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的首相叫什麼名字

馬來西亞的首相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2-12-18 18:46:49

① 快告訴我,馬來西亞的元首,首相,副首相,內閣部長的名稱!!急急急急急!!!!!!現在就要!!

首相:納吉

副首相:慕尤丁

1)首相署部長:
a)許子根(團結與表現事務)
b)納茲里(法律與國會事務)
c)諾莫哈末(經濟策劃單位)
d)加米爾(回教事務)
e)依德利斯(特別事物)

首相署副部長:
a)劉偉強
b)瑪西達
c)迪瓦瑪尼
d)阿末瑪茲蘭
e)慕魯基亞

2)財政部長:納吉
第二財長:阿末胡斯尼
副財長:曹智雄、阿旺阿迪

3)教育部長:慕尤丁
副教長:魏家祥、弗亞查卡西

4)交通部長:翁詩傑
副部長:阿都拉欣巴克里、劉會洲

5)工業、園丘和原產業部長:柏納東博
副部長:韓查再努丁

6)內政部長:希山慕丁
副部長:阿布瑟曼、遮亮末沙

7)新聞、通訊、文化與藝術部長:萊士雅丁
副部長:佐瑟沙朗、王賽芝

8)能源、綠色工藝與水務部長:陳華貴
副部長:諾麗雅

9)鄉村與區域發展部長:沙菲宜阿達
副部長:哈山馬力、佐瑟恩都魯

10)高教部長:卡立諾丁
副部長:何國忠、賽夫丁阿都拉

11)國際貿易與工業部長:慕斯達法
副部長:慕克里茲、賈谷沙岸

12)科學、工藝與革新部長:麥西慕
副部長:法迪拉尤索夫

13)旅遊部長:黃燕燕
副部長:蘇萊曼泰益

14)農業部長:諾奧瑪
副部長:佐哈里、羅哈妮

15)國防部長:阿末扎希
副部長:阿都拉迪夫

16)工程部長:沙茲曼
副部長:楊昆賢

17)衛生部長:廖中萊
副部長:羅斯娜

18)青年與體育部長:阿末沙比里
副部長:拉查里、黃日升

19)人力資源部長:蘇巴馬廉
副部長:瑪茲娜

20)國內貿易與消費人事務部長:依斯邁沙比里
副部長:陳蓮花

21)房屋與地方政府部長:江作漢
副部長:拉茲烏京

22)婦女、家庭與社會發展部長:莎麗扎
副部長:周美芬

23)外交部長:阿尼法
副部長:柯希蘭、李志亮

24)聯邦直轄區部長:拉惹儂仄再納阿比丁
副部長:沙拉瓦南

25)天然資源與環境部長:道格拉斯
副部長:佐瑟古魯

② 東姑阿都拉曼的生平事跡

馬來西亞第一位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東姑)在1903年2月8日出生,他是蘇丹阿都哈密第六任妻子仄孟查拉惹的第六個孩子,仄孟查拉惹是暹羅州首領的女兒。在吉打,同胞們的關系與暹羅人非常息息相關;當時東姑出生後吉打仍提供貢物於暹羅。直到1909年,暹羅政府與英國簽署了曼谷合約後,吉打轉由英國統領。東姑的家庭中總共擁有45名孩子,在眾多兄弟姐妹中,身為小男孩的他受到父親的特別關注。他也受到他兩位哥哥,東姑莫哈默仄瓦與東姑尤索夫的關心,他們負起教導年輕和易受影響的東姑。東姑尤索夫和東姑被送往曼谷的一所學校就讀,在那裡他們與身為暹羅王養子的東姑莫哈默仄瓦在曼谷同住。然而,因為東姑尤索夫在曼谷逝世,東姑被送回吉打,接著轉移至檳城的大英義校求學,較後被送往英國劍橋的聖凱特琳娜學院。當他完成他的文學學士學位歸來,他的哥哥東姑莫哈默仄瓦再次送他回英國修讀法律。東姑在1957年為馬來亞宣布獨立東姑被父親取名為博特拉。他被馬來西亞人民稱為國父或獨立之父,是因為他把馬來西亞從英國統治中爭取到獨立。在馬來西亞取得獨立後﹐東姑阿都拉曼當上了首相﹐直到1970年。阿都拉薩成為第二任首相。1990年12月6日因病逝世,享年87歲。

③ 有關馬來西亞現任首相納吉的資料

馬來西亞現任首相納吉

首相之子納吉
[attachment=9524]

納吉現年56歲,家世顯赫,青年得志,出身在馬來半島東海岸大州彭亨(Pahang)的官僚世家,父親是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敦拉薩(TunRazak)。敦拉薩在首相任內的政治規劃,至今仍對馬國影響深遠,故有「發展之父」的美稱。敦拉薩曾建立一群青壯團隊,包括一手提攜激進青年馬哈蒂爾;即使是巴達維,也謙稱自己是敦拉薩的政治之子。不過敦拉薩在1976年卻以54歲的盛年在任內離世,其後政治衣缽就由其子納吉承襲。

納吉畢業於英國諾丁漢大學工業經濟系,從政前曾任職中央銀行和國家石油公司,當他的父親突然病逝後,他回鄉參選,取代父親的國會議席,時年僅22歲,是國會最年輕的議員。隨後,他擔任過能源通訊部副部長、教育部副部長和財政部副部長等二線官職。

1982年,馬哈蒂爾出任首相後不久,就安排納吉回故鄉彭亨州擔任州務大臣(相等於省長),是年納吉只有29 歲。由於納吉家族本為彭亨州的貴族,他與彭亨州蘇丹和王室關系良好,加上雙方在政治上共享保守立場與主張,這段經歷有利於納吉取得王室的信任,對往後政途大有幫助。

經歷大約一屆的州務大臣歷練後,納吉在1986年重回中央,不久即當選巫統青年團團長。此職是黨內少壯精英通往權力核心的必經之路。納吉接掌此職,意味著他在巫統青壯代接班團隊中,確立了一定的順位優勢。隨後,他開始出任內閣部長,包括傳統上由巫統青年團團長擔任的青年及體育部長,以後出掌政府內其它重要部門的首長,如教育部長和國防部長。在馬國的多元種族政治中,教育和國防兩大事務,向來負有確保馬來裔政治安全感的重任,也是歷來巫統精英出任首相之前的必備資歷。

在巫統權力政治中,納吉與安瓦爾、巴達維向來關系微妙,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安瓦爾本為馬哈蒂爾愛將,在199 8年以前已具候任首相地位。納吉是在安瓦爾之後才當選巫統青年團團長的,他甚至曾是安瓦爾派系的一員。1998年金融風暴期間,馬哈蒂爾與安瓦爾決裂,後者不僅被開除黨籍也身陷囹圄,但風暴過後馬哈蒂爾卻沒有授意最具實力的納吉擔任黨內第二號人物以及副首相一職,反而意外提拔巴達維接班。一般評論認為,當時馬哈蒂爾因黨內分裂地位不穩,故寧可選擇較弱勢的巴達維,而避免把更具野心的納吉安放在身邊。
[attachment=9525]

直到2003年巴達維接任首相後,納吉才攀上第二把交椅的位子。事實上,馬哈蒂爾只將巴達維視為過渡時期的首相人選,他真正屬意的是納吉,因此在巴達維首相任內,馬哈蒂爾在政府外不斷高姿態發表政治評論,多次尖銳和強烈地批判巴達維的施政。當2008年巴達維在大選中領軍失利後,馬哈蒂爾更是反巴達維的急先鋒,其最終用意是力推納吉早日取得黨政大權。納吉曾對逼宮略感猶疑,而一度激怒了馬哈蒂爾對他的不滿和質疑。

社會對納吉拜相的疑慮

論資歷、歷練和基層實力,納吉無疑是巫統黨內最有條件的接班人選。除此,納吉在財經領域、軍方和王室成員中,也有深厚淵源,對國家機關有高度的駕馭和操作能力。可是,由於馬哈蒂爾的幕後加持,國內外觀察家和公民社會成員多對納吉的強勢接班表示疑慮和保留。馬來西亞國內有網民更發起網路聯署,要求國家元首拒絕任命納吉組閣。他們擔心納吉上台後會強硬壓制國內的民權自由和反對運動,使政治民主化蒙上陰影。

社會對納吉拜相的疑慮,主要是出於以下幾點:政治強硬立場、丑聞纏身、缺乏政策理念,以及馬哈蒂爾陰影重現。

相比安瓦爾,乃至巴達維,納吉從來就未曾以自由和溫和主張來爭取認同,其言論與行動也體現不出對民主和開放的服膺。他在巫統青年團團長任上,曾因族群之間的語文課題爭議,竟高調宣稱「要以華人的鮮血染紅馬來人的短劍」,言辭極端,使人駭異。同樣地,納吉沒有真正表達要檢討違反人權自由的內部安全法令和大專學生法令。

事實上,他可能最心儀的是效法其父親敦拉薩,在巫統危急存亡之際重建馬來裔的政治支配權。敦拉薩是在1969 年全國大選後接掌政權的,當年執政聯盟在選舉中遭重挫,幾日之後吉隆坡即發生族群暴動,全國戒嚴,議會民主中斷了20 個月,敦拉薩趁機重組政治聯盟,同時強化馬來人在經濟和文化上的主導與控制。如今納吉接掌的巫統,處境也類似其父親當年面臨的局面,差別在於巫統當今最大的挑戰力量並非來自華人,而是馬來人政治反對勢力的興起。

有輿論相信,納吉很可能採取強硬和威權手段重建巫統政治優勢。例如在今年2月,在納吉強勢運作中,巫統結合王室和軍警勢力,不顧憲政規范強行以賄賂和挖角手法,從反對黨手中重奪霹靂州(Perak)政權,使該州至今仍陷入憲政危機。媒體圈人士也感受到,納吉上台後必會收緊新聞自由和互聯網空間,包括壓制反對黨的媒體。

但是,更令納吉的道德與正當形象嚴重受損的,是他近年來涉嫌的一宗謀殺丑聞。納吉擔任國防部長期間,曾涉及與法國當局的軍購,由於金錢回扣和利益分配,導致一名有利益關系的蒙古女性翻譯,被納吉身邊的保安特警殺害,屍體並被強力炸葯炸得粉碎。這宗丑聞涉及情色、軍購、金錢,在法國已被記者調查揭露,成為納吉最難迴避的議題。在4月即將舉行的 3場補選中,選舉委員會罕見地阻止反對黨在競選中議論此案件,就被視為有偏袒納吉之嫌。

除了形象與道德遭非議外,納吉作為一位傾向實力主義的權力人物,也因缺乏明確理念和政策主張,而使人對其執政能力存疑。過往的馬哈蒂爾,就是以創意泉涌,論述不斷翻新而著稱,安瓦爾則以其回教和人文素養而獲支持者擁護,但納吉卻似乎欠缺理念建構的能力,也很少表現出對人文價值的關懷。他長期在政府高層服務,資歷堪稱完備,卻沒有提出任何重大的政策倡議,反而在國防部長任內牽涉數宗軍備采購弊案,並因此飽受反對黨質疑。
[attachment=9527]

然而,最令馬國民眾疑懼的是,納吉上台後,恐將擺脫不了強人馬哈蒂爾的陰影。巴達維雖然軟弱無力,缺乏改革氣魄,但他相對容忍的氣度至少為馬國政治帶來一定的自由開放,公民社會也活躍勃興,這是巴達維令人稱許和懷念的一面。可是,如今巫統強硬派隨著納吉登場而重回主流,不只令黨內溫和改革力量轉趨下風,在野和民間勢力也必定面臨更嚴峻壓力。當然,人們也擔心未來兩三年內,已經80多歲高齡的馬哈蒂爾依然退而不休,熱衷指點江山影響政治,最終令馬哈蒂爾主義勝利回潮。這顯然不是馬國普遍民意所樂見的。

④ 馬來西亞歷屆首相

馬來西亞歷屆首相資料
======
第一屆
======
姓名:東姑阿都拉曼
任期: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22日
尊稱:國父 或 獨立之父
簡介: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是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同時亦被視為「馬來西亞國父」。1954年, 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了馬來亞的首席部長。馬來亞在 8月31日,1957年馬來亞獨立時,他成為了馬來亞的第一任首相。他在1970年時辭職,阿都拉薩就成為第二任首相 。1990年因病逝世,享年87歲。http://jinian.moonlightchest.com/11/default.asp
======
第二屆
======
姓名:阿都拉薩
任期:1970年9月22日 - 1976年1月14日
尊稱:發展之父
簡介:敦阿都拉薩(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是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自從1951年東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統主席職位之後,阿都拉薩便出任巫統副主席。長期以來,他是為人所熟知的東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繼人。獨立後,他出任副首相兼國防部長,一直到1970年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後,他乃坐上巫統主席之職位,並且出任首相之職位。http://jinian.moonlightchest.com/74/default.asp
======
第三屆
======
姓名:胡先翁
任期:1976年1月15日 – 1981年7月16日
尊稱:團結之父
簡介:敦胡先翁(1922年2月12日——1990年5月29日),又譯做敦胡申翁,是一名馬來西亞政治家,也曾經是一名律師。胡先翁曾於1976年1月15日至1981年7月16日任職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被稱為「團結之父」。由於胡先翁生在一個富有民族主義與政治思想的政治世家,深受其家族影響,所以在擔任公務員的同時,他也積極地投入了政治活動。1972年,胡先翁在巫統代表大會中獲選為巫統副主席。1973年8月8日,被巫統最高理事會任命為代理署理主席(即第一副主席),以接替8月2日逝世的副首相敦伊斯邁醫生。13日,晉升為副首相兼貿易與工業部長。1976年1月14日,首相阿都拉薩在倫敦病逝。15日,胡先翁在國家皇宮宣誓,就任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17日,在巫統最高理事會的緊急會議中受確定為巫統代主席。1978年,在巫統黨選中不勞而獲,成為巫統主席。
======
第四屆
======
姓名:馬哈迪·莫哈末
任期:1981年7月16日 – 2003年10月31日
尊稱:現代馬來西亞之父
簡介:敦馬哈迪·莫哈末(1925年12月20日—)生於吉打州的亞羅士打,曾任於1981年至2003年間擔任馬來西亞首相一職,後於2003年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的職務轉交於阿都拉·巴達威。1964年,馬哈迪·莫哈末以醫生的專業身份代表巫統競選國會議員,競選獲勝後進入國會,歷任各種內閣職位,1976年擔任副首相,1981年出任首相。2003年,他在舉行巫統大會上,宣布退休。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爭議性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馬來西亞首相期間,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他也備受批評,特別是他的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及其裙帶作風。擁有「Dr. M」之稱的馬哈迪·莫哈末,在國際舞台上也非常積極,特別是以熱切推動「亞洲價值觀」著稱。
======
第五屆
======
姓名:阿都拉·巴達威
任期:2003年10月31日 -
尊稱:廉潔先生
簡介: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Ab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1939年11月26日-),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1999年1月8日,前任首相馬哈迪改組內閣,委任原外交部長阿都拉·巴達威為副首相兼內政部長,中止了外界對副首相人選的猜測,也使阿都拉一躍而為萬眾注目的政壇明星。阿都拉作為巫統元老及資深內閣部長,的確具備了出掌這兩個重要職位的資格;而且,基於政治現實,馬哈迪也有必要盡快委任一名副手,以填補權力真空;溫文爾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遂成為馬哈迪的選擇。

⑤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

馬哈迪·莫哈末
Mahathir bin Mohamad
馬來西亞第4任首相
任期
1981年7月16日 – 2003年10月31日
出生 1925年12月20日 (1925-12-20) (82歲)
馬來西亞吉打州亞羅士打
政黨 巫統
配偶 茜蒂哈斯瑪
職業 醫生
信仰 伊斯蘭教

敦馬哈迪·莫哈末(1925年12月20日—)生於吉打州的亞羅士打,曾任於1981年至2003年間擔任馬來西亞首相一職,後於2003年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的職務轉交於阿都拉·巴達威。

1964年,馬哈迪·莫哈末以醫生的專業身份代表巫統競選國會議員,競選獲勝後進入國會,歷任各種內閣職位,1976年擔任副首相,1981年出任首相。2003年,他在舉行巫統大會上,宣布退休。

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爭議性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馬來西亞首相期間,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他也備受批評,特別是他的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及其裙帶作風。

擁有「Dr. M」之稱的馬哈迪·莫哈末,在國際舞台上也非常積極,特別是以熱切推動「亞洲價值觀」著稱。

2008年5月19日, 馬哈迪宣布退出巫統[1], 並且表示只有巫統主席兼首相阿都拉·巴達威辭職下台後才會重新入黨。

馬哈迪在任內, 對司法部門進行政治干涉, 1998年, 他為了一些對政府不利的法庭宣判, 罷免聯邦法院院長和好幾名最高法院法官, 造成司法危機[1]。
馬來西亞沙巴州亞庇高庭法官陳漢章透露, 他在1997年的一場選舉官司中宣判執政黨候選人當選無效之後, 馬哈迪欲透過法官仲裁委員會來革除其法官職位[2]。
馬哈迪牽涉轟動一時的司法丑聞「林甘影片」[3], 在他給皇家委員會的供詞中, 他承認在委任法官之前會諮詢和聽取其他人的意見,這些人當中,有可能包括商人陳志遠[4]]。
在一些經濟專家的反對下,馬哈迪執意推動國產車普騰(Proton)計劃,專家們反對的理由是馬來西亞缺乏宏大的國內汽車市場以及該計劃缺乏經濟效益。過去20年來,馬來西亞納稅人支付政府津貼來維持普騰, 馬來西亞駕車人士因為政府徵收高昂關稅以保護普騰而需支付高價錢來購買汽車,這使得一些因為公共交通系統欠完善而買普騰車的馬來西亞人承受財務負擔[5]。
1987年10月, 因為前副首相安華執意委派不懂中文的校長掌管華文小學, 造成華人社會普遍不安, 馬哈迪採用高壓手段進行茅草行動(Operasi Lalang), 援引內部安全法扣留了100多人(包括年邁的華教人士沈慕羽)和關閉了3家中英文報章(中文《星洲日報》、英文《星報The Star》和馬來文《祖國報(Watan)》[6]。
嚴重的裙帶風氣, 例如: 最顯著的是玲瓏集團的哈林沙艾(Halim Saad)、流動電話集團工藝資源(TRI)和馬航的達祖丁(Tajudin Ramli)[7]。還有經營檳城造船工業(PSC)失敗的阿明夏(Amin Shah Omar)[8]以及伊佳蘭(Ekran)的陳伯勤(Ting Pek Khiing)。2000年馬哈迪領導的政府以每股8令吉的價格向達祖丁(Tajudin Ramli)買回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股權,那時候,馬航在吉隆坡股票市場的市場股價只有3令吉68仙 [9]。
自以為是, 無視經濟專家的建議,實施抄襲日本和韓國的重工業計劃(所謂的向東政策), 發展鋼鐵業(柏華嘉控股Perwaja)、汽車業(普騰Proton)和混凝土業, 這些失敗的計劃帶來重大問題和無數的金錢損失。特別是柏華嘉, 涉及高層貪污舞弊、管理不當的問題[10]。
藐視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多元種族和多元宗教的社會, 執意推動回教化, 甚至宣稱世俗國家馬來西亞是回教國。於1981年拉攏安華進入巫統,協助推動國家行政回教化(Menyerap Nilai-Nilai Islam Dalam Pentadbiran Negara)的政策。
2008年3月馬來西亞國會大選後, 馬哈迪的言論漸漸變成種族主義。 2008年8月9日, 馬來西亞律師公會公開討論改信回教所引出的問題。這個公開論壇的目的是要克服改信回教後衍生的課題, 可是進行不到幾小時就受到回教激進份子的干擾與恫言鬧事的情況下被迫提前結束。馬哈迪較後發表聲明, 表示「由於馬來人越來越軟弱,才令其他種族越來越大膽提出本身的訴求,侵犯馬來人的權益,甚至還談及敏感的宗教課題,馬來人的前景令人擔憂。」[11]
2003年, 馬哈迪在第10屆回教大會組織峰會上發表反猶太人言論, 此舉受到西方國家的譴責

⑥ 馬來西亞的歷任首相(全部)經歷過的歷史,我趕著做project@@~

第一屆
姓名:東姑阿都拉曼
任期: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22日
尊稱:國父 或 獨立之父
簡介: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是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同時亦被視為「馬來西亞國父」。1954年, 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了馬來亞的首席部長。馬來亞在 8月31日,1957年馬來亞獨立時,他成為了馬來亞的第一任首相。他在1970年時辭職,阿都拉薩就成為第二任首相 。1990年因病逝世,享年87歲。

第二屆
姓名:阿都拉薩
任期:1970年9月22日 - 1976年1月14日
尊稱:發展之父
簡介:敦阿都拉薩(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是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自從1951年東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統主席職位之後,阿都拉薩便出任巫統副主席。長期以來,他是為人所熟知的東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繼人。獨立後,他出任副首相兼國防部長,一直到1970年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後,他乃坐上巫統主席之職位,並且出任首相之職位。

第三屆
姓名:胡先翁
任期:1976年1月15日 – 1981年7月16日
尊稱:團結之父
簡介:敦胡先翁(1922年2月12日——1990年5月29日),又譯做敦胡申翁,是一名馬來西亞政治家,也曾經是一名律師。胡先翁曾於1976年1月15日至1981年7月16日任職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被稱為「團結之父」。由於胡先翁生在一個富有民族主義與政治思想的政治世家,深受其家族影響,所以在擔任公務員的同時,他也積極地投入了政治活動。1972年,胡先翁在巫統代表大會中獲選為巫統副主席。1973年8月8日,被巫統最高理事會任命為代理署理主席(即第一副主席),以接替8月2日逝世的副首相敦伊斯邁醫生。13日,晉升為副首相兼貿易與工業部長。1976年1月14日,首相阿都拉薩在倫敦病逝。15日,胡先翁在國家皇宮宣誓,就任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17日,在巫統最高理事會的緊急會議中受確定為巫統代主席。1978年,在巫統黨選中不勞而獲,成為巫統主席。

第四屆
姓名:馬哈迪·莫哈末
任期:1981年7月16日 – 2003年10月31日
尊稱:現代馬來西亞之父
簡介:敦馬哈迪·莫哈末(1925年12月20日—)生於吉打州的亞羅士打,曾任於1981年至2003年間擔任馬來西亞首相一職,後於2003年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的職務轉交於阿都拉·巴達威。1964年,馬哈迪·莫哈末以醫生的專業身份代表巫統競選國會議員,競選獲勝後進入國會,歷任各種內閣職位,1976年擔任副首相,1981年出任首相。2003年,他在舉行巫統大會上,宣布退休。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爭議性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馬來西亞首相期間,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他也備受批評,特別是他的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及其裙帶作風。擁有「Dr. M」之稱的馬哈迪·莫哈末,在國際舞台上也非常積極,特別是以熱切推動「亞洲價值觀」著稱。

第五屆
姓名:阿都拉·巴達威
任期:2003年10月31日 -
尊稱:廉潔先生
簡介: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Ab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1939年11月26日-),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1999年1月8日,前任首相馬哈迪改組內閣,委任原外交部長阿都拉·巴達威為副首相兼內政部長,中止了外界對副首相人選的猜測,也使阿都拉一躍而為萬眾注目的政壇明星。阿都拉作為巫統元老及資深內閣部長,的確具備了出掌這兩個重要職位的資格;而且,基於政治現實,馬哈迪也有必要盡快委任一名副手,以填補權力真空;溫文爾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遂成為馬哈迪的選擇。

⑦ 我想要馬來西亞第一任首相的資料(馬來文版) 現在急需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 (8 Februari 1903 - 6 Disember 1990) merupakan Ketua Menteri Persekutuan Tanah Melayu dari 1955, dan Perdana Menteri pertama sejak kemerdekaan pada tahun 1957 sehingga 1970. Pembentukan Malaysia pada tahun 1963 merupakan salah satu daripada pencapaiannya yang teragung. Biasanya dikenali sebagai "Tunku", beliau juga dikenang sebagai "Bapa Kemerdekaan" dan "Bapa Malaysia".

Pendidikan
Tunku bermula pendidikannya pada 1909 di sebuah sekolah rendah Melayu di Jalan Baharu, Alor Setar. Biasa berbahasa Siam di rumah, beliau belajar bahasa Melayu di sekolah itu. Seorang guru pula datang ke rumahnya untuk mengajar bahasa Inggeris. Tunku kemudian berpindah ke sebuah sekolah kerajaan bahasa Inggeris yang kini dinamakan Kolej Sultan Abl Hamid. Di sini, beliau belajar di sekolah pada waktu siang dan membaca Al-Quran pada waktu petang.
Pada tahun 1913 sewaktu berumur 10 tahun, Tunku dihantar ke Bangkok untuk menetap bersama Tunku Yusuf ibni Sultan Abl Hamid, abang sulungnya, dan belajar di Sekolah Thebsirintrawat (Debsirindir School). Pada tahun 1915, Tunku pulang dan meneruskan pendidikannya di Penang Free School. Antara gurunya ialah HR Cheeseman dan SM Zainal Abidin. Seorang yang aktif, beliau menyertai Pengakap dan Kor Kadet.
Pada tahun 1919 ketika berumur 16 tahun, Tunku menerima Biasiswa Negeri Kedah untuk melanjutkan pendidikannya di Kolej St Catharine di Universiti Cambridge. Beliau merupakan penuntut pertama untuk menerima pendidikan di United Kingdom dibawah tajaan Kerajaan Negeri Kedah. Ketika Tunku tidak dibenarkan tinggal di asrama St Catharine kerana dasar aparteid ('kulit berwarna') masih diamalkan, beliau membantah kepada William Peel, Penasihat British kepada Kedah. Akhirnya, pengetua sekolah itu terpaksa meminta maaf.
Dari segi berpakaian, Tunku agak kebaratan. Semasa beliau dihantar ke England, tiada sepasang pun baju Melayu yang dibawa. Tunku dan keluarganya hanya menempah pakaian Barat di kedai Pritchards di Pulau Pinang. Ketika di England, Tunku amat berlainan dengan Sultan Perak yang berbaju Melayu, siap dengan tengkolok.
Mula-mulanya, Tunku mengambil jurusan undang-undang bersama rakannya, Ivor Jenning (Sir), H.V. Davies dan George Brown, tetapi kemudian bertukar kepada jurusan sastera (Sejarah). Beliau suka bersiar-siar dengan motosikal Riley Sport dan kereta mewah, dan melakukan 28 kesalahan trafik jalan raya semasa berada di Cambridge. Tunku tidak dapat menki peperiksaan akhir Ijazah Sarjana Muda Sastera kerana terlupa jaal waktu peperiksaan. Dengan bantuan dan kerjasama daripada sahabatnya, Taib Andak, beliau memperolehi ijazahnya pada tahun 1925.
Pada tahun 1927, Tunku dihantar semula ke England untuk belajar undang-undang di Universiti Cambridge kerana keluarganya tidak berpuas hati dengan keputusannya yang lalu. Beliau lulus semester pertama dalam jurusan undang-undang di Inner Temple pada tahun 1930. Selepas pemulangannya, Tunku bertugas sebagai Pegawai Latihan di Pejabat Penasihat Undang-Undang Kedah pada tahun 1931, dan dilantik sebagai Pegawai Jajahan untuk Kuala Nerang pada tahun berikutnya. Beliau dipindahkan ke Pulau Langkawi pada tahun 1935 oleh Clayton, Penasihat British sewaktu itu. Pada tahun 1937, Tunku bertugas sebagai Pegawai Jajahan di Sungai Petani bersamping bertindak sebagai hakim daerah dan Pengerusi Lembaga Kebersihan Sungai Petani. Sebuah masjid di Sungai Petani telah dinamakan Masjid Rahmaniah sempena nama Tunku.
Pada tahun 1938, Tunku pergi semula ke England buat kali yang ketiga untuk menyambung pelajaran undang-undangnya. Antara temannya ialah Sardon Haji Jubir. Beliau kembali ke Kedah pada tahun 1939 kerana terdapatnya berita bahawa perang akan meletus di Eropah. Pada 1940, beliau dilantik sebagai Timbalan Pengarah Perkhidmatan Pasukan Kawalan Am Selatan Kedah.
Pada 9 Disember 1941, Tunku menyorokkan Sultan Abl Hamid Halim Syah, ayahandanya yang ketika itu berumur 80 tahun, sewaktu pegawai British hendak membawanya ke India. Bagi beliau, tidak wajarlah seseorang sultan melarikan diri daripada tanah airnya sewaktu peperangan. Berpakaian Tentera Utara Australia, Tunku menculik ayahandanya yang ketika itu bersama dengan Syed Abu Bakar al Idrus, seorang Merinyu Kesihatan Kedah dan menyembunyikannya di Sedim, dekat dengan Kulim, di bawah jagaan Penghulu Wahab. Tunku Badlishah, Pemangku Raja Kedah, tidak berpuas hati dengan tindakan Tunku yang membelakangkannya sebagai bakal pengganti Sultan Kedah.
Pada 19 Disember 1941, Sultan Abl Hamid dibawa semula ke Alor Star. Jepun mengiktiraf baginda sebagai Sultan Kedah tetapi pentadbirannya diletakkan di bawah Gabernor dan Tentera Jepun. Sultan Abl Hamid meninggal pada tahun 1943. Semasa Jepun memerintah, Tunku kekal sebagai Pegawai Jajahan Kulim tetapi ditemani oleh Ohata, seorang pegawai Jepun yang pernah menjadi tukang gunting di pekan Alor Star.
Tunku menyambung semula pendidikannya di Inner Temple pada tahun 1947. Sewaktu tempoh itu, Tunku bertemu dengan Abl Razak Hussein. Beliau dipilih sebagai presiden untuk Persatuan Pelajar Melayu Britain, dan Abl Razak, yang berumur 26 ketika itu, dipilih sebagai setiausaha. Semasa itu, Tunku menyertai "Persatuan Pelajar India Islam" yang menuntut kemerdekaan India. Beliau juga berkempen untuk Lyold George Jurith, seorang calon Parti Liberal. Tunku akhirnya dilayakkan menjadi peguam pada tahun 1949. Setelah belajar 25 tahun , barulah Tunku layak menjadi peguam.[1]
Seorang yang bersemangat kesukanan, Tunku memulakan pertandingan bola sepak antarabangsa yang digelar "Pesta Bola Merdeka" pada tahun 1957. Pada tahun berikutnya, beliau dipilih sebagai presiden pertama untuk Konfederasi Sepak Bola Asia (AFC), sebuah jawatan yang beliau memegang sehingga 1976.

Kerjaya politik
Selepas pemulangannya ke Malaya pada tahun 1949, Tunku ditugaskan untuk bekerja di sebuah pejabat Pegawai Undang-undang di Alor Star. Beliau kemudian meminta perpindahan ke Kuala Lumpur di mana beliau menjadi Timbalan Pendakwa Raya dan selepas itu, dilantik sebagai Yang Dipertua Mahkamah Sesyen.
Pada tempoh itu, semangat nasionalisme bertambah hebat di kalangan kaum Melayu di tengah-tengah pengisytiharan penubuhan Malayan Union oleh Britain. Datuk Onn Jaafar mengetuai Pertubuhan Kebangsaan Melayu Bersatu (UMNO) untuk menentangi Malayan Union (sila lihat: Sejarah Malaysia) dan Tunku menyertai partinya. Pada Ogos 1951, suatu krisis di dalam UMNO memaksakan Datuk Onn meletakkan jawatan sebagai presiden parti dan Tunku dilantik sebagai presiden yang baru. Beliau memegang jawatan itu selama 20 tahun.
Laluan ke kemerdekaan
Fail:TunkuandDonaldMacGillivray
Tunku bersama Tuanku Abl Rahman dan Sir Donald MacGillivray semasa Pilihan Raya Umum 1955.
Pada tahun 1954, Tunku mengetuai sekumpulan perwakilan ke London untuk memperolehi kemerdekaan Malaya. Bagaimanapun, percubaan sulung itu tidak berjaya. Pada tahun yang berikut, pilihan raya persekutan yang pertama diadakan. Parti Perikatan yang pada saat itu merupakan parti campuran UMNO dengan MCA memenangi 51 daripada 52 kerusi yang ditandingi. Tunku dilantik sebagai Ketua Menteri Malaya yang pertama. MIC yang mewakili kaum India kemudian menyertai Parti Perikatan pada tahun 1955.
Pada tahun 1955, Tunku membuat lagi satu perjalanan ke London untuk berunding tentang kemerdekaan Malaya. Pada kali ini, beliau berjaya, dan 31 Ogos 1957 diputuskan sebagai tarikh kemerdekaan. Sewaktu bendera British diturun di Kuala Lumpur pada hari kemerdekaan, Tunku mengetuai orang ramai untuk menyorak "Merdeka!". Gambar-gambar Tunku dengan tangan yang diangkat naik, dan perakaman-perakaman suaranya yang penuh emosi tetapi berazam mengetuai sorakan, kini merupakan lambang kemerdekaan Malaysia yang biasa.

⑧ 馬來西亞的首相

馬來西亞的首相
國父東姑阿都拉曼。
出生日期 1903年2月8日
出生地區
馬來亞(今馬來西亞)吉打州阿羅士打
逝世日期 1990年12月6日
逝世地區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吉隆坡
妻子
第三任妻子諾扎克·巴拉克巴哈
馬來西亞首相

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 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16日
馬來西亞聯邦首相

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 1963年9月16日 - 1970年
東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 是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

1951年,東姑阿都拉曼不顧家人及朋友的勸告,辭去政府法律部門的職位,出任巫統全國主席,接下領導巫統的重任。

1954年, 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了馬來亞的首席部長。獨立前,東姑阿都拉曼在已故陳禎祿及敦李孝式合作下,提出「聯盟」的理想,即是巫
統、馬華及印度國大黨的合作協約。
那時起,東姑開始竭力為爭取馬來亞獨立而奮斗,之後東姑率領我國獨立代表團赴英國,與英國政府談商馬來亞獨立問題,經過談判後,雙方達致協議,馬來亞
終於在不流1滴血的情況下,取得獨立。
領導獨立成功的東姑阿都拉曼,從此成為馬來西亞國父,並且出任我國第1任首相。國父於1990年在吉隆坡中央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9歲。
東姑阿都拉曼在位13年期間,對各民族一視同仁的政策,促進各族和諧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的大馬子民愛戴與尊敬。他在1970年時辭職。
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敦拉薩
任職: 馬來西亞第2任首相
任期:1970年9月22日 - 1976年1月14日
出生日期: 1922年3月11日
逝世日期: 1976年1月14日
出生地點: 北根, 彭亨
逝世地點: 倫敦, 英國
妻子:拉哈諾雅
職業:律師
政黨:巫統
敦拉薩於1970年9月22日從國父兼第1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手中接棒,成為我國第2任首相,但於1976年1月14日病逝。
敦拉薩在位時,宣布實行為期20年的新經濟政策,主要是不分種族提高人民收入及增加就業機會,尤其是改善貧苦人民的生活素質,並且極力通過聯絡土地發展計劃( FELDA)及他惠民計劃,提升人民的生活水準,發展國家經濟,因此被喻為「發展之父」。
在國民團結及穩定政治方面,敦拉薩也功不可沒;在外交方面,敦拉薩的努力令馬來西亞在國際上「冒起」。

1972年,敦拉薩改變大馬的外交政策,開始與共產國家接觸,並致力促進東南亞成為和平
、自由及中立區域。1974年5月,敦拉薩訪問中國,促使馬中邦交關系一直持續至今。
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敦胡申翁
馬來西亞第3任首相
任期
1976年1月15日– 1986年7月16日
出生 1922年2月12日
馬來西亞柔佛
逝世 1990年5月29日
美國舊金山
政黨
巫統
專業領域
律師
敦胡申翁於1976年出任我國第3任首任,直到1981年7月16日以健康為理由卸下首相一職,將這重要棒交給敦馬哈迪。
敦胡申翁上任後,除了繼續完成敦拉薩生前未完成發展我國的一些重大計劃,同時也採取多項措施,使我國經濟和社會穩定繁榮。
敦胡申翁較著重國民團結,他認為,人民團結是國家發展的基石。
因此,當敦胡申翁在位時的國慶日主題,總離不開「團結」,如1977年的「團結進步」主題、1979年的「團結守紀」主題等。
在敦胡申翁領導期間,馬來西亞的經濟與政治更加成熟;盡管不同種族和多元文化,全民與敦胡申翁達致共識,共同朝向團結道路。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敦馬哈迪
敦馬哈迪於1925年12月20日,在吉打州亞羅士打誕生,50年後,他成為我國第4任首相,並領導大馬邁向先進國,成為備受尊祟的政治家。

1981年以前,很多外國人並不認識馬來西亞。然而,自馬哈迪於1981年出任首相後,馬來西亞廣為全球注目。
如今,大馬不僅在經濟的傑出表現,更因為成功克服種族的障礙,成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國家的典範。

1991年2月28日,馬哈迪提出了劃時代的宏願∶馬來西亞將在2020年成為先進工業國。

1970至1990年的「新經濟政策」結束後,馬哈迪在國家經濟展現蓬勃力量時,提出在2020年先進工業國宏願,擬定了國家未來30年的發展藍圖。
這個宏願以實際條件為基礎,而且是1項超越種族、政治和宗教的國家發展大計劃。
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阿都拉巴達威
我國第5任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巴達威(昵稱Pak』lah),親民形象深入民間。
阿都拉深受父親的影響,生長在1個政治世家,由於父親的關系,年輕時的阿都拉對宗教及政治產生濃厚興趣,為日後政治旅程的輝煌成,奠下穩固基礎。
阿都拉性格冷靜、溫和及親民形象,深受人民愛戴,無論在外交平台及平時出席民間活動,都顯露其領導人的風采,人民堅信他能發揮所長,帶領馬來西亞邁向另一高峰。
上任後,阿都拉馬上採取肅貪行動,他曾說:「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努力(肅貪),因為沒有人要和1個貪污的國家接觸
。」贏得全國人民的喝彩。

⑨ 馬來西亞的首相,副首相與各部長的華文名字(2009年)

2009年馬來西亞內閣陣容 NEW CABINET LINE-UP

首相:拿督斯里納吉
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

首相署
部長:
拿督斯里納茲里(負責司法與國會)
丹斯里諾莫哈末(負責經理策劃單位)
丹斯里許子根(負責團結事務與表現管理)
拿督加米基爾(負責回教事務)

副部長:
劉偉強
瑪西達(上議員)
慕魯基亞(上議員)

財政部
部長:拿督斯里納吉
第二財長拿督阿末胡斯尼
副部長:拿督曹智雄
拿督阿旺阿迪(上議員)

國防部
部長:拿督阿末扎希
副部長:拿督阿都拉迪夫

內政部
部長:拿督斯里希山慕丁
副部長:阿布瑟曼惹拉英梅瑟

新聞、通訊、藝術及文化部
部長:萊士雅丁
副部長:約瑟沙朗
王賽芝(上議員)

國內貿易及消費人事務部
部長:拿督依斯邁沙比利
副部長:拿督陳蓮花

國際貿易及工業部
部長:拿督斯里慕斯達法
副部長:拿督慕克力
拿督耶谷東加沙甘

教育部長
部長:丹斯里慕尤丁
副部長:魏家祥
拿督莫哈末卜艾

高等教育部
部長:拿督斯里莫哈末卡立
副部長:拿督何國忠
拿督賽夫丁阿都拉

外交部
部長:拿督阿尼法
副部長:柯希仁
拿督李志亮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
部長:拿督江作漢
副部長:拿督拉津奧京

公共工程部
部長:拿督沙茲曼
副部長:拿督楊昆賢

交通部
部長:拿督斯里翁詩傑
副部長:拿督阿都拉欣
拿督劉會洲

旅遊部
部長:拿督黃燕燕
副部長:蘇萊曼阿都拉曼

種植及原產業部
部長:丹斯里柏納東博
副部長:韓沙再努丁

農業及農基工業部
部長:拿督諾奧馬
副部長:拿督佐哈里
拿督羅哈妮

衛生部
部長:拿督廖中萊
副部長:拿督羅斯娜

科學、工藝及革新部
部長:拿督麥西慕
副部長:法迪拉

人力資源部
部長:拿督蘇巴馬念
副部長:拿督瑪茲蘭(上議員)

天然資源及環境部
部長:拿督道格拉斯
副部長:丹斯里約瑟古律

青年及體育部
部長:拿督阿末沙比里
副部長:拿督拉查里依不拉欣
黃日升

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
部長:拿督斯里莎麗扎(上議員)
副部長:拿汀巴都卡周美芬(上議員)

能源及通訊部
部長:拿督陳華貴
副部長:拿督佐瑟沙朗

能源、綠色工藝及水務部
部長:拿督陳華貴
副部長:諾麗亞卡斯儂

聯邦直轄區部
部長:拿督拉惹弄仄
副部長:拿督沙拉瓦南

鄉村及區域發展部
部長:拿督斯里沙菲益阿達
副部長:拿督哈山馬力
拿督佐瑟恩都魯

⑩ 馬來西亞的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出生於哪裡) 我要做集錦簿,謝謝!

出生日期:1903年2月8日,出生地:馬來亞(今馬來西亞)吉打州阿羅士打,逝世日期:1990年12月6日,享年87歲。逝世地: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吉隆坡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