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風俗是什麼
『壹』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獨特的國家,馬來西亞有哪些特別的風俗與禁忌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獨特的國家,馬來西亞有哪些特別的風俗與禁忌?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文化,他們聚集在馬來西亞那片富庶神奇的土地上,構成了多元化獨特的國家風土人情。我們在馬來打工或者旅遊的時候要客隨主便,尊重別人的文化,這既展現了中國人的素質,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難堪,下面給大家列舉了一些關於馬來西亞的特別的風俗與禁忌。
01見面禮
馬來人的婚俗很有特色。婚宴在女方家舉辦,不斷一周,包含男性帶彩禮到女方家迎親、較長為新手誦經祝願、舉辦新手淋浴典禮和合婚典禮等,關鍵典禮均在晚上進行。七日後,新郎官即可偕新婚人妻和陪嫁回自己家。
接親時,男性走一半路,女性走一半路;男性要穿著打扮得像官員顯要,打著雨傘開開心心去迎接新娘子;女性則凸顯悲傷的模樣,由於要遠離親朋好友,因此心情郁悶。
06社交禁忌
問好時看待女性不能先伸出手規定揮手,不能隨便用無名指指著別人,這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頭被他們稱之為神聖的位置,覺得捂頭應該是人的一種侵害和污辱,在親密少年兒童時,不可觸碰它的頭頂部,否則會造成不悅。
同時除開教師和宗教人士以外,任何人不能隨便觸碰馬來人的背部,假如背部被別人觸碰過,那將代表著厄運來臨。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了,你還知道馬來西亞的其他習俗和禁忌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貳』 馬來西亞有那些風俗習慣
馬來西亞風俗習慣:
1、服飾
馬來男子的傳統套服是上身穿稱為「巴汝」的無領長袖衫,「巴汝」的特點是長、寬、松。下身穿長至腳踝的布質紗籠。在正式的社交場合,馬來男子現在喜歡穿一種稱為「巴迪」的蠟染花布長袖上衣。馬來女子的傳統套服與男子的相似,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她們的頭上常常圍著一條紗巾,與中東婦女不同的是,她們用的是鮮艷美麗的純色紗巾。
2、飲食
馬來西亞主體民族馬來人大多是穆斯林,他們的飲食習慣與伊斯蘭教有著密切的聯系。
他們不吃豬肉和水生貝類動物,不喝酒。馬來人餐前餐後都必須洗手,餐間還備有洗手的水,進餐時在地毯上席地圍坐,各人必須用右手抓取食物,否則會引起別人的反感。馬來人的食物以大米為主,辣椒和咖喱是最常用的佐餐食品。馬來最有名的風味食品之一是一種叫「沙爹」的烤肉。
3、居住
隨著馬來西亞經濟的發展,舊時的高腳屋、長屋只在一些農村和山區存在了。高腳屋是有木樁架空離地數尺的單層建築,屋頂用樹葉或木板鋪蓋,牆和地板用木料建成。高腳屋防濕防潮防動物侵害。長屋是馬來西亞土著少數民族集體居住的建築,是用木樁架空離地數尺的長形建築,長屋中間有一條通道,通道兩邊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住戶。
4、嫁娶
馬來人的婚配是由父母決定的,基本上有三種形式:媒妁定親、定娃娃親、遺囑結親。定親後,一般要在女方家舉行訂婚儀式。馬來人的婚禮很隆重,婚禮在女方家舉行,女方要准備婚禮用的並坐台。在婚禮開始之前,新娘在母親的帶領下走出新房,由伴娘扶著登上並坐台。陪送新郎的隊伍一路鼓聲不斷,新郎進入女方家後被扶上並坐台,坐在新娘的右邊。這時由新娘的母親向新人祝福。婚禮完畢後,新郎留在新娘家,3天後才能同房。7天後新娘新郎到男方家回門。馬來人的習俗是夫妻婚後居住在女方家。現在可有多種選擇。
5、生育
馬來婦女孕育孩子有很多講究,這些講究一般與椰子有很大關系,譬如用椰子測胎兒的性別,用椰殼裝嬰兒的頭發後為嬰兒取名字,把裝有嬰兒頭發的椰殼埋在院子里並種上一棵椰樹作為紀念等等。馬來婦女生孩子後要坐月子44天。馬來人對生男生女沒有男尊女卑的意識,所以,當地華人生了女孩比較願意送到馬來人家撫養。
6、禮節
家庭禮節
順從和尊重父母,在父母面前坐板凳應恭敬,不得叉開雙腿,不得翹二郎腿。坐席時應面向父母跪坐,不準盤腿。
人際交往禮節
尊重尊長,男子之間見面握手,但不能與穆斯林婦女握手。互相介紹時,先向女子介紹男子,向年長者介紹年幼者,向地位高者介紹地位低者,在宴會上如果不認識鄰坐的女子,應請主人作介紹。
社交禁忌
不要當眾表示親熱,如果對方是異性,不可有身體接觸。不能把腳底或鞋底對准別人。不能用腳碰任何東西。不能觸摸任何人的頭,尤其不能摸孩子的頭。在馬來人晚禱的時候不要拜訪。馬來人和印度人認為左手不潔,不能用左手吃東西,不能隨便用左手給人遞東西。不能給穆斯林送酒,不能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禮物。
再給你介紹家出國機構,有什麼問題你都可以去咨詢!聖捷出國!
『叄』 馬來西亞的文化與習俗是什麼
早在公元前6世紀,現在的大馬地區建立有"吉打"王國。14實際"滿刺加"王國以馬六甲為中心,統一了馬來半島大部。1511年葡萄牙征服了"滿刺加"。"二戰"後,英國將檳榔嶼等9個馬來土邦合並為嗎來聯邦,將新加坡作為英國獨立的殖民地。1957年馬來聯邦獨立,1963年馬來聯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退出,形成了目前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習俗
馬來西亞法律規定,馬來人都為穆斯林,所以馬來西亞人不吃豬肉、也不吃各種動物的血液和自然死亡的動物。馬來人不吸煙,認為左手不潔,拿東西時用右手,吃飯時也用右手抓食,只有在西式宴會及高級餐館才用刀叉與匙進餐。馬來人還忌諱摸頭及別人的背部,也不能用食指指人,面對女士時,也不能先伸出手要求握手。
到馬來人家拜訪時必須穿戴整齊,由於馬來人的內廳也用來祈禱,所以當到馬來人家中拜訪時穿的是拖鞋,要將拖鞋放到門外。
馬來西亞的國教為伊斯蘭教,不信仰伊斯蘭教的遊客在進入伊斯蘭教經堂前要脫鞋,不能從正在禱告的穆斯林面前經過,不得碰觸《古蘭經》,更不得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在寺廟內進行拍照。女性遊客在參觀經堂、寺廟時,應注意著裝,不可將手臂和雙腳暴露在外。
馬來西亞舞蹈
馬來西亞是一個半島國家,當地的文化受到周邊諸國的影響,產生了多種分類,舞蹈藝術也是如此。由印度傳來的BHARA NATYAM,將表達式舞蹈NRITYA與純舞蹈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表達出對神明的崇拜與敬仰;錫克人的擅長的BHANGRA,通過靈巧的動作與精彩的特技,伴隨著民謠式的音樂,表達出對豐收的喜悅;與恰恰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JOGET,是社交場合和慶典中最常見的舞蹈;而沙巴卡達山杜順的民族舞蹈SUMAZAU通常由成排的舞者以恢宏的陣勢,模仿鳥類飛翔的動作伸展雙臂,在有節奏的鼓點聲中舞動;在砂拉越十分流行的舞蹈DATUN JULUD,在樂器SAPE的伴奏下,表現出王子得到祝福子嗣誕生後心中無比激動,快樂溢於言表的心情。
『肆』 去馬來西亞要注意哪些禮儀習俗
南洋置業馬來西亞第二家園專業團隊為您解答:
馬來西亞習俗:
1、傳統的馬來人見面禮十分獨特。他們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
2、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來西亞是最普遍的見面禮。
3、馬來西亞人在公共場合不論男女其穿著都不得露出胳膊和腿部;
4、在較正式的場合,女士應穿長及腳背的長裙,男士則要穿西式襯衫、打領帶。
5、進入回教堂參觀必須脫鞋,女士還必須在門口披上黑色頭紗才可入內。
6、在馬來餐廳用餐時若看到餐桌上有一個大大的水壺時,別誤以為是裝著飲用水的茶壺,其實裡面的水是用來洗手用的。一般馬來人都是用右手抓飯來吃,所以用餐前及用餐後洗手是馬來人餐桌上的禮節。
····
····
『伍』 請介紹一下馬來西亞的風土人情
馬來西亞的風土人情:稱呼:同家族的馬來人沒有固定的姓,所以不以姓氏作為稱呼用途。馬來人名字的第一個部分是他們的名字,第二個部分是他們父親的名字,兩者之間隔著「bin」(男士用)或「binti」(女士用),有時會省略。
見面禮:傳統上,馬來人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是最普遍的見面禮,不論用在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無阻。
(5)馬來西亞的風俗是什麼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飲食習慣:馬來西亞人食物一般以米飯、糕點、椰漿、咖喱為主;喜歡帶有辣味的菜餚。他們吃中餐的興趣似乎還要比吃西餐更濃些。用餐一般都以手抓食,只有在西式宴會時,才偶爾用匙和叉。馬來西亞的印度人吃飯一般慣用手抓飯或用勺子取食。
難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注重講究飯菜量少質精,注重飲食及餐具的潔凈衛生。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香辣味道。主食以主飯為主,也愛吃花捲、豆沙包、炒麵、什錦飯、鍋烙、餛鈍等食品。副食喜歡吃牛肉、羊肉、雞、鴨、魚等,也愛吃蔬菜中的黃瓜、西紅柿、菜花、土豆、青椒、菠菜、豆角等。
製法對煎、炒、炸、燒、燴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菜譜很欣賞咕嚕肉、香酥雞、辣子雞丁、干燒鱖魚、番茄裡脊、炒肉青椒、鮮蘑菜花、糟熘魚片等風味菜餚果品最愛吃檳榔果,也喜歡菠蘿、洋桃、芒果、椰子、木瓜、香蕉、等水果;乾果愛吃核桃仁、花生米等。
『陸』 馬來西亞風俗習慣知多少
馬來西亞的風俗習慣:
1、稱呼
馬來人沒有固定的姓,所以在稱呼他們時並不以他們的姓作為稱呼。馬來人的名字可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他們的名字,中間隔著「bin」或「binti」,有時會省略。第二個部分是他們父親的名字。男士:中間就用「bin」,而女士則用「binti」。
在非正式的場合,對小輩較為親昵的稱呼為Adik或dik,意為弟弟或妹妹,名字則可省略。對年級較大的男士可稱為Pakcik,意為伯父,女士為Makcik,意為伯母。
在日常場合,用Encik加名稱呼男性,意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稱呼女性,意為某某女士。
在較為正式的場合,用Tuan加名,來尊稱男士,用Puan加名,來尊稱女士。此外,對有人封號的人可直接尊稱其封號或封號加姓名。如Datuk、Tan Sri等。
2、見面禮
傳統的馬來人見面禮十分獨特。他們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來西亞是最普遍的見面禮,不論用在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無阻。
3、進餐
馬來人忌食豬肉、飲酒。在馬來餐廳用餐時若看到餐桌上有一個大大的水壺時,別誤以為是裝著飲用水的茶壺,其實裡面的水是用來洗手用的。一般馬來人都是用右手抓飯來吃,所以用餐前及用餐後洗手是馬來人餐桌上的禮節。
4、拜訪
在馬來西亞,除非主人允許,否則不管是到訪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門前先脫鞋子。到馬來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墊子上,男性應盤腿而坐,女性則應把腿偏向左邊而坐。
5、其他禁忌或禮節
不可用食指指人,若要指示方向,只能用拇指。與馬來人打招呼、握手、饋獻禮品或接物時不可用左手。若用左手接物或打招呼,是對他們不敬的舉止。馬來人忌諱別人觸摸其頭部,除了教師或宗教儀式外,任何人都不可隨意觸摸別人的頭部。不要把腳底展露在他人面前,用腳底對著人是對別人的侮辱。
『柒』 馬來西亞的春節 馬來西亞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1、說到馬來西亞華人的春節特色活動,第一個當然是 「撈生」!撈魚生是南洋一帶大受歡迎的漢族新年風俗。尤其流行於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七彩繽紛的魚生有七彩燦爛的好意頭,而「撈起魚生」這個名稱,又有「風生水起」及「越撈越旺」的意思。
無論是企業的收工宴、開工酒,親戚朋友的家庭聚會等,大家總是愛來 「撈」 一番!大夥兒在「撈生」時都會邊撈邊說吉祥話,並且越撈越高,以取其寓意吉祥,祈求在新的一年撈得風生水起、好運連連。這項特色已經 「紅」 到大中華地區,成為介紹馬來西亞春節特色的第一招牌。
2、在大馬過春節,除了「撈生」外,大馬客家人或廣東人還會吃比較有特色的盆菜,盆菜必定要裝在一個圓盆里,代表團團圓圓、圓圓滿滿。
看似粗粗的盆菜實質烹飪方法十分考究,分別要經過煎、炸、燒、煮、燜、鹵後,再層層裝盆而成,內里更有乾坤,由雞、鴨、魚、蚝、腐竹、蘿卜、香菇、豬肉等十幾種原料組成。盆菜吃法也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的宗親法度,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團圓,一派祥瑞氣象。
除此之外,大馬華人過年,和中國南方人一樣會吃魚(年年有餘)、蝦(意為笑哈哈。蝦在粵語里和「哈」發音相近)吃豬手(招財)和年糕(步步高升)等等。
3、到了初九,大馬的福建人會「拜天公」,這天,可以說是福建人最重要的節日。甚至比年三十更加熱鬧。鞭炮放得也比年三十更狠。也有人把它稱為「過小年"。在馬來西亞,春節期間不必到中國城或華人區。隨處都可聽到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很有節日氣氛。年初九這一天,福建人拜天公儀式,比大年除夕迎新春、接財神更熱鬧,更隆重。
『捌』 馬來西亞的商務禮儀
馬來西亞是多民族國家,總人口約為3000多萬,其中馬來人佔二分之一以上,馬來西亞籍華人和華僑則佔三分之一左右。除此還有少量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馬來西亞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都信奉伊斯蘭教。如果和馬來西亞人打交道,你知道要注意什麼 商務禮儀 嗎?下面我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馬來西亞的商務禮儀,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馬來西亞的商務禮儀
一、社交禮儀
馬來西亞不同民族採用不同的見面禮節。馬來人的常規作法是向對方輕輕點頭,以示尊重。馬來人傳統的見面禮節,是所謂“摸手禮”。它的具體作法為:與他人相見時,一方將雙手首先伸向對方,另一方則伸出自己的雙手,輕輕摸一下對方伸過來的雙手,隨後將自己的雙手收回胸前,稍舉一下,同時身體前彎呈鞠躬狀。
馬來西亞的華人與印度人同外人見面時,則大多以握手作為見面禮節。
二、服飾禮儀
長袖襯衣“巴迪”被稱為馬來西亞“國服”,多以蠟染的花布做成,多在正式交際場合穿用。在一般情況下,馬來族男子通常上穿“巴汝”,下身則圍以一大塊布,叫作“沙籠”。馬來族的女子,則一般要穿無領、長袖的連衣長裙,圍以頭巾。
在社交場合,馬來西亞人可以穿著西裝或套裙。
馬來西亞人的服飾偏好紅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鮮艷的顏色。他們認為黑色屬於消極之色,黃色也不適於作為服裝之色。受伊斯蘭教影響,馬來人對綠色十分喜愛。
去馬來西亞人家裡作客,進門前必須首先脫下鞋子,並且摘下墨鏡。
三、餐飲禮儀
馬來西亞以伊斯蘭教為國教,飲食習俗禁酒,喜歡飲用椰子水、紅茶、咖啡,等等。馬來西亞的穆斯林不吃豬肉,不吃自死之物和血液。不使用一切豬製品。通常吃米飯,喜食牛肉,極愛吃咖喱牛肉飯,並且愛吃具有其民族風味的“沙爹”烤肉串。
馬來西亞的印度人不吃牛肉,但是可以吃羊肉、豬肉和家禽肉。
馬來人一般十分好客,他們認為:客人在主人家裡若不吃不喝,等於不尊敬主人。平常用餐時只用右手抓食食物,左手被視為“不潔之手”,禁用其取食食物或飲料。只有在十分正規的宴請中,馬來西亞人才以刀叉進餐。
四、習俗禁忌
馬來西亞的習俗禁忌:第一,伊斯蘭教的教規教義在馬來西亞具有法律效力,並為人民所嚴格遵守。第二,馬來西亞馬來人不僅人口最多,政治影響最大,社會地位也最高,他們的語言與宗教亦分別成為國語與國教。馬來人的禮儀習俗在社會生活中居於支配地位。
此外:其一,不要觸摸被其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頭部與肩部。其二,不要在其面前翹腿、露出腳底,或用腳去挪動物品。其三,不要用一手握拳,去打另一隻半握的手,這一動作在馬來西亞人來看是十分下流的。其四,與其交談時,不要將雙手貼在臀部上。其五,不要當眾打哈欠。
『玖』 馬來西亞結婚有什麼習俗
馬來西亞的婚俗很有特色。婚禮通常在新娘家舉行,持續一周的時間,包括新郎帶聘禮到新娘家接親、教長為一對新人念經祝福、舉行新人沐浴儀式和合婚儀式等,主要儀式都在晚上進行。
七日後,新郎方可偕新婚妻子和嫁妝回到自己的家。 迎親時,新郎走一半的路,新娘走一半的路;新郎要打扮非常紳士像高官貴人一樣,打著傘高高興興地去迎接新娘;與新郎相反,因為要離開親朋好友,新娘則要顯出一副悲傷的樣子。
舉行婚禮時,新郎和新娘要再次打扮一番,端坐在大堂正中央,接受親朋好友等來客的祝賀和紅包。客人祝賀時要鞠躬致意,向新人身上拋撒五穀,並且要將象徵身體健康的青草或茶葉泡的汁液噴灑在他們身上,祝福他們五穀豐登、早生貴子、白頭偕老。
在這個過程中新郎和新娘既不能吃東西也不能喝水,只能一心一心地接受客人們的祝福。參加婚禮的客人,除了新婚夫婦的親朋好友外,過路的人也可以進去祝賀。婚禮儀式結束時,新郎和新娘要回送親朋好友一枝鮮花,花中扎著一個雞蛋,表示花好月圓。
(9)馬來西亞的風俗是什麼擴展閱讀
檳榔葉的奇用
馬來西亞人對檳榔葉的感情,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出生、受割禮、結婚、逝世,無不和擯榔葉結下不解之緣。馬來族的婦女,在懷孕七個月後,便不時送一束檳榔葉給接生婆,作為預約她在臨盆日幫忙的"定金"。男孩子由童年進入少年時,要進行"割禮"。在接受手術時,便咀嚼檳榔葉來減輕痛苦,因為檳榔葉具有輕微的麻醉作用。
在馬來族的婚禮中,檳榔葉更是必備的禮品。人們在談論婚嫁之前,先有一個求婚的儀式:由男方的家人和親屬組成求婚隊伍,捧著一個由檳榔葉紮成的彩環,到女方家去拜訪。如果女方有意締結良緣,就會收下彩環。否則,便把彩環推倒,暗示談不攏,男方代表便應知趣告退。
在求婚的第一步成功之後,雙方便要進行納彩、下聘,而每次互送的禮物中,必定要包括一個紮成王冠模樣的檳榔葉的供盤。下聘的當天,未來的新郎要走在行列的前頭,手捧檳榔葉供盤,後面才是長長的送禮隊伍,分別拿著銀紙摺成的亭台樓閣、各式鮮果禮盒、銀器、訂婚戒指等等聘禮。
到了正式舉行婚禮時,檳榔葉盆子高高地放在一對新人面前,象徵白頭偕老、永結同心。新人端坐矮台上,接受賓客們的祝福。
『拾』 馬來西亞的風俗
---俗習與禁忌---
馬來人是熱情、謙恭、大方,講究禮節的民族。在馬來人家中作客應注意舉止,尊重長者。如果雙方都是穆斯林,賓主要用伊斯蘭教特定的問候語打招呼。進門時,除非得到主人的許可,客人必須把鞋脫在門口或樓梯口,方可進屋。進屋後,賓主雙方要互相問候和握手,握手時雙手僅僅觸摸一下,然後把手放到額前,以表示誠心。
當發現屋裡還有其他客人,自己又必須從他們面前經過時,必須略低下頭,並說:「對不起,請借光」,爾後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在椅子上不能翹起二郎腿,尤其是在老人面前更不應如此,女子則應並攏雙腳,表現得更加文雅。如果席地而坐,男子最好盤腿,女子則要跪坐,不得伸直腿。
主人擺出飲料、點心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推辭,主人反而會不高興。客人要走,應向主人告辭,主人一般把客人送出門外。在黃昏時登門拜訪是不受歡迎的,因為這時穆斯林都要做禱
告,晚上拜訪通常應在八點半以後。馬來人用餐時習慣用手取食,因而在用餐前須把手洗干凈,進餐時必須用右手,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如不得不用左手用餐或取餐具,應先向他人道歉。用餐時,一般不坐在椅子上,而是把食物放在席子上,圍坐而食,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則跪坐,身體稍向右偏。上了年紀的婦女可以像男人一樣盤腿而坐。伊斯蘭信徒禁酒,招待客人一般不用酒,飲料多為熱茶、白開水或椰汁。馬來人還有咀嚼檳榔的習慣,有客人到訪,主人除了熱情招呼外,最先向客人表示殷勤和誠意的禮節就是奉上檳榔盤,以便請客人共嚼檳榔。
馬來人的習俗與我國相異處甚多,所以必須加以留意,以免無意中犯了禁忌,造成失禮,或引起誤會與無謂的紛爭。主要有:
馬來人視左手為不潔,因此見面握手時,一定要用右手,平時接、遞東西時,也必須用右手而不能隨便用左手,用左手便是失禮。在不得不用左手時,一定要說聲:「對不起」。
馬來人認為以食指指人,是對人的一種污辱,所以切勿以食指指人。
對女士不可先伸出手要求握手。
頭被認為是神聖的部位,在親近兒童時,不可觸摸他的頭部,否則會引起不快。
和伊斯蘭教徒共餐時,不要勸酒,要避免點豬肉做的菜餚。
馬來人不喜歡別人問自己的年齡。若問年紀會被視為不禮貌。
馬來西亞不禁止一夫多妻,所以不要隨便閑談他人的家務事。對長者不能直呼「你」,而要稱「先生」、「夫人」或「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