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apec在馬來西亞
Ⅰ apec是什麼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成立和宗旨】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簡稱APEC)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成立於1989年。宗旨是:保持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促進成員間經濟的相互依存;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減少區域貿易和投資壁壘,維護本地區人民的共同利益。
【成員和觀察員】APEC現有21個成員,分別是中國、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智利、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墨西哥、馬來西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中國台北、泰國、美國和越南,1997年溫哥華領導人會議宣布APEC進入十年鞏固期,暫不接納新成員。此外,APEC還有3個觀察員,分別是東盟秘書處、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和太平洋島國論壇。
【組織結構】APEC共有5個層次的運作機制:(一)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自1993年來共舉行了13次,分別在美國西雅圖、印尼茂物、日本大阪、菲律賓蘇比克、加拿大溫哥華、馬來西亞吉隆坡、紐西蘭奧克蘭、汶萊斯里巴加灣、中國上海、墨西哥洛斯卡沃斯、泰國曼谷、智利聖地亞哥和韓國釜山舉行。2006-2010年的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分別在越南、澳大利亞、秘魯、新加坡和日本舉行。(二)部長級會議:包括外交(中國台北和中國香港除外)、外貿雙部長會議以及專業部長會議。雙部長會議每年在領導人會議前舉行一次,專業部長會議不定期舉行。(三)高官會:每年舉行3至4次會議,一般由各成員司局級或大使級官員組成。高官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執行領導人和部長會議的決定,並為下次領導人和部長會議做准備。(四)委員會和工作組:高官會下設4個委員會,即:貿易和投資委員會(CTI),經濟委員會(EC),經濟技術合作高官指導委員會(SCE)和預算管理委員會(BMC)。CTI負責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方面高官會交辦的工作,EC負責研究本地區經濟發展趨勢和問題,並協調結構改革工作。SCE負責指導和協調經濟技術合作,BMC負責預算和行政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此外,高官會還下設工作組,從事專業活動和合作。(五)秘書處:1993年1月在新加坡設立,為APEC各層次的活動提供支持與服務。秘書處負責人為執行主任,由APEC當年的東道主指派。
【主要議題】APEC主要討論與全球及區域經濟有關的議題,如促進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實施亞太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動金融穩定和改革,開展經濟技術合作和能力建設等。近年來,APEC也開始介入一些與經濟相關的其他議題,如人類安全(包括反恐、衛生和能源)、反腐敗、備災和文化合作等。
【合作方式】APEC採取自主自願、協商一致的合作方式。所作決定須經各成員一致同意。會議最後文件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各成員在政治上和道義上有責任盡力予以實施。
【工商參與】APEC工商咨詢理事會成立於1993年,是工商界參與APEC合作的主要渠道。理事會的主要任務是,就如何為APEC貿易投資自由化和經濟技術合作創造有利的工商環境提出設想和建議。理事會由各成員選派的三名工商界代表組成,主席由當年APEC會議東道主擔任。工商咨詢理事會每年召開4次會議,理事會設有常設秘書處,位於菲律賓馬尼拉。工商咨詢理事會較為活躍,為APEC合作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Ⅱ APEC成員國是哪些國家
APEC現有21個成員,分別是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智利、中國、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中華台北、泰國、美國、越南,1997年溫哥華領導人會議宣布APEC進入十年鞏固期,暫不接納新成員。
此外,APEC還有3個觀察員,分別是東盟秘書處、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和太平洋島國論壇。
特別說明:援引《新華社新聞信息報道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2016年7月修訂)》第九十條:台方在亞太經合組織中的英文稱謂為 Chinese Taipei,中文譯法要慎用,我稱「中國台北」,台方稱「中華台北」,不得稱「中國台灣」或「台灣」。
(2)為什麼apec在馬來西亞擴展閱讀: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宗旨是:
保持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促進成員間經濟的相互依存;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減少區域貿易和投資壁壘,維護本地區人民的共同利益。
APEC的大家庭精神是在1993年西雅圖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宣言中提出的。為該地區人民創造穩定和繁榮的未來,建立亞太經濟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要深化開放和夥伴精神,為世界經濟作出貢獻並支持開放的國際貿易體制。
在圍繞亞太經濟合作的基本方針所展開的討論中,以下7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它們是:開放、漸進、自願、協商、發展、互利與共同利益,被稱為反映APEC精神的7個關鍵詞。
Ⅲ 2020apec峰會會議在哪舉行
2020年APEC峰會會議在馬來西亞舉行。2020年是APEC合作的關鍵年份,APEC將制定2020年後合作願景。馬方在這一關鍵節點主辦APEC會議,對亞太區域合作和APEC自身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馬來西亞年將圍繞「激發人民潛能,共享繁榮未來」主題開展合作,優先領域是貿易和投資,數字經濟,創新、包容和可持續發展。
(3)為什麼apec在馬來西亞擴展閱讀:
2020年APEC峰會包括上百場會議、研討會、實地考察等活動,中國是亞太經濟合作的堅定倡導者、支持者和推動者,期待2020年APEC繼續堅持促進自由開放貿易投資的宗旨,深化亞太夥伴關系,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促進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取得積極務實成果。
規劃好2020年後願景,致力於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為亞太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Ⅳ APEC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APEC APEC由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的英文全稱Asia-Pacific EconomicCooperation中的第一個字母拼寫而成.APEC是亞洲一太平洋地區級別最高,影響最大的區域性經濟組織.APEC的宗旨和目標 1991年《漢城宣言》正式確定了APEC的宗旨和目標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域貿易堡壘." APEC的會標 APEC會標是呈綠,藍,白三色的地球狀,1991年開始採用.會標不僅代表APEC這一重要的地區經濟合作組織,也代表著亞太地區的希望和期待.會標的含義是:地球用太平洋這一半代表APEC經濟體,綠色和藍色表示亞太人民期待著繁榮,健康和福利的生活,白色代表著和平和穩定.邊緣陰影部分代表著亞太地區發展和增長富有活力的前景.中間是白色的APEC 4個英文字母. 2001年中國APEC會議會標會標以中國特有的書法藝術字體"中國"兩字, 體現中國面對新世紀,新挑戰,積極參與世界經濟發展的信心與決心,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與世界經濟的互動.象徵地球的紅色橢圓形展示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戰略,以及APEC在其中所倡導的相互依存,共同繁榮的宗旨和目標,同時也預示了亞太地區在進人21世紀之際對未來世界經濟將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影響. APEC現有經濟體加入的日期 1989年11月6一7日 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加拿大,紐西蘭,韓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汶萊(12個) 1991年11月12一14日中國,中國香港,中國台北(3個) 1993 +F 11月17一19日墨西哥,巴布亞紐幾內亞(2個) 1994年11月11一12日智利(1個) 1998年11月14一15 e秘魯,俄羅斯,越南((3個) APEC 會議主辦經濟體一年內需要承擔舉辦的會議:外交和經貿部長會議,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高官會議,專業部長級會議,其他有關會議.APEC的部長級會議部長級會議是APEC決策機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它為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做准備:另一方面,又貫徹執行領導人會議通過的各項指示,討論區域內的重要經濟問題,決定APEC的APEC歷屆部長級年會概況合作方向和內容.部長級會議在 每年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前舉行,由各成員的外交部長和外貿部長〔中國香港,中國台北除外)出席.APEC專業部長級會議由於APEC活動范圍和討論領域的擴大,需要召開負責專門相關領域的政府部長會議,討論各專業領域的合作,然後把會議結果通過高官會議和部長級年會向領導人會議報告.這類會議自1992年起開始舉行,迄今為止,已經涉及APEC成員經濟體許多領域的部長級會議,包括教育,能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財政,人力資源開發,科技合作,中小企業,電訊和信息產業,貿易和交通等部長級會議,大部分不定期召開.但是有些專業領域部長級會議已趨向定期化,如每年中期舉 行的貿易部長會議已成為專門討論貿易投資問題的固定機制. 序號時間地點會議通過的主要文件 第一屆1989年11月6一7日澳大利亞堪培拉(APEC部長級會議聯合聲明撇簡稱《聯合聲明》),《會 議主席總結》 第二屆199.年7月29一31日}}新加坡《聯合聲明》,《關於烏拉圭回合的宣言》 第三屆1991年11月12一14日}}韓國漢城《聯合宣言》,《漢城宣言》 第四屆1992年9月10一11日泰國曼谷《聯合聲明》,《關於烏拉圭回合的聲明》,《關於APE( 機構安排的曼谷聲明》 第五屆1993年11月17一19日美國西雅圖《聯合聲明》,(APEC貿易和投資框架宣言》 第六屆1994年11月11一12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聯合聲明》,(APEC人力資源開發框架宣言》,K APEC 非約束性投資原則》 第七屆1995年11月16一18日日本大阪《聯合聲明》,《執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動議程》,《促進 夥伴關系》等 第八屆1996年11月22一23日菲律賓馬尼拉《聯合聲明》,(APEC加強經濟合作與發展框架宣言》 第九屆1997年11月21一22日加拿大溫哥華《聯合聲明》及附件:部門自願提前自由化 第十屆1998年11月14一15日馬來西亞吉隆坡《聯合聲明》,《走向21世紀科技產業合作聯合議程》等 第十一屆1999年9月9一10日紐西蘭奧克蘭《聯合聲明》帳APEC促進競爭和管理制度改革原則冷 第十二屆2000年11月汶萊斯里巴加灣市《會議宣言》等
Ⅳ 為什麼APEC叫非正式會議
因為不是正式會議啊
Ⅵ apec為什麼只有21個國家,別的國家不可以參加嗎還是附加條件
是東亞和太平洋國家的經濟會議,和其他洲的國家無關,中國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處於太平洋最西邊,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處於太平洋最東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是個例外,世界上有很多個會議組織,G20的話就有歐洲了,APEC不包括歐洲,俄羅斯80%領土屬於亞洲,所以也是個例外
Ⅶ 2013年apec在什麼地方召開的
2013年APEC峰會舉辦地:印尼巴厘島
==========================
1993-2014年apec會議舉辦地
1993年APEC峰會舉辦地:美國西雅圖
1994年APEC峰會舉辦地:印尼茂物
1995年APEC峰會舉辦地:日本大阪
1996年APEC峰會舉辦地:菲律賓蘇比克
1997年APEC峰會舉辦地:加拿大溫哥華
1998年APEC峰會舉辦地:馬來西亞吉隆坡
1999年APEC峰會舉辦地:紐西蘭奧克蘭
2000年APEC峰會舉辦地:汶萊斯里巴加灣
2001年APEC峰會舉辦地:中國上海
2002年APEC峰會舉辦地:墨西哥洛斯卡沃斯
2003年APEC峰會舉辦地:泰國曼谷
2004年APEC峰會舉辦地:智利聖地亞哥
2005年APEC峰會舉辦地:韓國釜山
2006年APEC峰會舉辦地:越南河內
2007年APEC峰會舉辦地:澳大利亞悉尼
2008年APEC峰會舉辦地:秘魯利馬
2009年APEC峰會舉辦地:新加坡
2010年APEC峰會舉辦地:日本橫濱
2011年APEC峰會舉辦地:美國夏威夷
2012年APEC峰會舉辦地: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
2013年APEC峰會舉辦地:印尼巴厘島
2014年APEC峰會舉辦地:中國北京
Ⅷ 亞太經合組織(APEC)
亞太地區是當今世界上最有經濟活力的地區。亞太經合組織的建立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APEC的合作模式是「開放的地區主義、非制度性和非約束性」,因此APEC與歐盟(以下簡稱EU)在運行機制上有明顯區別。由於APEC是一個鬆散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其主要成員對APEC的態度也各不相同。
一、亞太經合組織概況
亞太區域性經濟合作的概念起源較早,1967年成立以各國民間企業為主體的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Pacific Basin Economic Council,PBEC),1968年成立的太平洋貿易及發展會議(Pacific Trade and Development Conference,PAFTAD),到1980年成立產業界、官方與學術界三方參與的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uncil,PECC),分別代表著不同階段的亞太經濟合作階段,但是都不是由純政府間為主的經濟合作組織。到80年代末,受歐洲和北美地區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影響,亞太地區的國家開始意識到需要成立一個亞太各政府間經濟合作的非正式協商論壇,以討論解決共同關心的經貿議題。因此,1989年由澳大利亞倡議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首次部長級會議在堪培拉舉行,1992年9月第四屆曼谷部長級會議決定在新加坡成立常設秘書處,拉開了亞太地區經貿合作的序幕。
1989年成立的APEC是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的縮寫。APEC成立時有12個會員,分別是北美地區的美國及加拿大、東北亞地區的日本及韓國、東南亞聯盟的成員國新加坡、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汶萊,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及紐西蘭。1991年第三屆部長會議中正式邀請中國、中國香港及中國台北參加;1993年第五屆部長會議中同意墨西哥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加入,1994年智利成為會員。目前,APEC有21個正式會員,總人口佔世界人口的45%,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的55%,貿易額佔世界總額的46%,在全球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APEC的宗旨和目標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域貿易壁壘。」
二、APEC組織框架
APEC的組織框架是由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部長級會議和工作小組與委員會三部分組成。
1.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原來不是APEC正式結構的一部分,但是自從1993年以來,它已成為APEC每年的焦點,且逐漸形成制度化。首次領袖會議是1993年11月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由美國總統柯林頓發起。APEC過去只有每年一次的部長級會議,但自從西雅圖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之後,APEC發生了重大的轉折,成為一個受人矚目的區域性經濟組織。因為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任何集結所有亞太地區領袖的會議決議或共識,都將影響著世界人口最多、產值最大的區域經濟發展,同時對全球整體經貿發展亦有重大影響。該次會議發表的《貿易和投資框架宣言》和《經濟展望聲明》,強調「開放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是APEC存在和發展的基石」,初步形成了APEC作為一個鬆散的大家庭式的協調體的共識。
2.部長級會議
APEC是以每年一屆的部長級會議為主,自1989年成立以來,每年由各成員國輪流主辦,出席代表為各會員方的經濟部長或外交部長。其主要任務是決定APEC活動的方針,討論區域內重要經濟問題。
3.工作小組與委員會
APEC另設10個工作小組及3個委員會,負責推動各項領域的合作。
10個工作小組包括:貿易促進(Trade Promotion)、貿易及投資資料審定(Trade and Investment Data Review)、工業科技(In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人力資源發展(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區域能源合作(Regional Energy Cooperation)、電信(Telecommunications)、漁業(Fisheries)、海洋資源保護(Marine Resource Conservation)、運輸(Transportion)、以及旅遊(Tourism)。另外,3個委員會分別為:貿易和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Trade and Investment)、預算和行政委員會(Budget and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與經濟委員會(Economic Committee)。除了這些常設性工作小組與委員會外,還有一個中小企業政策特別委員會(PLG-SME),以及農業技術合作(ATC)特別委員會。此外,APEC正逐漸擴展到經濟發展與合作密切相關的其他議題,例如環保與經濟的關系、可持續發展等,以便開展區域性合作。
三、APEC的合作模式
APEC是基於在各成員方協商一致和非約束性兩大原則上尋求相互平等的自願合作關系。因為亞太地區各國經濟水平差異較大,這種協商一致、自主自願的「亞太經合組織方式」,符合本地區多樣性的客觀實際,是各成員加強合作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APEC的合作模式體現在以下幾點:
1.開放的地區主義
開放的地區主義是指它的開放性。它不僅對區域內的成員開放,也對區域外的非成員開放,不設置區域外的經濟交往障礙。這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和經濟同盟的形式都不同,是APEC的本質特性。
2.非制度性
APEC不是通過區域內部成員間簽署的多邊條約或協定而成立,也不依據條約或協議進行運作的組織。它是通過成員間召開的高層次性會議,以聲明或宣言的方式作出承諾,來實現區域經濟合作。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承諾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由於APEC各成員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因此許多APEC宣言中賦予各國可以根據其本國實際,決定是否延後實施,因此執行的效果可能因各國經濟發展狀況而不同。
3.非約束性
APEC的聲明或宣言對成員方只是建議或一般原則,供成員方參照實行。它堅持協商一致、自主自願,不進行多邊談判。如在非約束性規定方面,APEC貿易與投資委員會在1994年11月通過一項「不具約束力投資原則」,包括對外國投資的非歧視性、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國有化徵收與補償、匯兌與轉移、糾紛解決、避免重復征稅、投資行為規范及消除資本輸出障礙等12項原則。但明顯指出該原則僅是一項君子協定,不具法律效力,只是希望各成員方自願執行。
部分APEC經濟體,尤其是東南亞聯盟的國家,十分堅持協商一致與非約束性是APEC的兩大基本原則,當初成立APEC所強調的基本運作原則就是這兩項,也因此才能吸引多數東南亞國家參與,因為東南亞國家一直不願見到美、日等經濟強國通過APEC的程序,在相關領域強加諸國更多的限制。
但是APEC的這種區域合作模式正面臨挑戰。因為在1994年的《茂物宣言》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APEC的發達成員在2010年,發展中成員在2020年之前,實現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目標,並擴大相互間的經濟合作。因此21個成員方具體實現APEC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時間表已定,這是一項硬約束。這種硬約束將不可避免地改變APEC的運作規則與決策程序,否則APEC的功能將會受到質疑與削弱。亞太經合組織的發展應反映各成員最廣泛的共同利益。採取更富成效的合作方式,縮小成員間的差距,增強凝聚力。只有這樣亞太經合組織才能保持活力,並實現各成員共同繁榮的目標。
四、APEC與EU的區別
1958年1月1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根據《羅馬公約》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英國、愛爾蘭、丹麥、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先後加入。1992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實現了商品、資本和勞務的自由流動,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標志著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為了完整的經濟聯盟。歐盟(EU)是世界上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經濟組織,它的運作規則和決策程序與APEC有很大的不同。
1.兩者的性質和目標不同
EU從開始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時起,就是一個制度化的相對封閉性的一體化組織,而APEC從建立伊始就確立了開放性的非制度化的地區經濟合作模式。APEC成員方之間既不實行自由貿易區,也不實行關稅同盟。EU的目標是成員國之間貨幣制度、財政制度和經濟政策高度統一,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形式中最高的經濟同盟。APEC的目標是實現開放與自由的貿易與投資,是鬆散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
2.成員國(方)經濟發展水平不同
EU的15個成員國都是經濟發達國家,彼此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不大,所以EU能實行統一的貨幣制度。而APEC成員中有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亞洲四小龍)和發展中國家,它們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歷史和文化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所以APEC成員之間只能靠協商一致和非約束性的原則來維系經濟合作關系,這也影響著APEC的進程和目標的實現。
3.是否有核心國不同
EU的成員國都是發達國家,歷史和文化傳統接近,它們以德國和法國為核心,在國際政治和經濟舞台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並且敢於和美國相抗衡。APEC由於成員方之間差異較大,以及運作的規則和程序,使得APEC很難形成這樣的一個核心國。
4.是否存在區域內貿易集團不同
亞太地區還存在數個次區域性貿易集團,如北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聯盟、澳新緊密經濟和貿易關系協定,有的成員又分別屬於不同的次區域貿易集團。而在EU則從未出現過次區域貿易集團。這種狀況使得APEC目標的實現遠比EU困難。
五、APEC主要成員間的利益關系
透過APEC召開的歷屆會議,可以發現成員方由於各自的利益不同,對於APEC的態度也有相當大的差距。
1.美國
史蒂文斯·馬丁認為:美國對APEC的方針是謀求區域內經濟穩定與降低關稅,實現貿易自由化。美國作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戰後在其倡導下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一直致力於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以便實現美國的全球戰略。對美國而言,東亞具有重要的地位。因為東亞是美國潛在的大市場,也是美國海外私人投資的重要場所。因此美國希望通過亞太經濟聯合來鞏固和擴大其在東亞的影響。美國20世紀90年代末的目標是:以北美自由貿易區為基礎,向南擴展,意圖實現南北美合一的自由貿易圈;向西擴展,意圖通過APEC的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形成亞太自由貿易圈。在這兩大自由貿易圈中,美國都力圖居於核心和領導地位,並據此與歐洲抗衡,迫使其對區域外實行開放的自由貿易政策,從而在符合美國利益的前提下,實現世界范圍的自由貿易和美國經濟的復興。因此,美國為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一直希望按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模式來發展APEC。因為APEC的協商一致與非約束性原則使美國的目標難以實現。
另外,美國曾要求APEC除討論經濟問題外,還要討論政治和安全問題,但遭到多數成員的反對,所以未列入非正式領導會議的議題。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APEC研究中心主任(也是美國APEC研究中心聯盟首屆主任)的Doland Hellmann認為:APEC的組織框架類似於兩次大戰期間英法外長所發起的「非戰公約」(Kellogg-Briand Pact of 1928),因為在非戰公約之中,所有國家均共同承諾放棄戰爭作為國家政策工具,但是該公約卻沒有提供任何客觀的認定、制裁和程序標准,僅僅是靠國家間的溝通與共識維持,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正足以證明該公約的失敗。APEC正如非戰公約,缺乏如GATT/WTO的程序與標准,如果在區域內不實行制度化與規范化,那麼APEC的目標難以實現。
此外,Hellmann也認為目前APEC所面臨的困難,部分是由於這兩年美國逐漸淡出APEC主導地位所致,一個缺乏霸權主導的國際組織必定會面臨功能轉弱的困境。而未來APEC不僅必須在議題上涵蓋更廣泛的和平與安全議題,更應該在運作規則與程序上做進一步的制度化與規范化。
2.日本
日本在APEC中活動積極,目的是提高自己對APEC的作用,鞏固其世界經濟強國的地位。自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出現蕭條的現象。由於幣值上升,日本的對外貿易受到影響,國內經濟開始出現空洞化。日本近年來的金融改革遲遲不見成效,為實現日本經濟的復甦,日本急需對國內放寬限制,也需要外國開放市場,以加速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因此,日本對APEC的態度是:
1)利用APEC來實現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
2)利用APEC加強與東亞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關系,緩和與美國貿易摩擦日趨激烈的局面,既照顧美國在東亞的利益,又使美國繼續關心東亞的安全保障,從而在確保亞太地區的和平和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日本經濟的繼續增長。
3)主張把APEC作為一個溝通思想的場所,在美國和東亞之間斡旋,打消發展中國家的疑慮,得到發展中國家的理解和信任,又使美國接受日本的想法和意圖,從而和美國一起,共同發揮經濟大國的地位和領導作用。
3.東盟
1967年8月,東南亞五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在曼谷成立了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其宗旨是通過區域經濟合作,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維護和平與安全。1984年,汶萊成為第六個成員。1995年越南、1997年寮國和緬甸、1999年柬埔寨相繼成為東盟的成員國。至此,東盟已有10個成員國,總面積約450萬平方公里,區域內有5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達7000億美元,商品貿易總額6000億美元,已成為發展中國家規模最大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東盟對重大問題的決策均在外長年會上作出,具體執行及日常事物的處理由常務委員會負責。1976年在雅加達另設秘書處來負責日常事務。1977年2月,五國外長簽署了一項特惠貿易安排協定,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簽訂長期區域內貿易合同,推動區域內貿易的發展。首批實行優惠貿易安排的商品有71種,目前已達1.8萬種。東盟還對石油供應作了安排,即世界石油供應過剩時,東盟成員優先購買印尼和馬來西亞石油,世界石油供不應求時,印尼和馬來西亞要優先供應區域內成員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貿易安排。20世紀90年代末,東盟宣布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規劃,到2015年實現0關稅。東盟的建立對本區域的經濟發展與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於東盟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才未取得較大進展。主要障礙是多數成員發展水平較低,相互間無法提供大部分所需的工業製成品,必須由區外供應,因而內部貿易水平難以進一步提高。同時成員間產品結構雷同,不僅難以開展專業化協作,反而還在區內外市場上相互競爭。上述障礙使得東盟區域內部貿易的國別分布結構極不均衡,大約80%的內部貿易與新加坡有關,其餘各成員之間的貿易只佔東盟內部貿易額的20%左右。
作為發展中國家,東盟各國積極參加了APEC,但在具體問題上各有主張,它們對美國等發達國家操縱APEC存有戒心,特別是對美國企圖按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模式來運作APEC更為反感。它們堅持協商一致與非約束性原則是APEC的基石。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東盟各國更重視東南亞聯盟區域內之間的經濟聯合,而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則寄予的希望較小。
在東盟中,既有像印尼那樣對APEC持積極態度的國家,也有像馬來西亞那樣對APEC抱不以為然態度的國家。例如在1994年茂物會議時,馬來西亞對於茂物宣言中的自由化時間表中要求發展中國家在2020年前達成貿易及投資自由化目標不贊成,馬哈蒂爾總理在會後表示印尼不按APEC的時間表實行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因此印尼提議採取一種「彈性共識」(flexible consensus)的決策模式,允許個別會員的反對,但不至於使得整體共識無法產生,因此茂物宣言第九條中指出尚未准備就緒的成員,可選擇較晚時間實施。由此可見,印尼是在APEC中能明確表示自己反對意見的典型國家。
4.中國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最具發展潛力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APEC的重要成員國,積極參與APEC對中國有巨大利益。中國的對外貿易夥伴主要是亞太地區的國家,APEC地區是中國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在吸引外資方面,2002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其中絕大多數投資來自於亞太地區的國家。隨著中國加入WTO後,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將加快,積極參與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對APEC的態度
亞太地區是中國對外經濟關系中最關鍵的戰略地區,中國把APEC看作是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的有效保障。中國主張APEC的合作遵循鬆散性、開放性和多層次合作並存的原則,在積極參與發展亞太地區合作的同時,致力於推動和加強雙邊或多邊的區域經濟合作關系。
2001年,第九次APEC各國領導人會聚上海,圍繞「新世紀、新挑戰:合作、參與,促進共同繁榮」的會議主題,就當前全球和亞太地區經濟形勢、APEC未來發展方向以及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等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達成了廣泛的共識,發表了《領導人宣言》。會議通過了《上海共識》,重申了各成員實現「茂物目標」、追求共同繁榮的堅定決心,豐富了APEC的合作內容,加強了它的合作機制。APEC將繼續根據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對世界和區域經濟發展中一些突出問題的解決發揮引導作用,為促進與健全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和亞太地區的經貿互動與合作作出貢獻,並在尊重多樣性的基礎上迎接新挑戰,向實現茂物目標、促進共同繁榮邁出更堅實的步伐。
Ⅸ 什麼是APEC
APEC就是亞太經濟合作組囘織(簡稱「亞太經合組囘織」,英文為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成囘立於19⑧9年。1991年11月在韓國漢城舉行的APEC第三屆部囘長級會囘議通囘過了《漢城宣囘言》,正式確立了APEC的宗旨和目標:「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囘制和減少區域貿易壁壘。」
APEC現有成員21個。其中,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美國等12個成員是於19⑧9年11月APEC成囘立時加入的;1991年11月,中囘國以主囘權國囘家身份,中囘國台囘北和香囘港以地區經濟名義加入;1993年11月,墨西哥、巴布亞紐幾內亞加入;1994年智利加入;19⑨8囘年11月,秘魯、俄羅斯、越南加入。APEC接納新成員需全部成員的協商一致。1997年溫哥華領囘導人會囘議宣布APEC進入十年鞏固期,暫不接納新成員。 APEC位於環太平洋地區,成員分布在美洲、亞洲和大洋洲。APEC成員的歷囘史、文化、宗囘教不同,政囘治和經濟制囘度以及價值觀各異,特別是成員的經濟體囘制、經濟發展水平、貿易和投資自囘由化程度差別很大。亞太地區還存在數個次區域性貿易集囘團,如北美自囘由貿易區、東盟自囘由貿易區、澳新緊密經濟和貿易關系協定,有的成員又分別屬於不同的次區域貿易集囘團。
Ⅹ APEC是什麼組織
APEC是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的縮寫
既亞洲與太平洋地區.中國也是該組織的成員.美國也是.
是現在世界的一個重要的區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