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在南海哪裡開採石油

馬來西亞在南海哪裡開採石油

發布時間: 2022-12-21 13:41:32

① 2020年越南等國還在南海採油嗎

從未停止,也沒打算停止。

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都有在南海鑽井採油,年開采總量可達5000萬噸有餘。值得一提的是,南海石油開采,竟能占越南國內生產總值的30%令人唏噓。

而馬來西亞更是在南海鑽井百口,南海豐富的石油產出,讓馬國內95號汽油價格至今都不超過4元。據了解,南海油氣藏主要都集中在南沙海域,但中國卻沒有在那裡鑽下一口井。

媒體稱:當前,在南海鑽井採油的有200多家公司,海上鑽井平台超1000座,幾十年來這些鑽井平台,盜取中國南海大量的油氣資源。



② 馬來西亞的石油開采主要是海上石油還是陸地石油

主要是海上石油。

一、在登嘉樓開採的是海上石油
二、在吉蘭丹州開採的也是海上石油
三、在砂拉越美里和民都魯開採的也是海上石油
四、在沙巴開採的也是海上石油

③ 南海有哪些國家開採油田

參與南海石油開採的有中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印尼,新加坡

④ 南海佔中國油氣資源1/3 遭馬來西亞等國開采,我們只會嘴巴

實際又能怎麼樣呢?
南海油氣田離中國大陸太遠,水深太大沒法修輸油管道。就算由中國控制開采起來也不如馬來西亞汶萊等國就近開采經濟。拆毀他們的油氣平台,不讓他們開采,反過來會推高國際油氣價格,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吃虧就更大了。想像一下汽油30塊一升,全國人民生活水平會下降多少?進城的蔬菜可都是要靠汽車的。所以南海問題就是嘴巴上說說的,轉移一下國內矛盾。

⑤ 世界唯一分屬三國的島嶼——加里曼丹島

世界第三大島

加里曼丹島也叫婆羅洲,地處馬來群島中心,位於北緯7.8度至南緯6度之間,赤道穿過中部,東隔望加錫海峽與蘇拉威西島相望,東北部臨蘇祿海,北臨南海,南隔爪哇海與爪哇島相望,西隔卡里馬塔海峽與蘇門答臘島、勿里洞島、馬來半島相望。加里曼丹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卡普阿斯山脈、依蘭山脈、馬勒山脈等山脈,沿海多為平原;位於該島東北部的海拔4095米的基納巴盧山是全島最高山峰。加里曼丹島為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具有全年高溫多雨的特點,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島上河流眾多,河長超過500千米的河流有卡普阿斯河、馬坎哈河、巴里托河和拉讓江;卡普阿斯河源於中部山地,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印尼西加里曼丹省注入南海,全長1143千米,流域面積9.8萬平方千米,是加里曼丹島最長河流,也是印度尼西亞最長的河流和世界最長的島上河流。馬哈坎河自中部向東南注入望加錫海峽,全長980千米,是加里曼丹島第二長河。加里曼丹島位於亞歐板塊的南部,地質穩定,無火山,也鮮有地震。


加里曼丹島有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加里曼丹島中南部(印尼東加里曼丹省、印尼南加里曼丹省)一帶有大量的褐煤、次煙煤礦床,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在100億噸以上,佔印度尼西亞已探明煤炭總儲量的60%左右(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煤炭儲量最多的十個國家之一)。印度尼西亞目前是世界第四大煤炭生產國和主要煤炭出口國,2019年生產了6.1億噸煤炭(2/3的煤炭產自加里曼丹島);印度尼西亞生產的煤炭2/3供出口,主要出口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2019年我國從印度尼西亞進口了1.38億噸煤炭。加里曼丹島北部沿海及大陸架、東部沿海馬哈坎河三角洲一帶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東加里曼丹省是印度尼西亞三大油氣區之一(印度尼西亞三大油氣區是東加里曼丹油氣區、爪哇油氣區和蘇門達臘油氣區),佔全國天然氣總儲量的1/3左右,有著名的巴達克油田等(印度尼西亞天然氣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1位、東南亞首位)。加里曼丹島北部陸地及近海的南海油氣區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油氣區(馬來西亞天然氣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5位、東南亞第二位)。汶萊的油氣資源也極為豐富。

婆羅洲島上的居民

加里曼丹島是世界唯一分屬三國的島嶼(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汶萊三國),73%的土地屬於印度尼西亞,26%的陸地屬於馬來西亞,汶萊佔有該島0.9%的土地。加里曼丹島北部在行政上屬馬來西亞的兩個州——沙巴州和砂拉越州,這里也稱東馬來西亞(簡稱東馬);加里曼丹島的中南部在行政上屬印度尼西亞的5個省——東加里曼丹省、北加里曼丹省、南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和西加里曼丹省,總稱印尼加里曼丹地區。加里曼丹島現有約2000萬人口,平均每平方千米不到3人,是人口稀疏地區;其中居住在東馬的人口有660萬,居住在汶萊的人口有43萬,居住在印尼加里曼達地區約有1300萬。

加里曼丹島居民以馬來族、達雅族、班查族、爪哇族、華裔等民族為主。達雅族是加里曼丹島的原住民,現有人口800萬左右,佔全島總人口的近40%;達雅族也叫達雅克族,主要居住在加里曼丹島的內陸,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講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達雅語,原以採集狩獵為生,現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豆類、紅薯、油棕櫚、天然橡膠、椰子,村寨周圍栽種芒果、木瓜、香蕉,也飼養豬、羊等牲畜,沿海達雅族從事捕魚、採集燕窩等生產活動;達雅族傳統上信奉祖先崇拜,現多數信奉基督教;達雅族實行一夫一妻制,每個家庭5~6口人;達雅族的傳統民居是高腳長屋,一個長屋可長達200米,每個長屋可居住幾十戶人家;一個達雅人村寨通常由1~8個長屋組成。達雅族有若干個分支,其中居住在加里曼丹島西北沿海一帶的人是伊班人(也叫海達雅人),講與馬來語十分相似的伊班語,多以海上捕魚為生,擅長造船、竹編、藤編,多數信奉基督教。



馬來族是加里曼丹島最大的非土著民族,全島總數在200萬以上,主要集中在北部、西部沿海;馬來族是汶萊達魯薩蘭國的主體民族,占該國人口的2/3;東馬來西亞居民中約1/3是馬來族。馬來族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膚色淺棕,頭發直長,體毛稀少,眼睛較大,鼻子高而直,身材中等偏低;馬來族講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馬來語,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


加里曼丹島東南沿海低地多是班查族,講與馬來語相似的班查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以種植水稻、天然橡膠、油棕櫚、胡椒等作物,兼營漁業,文化上受達雅族、爪哇族影響較大。印尼南加里曼丹省約3/4是班查族。爪哇族是印度尼西亞最大民族,在南加里曼丹省、東加里曼丹省人數較多,占東加里曼丹省總人口的13%,是該省第二大民族。

婆羅洲熱帶雨林

加里曼丹島70%以上的地區覆蓋著熱帶原始森林,盛產大葉黃花梨、印茄木、婆羅洲鐵木、柚木等優質木材,是印尼和馬來西亞主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印茄木是蘇本科印茄本屬的高大喬木,俗名鐵梨木、南洋木寶,菠蘿格,只生長在加里曼丹島、蘇拉威西島、馬來半島熱帶雨林中,最大樹高45米、胸徑1.7米;木材具有密度大、材質重、防腐防蟲的優點,心材紅褐色、淡栗褐色,是製作高級傢具、地板的優質材料;印茄木被定為馬來西亞的「國樹」。大葉黃花梨學名「長葉鵲腎」,別名「印尼黃花梨」、「黃金黃花梨」,是一種主要生長在加里曼丹島海拔300米以下的低地雨林中的高大喬木,要生長500~800年才能成材;大葉黃花梨木材具有密度高、材質重、紋理絢麗、有輕微木香、入水即沉的優點,是一種可與我國的海南黃花梨(降香黃檀的俗稱)齊名的世界名貴硬木。加里曼丹島雨林中生長著如單葉省藤等1000多種藤,這里的藤非常粗壯、飽滿,最粗的藤條有6厘米,最長的藤條長達180米,是製作藤傢具的優質原料。藤是一種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森林中的一種棕櫚科攀援藤本植物,全球有10000多種;單葉省藤是棕櫚科省藤屬攀援藤本植物,藤條一般長度在25米左右,直徑在3~4厘米,主要生長在婆羅洲、蘇門答臘島的熱帶雨林中。印度尼西亞是全球最大的藤條生產國、出口國,絕大多數產自加里曼丹島。


加里曼丹島雨林中還有一種世界最大的花——婆羅洲大王花,它是大花草科大王花屬的肉質寄生草本植物(有婆羅洲大王花、馬尼拉大王花、壯麗大王花、阿諾德大王花等20多個種);婆羅洲大王花寄生在婆羅洲雨林落葉堆積層的樹根上,沒有地下莖和葉片,盛開的花由5個多漿汁的花瓣組成,每片花瓣厚5厘米、寬30厘米,整個花冠直徑50~90厘米,總重約10千克。馬來王豬籠草是只在婆羅洲沙巴州基納巴盧山海拔1500~2650米一帶生長的豬籠草科豬籠草屬的肉食性藤本植物,別名王侯豬籠草、拉賈豬籠草、巨型馬來西亞豬籠草,莖通常沿地面生長,葉柄的末端都有籠蔓,籠蔓尖端是一個一般不超過200毫升的捕蟲籠,但一些個別的捕蟲籠可高達40厘米、容積達3.5升(可裝下2.5升的消化液),捕蟲籠上有大量的蜜腺,可以誘捕小型脊椎動物甚至小型哺乳動物(主要捕食昆蟲),豬籠草屬中捕蟲籠容積最大的種(全球豬籠草屬有馬來豬籠草、萊佛士豬籠草、寶特豬籠草、美琳豬籠草等67種);馬來王豬籠草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



婆羅洲雨林中棲息著婆羅洲象、婆羅洲猩猩、長鼻猴、馬來犀鳥等獨有的珍稀動物。婆羅洲象是亞洲象的4個亞種之一(亞洲象有婆羅洲象、印度象、錫蘭象和蘇門答臘象四個亞種),也叫加里曼丹象、婆羅洲矮象,僅存於婆羅洲的原始雨林中;婆羅洲象的個頭比我國西雙版納雨林中的印度象要小,成年雄象身高不過2.5米,尾巴很長幾乎陲到地面;野外婆羅洲象的數目估計僅有1500頭左右。加里曼丹雨林中還生活著婆羅洲猩猩,它是靈長目猩猩亞科猩猩屬的三個種之一(另兩個種是蘇門答臘猩猩和班達努里猩猩,棲息在婆羅洲海拔800~1500米的低山熱帶雨林中,體型較大,在靈長目動物中體型僅次於大猩猩,成年雄性體長1.25米,體重75~100千克,因體毛呈暗紅褐色也稱紅毛猩猩,主要吃野生無花果、樹葉、蜜果、鳥蛋、昆蟲等;婆羅洲猩猩因近年來加里曼丹島油棕櫚種植園的擴張、熱帶雨林棲息地的大量喪失而數量急劇減少,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及極危動物。婆羅洲猩猩被馬來西亞沙巴州奉為「國獸」。長鼻猴是世界唯一的不屬於反芻亞目卻能反芻的動物,其鼻子特別大,雄性猴子更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長越大,最後形成象茄子一樣的紅色大鼻子(最長鼻子可長7~8厘米),只棲息在婆羅洲的沿海低地森林中;目前長鼻猴種群數目不足2000隻,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馬來犀鳥是犀鳥科角犀鳥屬的一種鳥類,棲息在婆羅洲、爪哇島、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的熱帶雨林中,因嘴上有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雄鳥的眼睛呈紅色或橙色,雌鳥的眼睛呈白色,成年鳥體長110~127厘米,重2~3公斤,壽命長達35歲;馬來犀鳥有三個亞種:馬來犀鳥指名亞種、馬來犀鳥爪哇亞種和馬來犀鳥婆羅洲亞種;馬來犀鳥因在馬來西亞數量眾多、形態優美、色彩艷麗而深受馬來西亞人民的喜愛、崇拜,是達雅族的「戰神」,被奉為馬來西亞的「國鳥」(也是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的州鳥)。




東南亞土豪小國——汶萊

汶萊早在中國唐代史書中就有記載,當時稱之為「勃尼」,中國明代的史書中記為「汶萊」,14世紀建起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汶萊帝國;汶萊帝國在16世紀初達到鼎盛,國土包括加里曼丹島的大部分、蘇祿群島及棉蘭老島一部分,國都「汶萊城」在今斯里加巴灣市;18世紀70年代英國勢力侵入,1888年淪為英國殖民地,20世紀20年代詩里亞地區發現和開採石油,1941——1945年被日本佔領,1971年取得內部自治權,1984年脫離英國獨立,定國名「汶萊達魯薩蘭國」,"汶萊」在馬來語中意指「國家」,「達魯薩蘭」的阿拉伯語意為「和平之地、安樂世界」,現為英聯邦成員國,政治體制是君主專制政體。汶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國土面積僅5765平方千米,國土被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州分為東西兩部分,現有長30千米的淡武隆跨海大橋聯系(無需通過馬來西亞)。人口45.95萬(2019年),居民居民中馬來裔占總人口66%、華裔佔11%、原住民佔3.4%、印度裔佔2.3%;汶萊官方語言是馬來語;國民中67%是穆斯林。汶萊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14億桶,天然氣儲量3900億立方米,居東南亞各國前三名;汶萊森林面積占國土面積的72%,其中80%的森林是熱帶原始森林。汶萊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2019年人均GDP27871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32位、亞洲第7位(僅次於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韓國和科威特)。汶萊經濟以石油天然氣產業為支柱,石油天然氣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40%,石油天然氣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90%;液化天然氣產量居全球第四位、東南亞第三位,是全球第四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2020年世界人類發展報告》,汶萊的人類發展指數是0.838,居世界第47位、亞洲第9位(在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韓國、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之後),屬極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汶萊法律規定國家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實行醫療保健和各級教育免費制度;公民受教育程度較高,女性識字率95%以上,男性識字率近98%;目前汶萊的人均壽命大77.3歲,是東南亞人均壽命僅次於新加坡的國家。




汶萊最大的城市及首都是斯里加巴灣市,坐落在婆羅洲島北岸的汶萊灣,原名「汶萊城」,1970年改為現名,現有人口20萬(2019年);斯里加巴灣市是「和平的市鎮」之意。斯里加巴灣市是汶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橡膠加工、煉油、天然氣液化等工業;斯里加巴灣市也是汶萊的航運中心,斯里加巴灣汶萊國際機場是東南亞重要機場之一,年旅客吞吐量在1500萬人次,可直飛吉隆坡、雅加達、新加坡、上海、香港、奧克蘭、墨爾本、胡志明市、倫敦、曼谷、迪拜等城市。斯里加巴灣市也是東南亞著名的 旅遊 城市,著名景點有努洛伊曼皇宮、蘇丹紀念館、東南亞最大的游樂園之一的水晶公園、汶萊最大的皇家清真寺——博而基亞清真寺等。蘇丹紀念館於1992年為紀念汶萊蘇丹登基25周年建造,內有2200個房間,包括清真寺、直升機停機坪、3千米的地下道等,整個皇宮可居住2000位客人,館內收集的紀念品包括鑲有鑽石的王冠、華麗的傳統御用戰車。



沙巴州和砂拉越州

加里曼丹島北部屬馬來西亞領土,包括馬來西亞沙巴州(面積7.45萬平方千米,人口385萬)和砂拉越州(12.45萬平方千米,人口277萬)兩個州(馬來西亞的一級行政區包括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沙巴州、砂拉越州 歷史 上與汶萊一起被稱為「北婆羅洲」,在1881年以前是汶萊王國的領地,1881年至1963年被英國人統治,1963年後成為馬來西亞的兩個州。東馬總面積19萬多平方千米,占馬來西亞總陸地面積的57%;東馬人口660多萬(2017年),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的1/5。東馬主要城市有古晉、哥打基納巴盧、斗湖、山打根、民都魯等。古晉是馬來西亞砂拉越州首府,有人口80萬,也是東馬地區最大的城市;古晉位於加里曼丹島西部、砂拉越河下游,距海岸約35千米,建有馬來西亞最大的煉銻廠,商貿發達;古晉國際機場是馬來西亞第三繁忙的國際機場,可直飛新加坡、吉隆坡、廣州、香港、斯里加巴灣市、雅加達等城市。哥打基納巴盧位於加里曼丹島東北部南海沿岸,有人口50多萬,是沙巴州首府及東馬第二大城市,是進入馬來西亞的「東方之門」;郊區的哥打基納國際機場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機場,為4F級國際機場,可直飛香港、馬尼拉、雅加達、漢城等地。東馬地區著名的城市還有民都魯,位於沙拉越州北部沿海(南海),建有馬來西亞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加工廠,民都魯港還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輸出港之一,民都魯還以「民都魯國際風箏節」而聞名於世。山打根市也譯仙納港,位於沙巴州東部蘇祿海沿岸,曾是英屬婆羅洲的首府,有人口近50萬,因華裔占該市人口的2/3而有「小香港」之稱;山打根還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木材出口港和主要漁港。



東馬有兩處世界自然遺產——巫魯國家公園和基納巴盧國家公園。巫魯國家公園位於砂拉越州北部靠近汶萊邊境處,佔地52800公頃,有婆羅洲島第二高峰——巫魯山(海拔2377米),有全世界最大的天然石洞及全球罕見的「刀石林」,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巫魯山國家公園因其生物多樣性和喀斯特地貌而聞名,僅維管束植物就有3500多種,棕櫚樹種異常豐富,已知的就有20屬109種;公園內已開放的山洞至少總長在295千米,洞中景觀壯麗並棲息著上百萬只蝙蝠,公園內的砂拉越洞穴長600米、寬415米、高80米,是已知世界最大的洞穴。基納巴盧國家公園(也譯京那巴魯國家公園)位於沙巴州東北部,距哥打基納巴盧80多千米,公園佔地745平方千米,因公園內的基納巴盧山被馬來西亞稱為「神山」而俗稱「神山公園」,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如此評價:基納巴盧國家公園植被豐富,從熱帶低地雨林到高山森林、亞高山森林和更高處的灌木應有盡有,有5000~6000中植物、300多種鳥類和超過100種哺乳動物,有許多著名的食蟲植物及多種蘭花,特別是馬來西亞豬籠草(馬來王豬籠草)。



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地區

加里曼丹島南部屬印度尼西亞,稱為「印尼加里曼丹地區」,總面積53.95萬平方千米,約佔印度尼西亞總土地面積的1/3,行政上為東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西加里曼丹省、北加里曼丹省、和南加里曼丹省五省(印度尼西亞的一級行政區是31個省和3個地方特區)。中加里曼丹省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面積最大的省,經濟以農業為主,也是印度尼西亞經濟最落後的省之一,首府是帕朗卡拉亞(人口不足20萬)。北加里曼丹省是印度尼西亞最年輕的一級行政區,設於2012年,首府是丹戎施樂。西加里曼丹省有人口450多萬(2018年),首府及最大城市是位於卡普阿斯河下游的坤甸市,人口60多萬,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第四大城市;坤甸市因地處赤道而有「赤道之城」的別名;坤甸市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華裔最多的城市,華裔佔全市人口的31%。東加里曼丹省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經濟最強的省,油氣開采、煉油等工業較發達,首府三馬林達坐落在馬坎哈河下游,人口75萬,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僅次於巴厘巴板的第二大城市。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馬辰(又名班賈爾馬辛)位於婆羅洲島南部巴里托河及馬塔普拉河交匯的三角洲上,因河網密布而有「河城」之稱,人口70多萬,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僅次於巴厘巴板、三馬林達的第三大城市;馬辰始建於16世紀,18世紀後期成為荷蘭的保護地,長期是荷屬婆羅洲的首府,有橡膠加工、木材加工等工業;郊區有馬辰沙姆斯丁努爾國際機場,年旅客處理能力在1000萬人次;馬辰港面臨爪哇海,是印度尼西亞主要海港之一,是印度尼西亞主要的煤炭、橡膠、棕櫚油、木材、藤條、胡椒輸出港。

印尼加里曼丹地區最大的城市是三馬林達以南120千米處的海港城市巴厘巴板,有人口85萬(2019年),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最大的工業和金融中心,近海有大型油氣田,有煉油、木材加工、造船等工業。巴厘巴板與三馬林達之間建有現代化的高速公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唯一高速公路),這是巴厘巴板郊區有印度尼西亞東部地區最大的國際機場——巴厘巴板蘇丹阿吉穆罕默德蘇萊曼國際機場,可直飛雅加達、萬隆、坤甸、馬辰、新加坡等城市,年旅客處理能力在1000萬人次;巴厘巴板港瀕臨望加錫海峽,可泊3.5萬噸的海輪,是印度尼西亞主要的石油、液化天然氣、煤炭、木材輸出港。

⑥ 什麼是南海戰略

【中國的南海戰略】:
中國南海局勢十分嚴重,武力收復顯然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坐視領土、領海被他國搶占,目前最好的戰略應是占、擠、威、建。
占:我國南海目前是誰占誰得,誰也不願意開第一槍。1980年我國最大的失誤就是國防軍工下馬,讓道所謂的經濟發展。這一戰略短視使我國錯失佔領南沙群島的大好良機。現在能夠做的就是已經佔有的島嶼要牢牢站住,沒有佔有的要先機佔有,如中沙群島上的黃岩島。在佔有的島嶼上迅速設立政權,安置居民、駐扎部隊和民兵。政權組織、居民人口必須是常駐的,而不是臨時的,至於補貼可以是大額的。現在不佔,更待何時?
擠:就是擴展實力,利用各種時機,將佔有者逐步擠出這些島嶼,收復我國領土和領海。最終實現全面收復我國南海的全部領土和領海。
威:就是要揚威我國南海,在中國南海派駐最先進的核潛艇、航空母艦、導彈驅逐艦、戰斗機以及陸戰部隊、民兵。逐步增強我國南海實力,威懾入侵者。以經濟合作、利益誘惑,軟硬兼施,利用其國內問題,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建:即在佔有的島嶼上修建軍用機場、碼頭、守島工事,使之成為不沉的航空母艦;其次修建民用商店、住房等設施,安營紮寨;再次加快建設油田、天然氣以及海洋漁業、旅遊業等等,以經濟養島、護島,繁榮國土。與台灣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中的太平島等島嶼。
【中國南海地理介紹】: 中國南海共有中國的西沙群島、東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不僅有豐富的漁業資源而且蘊藏著石油、天然氣資源。周邊自西、南、東依次毗鄰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和菲律賓。毗鄰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馬六甲海峽,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現在以及以後中美俄日韓東盟角力的地方,未來的世界大戰導火索不是出在中東便是出在中國南海。

西沙群島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 10多個暗礁暗灘。

其中,西沙群島中的珊瑚島自1956年起由美軍支持下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2年中美關系正常化後美軍逐步在越南撤軍。1974年1 月17日南越軍隊又不識時務地佔領了甘泉島和金銀島。1974年1月19日,毛澤東決策,中國軍隊收復了珊瑚島、甘泉島、金銀島等三島,南越軍隊被驅逐出整個西沙群島。現西沙群島完全由我國控制。
東沙群島是我國南海諸島中位置最北的一組群島,主要由東沙島,東沙礁(環礁),南衛灘(暗礁)和北衛灘(暗礁)所組成,附近海區還有不少暗沙和暗礁。屬熱帶地區,終年高溫。是南海諸島中離大陸最近、島礁最少的一組群島。位處國際航海重要的交通樞紐,名義上歸廣東省汕尾市管轄,實際上由我國台灣省控制。
中沙群島除了黃岩島外,大部分只是一群沒有露出水面的珊瑚礁石。 目前,中沙群島沒有駐軍,我國、菲律賓都聲稱擁有主權。
南沙群島共有51個島礁,目前我國控制的島嶼7個,有永暑礁、赤瓜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華陽礁、美濟礁;我國台灣當局控制的島嶼2個,有太平島、中洲島,其中太平島最大;越南控制的島嶼29個,有鴻庥島、南威島、景宏島、南子島、敦謙沙洲、安波沙洲、染青沙洲、中礁、畢生礁、柏礁、西礁、無乜礁、日積礁、大現礁、六門礁、東礁、南華礁、舶蘭礁、奈羅礁、鬼喊礁、瓊礁、廣雅灘、蓬勃堡、萬安灘、西衛灘;馬來西亞控制的島嶼5個,有彈丸礁、光星仔礁、南海礁、榆亞暗沙、簸箕礁;菲律賓控制的島嶼8個,有馬歡島、南鑰島、中業島、西月島、北子島、費信島、草沙島、司令礁。
大量的史料和豐富的證據表明,南沙群島是中國人民最早發現和命名的,也是中國人最早開發經營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東漢楊孚《異物志》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的記載;中國人至遲在明初就已經開發經營南沙群島,明代海南衛巡轄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在清代,中國政府將南沙群島標繪在權威性地圖上,清代《更路簿》記載了中國海南島漁民所慣用的南沙群島各個島、礁、灘、洲的地名具體方位,其中南沙計73個地名,並對南沙群島行使行政管轄。然而,就目前而論,南海周邊國家與中國對南海主權的紛爭卻已成為全球的熱點問題。

一、【南海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復雜的歷史變遷
20世紀20、30年代,日本和法國人曾來這里進行經濟開發和殖民活動。當時,中國政府提出了交涉。1946年,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國內政部委派肖次尹和麥蘊瑜分別為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專員,前往接管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並在島上立主權碑。1947年,中國內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全部島礁沙灘名稱共159個,將南海歸入廣東省管轄。這種行為的實質就是在南海行使主權的表示,當時南海周邊的其他國家並沒有提出過異議。1951年,為了防止中國大陸從中得利,美國在主持草擬、制定、召集《舊金山對日和約》的過程中,都涉及到了西沙和南沙群島問題,明確規定日本放棄其對西沙和南沙兩群島的「權利、權利根據與要求」,但卻沒有明確兩者的主權歸屬,也沒有明確中國收回主權。而南越在法國的支持下參加了會議,並在會上聲明其對西沙、南沙兩群島的「權利」。此後,使得中國在南海問題中陷入被動。
(二)爭奪南海資源與航運安全加速了南海的爭端
20世紀60、70年代,中國南海發現了豐富的油氣資源,此後又發現了南海蘊藏著數量可觀、價值連城的「可燃冰」,因此,南海被譽為「第二波斯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島的戰略地位日益顯現出來。在石油資源越來越稀缺的情況下,許多國家覬覦南海石油資源是南海爭端激化的主要原因。越菲馬等國也正是看中了南海豐富的油氣和漁業資源,近年來不斷強調對南沙群島擁有全部主權或部分主權,並且依靠南海油氣資源獲得的巨額財富不斷擴充軍備,加快在南海未來戰場上的建設步伐。越南聲稱在南沙「決不放棄一寸土地」、「不惜與中國一戰」,態度十分強硬。菲律賓根據所謂的「鄰近原則」、「時效原則」、「安全原則」,「以『民間探險』為呼,以『政府介入』為應,兩者相互推動,相互促進。」馬來西亞則在南海大肆開採石油,鼓吹東南亞國家聯合起來成立南沙集團,增加與中國的談判籌碼。另外,區域外大國如美國、日本以保護航路自由為借口介入南海,慫恿越菲馬等國不斷挑戰中國戰略底線。
(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缺陷導致南海問題矛盾重重
1982年4月30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並開始實施,該法的實施為確立新的海洋秩序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公約》規定:「每一個國家有權確定其領海的寬度」,但必須限制在「從按照本公約確定的基線量起不超過12海里的界限」。並規定專屬經濟區是指從測算領海基線量起200海里,但在確定「專屬經濟區」界域時,卻忽視了對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進行明確的界定。如此,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就可以存在多條分界線,這為那些專屬經濟區重疊的國家產生沖突埋下了隱患。更重要的是,在漲潮時露在海面的島嶼就可以擁有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根據這一條,在本國利益的驅動下,南海周邊國家大多採取「先佔島後圈海」策略和「先圈海後占島」策略,同時,都採用有利於本國利益的解釋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權要求。
(四)中國在南海的治權長期無法落實,導致南海周邊其他國家乘機侵入
二戰後,當時的國民政府收回了南沙群島的主權,但是,國共內戰到國民黨敗退台灣後,大陸和台灣都缺乏全面駐守南沙群島的實力。對大陸而言,新中國建立後,中央政府一再表明南海屬於中國,南沙群島的主權歸中國所有。但是,由於國家內憂外患不斷,國家實力比較弱小,海洋軍事力量十分薄弱,根本無力對南沙群島實施有效管理,更談不上在南海巡航。從1974年中越西沙海戰到目前為止,我們雖然有足夠的實力保衛南海,但我國大陸佔領的島嶼面積小,無法大量駐軍和修建足以保衛南海的軍事基地,如此,即使我們能夠通過武力奪取被其他國家佔領的島嶼,在沒有強大遠洋海軍支持的情況下,南沙群島也很難長期堅守。
二、【南海問題的現狀 】
(一)南海問題日益復雜
南海周邊有關國家不僅提出了對南海的主權要求和利益主張,而且,藉助東盟這一政治平台獲得了「多對一」的戰略優勢。美日印等大國洞察到南海問題已經形成了「多對一」格局,這無形中使他們在與中國的博弈中多了一張政治籌碼。鑒於此,近年來,美日印等大國都有伺機介入「南海問題」的戰略意圖。同時,南海周邊有關國家感覺與中國進行較量的底氣不足,他們都企圖借大國介入實現自己在南海問題上的政治利益,這一戰略安排恰好與大國遏制中國的政治企圖不謀而合。故此,在南海,目前形成了三種力量:第一種力量是以單獨抗爭為主要形式的中國大陸的力量;第二種力量是以東盟為平台、以「越馬菲」為首的力量群;第三種力量是以大國聯合的方式形成了以「美日印」為首的力量群。在這三種力量中,第二種力量有政治上的優勢,第三種力量有軍事上的優勢。目前,第二種力量大有和第三種力量聯合的趨勢。這突出表現在: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在也在不同的場合和渠道邀請大國介入南海事務,吸引其他國家參與南海油氣和漁業資源的開發,在不同場合為大國介入南海問題提供政治輿論。例如,這些國家不斷強調,一旦南海落入中國手中,必然會威脅到其他國家的航行自由等。為此,盡管美國並沒有正面反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但就美國自身而言,南海航行自由的確涉及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所以美國以航行自由作為由頭介入南海問題有其必然性因素,這也是美國近年來在南海政策上正在不斷地調整的根本原因。本來,美國對南海的基本政策是「中立」、「不介入」,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美國對南海的政策開始由「不介入」轉向「介入但不陷入」。美國從「即使南沙發生沖突也無義務直接捲入戰爭」到「願意幫助和平解決南海爭端」的戰略調整,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究其原因,南海問題既可以作為美國與東盟國家實現利益分享、進行戰略對接的一個基點,也可以作為遏制中國的一個施壓手段和談判籌碼。很明顯,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與美國在南海的利益極有可能引發美中沖突。

⑦ 中國南海油氣開采歷史有多久

我國對南海中南部的油氣資源調查始於1987年,到2002年完成地震測線86714.92千米,重力測線65360.56千米,磁力測線70134.94千米,航空磁測112058.52千米。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海洋局也多次進行綜合考察。目前,曾母盆地、北康盆地和萬安盆地是我國勘探研究程度相對較高的盆地,而西北巴拉望和汶萊—沙巴盆地幾乎是我國油氣勘查的空白區。中建南、南薇西、筆架南、南沙海槽、安渡北、南薇東、九章和永暑這些盆地的國內外勘探開發程度都非常低,目前尚無鑽井(表18-2)。

圖18-1亞太地區原油產量變化圖

1981—2002年,越南更是從南沙海域的油田中開采了1億噸石油、15億多立方米的天然氣,獲利250億美元,南海南部石油已成為越南國民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對中國而言,在南沙海域的開發則完全是空白。有能源分析家認為,從表面上看,這是對「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戰略的貫徹走樣,而從實質上看,則是對海洋利用缺乏一個長期戰略規劃。

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各國外長及外長代表在金邊簽署了《南海南部各方行為宣言》,2005年3月14日,中國海油、菲律賓國家石油公司、越南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共同簽署了為期3年的《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定》。按照協定,3家公司將在一個總面積為14.3萬平方千米的協議區內研究評估石油資源狀況。一名能源觀察家認為:該協議的簽署,對啟動南海南部的規模勘探開發是一個好消息,但是,這僅僅是勘探方面的合作。勘探到開發還有幾年的時間,到時怎麼開發怎麼分配,還需要進行艱苦的談判,這需要各參與國的領導人具有更開明的政治態度。「這不是企業所能決定的事情。」企業不能決定的范圍還包括:與海洋有關的能源戰略規劃問題,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外交問題、軍事問題、海權問題、國家安全、法理問題等。這些問題涉及的政府部門很多,包括國家海洋局、農業部、海關、國家安全部門、國防、商務部、外交部、交通部等以及中國海油、中國石油兩大公司。如果要在這些部門與海洋開發之間建立起一種協調機制,不是不能,但缺一個海上的「大管家」。如果這個「大管家」建立起來,可以預想的邏輯是:國家能源戰略、南海南部油氣開發、企業利益、相鄰的國際關系等諸多問題就可以在大框架內建立起一種通盤系統的協調運作機制。

2010年和2011年,南海問題被許多國家復雜化,甚至在與其不相關的場合談南海問題,表面的關心隱藏著油氣資源及運輸通道的儲多利益。

⑧ 馬來西亞的主要礦產

錫是馬來西亞最重要的礦產資源。據有關資料報道,馬來西亞的錫儲量居世界第二,是世界上品位最高的錫礦。其錫礦主要分布在西馬。在西馬,除檳榔嶼州外,其他各州都蘊藏著大量的錫礦。在西馬,錫儲量最豐富的地區是霹靂州的近打河谷地帶和首都吉隆坡地區。但由於長年開采,這兩地的錫礦資源已日趨減少,馬來西亞礦業部門正轉向開采其他地區的錫礦。

鐵是馬來西亞僅次於錫的另一重要礦產。其鐵礦儲量超過1億噸,包括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磚紅壤鐵礦。其鐵礦品位也較高,鐵含量超過50%。鐵礦主要分布在彭亨、丁加奴、柔佛三州。

石油和天然氣在馬來西亞礦產資源中佔有重要地位。石油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近海地區。原油為輕質油,含硫低。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馬近海地區。

銅礦主要分布在東馬沙巴州的基納巴盧山南坡的馬穆。銅礦石儲量近2億噸。

金礦在東馬、西馬一些地區都有分布,其中以西馬的吉蘭丹州蘊藏為豐。

除以上幾種外,馬來亞的礦產資源還有銻、錳、鋁土、鉻及鈦、鈾、鈷等稀有金屬礦

⑨ 他國在中國南海建了多少口油井,誰有統計數

1380口鑽井

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尼等南海周邊國家,已經與埃克森-美孚、英荷殼牌等200多家西方公司在南海海域合作鑽探了約1380口鑽井,年石油產量達5000萬噸,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中國大慶油田4000萬噸的年產量。

其中,越南在南海的青龍、白虎和大熊是最主要的3個油田,年產量都在500萬噸以上。

馬來西亞則是在我南海開採油氣資源最多的國家。目前,該國在南海的石油年產量超過3000萬噸,天然氣近1.5億立方米。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