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奧巴馬訪問馬來西亞提到了什麼

奧巴馬訪問馬來西亞提到了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1-10 01:22:23

⑴ 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所涵蓋的地區包括南亞嗎

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所涵蓋的地區包括南亞。
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質是,拉攏和綁架南亞各國,與中國作對。
A、自2009年執政至今,奧巴馬政府在全球戰略布局上最突出的一項動作便是實行所謂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其內涵至少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從全球范圍內調整力量配置,收縮美在歐洲的力量部署,並將其轉移到亞洲地區。
二是在亞洲地區內的力量分配,即從原先主要力量集中的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區脫身,並將這部分力量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實現區域內美國力量的均衡分布。
三是美國國內政策與國際戰略的再平衡。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政府便在國內經濟振興與國際戰略推進之間尋求平衡。奧巴馬總統在2010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明確強調,美國國際戰略的基礎在於國內。此外,美國國內精英對於美國大戰略的討論,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保持國內政策與國際戰略的平衡性。
四是美國亞太戰略各要素之間的再平衡,即政治、經濟、安全、外交等要素之間的再平衡。美國有學者認為,再平衡戰略經歷了兩個階段,即2011—2012年軍事為主的階段和2012年底之後經濟與外交為主的階段。
B、奧巴馬政府進行如此大力度的戰略調整,其意圖至少包括兩個方面。
1、首先是戰略意圖。這主要包括兩點:
其一是應對中國崛起對地區乃至全球政治格局所帶來的震動效應,尤其是對美國全球優勢地位所帶來的沖擊。盡管美國對於中美力量對比的差距有著十分清晰的認知,但中國實力增勢之迅猛依然令美國不安。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的未來發展前景巨大。
其二是確保對亞洲盟友的安全承諾真實有效。冷戰後,尤其是新世紀以來,美國同盟體系不時面臨著嚴重的信任危機,這主要是因為明顯的外部威脅消失、美國與部分盟友的政策立場相左、盟友自主性增強以及美國國力相對式微所致。在亞洲地區的盟友,尤其是日本,對於發展日美同盟,其意願是十分強烈的。但因為美國自身所面臨的財政、黨爭、外交等困境,日本對於這個「老大哥」的安全承諾也產生了質疑。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必須要做出明確的姿態性表示,即美國對亞洲盟友的安全承諾將繼續有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2013年11月20日在喬治城大學發表題為「美國的未來在亞洲」的演講,明確了美國亞太政策的方向。她指出:「對亞太的再平衡仍然是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的一個基石。無論其他地區出現多少熱點,我們都將繼續深化我們對這個至關重要地區持久的承諾。」2014年4月23日至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了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亞洲四國,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堅定亞洲國家對美國履行義務的信心。
2、其次是經濟意圖。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統計,2012年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增長率達到7.5%,而全球經濟增長率僅為2.2%。這一地區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如果擴展到整個亞洲地區,其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了50%。另外,世界銀行2014年4月份發布的報告預計,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約為3%,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將保持7.1%的經濟增速,該地區仍將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引擎。與此相反,美國整體的經濟形勢仍不穩定,2014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竟為-2.1%。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取得了近年來的最好成績,達到4.6%,但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又有所放緩,為3.9%。美國失業率繼10月份降到了5.8%之後,11月份保持不變。可見,美國的經濟走勢在呈現出一定向好的同時,也體現出未來趨勢仍存在不確定性。
經濟狀況直接關繫到普通美國民眾的日常生活,從而也觸動了華盛頓最敏感的神經。如何盡快帶領美國經濟走出困境尤其是降低失業率,成為奧巴馬政府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很大程度上來說,民主黨在國會中期選舉中遭受重創,其主要原因不在於共和黨的選舉策略或政治主張多麼具有吸引力,而是美國選民對奧巴馬政府的不信任投票。亞洲地區與美國的經濟振興息息相關,亞洲地區的經濟快車對於美國經濟復興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
C、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前景:
一是美國國內的財政狀況十分糟糕,2013年10月出現的政府關門事件便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二是世界其他地區的安全狀況。從本質上講,再平衡戰略是力量的重新配置,這種調整是存量調整,而非增量調整。
三是亞洲區域內國家的態度。亞太再平衡戰略給亞洲區域內國家帶來了雙重心理反應。一方面,它們歡迎美國介入亞洲事務,並將其視為平衡中國崛起的重要外部力量。但另一方面,亞洲國家又需要保持並發展好與中國的關系,這不僅是希望享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紅利,而且也有地緣戰略的考慮。大多數亞洲國家極不願意在中美兩個巨人之間選邊站隊,平衡外交或等距離外交是它們的優先選擇。可見,美國希望通過加強與區域內國家關系,甚至是「拉幫結派」的方式來達到其戰略目標並不容易。
四是中國發展的狀態,又是美國亞太戰略最重要的影響變數之一。從根本上來說,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目的是實現美國在亞洲的最大國家利益,這決定了美國在戰略推進中必須處理好與中國的關系,從而也決定了美國在實施其亞太戰略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中國的戰略關切,必須把握好戰略防範與戰略接觸之間的「度」。
D、毋庸諱言,美國亞太戰略的調整對中國形成了重大外部壓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美國對華軍事壓力增大。
二是中國的周邊環境更加復雜。近期,部分與中國存有領土、領海爭議的鄰國借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之機向中國發難,影響到中國周邊的安全和秩序。其中,中日釣魚島問題,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的南海問題升級,其背後都可見到美國的身影。
三是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受到挑戰。近年來,中國通過參加亞太地區的各種機制建設,如東盟10+ 3、中日韓首腦峰會、中國—東盟自貿區、東亞峰會等合作機制,提升了中國在地區制度建設中的影響力。但是,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目的之一便是恢復其在亞太地區的制度塑造力,從而對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構成挑戰。
四是中國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意識形態挑戰。奧巴馬政府在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明確提出「價值觀利益」是美國的一項持久利益,而其重點區域之一便是亞太地區。2014年7月10日,美國國務卿克里與財長雅各布·盧在參加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中美兩國之間在價值觀與意識形態方面存在著分歧,「美國將繼續捍衛我們的價值觀念,倡導普世人權以及所有人都應享有的自由。這些權利和自由對穩定與繁榮極其重要」。可見,美國對華進行價值觀滲透的可能性明顯增加。
中國在應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戰略定力與戰略耐心。

⑵ 奧巴馬來中國都會談些什麼

1、奧巴馬訪問亞洲重點放在了西太平洋地區,這個地區是美國應對中國的重點。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力量大部分在西太平洋上,所以美國總統到訪西太平洋國家,是表現一種對整個東亞局勢的有效控制的表演;2、最近東亞在日本脫美入亞的宣傳下,美國有些坐不住了,雖然美國有對付日本的招數,但是採取一種捧打結合的方式,也是必須的。就像傳出奧巴馬不去日本,這個打;然後就是要去,這個捧。日本鳩山立即妥協了。3、經濟危機逐漸深化,美國看似增長的背後,還是冷風陣陣,因此非常有必要到中國來,套些銀子回去,在表現一把強硬,逼中國的人民幣升值,在碳排放上讓步——因為有傳言要取消京都議定書——而美國沒有簽字。4、打探真實的中國,因為當初胡總剛剛離開美國,美印就開始軍演,阿富汗就要求增兵,中國高調的軍事演習,劍有所指;新式武器大量的登場,美國需要一個保證,一個美國可以自由航行、任意妄為的保證;5、給亞洲的各種美國豢養的勢力打氣,尤其是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比如:韓國、蒙古、新加坡、泰國、印度等等;讓大家放心,只有美國的總統,沒有黑人的總統,亞洲的利益美國是不會輕易的放棄的;6、是否會壓迫中國裁軍、核裁軍、軍事透明、澄清核力量的政策等等,有待觀察。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奧巴馬做足了場面上的功夫後,從容的訪問亞洲了。

⑶ 奧巴馬的演講中提到幾個人

圖為奧巴馬發表就職演講。

中新社華盛頓1月21日電題:奧巴馬就職演說:一份宣言一位黑人四個地名

中新社記者德永健

美國總統奧巴馬21日舉行公開宣誓就職儀式。在備受矚目的就職演說中,他提及一份宣言、一位黑人以及4個地名。

演說伊始,奧巴馬表示美國每隔4年舉行總統就職典禮,目的是為見證《憲法》的永恆力量,重溫將美國團結在一起的紐帶,這時他提及家喻戶曉的美國《獨立宣言》。

奧巴馬援引宣言中的話說,「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以此呼籲人民摒棄歧見,團結在建國精神周圍。話畢,全場響起掌聲和歡呼聲。

其後談及女性和同性戀群體的權益時,奧巴馬再次強調人人生而平等是美國的「啟明星」,隨後提到黑人民權運動先驅馬丁路德金,表示這一信條曾指引人們在華盛頓國家大草坪留下足跡,傾聽馬丁路德金發出的宣言。

對銘記馬丁路德金的人來說,1月21日當天乃至2013年都是特別的時刻。1983年,美國確定每年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為馬丁路德金日,這使得21日奧巴馬公開宣誓就職恰逢馬丁路德金日。

另外,1963年8月,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國家大草坪發起名為「向華盛頓進軍」的大型集會,並發表了他最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今年,剛好是該集會的50周年。

有鑒於此,同為黑人的奧巴馬在就職典禮上幾次向馬丁路德金致敬。他不僅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向華盛頓進軍」集會,還特意手撫馬丁路德金曾隨身攜帶的一本《聖經》誦讀總統誓詞。

同時,奧巴馬在時長近20分鍾的演說中點到4個頗具象徵意義的地名。強調「人人生而平等」時,他說到18世紀美國女權運動發源地紐約州塞尼卡瀑布城(Seneca Falls)和1960年代美國黑人平權運動重鎮亞拉巴馬州塞爾瑪市(Selma),並說到40多年前大名鼎鼎的紐約石牆(Stonewall)酒吧,當時在這家酒吧發生的暴動催生了美國支持同性戀權益的運動。

最後,奧巴馬說到1個多月前發生小學槍擊慘案的康涅狄格州紐敦鎮以及犯罪分子頻頻火拚的底特律市。奧巴馬表示,如果這些地方的孩子無法永遠遠離傷害,那麼「我們的使命就不會結束」。奧巴馬沒有直接提及「槍支」二字,但明顯直指多年來備受爭議的槍支管制政策

⑷ 美國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正式實施戰略重點轉移,提出了什麼戰略

奧巴馬政府時期最重要的戰略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主要體現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三個層面:

政治層面突出表現為「前沿部署性」外交、價值觀外交、多邊外交以及所謂的「巧實力」外交;軍事層面重點表現為鞏固傳統軍事盟友關系,尋找拉攏建立新的夥伴同盟;經濟層面著力推動TPP建設擴員升級,力圖打造由美國主導的東亞經濟合作機制。

(4)奧巴馬訪問馬來西亞提到了什麼擴展閱讀

提出背景:從軍事層面上來說,隨著1979年中美建交,美國宣布從台灣撤軍(盡管還以對台軍售的方式延續了部分痕跡),美國同台灣的同盟關系已經結束。上世紀80年代,因為紐西蘭在核動力艦艇進入問題上同美國的分歧,美新同盟關系事實上已經名存實亡。

90年代初,菲律賓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國會通過決議不允許美國繼續駐軍蘇比克灣基地,而泰國則在柬埔寨問題解決後始終拒絕美國在境內部署軍隊和永久基地。

從經濟層面上來說,這些美國過去的和現存的亞洲盟友——除了菲律賓以外——其最大貿易夥伴,幾乎都已經從美國變成了中國,美國的雙邊同盟網路的經濟支柱也已經松動。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