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怎麼來
1. 馬來西亞是誰的殖民地
馬來西亞是誰的殖民地?馬來西亞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被任何國家所殖民。
但歷史上馬來西亞或現有的領土的一部分曾被幾個國家所殖民:
1511年:葡萄牙
1641年:荷蘭
1785年:英國
1942年:日本
1945年:英國
1957年:馬來亞(西馬)(馬來半島)獨立
1963年: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脫離英國的殖民,加入馬來亞,並組成馬來西亞。
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建國。馬來西亞(馬來語、英語:Malaysia),簡稱大馬,是君主立憲聯邦制國家,首都吉隆坡,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國分為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1]。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馬來半島(西馬)和加里曼丹島北部(東馬)。馬來西亞人口3268萬,[1]其中馬來人69.1%,華人23%。[1]
公元初,馬來半島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1]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加里曼丹島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地。[1]二戰中,馬來半島、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1]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1]
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多元文化國家,官方宗教為伊斯蘭教。馬來西亞是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之一,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實施馬來族和原住民優先的新經濟政策
2. 馬來西亞簡介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聯邦制、議會民主制、選舉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並存的國家。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
1957年8月31日,首席部長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聯合邦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組成了馬來西亞。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國境被中國南海分為兩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馬來西亞半島(西馬)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的中南半島(東馬)。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熱帶型雨林氣候。首都位於吉隆坡,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密集和最繁榮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布城。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官方宗教雖然為伊斯蘭教,但國民於馬來西亞憲法下享有宗教自由的權利。政府系統密切仿照了英國的威斯敏斯特的議會制度。國家對內外的最高代表被稱為元首,而政府首腦是首相(總理)。
馬來西亞是一個新興的多元化經濟國家。經濟在19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國家之一,是資本主義國家。馬來西亞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
(2)馬來西亞怎麼來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華人的移民史可追朔至漢代。唐、宋時中國和馬來群島已有頻密的商業活動和文化交流,元代時已有中國人在當地定居的明確記載。
到了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多次在馬六甲(明史稱為滿剌加)停留,後來將馬六甲、巨港(今屬印尼)、泗水(今屬印尼)等營建成其船隊的大本營。至今馬六甲仍然留有大量與鄭和有關的遺跡。一些華人因為和當地人通婚,開始在馬六甲定居,漸漸受馬來文化影響,繁衍開來。
此時開始,華人開始在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成為組成馬六甲重要的一個民族。明朝衰弱後,這些通婚華人的後裔由於交通不便、滿清閉關政策等因素,開始與祖國關系疏遠。在與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情況下,他們逐漸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娘惹峇峇。
娘惹峇峇的母語也由方言(主要是福建話)慢慢轉變成夾雜方言以及馬來語的娘惹峇峇語,但依然保留了各種華人的風俗儀式。
而華人大量移民今馬來西亞各地則是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開始。當時清朝戰敗,中英簽署《北京條約》,清廷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苦力)。由於當時英國殖民者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以開發馬來亞半島,大量的華工(或稱為苦力)從中國輸入到馬來亞半島成為礦工、種植工人等。
在蒸汽船使用後,華僑南來的數量更是急劇上升。此時到來的華人移民人數已經大幅度超越早期的娘惹峇峇,所以被早期定居的人稱為「新客」。
這時期馬來半島的華人人口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這是因為勞工們的僑鄉意識濃厚,多不打算扶老攜幼來到馬來亞定居,而是希望賺夠錢回到老家故鄉。大量的華人下南洋,充分地說明了一個道理,人挪活,哪裡有生存的機會,就應該去往哪裡。
到了1929年,全球開始經濟大蕭條。此時,華僑婦女開始大量移民馬來亞,男女人口比例結構趨向平衡。二戰後,由於世界進入冷戰時代,英屬馬來亞正值馬共叛亂,移民條例收緊,中國來馬的移民潮逐漸減少甚至停止。此後華人參與了馬來亞獨立運動與馬來西亞的建國運動,並在當地繁衍開來。
3. 如何移民馬來西亞
一、所需材料
1)收入證明
a.海外銀行存款證明(包括儲蓄、現金或定期存款在內的所有銀行資產)。年逾50歲者需RM350,000;年齡50歲以下者需RM500,000。這些資料重在證明申請者有經濟能力支持在馬停留期間的各項支出。
b.每個月收入RM10,000(或以上)的離岸收入證明。這份月收入可以是公司贏利、薪金、退休金或者其他形式的投資收益(可以是單位信託基金、股票和債券等)。
2)申請者的護照復印件,每一頁連同空白頁都需要復印(公證行公證時只需在有照片的那一頁蓋章)。
3)每一位相關申請者需4張護照照片。
4)婚姻證明(如果需要帶配偶一起申請的話)。
5)出生證明(如果需要帶孩子一起申請的話)。
6)主申請人的個人簡歷。
7)一份簡單的申請MM2H的申請書。
8)任何其他可以進一步證明申請者實力的文件,如專業機構的會員證、教育畢業證書等。
9)一份無犯罪記錄證明,由您的當地派出所或公安局或外交部提供。
以上的文件需正版或復印件(所有復印件都需公證行的公證證明)。
註:RM為馬幣,1馬幣≈2人民幣
二、流程
第一步:申請人提交相關的必須文件及費用給我們或我們的代理。預付50%代理費。
第二步:我們為申請者提交整套申請文件。
第三步:取得馬來西亞移民局出示批准文書後,我們會通知申請人。
第四步:申請者親自來到馬來西亞。來馬後所需辦理事項:
1)身體檢查;
2)開立一個馬來西亞銀行的帳戶並存入定期存款:
A、年齡50歲以上定期存款RM150,000馬幣十五萬(一年之後可以取出RM50,000馬幣五萬買房子或支付醫療費用或孩子的教育費)。年齡50歲以下定期存款RM300,000馬幣三十萬(一年之後可以取出RM150,000馬幣十五萬買房產或支付醫療費用或孩子的教育費)。
B、又如果申請者已在馬來西亞擁有超越RM1,000,000(馬幣一百萬)的房產,年齡50歲以上者可以只存入RM100,000(馬幣十萬);年齡50歲以下者可以只存入RM150,000(馬幣十五萬)。
3)購買一份醫療保險。
第五步:我們提交補充文件。
步驟:1)申請人獲取簽證。付以下款項:
①剩餘50%的手續費。
②每年每本RM120馬幣一百二十的簽證費。
③如果簽證發出時客戶已在馬來西亞,每人則須繳付RM500馬幣五百的旅簽費。(通常在MM2H簽證獲取批准時,我們會通過電話或文件通知申請人,申請人在本國原居證國最近的馬來西亞領使館去申請簽證,憑簽證來到馬來西亞再獲取MM2H簽證,此費則不需要.)
第二步至第三步(自申請人被批准)大約需要30-60天工作日。
4. 馬來亞的名稱如何來
馬來西亞西部土地的舊稱,簡稱「西馬」。當地使用「半島馬來西亞」名稱以取代「馬來亞」。馬里卜葉門共和國馬里卜省省會。距薩那88公里。產鹽。以古城的廢墟著稱。該地原為賽伯邑王國(公元前950-前115年)的都城,有著名的阿雷木水壩。公元六世紀水壩崩塌後,人口外移,該城遂毀棄,現存有巨石建築的城垣與水壩廢墟。 西馬來西亞是馬來西亞位於馬來半島的部分。它北臨泰國,向南與島國新加坡通過橋梁和堤壩相連。隔馬六甲海峽它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達臘島相望。南中國海將其與東馬來西亞之間隔開。
馬來亞(Malaya)該地區在馬來西亞獨立前的稱呼,之後成立自治領,並在1957年獨立,稱馬來亞聯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在1963年9月16日連同沙巴,砂拉越(沙撈越)以及新加坡聯合組成馬來西亞聯邦(Federation of Malaysia)。
5. 馬來西亞是怎樣成立的
早期,印度文明支配和主導著馬來西亞,印度教和佛教文化輸入該國。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國、狼牙修、古柔佛等古國。
從7世紀到14世紀,三佛齊的影響力也延伸至馬來半島和婆羅洲的大部分地區。直到14-15世紀,三佛齊覆滅後不久,10世紀傳入的伊斯蘭教才在馬來半島奠定根基。這個地區分裂成眾多以伊斯蘭教為主的蘇丹國,其中最突出的是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馬六甲王國。
馬六甲王國覆滅後,末位蘇丹兒子建立了柔佛王國。當時馬來群島分裂為眾多小國家,包括亞齊、汶萊、柔佛、霹靂、萬丹、日惹、吉打、雪蘭莪、蘇祿和登嘉樓等。
16世紀末以後,歐洲商人在馬來西亞發現發現了不同的資源,如錫礦、胡椒和金礦等,歐洲殖民勢力繼續在這個區域擴張。各蘇丹國國勢虛弱為從其它地區人民移入這些馬來故土創造了條件。布吉人在1699年刺殺了柔佛末位馬六甲血統蘇丹,控制了柔佛和雪蘭莪,米南加保人也遷入馬來亞並建立了森美蘭。
柔佛的覆滅在馬來半島上留下了一個權力真空,霹靂成為蘇丹國中的領導者。暹羅的大城王國將北部的吉打、吉蘭丹、北大年、玻璃市和登嘉樓變成自己的屬國。
18世紀,第一批外來移民湧入馬來西亞,包括阿拉伯人、印度人、華人。
1942年至1945年,馬來亞被日本佔領,激起地區的反殖民民族主義。馬來西亞共產黨在英軍的召集下成立人民抗日軍,進行抗日游擊戰。1945年日本投降後,馬共開始轉為進行反英殖民活動,進行罷工、罷課,與英殖民政府關系日益緊張。
1948年6月,霹靂和豐有三名歐洲籍的園丘主管被殺害,英殖民政府宣布馬共等多個左冀政黨為非法組織並展開取締,馬共從和平斗爭轉為武裝斗爭,再次走進森林展開游擊戰,全馬進入緊急狀態。
1949年,馬來亞民族解放軍(後改名馬來亞人民解放軍)成立,游擊戰一直堅持到1960年代,之後漸漸退守於馬泰邊境的森林之中。在英國軍方的強烈鎮壓,加上中國停止輸出革命,斷絕一切對東南亞各國共產黨的援助,停止武器和糧食支援。失去了中國的援助之後,馬共相繼放下武器向東南亞各國政府投降。
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宣告獨立。1959年6月3日,英屬的新加坡被英殖民政府授予自治地位,英屬砂拉越和英屬北婆羅洲(沙巴州)也相繼在1963年7月22日和8月31日被授予自治地位,三者自治時期其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但並未從法律上獲得正式獨立。
經多次爭論對抗,馬來半島十一州、沙巴州、砂拉越州及新加坡終於於1963年9月16日組成馬來西亞。
1965年8月8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
(5)馬來西亞怎麼來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歷史
18世紀,英國勢力雖然進入馬來半島, 但英國採取不幹預政策, 對其他馬來土邦基本上不聞不問。1860年,吉隆坡建城。1867年以後, 英國開始改變政策,趁著各馬來土邦的政治紛爭, 將其影響力滲透至霹靂、雪蘭義、森美蘭和彭亨, 派駐參政司(Resident)協助管理。
1893年,霹靂參政司瑞天成(Sir Frank Swettenham)建議把四州組成一個統一的行政單位, 以劃一行政, 節省費用, 並可利用其他三州的經濟資源來解救彭亨的財政困難。 1896年,馬來聯邦正式成立,以吉隆坡為首府, 俗稱「四州府」。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於1942年1月11日佔領吉隆坡。盡管戰斗損傷極少,但在日軍僅在佔領吉隆坡幾周內的時間,屠殺了超過五千名華人,並將數千名印度人當做苦力強制去修緬甸鐵路,造成大量人員死亡。1945年8月15日,日軍將領板垣征四郎向英軍投降,吉隆坡結束了44個月的日佔時期。
1957年,吉隆坡成為剛從英國獨立的馬來亞聯邦(Federation of Malaya)的首都。當時,首任總理東姑阿都拉曼在吉隆坡的默迪卡體育場(Stadium Merdeka)宣讀獨立宣言。
1963年成為馬來西亞聯邦的首都。
1974年,吉隆坡自雪蘭莪州劃分出來,組成第一個受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管轄的聯邦直轄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來西亞
6. 「馬來西亞」這一國名是怎麽來的怎麼念什麽意思
讓馬來西亞人民為你解答吧!!!
「馬來西亞」在馬來語里的念法:
Malaysia(英語、馬來語一樣)
念法嘛。。。讀成「mě léi xià」( 么淚下)好了!!!
准沒錯!!!!!!!!!!!!!
至於國名。。。。。。
馬來西亞原名為馬來亞,即代表馬來國土的意思,然後馬來西亞於1961年加入了三個州屬,即新加坡,及位於馬來西亞西部的沙巴和砂拉越,變更名為馬來西亞了。。。。。
7. 馬來西亞兩地區怎麼來往
馬來西亞的國內航線十分便利,馬航、亞航以及以經營國內航線和周邊短途航線為主的成功航空(Berjaya Air)和飛螢航空(Firefly)均在馬來西亞各主要城市和旅遊景點之間開通有定期航班。
1、如何到達馬來西亞
(1)飛機
中國很多城市都有直飛馬來西亞的航班,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等,都是常規航線,非常方便的能到達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有些熱門城市沒有從國內直飛的航班,像蘭卡威、檳城、熱浪島等地,可選擇在吉隆坡或者新加坡為中轉地,轉機可達。廣州和香港有直飛檳城的航班。
如果你在新加坡、曼谷、雅加達等周邊城市/國家,也可以選擇飛機,一般飛行時間1-2小時。
吉隆坡目前有吉隆坡國際機場(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Airport)(包括KLIA和KLIA2)和梳邦國際機場(Sub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等3個機場。其中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降馬來西亞航空、亞洲航空等國際、國內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往來馬來西亞的航空公司航班;梳邦國際機場則供BERJAYA、FIREFLY等小型航空公司航班起降。
往返機場有以下幾種交通方式:
機場快線(KLIA EXPRESS):往返於吉隆坡國際機場和吉隆坡中央車站(KL SENTRAL)之間,全程28分鍾。抵達中央車站後可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
機場大巴:往返於國際機場和中央車站(KL Sentral)之間,車程約1小時。
計程車:馬來西亞各主要機場發出的計程車一般執行固定價格。旅客出機場大廳後在計程車櫃台交費後憑收據上車。切勿搭乘機場附近攬客的計程車,以免上當受騙。
(2)火車
曼谷-吉隆坡
每天有兩班火車從曼谷春蓬火車站出發,前往吉隆坡,票價約1500泰銖(300元人民幣),行程約24小時。途中經過泰國南部合艾(HatYai),馬來西亞檳城(Penang),吉隆坡(Luala Lumpur),最後到達新加坡的列車。
但需要注意:從曼谷火車入境吉隆坡,需要需要你有120小時內前往發達國家或者回國的機票,否則很可能會被遣返。最保險的方式是提前辦好簽證,無論是從泰國到馬來西亞,還是從馬來西亞到泰國。
新加坡-吉隆坡
從新加坡每天有三班火車出發前往吉隆坡,其中兩班是白天的班次,一班是夜班車,行程約7個小時,根據座位等級不同,票價約19-68新幣(100-400人民幣)。新加坡車站位於新加坡Keppel,最近的MRT地鐵站是Tanjong Pagar,吉隆坡車站是中央火車站 KL Sentral。
2、馬來西亞當地交通
(1)飛機
馬來西亞的國內航線十分便利,除了馬航之外,還有Pelangi Berjaya Air,Air Asia,Transmile和Mofaz Air。這5家航空公司均提供定時的航班,來往於馬來西亞的各個城市中。
(2)長途大巴
馬來西亞的公共交通中設有專門經營長途線路的長途汽車,這類汽車大多往來於各大城市之間,車內配有冷氣和廁所,並設有必要的娛樂設施如音響和電視,長途汽車除了必要的加油外,不會中途停車。
為了安全起見,建議遊客選擇口碑人氣俱佳的國營公司出行,主要有Transnation Express和 Sani Express這兩家公司。
馬來西亞長途大巴支持網上訂票,可以用信用卡支付,而且有中文頁面:http://eticketing.easybook.com/?lg=CN
(3)火車
馬來西亞的鐵路主幹線有兩條:西海岸線和東海岸線。西海岸線的火車種類較多。外國遊客經常坐西納蘭快車或拉克雅特快車,兩趟快車運行區間是新加坡-吉隆坡和吉隆坡-北海,優點是速度快、方便;缺點是停站很少。如果想從容地逛一些小城市,可乘慢車。
西海岸線從新馬邊境的新山到馬泰邊境的大平原,它連接首都吉隆坡、北海、怡保等大城市,是馬來西亞的交通大動脈,同時又是將曼谷和新加坡南北貫通的國際路線(國際快車每天1次)。乘這條線的乘客特別多,沿線既有繁華的城鎮、廣闊的水田,又有橡膠園和熱帶叢林,風景千變萬化。馬來半島內陸、吉隆坡與新加坡之間有一個叫吉馬斯的城鎮,東西海岸線就在這里分岔。東海岸線一直通到哥打巴魯近郊的通壩。
(4)輪渡
馬來西亞半島與主要島嶼之間皆設有輪渡服務,往返邦咯島、蘭卡威、刁曼島及熱浪島等。如欲前往較小的島嶼,遊客可自行包船。(5)市內交通
馬來西亞的幾個大城市內都設有環市公路及市內交通網路,各條公共線路上都有市內公共汽車運行,計費方式為按車程計費,例如吉隆坡、檳城等都設有這類市內公共汽車。
除市內公交外,在馬來西亞城市市內旅行還可以乘坐計程車或一些旅遊城市專為遊客服務的三輪車。吉隆坡市內軌道交通較為方便、快捷,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馬來西亞熱門城市交通
(1)吉隆坡
吉隆坡交通設施便捷完善,外國遊客可以通過航空順利到達,從鄰近的泰國等幾個國家前往也可也選擇火車。吉隆坡當地有復雜龐大的公共交通系統,各個街區之間的交通十分快捷方便,如吉隆坡航空、機場交通、火車、火車站、長途客運及公交、遊船、計程車、地鐵等。
(2)檳城
亞洲航空公司和飛螢航空公司的都把檳城國際機場設為樞紐機場。提前三個月年至半年預定會有較大的折扣。如果要先游覽吉隆坡的話,建議從吉隆坡轉機來檳城,這一航段航班較多,價格較低廉。檳城國際機場的交通十分方便,乘客可乘搭計程車到檳城各地和鄰近州屬。這里還有檳城長途汽車站:從這里出發有發往馬來西亞全國的巴士。從吉隆坡乘大巴到檳城大約需要四個半小時。
(3)斗湖
馬來西空公司和亞航都有開通斗湖、吉隆坡、山打根之間的往返航班。大家可以選擇從吉隆坡或者亞庇/哥打基納巴盧飛往斗湖,吉隆坡至斗湖3小時,亞庇至斗湖1個多小時。
(4)仙本那
到仙本那要飛到斗湖機場。從吉隆坡和亞庇都有飛斗湖的飛機,相對而言,從亞庇到斗湖要更方便一些。飛行時間只需不到1小時,而從吉隆坡到斗湖則需要近3小時。斗湖機場乘坐到斗湖市的公交巴士,然後在斗湖市再換巴士到仙本那。路途會較遙遠(2個小時),早上8點至下午5點之間才有班車。
(5)蘭卡威
作為海島,對外交通較為不便,只能通過水路和航空這兩種方式到達。
蘭卡威國際機場位於島上西部的 Padang Matsirat 。來自檳城,吉隆坡,合艾,普吉島,新加坡等的航班都在此降落。上海有經停吉隆坡到蘭卡威的航班,中國其他城市需要到吉隆坡轉機。
(6)馬六甲
馬六甲有機場,但沒有從馬來境內飛來的航班,而且也不直通火車,因此長途汽車是往返馬六甲的主要交通方式。馬六甲的長途汽車站位於市中心以北約5公里的地方,也是馬六甲的交通總站。這里有很多連接馬六甲與馬來西亞其他城市,如吉隆坡、怡保、檳城、關丹等的長途巴士,還有車前往新加坡等地。
8. 亞洲的馬來西亞,究竟是怎麼形成如今詭異的國土形狀的
因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產生了矛盾。
其次,它起到了浮渣的作用,從角度來看,馬來亞比印尼弱得多。因此,我們必須團結我們的殖民地來對抗印度尼西亞,實現平衡的局面,並防止印度尼西亞變得更大。由於汶萊選擇不加入馬來西亞,因此馬來亞和英國不得不尊重這個古老帝國的選擇。從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到1965年新加坡被驅逐出新加坡之間,發生了許多事情。1964年,新加坡發生嚴重的種族沖突,點燃了華人和馬來人之間的情緒。新加坡的州政府與聯邦政府之間也存在爭議,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概念顯然與馬來亞沖突。基於上述原因,聯邦議會決定以100%的選票將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驅逐出境,然後修改憲法。因此,相比之下,馬來西亞周圍有兩個小國。
9. 「馬來西亞」這一國名是怎麽來的怎麼念什麽意思
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並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10. 馬來西亞的組成是
馬來西亞由馬來亞(現稱西馬來西亞)、沙巴和沙撈越三個地區組成。馬來西亞商標法於1983年9月1日正式生效。這部商標法廢除馬來亞、沙巴和沙撈越三地區各自的商標法規和申請程序使馬來西亞有了一部統一商標法。馬來西亞有關商標的法規還包括1983年9月1日同時生效的《1983年商標法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