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州長叫什麼
㈠ 馬來西亞拿督是什麼職位
馬來西亞一省或一個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的稱呼,相當於中國一個省的省長,或美國的一個州長。
㈡ 拿汀是什麼意思
要理解拿汀先了解拿督,拿督(Dato' / Datuk)一般是指馬來西亞(中國人所說的大馬)一省或一個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的稱呼,相當於中國一個省的省長,或美國的一個州長,不同的是大馬拿督有權調動一省內的任何民政或行政的官員,甚至有權力調動轄區下的軍隊,因為在馬來西亞是實行聯邦制的,總理是國家最高的行政,民政,軍政領導人相當君主制國家的首相,在馬來西亞國家元首並不是總理,而是蘇丹(即國王)因為馬來西亞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在體制建立上它照跟英聯邦的做法,但又有不同之處,英王是世襲,而大馬蘇丹就不是,在馬來西亞有三個聯邦,分別是馬來亞,沙巴,沙撈越,而這三個聯邦下又共分設十三個州,正如馬來西亞國旗上十三條藍白相間的條紋,而這十三個州分別從本州的拿督繼承者中或現任拿督中的推舉一人作為候選人,而蘇丹就是從這十三個州之中的拿督或拿督繼承者中誕生,所以拿督在馬來西亞就是貴族,而蘇丹雖不世襲,但都是來自同一個大家族的。
拿督-Dato' (或Datuk, 視何人封賜而定)是一些有功的人士受封而得到的頭銜(都是由蘇丹或各州的統治者封賜的),但必須要有人推薦。受封儀式是在皇宮進行的。他們的妻子就順理成章的被稱為Datin(拿汀)。
㈢ 2008年大選後 馬來西亞13個州的蘇丹的姓名請列出來。
馬來西亞不是每個州屬都有蘇丹,而且大選的事蘇丹是不會插手的。www.historykingdom.com/simple/index.php?t74517.html
現在馬來亞各州的統治者,大部分稱作蘇丹。檳城和馬六甲以前是殖民地,故稱州長。玻璃市(Perlis)的統治者稱作拉者。只有森美蘭(Sembilan)的統治者既不稱州長,也不稱拉者,而是大嚴端(Yang Di-Pertuan Besar)
11個馬來亞州屬中有9個是王室州屬,其中7個是擁有蘇丹(Sultan)的州屬(即雪蘭莪、柔佛、彭亨、吉蘭丹、登嘉樓、吡叻、吉打),一個擁有國王(Raja)的州屬-玻璃市,一個擁有遴選式的元首國王(從米南加保族九個酋長中遴選),其餘兩個州屬馬六甲和檳城的元首是是由馬來西亞最高元首(Yang Di-Pertuan Agong,從9個王室州屬的元首選出)指定的州長擔任。而檳城是眾州屬中唯一一個擁有華人州長的州屬。
新任的首席部長(等於州長):
檳城州-林冠英 (Lim Guan Eng)
馬六甲-敦拿督斯里莫哈末阿里(YAB Datuk Seri Mohd Ali Mohd Rustam)
沙巴-拿督斯里慕沙阿曼(YAB Datuk Seri Panglima Musa Hj Aman)
砂勞越-拿督阿都泰益瑪目(Tan Sri Abl Talib Mahmud)
㈣ 拿汀是什麼意思
拿督 - Dato' (或Datuk, 視何人封賜而定)是一些有功的人士受封 朱兆祥受封馬來西亞拿督
而得到的頭銜(都是由蘇丹或各州的統治者封賜的),但必須要有皇室成員、政府推薦,受封儀式是在皇宮進行的,他們的妻子就順理成章的被稱為Datin(拿汀)。
編輯本段歷史起源
1、拿督,一般是指馬來西亞(中國人所說的 胡靜和老公朱兆祥在蘇丹皇宮受封
大馬)一省或一個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的稱呼,相當於中國一個省的省長,或美國的一個州長,不同的是大馬拿督有權調動一省內的任何民政或行政的官員,甚至有權力調動轄區下的軍隊,因為在馬來西亞是實行聯邦制的,總理是國家最高的行政,民政,軍政領導人相當君主制國家的首相, 2、在馬來西亞國家元首並不是總理,而是蘇丹(即國王)因為馬來西亞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在體制建立上它照跟英聯邦的做法,但又有不同之處,英王是世襲,而大馬蘇丹就不是,在馬來西亞有三個聯邦,分別是馬來亞,沙巴,沙撈越,而這三個聯邦下又共分設十三個州,正如馬來西亞國旗上十三條藍白相間的條紋,而這十三個州分別從本州的拿督繼承者中或現任拿督中的推舉一人作為候選人,而蘇丹就是從這十三個州之中的拿督或拿督繼承者中誕生,所以拿督在馬來西亞就是貴族,而蘇丹雖不世襲,但都是來自同一個大家族的。
編輯本段藝人拿汀
1、吉隆坡,胡靜及其老公朱兆祥2010年10月1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 胡靜成史上第一位中國籍拿汀
蘇丹皇宮受封拿汀和拿督,而這也是朱兆祥送給胡靜結婚兩周年的神秘禮物,胡靜也因此成為史上第一位中國籍藝人拿汀。而由胡靜主演的電影《愛情維修站》也於2010年10月21日上映院線,為了表示慶祝胡靜將會邀約眾多友人入場觀戲。 2、受封當日胡靜與朱兆祥均著馬來西亞傳統服飾進入蘇丹皇宮,在一系列的隆重環節後,胡靜和朱兆祥被封馬來西亞拿汀和拿督。在馬來西亞拿督受封的禮節非常隆重,朱家正是因為在2多月前就籌備出席典禮所有的物料才致使胡靜沒能出席國內電影《愛情維修站》的首發儀式,而當日胡靜身著的馬來西亞傳統服飾也是由當地《Feminine》時尚總監james親自監制的,價值更是不菲。胡靜老公朱兆祥的父親就曾經是馬來西亞的拿督,其母親在胡靜結婚請柬上的署名便為「拿汀朱林秀琴」。 3、自胡靜嫁入大馬豪門並產有一子後喜事便是不斷,先是接演了與劉德華對戲的愛情電影《我知女人心》,飾演郭濤妻子的愛情喜劇《愛情維修站》也即將上映,由其監制的新媒體劇《兩個女孩那些事》更是在某視頻網站的總播放次數突破500萬次,新融資的480集新劇也即將投入拍攝。[1]
㈤ 馬六甲在哪了有什麼重要意義
馬六甲簡介
[編輯本段]
馬六甲(英Malacca, 馬來文Melaka。Jawi: ملاك;或Malacca),另一個寫法是麻六甲,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在馬來半島南部,瀕臨馬六甲海峽。馬六甲州的首府也叫馬六甲。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馬六甲河穿城而過。該城始建於1403年,曾是馬六甲王國的都城,1511年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641年為荷蘭占據。1826年成為英國海峽殖民地一部分。馬來西亞第一位首相拉曼在1956年2月20日宣布馬來西亞獨立,其儀式就是在馬六甲的草場舉行的。後因馬六甲河口的淤塞和檳城、新加坡的興起,城市地位下降。產橡膠、椰子、水果與稻米等。以工藝品著稱於國內外。與吉隆坡和新加坡通航空線和公路。港口為橡膠出口和大米、白糖等雜貨的進口港。郊區亞沙漢山是馬來西亞最早的橡膠種植園誕生地,附近巴株美連南的魚類研究所在東南亞頗具規模。
居民
[編輯本段]
馬六甲的居民主要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葡萄牙人後裔及歐亞混血兒等,多通曉數種語言。馬六甲城內以傳統建築最具特色,包括很多中國式的住宅。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街道曲折狹窄,屋宇參差多樣,很多住房的牆上鑲著圖案精美的瓷磚,瑞獅門扣,鑲龍嵌鳳,處處顯示出馬六甲這個歷史古都的獨特風貌。
市內匯集有多國風格的文化遺產 。 華人領袖鄭芳楊於1567年建造的青雲亭,是馬來西亞最早的廟宇,供奉有觀音菩薩、關帝、王母娘娘,至今仍是華人宗教活動的中心。中國之上是一座大山岡,是馬來西亞保留中國史跡最完整、最豐富的地方。此外還有紀念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的三保山 、三保井、三保亭等。葡萄牙式古跡有聖地亞哥古城門和聖保羅教堂等。荷蘭式建築有史達特斯教堂 (現為市政廳 ),以及由荷蘭民宅改建的馬六甲博物館,館內陳列有國王 (蘇丹)曼蘇爾·沙建國構想圖、鄭和與公主漢麗寶朝見國王的圖文、古代兵器、農村用具等。郊外的東奎那教堂為蘇門答臘型式建築,內有柔佛蘇丹的陵墓。
首府
馬六甲 (馬來語: Bandar Melaka)
州長
Tun Datuk Seri Utama Mohd. Khalil b. Yaakob
首席部長
YAB Datuk Seri Hj. Mohd Ali b. Mohd Rustam
面積
1,650 KM2(平方千米)
人口
估計值 648,500
歷史
[編輯本段]
馬六甲在漢代至唐代稱為稱為哥羅富沙。唐永徽( 650年-655年)中,曾獻五色鸚鵡。明永樂三年(1406年,酋長西利八兒速喇遣使上表,願為屬郡。永樂七年(1410年),明成祖命三保太監鄭和封西利八兒速喇為滿喇加王,從此不隸屬暹羅。永樂九年(1412年),拜里遞蘇喇繼王位,率領妻子和隨從540人來朝,進貢麒麟,明成祖賜黃金相玉帶、儀仗、鞍馬,賜王妃冠服。九月拜里遞蘇喇王辭行,明成祖賜宴於奉天門,賜黃金相玉帶、儀仗、鞍馬,並賜黃金一百兩、白金五百兩、鈔四十萬貫。此後直到成化末都多次朝貢。
《榜葛剌進貢麒麟圖》永樂至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曾以馬六甲為大本營,建立城牆、排柵和鼓樓、角樓,並建設倉庫儲存錢糧百貨。鄭和船隊開往占城、爪哇等國都先在馬六甲停泊;由暹羅、忽魯莫斯等國回程時,也在馬六甲聚集,打點錢糧,入庫保存,等候信風駛返中國。
至今馬六甲還保存不少鄭和遺跡,三寶山為鄭和船隊在馬六甲扎營的地點。在山腳至今仍有一間三寶廟及一口相傳為鄭和下令挖掘的三寶井。三寶廟左邊有座抗日紀念碑,上面留有蔣中正題的碑文"忠貞足式「四字。
馬六甲蘇丹
[編輯本段]
馬六甲的建立者是拜里迷蘇拉,一位在1396年為了對付敵人麻偌巴歇帝國而離開蘇門答臘的三佛齊(巨港)王子。按照流行的傳說,拜里迷蘇拉打獵時在一棵樹下休息,他的一條狗將一隻鼠鹿(又名小鼷鹿〕逼到絕境。為了自衛,鼠鹿將狗趕進河裡。拜里迷蘇拉對鼠鹿的勇氣印象深刻,決定在他坐的地方建立一個帝國。他就以在下面休息的這棵樹的名字將這里命名為"馬六甲"。
拜里迷蘇拉在1414年皈依回教,並改名"Iskandar 沙蘇丹"。開始從漁村成長為該地區最重要的港口,吸引來自爪哇、印度、阿拉伯和中國的商人,作為兩次季風之間中印貿易的停泊點。拜里迷蘇拉統治時期,中國帝國和商人的船隊,中國人的居留地在中國山鄰近地區--馬六甲風水(占卜)最好的地方。蘇丹 沙死於1424年,由其子Sri Maharaja繼位。不幸,馬六甲的繁榮引來了暹羅的入侵。1446年到1456年,首領Tun Perak試圖抵擋。馬六甲這時發展和中國的關系,是抵擋暹羅攻擊的一項戰略決策。
由於它的戰略位置,馬六甲成為鄭和壯觀的遠航船隊一個重要的前哨基地。為了加強聯系,漢麗寶公主帶500名隨從到達馬六甲,嫁給蘇丹曼蘇爾沙(統治從1456年到1477年)。她的隨從嫁給當地人,主要住在Bukit China(中國山)。
活躍的貿易導致Peranakan人的擴張,擴散到該地區其他重要居留地。
殖民地
[編輯本段]
1511年8月24日,馬六甲被葡萄牙在Alfonso d'Albuquerque擊敗印度後征服,並成為葡萄牙人在東印度群島擴張的戰略基地。馬六甲最後一位蘇丹Mahmud 沙往內地避難,在陸地和海洋打打停停的襲擊葡萄牙人,讓葡萄牙人吃盡了苦頭。最後在1526年,一支由Pedro Mascarenhaas率領的強大的葡萄牙艦隊,摧毀了蘇丹的基地,蘇丹和全家渡過 馬六甲海峽到蘇門答臘的Kampar,兩年以後死在那裡。
耶穌會 傳教士 方濟各·沙勿略於1545年、 1546年和1549年在馬六甲停留了幾個月。1641年,荷蘭人擊敗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得到Johor蘇丹的幫助.
台灣城堡
[編輯本段]
由於1808年Stamford Raffles爵士的干涉,英國人放棄了摧毀它的計劃荷蘭入侵期間結構被破壞。荷蘭從1641年到1795年統治馬六甲,但對將其發展成貿易中心不感興趣,作為治理中心的重要性被印尼的巴達維亞 (雅加達) 取代。
馬六甲依照1824年英荷條約割讓給英國以換取蘇門答臘島上的Benkoelen。從1826年到1946年馬六甲先是由英國東印度公司統治,後來是直轄殖民地。和新加坡和檳城一起組成 海峽殖民地。在直轄殖民地取消後,馬六甲和檳城成為馬來亞聯邦(後來的馬來西亞)的一部分。
地理
[編輯本段]
馬六甲位於馬來半島西南面,與蘇門答臘遙望相對,北部與森美蘭州交接,東部則與柔佛州相連。
種族分布如下
[編輯本段]
馬來人: 50%;
華裔: 40%;
印度裔: 為數相當大的少數民族,包括稱為遮地(Chitty)的族群;
其他: 少許葡萄牙後裔和當地人民通婚的後代族群。這些歐亞混血兒仍然使用稱為Cristão的古葡萄牙語。
主要城市為馬六甲市、亞羅牙也縣市(Alor Gajah),馬日丹那(Masjid Tanah),野新(Jasin),萬里望(Merlimau),普羅斯邦(Pulau Sebang)及愛極樂(Ayer Keroh)。
交通
[編輯本段]
淡邊或稱淡冰(Tampin),離開馬六甲市區以北約30公里,是最靠近馬六甲的火車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淡邊與馬六甲有鐵道相連,可是已被日本皇軍在戰時破壞以建造惡名昭彰的死亡鐵路。雖然這條鐵路的遺址仍然可見,可是自從戰後還沒被重修。
馬六甲的公共巴士車站有定時班車開到吉隆坡(Kuala Lumpur)、新山(Johor Bahru)及馬來半島其他地點。她也有一個位於峇株安南Batu Berendam 的機場,多數為區域內的包機服務。
愛極樂(Ayer Keroh)是馬六甲銜接南北大道的主要出口,馬六甲境內其它兩個大道出口是亞羅牙也 (Alor Gajah)及野新(Jasin)。
經濟
[編輯本段]
旅遊業及製造業為馬六甲州兩大經濟支柱。馬六甲的口號為"觀光馬六甲就如觀光馬來西亞"她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及許多歷史古跡。除了旅遊業,馬六甲也是一個製造業中心。
州政府
[編輯本段]
盡管第一位馬來 蘇丹出現在馬六甲,今天該州已經沒有蘇丹。州的元首是州長。
馬六甲由州議會和執行委員會(EXCO)管理。州議會是州的最高機關。執行委員會由議員組成,任期五年,並對州議會負責。州議會由州長(Yang Di-Pertuan Negeri)領導。
首席部長是州政府的行政支柱,管理全州一切的行政。出於管理需要,馬六甲州分為三個司法區:馬六甲、亞羅牙也和野新。
㈥ 馬來西亞的政治體系
馬來西亞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度的國家,但是他的君主有所屬聯邦的九個州的蘇丹來選舉產生,聯邦蘇丹任期五年,居住在吉隆坡的王宮里.
大家都知道大馬是有十三個州組成,其他的四個州比如擯城,馬六甲都是州長制,州長在聯邦蘇丹選舉中沒有選舉權也沒有被選舉權只限制在就個州的州長內.當然馬來西亞有的州的蘇丹,(我記不清楚了,到底是玻璃市州還是吉打州)的蘇丹也是有三個人輪流來做的!
曾經馬來西亞聯邦最高蘇丹擁有很大的特權,比如官員見到他們要說"我是您忠實的奴僕"等等,但是在馬哈爾做總理的時候已經禁止使用了.當然啦,如果你在馬來西亞(尤其在西馬的東海岸的幾個州)敢說蘇丹或者伊斯蘭教的壞話,最輕也是石頭擊斃的下場!
你怎麼也要給我選中吧,這可是我自己寫的!!
㈦ 馬來西亞第十位國王是誰
馬來西亞有9個世襲蘇丹和4個州長,國家最高元首由9個世襲蘇丹以5年制輪流擔任。這些蘇丹在所轄州內設有皇宮,所以,相當於馬來西亞有9個國王。吉隆坡作為馬來西亞的首都,這里相當於政治權力的中心。
9個世襲蘇丹來自於:玻璃市、吉打、霹靂、雪蘭莪、森美蘭、柔佛、吉蘭丹、丁加奴、彭亨,4個州長由最高元首任命。
㈧ 李光耀是誰
李光耀(Harry Lee Kuan Yew)曾任新加坡總理,現任新加坡內閣資政。
1923年9月16日出生於新加坡一個說英語的華人家庭,祖籍中國廣東省大埔縣黨溪鄉。從小就接受英語教育,13歲時考入當地頂尖的英校萊佛士書院,1940年考入萊佛士學院,日軍佔領新加坡後中斷學業,戰爭結束後赴英國留學,在倫敦經濟學院學習時受到導師拉斯基的社會主義理論影響,逐漸展現反殖民統治傾向,但李光耀之後一直以反共產主義者著稱,在他的回憶錄中他說他「之所以討厭共產黨人,根源在於他們採用列寧主義的方法,不在於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想。」
在倫敦經濟學院學習一年後,李光耀轉到劍橋大學攻讀法律,1949年畢業,隨後取得律師資格。同年他與前萊佛士書院的同學柯玉芝結婚。1950年李光耀在英國加入了一個由當地東南亞人組成的以爭取馬來亞獨立為目標的團體「馬來亞論壇」,當年8月回到新加坡,從事律師工作。1952年因為代表新加坡罷工的郵差與政府談判而名聲大噪,在工會中建立群眾基礎,為以後從政鋪下了良好的基石。
1954年10月,李光耀與一些從英國回來的華人、當地受華文教育的左派學生和工會領袖成立人民行動黨,參加次年舉行的首次選舉。這次選舉中李光耀本人順利當選立法議院議員,開始與新加坡的共產黨合作爭取獨立。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在自治政府的首次選舉中人民行動黨成為立法議院第一大黨,李光耀出任總理,此後李光耀一直希望能夠與馬來亞合並成立「大馬來西亞」,以取得正式的獨立,同時也可以為新加坡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最後還可以鏟除在當地日漸得勢的共產黨活動。
1961年李光耀為首的反共份子與黨內的親共份子決裂,李光耀堅持新加坡應與馬來亞合並。1963年7月,李光耀在倫敦與馬來亞政府達成協議,雙方正式合並。合並後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與李光耀主導的新加坡政府採取行動,逮捕了新加坡的多名共產黨高層。
但是合並後很快聯邦政府與新加坡政府就在經濟等多項政策上發生嚴重分歧,李光耀作為新加坡州長,在馬來西亞國會倡導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不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引起首相東姑的不滿。1964年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李光耀政府指責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試圖推行「種族沙文主義」,馬來人在聯邦內享有特殊待遇,並煽動新加坡的馬來人反對當地華人政府,這最終導致了新加坡在1965年8月退出馬來西亞聯邦。
獨立後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成功使新加坡在三十年內發展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其任內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進行教育改革等多項政策。今天的新加坡的政府以高效、廉潔而聞名,人民生活水平較其他亞洲國家為高。
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但是留任內閣資政至今。此外,根據2003年首次披露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董事會,李光耀其實卸任總理後就一直擔任著該公司的董事長職務。該公司負責管理新加坡的政府外匯儲備,卻一直是該國最神秘的公司。他始終提倡「亞洲價值觀」,認為亞洲國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價值觀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對西方國家對他專制的批評不加理會,認為西方民主不能強加給亞洲人民。
李光耀與妻子柯玉芝共育有三個子女:長子李顯龍後來成為新加坡總理,長媳何晶現任新加坡官方最重要的投資控股公司--淡馬錫控股公司總裁;女兒李瑋玲在陳篤生醫院全國腦神經學院擔任副主管;次子李顯揚任新加坡電信公司總裁。
㈨ 拿督指的是什麼職位
馬來西亞拿督是馬來西亞一省或一個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的稱呼,相當於中國一個省的省長,或美國的一個州長。
拿督制度沿用至今,這個稱號仍是一些有功的人士受封而得到的頭銜,但必須要有人推薦。受封儀式是在皇宮進行的。拿督的妻子就順理成章的被稱為拿汀(Datin)。因此也有人戲稱馬來西亞的「拿汀」好比中國古代的一品誥命夫人。
歷史沿革
拿督是馬來西亞的一種封銜。由最高元首(馬來西亞最高統治者)、蘇丹(馬來州屬世襲的最高統治者)、州元首(非世襲、輪任制的州屬最高統治者)授勛。早在英國殖民時代,殖民政府就開始在馬來聯邦和海峽殖民地實施授勛制度。
以獎勵那些在社會上有名望地位、對英國王室效忠及有貢獻的人士,隨後在1886年7月31日,柔佛王室仿效英國王室頒發了第一枚勛章,及後其他馬來土邦也分別設立了自己的授勛與嘉獎制度。在當時是由英國駐英屬馬來亞總督代表英國統治者授勛和表揚嘉獎,直到1941年才全面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