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佔地面積是多少
㈠ 馬來西亞的兩大領土分別是什麼
馬來西亞半島和中南半島。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0345平方公里(2016年),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中國南海分成馬來西亞半島(半島)和沙巴砂拉越(沙砂)半島位於馬來半島南部。
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南瀕柔佛海峽與新加坡毗鄰,半島上共11州屬;沙砂即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位於婆羅洲北部。
全境處北緯1°-7°到東經97°-120°,海岸線長4192公里,是東南亞國家之一。
(1)馬來西亞的佔地面積是多少擴展閱讀:
1、馬來西亞半島
馬來西亞半島(馬來語:Semenanjung Malaysia)是馬來西亞在馬來半島上的領土部分,其面積有 130,590 平方千米(50,420平方英里)。
它北接泰國,南與新加坡通過新柔長堤和馬新第二通道相連。它與印尼蘇門達臘島隔著馬六甲海峽。而馬來西亞的另一部分土地則位於加里曼丹島上,稱為馬來西亞砂沙。
為了規范馬來西亞漢語用詞,馬來西亞華語規范理事會已經廢止使用西馬來稱呼馬來西亞半島。由於在馬來西亞成立之前,馬來西亞半島也被英國殖民,因此民間也會不規范使用馬來亞來稱呼馬來西亞半島。
2、沙巴砂拉越
沙巴砂拉越(馬來語:Malaysia Timur),簡稱沙砂,舊稱東馬來西亞或東馬,是馬來西亞位於加里曼丹島婆羅洲的北半部領土,由沙巴、砂拉越兩個州屬及聯邦直轄區納閩組成的。
沙巴砂拉越與馬來西亞半島以南中國海相隔。它南鄰印度尼西亞,北濱南海,北岸中段和汶萊接壤,東北臨蘇祿海,東臨蘇拉威西海,海岸線總長2384公里。
東西最長1120公里,南北最寬256公里。土地面積19.81萬平方公里,占馬來西亞總土地面積的60%。盡管沙巴砂拉越的人口密度和發展指數低於馬來西亞半島州屬,然而卻蘊藏豐富的天然資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來西亞
㈡ 馬來西亞面積人口多少
馬來西亞
人口數量: 2756萬(2010年)
國土面積: 33萬平方公里
簡稱大馬(Malaysia),首都吉隆坡,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國家.該國由十三個州組成,共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連接新加坡;另一個是東馬來西亞,位於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亞,而汶萊國則位於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馬來西亞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一.馬來西亞是一個自然和農業資源的出口國,最值錢的出口物資是石油,並擁有相對開放的新興工業化市場經濟.旅遊業已成為馬來西亞的第三大的外匯收入來源,知識經濟服務亦在同步擴張.
簡稱: 大馬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吉隆坡
主要城市: 馬六甲,新山
國慶日: 1957年8月31日
國歌: 《我的國家》
國家代碼: MAL
官方語言: 馬來語
貨幣: 令吉
時區: UTC+8
政治體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人口數量: 2756萬(2010年)
人口密度: 83.57人/平方公里(2010年)
主要民族: 馬來人,華人,印度人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印度教
國土面積: 33萬平方公里
水域率: 0.3%
GDP總計: 4420億美元(2010年)
人均GDP: 15384美元(2010年)
國際電話區號: +60
國際域名縮寫: .my
道路通行: 靠左駕駛
㈢ 馬來西亞面積
馬來西亞面積33萬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是君主立憲聯邦制國家,首都吉隆坡,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國分為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馬來半島(西馬)和加里曼丹島北部(東馬)。
地勢地貌:
地形主要是平原,地面平坦、起伏較小。半島地勢北高南低,其主幹山脈蒂迪旺沙山脈將半島分成了東西海岸;沙砂的沿海多為平原。
內地多為森林覆蓋的丘陵和山地,克羅克山脈由砂拉越向北延伸,穿過沙巴將沙巴分成東西海岸。馬來西亞最高峰是高達4101米的京那巴魯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馬來西亞
㈣ 馬來西亞面積是多大人口多少。新加坡面積多大人口多少
馬來西亞全國總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被南中國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西半部的馬來半島分為十一個州及二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和布城,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而東半部位於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的北部,分屬沙巴和砂拉越兩個州及納閩聯邦直轄區,常被稱為「東馬」,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則與東馬三面接壤。首都位於吉隆坡,是馬來西亞人口中最密集和最繁榮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布城。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導致人口密度較低,而馬來西亞半島地區的人口密集度比婆羅洲地區高許多,也是首都和聯邦政府所在地。截至2020年,全國人口總計3227萬。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馬來語:Republik Singapura;泰米爾語: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別稱獅城,通稱星國、星洲、新加坡或星加坡,是位於東南亞的城邦島國、城市國家。該國位於中南半島最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隔,北面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隔,並以新柔長堤與第二通道兩座橋梁相連於新馬兩岸之間。新加坡的國土除了新加坡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所屬島嶼,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從新加坡獨立以來,大規模的填海已經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積,相等於增加了130平方公里。
新加坡土地面積僅728平方公里,以符合都市規劃的方式將全國劃分為五個社區(行政區),中區社區(人口120萬),東北社區(人口130萬),西北社區(人口83萬),東南社區(人口84萬),西南社區(人口83萬),由相應的社區發展理事會(簡稱社理會)管理。
1950年至今,約20%的國土面積由填海產生,新加坡國土面積於1960年代時為581.5平方公里(224.5平方英里),現在約為728平方公里(281平方英里)。
㈤ 美國,德國,英國,馬來西亞,日本的佔地面積是多少
一。美國國土面積大致有四種口徑,分別是:
1.916萬平方公里
2.937萬平方公里
3.963萬平方公里
4.982萬平方公里
這其實是「領土」不同組成部分累加、特別是不同性質水域面積累加的結果,至於面積測量數據的精度,除了領海面積的定義有區別外,各國差異不會太大。
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071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
三。英國的佔地面積24.36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英格蘭地區13. 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 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 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 36萬平方公里。
四。馬來西亞面積330257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東馬來西亞為砂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的合稱,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五。日本的國土面積大約37.8萬平方公里,比馬來西亞略大,相當於中國的1/25,美國的1/25,巴西的1/23,印度尼西亞的1/5,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 【 人口】 約1億2767萬(截至2004年2月)。主要民族為大和族,北海道地區約有2.4萬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語,
㈥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是多大
330257平方公里
㈦ 馬來西亞的面積
馬來西亞(馬來語、英語:Malaysia),簡稱大馬,是君主立憲聯邦制國家。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馬來半島(西馬)和加里曼丹島北部(東馬)。西馬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隔柔佛海峽相望,東臨南中國海,西瀕馬六甲海峽。東馬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與印尼、菲律賓、汶萊相鄰。全國海岸線總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28]
公元初,馬來半島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國。十五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十六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二十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加里曼丹島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地。二戰中,馬來半島、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28]
上世紀七十年代前,經濟以農業為主,依賴初級產品出口。70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迅速。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政府鼓勵以本國原料為主的加工工業,重點發展電子、汽車、石油化工和紡織品等。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礦業以錫、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為主。石油儲量豐富,此外還有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旅遊業是國家第三大經濟支柱。[28]
㈧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多大 人口多少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0257平方公里,人口數量31187265,2016年統計的數據。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馬來西亞被南中國海分為兩個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馬來西亞半島,以及位於加里曼丹島的北部的馬來西亞沙砂。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化經濟國家。經濟在1990年代突飛猛進,為 「 亞洲四小虎」 國家之一,是資本主義國家。馬來西亞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旅遊業是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知識經濟服務業也在同步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