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舊稱是什麼
㈠ 馬來亞的名稱如何來
馬來西亞西部土地的舊稱,簡稱「西馬」。當地使用「半島馬來西亞」名稱以取代「馬來亞」。馬里卜葉門共和國馬里卜省省會。距薩那88公里。產鹽。以古城的廢墟著稱。該地原為賽伯邑王國(公元前950-前115年)的都城,有著名的阿雷木水壩。公元六世紀水壩崩塌後,人口外移,該城遂毀棄,現存有巨石建築的城垣與水壩廢墟。 西馬來西亞是馬來西亞位於馬來半島的部分。它北臨泰國,向南與島國新加坡通過橋梁和堤壩相連。隔馬六甲海峽它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達臘島相望。南中國海將其與東馬來西亞之間隔開。
馬來亞(Malaya)該地區在馬來西亞獨立前的稱呼,之後成立自治領,並在1957年獨立,稱馬來亞聯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在1963年9月16日連同沙巴,砂拉越(沙撈越)以及新加坡聯合組成馬來西亞聯邦(Federation of Malaysia)。
㈡ 現在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舊時分別叫什麼
泰國--暹羅
馬來西亞--柔佛 / 馬六甲
新加坡--淡馬錫 / 星洲
㈢ 馬來西亞的兩大領土分別是什麼
馬來西亞半島和中南半島。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0345平方公里(2016年),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中國南海分成馬來西亞半島(半島)和沙巴砂拉越(沙砂)半島位於馬來半島南部。
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南瀕柔佛海峽與新加坡毗鄰,半島上共11州屬;沙砂即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位於婆羅洲北部。
全境處北緯1°-7°到東經97°-120°,海岸線長4192公里,是東南亞國家之一。
(3)馬來西亞的舊稱是什麼擴展閱讀:
1、馬來西亞半島
馬來西亞半島(馬來語:Semenanjung Malaysia)是馬來西亞在馬來半島上的領土部分,其面積有 130,590 平方千米(50,420平方英里)。
它北接泰國,南與新加坡通過新柔長堤和馬新第二通道相連。它與印尼蘇門達臘島隔著馬六甲海峽。而馬來西亞的另一部分土地則位於加里曼丹島上,稱為馬來西亞砂沙。
為了規范馬來西亞漢語用詞,馬來西亞華語規范理事會已經廢止使用西馬來稱呼馬來西亞半島。由於在馬來西亞成立之前,馬來西亞半島也被英國殖民,因此民間也會不規范使用馬來亞來稱呼馬來西亞半島。
2、沙巴砂拉越
沙巴砂拉越(馬來語:Malaysia Timur),簡稱沙砂,舊稱東馬來西亞或東馬,是馬來西亞位於加里曼丹島婆羅洲的北半部領土,由沙巴、砂拉越兩個州屬及聯邦直轄區納閩組成的。
沙巴砂拉越與馬來西亞半島以南中國海相隔。它南鄰印度尼西亞,北濱南海,北岸中段和汶萊接壤,東北臨蘇祿海,東臨蘇拉威西海,海岸線總長2384公里。
東西最長1120公里,南北最寬256公里。土地面積19.81萬平方公里,占馬來西亞總土地面積的60%。盡管沙巴砂拉越的人口密度和發展指數低於馬來西亞半島州屬,然而卻蘊藏豐富的天然資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