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是什麼族群
Ⅰ 華人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民族,馬來西亞是個怎樣的國家呢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大概為中國貴州省兩倍,人口數量與貴州省非常,因此人口密度散布比較低。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區域的中心點,國內一共有32個中華民族。同時也是一個多族群我國,以馬來族,華族和印度族為主導。在其中馬來後裔盡管占各省總人口最大,但也只是佔有率一半以上。
物價水平便宜,日常生活高性價比
馬來西亞最與眾不同的經濟特徵就是經濟發達、物價水平便宜。馬來西亞在世界經濟排名第93位,國民收入水平遠高於中國,但消費水平不上中國的1/2。
醫療旅遊我國,全力支持
馬來西亞持續3年榮登「全世界最好度假旅遊診療我國」,馬來是大力發展醫療旅遊的國家之一。
Ⅱ 馬來西亞有多少個種族
馬來西亞有三個種族,分別是馬來人,華人,印度人。
1,馬來人
馬來族(馬來文:Orang Melayu;英文:Ethnic Malay),也稱為馬來人(狹義),馬來西亞華文通常又稱為巫族。主要居住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東部及南部,婆羅洲沿岸,泰國南部。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
2,華人
華人(Ethnic Chinese),即中華人的簡稱,在古代是指漢族,至近代改指已經加入或者取得外國國籍的中國血統的人。華是中國的古稱,中國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鄉的華人稱為僑人和僑士,外籍華人之稱謂從華僑演變而來。
3,印度人
馬來西亞印度裔,英文:Malaysian Indian,是對生活在馬來西亞的印度人的稱呼。印度裔馬來西亞人大多是在是在英屬馬來亞時期從印度移居馬來半島的後裔。
(2)馬來西亞是什麼族群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各族人口佔比:
統計局2016年數據顯示,總人口3166.07萬。以族群來看,土著(馬來人及原住民)共1948.36萬(61.54%),華裔共664.8萬(21.00%),印裔共199.2萬(6.29%),其他人口佔28.14萬(0.89%),非國民325.56萬(10.28%)。
根據憲法定義,馬來人是實行馬來風俗和文化的穆斯林。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馬來的土著,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
非馬來土著在砂拉越佔一半以上人口,在沙巴超過2/3。半島也存在著為數較少的原住民群體,他們被統稱為Orang Asli。關於誰能獲得土著地位的各州法律規定有所不同。
Ⅲ 馬來西亞民族有哪些特色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即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在這塊風光綺麗、物產富饒的大地上,各族人民匯聚形成了奇異獨特的風土民情。馬來西亞民族文化融合了馬來族、印度族、華族等多種族的文化特色,其中人口最多的當屬馬來族,因而馬來族文化的影響也是最為顯性的。據統計,馬來西亞有三十多個民族,以馬來族、華族、印度族人為主,佔全國人口總數的80%。
1.原住民是馬來半島最早的居民,其餘的民族都是外來移民的後裔。原住民的馬來語為OrangAsli,音譯為「奧朗·阿斯利人」,意為「原住民」、「原住民族」。盡管他們都居住在馬來半島,但無論是西馬原住民還是東馬原住民,他們在文化習俗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雖然膚色近似,但語言不同。生活在沙撈越的各民族的傳統節日與舞蹈更是別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沙撈越州的男子舞蹈——大東朱落舞還保留著馬來族原始舞蹈的風貌。
2.馬來西亞人口最多的民族便是馬來族了,雖是由三支移民組成的,但他們的信仰相同,語言相近,生活習性也差別不大,因而被統稱為馬來人。馬來人自幼信奉伊斯蘭教,馬來語屬南島語系,主要是居住在西馬的吉蘭丹州和登嘉樓州的產稻平原地區、太平市到泰馬邊界的沿海地帶,以及馬六甲市以南至柔佛州的廣大地區的居民常用。馬來人大都從事農業,種植橡膠、椰子、水稻、可可等,還有少部分人從事漁業。在這片蕉風椰雨的地方,舞蹈的發展也受其環境、民族文化的影響,具有輕快流暢、婀娜多姿的特點。
3.華人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民族,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一世紀前便有華人進入馬來半島做買賣,此後,便相繼有大量的華人前來發展,迄今為止,馬來西亞的華人大約有600萬人,華人數量在馬來半島、沙巴和沙撈越等地都是人口較多的。至今,華人對馬來西亞的藝術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4.印度人是馬來西亞的第三大族群,大約於公元初年就有印度僧人赴馬來半島傳播印度教,比華人更早來到馬來半島。在當時,馬來西亞深受印度教的文化影響,從印度傳來了王權的觀念以及法律、文學等。目前,馬來西亞的印度人主要分布在西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巴生港—馬六甲,以及吉打州的河谷地區。印度人主要從事一些種植業,只有少數人在城市做生意或做專業的技術工作。他們由於經濟實力不強,因此在全國性事務上的影響上相對較弱。在宗教信仰上,仍保留著傳統的印度教。因此,馬來西亞藝術的發展也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以舞蹈為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身體語言很豐富,尤其是手語符號語言的變化。
5.除了以上的種族之外,馬來西亞還有少量歐洲、中東、柬埔寨、泰國和越南等地移民過來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馬六甲、沙撈越等地區。
從以上民族構成來看,馬來人是馬來西亞的主要民族,其他民族統稱為少數民族。一般而言,主體民族往往具有與生俱來的文化、政治優勢,一般被視作國家的主體或代表,對國家有著強烈的認同感。馬來西亞民族呈多元化,其民族結構也十分復雜,各民族在歷史淵源、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習俗風尚等方面均存在諸多差異,因此,人們習慣上認為馬來西亞各民族之間的沖突和對立應屢見不鮮。但縱觀馬來西亞歷史,除個別時期外,其民族關系基本上處於和諧共處狀態,被國際社會贊譽為「民族和諧的典範」。也正是在如此和諧的民族關系中,藝術的發展才蒸蒸日上。
Ⅳ 馬來西亞人是中國人嗎
馬來西亞人不是中國人。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馬來西亞的華人祖先來自中國,所以馬來西亞的華人也有接受華文教育。馬來西亞的華人樣貌和說話和中國人沒有什麼區別。馬來西亞的華人中文發音大多數沒有中國的標准。馬來西亞還有其他種族如:馬來人、印度人、卡達山民族等。
馬來西亞特點:
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一樣,馬來西亞在所有價格水平上都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食品選擇。如果你的旅行預算有限,馬來西亞絕對是一個街頭美食天堂,到處都是小販中心和美食廣場,提供了豐富的選擇——從馬來特色菜到中餐、印度餐、西餐,甚至是融合菜。
馬來西亞人周末花相當多的時間在購物中心。我們認為這是由於這里的天氣太熱太潮濕了,而商場的免費空調可以緩解這種情況。如果你在巴生谷旅行時,每隔10分鍾左右就會碰到一家購物中心,不要感到驚訝因為幾乎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購物中心。
Ⅳ 馬來西亞有幾種民族或者種族
族群之間相差多大就算一個不同的民族沒有準確定義。全世界很少有國家像中國一樣定義有多少的民族。 *馬來西亞主導政治的馬來民族占總人口的大多數,50.4%。 *占總人口的23.7%的華裔在經濟及貿易領域扮演主要角色。 *印度裔馬來西亞公民占總人口的7.1%(大約85%的印裔是泰米爾裔,其他則是格拉拉裔,錫克裔及雀替爾裔等。)。 *還有一些非馬來族的土著,包含數十種族群,11%。 *其他的馬來西亞人民是歐裔、中東裔、柬埔寨裔、泰國裔及越南裔等等。
Ⅵ 馬來西亞有幾種民族或者種族
馬來西亞主要有三個民族:馬來人、華人、印裔。
1、土著(馬來人及原住民)共1948.36萬(61.54%)。馬來西亞華文通常又稱為巫族。主要居住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東部及南部、婆羅洲沿岸、泰國南部。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
2、華人共664.8萬(21.00%),主要是明朝、清朝到民國時期數百年來從中國福建和廣東、廣西、海南等一帶遷移而來的中國人後裔。馬來西亞華人古代多自稱唐人、華人,中華民國成立後開始自稱中國人、華人及華僑,馬來西亞獨立後開始改稱華人、華裔,成為馬來西亞國民,幾無自稱「中國人」與「華僑」的華人。
3、印裔共199.2萬(6.29%),是對生活在馬來西亞的印度人的稱呼。印度裔馬來西亞人大多是在是在英屬馬來亞時期從印度移居馬來半島的後裔。這可能發生在在印度人在東南亞第一波遷徙時期──阿育王對卡林加的南征和之後沙摩陀羅·笈多對東南亞各地的入侵,勢力遠及爪哇和馬來半島,從此開始有印度人移居於此。如今,它們成為了馬來西亞的第三大族群,人口規模在馬來人和馬來西亞華人之後。
4、其他人口佔28.14萬(0.89%),非國民325.56萬(10.28%)。
(6)馬來西亞是什麼族群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是一個新興的多元化經濟國家。經濟在19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國家之一,是資本主義國家。馬來西亞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旅遊業是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知識經濟服務業也在同步擴張。
此外,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一,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英聯邦、不結盟運動和伊斯蘭會議組織的成員國。主要參與的軍事行動有五國聯合防衛和聯合國維和行動。
Ⅶ 馬來西亞人是黃種人嗎
馬來西亞有三大民族,當地土著馬來人,印度人和華人。印度人源自印度的移民,華人是從中國南下的移民。因此,只有馬來西亞的華人是黃種人。
Ⅷ 馬來族,華族,印度族三大族群是哪個國家的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主要民族是馬來人,華人,印度人。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Malaysia),首都吉隆坡,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國家。該國由十三個州組成。
Ⅸ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嗎誰可以回答我這個問題謝謝您哦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國家,主導政治的馬來民族占總人口的大多數。根據憲法規定,馬來族都是穆斯林,但其他種族並不受這條例的約束。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的華裔在經濟及貿易領域扮演主要角色。印度裔馬來西亞公民占總人口的大約8%,其中包括印度教徒、穆斯林、錫克教徒、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及佛教徒。大約85%的印裔是泰米爾裔,其他則是格拉拉裔,錫克裔及雀替爾(chettiar,即放債者之意)裔等。據2005年馬來西亞政府統計,馬來西亞人口中約有55%屬於穆斯林、35%屬於佛教徒、5.5%屬於基督徒(包括新教),1%屬於天主教、3.6%屬於印度教徒、1.5%屬於道教徒、其餘屬於錫克教徒、巴哈伊教徒、萬物有靈等。
超過一半的砂拉越居民及66%的沙巴居民是非馬來土著。一小部分的非馬來土著也居住在馬來半島。非馬來土著包含數十種族群,但他們都由某個程度上的共同點。直到二十世紀,大多數土著還抱有傳統信仰,但許多土著已轉為穆斯林、基督新教徒及天主教徒。
其他的馬來西亞人民是歐裔、中東裔、柬埔寨裔及越南裔等等。歐裔及歐亞混血人民包括英國殖民者後裔及一些葡萄牙殖民者後裔。中東裔人民則大多是首先將伊斯蘭教傳至馬來西亞的阿拉伯人後裔。一小部分的柬埔寨及越南以國民作為越戰難民遷至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大約兩千萬的國民居住在馬來半島。
1969年5月13日馬來西亞爆發了主要是華人與馬來人之間的種族沖突,史稱513事件。
Ⅹ 聊一聊東南亞國度之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Malaysia)一個位於東南亞馬來半島上的國家,一個既具有濃郁的熱帶風情也同時兼容著多民族文化的國度,使眾多的外國遊客為之嚮往。
在中國,如果走旅行團的話,大部分 旅遊 公司制定的 旅遊 目的地線路都是常提的「新馬泰」。這個 旅遊 線路在北京被惡搞稱之為「新馬太」,這也已經算是老梗了,新街口、馬甸、太平庄三個北京地名的簡稱與「新馬泰」同音。
玩笑歸玩笑,言歸正傳,新馬泰這條 旅遊 線路也算是備受中國旅客喜愛的線路,首先是比較廉價,其次就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具有豐富的 旅遊 資源,無論是自然景觀或者是人文景觀。在這三個國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馬來西亞。本人也有幸地曾在那邊學習生活了半年,那邊的自然環境以及風土人情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面主頁君就從自然環境、人文 歷史 ,教育環境,當前情況等若干方面闡述下我對馬來西亞這個東南亞國度的一些看法,並且希望與各位朋友進行看法上的交流,同時也希望給彼此帶來或多或少的啟發與幫助。
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分為東馬來西亞及西馬來西亞兩部分,中間隔著南中國海,其中為我們所周知的吉隆坡(馬來西亞首都&最大城市)就位於西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氣候為熱帶雨林及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如夏,較為炎熱,且降水充沛。當年本人從北京首都機場乘坐亞洲航空公司(AirAsia)的航班剛降落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時候,剛出飛機艙門,一股熱浪迎面而來,心裡想熱帶氣候果真名不虛傳啊。但是沒多一會就發現馬來西亞的熱跟我們北京夏天的熱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北京夏季7月底到8月初那幾天最熱的時候,體感溫度非常高,會使人非常難受,備受煎熬。但是馬來西亞熱帶氣候屬於那種乾熱,只要是降雨天氣或者太陽落下後將會非常舒適。
馬來西亞本國有三大民族,分別是馬來人族群(主體民族)、華人族群、印度人族群。馬來人屬於當地土著,占馬來西亞國民總數的多半。他們信仰伊斯蘭教,掌握著國家的行政大權,運轉著國家機器,所以馬來西亞政府無論是高層還是地方政府大部分官員出身都是馬來人族群。
華人族群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僅次於當地土著馬來人,大概占國家總人口數的22% ,絕大部分都是明清時期及民國初期從中國廣東福建等地下南洋的勞工及經商而定居的人,從而形成了今天的華人族群。華人靠著勤奮與聰明的頭腦牢牢控制著馬來西亞工商業,當地很多知名企業家都是華人。當然也有知名的 體育 明星及 娛樂 圈明星比如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著名歌手梁靜茹,光良等。當年我到了馬來西亞,發現華人很多,在很多鬧市區華人幾乎隨處可見,所以不存在語言交流問題。通過與當地華人族群的深入接觸,發現了幾點有意思的細節。首先馬來西亞華人相當一部分都對中國及中國文化有一種深深的親切感與嚮往感,換言之他們從內心深處不想割裂與中國的聯系,內心深處還住在一顆中華之心,盡管國籍是馬來西亞。大部分華人都能講漢語普通話,當然還可以講粵語,閩南語等。當地華人可以說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天賦,見過一個華人小伙會講普通話、粵語、閩南語、馬來語、英語、日語、德語等八種語言。可以說華人在語言方面是神一般的存在啊。而且不但能說還能用簡體漢字及繁體漢字進行書寫,走在馬來西亞街邊隨處可見中文漢字的廣告招牌與標識。這主要歸結於當地華人較為抱團,對中國文化認同感強,華人族群都把自己子女送到由馬來西亞華人企業家贊助的華校接受教育。所以說這些馬來西亞華人從小接受的是中文背景的系統教育,用的語文, 歷史 ,乃至數理化的教材都是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綜上所述造就了馬來西亞定居下來的華人族群保留了很多傳統的中華文化元素,甚至不遜於中國。其次感覺有意思的細節就是馬來西亞華人不願意甚至很反感外國人叫他們馬來人,我當時初來乍到,稱呼馬來西亞華人朋友為馬來人,這令他們很無語面露不快,因為當時我鬧不清馬來人與馬來西亞人的概念,混淆一起了。其實他們邏輯關系就是馬來人肯定是馬來西亞人,但是馬來西亞人(馬來西亞國籍)不一定只有馬來人,因為馬來西亞有三大族群。但是從馬來西亞華人不願意被外國人稱他們為馬來人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一些細節來,比如說馬來西亞華人對馬來人(馬來西亞主體民族&統治階級)始終心存芥蒂,源於馬來人對華人的種種壓迫及區別對待政策。華人從政為本族群爭取權益是非常困難的,馬來人給華人設置了一個「種族隔離天花板」,幾乎斷絕了華人走向政壇的可能性。甚至華人考馬來西亞頂級的國立大學也被設置了阻礙,可以說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很多人從事商業,但是政治地位低,沒有什麼話語權,在他們口中經常將「二等公民」掛在口中,也的確透露出他們的無奈委屈和憤恨吧。再說說當地華人族群的特色 美食 吧。因為當地華人大部分都是從廣東福建遷移來的,所以當地 美食 好多都以粵菜,閩菜為主,偏愛吃魚。我比較喜歡當地的特色小吃,比如魚丸粉,雲吞面等。
馬來西亞除了馬來人族群,華人族群還有就是少量的印度人族群了。在馬來西亞街邊可以看到那些穿著印度民族服飾,皮膚黝黑的印度人,印度族群與華人關系還算融洽,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在華人開的餐廳吃飯,也可以看到華人在印度餐廳熟練的用手吃著咖喱。這一切都像是一種無聲的磨合,兩個文化不同的族群都能夠適應並融入到彼此不同的文化與飲食習慣中。
聊完了馬來西亞的自然氣候與人文飲食,下面再聊聊馬來西亞的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教育文化中心。東南亞地區最大城市之一。身處熱帶地區,降雨充沛,綠化環境較好,標準的熱帶地區城市。下面推薦幾個我自己認為不錯的 旅遊 景點。
高大聳立的雙子塔矗立於吉隆坡市區,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上個世紀90年代作為亞洲四小虎之一的馬來西亞經濟開始飛速發展,雙子塔也於那時候成為了吉隆坡乃至整個馬來西亞坐標性建築,成為一張馬來西亞對外宣傳的明信片。雙子塔無論是白天游覽還是晚上游覽都十分瑰麗,尤其是晚上伴隨城市燈光。
上個世紀90年代伴隨著馬來西亞經濟快速發展,吉隆坡城市發展很快,高樓大廈紛紛拔地而起,但是吉隆坡老式建築風格也得到了保留,與新建起的現代化建築遙相呼應。 歷史 感與現代 時尚 感襯托著吉隆坡乃至馬來西亞的獨特魅力。位於吉隆坡老城區的茨廠街也稱吉隆坡唐人街,面積雖不大,但十分熱鬧繁華,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尤其是晚上,更像是過節一般,是當地著名的夜市。在茨廠街可以吃到各種特色小吃,比如說腸粉,鹵鴨,雲吞面等此外還有就是隨處可見的中餐廳。對路邊攤情有獨鍾的朋友來這里保准你可以大飽口福。除了 美食 在茨廠街還可以看到各種中式牌樓,各種中式樓宇,中式風格的沿街售貨攤。這里的店鋪基本上由馬來西亞華人所開,掛著醒目的用繁體漢字書寫的中文招牌及廣告。置身於其中,讓人沉醉於獨特的 歷史 文化氛圍中。茨廠街也是一個購物的好去處,不但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工藝品,特色的文化創意品還能在特色華文書店買一些馬來西亞華人作家的著作,文學類,時事評論類的都很不錯,當地有一個流派就叫「馬華文學」。
最後再聊聊馬來西亞的教育吧。馬來西亞教育質量在發展中國家裡算比較高質量的,特別是在東南亞國家裡更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他們的高等教育。感覺馬來西亞教育體系挺適合咱們中國一部分學生前去發展的。如果中考時候感覺考不上中國的高中又不想去讀職業高中或技術學校的話可以考慮在自己15,16歲這個階段就前往馬來西亞,可以先選擇讀那邊華人經營的獨立中學。獨立中學是中文授課,教授的科目也包括數學,物理,化學,中國及世界 歷史 等,當然也有英語課程及馬來語課程。可以通過在獨立中學學習的契機,便於申請馬來西亞當地的大學,無論是國立大學或私立大學,教育質量都是不錯的。高三階段的中國學生可以直接去申請馬來西亞的大學,部分大學是需要英語雅思成績的,一部分不需要雅思成績,需要先去讀語言學習班也就是相當於預科班。好處就是減輕了部分學習壓力,在英語語言環境下可以提高自己英語水平。去馬來西亞留學讀大學最大的好處就是以當地大學為跳板去申請澳洲及英國的高等學府,因為他們同屬英聯邦教育體系,關系密切。同等成績下去申請英國或澳洲的碩士研究生,以馬來西亞大學畢業生身份去申請拿到offer的幾率會更大一些,是跟在中國本地去申請相比。
各位朋友,由於篇幅有限,今天先跟大家聊到這里,希望與大家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