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有多少戰斗機

馬來西亞有多少戰斗機

發布時間: 2022-12-12 02:20:59

A. 求F5F戰機的資料

研製國家:美國

名稱:F-5E/F「虎」II式戰斗機

型號:F-5E/F

研製單位:諾斯羅普公司生產研製及生產現狀:

一、概述

F-5E/F「虎」II式戰斗機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美國對其第三世界盟國進行軍火傾銷的主力機種,由於該機經歷過實戰考驗並承襲有前一代F-5A/B「自由戰士」戰斗機維護方便等特點,使其在問世後的10年內,被銷售至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並因此在國際軍火交易中形成法國「幻影」III、前蘇聯MiG-21以及F-5E/F三種機型鼎立的局面。

二、裝備情況:

中歐地區

早在20世紀70年代,瑞士空軍已開始對其主要機種進行現代化換裝,諾斯羅普公司生產的F-5E被選中,以替代英國造「獵人」式戰斗機執行防空任務。瑞士於1976年開始的代號為「和平阿爾卑斯」(Peace Alps)的換裝計劃,通過美國軍火外銷途徑初步選購了66架F-5E和6架F-5F,隨後又在1981年增購32架F-5E和6架F-5F,所有F-5均在1985年3月交付瑞士空軍,並擔任「瑞士巡邏兵」(Patrouille Suisse)特技飛行隊表演用機。平時僅有3個中隊執行戰備任務。然而一旦有戰事爆發,可全部動員所有戰斗機中隊,F-5E機隊也將進駐前線機場。瑞士空軍的F-5E戰斗機主要用於防空任務,裝備AIM-9P「響尾蛇」導彈,也有部分為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並能攜帶AGM-65G激光制導炸彈的攻擊機。

東南亞地區

新加坡空軍裝備有24架F-5E和6架F-5F,可攜帶AIM-9「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最後一批5架是以備份零件組裝而成。事實上,新加坡也是最後一個使用美原廠生產的F-5E的國家。新加坡宇航公司曾自行將8架F-5E改裝為RF-5E。1994年又從約旦得到7架F-5E。新加坡空軍的F-5E/F也換裝新HUD/WAC等航電設備,以及SPS-2000雷達告警裝置、利頓LN-93激光慣性陀螺儀、兩具多功能彩色顯示屏、HOTAS油門推桿,和一套空中數據控制器,所有功能可由1553B數據匯流排完成集中處理。然而,這其中最具特色的則是FIAR Grifo F/X強化型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這種雷達有10種空對空及14種空對地搜索模式,可與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及半主動式反輻射導彈協調運作。為能安裝這種新型雷達,在機鼻內的部分電子設備組須向後方延伸,因此取消了一門20毫米機炮以便容納較大型的雷達天線,這批經過現代化改裝的機型為F-5S/T。

馬來西亞於1982年訂購了17架F-5E與3架RF-5E偵察機。馬來西亞空軍的F-5中隊均用於防空任務,並將型號改為M29。裝備有AIM-9「響尾蛇」和精確制導炸彈,可在空戰結束後用於發動對地攻擊。此後馬來西亞又從泰國獲得4架F-5F。印尼也裝備有16架F-5E和4架F-5F,1995年3月曾進行過性能改進。

泰國引進27架F-5E和3架F-5F,泰國空軍的F-5E被稱為B.Kh.18A戰斗機。1985年6月,20架F-5E交由以色列IAI進行性能提升改裝,加裝了LN-39慣性導航系統、AN/ALR-46雷達警示接收器、ALE-40電子戰/熱焰誘餌發射器,以及馬可平視顯示器與空中告警裝置。還有18架僅加裝平視顯示器和慣性導航系統,用於執行對地任務,此外泰國空軍還購得通用電機公司的GPU-5/A型30毫米機炮吊艙,掛載於機腹中線,這款機炮艙內攜帶有一門四管GAU-13/A轉膛機炮,射速為每分鍾2400發。

南越空軍曾於1972年接收到18架從伊朗轉交來的F-5E,其它的同型機也多半是從美國的盟國轉手而來。但在南越空軍的作戰記錄上卻不常見到F-5E的出擊記載。在1975年4月30日越南統一之前,南越空軍曾有多達22架以上的F-5E和4架F-5A飛抵泰國尋求庇護,美國將這批戰斗機全部運返本土的麥克利蘭基地(McClellan AFB)封存,以待日後再轉售給其他國家。這批回到美國的前南越空軍飛機,後被用作美國空軍成立的假想敵中隊編制機種,用於模仿「敵對」國家使用的米格機型,參與美軍訓練。其中曾有兩架F-5E被贈送給東歐國家,一架於1977年贈予波蘭,目前該機陳展於克拉考(Cracow),另一架送給捷克,該機現陳列於布拉格的科貝里(Kbely)航空博物館。

東北亞地區

韓國也是F-5E的主要使用國之一,除RF-5E之外,幾乎所有的F-5系列均有裝備。總計共有126架F-5E和20架F-5F。1980年,韓國的韓航軍用飛機工廠與諾斯羅普公司簽約授權在當地批量生產48架F-5E和20架F-5F,以及其J85-21發動機,在1974—1986年間,共製造出233架F-5E/F交付韓國空軍使用,其發動機由三星航天製造。

西亞與中東

1971年,沙特在美國代號為「和平蒼鷹」的軍事援助計劃下獲得其第一批20架F-5B和30架F-5E戰斗機。1975年,在「和平蒼鷹」二號計劃中沙特再次得到40架F-5E和22架F-5F。1982年,沙特又獲得10架RF-5E偵察機,還另外添購了4架F-5E和1架F-5F。沙特的F-5戰斗機被用於對地支援任務。此外,還能搭載AGM-65A/B「幼畜」導彈,可執行對地及反艦任務。甚至據傳沙特還以F-5E搭載法制馬特拉R。550「魔術」空對空導彈。電子裝置則有LN-33慣性導航系統與加裝的空中加油管,可配合KC-130進行空中加油作業。此外,美方還提供有ALQ-101/119電子戰吊艙。雙座型還在座艙內裝有諾斯羅普公司生產的AVQ-27激游標定系統。在海灣戰爭期間,沙特F-5E以執行支援任務為主,其中一架曾於1991年2月13日被伊拉克地面炮火擊落。

1982年巴林獲得8架F-5E和4架F-5F戰斗機,但到最後F-5E/F僅剩下5架。1974—1976年間,伊朗共有166架以上的F-5E/F,編成8個中隊,並維持了較高水平的作戰能力。這批戰斗機還裝有慣性航行系統和武器/彈道投擲計算機。但至1988年兩伊戰事結束時,伊朗僅剩餘不到一個中隊的F-5E。1975年美國提供約旦61架F-5E和12架F-5F,稍後又從蘇丹取得一架F-5F,目前可能僅有1個中隊仍在使用F-5E/F。

北非與中非

美國於1981年出售16架F-5E和4架F-5F給摩洛哥,以及一批為數不詳的AGM-65B對地導彈和「石眼」集束炸彈,1989年10月,12架前美軍駐英國基地的F-5E假想敵機也轉售給摩洛哥。突尼西亞購買了6—8架F-5E,和4架F-5F,這批戰斗機在1984—1985年間完成交付。在1978年美國向蘇丹提供了10架F-5E和2架F-5F,涉及這項交易的資金還是由沙特暫時墊付,以供蘇丹抵禦親蘇聯的衣索比亞。蘇丹在1982年和1984年分別取得這批戰斗機,駐防於喀土木,然而蘇丹卻在索馬里與衣索比亞之間爆發的奧加登危機中接收大批兩架叛逃的衣索比亞方面叛逃的F-5E。至於肯亞空軍,則於1976年向美訂購有10架F-5E和2架F-5F。

拉丁美洲地區

巴西向美購買53架F-5E和9架F-5B,所購的F-5E均裝有用以改善飛行穩定性的垂尾延伸背鰭,以及在機背上加裝有甚高頻天線。巴西空軍裝備的F-5E戰斗機後來均進行了性能改進以延長服役壽命,大部分加裝有空中加油裝置,可與KC-130、KC-135等加油機配合進行空中加油作業。智利向美采購的15架F-5E和3架F-5F,也裝有垂尾延伸背鰭以及機背上方的甚高頻天線,這些戰斗機擔任著智利北部的空防任務,而南部地區領空則由其裝備的「幻影」50C戰斗機負責。墨西哥也曾訂購過10架加裝垂尾延伸背鰭和機背甚高頻片天線的F-5E和2架F-5F。美國還向宏都拉斯出售過幾架翻修過的F-5E與兩架F-5F雙座機。

B. 馬來西亞有導彈嗎

馬來西亞當然有導彈了。
比如說他的空軍:蘇30戰機18架,米格29戰機14架,F/A-18C/D戰機8架,F-5戰機18架,鷹式攻擊機13架。另有運輸機25架、教練機50架、直升機49架和3架無人機。戰斗機上都配備有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反艦導彈等。

馬來西亞海軍:
主戰艦艇為護衛艦,共14艘,其中排水量2390噸的「萊吉爾」級2艘,排水量1850噸的「卡斯圖里」級2艘,排水量705噸的「海軍大將」級4艘,「吉打」級6艘。
「萊吉爾」級是馬來西亞從英國購買的護衛艦,裝有16單元垂直發射裝置,發射「海狼」近程防空導彈;8枚MM40「飛魚」II型反艦導彈,採用2座四聯裝發射架;1座「博福斯」57毫米SAK Mk2型艦炮;2座30毫米DS 30B型艦炮;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發射「白頭」反潛魚雷。後甲板可容納兩架直升機。

C. 請說說亞洲主要國家的空軍實力和戰機數量尤其是第三代以上的戰機數量

中國

1、進口蘇-27/蘇-30約三百架左右;
2、仿造蘇27國產殲-11約一百架左右;
3、殲-10戰斗機約120架左右

三代機大約500架左右

大預警機 4架 小預警4架 空中加油機 4架

2日本

f15j 203架

f2 94架

大預警機 4架 小預警機13架 空中加油機 4架

3沙特空軍

台風200架

f15 90架

預警機12架

4以色列空軍

f15 60

f16 200

youshi 150

預警機6架 小預警機4架

5印度空軍

米格29 64架

幻影2000 35架

蘇30 110架

預警機2架

6台灣空軍

f16 150架

幻影2000 60架

經國號 16架

小預警機4架

7巴基斯坦

幻影2000 40架

殲10 40架

f16 40架

大預警機2架

8新加坡空軍

f16 40架

f15sg 16架

預警機4架

9泰國空軍

鷹獅30架

f16 40架

預警機2架

8馬來西亞空軍

f18 30架

蘇30 16架

米格29 16架

預警機2架

9韓國空軍

f15k42架

f16 160架

預警機無

10越南空軍

su2716架

su30 20架

預警機無

11印尼空軍

su2710架

su30 8架

D. 馬來西亞軍事

陸軍

歷史
馬來西亞陸軍的前身是成立於1933年3月1日的馬來志願兵團(;),1938年3月1日,志願軍團被提升為馬來第一軍團(英語:First Battilion Malay Regiment;馬來語:Batalion Pertama Rejimen Askar Melayu),並在1941年12月1日(二戰前夕)成立了馬來第二軍團(英語:Second Battilion Malay Regiment;馬來語:Batalion Kea Rejimen Askar Melayu)。戰後不久,馬來亞半島陷入緊急狀態,陸軍部隊的規模擴大至7個軍團。1952年9月1日,第一支聯邦裝甲兵團(英語:Federation Reconnaissance Squadron;馬來語:Skuadron Kereta Perisai Persekutuan)成立。獨立以後,陸軍部隊開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
軍團
目前馬來西亞陸軍分為4個師團,第1師團部署在東馬;第2、3、4師團部署在馬來亞半島;特種部隊(Grup Gerak Khas)、第10傘兵旅(10th Parachute Brigade)和陸軍航空兵部隊(Pasukan Udara Tentera Darat)則由陸軍司令直接指揮。
馬來西亞陸軍又分為17個軍團,這17個軍團被編為作戰部隊、作戰支援部隊和支援部隊三個部份:
作戰部隊
皇家馬來兵團(Rejimen Askar Melayu DiRaja)
皇家步兵團(Rejimen Renjer DiRaja)
皇家裝甲軍團(Kor Armor DiRaja)
特種部隊(Rejimen Gerak Khas)
­
作戰支援部隊
­
皇家炮兵團(Rejimen Artileri Diraja)
皇家傳令兵團(Rejimen Semboyan Diraja)
皇家憲兵部隊(Kor Polis Tentera DiRaja)
皇家工兵團(Rejimen Askar Jurutera DiRaja)
皇家電子與機械部隊(Kor Jurutera Letrik dan Jentera DiRaja)
皇家情報部隊(Kor Risik DiRaja)
國土防衛兵團(Rejimen Askar Wataniah)
陸軍航空兵部隊(Pasukan Udara Tentera Darat)
­
支援部隊
後勤服務部隊(Kor Perkhidmatan Am)
皇家軍醫部隊(Kor Kesihatan DiRaja)
皇家後勤部隊(Kor Perkhidmatan DiRaja)
皇家彈葯補給部隊(Kor Ordnans DiRaja)
陸軍宗教師部隊(Kor Agama Angkatan Tentera)
陸軍武器裝備
坦克和裝甲車輛 約1220輛。
1.坦克6輛。全部為輕型坦克:英制「蠍」式。
2.裝甲車輛1210輛。
①裝甲偵察車394輛:比利時制「西布邁斯」式162輛,法制AML—60型和AML
—90型140輛,英制「白鼬」式92輛。
②步兵戰車111輛:「韓國步兵戰車」式。
③裝甲輸送車705輛:美製「突擊隊員」式184輛,英制「突擊隊員」式25輛
,德制「禿鷹」式459輛,法制「龐阿爾」式37輛。
火炮 629門以上。
1.榴彈炮127門:105毫米意制M—56型馱載式75門,l05毫米美製M102A1型4
0門,155毫米德—英—意合制FH—70型12門。
2.迫擊炮300門:8l毫米。
3.無坐力炮150門以上:84毫米瑞典制「卡爾·古斯塔夫」型若干門,106、
毫米美製M40型150門。
4.高射炮52門:35毫米瑞士制「厄利空」式16門,40毫米意制L40/70型(雙
管)36門。
導彈
1.反坦克導彈若干枚:法制SS—11型(重型)。
2.防空導彈發射裝置60部:英制「標槍」式和「星光」式48部,英制「長劍
」式12部。
陸航飛機 直升機10架:法制SA—316型「雲雀」式。

海軍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RMN)是由英國殖民時期1934年4月27日在新加坡成立的具有僱傭軍性質的「海峽殖民地海軍志願兵預備隊」發展而來,現主要由水面艦艇部隊、海軍陸戰隊及海軍航空兵部隊等組成,編有東、西兩個海軍軍區。其中,東部海軍軍區司令部駐扎在納閩島,西部海軍軍區司令部駐扎在關丹。另外,在宜蘭角也建有海軍基地。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馬來西亞根據《軍隊20年(1990至2010年)發展計劃》,按照「質量優先」的原則,加速推進海上力量建設,力爭到2010年建成一支在東南亞地區處於領先地位的現代化海軍。近年,為了提高其完成使命的能力,馬海軍不斷從國外引進先進武器裝備,努力提高其現代化水平,馬海軍實力建設可以說一點也不含糊。

2001年10月11日,馬來西亞同英國簽約采購「海上大鷗」反艦導彈系統。據悉,該導彈系統將配備馬海軍的6架「超級大山貓300"型艦載直升機。這些「超山貓」將部署在新近人役的「萊庫」級護衛艦上。「超山貓」直升機可攜帶大量的「海上大鷗」反艦導彈,並能夠進行單枚發射,或迅速地在一個短間隔內,將導彈全部發射出去。「超山貓」直升機是馬來西亞國防部在1999年同英國簽約訂購的,合同價值總額為1.67億美元。英國奧古斯塔·威斯特蘭直升機製造廠於2003年開始向馬海軍交付6架「超山貓」艦載直升機。「海上大鷗」和「超山貓」的加盟,大大提升馬海軍的反艦作戰能力。

2002年6月5日,馬來西亞同法國艦艇建造局(DCN)和西班牙Izar公司簽署了一項價值約10.8億美元的軍購合同,購買由這兩家公司合作生產的2艘「鮋魚」(Seorpene)級常規潛艇和一艘經過大修的法國「阿戈斯塔」一70型潛艇。根據合同,第一艘「鮋魚」級潛艇將在法國瑟堡船廠建造,而第二艘則在西班牙卡塔赫納造船廠建造。據DCN稱,這兩艘排水量1 700噸的「觸魚」級潛艇上,將安裝SUBTICS綜合指揮、武器控制和聲納系統,武器方面將安裝6具533毫米魚雷管,共可裝載18枚武器(「黑鯊」重型魚雷、SM一39「飛魚」反艦導彈)。另據透露,兩艘「蚰魚」將暫不安裝AIP動力系統,待今後改裝時視情重新安裝AIP模塊。據最新報道,第一艘「鮋魚」將在2009年初交付使用,6個月後交付第二艘,這比最初計劃的日期晚了約2年。「鮋魚」可執行包括反潛、反艦、特種作戰和情報收集在內的多種任力,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常規潛艇之一,它可以說是近年馬海軍裝備建設的一大亮點。

2005年4月,人們開始注意到有一艘新型巡邏艦現身馬六甲海峽,只見馬來西亞國旗在艦上迎風飄揚。它是馬海軍最新裝備的德國造近海巡邏艦「吉打」號(KEDA)。原來在1998年,馬來西亞政府與國內檳榔嶼海軍造船廠簽訂了建造6艘近海巡邏艦的合同。後來該船廠又於1999年2月轉包給以布洛姆·福斯公司為主體的德國海軍船舶集團公司,擬訂購6艘德國MEKO—A100型近海巡邏艦,轉包合同金額14億美元。合同規定,6艘中的頭2艘由德國方面製成模塊,並舾裝,然後運到馬來西亞組裝和海試,最後4艘將在布洛姆·福斯公司或德國海軍專家的指導下,由馬來西亞檳榔嶼海軍造船廠建造。2003年4月,首艘MEKO—A100型艦「吉打」號由德國運抵馬來西亞。目前,該型艦已建成2艘,餘下4艘正在建造中。

MEKO是德文「多用途標准艦」的縮略語。MEKO系列艦由德國布洛姆·福斯公司設計,1980年到今已發展了4代,其最大特點是採用模塊化開放式體系結構。馬海軍MEKO—A100艦長91.1米,滿載排水量1 650噸,採用COSYS一110M1指揮控制系統,武器裝備包括4枚MM40反艦導彈,以及可以兼容模塊化的RAM短程防空導彈系統。

目前,馬來西亞皇家海軍擁有兵員1.5萬人左右,裝備有肋余艘作戰艦艇和10多艘輔助艦船。其中,主力戰艦有「萊庫」級護衛艦2艘、「卡斯圖利」級護衛艦2艘、「拉克薩瑪納」級輕型護衛艦4艘、「吉打」級近海巡邏艦2艘。
海軍武器裝備 海軍各型艦艇約250艘。
水面作戰艦艇14艘。
1.導彈驅逐艦2艘。
——「萊吉爾」級,裝備「飛魚」式反艦導彈8枚,16單元「海狼」式艦對空
導彈垂直發射系統l座,324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
2.護衛艦4艘。
——「卡斯圖里」級(滿載排水量1330噸)2艘,裝備雙聯裝反潛深彈發射炮2
門,雙聯裝「飛魚」式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座,100毫米艦炮1門,英制「黃蜂」式
反潛直升機1架。
——「漢都亞」級1艘,裝備3聯裝「地獄」式反潛深彈發射炮1門,雙聯裝l
02毫米艦炮l門,英制「黃蜂」式直升機起降平台1座。
——「拉瑪」級1艘,裝備3聯裝反潛深彈發射炮l門,114毫米艦炮1門,帶直
升機起降平台。
3.導彈艇8艘。
——「角宿一星」級(滿載排水量230噸)4艘,裝備「飛魚」式反艦導彈4枚,
57毫米艦炮1門。
——「柏達那」級(法制「戰士」E級,滿載排水量430噸)4艘,裝備「飛魚」
式反艦導彈2枚,76毫米艦炮1門。
兩棲戰及掃布雷艦艇200餘艘。
1.坦克登陸艦3艘。
——「邦基」級(美製LST—511級)2艘,載士兵200名,坦克16輛。
——「英德拉普拉」級(美製LST—1192級,滿載排水量8450噸)1艘,裝備雙
聯裝76毫米艦炮2門,直升機起降平台l座,載士兵400名,坦克10輛。
2.登陸艇33艘:機械化登陸艇5艘,通用登陸艇13艘,人員登陸艇15艘。
3.突擊登陸艇165艘。 』
——「達曼」級(屬陸軍)。
4.近海掃雷艇4艘。
——「神山」級(意制「萊里齊」級,滿載排水量500噸),裝備20毫米「厄利
空」艦炮1門。
其他艦船33艘。
1.外海巡邏艇2艘。
——「穆斯塔里」級,裝備loo毫米艦炮1門,直升機起降平台1座。
2.近岸巡邏艇27艘。
——「食人鮫」級:6艘。
——「基達」級3艘。
——「沙巴」級4艘。
——「克利斯」級14艘。
3.輔助船4艘:補給油船2艘,情報偵察船l艘,潛水供應船l艘。
海航飛機 反潛直升機12架:英制「黃蜂」式。

空軍

馬來西亞皇家空軍 馬來西亞聯邦武裝力量軍種之一。主要擔負防空、支援陸海軍作戰、提供作戰勤務和後勤保障等任務。
前身為1958年6月2日成立的馬來亞聯合邦空軍。1963年9月成立馬來西亞聯邦,改稱馬來西亞空軍。成立初期,組織指揮、行政管理和教育訓練等都山以英國為主的外籍人員控制。進入70年代,馬空軍推行「馬來化」,至1975年,軍官全部由馬來西亞人擔任。70年代中期開始,馬空軍加緊擴編部隊,至1989年底,兵力達到1.3萬人,擁有飛機250餘架。之後,馬空軍加強質量建設,重點是更新裝備,加強訓練,陸續從英國、美國、俄羅斯聯邦購買「隼」式、F/A—18、米格—29等型戰斗機,並引進防空導彈和防空預警系統,組建相關部隊。1993年9月,馬空軍組建空降部隊。2003年8月,俄羅斯與馬來西亞兩國簽署了購買18架蘇-30MKM多功能戰機,這是目前馬來西亞擁有的最先進戰機。
空軍司令部是空軍最高指揮機構,駐吉隆坡。空軍總長是空軍最高指揮官。空軍司令部以下按照戰時和平時分為兩個系統。戰時系統按照職能劃分,下設4個空軍師,師下設大隊,平時不配備飛機,戰時或執行任務時,根據需要臨時部署相關中隊,平時系統按照地理位置劃分,下設第l空軍區(駐關丹)、第2空軍區(駐拉布安),分管西馬和東馬的各個空軍基地。屬平時管理編制。空軍師和空軍區編制等級相同,不存在隸屬關系。此外,還下轄空軍飛行訓練中心(駐亞羅士達)、防空司令部(駐吉隆坡)、空軍通信控制中心〔駐關丹)。
截至2001年,空軍兵力1.25萬人。編有3個攻擊機中隊、4個戰斗機中隊、7個運輸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裝備各型飛機310餘架,其中作戰飛機98架,主要為米格—29、F/A—18D、 108/208等機型,機載武器為AIM—7、AIM—9、AA—10、AA—11、AA—12等型空空導彈,AGM—65、AGM—68D等型空地導彈。運輸機73架,空中加油機2架。地面防空部隊裝備「西北風」式地空導彈。
目前,由於俄羅斯蘇霍伊公司的生產管理混亂,馬空軍的18架蘇30MKM長期得不到零部件供應,所以正打算轉向中國尋求維護幫助。
空軍武器裝備 空軍各型飛機230餘架。
作戰飛機68架。
1.強擊機27架:英制「隼」式。
2.戰斗機39架:F—5型13架,蘇30MKM18架,MDF/A—18D「黃蜂」式8架

3.戰斗偵察機2架:RF—5E型。
支援保障飛機 166架。
1.海上偵察機7架:C—130HMP型3架,B200T型4架。
2.空中加油機8架:A—4型6架,KC—130型2架。
3.運輸機82架。
①固定翼飛機39架:C—130型11架,DHC—4型13架。BAe—25型2架,「隼」
—900型2架,「塞斯納」—402B型飛機11架。
②直升機43架:S—61A型33架,法制SA—316型「雲雀」式10架。
4.教練機69架。
①固定翼飛機56架:意制MB—339型9架,瑞士制PC—7型37架,MD3—160型1
0架。
②直升機13架:法制SA—316型「雲雀」式8架,貝爾47G型5架。

馬來西亞不是君主制,但是部隊名稱上經常加上皇家兩字,如皇家海軍,皇家空軍,皇家裝甲兵團,大概是被英國人統治了幾百年之後,產生了奴性。

E. 馬來西亞與以色列相比,軍事能力如何

馬來西亞和以色列都是國土面積比較小的國家,但他倆的軍事發展卻不是一個等級的,以色列是為數不多的幾個發達國家之一,而且他是中東的頭號軍事大佬,所以他倆在軍事能力方面是沒有什麼可比性的。

而且以色列國家還有後台。他們的軍事實力又相差太大,所以馬來西亞應該好好的發展自己的旅遊產業。對於中東地區的亂局,還是盡量不要摻和。

F. 梟龍戰機為什麼獲得馬來西亞的青睞

亞塞拜然的訂單下了嗎?

G. 那些國家擁有米格29,分別是什麼型號

現擁有國

俄羅斯——作為米格-29的原生產國,也是裝備米格-29數量最多的國家,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初期,俄空軍只掌握了原有的米格-29部隊中的37%,隨著經濟的一路滑坡,俄空軍中的米格-29數量更是下降到300以下。到了93年底,約100架生產中的米格-29因空軍無法支付費用存放在倉庫里。其中48架後來用於作為改進型原型機。但隨著普京上台之後俄羅斯經濟復甦,俄羅斯空軍開始下達米格-29的新訂單及原米格-29改良維護訂單,截至2010年俄羅斯空軍在役入列的米格-29約230架,庫存220餘架,2012年2月29日俄羅斯米格飛機製造公司簽訂合同,采購24架米格-29K/КУБ型艦載機。根據協議,俄羅斯國防部將在2012-2015年間接收20架米格-29 K和4架米格-29КУБ戰斗機。

烏茲別克——截至2011年1月約有260架米格-29S在役。

哈薩克——截至2011年1月約有40架米格-29S在役。

阿爾及利亞——截至2013年1月約有30架米格-29S和6架米格-29UB。

厄利垂亞——截至2011年1月約有7架米格-29在役。

土庫曼——截至2011年1月約有24架米格-29S在役。

塞爾維亞——截至2012年4月約有3架米格-29和1架米格-29UB在役。

亞塞拜然——截至2013年1月約有13米格-29在役。

馬來西亞——截至2011年1月約有10架米格-29N和1架米格-29NUB在役。

孟加拉國——截至2013年4月約有8架米格-29SE、6架米格-29B和2架米格-29UB在役。

白俄羅斯——截至2011年1月約有41架米格-29S在役,其中一些庫存。

斯洛伐克——截至2011年1月約有21架米格-29S在役。

保加利亞——截至2011年1月約有約有14架米格-29A和4架米格-29UB戰機在役。

敘利亞——截至2011年1月約有24架米格-29S在役。

烏克蘭——截至2011年1月約有80架米格-29S在役。

古巴——截至2011年1月約有4架米格-29S庫存。

蒙古——截至2011年7月曾有意購買4至5架米格29。

緬甸——截至2011年1月約有10架米格-29S在役,2009年曾有增購意向。

秘魯——截至2013年2月約有19架米格-29在役。

朝鮮——截至2011年1月約有40架米格-29在役,其中12架從白俄羅斯獲得。

波蘭——截至2011年1月約有36架米格-29在役。

葉門——截至2011年1月約有18架米格-29SMTs和1架米格-29UBT在役。

蘇丹——截至2011年1月約有23架米格-29在役,但在2011年南蘇丹獨立戰爭中有損失。

伊朗——截至2011年1月約有25架米格-29S的庫存。

印度——截至2012年1月印度空軍有67架米格-29S在役,且這些米格-29正在被升級為米格-29UPG的標准,截至2013年1月印度海軍航空兵有20架米格-29Ks在役。

美國——截至2011年1月約有20餘架米格,主要是曾經購入前摩爾多瓦空軍,現下落不明。

下圖藍色標識國家都擁有米格29戰機:

米高揚米格-29(英語:Mikoyan MiG-29,俄語:МиГ-29)戰斗機是蘇聯米高揚·古格列維奇設計局(現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集團)研製生產的輕中型雙發、前線空中優勢戰斗機,北約代號:支點(Fulcrum)。是蘇聯第一種從設計思想上就定義為第四代戰斗機的機型。

H. F-5戰斗機的設計特點

早在20世紀70年代,瑞士空軍已開始對其主要機種進行現代化換裝,諾斯羅普公司生產的F-5E被選中,以替代英國造「獵人」式戰斗機執行防空任務。瑞士於1976年開始的代號為「和平阿爾卑斯」(Peace Alps)的換裝計劃,通過美國軍火外銷途徑初步選購了66架F-5E和6架F-5F,隨後又在1981年增購32架F-5E和6架F-5F,所有F-5均在1985年3月交付瑞士空軍,並擔任「瑞士巡邏兵」(Patrouille Suisse)特技飛行隊表演用機。平時僅有3個中隊執行戰備任務。然而一旦有戰事爆發,可全部動員所有戰斗機中隊,F-5E機隊也將進駐前線機場。瑞士空軍的F-5E戰斗機主要用於防空任務,裝備AIM-9P「響尾蛇」導彈,也有部分為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並能攜帶AGM-65G激光制導炸彈的攻擊機。
F-5E綽號「虎」,是 F-5的改進型。1970年它被美國國防部選為「國防戰斗機」,作為F-5A的後繼機,在80年代初用來裝備一些軍事受援國和受援地區的空軍。其中向台灣提供了100架,並於1979年前在台灣裝配完畢。
F-5E是以前蘇聯的米格-21和蘇-7為主要作戰對象而研製的,要求它的中、低空性能接近於米格-21,同時還具有對地攻擊的能力。據報道,在研製F-5E時,特別注意改善它的空戰機動性。
F-5F是F-5E雙座戰斗/教練型。由於增加了一個座椅,故機身增長了 1.04 米。F-5F動力裝置是兩台通用電氣公司的J85-GE-21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推力2268公斤(帶加力)。其火控系統與F--5E基本相同。
F-5F在機頭右側裝1門M-39A2型20毫米航空機炮,備彈 140 發,翼尖2枚 AIM-9 型「響尾蛇」空對空導彈。除此之外,翼下和機身下還可以吊掛3175公斤的炸彈,MK-82型500磅炸彈,SUU-20型炸彈和火箭發射巢等。其電子設備有: AN/ARC-164型超高頻通訊設備,SST-181X波段雷達應答器,AN/APX-72敵我識別器, AN/ARA-50型超高頻無線電羅盤,AN/ARN-118型塔康導航系統,AN/ARN-108型盲目著陸系統,CPU-80型航向電子計算機以及AN/AIC-18型機內通訊聯絡系統等。
F-5F的生產型於1974年9月25日首次試飛,首批於1976 年投入服役。該機機長15.72米,翼展(翼尖不帶導彈)8.13米,機高4.01米,尾翼翼展4.31米,飛機空重4346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1192公斤,最大平飛速度(11000高空)M1.55,最大巡航速度(發動機不加力)M0.98,經濟巡航速度M0.80,最大爬升率(標准大氣壓/海平面)10130米/分,實用升限15484米,航程(帶最大燃油量,且著陸時有20分鍾的備用油)2946公里。如今,台灣只少量地裝備有這種飛機,它也是台灣較為先進的機種之一。
據報道,這種飛機每架售價 550萬美元,世界上有近二十個國家和地區購買了這種飛機。 新加坡空軍裝備有24架F-5E和6架F-5F,可攜帶AIM-9「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最後一批5架是以備份零件組裝而成。事實上,新加坡也是最後一個使用美原廠生產的F-5E的國家。新加坡宇航公司曾自行將8架F-5E改裝為RF-5E。1994年又從約旦得到7架F-5E。新加坡空軍的F-5E/F也換裝新HUD/WAC等航電設備,以及SPS-2000雷達告警裝置、利頓LN-93激光慣性陀螺儀、兩具多功能彩色顯示屏、HOTAS油門推桿,和一套空中數據控制器,所有功能可由1553B數據匯流排完成集中處理。然而,這其中最具特色的則是FIAR Grifo F/X強化型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這種雷達有10種空對空及14種空對地搜索模式,可與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及半主動式反輻射導彈協調運作。為能安裝這種新型雷達,在機鼻內的部分電子設備組須向後方延伸,因此取消了一門20毫米機炮以便容納較大型的雷達天線,這批經過現代化改裝的機型為F-5S/T。馬來西亞於1982年訂購了17架F-5E與3架RF-5E偵察機。馬來西亞空軍的F-5中隊均用於防空任務,並將型號改為M29。裝備有AIM-9「響尾蛇」和精確制導炸彈,可在空戰結束後用於發動對地攻擊。此後馬來西亞又從泰國獲得4架F-5F。印尼也裝備有16架F-5E和4架F-5F,1995年3月曾進行過性能改進。
泰國引進27架F-5E和3架F-5F,泰國空軍的F-5E被稱為BKh.18A戰斗機。1985年6月,20架F-5E交由以色列IAI進行性能提升改裝,加裝了LN-39慣性導航系統、AN/ALR-46雷達警示接收器、ALE-40電子戰/熱焰誘餌發射器,以及馬可平視顯示器與空中告警裝置。還有18架僅加裝平視顯示器和慣性導航系統,用於執行對地任務,此外泰國空軍還購得通用電機公司的GPU-5/A型30毫米機炮吊艙,掛載於機腹中線,這款機炮艙內攜帶有一門四管GAU-13/A轉膛機炮,射速為每分鍾2400發。
南越空軍曾於1972年接收到18架從伊朗轉交來的F-5E,其它的同型機也多半是從美國的盟國轉手而來。但在南越空軍的作戰記錄上卻不常見到F-5E的出擊記載。在1975年4月30日越南統一之前,南越空軍曾有多達22架以上的F-5E和4架F-5A飛抵泰國尋求庇護,美國將這批戰斗機全部運返本土的麥克利蘭基地(McClellan AFB)封存,以待日後再轉售給其他國家。這批回到美國的前南越空軍飛機,後被用作美國空軍成立的假想敵中隊編制機種,用於模仿「敵對」國家使用的米格機型,參與美軍訓練。其中曾有兩架F-5E被贈送給東歐國家,一架於1977年贈予波蘭,捷克,該機現陳列於布拉格的科貝里(Kbely)航空博物館。 韓國也是F-5E的主要使用國之一,除RF-5E之外,幾乎所有的F-5系列均有裝備。總計共有126架F-5E和20架F-5F。1980年,韓國的韓航軍用飛機工廠與諾斯羅普公司簽約授權在當地批量生產48架F-5E和20架F-5F,以及其J85-21發動機,在1974—1986年間,共製造出233架F-5E/F交付韓國空軍使用,其發動機由三星航天製造。
1981年8月8日,國民黨空軍第5聯隊少校考核官黃植誠駕駛1架美製F-5F戰斗教練機借考核新飛行員之機,駕機起義。當他飛到福建龍田上空時,後座的飛行學員許秋麟堅決要求回台灣,黃植誠便掉頭飛到東引島以西讓許跳傘,隨後再次飛往大陸,在福建福州機場安全降落。黃植誠獲得獎金65萬元,1988年被授予上校軍銜。而台灣國防部長高魁元則因此事引咎辭職 。
1989年2月11日,台東737聯隊第7飛行大隊44中隊輔導長林賢順,以空中考察為借口,駕駛一架F-5E戰機從志航基地起飛,貼海面低空飛行,繞過鵝鑾鼻雷達站。5分鍾後,台空軍發現飛機失蹤,才派出12架同款戰機攜彈升空追擊。最後,林賢順在大霧茫茫中棄機跳傘,降落在廣東豐順縣 。 1971年,沙特在美國代號為「和平蒼鷹」的軍事援助計劃下獲得其第一批20架F-5B和30架F-5E戰斗機。1975年,在「和平蒼鷹」二號計劃中沙特再次得到40架F-5E和22架F-5F。1982年,沙特又獲得10架RF-5E偵察機,還另外添購了4架F-5E和1架F-5F。沙特的F-5戰斗機被用於對地支援任務。此外,還能搭載AGM-65A/B「幼畜」導彈,可執行對地及反艦任務。甚至據傳沙特還以F-5E搭載法制馬特拉R。550「魔術」空對空導彈。電子裝置則有LN-33慣性導航系統與加裝的空中加油管,可配合KC-130進行空中加油作業。此外,美方還提供有ALQ-101/119電子戰吊艙。雙座型還在座艙內裝有諾斯羅普公司生產的AVQ-27激游標定系統。在海灣戰爭期間,沙特F-5E以執行支援任務為主,其中一架曾於1991年2月13日被伊拉克地面炮火擊落。
1982年巴林獲得8架F-5E和4架F-5F戰斗機,但到最後F-5E/F僅剩下5架。1974—1976年間,伊朗共有166架以上的F-5E/F,編成8個中隊,並維持了較高水平的作戰能力。這批戰斗機還裝有慣性航行系統和武器/彈道投擲計算機。但至1988年兩伊戰事結束時,伊朗僅剩餘不到一個中隊的F-5E。1975年美國提供約旦61架F-5E和12架F-5F,稍後又從蘇丹取得一架F-5F,可能僅有1個中隊仍在使用F-5E/F。 F-5號稱是低檔戰斗機,但它的機動性能相對同時代戰斗機來說並無多少遜色。下表是F-5A、F-5E和米格-21戰斗機的基本性能對比。
不過要注意表中的數據在計算標准上有些差異。F-5的空重是純空機重量,米格-21的空重是使用空重,包括了人員、不可用燃油、部分配重以及一些設備。表中F-5的爬升率和盤旋角速度是在半油狀態下計算的,而米格-21的性能是在機內滿油狀態下計算的。如果按照滿油狀態計算,F-5的爬升和盤旋性能相應會下降約10%。
F-5的爬升率略低於米格-21,但盤旋性能,尤其是穩定盤旋角速度優於米格-21。
飛機的爬升性能主要取決於推重比、翼載荷及阻力系數。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推力越大爬升率越高。但是飛機做直線飛行時,不但要考慮推力,還要考慮阻力。在阻力方程中,飛機的阻力和機翼面積成正比。如果機翼面積越小(相應的翼載荷就越大),阻力就越小。正常起飛狀態下,F-5A的推重比為 0.6,F-5E為0.64,而米格-21∏Φ為0.81,米格-21БИС為0.86。雖然F-5推重比低於米格-21,但爬升率相比差距並不大,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F-5的機翼面積相對較小,翼載荷較大。
但另一方面,當其它條件不變時,減小翼面積必然降低飛機的最大升力,這樣就會降低飛機可以達到的最大過載,也會降低飛機的盤旋性能。
飛機做盤旋機動時,有瞬間盤旋和穩定盤旋兩種基本情況。做瞬間盤旋時不要求保持飛行速度和高度,飛機以最大升力側飛,升力提供向心力。做穩定盤旋時要求保持高度和速度,飛機必須以一定坡度側飛,升力的垂直分量用以平衡重力,水平分量提供向心力。另外在速度軸向上發動機推力必須等於阻力。
由此可見,飛機的瞬間盤旋性能主要取決於飛機所能獲得的最大升力,而穩定盤旋則要求在增大升力的同時盡量減小阻力,主要取決於亞音速時的升阻比。F-5雖然翼面積較小,但是機翼後掠角小(前緣後掠角32度,米格-21為57度),升力線斜率較大。尤其是它採用了邊條翼的布局,大大提高了飛機的升力系數,彌補了機翼面積小造成的升力損失。F-5所採用的中等後掠角中等展弦比(展弦比3.82)機翼非常適合在高亞音速和跨音速區域飛行,在這個區域里升阻比較大。F-5E的亞音速升阻比約為10.7,而米格-21約為8.4。亞音速升阻比高對穩定盤旋性能和巡航能力都有利,也有利於提高飛機的短距起降能力。從上表的數據可以看出,F-5的起飛和降落滑跑距離明顯低於米格-21。
從F-5E的盤旋性能圖可看出,飛機一般在馬赫數0.7至0.9的飛行區域里盤旋角速度最大。如果飛行速度過低則升力不足,如果飛行速度過高則阻力太大且盤旋半徑偏大,都不利於提高盤旋角速度。 飛機的機動動作是由最基本的爬升和盤旋組合起來的。從上面的對比可以看出,F-5在設計上主要是考慮亞音速和跨音速區域的機動性能,而米格 -21則更適合超音速截擊作戰。下面是它們的飛行包線對比,從圖上更清楚地反映了這一點。圖中陰影部分是格鬥空戰最常發生的區域。飛機在這個區域里機動性能一般最好。在進入格鬥空戰時,飛行員一般都要增速或減速,以使飛機進入該區域,從而獲得最佳的機動性能。
另外,衡量發動機推力的時候還必須考慮發動機的推力曲線和飛機的進氣效率。發動機的性能,一般給出的只是地面測出的台架推力值。在實際飛行中,發動機推力隨速度和高度的不同而有較大變化。進氣系統的效率也會影響發動機的推力。如果進氣道設計不當,導致進氣道總壓恢復系數降低或者進氣量不足,都會使實際推力大大降低。F-5的整個推進系統,包括發動機的推力曲線和進氣道的形狀,主要是為了適應高亞音速區域的飛行而設計的,而米格-21不可避免地要照顧到超音速飛行的需要。因此,在實際飛行當中,F-5的推進系統應該更適應機動作戰區域的要求。
F-5為了獲得較好的機動性能,還採取了一些在當時比較先進的氣動手段。從N156F開始就採用了前緣襟翼,但是僅在起飛和著陸時使用。在F-5E上改進為機動襟翼,和後緣襟翼聯動,在M數不超過0.95時起作用。起降或低速機動時前後緣襟翼分別放下24°和20°;中速機動時前後緣分別放下 18°和16°,或者12°和8°;巡航時前緣襟翼收上,後緣放下8°;超音速飛行時都收上去。採用這樣的變彎度設計,可以提高飛機的抖振邊界和最大升力系數,在給定的升力系數范圍內,可以取得較高的臨界馬赫數,改善亞音速巡航和機動性能。尤其是在低速情況下,最大升力系數增加較多,誘導阻力因子也相應下降。採用前緣襟翼還能改善飛機的失速性能。總之,採用變彎度機翼,可改善飛機在亞音速情況下的起降、機動和巡航性能,但是增加了超音速狀態下的誘導阻力和波阻,降低了飛機的超音速性能。
從N156F開始,就在機翼上採用了邊條翼的設計。最初的邊條翼形狀為三角形,面積僅相當於主翼面積的2.2%。由N156T發展而來的T- 38的主翼形狀和F-5A相同,但是由於F-5A採用了邊條翼的設計,最大升力系數比T-38增加20%。F-5E進一步改進了邊條翼的設計,採用雙折線的外型,面積增大為主翼面積的4.4%,最大升力系數比T38增大50%。這同時也降低了飛機的縱向和方向安定性。這在F-5E上尚屬於可接受的范圍,但是由於F-5F的機頭比F-5E長了約1米,細長的頭部降低了飛機的方向安定性,因此在F-5F上增加了一對翼刀。 F-5A和F-5E均採用兩門20毫米 M39航炮,在對空作戰時可以攜帶AIM-9導彈。其機頭下垂,座艙視野開闊,下視視角11°,比米格-21大3.3°。飛機外型尺寸較小,發動機尾煙清潔,使之在格鬥中的目視目標非常小,不容易被對方飛行員發現。雖然F-5的外型尺寸較小,但座艙還是盡量做得比較寬大,使飛行員不感到局促。儀表布局也比較合理,使飛行員可以集中精力注意艙外的情況。這體現了美國武器對人機工程的一貫重視。而早期的蘇式飛機在這方面就較差。米格-21的座艙非常狹窄,容易使飛行員疲勞,從而降低了持續作戰能力。這些不能進行量化比較的性能,反而往往是影響戰鬥力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F-5主要設計點在高亞音速區域的格鬥,用很低的推重比就實現了優良的起降、巡航和盤旋、爬升性能,尤其是穩定盤旋性能超過米格 -21。米格-21與之格鬥時不適合進入水平機動。但是米格-21的推重比較大,水平加速性優於F-5,升限和最大馬赫數大大超過F-5,因此米格-21 在作戰上應該盡力保持主動,從高空高速進入截擊;如果作戰不利則直線加速擺脫對手,不宜與F-5進行纏斗。

I. 各國的戰斗機,誰能把現今各國現役的戰斗機的名稱和型號給我

美國:F-15E,F-16,F/A-18E/F,F-22,F-35
英國:狂風
法國:陣風,超軍旗,幻影2000
日本:F-4J,F-2,F-15J
中國:殲-7MG(Mig-21),殲轟-7,殲-8II,殲-11(SU-27),SU-30MKK,殲-10
俄羅斯:SU-27,SU-30,SU-33,SU-34,SU-35,SU-25,MIG-29,MIG-31
瑞典:JAS-39,JS-37
其餘北約小國:F-16,F-4,F-5,F-15
其餘元華約各國:MIG-21(殲-7),MIG-23,MIG-29,SU-27,SU-30
越南:SU-30,SU-27
朝鮮:MIG-21
菲律賓:F-5
新加坡:F/A-18
馬來西亞:F-5,F-16
印度:SU-30,SU-27
巴基斯坦:梟龍,MIG-29
以色列:F-16
義大利:幻影2000
其它基本沒有什麼高新技術參與研製甚至是保養戰斗機的國家,大多都是買老式的第二代戰斗機,而其中又以俄羅斯的MIG-21,中國的殲-7MG,美國的F-5最容易買到和性價比最高,一些落後國家甚至還用螺旋槳的戰斗機和MIG-19等第一代戰斗機

J. 馬來西亞總兵力有多少

三軍總兵力12.95萬人。陸軍10.5萬人,海軍1.25萬人,空軍1.2萬人,另有預備役部隊4.66萬人,准軍事部隊20餘萬人。 2002年國防安全預算7. 89億美元,佔全年總預算的3.2%。2003年國防安全預算為8.14億美元,佔2003全年總預算的2.9%。
陸軍主要編成為:陸軍參謀部;2個軍區;1個野戰軍;4個師級地區司令部;12個旅(機械化旅1個,步兵旅10個,空降旅1個)。作戰部隊總數為17個團(裝甲團5個,野戰炮兵團5個,防空團1個,工兵團5個,特種作戰團1個);37個營(步兵營34個,空降營3個)1個直升機中隊。坦克和裝甲車輛約1220輛。
海軍2萬人。主要編成為:海軍參謀部;4個地區司令部;1個艦隊作戰司令部。主要基地:關丹(第1地區司令部)、拉布安(第2地區司令部)、盧穆特(第3地區司令部)、安杜河(第4地區司令部)。主戰艦艇為護衛艦,共14艘,其中排水量2390噸的"萊吉爾"級2艘,排水量1850噸的"卡斯圖里"級2艘,排水量705噸的"海軍大將"級4艘,"吉打"級6艘。此外還有51艘巡邏艇、4艘掃雷艇、1艘"新港"級坦克登陸艦。
空軍3萬人。主要編成為:空軍參謀部;14個飛行中隊(強擊機中隊2個,戰斗機中從3個,海上偵察機中隊2個,運輸機中隊4個,運輸直升機中隊3個);機場防衛部隊轄2個中隊(機場中隊1個,防空導彈中隊1個)。馬來西亞皇家空軍截至2012年現役軍人15000人,裝備戰斗機近70架,運輸機教練機百餘架。主要型號有美製F/A-18大黃蜂打擊式戰斗機、美製F-5自由鬥士戰斗機、俄制蘇-30多用途戰斗機、米格-29前線戰斗機以及美製C-130大力神和歐洲A400M運輸機。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