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麻叫什麼麻
⑴ 焦麻,劍麻,黃麻~在哪個帶種植,區別是什麼,哪個國家種植較多
蕉麻,劍麻,黃麻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種植。
劍麻在非洲和南美,是熱帶經濟作物,蕉麻在東南亞,原產菲律賓,也是熱帶經濟作物,黃麻在南亞,主要分布在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
蕉麻:
⑵ 關於天麻
天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其乾燥塊莖亦稱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葯,臨床多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症。天麻過去一直依賴野生資源,20世紀70年代野生變家種成功後,家種天麻成為主要商品來源。
分布
世界分布
天麻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溫帶及寒溫帶的山地。東起紐西蘭、新喀里多尼亞島,西至馬達加斯加。南由澳大利亞、紐西蘭,北抵中國的東北、前蘇聯遠東地區。主要包括中國、印度、泰國、不丹、尼泊爾、日本、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的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加里曼丹島、馬來西亞的馬來半島、新喀里多尼亞島,以及朝鮮、菲律賓、俄羅斯遠東的阿穆爾州、沿海邊疆區,干島群島等地區。非州大陸和歐洲、美洲未發現該植物。
中國分布
野生天麻廣 天麻-植物形狀
泛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陝西、湖北、甘肅、安徽、河南、江西、湖南、廣西、吉林、遼寧等地,當中貴州西部,四川南部及雲南東北部所產為著名地道葯材,質量尤佳。主產干貴州畢節、大方、黔西、貴定、赫章、都勻、遵義,四川滎經、古藺、敘永、宜賓、雷波、馬邊、通江、茂縣、樂山、洪雅、雅安、茂汶、汶川;雲南昭通、彝良、鎮雄、永善、大關、綏江、鹽津、魯甸等地。此外,陝西漢中、安康、商雒,甘肅甘南、文縣、隴南.河南西峽、盧氏、桐柏,占林渾江、撫松、臨江、通化及安徽岳西,霍山亦產。 家種天麻主產於湖北麻城,陝西城固、西鄉、勉縣、寧強、鎮安、商州、南部;安徽霍山,岳西、金寨;四川通江、廣元;貴州錦屏、務川、德江、都勻、安順;湖北鶴峰、恩施、鄖西、鄖縣、竹山,宜昌;河南西峽、桐柏、欒川,吉林撫松、遼寧新賓等地。
種植栽培
1、選地、整地:宜選半陰半陽的富含有機質的緩坡地、谷溝地栽種,土質以疏鬆的壤土、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砂土,尤以生荒地為好。土壤PH5~6為宜。忌黏土和澇窪積水地,忌重茬。此外還可利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場所種植天麻。 2、繁殖方法:主要用塊莖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 ⑴塊莖繁殖:冬栽或春栽。冬栽天麻接菌率高,生長快,時間在11月。春栽在3~4月。栽前要培養好菌床。適宜蜜環菌生長的樹種,常用殼斗科的青杠、槲櫟、栓皮櫟、毛栗等,以樹皮厚、本質堅硬、耐腐性強的闊葉樹為好。將選好的木材鋸成40-50厘米長的木棒,樹皮砍成魚鱗口。在選好的地塊,於栽前2-3個月,挖深25~30厘米、寬60厘米、長度據地形而定的窖。窖底鬆土整平,鋪放一層干樹葉或腐殖質土,用處理好的新木棒與帶蜜環菌的木材(俗稱菌材)間隔擺1層,相鄰二棒間的距離為6-7厘米,中間可夾些闊葉樹的樹枝,用腐殖質土填實空隙,以防雜菌污染,再覆土3~4厘米。同法擺第二層,上覆土10厘米。保持窖內濕潤,上蓋雜草遮蔭降溫保濕使蜜環菌正常生長,即成菌床。選無病斑、無凍害、不腐爛的塊莖作種栽,大小分開,分別栽培。栽植時,把種麻平行擺放在菌棒間的溝內,緊靠菌棒,用腐殖質土填平空隙,再蓋上3厘米,以不見底層菌材為宜。同法栽第二層,最後蓋上10~15厘米,上蓋一層樹葉雜草,保持土壤濕潤,越冬期間加厚覆土層,以防凍害。 如採用人工菌床和塑料袋栽培,所用種麻為生長健壯的白麻和米麻,由於採用人工控溫,栽培時間從11月至翌年4月均可進行。 ⑵種子繁殖:選擇重100克以上的箭麻,按上法隨采隨栽,抽薹時要防止陽光照射,開花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授粉時間可選晴天10時左右,待葯帽蓋邊緣微現花時進行。授粉後用塑料袋套住果穗,當下部果實有少量種子散出時,由下而上隨熟隨收。由於天麻種子壽命短,採下的蒴果應及時播種。播種時,將菌床上層菌材取出,扒出下層菌材上的土,將枯落潮濕的樹葉,撒在下層菌材上,稍壓平,將種子均勻撒在樹葉上,上蓋一薄層潮濕落葉,再播第二層種子,覆土3厘米,再蓋一層潮濕樹葉,放入土層菌材,最後覆土10~15厘米。如每窖10根菌材可播蒴果8~10個,每個蒴果約有3萬粒種子,種植得當,第二年秋可收到一部分箭麻、白麻、子麻和大量的米麻,可作為塊莖繁殖的種栽。
⑶ 請問大麻,劍麻,蕉麻,黃麻,亞麻的區別,十分感謝
大麻
桑科,大麻屬。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有縱溝,密生短柔毛,皮層富纖維,葉互生或下部的對生。掌狀復葉,小葉5片或7片,有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無花瓣。雄花排列成長而疏散的圓錐花序,黃綠色,花被片和雄蕊各5;雌花生於葉腋,綠色,每朵花外具一卵形苞片,花退化,膜質,緊包子房。瘦果扁卵形,為宿存的黃褐色苞片所包裹。原產於亞洲西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莖皮纖維優良,供紡織用;種子含油30%左右,供工業等用;果為鎮痙止咳、滋潤止痛葯;花、葉、油也可葯用。
劍麻又名波羅麻,是多年生草本龍舌蘭屬植物。其莖短;葉叢生於短莖上,形狀如一把利劍,長約80厘米,寬約10厘米左右,先端漸尖,葉片的尖端有褐色的銳刺,葉的邊緣也有上彎或下彎的褐色利刺。在園林或庭院的周圍種上它,既美觀,又比圍牆省錢省工。所以,人們稱贊劍麻是鐵柱將軍、園林的好衛士。
劍麻在秋冬季節(多在12月——1月)開花。花軸從葉叢中央抽出,高達數米,是世界上花柄最長的植物,柄粗而硬,直徑4——6厘米;圓錐花序,有花2000—3000朵,淡黃色,花被圓筒形,雄蕊6個,雌蕊一個,子房三室。因為雄蕊先熟,所以自花受粉困難。花後多不結實,但卻發生許多珠芽。珠芽成熟後發根,跌落地上,就成為幼株。植株開花後便會死去。也有偶然結成蒴
果的,蒴果成熟後,有扁平黑色的種子。
劍麻多用吸芽或珠芽繁殖。吸芽是由地下走莖的芽點發育而成的小苗,一般在劍麻定植後8—12個月就開始發生吸芽。當吸芽在母株旁邊生長到10——15厘米時就可挖取到苗圃中培育;35厘米以上的,可以直接定植。珠芽是開花後在植株上長出的珠芽,一般於春末夏初採下成熟的珠芽來培育,每株可采500—3000個珠芽,培育到約35厘米時即可定植。
劍麻喜陽光充足和溫暖氣候,較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中等肥沃、疏鬆透氣、富含石灰質的砂壤土中生長最好。在栽培上,應注意在起苗後,剝除老葉、陰干幾天後再定植,以避免植後腐爛。挖穴定植,先放基肥,植時以埋到基部1.5—2厘米為宜,還應注意避免泥土擠入心葉。埋土後壓實再澆定根水。植後要做好日常除草中耕,施追肥等工作,以促其生長良好。劍麻葉片是製造耐水麻繩的良好材料。它的拉力強、耐水濕、耐磨擦,在鹹水中不易腐爛,是做漁航業所用麻繩的材料。
蕉麻
芭蕉科芭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馬尼拉麻。熱帶纖維作物。原產菲律賓。厄瓜多和瓜地馬拉等國有少量種植。中國台灣、廣東曾引種。蕉麻是年生草本植物,由於莖和葉子跟芭蕉樹相似,故名蕉麻。花黃色,葉柄內有纖維,其纖維細長、堅韌、質輕,在海水中浸泡不易腐爛,是做魚網和船用纜繩的優質原料,還可編織席子和地毯及優質麻織衣料,蕉麻產在熱帶和亞熱帶,菲律賓的呂宋島和棉蘭老島是主要產地。在馬尼拉港出口,所以又被稱為馬尼拉麻。株高5~8米,須根淺生。真莖叢生,由種子或吸芽萌發而成。假莖由葉鞘互卷而成。葉長大。穗狀花序,單性花。漿果似芭蕉,肉不可食。種子黑色。蕉麻要求高溫、高濕,適宜生長於溫度27~29℃,年降水量2500~2800 毫米的環境。要求土層深厚,排水好的肥沃土壤。用種子或吸芽繁殖。定植一年後割葉,連割10年。主要病蟲害有樹冠萎縮病、蕉麻萎縮病和莖腐病。從葉鞘中取纖維 。硬質纖維,耐水浸,拉力大。用於織魚網、繩索、麻布或包裝袋等
黃麻
jute
椴樹科黃麻屬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作物。又名絡麻、綠麻、莢頭麻。長果黃麻起源於中國;圓果黃麻原產印度、巴基斯坦。主產國孟加拉、印度和中國,次為巴西、尼泊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中國主產區為廣東、浙江、台灣等省。黃麻屬約有40個種。有栽培價值的是圓果黃麻和長果黃麻。黃麻主根入土深1米左右。莖高2~5米,粗1.5~2厘米,青、紅或紫色。葉卵圓至披針形。聚傘花序,花黃色。蒴果。長果黃麻為圓筒形蒴果,長5~8厘米,種子墨綠或灰黑色。圓果黃麻為球形蒴果,有縱棱和疣狀突起,種子褐色。黃麻系熱帶或亞熱帶的短日照作物。長果黃麻對日照反應更為敏感。南種北引種植,可延長營養生長期,提高纖維產量。黃麻適於20℃以上高溫多濕氣候,發芽最低溫度13~14℃。喜土質肥沃、排水好的砂壤土。種子頂土力弱,應創造好播種出苗土壤環境。苗期生長慢,怕旱、澇,應勤中耕除草,排水防澇,早間苗、定苗。麻莖韌皮組織含初生纖維(來自原分生組織,束長、柔軟、品質好)和次生纖維(由形成層分化、品質差)。合理密植可增加初生纖維比重,提高品質。植株半花半果時,即開花後半月時為工藝成熟收割期,收後漚麻脫膠清洗。用原株留種或現蕾時切梢扦插留種,蒴果變褐時收種。病蟲害有炭疽病、根線蟲病和小地老虎、黃麻夜蛾等。黃麻纖維白而有光澤,吸濕性好,散水快。供製麻袋、麻布、造紙、繩索、織地毯和窗簾。麻骨制活性炭、纖維板。
麻是古老的韌皮纖維作物和油料作物。亞麻起源於近東、地中海沿岸。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瑞士湖棲居民和古代埃及人,已經栽培亞麻並用其纖維紡織衣料,埃及各地的「木乃伊」也是用亞麻布包蓋的。 油用型亞麻又叫做胡麻。胡麻在我國至少有1000年栽培歷史。纖維型亞麻是1906年從日本引入的。中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和吉林兩省。亞麻喜涼爽、濕潤的氣候。 亞麻纖維具有拉力強、柔軟、細度好、導電弱、吸水散水快、膨脹率大等特點,可紡高支紗,制高級衣料。
⑷ 菽麻有什麼作用
菽麻別名:檉麻、太陽麻、印度麻;菽麻原產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現在,在亞洲的東南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越南)和南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大洋洲、非洲以及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都有種植,也有逸生。在中國最早引種栽培的是台灣省,1940年福建省同安縣從台灣省引種以後,廣東、廣西、江蘇三省(自治區)相繼引種栽培;50年代以後逐漸引往浙江、安徽、湖南等省種植。60年代擴大到山東、湖北、河南等省;70年代在安徽、河南、湖北、江蘇已大面積種植;隨後西南、西北、華北等地也都開始種植和利用。
菽麻含有大量的氮、磷、鉀,可作綠肥,有改良土壤之功效。莖枝可做飼料、各種繩索、麻袋等。其纖維可做造紙的原料。還可供葯用,常作為解毒及麻醉的有效葯物。
⑸ 蕉麻是什麼
問題一:蕉麻是什麼科植物,是用來幹嘛的。 蕉麻
abaca 亦稱馬尼拉麻。
學名Musa textilis
蕉麻由於強度大、柔軟、有浮力和抗海水侵蝕性好,主要用作船用的繩纜、釣魚線、吊車繩索和漁網。有些蕉麻可用來制地毯、桌墊和紙。內層纖維可不經紡線而製造出耐穿的細布,主要被當地人用來做衣服和鞋帽。
問題二:蕉麻和劍麻有什麼不一樣 劍麻在非洲和南美,是熱帶經濟作物,劍麻纖維比重1.251左右,在空氣中的含水率在10%左右,吸水快,纖維強度高,在水中的強度比干強增大10%-15%。在海水中的耐腐特別強,在0.5%鹽水中浸漬50日,其強度尚有原強度的81.2%,因此適宜於製造艦艇和漁船的繩索、纜繩、繩網等,但近年來由於合成纖維的發展,在這方面的作用有逐漸被取代的趨勢。現在劍麻製品正朝著精細化方向發展。如可製成優質牆紙、劍麻布、拋光輪、劍麻地毯、工藝品等.
蕉麻在東南亞,原產菲律賓,也是熱帶經濟作物,硬質纖維,耐水浸,拉力大。用於織魚網、繩索、麻布或包裝袋等。
問題三:劍麻、亞麻、蕉麻、黃麻有什麼區別? 劍麻又名波羅麻,是多年生草本龍舌蘭屬植物。其莖短;劍麻葉片是製造耐水麻繩的良好材料。它的拉力強、耐水濕、耐磨擦,在鹹水中不易腐爛,是做漁航業所用麻繩的材料。芭蕉科芭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馬尼拉麻硬質纖維,耐駭浸,拉力大。用於織魚網、繩索、麻布或包裝袋等。黃麻主產國孟加拉、印度和中國,次為巴西、尼泊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黃麻纖維白而有光澤,吸濕性好,散水快。供製麻袋、麻布、造紙、繩索、織地毯和窗簾。麻骨制活性炭、纖維板。
問題四:世界上什麼、棕油什麼和蕉麻的最大產地 棕櫚油的最大出口國都是馬來西亞
沙特最大蕉麻生產國
問題五:重慶話蕉麻老是什麼意思? 蕉麻老在重慶話裡面的意思就是煩透了或者非常焦急。
問題六:這是什麼你們誰認識?聽人說是蕉麻? 這是蕨麻的塊根,又叫人參果。
蕨麻(拉丁學名:Potentilla anserina L.)是薔薇科委陵菜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蕨麻亦稱人參果。含有維生素及鎂、鋅、鉀、鈣元素。具有較高的醫療和營養價值,它有著健胃補脾、生津止渴、益氣補血的功能,故藏醫稱其為卓老沙僧,常以其入葯。六七月間開花時的全草,還可用來收斂止血,止咳利痰,亦作滋補。蕨麻含有大量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和維生素,故長食之,確有人參延年益壽的功效,因此被人們美譽為「人參果 。
中文學名:蕨麻
拉丁學名:Potentilla?anserina?L.
別稱:高原薔薇科野生植物、鵝絨委陵菜、蓮花菜、蕨麻委陵菜、延壽草、人參果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目:薔薇亞科(Rosiodeae)
亞目:薔薇目(Rosales)
科:薔薇科(Rosaceae)
亞科:薔薇亞科
屬:委陵菜屬
種:蕨麻
英文名:Root of Silverweed Cinquefoil
問題七:亞麻,薴麻,黃麻,劍麻,蕉麻等麻面料有什麼區別 亞麻面料具有天然的竹節,面料相對柔軟,吸濕放濕性好,但纖維長度較短,纖維比較柔軟,薴麻纖維很長,但剛性較強,舒適度較差,黃麻產品主要是做麻袋的,也做裝飾布,劍麻焦麻纖維很粗是做纜繩用的。
問題八:亞麻、黃麻、蕉麻、劍麻分別長在哪?分別有什麼用呢? 樹上
問題九:各種麻的生長習性亞麻,蕉麻,黃麻,劍麻 亞麻--埃及;蕉麻--印尼;劍麻--坦尚尼亞;黃麻--孟加拉、印度和中國,次為巴西、尼泊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其中孟加拉為世界第一大生產國。劍麻又名波羅麻,是多年生草本龍舌蘭屬植物。其莖短;葉叢生於短莖上,形狀如一把利劍,長約80厘米,寬約10厘米左右,先端漸尖,葉片的尖端有褐色的銳刺,葉的邊緣也有上彎或下彎的褐色利刺。在園林或庭院的周圍種上它,既美觀,又比圍牆省錢省工。所以,人們稱贊劍麻是鐵柱將軍、園林的好衛士。
劍麻在秋冬季節(多在12月――1月)開花。花軸從葉叢中央抽出,高達數米,是世界上花柄最長的植物,柄粗而硬,直徑4――6厘米;圓錐花序,有花2000―3000朵,淡黃色,花被圓筒形,雄蕊6個,雌蕊一個,子房三室。因為雄蕊先熟,所以自花受粉困難。花後多不結實,但卻發生許多珠芽。珠芽成熟後發根,跌落地上,就成為幼株。植株開花後便會死去。也有偶然結成蒴
果的,蒴果成熟後,有扁平黑色的種子。
劍麻多用吸芽或珠芽繁殖。吸芽是由地下走莖的芽點發育而成的小苗,一般在劍麻定植後8―12個月就開始發生吸芽。當吸芽在母株旁邊生長到10――15厘米時就可挖取到苗圃中培育;35厘米以上的,可以直接定植。珠芽是開花後在植株上長出的珠芽,一般於春末夏初採下成熟的珠芽來培育,每株可采500―3000個珠芽,培育到約35厘米時即可定植。
劍麻喜陽光充足和溫暖氣候,較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中等肥沃、疏鬆透氣、富含石灰質的砂壤土中生長最好。在栽培上,應注意在起苗後,剝除老葉、陰干幾天後再定植,以避免植後腐爛。挖穴定植,先放基肥,植時以埋到基部1.5―2厘米為宜,還應注意避免泥土擠入心葉。埋土後壓實再澆定根水。植後要做好日常除草中耕,施追肥等工作,以促其生長良好。劍麻葉片是製造耐水麻繩的良好材料。它的拉力強、耐水濕、耐磨擦,在鹹水中不易腐爛,是做漁航業所用麻繩的材料。
蕉麻
芭蕉科芭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馬尼拉麻。熱帶纖維作物。原產菲律賓。厄瓜多和瓜地馬拉等國有少量種植。中國台灣、廣東曾引種。蕉麻是年生草本植物,由於莖和葉子跟芭蕉樹相似,故名蕉麻。花黃色,葉柄內有纖維,其纖維細長、堅韌、質輕,在海水中浸泡不易腐爛,是做魚網和船用纜繩的優質原料,還可編織席子和地毯及優質麻織衣料,蕉麻產在熱帶和亞熱帶,菲律賓的呂宋島和棉蘭老島是主要產地。在馬尼拉港出口,所以又被稱為馬尼拉麻。株高5~8米,須根淺生。真莖叢生,由種子或吸芽萌發而成。假莖由葉鞘互卷而成。葉長大。穗狀花序,單性花。漿果似芭蕉,肉不可食。種子黑色。蕉麻要求高溫、高濕,適宜生長於溫度27~29℃,年降水量2500~2800 毫米的環境。要求土層深厚,排水好的肥沃土壤。用種子或吸芽繁殖。定植一年後割葉,連割10年。主要病蟲害有樹冠萎縮病、蕉麻萎縮病和莖腐病。從葉鞘中取纖維 。硬質纖維,耐水浸,拉力大。用於織魚網、繩索、麻布或包裝袋等
黃麻
jute
椴樹科黃麻屬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作物。又名絡麻、綠麻、莢頭麻。長果黃麻起源於中國;圓果黃麻原產印度、巴基斯坦。主產國孟加拉、印度和中國,次為巴西、尼泊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中國主產區為廣東、浙江、台灣等省。黃麻屬約有40個種。有栽培價值的是圓果黃麻和長果黃麻。黃麻主根入土深1米左右。莖高2~5米,粗1.5~2厘米,青、紅或紫色。葉卵圓至披針形。聚傘花序,花黃色。蒴果。長果黃麻為圓筒形蒴果,長5~8厘米,種子墨綠或灰黑色。圓果黃麻為球形蒴果,有縱棱和疣狀突......>>
問題十:蕉麻是什麼科植物,是用來幹嘛的。 蕉麻
abaca 亦稱馬尼拉麻。
學名Musa textilis
蕉麻由於強度大、柔軟、有浮力和抗海水侵蝕性好,主要用作船用的繩纜、釣魚線、吊車繩索和漁網。有些蕉麻可用來制地毯、桌墊和紙。內層纖維可不經紡線而製造出耐穿的細布,主要被當地人用來做衣服和鞋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