呢!!
如果你要是去找工作,或者是怎樣,你要是個女人,在馬來西亞找工作,很多人就會有些偏見,覺得中國女人都是來做小姐的,中國的男人都是來騙錢的~~~

呵呵,這是我在馬來讀書3年,個人的一點看法,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所以不能說是絕對!!
我覺得在馬來西亞養老很好,他們的超市10點半才開門,晚上10點半就關門了,人們生活的慢悠悠,不著急,沒有太多的生存壓力,過得非常安逸!!
年輕人就會變懶了。。。

❻ 很多明星都是馬來西亞人,他們為什麼都會說中國話

馬來西亞人很多在中國生活過,他們的祖先很多人來在中國南方生活,所以就會講普通話。還有馬來西亞有很多華裔華僑,這也是他們會說中國話的一個原因。 馬來西亞和中國是友好相交國家,很多馬來西亞人都喜歡中國。他們喜歡中國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他們也很喜歡來中國旅遊。他們在不斷與中國人的交流中就漸漸的學會了中國話。還有馬來西亞和中國有很多貿易往來,做生意會說當地話,可以拉近距離,生意談成功的機會會多很多。所以越來越多的馬來西亞人會說中國話。

還有一些馬來西亞留學生就在中國生活了,回去之後就覺得中國話說起來很好聽、很方便,然後就把這種語言帶回馬來西亞,中國話也在他們國家發芽生根了。

❼ 中國和馬來西亞關系如何

中國和馬來西亞的關系很好,馬來西亞的鐵路(新馬泰高鐵)由中國承建,港口、橋梁都包給中國。
馬來西亞裝備了中國很多武器裝備,十二艘潛艇、八艦護衛艦、火箭炮、TV4型坦克、裝甲車等。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