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十全美食中心怎麼樣
① 馬來西亞特色美食有哪些馬來西亞旅遊吃什麼好
【導語】:從一開始我就把這次春節馬來西亞之行定位為美食腐敗之旅,出發前就做了大量功課,列印了很多美食地圖。 四、舌尖上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美食簡介: 從一開始我就把這次春節馬來西亞之行定位為美食腐敗之旅,出發前就做了大量功課,列印了很多美食地圖。到了目的地之後,第一件事也是先找吃的地方。也許是對馬來西亞的美食期望過高,特別是在被譽為美食之都的檳城,實地考察之後發現也不過如此。相比較而言,我更懷念台灣的夜市和深圳的多元化美食。 在馬來西亞,話題離不開美食。遊客們不難發現馬來西亞人非常享受在外進食的樂趣。在不同的時段,選擇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佳餚。馬來西亞擁有亞洲種類最多,不同文化與烹飪方式的美食。從香味濃郁的馬來佳餚,到熱氣逼人的中式美食及辛辣的印度料理,任憑選擇。此外,獨一無二的Peranakan或娘惹(Nyonya)食品,是融合華人與馬來人烹飪風格的精華。 馬來食品一般採用家中栽種的素材。椰子、辣椒、香茅、柚子、香料與咖喱粉,是烹煮魚、肉和蔬菜的基本材料。萬勿錯過馬來西亞的馳名食品——沙爹;其製作方式是把特別配料腌制的厚肉片穿在竹簽上以炭火燒烤,再配上花生醬沾食。 華人的主食是米飯配上肉類或蔬菜,還有各種不同種類及組合的美味麵食。融合南、北兩方烹飪方式的印度美食,更是獨具一格。一種廣受歡迎的印度回教徒食物Nasi Kandar 是以米飯配搭香濃咖喱汁煮成的雞肉、牛、羊或者魚肉。 馬來西亞盛產不同種類的熱帶水果,水果分為季節性和非季節性兩種。山竹肉白多汁,味道甜美。喜愛冒險的人士,不妨嘗嘗榴槤;濃烈的氣味,是它被冠稱「果中之王」的原因所在。 若要更真切的體驗馬來西亞的民情,可在露天食檔進食。在這里,遊客也能品嘗價廉物美的各種本地美食。此外,被稱為Kopitiam 的咖啡店,也是有趣的用餐地點。不妨觀察售賣各種小食或飲料的推車。 特定的餐館提供義大利、法國、日本、泰國、越南及中東美食,使馬來西亞有趣的飲食組合更加錦上添花。素食餐館在全國各大城市都可找到,主要供應中式或印度素食。 遊客需留意,回教徒只能食用無豬肉成分的Halal 食品(回家法令規定),或只能在有Halal標示的餐廳用餐。回教徒嚴禁食用豬肉和酒類。 馬來西亞人的主食除米飯外還有桑粑,桑粑是將蝦發酵後做成蝦醬,拌上辣椒,放在石臼里搗碎,澆上酸橙汁使之略帶葯味。米飯、桑粑加蔬菜是最基本的飯菜,若再加上洋蔥、大蒜、生薑、香料種、小干魚等,就是比較豐盛的一餐。 馬來西亞最具代表性的一道名菜叫「沙嗲」;此外,酸對蝦、椰漿飯(用大米、肉及各種蔬菜作成)、羅惹(用生果摻以甜辣調味料拌成)和酸辣魚等,都是頗受遊客喜愛的馬來食品。將雞蛋、豆類、大豌豆、蝦、魚、牛羊雞肉放在火上炒,這就是馬來西亞家庭必不可少的家常菜。 馬來西亞是熱帶雨林國家,一年四季天氣都很炎熱,所以吃飯的時候都會點各種加冰的飲料。穆斯林禁酒,但馬來西亞國產啤酒,一向頗受好評,如果要點這種啤酒,一定要向店家說清楚,因為進口啤酒品牌很多。 檳城的街邊小吃世界排名第二,擁有各式各樣地方小吃。檳城非常流行露天熟食檔。在一大片空地上,有眾多的大排檔,食客隨便就坐,然後到攤檔挑選自己喜愛的食物,可以一口氣品嘗到多種不同的風味。食物種類從娘惹美食到小檔口的油飯、炒倮條(河粉)及檳城叻沙等,其食物風味和其它地方有很大的差別。 檳城是華人最多的城市,因此各式中國菜也很地道。以日本廚藝烹調的龍蝦、大蝦、螃蟹、烏賊等最受歡迎,特別是蝦子做得最好吃。而印度和馬來風味也很容易品嘗到。此外,還有不少泰國食品。 葛尼道和海濱廣場(又叫伊士布蘭那地路或關仔角)是檳城著名的小吃集中地。每當入夜,各種小食攤雲集於此,形成一個熱鬧的小吃城,並且是地道的東南亞風味,著名的有「咖哩甲必丹」、「叻沙阿三」、「干達飯」,味道多以酸辣為主,特別佐以咖哩,吃起來更覺口齒留香,令人難以忘懷。 除沙爹海鮮大餐以外,以魚蝦和蔬菜煮的檳榔嶼面,尚稱可口,酸味十足的稱為「Laksa Asam」,摻辣味咖哩的稱為「Laksa Lemak」。 椰漿飯的名稱來自它的烹飪過程,那就是把飯浸泡在濃椰漿里後再把飯與椰漿的混合物拿去蒸。有時候,會在蒸煮過程中把打了個結的班蘭葉放入飯里,以增加它的香味。必要時,也可加入其他的香料如黃姜與香茅,以給於附加香味。一盤椰漿飯里有黃瓜切片、小鳳尾魚、已烤了的花生、已攪炸過的蕹菜、全熟蛋、印度式腌菜與熱辣醬料(馬來話稱作Sambal)。椰漿飯也可以有別的佐料,如雞肉、章魚或烏賊、鳥蚌、牛肉咖哩(把牛肉燜在椰漿與香料的混和物)或「巴魯」(牛肺)。傳統上,大多數的佐料是熱辣性質的。 我的美食體會: 1、提前做一些功課,知道每個城市的美食特色和美食比較集中的地方。 2、你的胃是有限的,你必須在眾多美食中做出自己的選擇。 3、馬來西亞有中國菜,印度菜,海鮮,娘惹菜和西餐廳等,盡可能選擇多樣性,每種都去體驗一下。 4、馬來西亞本地菜偏辣,怕辣的人點菜要小心一點。 5、馬來西亞天氣炎熱,一般是一邊吃飯一邊冷飲,冷飲種類很多,盡可能多一些嘗試。
② 馬來西亞,一座聞名世界的美食天堂,為什麼有這樣的評價呢
1.雙炒天金箔粉
這一印度伊斯蘭教菜是完備的包。黃面條。牛羊肉或雞肉。蝦。生抽,蔬菜水果和雞蛋。一點朝天椒被丟入了一個無法抗拒的振動。
5、椰漿飯
有些人打給納西勒馬克馬來西亞的第三方國菜。所有人都稱作美味可口。
椰漿飯大部分要用椰子奶煮熟白米飯。這是不可或缺的一面。依據你在馬來西亞位置,它提供伴奏音樂,如煮蛋,花生,蔬菜水果,牛肉/雞肉/或牛肉咖喱,海產品和叄巴(辣醬)。椰漿飯傳統式上有吃早飯,但現在許多人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候都要會點單。
烤牛筋
第三道是當地特色美食烤牛筋,中國有很多地方都烤牛筋,但是馬來西亞的烤牛筋吃著別是一番滋味,嚼起牛筋來時很有口味,而且越嚼越有味道,吃在嘴裡意猶未盡,它真是好吃極了。我和家人們很喜歡吃烤牛筋。聽聞,牛筋有著豐富的蛋白,女性經常吃能夠美容養顏,也不知道是不是哦!
海螺
最後一道是當地海螺,來馬來西亞一定要過來吃吃當地海螺。當地海螺,含有大量的蛋白蛋維生素,並且它的味道也很好的,品嘗到口中意猶未盡。像這樣的營養成分又美味的東西了,你不心動,反正我是喜歡上了。
③ 馬來西亞主要的飲食是怎麼樣的
馬來西亞是食客的天堂。形形色色辛辣的馬來食品、色香味俱全、種類繁多的中餐、南北印度風味美食以及惹娘與葡萄牙美食呈獻你眼前。而人人喜愛的沙爹 (Satay)、咖喱飯(Nasi Lemek)、干咖喱牛肉(Rendang)、印度煎麵包(Roti Canai)、(murtabak)、力沙(Laksa)、雞飯(Chinchen rice)、各式炒麵粉(FRIED Noodles)及西方美食應有盡有。甚至,國際連鎖店快餐業在各大城鎮設館營與數以千記的路邊熟食檔與美食市集各顯風味。
馬來西亞的料理通稱為馬來菜,主食為米,主要開胃菜是「肉骨茶」,有點葯味,這是用蝦發酵,配合香辛料及辣椒調制而成。另外,家常菜還有炸雞、炸魚及咖哩牛肉等。
一般餐館或路邊攤沒有所謂的菜單,只要用手指指就可以了。大約M$5便可飽餐一頓。另外可以嘗嘗馬來口味的炒飯、炒麵及沙嗲等。
當然,在馬來西亞不單能吃到馬來菜,還能嘗到非常地道的中國菜。馬來西亞的海南雞飯要屬中國餐館里的最好吃,附上雞湯才RM3。
早餐或宵夜可嘗嘗印度餐廳的「羅貼」或「姆爾他葩」。羅貼是指薄而長的未經發酵的麵包,有牛角麵包的口感,通常配上咖哩一起食用。姆爾他葩則是指羅貼夾上蔬菜、烤肉串、蛋等的夾餡麵包。印度早餐就是這些食物再配上奶茶,妙不可言
④ 馬來西亞特色美食
要吃適合我們口味的美食的話 檳城是個不錯的選擇(有些號稱當地的美食,味道實在很「當地」,菲律賓更離譜,),不過檳城的交通不怎麼樣,最好是做好「功課」,直接打車過去比較合適。
相比吉隆坡的餐館,檳城的餐館相對陳舊復古了些,如果喜歡異域風情的話,那就正好。想吃得廣一些,而且不怎麼在乎價錢的話就去吉隆坡吧,吉隆坡吃小吃的絕佳去處一個是在市中心的巴生河畔,有一個很有特色的中央市場。是一個舊式建築物(感覺就是圓環套圓環,不過很復古,很名族風)。市場的二樓主要以飲食店為主,有馬來小吃、印度飯館、泰國小吃、西餐廳等,還有些中國菜的酒樓。還有吉隆坡的夜市,"沙爹"、煎薄餡餅、油炸薯片,印度咖喱飯、新加坡炒飯什麼都有的,吉隆坡的肉骨茶老靈額,去的話一定要嘗嘗。
要吃海鮮的話,一個是哥達巴魯。南海大龍蝦之類的沒食還是很不錯的,另外一個就是著名的巴生港。巴生港距吉隆坡大概有個50公里。是一個久負盛名的漁港(最主要質量好而且便宜,貌似新加坡海鮮也不怎麼貴),大馬那邊印度菜,中國菜,葡萄牙菜很多,馬來菜的話,Assam Laksa是最負盛名的(不過挺辣的)
⑤ 美食天下之馬來西亞美食:11種馬來西亞的傳統菜餚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的明珠,是一個位於泰國和新加坡之間的國家。它以其首都吉隆坡繁華的市場,美麗的海灘和 歷史 悠久的城鎮而聞名。
馬來西亞的人口由不同的種族組成,包括馬來人,印度人和華人。這為馬來西亞的 美食 帶來了豐富的多樣性。
馬來西亞 美食 不僅受到其多元化人口的影響,還受到曾經佔領它的國家的影響,如葡萄牙、英國人和荷蘭。因為地處東南亞地區,來自泰國、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的菜餚在馬來西亞也很受歡迎。
馬來西亞 美食 的主食包括米飯、面條、麵包、肉和魚。馬來西亞是一個擁有豐富海岸線的國家,海鮮在此地也非常受歡迎。
01.Roticanai(印度煎餅)
Roticanai是一種印度口味的煎薄餅,在東南亞國家尤其是馬來西亞享有盛譽。印度煎餅是由印度裔移民在馬來西亞為迎合當地居民口味而加以改良發明的食物,是馬來西亞嘛嘛檔的一種受歡迎的食物。它被用來當早餐、午餐、下午茶與晚餐,常被用來與拉茶或冰茶配著一起吃。
02.椰漿飯
椰漿飯是馬來西亞的國菜,使用新鮮椰漿、辣椒醬、炸花生鳳尾魚、黃瓜片和和香蘭葉製成。
傳統上,一盤椰漿飯里一般會有黃瓜切片、小江魚仔、烤花生、炒蕹菜、全熟蛋(水煮蛋或煎蛋)、印度式腌菜與參峇醬(一種由蝦醬與辣椒製成的辣醬)。椰漿飯也可以有別的佐料,如雞肉、章魚或烏賊、鳥蚌、印度脆餅、仁當(香料椰漿燜牛肉)或「巴魯」(牛肺)。傳統上,大多數的佐料是熱辣性質的以及清涼解熱的黃瓜。
傳統的椰漿飯一般是用香蕉葉或者報紙包裹,只有個別餐廳會把椰漿飯盛在盤子中。
03.羅惹
羅惹是一種使用切片水果和蔬菜製成的沙拉菜餚。它有幾種流行的變化,如水果羅惹,檳城羅惹,印度羅惹等等。
水果羅惹是芒果、菠蘿、小黃瓜、大頭菜和番石榴等的混合物。印度羅惹在馬來西亞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pasembur,是煮土豆,油炸面團,炸明蝦、煮雞蛋、芽菜和小黃瓜(青瓜)、鳳梨(菠蘿)炸油條、脆餅、豆腐乾、沙葛等的混合物。檳城羅惹則是馬來西亞檳城的地道食品,與水果羅惹頗為相似,但加上蓮霧、炸魷魚和蜂蜜。
04.亞參叻沙
亞參叻沙是馬來西亞檳城的一道典型 美食 ,這是一種麵食料理,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傳統 美食 。亞參叻沙主要由面條配上酸辣的魚肉汁,魚肉汁通常使用甘文魚或馬鮫魚熬制。通常還添加切片洋蔥,鳳梨、辣椒,黃瓜和雞蛋,拌上蝦膏。
05.曼煎粿
曼煎粿是一種起源於福建泉州一代的煎餅。餡料多以巧克力、草莓、乳酪、花生或甜玉米為主,是一種風靡東南亞地區的一種街頭小吃。
06.雞肉沙嗲
沙嗲是一種東南亞的烤肉串,通常肉以醬汁先腌過再烤,姜黃是一種用來腌沙嗲的必要成分,使得黃色成為沙嗲的特點,另外腌料還包括檸檬草,大蒜,蔥,姜黃,香菜和辣椒等。沙嗲常用的肉類包括牛肉、羊肉、豬肉、鹿肉,魚、蝦、魷魚、雞肉、兔肉和牛肚。有些人還用烏龜、鱷魚、馬肉、蜥蜴、蛇肉等。
07.香蕉葉米飯
香蕉葉飯,有時也被稱為香蕉葉拼盤,是一道印度風味的菜餚。以白米飯為基礎,上面添加了其他成分,如醬汁,咖喱,蔬菜,烤雞肉和沙拉。
08.kway teow(炒河粉)
KwayTeow源自中國的一道菜,通常採用沙河粉,配以貽貝,蝦,醬油,辣椒和豆芽炒制而成。
09.Otak-otak(魚餅)
Otak-otak,是使用魚肉泥和香料、辣椒混合,包裹在椰子葉、香蕉葉中然後烘烤或者蒸熟。
10.馬來炒麵
馬來炒麵馬來文化國家的一種炒麵。馬來炒麵的做法和配菜沒有固定搭配,一般是面條配以切片土豆,豆腐,豆芽,蔬菜和蛋類而成。印度式炒麵還會配上各種香料、番茄醬、甜醬等。
11.pisang goreng(炸香蕉)
PisangGoreng是用雞蛋和麵粉糊上香蕉油炸製成的油炸香蕉,通常作為小吃食用。Pisang Goreng有時會根據個人口味與乳酪和巧克力一起食用。
⑥ 馬來西亞當地人最愛的怡保六大美食
說起馬來西亞,大家都知道吉隆坡,馬六甲,沙巴,檳城,卻甚少有人提起過——怡保(IPOH)。
怡保(IPOH),距離首都吉隆坡200多公里,馬來西亞霹靂州的首府,工商業及交通中心。怡保因當地盛產一種名叫「怡保」的有毒樹木而得名!怡保還有有九重葛之城的稱號。它是一座熙熙攘攘的城市,擁有許多很有特色的建築物,這里同時也以馬來西亞華人 美食 聞名。
同樣位於西馬,同以 美食 聞名,但是怡保在旅行者之間的名氣卻比檳城小太多,反而在馬來華人心中的口碑卻超過檳城。
這里是遠近聞名的馬來西亞白咖啡的發源地,這里還是楊紫瓊、光良、巫啟賢等華人明星的家鄉,連周潤發的《安娜與國王》,李安的《色·戒》和阿牛的《初戀紅豆冰》都曾經在怡保取景……
既然這么厲害,那麼閑話就不多說了,直接上菜!
怡保 美食 中最有名的就是芽菜雞沙河粉!
芽菜雞,實際上是麻油白切雞加蔥油豆芽菜分別裝碟呈上,再配以一碗香滑可口的河粉,河粉分了干撈跟湯粉兩種選擇。
雞肉口感細滑,加上豆芽菜的爽口水嫩,配上Q滑的河粉,再來碗鮮美的湯,吃過一頓還想再來第二頓!最有趣的是怡保的豆芽菜,不是國內的細長那種,是短短肥肥的,簡單地加醬油白灼,撒點胡椒粉,咬來爽脆得很又有甜甜的清香。這種芽菜只有怡保有,馬來其他地方要想吃到,也須得從這里采購。
連周潤發在怡保拍攝《安娜與國王》的時候也常常來光顧芽菜雞沙河粉店,城中的芽菜雞沙河粉店有老黃以及安記兩家分庭抗禮。兩家店位於同一條街上,經營風格和菜式都非常相似。老黃比較多遊客,而安記跟多馬來本地華人。
全名:安記芽菜雞沙河粉( Kee Taugeh)地址:No. 48, 51, 53, Jalan Yau Tet Shin, 30300, Ipoh, Perak 30300, Malaysia
電話:+6-05-2531562
馬來西亞白咖啡(KoPi),一個中國人聽起來一點也不陌生的名字。
而白咖啡的故鄉發源地,就在怡保,已有半個多世紀的 歷史 。白咖啡並不是指咖啡的顏色是白色的,它是由咖啡、脫脂奶粉、糖組成的。它的特點是溶解快而且勻醇可口。白咖啡採用名貴的精選咖啡豆,而且完全不參雜其他成分。在烘焙過程中,白咖啡是不加焦糖低溫烘焙而成,保留了咖啡原有的香味,同時去除了高溫炭烤所產生的焦苦與酸澀味,香醇且不傷腸胃。最難得的是,白咖啡的咖啡因含量非常低,既符合了現代人 健康 瘦身的要求,又避免了飲用一般咖啡所帶來的燥熱與煩惱。
來到怡保,當然必喝白咖啡啦!這里呢,可以先去最出名的舊街場白咖啡總店(Old White Caffee)坐一坐,點一杯熱的白咖啡,只需4.1馬幣,咖啡店外的側牆上就是創始人的壁畫。
可是,在這里,cici要強烈推薦的是另外一家店——新源隆茶室(Kedai Kopi Sin Yoon Loog)。這家已經有60多年 歷史 的老店,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馬來西亞第一家白咖啡點,可惜老闆不認識蔡瀾,也被Oldtown搶先一步注冊了商標,但名氣雖然不大,卻一直是本地人心目中的The best的白咖啡。點一杯白咖啡品嘗,入口爽滑、純正、香濃,釅而不膩,不帶一絲苦澀,爽神舒心,香氣四溢,令人齒頰留香,既有西方咖啡的韻味,又有東方的精巧。
時間:07:00-18:00
名字:Kedai Kopi Sin Yoon Loog
地址:15A, Jalan Bandar Timah, 30000, Ipoh, Perak 30000, Malaysia
電話:+6-05-2414601
晚上去哪裡吃?一條糖水街,就夠了!
糖水街是位於新街場,怡保商場附近的一條街道,街道旁有超過50檔各式各樣的熟食及糖水攤,晚上七點才開始營業,這里的攤販都是用號碼來辨認的。
牛腩面,四果湯,魷魚蕹菜,雪花冰,廣東人、汕頭人的小煮炒、多類以紅豆蕃薯煮的甜品、潮州人稀飯、和喜面、印度人的拉餅等,應有盡有!
一整條街都是吃東西的夜市排擋,都是華人所開,如到了晚上7點後,這里都坐滿了食客,所以怕人多的話,可以錯開這個時間過去!
時間:17:00—深夜
名字:Tong Sui Kai
地址:Jalan Sultan Idris Shah, 30000 Ipoh, Perak
說到怡保「經典」的豆腐花與豆漿,老怡保都熟知開在戲院街的「奇峰豆腐花」,皆因在1952年,檔主從中國來的老阿嬤,就已沿街在該處擺檔,後來再傳給兒子,兒子又再傳給兒子,至今已是第三代。
該店售賣的豆漿是採用加拿大和美國的優質黃豆特製,喝起來的豆漿特別濃郁和清香,豆腐花方面則加入食品石膏粉,吃起來格外滑嫩,入口即化。
除了售賣豆腐花和豆漿,該店也有售賣涼粉,顧客如果覺得只飲用豆漿太單調,也可以點一杯「黑白」,即豆漿摻涼粉,或是來個「白白」,即豆腐花摻豆漿,顧客可以隨自己的口味做挑選。
奇峰豆腐花生意門庭若市除了是好吃之外,大眾化的價錢也是其中一個原因。該店每碗豆腐花的售價為80仙,一盒裝則1令吉70仙;豆漿方面則每碗80仙,支裝的售價分為1令吉70仙(小支)和4令吉50仙(大支)。
時間:10:30-售完為止
英文名稱:Funny Mountain Soya Bean
地址:Funny Mountain Soya Bean 49, Jalan Theatre, Ipoh, 30300, Ipoh, Perak 30300, Malaysia
電話:+6-0-125161607
天津茶餐室(Thean Chun Coffee Shop)吃的東西也很多,在馬來西亞這些茶室都不止一個檔賣吃的,但是這家的其他都不用推薦了,一定要推薦這個焦糖燉蛋,是我檳城一起工作的同事安利我到了怡保一定要吃的!
其實就是焦糖雞蛋布丁,但是沒有像國內的布丁都是果凍膠製成,這個是純天然的雞蛋,口感很好,但是看著QQ的,入口就化了,焦糖本身不會太甜,熱量低於普通的砂糖,甜品愛好者一定不要錯過!
英文名:Thean Chun Coffee Shop
地址:Thean Chun Coffee Shop 73, Jalan Market, Ipoh, 30000, Ipoh, Perak 30000, Malaysia
電話:+6-05-2553076
來到怡保,還有個一定要吃的,就是點心!
南華茶室不在遊客區,斜對面是大名鼎鼎的點心樓,不推薦,因為價格普遍偏高。而這里都是本地人,能看到華人,印度人還有馬來人拼桌吃飯。點心無論味道還是個頭和用料都是足足的。
水晶蝦包,裡面是兩個足足的大蝦仁!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粉,就是肉。
辣椒魚丸,很有特色,一整個紅辣椒裡麵包的是魚丸肉,回味有點辣辣的。
地址: 51-61 Jalan Raja Ekram, 30300 Ipoh, Perak, Malaysia
時間: 6:00-14:30
⑦ 馬來西亞美食資料
馬來西亞是個多種族國家這里匯集了華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人 他們的食物偏愛酸辣 和咖喱。 華人的小食方面有釀豆腐、蝦面、炒猓條、加厘面、清湯粉、薄餅、海南雞飯、瓦煲雞飯、餛飩面、香港點心、肉骨茶、檳城辣沙等,種類繁多。 馬來人的食物以酸辣為主,其中較出名的食物有椰漿飯、香噴噴的沙爹(雞肉、牛肉及羊肉串)、馬來糕點、竹筒飯、黃姜飯等。 印度人的食物也以辣,咖喱為主味,最普遍的莫過於其拉茶及各類煎餅。其他印度食物還有查巴迪(capati)、打拜(tapai)、多屑(tosei)等。印度人的香蕉飯也是有名的。
馬來西亞的飲食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的飲食相比,口味更加濃重一些,喜歡放咖喱和辣椒。因為當地氣候炎熱潮濕,吃一些辛辣的食物,人體排汗會感到爽快些。由於信奉伊斯蘭教,所以馬來人不吸煙,不吃豬肉、自死物或運動血液。馬來人習慣用右手抓飯,進餐前必把手洗干凈,用餐時十分講究衛生和禮節。 馬來西亞民族眾多,多元文化豐富了馬來西亞的飲食傳統。馬來西亞的美食極為多樣。有人這樣形容,您可以每天更換一種佳餚,長達一年之久而不覺厭煩。總體來說,馬來西亞的馬來菜餚和印度菜餚比中國菜口味辛辣。同時您也會在這里發現有少數民族的美食及不同口味的國際美食。
馬來西亞咖喱清新平和 馬來西亞的咖喱都愛用椰漿去減低辛辣和提升香味,所以味道都是比較平和。他們運用了多種香料,如羅望子、月桂葉,以及香芋等,令咖喱辣中帶點清潤,充滿南洋風味。
馬來西亞蝦面
食材:大蝦、魚餅、魚丸、油麵、豆芽、雞蛋、空心菜調料:馬來Laska醬 椰奶1罐製作:先將剝好的蝦殼和辣椒干放入鍋中炒,拿點油下去,炒到蝦殼紅了放入水豬頸肉下去煮,放豬頸肉下去湯的味道會好點,倒入椰奶,放點鹽,味,糖,開文火大概煮2小時左右,在把Laska醬 放進鍋中用小火炒後放進湯中煮在放入辣椒油,把雞蛋放進蒸爐去蒸熟後把雞蛋切一半,2小時後把煮好的蝦殼和豬肉拿掉,在把大蝦、魚餅、魚丸、油麵、豆芽、雞蛋、空心菜這寫放去水煮滾後撈起來淋上以煮好的蝦汁進去,這時香味撲鼻,吃起來味道鮮美,帶點辣辣的,真的很好吃哦!
肉骨茶是閩南及閩粵毗鄰的城鄉人民的一種獨特飲茶風俗,並由老輩華僑傳到海外,成了現在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的風味小吃。 肉骨茶,就是邊吃豬排骨邊飲茶。肉骨選用上等的包著厚厚瘦肉的新鮮排骨,然後加入各種佐料,燉得爛熟,有的還加進滋補身體的名貴葯材。茶客入座,店主便端上熱氣騰騰的大碗鮮湯,碗中有五、六塊排骨,加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還有一盤切成寸把長的油條,茶客根據各自口味,可加入胡椒粉、醋、鹽等調味品。然後,邊吃肉骨邊飲茶,而且茶類多是福建名茶鐵觀音、烏龍茶,滋味濃醇,馨香入肺,既是飲料,又是食品。
肉骨茶做法
材料: 香料 (用紗布袋包好) : 桂皮棒 1 根 丁香 4 - 5 粒 白鬍椒粒 1茶匙 枸杞子 1大匙 八角 2 粒 豬排骨 500克 (1 磅) 蒜頭(無須去皮) 2 大粒 黑醬油 1大匙 水 6 -7 杯 鹽 1大匙 生菜 1 - 2 片 (洗凈, 分開) 將肉骨,香料包和蒜頭放入一個大鍋內。把水倒入鍋內後將它煮開。撇去湯表面的渣滓,加入醬油和鹽後改用小火煮至肉軟。 先把生菜放進碗內墊底,再把肉骨和湯兜入碗里。配上白飯和沾有醬油的切片紅辣椒一起吃。 p/s:香料包不只可用於調味這道美味可口的福建式湯頭,它同時也可充當其它道菜菜餚的調味料, 配與香料如: 八角、桂皮棒、丁香、芫荽 (香菜)、小茴香和大茴香。肉骨茶也有潮州式的煮法,其湯頭清淡、材料簡單,只須蒜頭、胡椒和醬青(生抽).
白鬍椒煲豬肚湯原料:白鬍椒,性味辛、溫。入胃、大腸經。含胡椒鹼、胡椒脂鹼和揮發油等。功能溫中散寒,醒脾開胃
做法:購買豬肚一隻,反復用水沖洗凈。把約15克白鬍椒打碎,放入豬肚內,並留少許水分。然後把豬肚頭尾用線扎緊,慢火煲1個小時以上(至豬肚酥軟),加鹽調味即可。另外,湯煲好後的豬肚酥爛滑軟,切條裝盤,再撒上白芝麻和鮮醬油,是一道非常不錯的冷盤。
⑧ 馬來西亞美食資料
肉骨茶Bak-Kut-Teh (福建語) 是馬來西亞的美食之一,是一道以豬肉和豬骨配合中葯煲成的湯底,其獨特的風味享譽全馬,甚至揚名海外,深受各地遊客喜愛。其中,就以巴生肉骨茶最為聞名。肉骨茶分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馬來西亞的福建派,海南肉骨茶有較重胡椒味,而福建肉骨茶有較重葯材味。
提起馬來西亞菜,首先就會想到肉骨茶(Bak Kut Teh)。說「肉骨茶」,可能很多人會誤認為是一種茶品名稱,其實,此「茶」非彼「茶」,雖然肉骨茶名為「茶」,不過,卻是一道豬肉葯材湯,湯料卻完全沒有茶葉的成份,反而是以豬肉和豬骨,混合中葯及香料,如當歸、枸杞、玉竹、黨參、桂皮、牛七、熟地、西洋參、甘草、川芎、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胡椒,熬煮多個小時的濃湯。「肉骨」是採用豬的肋排(俗稱排骨);而「茶」則是一道排骨葯材湯。
[肉骨茶]
肉骨茶
這是一道在新加坡家喻戶曉的排骨葯材湯。
吃肉骨茶,不是上高檔酒樓,而是在當街的大排擋。在吉隆坡的一些街衢里巷,這種肉骨茶的排檔總是很火爆,磨得光光的石桌石凳很少有空出的時候。肉骨茶排檔晚上是不開的,所以吃「茶」的時候,陽光便會在篷靠的兩側編織著束束光網。就在這暖洋洋的氛圍中,品味馬來西亞的名吃,怎是一個「愜意」了得!吃得雖然簡單,卻程序整飭。在馬來西亞,無論是高檔酒店、時髦熟菜店,還是設計特別的路邊小吃,用餐形式都非常考究。比如,吃串燒,擺桌時會附加上一碟花生辣椒醬、方塊飯團、青瓜和洋蔥……吃肉骨茶亦然。先上一壺茶,你可以用茶水把杯子和餐具里里外外沖一遍,將套裝的調料、蒜米、樹椒油和辣椒絲倒入餐碟中,以備蘸排骨或佐湯調味之用。然後,在品茶間,一砂鍋熱氣騰騰冒著芬芳葯香的肉骨茶便端上來了。其湯極其香濃,有種獨特的味道,肉骨也很細嫩,再加些蘑菇或冬菇,就是地道的吉隆坡式肉骨茶了。當然,還可以配上一碗切成寸段的油條,泡在湯里,這種方式吃油條,別有一番滋味。偶爾,攤主會向食客透露湯的秘訣,在於香料的精選和材料的新鮮。而他們每天凌晨5點,便會到攤口來用慢火熬湯,往往要用上三個小時。
馬來西亞巴生中華總商會11月22日晚在巴生市舉辦首屆肉骨茶嘉年華會,推出了世界最大碗肉骨茶。這碗最大的肉骨茶高將近1米,碗的直徑將近2米,用了500公斤的肉和450升湯,當歸、黨參等香料用了50公斤
吉隆坡因多元種族的緣故,而使餐飲的種類迥異多樣。這里有馬來餐、中餐、西餐、美國餐、印度餐、葡萄牙餐、越泰餐等等,但被馬來人認定的主要開胃菜只有肉骨茶。由土俗飲食上升為美食的肉骨茶,是一代代人不斷在探索中創建規范,經過嚴格的重新選擇和調理,並
肉骨茶
不斷接受著大眾的檢驗。肉骨茶的特色,首先是口感佳,美味;同時有關材料證實,「此湯具生血、旺血、補氣之功效,甚為滋補養顏,可謂男女皆宜的補品。」因而,它的食客絕不會限制在某一個范疇。肉骨茶質感而不低俗,但就其特點而言,更適宜存留於大排擋,人們亦已習慣在此氣氛中吃肉骨茶。
凡是想起肉骨茶,大家都必然地想到巴生。在巴生,逾400家大大小小的肉骨茶檔,湯的、乾的、瓦煲的、海鮮的、雞肉、羊肉…多得數不清的各種口味的肉骨茶任君選擇,讓大家肉骨茶吃透透,樂透透!
肉骨茶是巴生華人的典型早點,男女老幼常會以肉骨茶來替代其他類型的早餐,如麵食、點心等,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一輩,對肉骨茶更是情有獨鍾,有些人習慣每天早上都要吃一碗肉骨茶,風雨不改呢!
在周末及假日,肉骨茶檔更是處處可見人潮,是一家大小或三五好友知己相聚的好地方。平日,大家都忙於工作,許多人因此會趁著假日,一塊兒品嘗美味的肉骨茶,再喝上幾杯功夫茶,聊個天南地北,聯絡、聯絡彼此感情。
名稱由來
第一種說法
:
相傳華人初來南洋創業時,生活條件很差,由於不適應濕熱的氣候,不少人因此患上風濕病。為了治病趨寒,先賢用了各種葯材,包括當歸、杞、黨參等來煮葯,但是,因忌諱而將葯稱為「茶」。有一次,其中一人偶然將豬骨放入了「茶湯」里,沒想到這「茶湯」喝起來十分香濃美味,風味獨特. 後來,人們特地調整煮茶的配料,經過不斷地改進,就成為了本地著名的美食之一。
第二種說法:
這是最有代表性的「苦力」論,這可說是流傳最廣也影響
[肉骨茶]
肉骨茶
許多人將肉骨茶定位成庶民飲食的腳本。
在一般人的觀念里,多把南洋與賣豬仔劃上等號;慣性思考的結果,這些被賣來南洋當苦力的先輩們,很自然便成了肉骨茶的創始者,或是參與其中以突顯早期華人艱辛歲月的時代角色。有說發生在馬來西亞的巴生,有說在獅城新加坡,反正場景不外是港口就是碼頭,據說在清末時期,那時的華人為了離開動盪不安的國家,到來南洋謀生計。 那個時候,馬來西亞為英國殖民地,英國人在馬來西亞搜颳了許許多多的資源,需要運送回英國,於是便在巴生(距離首都吉隆坡30公里的城市)建立了深水碼頭。當時,不少華人因為知識水平不高,來到馬來亞也只能以勞力換取薪酬,如當三輪車夫、在碼頭做苦力或採挖鍚米,因此需要有很好的體力。
為了長時間維持體力和適應熱帶地區的氣候而需要進補。但是,他們並不捨得購買昂貴的中葯食材。當時的中醫師便把閩南及潮汕一帶的飲茶加以改良,並且使用當地出產的胡椒,加上當歸、川芎、肉桂、甘草等材料配置成肉骨茶包,讓他們在早上出門工作前,燉煮排骨及配上白米飯或油飯,來增加體力,應付工作,在那個時候,肉骨茶屬於窮人家的食物。
由於用葯材和豬肉煲煮的湯底除了非常美味可口之外,且營養豐富和抗風濕,並且提供了苦力們所需的能量,所以從此廣傳開來,後來經過不斷發展和改良,便成了現在新馬華人社會的特色佳餚。而另一個名稱由來就是,據老巴生回憶,戰前在巴生南區一帶已經有好幾位永春老鄉在街頭巷尾擺賣家鄉小食,如蚝干咸飯,肉羹湯以及後來演變成肉骨茶的燉肉骨,只是當時沒肉骨茶一詞,都說是「吃肉骨」吧了。
戰後有個名叫李文地的人,曾經在這些食攤當過伙計,後來在後街經營起自己的生意,他只賣家鄉燉肉骨,並以豬油炒飯取代蚝干咸飯,由於他在肉骨中加進中葯配方,大受食客歡迎。當時,由於其葯材成分能強身健體,肉骨茶因而大受勞動工人的歡迎,漸漸地肉骨茶獲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
後來,人們更以李文地烹制材料(肉、骨)和他的名字(地)福建音譯命名, 「肉骨地」,就有如賣豬肉的阿榮被稱為「豬肉榮」一樣,再加上吃肉配茶原是永春的食俗,李文地就乾脆掛起招牌寫上寶號「德地肉骨茶」!於是「肉骨茶」一名正式誕生;同時,坊間也稱李文
[肉骨茶]
肉骨茶
地為「肉骨茶之父」。據李文地後代說,當初包括李文地在內,就只有區區七人售賣這道美食;目前,李氏肉骨茶已傳到第四代,烹煮肉骨茶的秘方不外傳。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當地人在品嘗這湯底時,都喜歡喝上一、兩杯功夫茶來去油膩,所以自此就名為「肉骨茶」了。
無論「 肉骨茶」名稱從何來,肉骨茶從食材到服務皆不停獲得改進,已從最初屬於「窮人食物」,發展成為今日貧富及男女老幼都喜愛的著名美食之一,是巴生華人最具特色的早餐,更是招待客人的最佳選擇。由於巴生肉骨茶的名氣響當當,因此,許多外地業者都以「巴生肉骨茶」為名,在外坡做起肉骨茶生意;甚至遠至鄰國新加坡,都不難找到「巴生肉骨茶」。有人說沒去過茨廠街,便不算到過吉隆坡;來到巴生未吃過道地美食肉骨茶,豈能算來過肉骨茶之鄉─巴生呢!
編輯本段做法
做法一:
製作方法十分簡單,「肉骨」是採用豬的肋排,將之斬成單骨約一指長的段狀,飛水之後再過冷後,去除表面的雜質。然後,取一些去了「衣」的蒜肉,先用油炸至金黃色,再飛水去掉油分,加入一些淮山葯、杞子、桂圓等葯材,再加入陳皮、白鬍椒、甘草、八角等香料,然後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水用文火熬約3-4小時,調入鹽等味料,即可成為一道極具異國風味的「肉骨茶」了。通常會配搭一碟「指天椒醬油」,供以蘸排骨或佐湯調味之用,不喜食辣者亦可配以普通醬油。
做法二:
材料: 香料 (用紗布袋包好),桂皮棒1根,丁香4-5粒,白鬍椒粒1茶匙,枸杞子1大匙,八角2粒
豬排骨 500克 (1 磅),蒜頭(無須去皮) 2 大粒,黑醬油 1大匙,
[肉骨茶]
肉骨茶
水6-7杯,鹽1大匙,生菜 1-2片(洗凈, 分開)做法:
將肉骨,香料包和蒜頭放入一個大鍋內。把水倒入鍋內後將它煮開。撇去湯表面的渣滓,加入醬油和鹽後改用小火煮至肉軟。 先把生菜放進碗內墊底,再把肉骨和湯兜入碗里。配上白飯和沾有醬油的切片紅辣椒一起吃。
香料包不只可用於調味這道美味可口的福建式湯頭,它同時也可充當其它道菜菜餚的調味料, 配與香料如: 八角、桂皮棒、丁香、芫荽 (香菜)、小茴香和大茴香。肉骨茶也有潮州式的煮法,其湯頭清淡、材料簡單,只須蒜頭、胡椒和醬青(生抽).
做法三:
材料(5人份):少脂肪的排骨2公斤,蒜頭半公斤,胡椒粒200克,肉骨茶調料2包
做法:
用大鍋盛水10碗,排骨燙水去臊後置入,同時也把剝皮後的蒜頭、調料包置入。胡椒略為搗碎置入,開大火煮沸後,改用中火。當嗅到香味漸濃,再把火稍為收一些,但保持在微沸狀態,這時才以鹽、糖調味。
喜歡「吉隆坡式肉骨茶」的,可以加蘑菇或一點冬菇,這其實也可以使肉骨茶更香。吃的時候別忘記辣椒和曬油,那才精彩。
編輯本段評價
感受奇絕美味
恰巧去新加坡的前幾天,在馬來西亞稍作停留,也在蔡瀾力薦的吉隆坡美食街——阿羅街上吃過肉骨茶。兩下比較起來,覺得新加坡的肉骨茶味道更是奇絕,想來可能是因為朋友帶我們去的那家肉骨茶餐廳,是新加坡名氣最大的一家——「發起人肉骨茶餐廳」。走進這家餐廳,但見陳設極其平常,甚至到了破舊的程度,然而桌桌爆滿、座座有人。再看兩邊的牆壁,貼滿了店主(一位老者,名叫蔡水發,我們吃飯時他一直在廚房裡佝僂著脊背悶頭忙活)和光顧這里的明星們的合影;「蒞臨指導」的明星人數之多,令人無法細數,其中既有已經故去的演藝圈昔日「大佬」,又有如S.H.E.、潘瑋柏等新銳偶像。據新加坡的朋友介紹,曾有一位初到新加坡的遊客,不知道大名鼎鼎的肉骨茶,由朋友帶領到這家毫不起眼的餐廳時,看到店名居然嚇了一跳,因為她把店名念成了「發起『人肉』骨茶」。
在飯桌前聽完這個小小的插曲之後,熱騰騰的肉骨茶就上桌了。只見一個普通的瓷碗,內置三根白嫩的肋排,啤酒般顏色的湯水冒著蒸騰的熱氣———沒有鮮艷的色澤,只有撲鼻的清香。先嘗了一口湯,鮮美之中又帶著葯材的提神勁道,還有一股胡椒的味道,據說這是「發起人」的特色,頓時覺得一股暖流穿過脾胃,說不出的舒服。而且這鮮美的湯料是免費無限量續的。朋友說他曾經帶一個重慶來的遊客嘗試這里的肉骨茶,結果那位重慶遊客一下子愛上了這肉骨茶的湯料,結果連喝六七碗,直喝得渾身大汗。其實喝湯的時候,我已經對肉骨審視了好幾次,以我這樣一個奇愛吃肉的人的經驗來看,這粉嫩粉嫩的顏色,一定蘊涵著超級鮮嫩鮮嫩的口感。一試之下,果然驗證了事先的想像;再
[肉骨茶]
肉骨茶
配上稍微有那麼一點辣蓬蓬的醬油,這味道真是世間少有。肉骨茶的鐵桿配菜,居然是一盤冷掉的油條,蘸著滾燙的肉骨茶湯來吃,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衍生餚同樣出色
為了讓初訪新加坡的我更全面地了解肉骨茶這一美饌,當地的朋友還專門多點了兩樣肉骨茶的衍生產品———用同樣的湯料烹制的豬肝和豬腰。由於是用滾燙的熱水氽熟,這豬肝的鮮嫩自是不必說了,但我想重點推薦的是豬腰。在國內吃過不少飯店的不同風味的豬腰,要麼是為了避免腥臊把豬腰處理得跟人工合成似的,要麼就是既保留了原有風味又保留了那股怪味。但是這里的豬腰不一樣,一口咬下去,齒縫立即便被鮮美的肉汁填滿了,而且一點都沒有怪味道,真不知道店主老蔡是怎麼料理的。薄薄幾片豬腰,瞬間就被我們全部消滅,只能再點一份。
吃肉骨茶是一件熱力十足的事情,因此一杯冰鎮的飲料必不可少。在此強烈推薦薏米汁,清淡涼爽,香甜宜人,準保你喝了還想喝。
開車送我們到餐館的司機大哥,深諳當地的美食。他說,新加坡的海南雞飯可以天天吃、頓頓吃,但是肉骨茶只能一個禮拜吃一次。他也沒有具體解釋這是為什麼,不過到了晚上我就體會到了。因為中午吃了一頓那麼好吃的肉骨茶,而且還添了好幾次菜,晚飯根本就吃不下。
聽朋友說,「發起人」還不能算是新加坡最好吃的肉骨茶,只是名氣
[肉骨茶]
肉骨茶
特別響一點。在同一條街上,相隔大概有個幾百米的樣子,有一家「早市肉骨茶」,據說味道還要精妙。但是朋友又介紹說,「早市」的店主是個很有性格的人,心情好的時候,肉骨茶的味道沒得說,心情差的時候,肉骨茶的味道令人覺得恐怖。摸著飽飽的肚子,我想,還是下次有機會再去品嘗吧,但願店主到時有個好心情。
編輯本段潮州肉骨茶
肉骨茶其實是道道地地的本地潮州小吃,它源自亞陵姆拉街巴剎
——俗稱新巴剎,也是潮州人的巴剎。(亞陵姆拉街是ellenborough
street的舊稱,今稱愛倫波街。)
早期的肉骨茶檔也全都集中在新巴剎內,最少也有四五檔之多。
新巴剎被拆之後,這些攤位才轉移到同濟醫院前的哇燕街,還有皇家
山腳,以及奧雲路等地方。
補充體力的早餐
那時候會到亞陵姆拉街巴剎吃肉骨茶的都是普羅大眾,小販、人
力車夫、苦力、工人為主。因為勞動階層每日的工作量,體力消耗非
常大,早上就必須依靠這肉骨湯和白米飯來為一天的體力耗損作準備
。
那時代,吃肉骨茶哪有現今悠哉閑悠地坐著,慢慢品茶,或者自
己帶來名茶這般的享受,大家都是蹲在檔前的長條凳上,匆匆扒完一
兩碗米飯,加上一小碗肉骨湯。至於「肉骨茶」的「茶」,只有在吃
完肉骨米飯之後,檔主才送上幾小杯潮州工夫茶解膩。喝了茶快快還
錢就趕著幹活去。
到了後來,應該是從「皇家山腳」和「水廊頭」(里峇峇利路靠
近摩哈默蘇丹路一帶)那時候起,才有路邊或咖啡店內的肉骨茶攤檔
出現,這些就設有座位,還有水壺給客人自己泡茶,自品茗茶。
自此,肉骨茶才慢慢傳到福建人聚居的廈門街等處,才有濃郁的
福建肉骨茶的出現。
至於新加坡的肉骨茶,是由馬來西亞傳到新加坡,
然後才有巴生肉骨茶的推陳出新,多了很多不同的材料,以及砂煲肉
骨茶。現在更有鮑魚肉骨茶!
小時候賣肉骨茶
小時候我在奉教街(紐馬吉路)同濟醫院後門幫忙父親賣肉骨茶
時,經常到下午三點鍾左右,鄰居就拿了鍋子來討剩餘的肉骨茶湯,
拿回家加些苦瓜去煮,就是一家大小晚餐的精美湯料。
打從六七歲起,我因為家住紐馬吉路,靠近亞陵姆拉街巴剎,父
親常一大清早就上巴剎買菜,順便帶我到巴剎內的肉骨茶檔吃肉骨茶
,那是60年前的事情了。在那之前,那些肉骨茶檔到底已經營多長時
間,大概不容易考究了,看來少說也有七八十年歷史吧。
我12歲時,曾經和鄉親到他在巴生的雜貨店,順便探訪在吉隆坡
開雜貨店的姑媽。那時候好像沒聽說有什麼肉骨茶,倒是在秋傑路吃
了不少福建炒黑色大條面。
十六七歲時,因為到吉隆坡姑媽的雜貨店半工半讀,才開始接觸
到吉隆坡兩種不同口味的肉骨茶。福建人所經營的肉骨茶比較接近新
加坡的潮州肉骨茶,多數集中在中南區和秋傑路福建人聚居的地方。
另一種是廣東人經營的肉骨茶,湯有很濃的當歸味,色澤比較接近新
加坡福建肉骨茶的濃黑。
潮州肉骨茶湯色金黃
新加坡的潮州肉骨茶,原原本本湯色並不濃黑,也不是現今的越
煮越「美白」的。潮州人最講究湯色要金黃,湯面還要浮著油珠,端
出來時要有肉骨香味。這種香味是出自龍骨與排骨二者熬煮出來的香
味。
煮潮州肉骨茶是很考究的,肉骨要洗凈生煮,煮滾時要邊煮邊撈
去浮上湯面的血水泡沫。湯不加醬油,只用魚露提鮮。黑醬更加講究
,當年只選用淘大同的金標醬油吊色,求其色澤金黃。下調料的時間
也很講究,時間掌握不好,湯味就全然不同。
早期的潮州肉骨茶檔,除了肉骨湯之外,還有豬內臟和豬尾,豬
尾湯就是真正的「白美」見人。除此之外,還有香滑的鹵豬腳和鹹菜
尾(鹹菜切細用鹵豬所撈出之油湯熬煮而成)。這就是潮州肉骨茶的
特色。
更值一提的是,光顧潮州肉骨茶檔,肉骨茶湯第一碗是原湯,如
果你要求加湯時,檔主只給你二湯(龍骨湯)。肉骨茶湯就如上所說
,是龍骨與排骨熬成,非常講究,多少龍骨加多少排骨配多少水作湯
,所以根本沒有多餘的湯供應。
煮肉骨茶的鍋其實也很講究,只選生鍋——雙耳的白生鐵鍋加木
蓋。一鍋的肉骨有多少斤是一定的,因此以小鍋式一鍋鍋煮,保證品
質。
每一鍋熱騰騰的肉骨湯上來,要馬上端給顧客享用,所以有時顧
客得等下一鍋的肉骨湯,這時,就是客人品茶的時刻。待你茶過三巡
,一碗碗肉骨湯端上來時,你先嘗一口冒煙滾燙的熱湯,剛剛的茶甘
還在口中,加上香濃的肉骨湯混於口中,才算是真正享受到正宗潮州
肉骨茶的香醇美味。[1]
⑨ 【星馬旅遊】娘惹菜不夠看!馬來西亞必吃必買推薦
作者\Tripbaa趣吧!亞洲自由行專家
馬來西亞是個由不同文化交織而成的國家,從觀光景點或宗教建築來看,都不難發現這一點,而馬來西亞必買&必吃清單,其實也都和文化環環相扣,從道地馬來西亞口味到中式料理,或是具特色的娘惹菜都在馬來西亞必吃美食名單上。
到底有哪些是馬來西亞必買必吃的呢?看完以下推薦名單後,去馬來西亞前記得把他們列入馬來西亞必買必吃清單喔!
馬來西亞必買推薦#1 巴生肉骨茶調理包
在馬來西亞吃了口味濃郁的黑底鍋肉骨茶後,若是對肉骨茶的味道念念不忘的人,可以到超市、便利商店購買,有不少人推薦A1肉骨茶調理包,不過其實馬來西亞在地人都是直接去中葯行抓材料,如果真的要買的話,大多會選擇巴生肉骨茶調理包,甘甜味更能滲入骨汁和肉片當中,所以說到馬來西亞必買,絕對不能錯過這個,大家記得回國前要把這一味帶回家喔!
馬來西亞必買推薦#2 陳金福東成榴槤糕
泰國的榴槤是最好最有名的?其實大部分人都錯了,馬來西亞的榴槤也非常多且非常受歡迎,因為馬來西亞的榴槤是採取自然的種植方式,吃起來口感特別的好,每年6〜8月的檳城還有榴槤節,以及榴槤吃到飽的活動。
而在馬來西亞亞庇市區還有一條名為「榴槤街」的街道,可以到這里買些榴槤產品回家,一看就知道這條街上一定是滿滿的榴槤,從水果到冰品、糖果都買得到,其中最多遊客在馬來西亞必買的就是「陳金福東成榴槤糕」。
馬來西亞必買推薦#3 泡麵
想要買給無法到馬來西亞的親友品嘗美食的人,可以選擇泡麵!肉骨茶泡麵、檳城白咖哩泡麵、Maggi泡麵中的香辣口味,都是一些能品嘗到在地風味及果腹的馬來西亞必買伴手禮。
馬來西亞必買推薦#4 三叔公糕餅
位於馬六甲的三叔公是一家伴手禮店,幾乎每個遊客都會到那購買糕餅,桃山餅富有花香味,內餡是Q彈麻糬、最有名的是淡汶餅,內餡是綠豆沙,餅皮吃起來脆脆的。除了糕餅外的飲料、果醬或是小零食也都可以在這里購買,是個挑選馬來西亞必買伴手禮的好去處。
推薦閱讀:【東南亞旅遊】好吃、好逛、好買:馬來西亞旅遊攻略
馬來西亞必吃美食#1 肉骨茶
創始於馬來西亞巴生的肉骨茶是馬來西亞最正宗的美食,但千萬不要誤會它是茶,完全是因為福建話的發音相似,肉骨茶中是不含茶葉的。中葯、香料及肉排一同熬煮,湯底極黑的才是馬來西亞的特色口味。有機會一定要到馬來西亞吃吃肉骨茶,別再以為新加坡才是發源地了!
馬來西亞必吃美食#2 沙嗲朱律
拿著一串一串自己愛吃的食材放入沙嗲鍋里,為夜市美食的沙嗲朱律,在馬六甲有著名的觀光朝聖店家。其實一開始的沙嗲是單純用炭火烤的,類似台灣的碳烤,但近年來在馬六甲興起了沙嗲朱律,是種熱鍋醬料烹煮法。
而好吃的秘訣在於沙嗲醬的調制,通常是由花生粉、糖配上二十種左右的香料,而每一家店面的相異之處也就是他們的賣點,就在於醬料調配,來到馬來西亞別忘了好好品嘗、多試幾家。
馬來西亞必吃美食#3 娘惹菜
娘惹這個詞凸顯出了馬來西亞文化歷史的背景以及菜色的多元性。女性華人,因嫁到馬來西亞所生的後代被叫做峇峇(男)、娘惹(女),因此娘惹菜是由馬來西亞香料及中華料理的烹煮技術一同料理而成的菜色,在檳城及馬六甲最為流行,而口味上的酸甜苦辣會因為地區有所不同。
馬來西亞必吃美食#4 咖哩叻沙
Laksha是叻沙的古印度文,代表數量極多的意思,這個詞表現出了這道菜色的豐富性,他的背後文化比娘惹菜還要多元,叻沙是由華人、馬來西亞人、娘惹人的三種族群文化一同交織的美食。
雖然說叻沙又分為很多口味,但在馬來西亞最有名的就是加了「椰奶」的咖哩叻沙,而蝦子、雞肉絲、雞蛋、豆芽是基本食材,咖哩叻沙中又因為加入特殊食材而被區分為娘惹、泰國、加東叻沙。有機會一定要去好好嘗試一下吉隆玻、怡保、馬六甲等地不同風味的咖哩叻沙。
推薦閱讀:馬來西亞農歷年飄台灣味,紅燈籠高掛年味足
馬來西亞必吃美食#5 煎蕊/晶露/珍多冰
來自於印度尼西亞的煎蕊,因為翻譯問題又被稱為晶露/珍多冰,如今成為馬來西亞的消暑聖品,冰上的綠色粉條是它的特色,在製冰過程冰是由椰糖製成,依照每個客人喜好而選完搭配食材後,最終又淋上椰汁,煎蕊可以說是馬來西亞隨處可以見的甜品了。
馬來西亞必吃美食#6 釀豆腐
「釀」一詞是客家族群中「鑲」這個動作的意思,這道具有客家風味的料理-釀豆腐,是種富有肉餡在內的豆腐料理。19世紀客家人漂洋過海來到馬來西亞的同時,也一同把特色料理引進,如今變成了馬來西亞的必吃美食之一。
馬來西亞必吃美食#7 椰漿飯
通常我們煮飯時用米飯加水悶煮,而椰漿飯的做法也適用電鍋製成,只不過加入的是椰漿而非水,這種做法讓米飯獨具椰子味,若想要增加香味時亦可自由加入其它調味香料!椰漿飯是馬來西亞人的早餐,隨意走在街口就可以看到用香蕉葉、報紙包裹的椰漿飯。
【Tripbaa 趣吧】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馬來西亞必買必吃:銷魂釀豆腐!馬來西亞必買必吃在地達人推薦】
⑩ 馬來西亞檳城美食有哪些
檳城可以被稱為「美食的天堂」,那必然有它的原因。在檳城,只要走幾步路就會看到賣食物的攤位或是美食中心(茶室)。本文就來介紹下馬來西亞檳城美食有哪些,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1)薄餅 Popiah
這里的薄餅好像大型的春卷,用很薄的皮裡面卷著滿滿的料。裡面的「餡」有小蝦、肉碎、蘿卜、沙葛、豆芽、豆腐、生菜等,先弄熟,再在薄餅皮上加上醬料,這里可以選擇辣和不辣兩種口味。辣醬很辣但很香,不辣的話就是甜醬,最後將薄餅皮將料捲起來,切成幾段。這里的薄餅吃起來濕濕軟軟的,一口放進嘴巴很有滿足感,不能吃辣的`就不要嘗試辣的那種了,因為檳城的辣椒很辣。由於很多人是奔著薄餅而來的,而且賣薄餅的是個年紀很大的老婆婆(又稱嬤嬤薄餅),所以速度很慢,等的時候可以叫點別的東西來吃。
2)炒粿條(炒河粉) Char kueyteow
來檳城如果不吃炒粿條就好像來馬來西亞不吃肉骨茶一樣。來到這里當然也不要錯過這里的粿條。粿條看似很好炒,但是火候、粿條(河粉)本身和配料是非常重要的。從賣相上看,顏色和粿條是不是炒得條條分明是很重要的。火候不夠,粿條看起來顏色很淺;火候太過,又難免有焦味。粿條也是,如果太濕,軟軟的成一團;如果太干,吃起來就像在嚼橡皮筋。雖然很簡單的一樣東西,但是好吃與不好吃簡直是天差地別。這里的粿條炒得不錯,粿條不會太厚,條條分明、軟硬適中。配料與其他地方一樣,有蝦(還算滿大)、螄蚶(蛤,不吃的需要提前告知)、豆芽(芽菜)、臘腸片(甜臘腸)、韭菜等材料炒成的,小小一盤粿條也是用大炒鍋一份份炒出來的,所以有很香的味道,有點辣味的會比較好吃,很能吃辣的可以讓他加辣。另外可以讓檔主加個雞蛋進去,更美味。 炒粿條也需要等比較長的時間。
3)樂樂 Loklok
這里有幾張桌子是供人吃樂樂的,圓圓的桌子中間有個爐,爐里是滾著的水。桌上放著很多食材,比如菜、蘑菇、魚丸、肉丸等,用竹簽串起,好像吃麻辣燙這樣,自己想吃什麼就自己涮什麼。醬料有好幾種,甜醬、辣醬等,涮熟了之後蘸著吃,邊吃老闆還會再幫你加多幾串。全程自己DIY,可以吃幾串過下嘴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