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棕油多少噸
㈠ 馬來西亞: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是一個東南亞國家,國土被我國的南海分成東、西兩部分,西邊是馬來半島的南部,東邊是加里曼丹島的北部。
馬來西亞陸地面積330345平方公里,人口3275萬,其中馬來人佔69%,華人佔23%,印度人佔7.3%。
馬來西亞的官方宗教是伊斯蘭教,但信仰印度教的人也很多。
馬來西亞的城市主要有吉隆坡、檳城、新山、怡保、馬六甲等。
馬來西亞最大的湖泊是肯逸湖,這是一個人工湖,面積約369平方公里,湖中有島。
馬來西亞大部分地區地形平坦,以平原為主。
京那巴魯山是馬來西亞最高峰,海拔4101米。
馬來西亞地處赤道,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溫差大,雨量多。
※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①馬來西亞的棕油。
油棕又稱棕櫚,果實包括果肉和棕仁兩部分,有「世界油王」之稱。
※棕油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擁有廣泛的用途。目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奈及利亞是世界三大生產國,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棕櫚油進口國,進口量佔世界棕油交易量的15%以上。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這兩個國家的棕櫚油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86%以上,且大多用於出口。
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其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45%以上。2005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為1520多萬噸。
※中國棕櫚油主要依靠進口,我國製造方便麵所使用的油都是棕櫚油。
②馬來西亞的天然橡膠。
橡膠樹原產巴西,1904年引進中國,是天然橡膠的重要來源。
世界上天然橡膠種植和產膠大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斯里蘭卡和印度。
天然橡膠廣泛用於工業、國防、交通、醫葯衛生和日常生活領域。
馬來西亞是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膠出口國,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德國、美國、韓國、日本,而中國則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出口市場。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第五大天然橡膠消費大國,是天然橡膠導管、線程及醫用工具的最大生產國之一。
③馬來西亞的錫。
世界錫礦儲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印度尼西亞、秘魯、巴西、玻利維亞、馬來西亞六國,其中馬來西亞曾經是世界錫產量最多的國家,但現在馬來西亞錫產量下滑,全球最大的三個錫礦生產國是中國、印度尼西亞和秘魯,馬來西亞已經跌出前三。
※我國精錫需求量大,主要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玻利維亞三國進口。我國精錫出口最多的國家是新加坡、美國、日本。
馬來西亞的錫、石油、金、鐵、鎢、煤、鋁、錳等礦產豐富。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第三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主要出口到口本、韓國和我國的台灣。
馬來西亞的農產品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棕櫚油、橡膠、可可、稻米、胡椒、煙草、菠蘿、茶葉等。
※馬來西亞棕油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印尼。
※馬來西亞天然橡膠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主要出口到中國。
製造業是馬來西亞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部門,有電子、石油、機械、鋼鐵、化工以及 汽車 製造等行業。
馬來西亞 旅遊 業發達,遊客主要來自中國、印尼、泰國、韓國。
馬來西亞對外出口市場主要是新加坡、中國和日本。
馬來西亞進口商品主要來自中國、新加坡和美國。
※中國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自馬來西亞進口的商品主要有集成電器、計算機及其零部件、棕油、塑料製品、天然橡膠等。中國向馬來西亞出口的商品主要有計算機及其零配件、集成電路、服裝、紡織品等。
附:馬來人的生活習俗。
①馬來人忌食豬肉、忌飲酒,一般馬來人都是用右手抓飯吃的。
②同馬來人握手、打招呼或饋贈禮品,千萬不可用左手。
③馬來人禁煙,喜嚼檳榔,喜食咖喱牛肉。
④對於死者,馬來人哀痛在心,從不嚎啕大哭。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關系密切,西巴丹島和利吉丹島的主權爭議也完美解決。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關於白礁島主權存爭議。
馬來西亞半島是中南半島最南端的部分,北接泰國,南連新加坡,東望蘇門答臘島,面積約130590平方公里。
馬來半島又稱克拉半島、馬六甲半島,屬於中南半島向南延伸的部分,分屬緬甸、泰國、馬來西亞三國,其中屬於馬來西亞的半島部分又稱為馬來西亞半島。
馬來半島南北長1127公里,最寬處322公里,最窄處僅56公里,面積約23.7萬平方公里,主要是丘陵地區。
在馬來半島克拉地峽以南,生活著很多豹子,其中90%都是黑豹,這里是世界上黑豹數量最多的地方。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錫、棕櫚油、鐵礦石的重要出口國之一。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城市,在世界城市排名中,吉隆坡屬於一線城市。
馬來西亞的東部又名沙沙,位於中國曾母暗沙以南,面和」19.81萬平方公里,北瀕南海,南鄰印度尼西亞,中段是汶萊國,海岸線長2384公里。
馬來西亞最大的港口巴生港位於馬六甲海峽東北部,是世界上第13大繁忙轉運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貨物吞吐量16大的港口。馬來西亞出口木材、棕油、橡膠的主要出口港,也是馬來西亞進口鋼鐵、化肥、砂糖、小麥、大米、石油及化工產品的轉運港。
※馬來西亞的醫療水平早在2019年時已經處於全球領先的位置,其經濟總量在東南亞地區排第三位。
※在2018年時,馬來西亞人均GDP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目前,支撐馬來西亞經濟命脈的是資源,石油、橡膠、錫是它最重要的產業,馬來西亞是世界第一橡膠出口國,世界第二棕油出口國,尤其是橡膠手套,馬來西亞的橡膠手套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而且世界上90%的避孕套的原料都來自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實行普及12年義務教育,公立大學幾乎免費,全民醫保。
※馬來西亞的華人吃苦勤勞,在馬來西亞十大富豪中,有九位是華人,但華人在馬來西亞政冶地位不高。
馬來西亞是全球七大半導體出口中心之一,尤其是晶元封測行業,佔到全球總份額的13%!
馬來西亞被稱為亞洲四小虎之一,其經濟實力還是很強的。
㈡ 棕櫚油期貨最新消息
根據最新股市消息,現今為止棕櫚油期貨實現四聯陰,棕櫚油的牛市好像結束了。根據馬來西亞棕櫚油局的報告,截至11月底,該國棕櫚油庫存量為181.68萬噸,高於此前市場預測區間172-178萬噸的上緣,且 比去年同期增長16.1%。 西南期貨石油分析師黃婷認為,雖然庫存高於去年同期,但棕櫚油連續合約價格也較去年同期上漲30%以上, 意味著棕櫚油市場已經完全實現了良好的表現。 截至昨日下午收盤,棕櫚油主力2205合約連續4天收陰。
注意:市場人士提醒,棕櫚油價格高位振盪加劇,投資者需謹慎對待。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根據馬來西亞棕櫚油局的報告,截至11月底,該國棕櫚油庫存量為181.68萬噸,高於此前市場預測區間172-178萬噸的上緣,並且比去年同期增長16.1%。西南期貨石油分析師黃婷認為,雖然庫存高於去年同期,但棕櫚油連續合約價格也較去年同期上漲30%以上,意味著棕櫚油市場已經完全實現了利好。據了解,11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為163.49萬噸,低於市場預測區間164萬-174萬噸的下緣,但高於去年同期水平。這是今年以來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第三次高於去年同期,也是同比增幅最大的一次。此外,12月10日,馬來西亞政府同意向外國工人重新開放所有批準的領域。黃婷表示,馬來西亞種植業將重啟外勞入境。勞動力恢復後,棕櫚油產量仍有很大增長空間。大馬棕油公會表示,由於去年3月外勞無法入境,其國內勞工短缺已增至7.5萬人,與棕油生產有關,相當於潛在生產損失的20% - 30%。如果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在當前基礎上增加20% - 30%,產量將從歷史低位進入歷史高位。
農產品增長具有周期性和季節性,供給側缺口補缺需要時間。 目前市場正在不斷盤整其對連續棕櫚油的空頭思路。 同時,馬來西亞棕櫚油局11月供需報告普遍偏短,為外圍市場疲軟運行奠定基礎。」綠色大華期貨高級分析師劉進對期貨日報表示, 棕油市場內外聯動性強,隨著大馬棕油市場走弱,連棕油期貨價格也承壓。
㈢ 1立方33度棕櫚油多少公斤
1立方33度棕櫚油約700公斤。
棕櫚油,由油棕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別產出棕櫚油和棕櫚仁油,傳統概念上所言的棕櫚油只包含前者。棕櫚油經過精煉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點的產品,分別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擁有廣泛的用途。
棕櫚油,又稱棕油、棕皮油,由油棕果中果皮提取的油脂,為不幹性油。油棕果原產於非洲西海岸,20世紀70年代東南亞開始大量種植,到80年代東南亞的油棕面積和產量都已超過非洲。20世紀20年代我國曾從馬來西亞引種海南島,後來雲南、廣西、福建、廣東等省、區均有種植,但產量不多。20世紀70年代以來,棕櫚油產量是各種植物油脂中增長最快的,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要食用油脂,在國際植物油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我國由於受氣候等自然條件限制,生產發展緩慢,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大量進口,進口量佔世界棕櫚油貿易量的15%以上。
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在馬來西亞,目前每公頃油棕最多可生產大約5噸的油脂,每公頃油棕所生產的油脂比同面積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馬來西亞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頃平均產量是4.5噸毛棕櫚油。
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豬油和牛油等。由於棕櫚油與各種油脂的相互關系,棕櫚油的價格也是隨著世界一般油脂價格的遊走而浮動,同時,棕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也很大。
油棕樹最早源自西非。工業棕櫚油是紅色的,從棕櫚樹皮提取,而棕櫚仁油是白色的,從裡面的內核提取。棕櫚油和棕櫚仁油的生產過程是復雜的。主要經過以下幾個工序:除菌、提煉、漂白、除臭。
我國食用油市場份額從大到小,依次為:豆油,菜籽油,棕櫚油,花生油,其他油脂,棉籽油。
㈣ 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產國是「馬來西亞」
「棕油」是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大的植物油品種,人們對棕油的食用也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那麼您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產國是哪個國家嗎,生產棕油的產量情況又是怎樣?下面不妨快來了解看看吧!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產國是「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佔世界產量的50%以上)
馬來西亞的產量已佔世界產量的50%以上,印度尼西亞也佔20%左右。20世紀20年代我國曾從馬來西亞引種海南島,後來台灣、雲南、廣西、福建、廣東等省、區均有種植,但產量不多。20世紀70年代以來,棕櫚油產量是各種植物油脂中增長最快的,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要食用油脂,在國際植物油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我國由於受氣候等自然條件限制,生產發展緩慢,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大量進口,進口量佔世界棕櫚油貿易量的15%以上。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和出口國,其棕櫚油總產的90%被用來出口,馬來西亞出口的棕櫚油只有很少量屬於未經提煉的毛棕櫚油。1985年以前,馬來西亞幾乎控制著整個棕櫚油的出口市場。1986年,馬來西亞毛棕櫚油的生產量為454萬噸,占同年世界棕櫚油產量的60%,出口的棕櫚油佔世界棕櫚油出口量的68%。1996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的產量為88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53%,出口量為732.5萬噸,佔世界總出口量的64%。隨著近幾年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出口份額的不斷增加,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量下降到了佔全球一半份額左右。2005年全球棕櫚油總出口量達到了2630萬噸,其中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達到1345萬噸,佔49%,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出口為1030萬噸,佔39%。
世界棕櫚油出口市場的88%份額被這兩個主產大國牢牢控制著。此外,奈及利亞、象牙海岸、巴布亞紐幾內亞、新加坡、哥倫比亞等其它國家和地區也生產、出口一定數量的棕櫚油。
馬來西亞棕櫚油生產情況
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其棕櫚油產量將近世界總產的45%。馬來西亞棕櫚樹的種植面積約佔全國耕地的1/3,達250萬公頃。1985年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基本上在500萬噸左右徘徊,在2005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520萬噸,產量在二十年的時間里增長為原來的三倍,主要原因是收割面積大幅提高,2006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也維持在1500萬噸左右。
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生產情況
印度尼西亞是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棕櫚油生產大國,2005年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產量佔全球棕櫚油總產量的41%。隨著馬來西亞適於棕櫚樹生長的農業耕地越來越少,棕櫚油產量的增長已經轉移到了印度尼西亞。在過去十多年中,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產量也增長為近原來的三倍。1997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的產量比印度尼西亞的產量高出了360萬噸,但是這種差距在逐漸縮小,至2006年,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已經超過了馬來西亞。由於氣候影響,馬來西亞棕櫚油單產下降,而印度尼西亞棕櫚樹進入旺產期,單產提升,並進一步擴張種植園,總體上來看,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產量更具增長潛力。(算命)
棕油的主要用途
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於烹飪和食品製造業。它被當作食油、鬆脆脂油和人造奶油來使用。像其它食用油一樣,棕櫚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進健康。棕櫚油是脂肪里的一種重要成分,屬性溫和,是製造食品的好材料。從棕櫚油的組合成分看來,它的高固體性質甘油含量讓食品避免氫化而保持平穩,並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適合炎熱的氣候成為糕點和麵包廠產品的良好佐料。由於棕櫚油具有的幾種特性,它深受食品製造業所喜愛。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是全球主要的棕櫚油生產國,這兩個國家的棕櫚油產量佔全球產量的80%以上。
58度棕櫚油:
質量指標:比重:(60℃/20℃水)0.882,皂化值mgKOH/g:193,透明度:80℃澄清透明,氣味、滋味:棕櫚油固有氣味、口感良好,色澤(羅維朋比色槽133.4mm):Y30、R3.0,水分及揮發物%:0.04,雜質%:0.043,熔點℃:57.6,游離脂肪酸(以棕櫚酸計)0.25%,酸值mgKOH/g:0.40,不皂化物%:1.0,過氧化值meq/kg:5.26,碘值(韋氏法):40gI/100g。脂肪含量%:≥99%,成分中棕櫚酸(C16:0)佔67.056%,硬脂酸(C18:0)佔4.905%,油酸(C18:1)佔17.116%,亞油酸(C18:2)佔3.942%。質量符合GB15680-2009標准要求,可廣泛面向化工行業,可作為生產肥皂、洗衣皂、透明皂、生物柴油、潤滑劑、造紙助劑,工藝蠟燭,氫化油,硬脂酸,甘油等生產原料。
52度棕櫚油:
質量指標::(1)比重:(70℃/25℃水)0.875(2)硬價,gI/100g:51(3)皂化價
mgKOH/g:189(4)透明氣味、口感良好(6)色澤(羅維朋比色槽133.4mm):Y30、R3.0(7)水分及揮發物%:.07(8)雜質%:0.09(9)熔點℃:52(10)酸價,mgKOH/g:0.40(11)不皂化物%:1.0(12)過氧化值,meq/kg:10
碘價(韋氏法):40gI/100g。
44度棕櫚油:
質量指標:(1)比重:(60℃/25℃水)0.880(2)硬價,gI/100g:53(3)皂化價
mgKOH/g:187(4)透明度:55℃澄清透明(5)氣味、滋味:氣06(8)雜質%:0.05(9)熔點℃:44(10)酸價,mgKOH/g:0.28(11)不皂化物%:1.0(12)過氧化值,meq/kg:10。
33度棕櫚油
質量指標:(1)比重:(50℃/25℃水)0.893(2)硬價,gI/100g:54(3)皂化價
mgKOH/g:184(4)透明度:45℃澄清透明(5)氣味、滋味:氣味、04(8)雜質%:0.04(9)熔點℃:33(10)酸價,mgKOH/g:0.18(11)不皂化物。
24度棕櫚油:
質量指標:(1)比重:(40℃/25℃水)0.902(2)碘值gI/100g:56(3)皂化值,mgKOH/g:180(4)透明度:35℃澄清透明(5)氣味、滋味:氣味、口感良好(6)色澤(羅維朋比色槽133.4mm):Y30、R3.0(7)水分及揮發物%:0.03(8)雜質%:0.03(9)熔點℃:24(10)酸值mgKOH/g:0.16(11)不皂化物%:1.0(12)過氧化值,meq/kg:10 。符合國家食品新標准要求,可廣泛面用於食品行業。
變身生物航煤
中國民用航空局2014年2月12日向中國石化頒發了我國首個生物航煤技術標准規定項目批准書,標志著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航煤產品獲得了商業化應用的「門票」。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生產的航空煤油。此次獲得適航批準的1號生物航煤以棕櫚油和餐飲廢油為原料。
㈤ 馬棕油是棕櫚油嗎
馬棕油是馬來西亞棕櫚油的縮寫,是馬來西亞重要的金融期貨產品。
棕櫚油,一種熱帶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與大豆油、菜籽油並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擁有超過五千年的食用歷史,棕櫚油由油棕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別產出棕櫚油和棕櫚仁油,傳統概念上所言的棕櫚油只包含前者,棕櫚油經過精煉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點的產品,分別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擁有廣泛的用途,東南亞和非洲作為棕櫚油的主要出產區,產量約佔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8%,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奈及利亞是世界前三大生產國。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棕櫚油進口國,棕櫚油消費量每年約為600萬噸,占市場總量的20%,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
㈥ 馬來西亞 棕櫚油 什麼結果什麼時候收割
馬來西亞10月棕櫚油庫存料182萬噸
中國糧油信息網 2013-11-08 10:07:02 來源:本網論壇 【大 中 小】
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馬來西亞10月棕櫚油庫存料增加,不過增幅受限,因有利於提升產量的季節性因素影響逐漸減弱,且季雨季降雨打壓產量。
馬來西亞和印尼棕櫚油產量逐漸減少,因潮濕天氣令收割難度加大。馬來西亞和印尼棕櫚油總產量約佔全球棕櫚油供應的30%。
棕櫚油產量通常在10月最為旺盛,但今年卻逐漸減少。調查顯示,10月棕櫚油產量或較9月減少3.3%,至185萬噸,為八個月內首度減少。
馬來西亞氣象部門10月底發布警報稱,該國多數地區將迎來雷暴和強降雨,其中包括Sabah、柔佛和Pahang等主要棕櫚油生產區。
洪水或已擾亂棕櫚油收割並妨礙交通運輸。
對10月產量增幅下滑的預估料有助於緩和出口略微放緩的影響。預計10月棕櫚油庫存僅較9月的178萬噸增加2.2%,至182萬噸。
調查顯示,馬來西亞10月棕櫚油出口或環比下滑0.3%,至160萬噸。
盡管棕櫚油產區天氣潮濕,但一些種植戶稱產量或不會大幅下降,除非天氣條件突然惡化。
一位來自棕櫚油種植企業的高層稱:「不利天氣正是熱門話題,但當前時節開始降雨很正常。」
「毫無疑問,在當前時節降雨很多並不稀奇。但若天氣狀況未繼續惡化,那麼我認為產量不會受到過大影響。」
**國內消費量**
調查數據顯示,馬來西亞10月棕櫚油消費量約為225,000噸,正常水準為150,000-180,000噸。
馬來西亞10月棕櫚油產品進口量料升至20,000噸,9月為19,483噸。
**影響因素**
對產量下滑和供應趨緊的預期提升指標BMD毛棕櫚油期貨價格在10月上揚11.8%,為三年來最大月度升幅。
稍早預估顯示,今年馬來西亞毛棕櫚油產量或觸及逾1900萬噸的紀錄高位,去年為1879萬噸。
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公布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1-9月棕櫚油產量僅為1370萬噸左右,略高於去年同期的1320萬噸。
但貿易商和種植戶稱,即便單產減少和收割受阻,但庫存料不會大幅減少,因年底前出口需求下滑。
一位外資商品經紀公司的貿易商稱:「自現在起,棕櫚油產量將逐步下滑,且降雨亦會阻礙收割工作的進行。但受出口減少影響,棕櫚油庫存降幅不會太大。」
通常,馬來西亞第四季度棕櫚油出口會放緩,因冬季氣溫偏低導致棕櫚油凝固,令買家需求減少。
該國政府提出了一項計劃,將棕櫚油和生物柴油的混合比例由目前的5%增加到7%。若此項政策成功實施,那麼來年棕櫚油庫存或趨於緊俏。
行業高層和政府官員稱,上調混合比例至7%的計劃或從12月開始強制執行,因與相關各方的磋商已接近尾聲。
印尼將維持11月毛棕櫚油出口關稅在9%,而馬來西亞則決定繼續將出口稅維持在4.5%不變。
㈦ 油棕的資料
世界植物油王——油棕
拉丁學名:Elaeis guineensis Jacg
英文名:oil palm
棕櫚科油棕屬的一個種,學名Elaeis guineensis Jacq.,熱帶木本油料作物。單位面積產油量特高,故有「世界油王」之稱。
原產於熱帶非洲,自然分布於13°N-12°S之間的熱帶雨林到熱帶草原的過渡地帶。中國1960年開始正式栽培,主要種植在海南省的南部和西部,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也有少量種植。
植株高大,屬單子葉植物。根為須根系,由初生根、次生根、三生根和四生根組成,後兩者為主要吸收根。莖直立,不分枝,圓柱狀,莖粗30-40cm,老樹高達10m以上。葉片呈螺旋狀著生於莖頂。肉穗花序,雌雄同株異序,少量出現雌雄混合花序。雌花序由許多小穗組成,每個小穗著生6-40朵雌花,呈螺旋狀排列於小穗上,受精後約6個月果穗成熟。每穗有果1000-1500個,穗重10-15kg,最重可達50kg以上。果實由外果皮、中果皮、內果皮和核仁組成。成熟的中果皮又稱果肉,鮮果肉含油率50%左右,棕油即由果肉榨取。內果皮又稱核殼,由堅硬緻密的石細胞組成。核仁富含油脂和蛋白質,鮮核仁含油率約50%,棕仁油即從核仁榨取。
油棕定植後第三年開始結果,6-7齡進入旺產期,經濟壽命20-25年,自然壽命長達100年以上。在高溫多雨的東南亞地區,全年開花結實,每公頃產油4-6t。油棕的染色體數為2n=32。
喜高溫、濕潤、強光照和土壤肥沃的環境,但在季節性乾旱地區也有較大的適應性。溫度是制約油棕分布和產量的主要因素。年平均溫度24-27℃,年雨量2000-3000mm,分布均勻,每天日照5小時以上的地區最為理想。年平均溫度23℃以上,月均溫22-23℃的月份有7-8個月,年雨量1500mm以上,乾旱期連續3-4個月的地區能正常開花結果,但出現季節性產果。年平均溫度低於22℃,並有短期霜害的地區,果實發育不良,產量極低,不宜栽培。深厚和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最適於種植油棕。
栽培技術 在生產上用加熱處理法催芽效果最佳。可在38-40℃的發酵坑、暖房、恆溫箱或人工氣候室處理80-90天催芽。種子萌芽後即移植於過渡苗圃,長到5-6片葉再移入裝有肥土的塑料袋,培育12-14個月,選葉片羽裂早、開叉大、葉面積大、裂片多的壯苗定植。
一個油棕園一般以4000-10000ha.為宜。種植密度一般每公頃135-180株,植距8×8m或7×8m,正方形或三角形種植。三角形種植,可更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空間,單位面積產量較高。雨季初期定植為宜。
植後1-4年為幼齡期,以營養生長為主。行間要控制萌生植物,種上豆科覆蓋作物或適當間作短期的經濟作物。根圈每年除草3-4次,並用雜草覆蓋。葉片盡量保留或修去少量老葉。二三齡時,每年每株施有機肥30kg以上,化肥以氮肥為主,適當施磷、鉀肥。
六七齡進入旺產期,對水、肥要求強烈,一般每年每株施有機肥50kg左右,硫酸銨或氯化銨2-3kg,過磷酸鈣2-3kg。硫酸鉀或氯化鉀1-2kg。成齡樹根圈每年除草2-3次。
病害主要有樹冠病(crown disease)、生理性病害有果腐病(bunch rot)、蟲害有紅脈穗螟Tirathaba rufivena、刺蛾Darna trima等,其中以紅脈穗螟和刺蛾為害較重。國外有致命的油棕苗疫病(Seedling blast disease)和維管萎蔫病(Vascular wilt disease),前者由真菌Fursarium oxysporum引起幼苗根腐病死;後者由真菌引起整個樹冠枯死。中國尚未發現這兩種病害,引種時應注意檢疫,防止傳入。
主要產品為棕油(palm oil)和棕仁油(palm kernel oil)。棕油淡黃至棕紅色,是一種半固體油脂,含飽和脂肪酸5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45%左右,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E。精煉後油味清淡,不易酸敗,可作食用油、起酥油、人造奶油,可制高級肥皂、化妝品、洗滌劑、蠟燭、油漆、防銹劑、潤滑油、內燃機燃料,以及用於鐵皮鍍錫、鋼鐵淬火等。
棕仁油白色,含飽和脂肪酸80%左右,不飽和脂肪酸13-20%,可作烹調油、人造奶油和糖果、點心、餅干、雪糕、麵包的配料,還可制高級肥皂、洗滌劑和潤發酯。
1986年世界產棕油822.7萬噸。馬來西亞生產棕油最多,年產454.2萬噸,約佔世界總產的55.25。
1983年世界棕油出口量為393.8萬噸。其中馬來西亞出口最多,為290.6萬噸,佔世界出口量的73.7%。
一畝能膏萬口腸,油棕畢竟是油王。
花生九倍差堪擬,椰子千枚難較量。
這是我國當代著名詩人郭沫若贊賞熱帶棕櫚科植物油棕的詩句。
油棕果子
油棕原產熱帶西非,由於樹形有點象椰子,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油椰子"。油棕果含油量高達50%以上,一株油棕每年可產油30-40千克,每畝產油可達100-200千克,採用優良品種,小面積一畝產油可高達600多千克。油棕畝產油量是椰子的2-3倍,是花生畝油量的7-8倍,所以被人們譽為"世界油王"。由於油棕的油脂產量特高,且用途比較廣泛,所以,近百年來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競相引種,我國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也於1926年開始種植油棕。
油棕油也泛稱棕油或棕櫚油,是一種棕紅色的非乾性油脂,含有大量的類胡蘿卜素、維生素E和微量膽固醇,而且燃點較低,用它炸出來的土豆和方便麵等食品,不僅清香酥脆,美味可口,而且能耐長期貯藏,所以熱帶地區人民很早以前就把它視為上等的食用油脂。經過加工提純的油棕油,清如水,滑如脂,不僅可以葯用和食用,而且是機械工業和航空運輸業必不可少的高級潤滑油,還是一種很好的鋼鐵板防銹劑和焊接劑。此外,油棕的原油還可以用來生產肥皂、香皂,油棕仁可生產醬油,油棕殼可生產活性碳。
油棕果子
油棕的果子特別有趣,它們總是成串地"躲藏"在堅硬且邊緣有刺的葉柄裡面,近似橢圓形,表皮光滑,剛長出來時是綠色或深褐色,大小如蠶豆,成熟時逐漸變成黃色或紅色,比鴿卵稍大。成熟的油棕果採摘下來後,加點糖或鹽用水一煮就可以直接食用,果肉油而不膩,清香爽口,但果肉中有一些比較粗糙的纖維,容易塞牙。
圖片:http://www.foodmate.net/4images/7/8226.html
㈧ 油棕分布在哪些地方
幾內亞灣沿海的多哥、達荷美、奈及利亞,從南到北延伸1~200千米范圍內的地勢低平,炎熱多雨,植物生長繁茂,到處都有茂密的油棕林。
油棕,又叫油棕擱,是棕櫚科常綠喬木,高4~10米,果實含油量很高,人們就叫它油棕。它形狀有點兒像椰子,又叫它「油椰子」。棕櫚科油棕屬的一個種,熱帶木本油料作物。單位面積產油量特高,故有「世界油王」之稱。
每株油棕樹長有10個左右的大果實,每個重約20公斤,鮮果肉和果仁含油量達46%~55%。改良後的新品種油棕,果大肉厚,核小殼薄,畝產油265公斤,含油量相當於花生的5倍,椰子的6倍,葵花籽的7倍,菜籽的10倍,大豆的12倍,棉籽的24倍。人們公認它為一種高產木本油料作物,被譽為「世界油王」。
植株高大,屬單子葉植物。根為須根系,由初生根、次生根、三生根和四生根組成,後兩者為主要吸收根。莖直立,不分枝,圓柱狀,莖粗30~40厘米,老樹高達10米以上。葉片呈螺旋狀著生於莖頂。肉穗花序,雌雄同株異序,少量出現雌雄混合花序。雌花序由許多小穗組成,每個小穗著生6~40朵雌花,呈螺旋狀排列於小穗上,受精後約6個月果穗成熟。每穗有果1000~1500個,穗重10~15公斤,最重可達50公斤以上。果實由外果皮、中果皮、內果皮和核仁組成。成熟的中果皮又稱果肉,鮮果肉含油率50%左右,棕油即由果肉榨取。內果皮又稱核殼,由堅硬緻密的石細胞組成。核仁富含油脂和蛋白質,鮮核仁含油率約50%,棕仁油即從核仁榨取。油棕定植後第三年開始結果,6~7齡進入旺產期,經濟壽命20~25年,自然壽命長達100年以上。在高溫多雨的東南亞地區,全年開花結實,每公頃產油4~6噸。
喜高溫、濕潤、強光照和土壤肥沃的環境,但在季節性乾旱地區也有較大的適應性。溫度是制約油棕分布和產量的主要因素。年平均溫度24~27℃,年雨量2000~3000毫米,分布均勻,每天日照5小時以上的地區最為理想。年平均溫度23℃以上,月均溫22~23℃的月份有7~8個月,年雨量1500毫米以上,乾旱期連續3~4個月的地區能正常開花結果,但出現季節性產果。年平均溫度低於22℃,並有短期霜害的地區,果實發育不良,產量極低,不宜栽培。深厚和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最適於種植油棕。
油棕的栽培技術,在生產上用加熱處理法催芽效果最佳。可在38~40℃的發酵坑、暖房、恆溫箱或人工氣候室處理8~90天催芽。種子萌芽後即移植於過渡苗圃,長到5~6片葉再移入裝有肥土的塑料袋,培育12~14個月,選葉片羽裂早、開叉大、葉面積大、裂片多的壯苗定植。種植密度一般每公頃135~180株,植距8×8米或7×8米,正方形或三角形種植。三角形種植,可更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空間,單位面積產量較高。雨季初期定植為宜。
植後1~4年為幼齡期,以營養生長為主。行間要控制萌生植物,種上豆科覆蓋作物或適當間作短期的經濟作物。根圈每年除草3~4次,並用雜草覆蓋。葉片盡量保留或修去少量老葉。二三齡時,每年每株施有機肥30公斤以上,化肥以氮肥為主,適當施磷、鉀肥。
六七齡進入旺產期,對水、肥要求強烈,一般每年每株施有機肥50公斤左右,硫酸銨或氯化銨2~3公斤,過磷酸鈣2~3公斤。硫酸鉀或氯化鉀1~2公斤。成齡樹根圈每年除草2~3次。
主要產品為棕油和棕仁油。棕油淡黃至棕紅色,是一種半固體油脂,含飽和脂肪酸5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45%左右,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E。精煉後油味清淡,不易酸敗,可作食用油、起酥油、人造奶油,可制高級肥皂、化妝品、洗滌劑、蠟燭、油漆、防銹劑、潤滑油、內燃機燃料,以及用於鐵皮鍍錫、鋼鐵淬火等。
棕仁油白色,含飽和脂肪酸80%左右,不飽和脂肪酸13%~20%,可作烹調油、人造奶油和糖果、點心、餅干、雪糕、麵包的配料,還可制高級肥皂、洗滌劑和潤發脂。
油棕的故鄉是非洲。奈及利亞曾經是世界上出產棕油最多的國家;獅子山的國徽上就有兩株高大的油棕樹;扎伊爾、象牙海岸等國也是盛產棕油的國家。
現在,油棕已傳播到了世界亞熱帶和熱帶的廣大地區,新建的油棕園比任何熱帶植物園都要多得多。馬來西亞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油棕種植面積不過80多萬畝,年產棕油10萬噸。到1975年,種植面積增加到900多萬畝,年產棕油120萬噸,出口近100萬噸,馬來西亞一躍而成為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輸出國。
1983年世界棕油出口量為393.8萬噸。其中馬來西亞出口最多,為290.6萬噸,佔世界出口量的73.7%。1986年世界產棕油822.7萬噸。馬來西亞生產棕油最多,年產454.2萬噸,約佔世界總產的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