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嬰兒什麼禮儀
❶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獨特的國家,馬來西亞有哪些特別的風俗與禁忌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獨特的國家,馬來西亞有哪些特別的風俗與禁忌?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文化,他們聚集在馬來西亞那片富庶神奇的土地上,構成了多元化獨特的國家風土人情。我們在馬來打工或者旅遊的時候要客隨主便,尊重別人的文化,這既展現了中國人的素質,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難堪,下面給大家列舉了一些關於馬來西亞的特別的風俗與禁忌。
01見面禮
馬來人的婚俗很有特色。婚宴在女方家舉辦,不斷一周,包含男性帶彩禮到女方家迎親、較長為新手誦經祝願、舉辦新手淋浴典禮和合婚典禮等,關鍵典禮均在晚上進行。七日後,新郎官即可偕新婚人妻和陪嫁回自己家。
接親時,男性走一半路,女性走一半路;男性要穿著打扮得像官員顯要,打著雨傘開開心心去迎接新娘子;女性則凸顯悲傷的模樣,由於要遠離親朋好友,因此心情郁悶。
06社交禁忌
問好時看待女性不能先伸出手規定揮手,不能隨便用無名指指著別人,這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頭被他們稱之為神聖的位置,覺得捂頭應該是人的一種侵害和污辱,在親密少年兒童時,不可觸碰它的頭頂部,否則會造成不悅。
同時除開教師和宗教人士以外,任何人不能隨便觸碰馬來人的背部,假如背部被別人觸碰過,那將代表著厄運來臨。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了,你還知道馬來西亞的其他習俗和禁忌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❷ 馬來西亞人待客慷慨大方、謙恭禮貌,在馬來西亞人家做客禮儀需要注意什麼
馬來西亞人待客慷慨大方、謙恭禮貌,在馬來西亞人家做客禮儀需要注意什麼?
一、還記得面帶笑容
馬來人便以揮手的形式彼此之間問好,並且在揮手後把右手輕靠在心上。由於一些穆斯林可能回絕與異性揮手,因而請讓她們積極問好先才決定下一步。不管怎樣,一個微笑,點頭示意和相同的把右手輕靠在心上就足已。
進到房間內,必須向主人家中的一員一一問好,尤其要注意最先問好主人的父母和其它老人,在主人的需求下,能夠就地坐下,男士客人盤腿而坐,女士客人曲膝側伸坐。不能歪戴帽,並沒有徵求主人允許不能抽煙。
馬來西亞人沒有要求客人送禮物,假如向主人贈予一些日常食用品如椰子鞋、檳郎、香蕉蘋果、點心、曲奇餅干、現磨咖啡、糖塊等,表明友善情義,主人會興高采烈接受。主人送上來的飲品、新鮮水果、點心等,客人一定要是多少品味一些,不然會被誤以為回絕主人的尊重深情厚意,造成主人的不悅。
造訪馬來西亞,有很多風俗習慣應注意遵循。馬來西亞人認為自己的頭部和後背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區域,特別是在避諱別人用觸摸模自已的頭頂部,稱之為很嚴重的侵害和侮辱行為,搞不好會引來意料不到的苦果;不可以用右無名指指一個地方、某些人或某物品,這也是被視為會引發惡運動作;除開阿訇,別人是不要隨便觸碰馬來西亞人的背部,在他們看來這么做會引發災禍;馬來西亞人覺得左手是不潔凈的,
避諱用右手,特別是在與人相處不可以用右手,寄送或接納禮物決不可以用右手,不然會稱之為很嚴重的不禮貌個人行為;伊斯蘭信徒禁止在公共場合相擁、親吻;到穆斯林好朋友家裡造訪,切忌站或坐到主人家用以禱告的地毯上,就座後勿將腳掌顯出在別人眼前;馬來西亞人十分注重交談的文明語言,客人發言得用敬辭,表述要得當。
❸ 馬來西亞風俗禁忌
女人上街必須戴耳環
如果你是到西班牙去旅遊,那麼女同胞上街需要戴耳環,若沒有戴耳環,則就象一個正常人沒有穿衣服一樣,被人笑話。
千萬別弄碎玻璃器皿
去匈牙利旅遊,不論是住店,還是用餐,千萬別弄碎裂玻璃器皿,如果有人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器皿,就會被人認為是要交逆運的先兆,那樣你就成了不受歡迎的人。
千萬別碰黃牛
在印度、尼泊爾、緬甸等國,黃牛是神明的「神牛」,對「神牛」,不準鞭打,不準傷害,不能役使,更不能宰殺吃肉。「神牛」走近身邊,應把最好的食物送上,逢年過節,還要舉行教牛儀式。當在公路或鬧市遇到了「神牛」,那麼行人或車輛都要迴避、繞行,尼泊爾政府還將黃牛定為「國獸」,誰若傷害、鞭打它,是要罰款和判刑的。
日本人忌「八筷」
日本人在進餐用筷時,有八忌:1、舔筷 2、迷筷,手拿筷子,拿不定吃什麼,在餐桌上四處尋游;3、移筷,動一個菜後又動另一個菜,不吃飯光吃菜;4、扭筷,扭轉筷子,用舌頭舔上面飯粒;5、插筷,將筷子插在飯上;6、掏筷,將菜從中間掏開,扒弄著吃;7、跨筷,把筷子騎入在碗、碟上面;8、剔筷,將筷子當牙簽剔牙。
討厭過問私事
如果你去英國旅遊,那麼請記住千萬不能像在國內一樣,問人家「你去哪兒」,「吃飯了嗎?」等問題,他們討厭別人過問他們的個人生活。同時,英國人更忌諱別人淡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就連他家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這些都是他個人生活的秘密,絕不允許別人過問。
西方人厭惡「13」
一般西方人都極端厭惡「13」這個數字,在任何場合都會極力避開它,樓層中的口子上面便是14,宴會廳的餐桌14號緊介面號,每月13號,西方人都感到惴惴不安。西方人認為13是個不幸而凶險的數字,它源於《最後的晚餐》,耶酥和弟子們一起吃晚飯,第13個人是弟子猶大,他為貪圖三十塊銀幣,將耶酥出賣了,使耶酥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影響極深,西方人憎惡猶大,故把「13」這個數字當作「不幸的象徵」。所以,到西方旅遊要了解這一禁忌。
左手不潔
去印度,中東,馬來西亞旅遊,吃飯和接拿東西,只能用右手,絕對不能用左手。因為,這些國家的人一般是用左手洗澡,上廁所,左手是不潔凈的。所以,用左手接拿食品是對主人最大的不禮貌。
莫議論嬰兒的眼睛
中國人一般都喜歡在誇講嬰兒時總愛說:「看這對水靈靈的大眼睛」之類的話。然而,在伊朗你可千萬別議論嬰兒的眼睛,因為,伊朗人對嬰兒的眼睛最敏感,來客若出言不慎,雙親會出錢讓人挖掉嬰兒的「邪眼」。
馬爾地夫風俗禁忌
馬爾地夫人講禮貌,重禮節。他們相見時互相拉住對方的手問好。馬爾地夫人純朴、好客。朋友到家,主人會拿出家裡最好的食物款待客人。馬爾地夫人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有許多宗教習俗,如禁酒、禁食豬肉、每天禱告五次等。
英國風俗習慣
英國人凡事都循規蹈矩。他們的汽車行駛方向和歐洲其他國家正好相反。基於將英語作為母語的自負,除了英語外,英國人不會講其他語言。
德國風俗
德國人,有一種名副其實的講究效率的聲譽。德國談判者的個人關系是很嚴肅的。要習慣於在所有場合下穿一套西裝(不要將手放在口袋裡,這被認為是無理的表現)。饋贈要針對個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義。
義大利風俗習慣
義大利人比德國人少一些刻板,比法國人多一些熱情。但在處理商務時通常不動感情,做出決策較慢,並不是為了同幕僚商量,而是不願倉促表態。
西班牙風俗
西班牙人強調個人信譽,寧願受點損失也不願公開承認失誤。如果你認為他們在協議中無意受到了損失而幫助他們,那麼便永久地贏得了他們的友誼和信任。
新加坡&馬來西亞風俗禁忌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和多種宗教信仰的國家,因此,要注意尊重不同種族和不同宗教信仰人士的風俗習慣。如,參觀清真寺必須脫帽脫鞋進入,女士不能穿短褲或暴露的裙子,也不可進入禱告大廳
韓國風俗禁忌
社交禮儀
韓國人崇尚儒教,尊重長老,長者進屋時大家都要起立,問他們高壽。和長者談話時要摘去墨鏡。早晨起床和飯後都要向父母問安;父母外出回來,子女都要迎他人才能吃。乘車時,要讓位給老年人。接。吃飯時應先為老人或長輩盛飯上菜,老人動筷後,其他人才能吃。乘車時,要讓位給老年人。
韓國人見面時的傳統禮節是鞠躬,晚輩、下級走路時遇到長輩或上級,應鞠躬、問候,站在一旁,計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間見面打招呼互相鞠躬並握手,握手時或用雙手,或用左手,並只限於點一次頭。鞠躬禮節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韓國官員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輕輕點一下頭。女人一般不與人握手。
在社會集體和宴會中,男女分開進行社交活動,甚至在家裡或在餐館里都是如此。
在韓國,如有人邀請你到家吃飯或赴宴,你應帶小禮品,最好挑選包裝好的食品。席間敬酒時,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後鞠躬致祝辭,最後再倒酒,且要一連三杯。敬酒人應把自己的酒杯舉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對方的杯身。敬完酒後再鞠個躬才能離開。做客時,主人不會讓你參觀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處逛。你要離去時,主人送你到門口,甚至送到門外,然後說再見。
韓國人用雙手接禮物,但不會當著客人的面打開。不宜送外國香煙給韓國友人。酒是送韓國男人最好的禮品,但不能送酒給婦女,除非你說清楚這酒是送給她丈夫的。在贈送韓國人禮品時應注意,韓國男性多喜歡名牌紡織品、領帶、打火機、電動剃須刀等。女性喜歡化妝品、提包、手套、圍巾類物品和廚房裡用的調料。孩子則喜歡食品。如果送錢,應放在信封內。
若有拜訪必須預先約定。韓國人很重視交往中的接待,宴請一般在飯店或酒吧舉行,夫人很少在場。
禁忌
政府規定,韓國公民對國旗、國歌、國花必須敬重。不但電台定時播出國歌,而且影劇院放映演出前也放國歌,觀眾須起立。外國人在上述場所如表現過分怠慢,會被認為是對韓國和韓族的不敬。
韓國人禁忌頗多。逢年過節相互見面時,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能生氣、吵架。農歷正月頭三天不能倒垃圾、掃地,更不能殺雞宰豬。寒食節忌生火。生肖相剋思婚姻,婚期忌單日。漁民吃魚不許翻面,因忌翻船。忌到別人家裡剪指甲,否則兩家死後結冤。吃飯時忌帶帽子,否則終身受窮。睡覺時忌枕書,否則讀無成。忌殺正月里生的狗,否則三年內必死無疑。
與年長者同坐時,坐姿要端正。由於韓國人的餐桌是矮腿小桌,放在地炕上,用餐時,賓主都應席地盤腿而坐。若是在長輩面前應跪坐在自己的腳底板上,無論是誰,絕對不能把雙腿伸直或叉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或侮辱人。末徵得同意前,不能在上級、長輩面前抽煙,不能向其借火或接火。吃飯時不要隨便發出聲響,更不許交談。進入家庭住宅或韓式飯店應脫鞋。在大街上吃東西、在人面前擤鼻涕,都被認為是粗魯的。
在韓國人面前,切勿提"朝鮮」三字,也不要把"漢城說成"京城"。照相在韓國受到嚴格限制,軍事設施、機場、水庫、地鐵、國立博物館以及娛樂場所都是禁照對象,在空中和高層建築拍照也都在被禁之列。
❹ 馬來西亞有那些風俗習慣
馬來西亞風俗習慣:
1、服飾
馬來男子的傳統套服是上身穿稱為「巴汝」的無領長袖衫,「巴汝」的特點是長、寬、松。下身穿長至腳踝的布質紗籠。在正式的社交場合,馬來男子現在喜歡穿一種稱為「巴迪」的蠟染花布長袖上衣。馬來女子的傳統套服與男子的相似,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她們的頭上常常圍著一條紗巾,與中東婦女不同的是,她們用的是鮮艷美麗的純色紗巾。
2、飲食
馬來西亞主體民族馬來人大多是穆斯林,他們的飲食習慣與伊斯蘭教有著密切的聯系。
他們不吃豬肉和水生貝類動物,不喝酒。馬來人餐前餐後都必須洗手,餐間還備有洗手的水,進餐時在地毯上席地圍坐,各人必須用右手抓取食物,否則會引起別人的反感。馬來人的食物以大米為主,辣椒和咖喱是最常用的佐餐食品。馬來最有名的風味食品之一是一種叫「沙爹」的烤肉。
3、居住
隨著馬來西亞經濟的發展,舊時的高腳屋、長屋只在一些農村和山區存在了。高腳屋是有木樁架空離地數尺的單層建築,屋頂用樹葉或木板鋪蓋,牆和地板用木料建成。高腳屋防濕防潮防動物侵害。長屋是馬來西亞土著少數民族集體居住的建築,是用木樁架空離地數尺的長形建築,長屋中間有一條通道,通道兩邊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住戶。
4、嫁娶
馬來人的婚配是由父母決定的,基本上有三種形式:媒妁定親、定娃娃親、遺囑結親。定親後,一般要在女方家舉行訂婚儀式。馬來人的婚禮很隆重,婚禮在女方家舉行,女方要准備婚禮用的並坐台。在婚禮開始之前,新娘在母親的帶領下走出新房,由伴娘扶著登上並坐台。陪送新郎的隊伍一路鼓聲不斷,新郎進入女方家後被扶上並坐台,坐在新娘的右邊。這時由新娘的母親向新人祝福。婚禮完畢後,新郎留在新娘家,3天後才能同房。7天後新娘新郎到男方家回門。馬來人的習俗是夫妻婚後居住在女方家。現在可有多種選擇。
5、生育
馬來婦女孕育孩子有很多講究,這些講究一般與椰子有很大關系,譬如用椰子測胎兒的性別,用椰殼裝嬰兒的頭發後為嬰兒取名字,把裝有嬰兒頭發的椰殼埋在院子里並種上一棵椰樹作為紀念等等。馬來婦女生孩子後要坐月子44天。馬來人對生男生女沒有男尊女卑的意識,所以,當地華人生了女孩比較願意送到馬來人家撫養。
6、禮節
家庭禮節
順從和尊重父母,在父母面前坐板凳應恭敬,不得叉開雙腿,不得翹二郎腿。坐席時應面向父母跪坐,不準盤腿。
人際交往禮節
尊重尊長,男子之間見面握手,但不能與穆斯林婦女握手。互相介紹時,先向女子介紹男子,向年長者介紹年幼者,向地位高者介紹地位低者,在宴會上如果不認識鄰坐的女子,應請主人作介紹。
社交禁忌
不要當眾表示親熱,如果對方是異性,不可有身體接觸。不能把腳底或鞋底對准別人。不能用腳碰任何東西。不能觸摸任何人的頭,尤其不能摸孩子的頭。在馬來人晚禱的時候不要拜訪。馬來人和印度人認為左手不潔,不能用左手吃東西,不能隨便用左手給人遞東西。不能給穆斯林送酒,不能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禮物。
再給你介紹家出國機構,有什麼問題你都可以去咨詢!聖捷出國!
❺ 馬來人的社交禮儀有哪些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有屬於各自的風俗習慣。 馬來西亞人被視為有禮貌和樂於助人的族群。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馬來西亞人的社交禮儀。
0 1
記得面帶微笑
馬來人會以握手的方式彼此問候,並在握手後把右手輕靠在心上。
由於一些穆斯林可能會拒絕與異性握手,因此請讓他們主動問候先才決定下一步。無論如何,一個微笑,點頭示意和同樣的把右手輕靠在心上就足矣。
0 2
馬來西亞人會在進入家門前把鞋子脫掉,放在前廊
對於宗教場所包括清真寺和寺廟,男女都必須衣著整齊,不暴露。
女士們被建議穿上長和寬松的服飾。進入清真寺前,女士必須以頭巾遮蓋頭部。無論男女都被要求脫鞋,方可進入。
0 3
部分馬來西亞人會直接用手吃飯
特別是一些傳統食物,若您想要體驗不用餐具只用手吃飯,務必記得只能用右手。
無論是用餐,握手,遞出/收受物品,建議您都用右手。因為左手只是在洗手間使用的,因此被視為不符合衛生。
0 4
公共場合最好不要過分親密
在公共場合有過分親密的舉止是不被鼓勵的,特別是在民風較為保守的馬來西亞北部和東部。
此外,在指示方向時會用上整隻手。在馬來西亞,用指頭指著別人被視為是不禮貌的行為。若要指向一個人,先把手握拳拇指在上,指向目標。
0 5
做客帶上一份禮物
若您被邀請到馬來西亞人家裡做客,可以帶上一份禮物,讓主人家感到歡欣,當然這不是強制性的。
帶上一份禮物的舉止被稱為「buahtangan」,直譯為「手禮」。無論您選擇送上什麼禮物-食物,紀念品或果汁(避免送非清真食物給穆斯林),主人家都會非常感激。
❻ 嬰兒誕生禮是什麼
在古代中國,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人們根深蒂固的一個觀念,民間視「無後」為「不孝」之首。所以,民間把嬰兒的「誕生禮」看成極其重要的事情,並形成了很多相關的禁忌和習俗。從嬰兒出生一直到滿一周歲,禮儀活動頻繁多樣,體現了中國民間對新生命的重視和關愛。
嬰兒出生以後的第一個儀式就是「報喜」。孩子剛一落地,其父就要到岳丈、親朋和鄰里的家中去報告喜訊。「報喜」時所攜帶的物品,各地略有不同,但不外乎紅蛋(煮熟後再染紅的雞蛋)、雞、酒、糕點之類。同時,人們根據傳統的習慣,從「報喜」者所帶的物品就可以明白新生嬰兒的性別。比如:以雞「報喜」的地區,用公雞則為男,用母雞則為女;以酒「報喜」的地區,酒壺拴紅線則為男,酒壺拴紅綢則為女。有的地區「報喜」時還要燃放鞭炮,在岳父家門前燃放則說明是男,進至堂屋才燃放則說明是女。此外,由於受中國傳統宗法社會男尊女卑觀念的深刻影響,一些地區的風俗表現為生男則喜,生女則不予聲張。在粵東及閩南,生男孩後在次年元宵節要往祖宗祠堂送花燈,以示添丁。生了女孩則只算添口,不算添丁,也不升花燈。
「踩生」,又叫「踩門」,指外人有意或者無意踏入嬰兒降生的產房。「踩生」是流行於全國的一種生育習俗。但是,不同的地區對待「踩生」的態度卻有很大不同。有些地區認為「踩生」對嬰兒有益,有些地區則認為其有害。在很多地區,產房是要禁止外人特別是男人進入的,於是在產房門前懸掛物品以示警戒。這種習俗由來已久,《禮記·內則》中就有記載:「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蛻於門右。」意思是:生了男孩,要在門前懸掛弓;生了女孩,則在門前懸掛佩巾。類似的風俗有很多,只是懸掛的物品有所不同:有的是懸掛紅泡刺、野薑葉;有的是在門上貼紅紙剪成的葫蘆(男)或梅花(女);有的是在門上插稻(男二女一)。據說這種在門上懸掛物品的風俗,除了防止外人貿然進入產房,還有避邪驅災的作用。在這些地區,如果有人無意間走入產房,人們會認為他(她)可能踩斷產婦的奶水,或者把邪祟帶入產房,從而對新生兒造成危害,必須採取某種方式予以補救。比如:冀中一帶稱「踩生」為「蹬嘴頭」,如果有人無意間進入產房,蹬掉了孩子的嘴頭,就必須馬上與產婦互換腰帶,俗信以為如此才能把奶水還給產婦。但是,也有不少地區把「踩生」看做是能給嬰兒帶來吉利的好事。湘西的土家族和蘇北地區的居民,就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個到產婦家的人視為「踩生人」。同時,他們認為孩子將來的脾氣、性格會和「踩生人」的性情及其當時的情緒有很大關系。所以,孩子的父母總要在孩子出生前就商討決定請某位儀表堂堂、品行俱佳的人來「踩生」,並會熱情款待以使「踩生人」盡量滿意、高興。
舊時,漢族還普遍流行為新生兒「開奶」的習俗。「開奶」,就是嬰兒吃第一口奶。嬰兒出生後,需待其將胎便排泄出來後,方能餵奶。很多地區在「開奶」儀式之前,先要蘸幾滴黃連湯餵食嬰兒,嘴裡還要說:「三朝吃得黃連苦,來日天天吃蜜糖。」然後,依次蘸以用肥肉、狀元糕、酒、魚、糖等做成的湯水餵食。口中唱道:「吃了肉,長得胖;吃了糕,長得高;吃了酒,福祿壽;吃了糖和魚,日日有富餘。」最後,讓小兒吃一口其他正在哺乳的婦女的奶。如果為男嬰開奶,就要請正在哺育女孩的婦女;如果為女嬰開奶,則要請正在哺育男孩的婦女。
嬰兒「誕生禮」中最有特色的當數「洗三」禮儀。「洗三」就是在新生兒出生的第三天為其洗身,這是嬰兒受到的第一次洗禮。儀式開麒麟送子圖始時,產婦先要把一隻紅雞放置在床前,然後燒香祈禱,謂之「拜床公床母」。「洗三」用的水,是用槐樹枝、艾蒿葉、花椒等中草葯熬制。浴盆中往往還放有紅蛋和金銀飾物等。「洗三」一般由接生婆或者孩子祖母來執行,一邊洗身,一邊念誦:「洗洗頭,做王侯;洗洗腰,一輩更比一輩高;洗洗蛋,做知縣;洗洗溝,做知州。」此時,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也要一邊說些吉祥的祝語,一邊將作為禮物帶來的果品、金銀飾物等投入盆中,謂之「添盆」。洗身完畢後,要用雞蛋或者艾團給小兒擦額頭,據說能起到免生瘡疥的作用;用金銀飾品摩擦小兒全身,據說能避邪鎮驚。待梳洗完畢,穿衣戴帽後,接生婆要用秤砣輕壓小兒身體,謂之「壓千斤」,象徵小兒長大後能擔當重任。還要用小蔥輕打身體,認為這樣可以使其將來聰明伶俐。然後,用鎖象徵性地鎖住小兒手足,喻指將來能謹言慎行。
滿月禮,是又一個備受重視的生育禮俗。嬰兒滿月之日,父母要發帖邀客,為其辦「滿月酒」,也叫「彌月酒」。親朋各攜禮物前來祝賀,禮物一般為金銀飾品、小算盤、小如意等,也有送衣料和食品的。同時,人們一般會在禮品上刻寫「長命百歲」、「金玉滿堂」等吉利、祝福的字樣。滿月禮的一項重大事項就是要為小兒剃頭,叫做「落胎發」。這是嬰兒第一次理發。古時,人們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且小兒皮膚尚嫩,極易損傷,故家人對這件事極其重視。受邀的手藝高超的剃頭師傅往往先把嚼爛的茶葉敷在小兒頭上,說是能免於生瘡。剃頭時,一般也不會把頭發完全剃光,額頭要留一小塊,稱為「聰明發」,腦後要留一小綹,稱為「百歲毛」。剃落的胎發,也不會隨便扔掉,要用紅紙包好,或者將胎發搓成圓球狀,用紅線串起,掛於床頭來鎮邪。如今,也有很多人家將胎發製成胎毫毛筆,留作紀念。剃頭完畢後,還要由一位親屬(多為舅舅)打著一把雨傘抱著嬰兒出去「見見世面」,且必須經過一座小橋。遇見行人,要對小兒說:「認識嗎?不要怕。」認為這樣做,能讓小兒將來行事有膽有識、風雨無阻。
嬰兒出生的第一百天,要舉行「過百啐」儀式。「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已經不單純表示一個數字,往往包含著「圓滿」、「完整」的意思。所以,民間對孩子的「過百啐」儀式非常重視。宋代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中載:「生子百日,置會,稱之百啐。」說明這種習俗至少在宋代已經存在。小兒百天當日,家中要大宴賓客,預祝嬰兒能長命百歲,所以,「過百啐」又叫「過百歲」,以圖個吉利。百日禮上,最能體現祝福含義的物品是「百家衣」和「百家鎖」。「百家衣」是集從各家討來的各種顏色的碎布頭縫紉而成,雖不見得來自百家,但斂布的家數自是越多越好。一般紫色的布頭最難索到,因「紫」與「子」同音,誰家也不願把「子」送給別人。「百家鎖」,也叫「長命鎖」,本意是集百家的金銀打制或是多家集體所送。「百家鎖」的形式多樣,最簡單的就是用紅線把銅錢串起即可,比較常見的是用金銀打製成鎖形,再用金銀鏈相串的樣式。「百家衣」和「百家鎖」都已超出了一般衣物和飾品的意義,成為為嬰兒祈福的象徵。
嬰兒到了周歲生日這天,親朋好友都要前來慶賀。除了宴飲的慶祝以外,小兒還要進行「抓周」儀式。
周歲過後,生育慶賀禮俗就算結束了。但是,父母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還要進行各種活動以求小兒得到保佑。比如:吃百家飯、認干親等。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❼ 去馬來西亞要注意哪些禮儀習俗
南洋置業馬來西亞第二家園專業團隊為您解答:
馬來西亞習俗:
1、傳統的馬來人見面禮十分獨特。他們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
2、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來西亞是最普遍的見面禮。
3、馬來西亞人在公共場合不論男女其穿著都不得露出胳膊和腿部;
4、在較正式的場合,女士應穿長及腳背的長裙,男士則要穿西式襯衫、打領帶。
5、進入回教堂參觀必須脫鞋,女士還必須在門口披上黑色頭紗才可入內。
6、在馬來餐廳用餐時若看到餐桌上有一個大大的水壺時,別誤以為是裝著飲用水的茶壺,其實裡面的水是用來洗手用的。一般馬來人都是用右手抓飯來吃,所以用餐前及用餐後洗手是馬來人餐桌上的禮節。
····
····
❽ 馬來西亞禮儀常識有哪些
馬來亞由馬來半島的西馬及位於北婆羅州的東馬所組成。在英國統治的時期,西馬都被稱為馬來亞。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這個地區其中一個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大約50,000年前,東馬砂勞越州的古老尼亞(NahCave〕洞里,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了。
在西馬,即馬來半島,內陸山區的原住民比馬來人更早就在這里居住了。
位於柬埔寨的Funan王朝,於公元初期曾經延伸其影響力到馬來半島。到了第七世紀,蘇門答臘的室里弗遜(SriVijaya〕王朝則在南中國海的區域崛起成為最大的王朝。第十三世紀後半期,滿者伯夷(Majapahit〕王朝取代室里弗遜,馬來半島也跟著落入滿者伯夷王朝的掌控中。室里弗遜王朝的王子拜里米蘇拉,於大約1403年逃出滿者伯夷王朝的勢力范圍後,落腳在馬來半島的馬六甲,並在這里建立了歷史上聞名的馬六甲王朝。也是在這個時候,大約於十五世紀初,回教被引進馬六甲王朝。
馬六甲王朝在全盛時期,是個聞名於世的港口及經貿中心。由於其位置處於航海及經貿的中心,又有良好的深水港口,東去資源豐饒的東方文明古國,西接印度、阿拉伯世界及歐洲西方列強,使到馬六甲不僅成為繁榮一時的商業中心,它也同時成為東西方多種文化互相碰面及交流的地方。中國明朝的鄭和就曾在七度下南洋的時候,到過馬六甲。為了促進兩國之邦交,明朝的公主漢麗寶更是被遠嫁到馬六甲來。
西方列強於十六世紀相繼而來,葡萄牙人於1511年消滅了馬六甲王朝,開始了馬來半島的殖民史。葡萄牙統治馬六甲到1641年,被荷蘭人所擊敗,馬六甲又由荷蘭人所統治。英國人於十八世紀開始展延它對馬來半島的控制。1786年,萊特首登檳城,1819年萊佛斯佔領新加坡,1819年英國人和荷蘭人的交換殖民地,使到英國人也獲得了馬六甲,並於較後成立了馬六甲海峽殖民地。
英國人和馬來蘇丹於1895年簽署的邦咯島協約,使到英國人的勢力進一步從馬六甲海峽殖民地延伸到內陸的馬來州屬。通過律政司(ResidentSystem〕的制度,英國人逐漸全面的控制了整個馬來半島及新加坡。
在英國人殖民的時期,英國人為了大量開發錫礦及樹膠園,從中國及印度大量的引進勞工,使到馬來西亞的多元種族的社會特徵開始形成。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入侵馬來亞,把英殖民政府擊潰並統治了馬來亞三年零八個月。日本投降後,英軍回歸馬來亞繼續其殖民。1948年,英殖民政府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況以對付馬來亞共產黨。
年代末期及1950年代所掀起的爭取獨立運動,終於使到英殖民政府讓馬來亞於1955年進行了第一次的全國選舉,由代表馬來人的巫統、代表華人的馬華公會及代表印度人的印度國大黨所組成的聯盟(現在稱為國陣〕,橫掃了52議席中的51席。
年8月31日,聯盟主席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獨立。馬來文成為國語,回教成為國教。東姑阿都拉曼出任第一屆的首相,並被稱為國父。
在北婆羅洲方面,沙巴從1882年就被英北婆羅公司統治,直到日本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攻入佔領為止。砂勞越則是英人查爾斯布洛克和汶萊蘇丹協議下所建立起來的白人拉惹布洛克的天下。從1840年直到1942年,它都由布洛克家族所控制。在世界大戰過後,沙巴及砂勞越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年,馬來亞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勞越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但1965年,由於東姑阿都拉曼及李光耀的政治分裂,新加坡宣布退出馬來西亞。
年的全國大選成績,顯示人民對聯盟的支持急劇下降,反對黨所獲得的席位劇增。雖然聯盟仍然控制聯邦政府,但失去了吉蘭丹州政權,並在多個州議會裡面對強大的反對黨勢力。1969年5月13日,反對黨的勝利遊行在不同種族的相互嘲諷及挑釁的過程中,演變成種族沖突及流血事件,造成百多人喪失生命,無數財產被摧毀。此歷史事件被成為513事件。
年,馬來西亞宣布實施為期廿年的新經濟政策,其目的是要消除貧窮,重組社會,以拉近貧富的鴻溝。但這項政策所實行的固打制,也使到非馬來人社會非常不滿。
年,第二任首相敦拉薩改變了外交政策,開始和共產國家接觸,並致力使東南亞成為和平、自由及中立的區域。1974年,敦拉薩訪問中國,兩國的邦交自此一直密切發展至今。
年代,馬來西亞開始其工業化計劃。新經濟政策廿年的成果,已經使到馬來人的經濟地位大大提升。1991年,第四任首相馬哈迪醫生宣布推行為期三十年的2020宏願計劃,致力使馬來西亞在2020年成為先進國。
直到目前為止,馬來西亞仍然以每年超過8%的成長率發展,成為其中一個世界上成長得最快的國家。目前馬來西亞共有十三個州,兩個聯邦直轄區。其首都為吉隆坡,是其中一個聯邦直轄區。
❾ 馬來西亞的社交禮儀有什麼
馬來人在稱呼,進餐,拜訪、見面、服飾方面有著他們獨特的社交禮儀。
1、稱呼
馬來人沒有固定的姓,所以在稱呼他們時並不以他們的姓作為稱呼。馬來人的名字可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他們的名字,中間隔著「bin」或「binti」,有時會省略。第二個部分是他們父親的名字。男士:中間就用「bin」,而女士則用「binti」。
在非正式的場合,對小輩較為親昵的稱呼為Adik或dik,意為弟弟或妹妹,名字則可省略。對年級較大的男士可稱為Pakcik,意為伯父,女士為Makcik,意為伯母。
在日常場合,用Encik加名稱呼男性,意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稱呼女性,意為某某女士。
在較為正式的場合,用Tuan加名,來尊稱男士,用Puan加名,來尊稱女士。此外,對有人封號的人可直接尊稱其封號或封號加姓名。如Datuk、Tan Sri等。[12]
2、見面禮
傳統的馬來人見面禮十分獨特。他們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來西亞是最普遍的見面禮,不論用在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無阻。[12]
3、進餐
馬來人忌食豬肉、飲酒。在馬來餐廳用餐時若看到餐桌上有一個大大的水壺時,別誤以為是裝著飲用水的茶壺,其實裡面的水是用來洗手用的。一般馬來人都是用右手抓飯來吃,所以用餐前及用餐後洗手是馬來人餐桌上的禮節。[12]
4、拜訪
在馬來西亞,除非主人允許,否則不管是到訪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門前先脫鞋子。到馬來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墊子上,男性應盤腿而坐,女性則應把腿偏向左邊而坐。
其他禁忌或禮節
不可用食指指人,若要指示方向,只能用拇指。與馬來人打招呼、握手、饋獻禮品或接物時不可用左手。若用左手接物或打招呼,是對他們不敬的舉止。馬來人忌諱別人觸摸其頭部,除了教師或宗教儀式外,任何人都不可隨意觸摸別人的頭部。不要把腳底展露在他人面前,用腳底對著人是對別人的侮辱。
5、服飾
馬來人男女傳統禮服分別是:男士為無領上衣,下著長褲,腰圍短紗籠,頭戴「宋谷」無邊帽,腳穿皮鞋。女士禮服也為上衣和紗籠,衣寬如袍,頭披單色鮮艷紗巾。在馬來西亞除皇室成員外,一般不穿黃色衣飾。打工族為了工作穿著方便,一般著輕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親訪友或在重大節日時,才著傳統服裝。在各種正式場合,男士著裝除民族服裝或西服外,可穿長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種蠟染花布做成的長袖上衣,質地薄而涼爽,現已漸漸取代傳統的馬來禮服,成為馬來西亞「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