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鋁土礦什麼時候能恢復
Ⅰ 年鋁供需形勢分析
一、國內外資源狀況
(一)世界鋁資源狀況
世界鋁土礦資源豐富,資源保證度很高。按目前世界鋁土礦產量計算,鋁土礦靜態保證年限在200年以上。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截至2008年,世界鋁土礦資源量為550~750億噸,分布在非洲(33%)、大洋洲(24%)、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區(22%)、亞洲(15%)和其他地區(6%)。
2008年世界鋁土礦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為270億噸和380億噸。幾內亞鋁土礦儲量為74億噸,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亞鋁土礦儲量為58億噸,排名第二位,上述兩國鋁土礦儲量約佔世界儲量的一半,其他鋁土礦儲量比較大的國家有越南21億噸、牙買加20億噸、巴西19億噸、印度7.7億噸、中國7億噸、蓋亞那7億噸、希臘6億噸、蘇利南5.8億噸、哈薩克3.6億噸、委內瑞拉3.2億噸、俄羅斯2億噸,上述14個國家鋁土礦儲量合計佔世界總儲量的86.8%(表1)。
表1 2008年世界鋁資源的儲量和儲量基礎
圖2 LME年度現貨鋁結算平均價格變動(1990~2009年)
(二)氧化鋁
2008年,在國內需求減少、國際經濟危機的雙重作用下,氧化鋁價格更是一蹶不振,震盪走低。但受成本影響,價格走勢與生產規模互動。減產、停產與原鋁價格的回升使得氧化鋁價格繼續下調的空間不大,預計未來氧化鋁價格將呈現上揚和盤整的態勢。
受益於需求回暖,2009年以來國內氧化鋁價格從年初的2000元/噸回升至12月初的2650元/噸,漲幅超過30%。同時隨著價格的回升,原有的閑置產能快速復產,氧化鋁供應持續增加。根據世界鋁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世界氧化鋁產量達4994.6萬噸,其中中國氧化鋁產量達2379萬噸,氧化鋁市場供應充裕並略有剩餘,這抑制了氧化鋁價格的繼續上漲。2010年在原鋁產能持續增加的預期下,氧化鋁市場供應將大致平衡或略有剩餘,氧化鋁價格難以大漲大跌,將維持在2500元/噸上下的水平。
(三)電解鋁
電價一直是電解鋁生產企業最重要的成本因素,歐洲、北美以及中國的電費在電解鋁成本中所佔的比例高達40%,其他地區略微低一些。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出台的電價調整方案,自2009年11月20日起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8分錢。作為國內電解鋁大省,河南省銷售電價平均提價標准每千瓦時3.45分錢,具體220千伏及以上電解鋁等工業企業每度電價0.527元。一般電價提高1分錢,電解鋁成本將提高150元/噸,此次電價上調將帶動電解鋁價格上漲500元/噸。根據目前氧化鋁及其他原料價格估算,不考慮人工成本及設備折舊的情況下,我國電解鋁生產成本已經高達13000元/噸;如果再加上人工成本及設備折舊,電解鋁成本將超過15000元/噸,2010年電解鋁生產成本將緩慢提高。
六、結論
(一)世界鋁供需趨勢
原鋁主要消費地區在北美、西歐、俄羅斯和中國。2008年美國和西歐工業大幅下滑,直接導致原鋁需求下滑。經濟危機抑制了全球鋁產品的需求。另外,龐大的產能使得鋁產品的供應依然十分充足,但由於價格的下跌,減產和停產不斷出現,所以整體上進入供大於求的局面,但市場調節和政策作用使得差距繼續縮小。2009年國內外製鋁企業先後完成產能重啟,全球原鋁產量快速回升,但需求量增加速度並沒有超過供應增速,所以全球鋁市場過剩壓力仍沒有得到緩解。預計未來短期內國際原鋁消費下降幅度將逐步縮小,國際原鋁整體上仍將是供大於求,但供需差距會繼續縮小。
(二)我國鋁供需趨勢
中國在全球鋁消費中仍然扮演「支柱」角色,並繼續支撐著鋁行業的基本面。下游消費領域,房地產市場持續回暖。國房景氣指數從2009年4月份開始快速回升並於8月份突破100,截止到2009年10月份,國房景氣指數連續三個月保持在100以上。特別是進入9月份以後,國內房地產市場強勁反彈,房地產開發投資、資金來源以及施工面積指數全部升至100以上,新開工面積繼續增長,房屋竣工面積增速放緩。建築行業對鋁材的消費占據很大比重,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迅速回暖,後期鋁型材消費將不斷增長。
(朱欣然)
Ⅱ 紅土型鋁土礦
紅土型鋁土礦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鋁土礦類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范圍內的南美、西非、東南亞、印度、澳大利亞等地的熱帶雨林地區。
南美北部成礦帶:主要分布在蓋亞那地盾及蓋亞那北部海岸平原、蘇利南和法屬蓋亞那、亞馬遜河流域和巴西地盾北部。
西非成礦帶:遍布西非板塊,主要位於幾內亞以及喀麥隆、馬里、迦納等國家。
印度成礦帶:位於印度半島東加茨境內。
東南亞成礦帶:主要分布在越南、寮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
澳大利亞成礦帶: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北部、西部。
以上幾個成礦帶鋁土礦資源儲量占紅土型鋁土礦儲量的96%(巴多西,1994)。成礦時代以新生代為主。
紅土型鋁土礦一般產出於高原台地、圓丘、長形單面山、山嶺斜坡、平坦海岸準平原和沉積平地、平坦準平原上的小型窪地等地貌環境下。高原台地最為重要,印度、幾內亞、喀麥隆、巴西、蓋亞那、澳大利亞、越南、寮國等地的鋁土礦產於該地貌環境條件下,這些台地一般是地質歷史時期古夷平面的殘留。
大部分的紅土型鋁土礦(儲量占紅土型鋁土礦的95%)位於地表,未被新的沉積物覆蓋。其母岩主要為不含石英的岩石及含石英少的岩石,只有少量礦床由含石英量高的花崗岩、流紋岩、砂岩風化形成。
礦體形態多呈層狀、似層狀。多數礦區剖面上可以分為四層:頂部的土壤層、鐵質硬結層、鋁土礦層、殘余層。硬結層一般呈鮮艷的紅、深紅、棕色,結核狀、團塊狀、膠狀結構,堅硬,含鐵量較高。鋁土礦層一般呈黃-褐色,局部紅色、紅褐色,主要結構有結核狀、團塊狀、豆狀等。殘余層一般為淺色或雜色,呈松軟土狀,多保留原岩結構構造。
礦石Al2O3平均質量分數一般40%~45%,SiO2質量分數4%~8%,Fe2O3質量分數一般10%~25%,部分礦區發生脫鐵作用含鐵量較低。三水鋁石是主要礦石礦物,其次是一水軟鋁石,一水硬鋁石少見。高嶺石是最常見硅酸鹽礦物。
寮國占巴色省巴松縣鋁土礦床為第四紀紅土型鋁土礦,具有紅土型鋁土礦的典型地質特徵。
礦床位於寮國南部占巴色省波羅芬高原,地理坐標為東經106°33′36″~106°39′15″,北緯15°00′00″~15°07′48″。屬熱帶雨林氣候區,植物密布、通行困難,每年5~10月為雨季,降雨豐沛。高原表面覆蓋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玄武岩,紅土型鋁土礦由玄武岩風化形成,覆蓋於玄武岩之上,局部玄武岩風化殆盡,鋁土礦覆蓋於中生界砂礫岩上。
礦區范圍內地形高差較小,礦區最高處和最低處高差約100m,高地和臨近溝谷高差一般小於50m,鋁土礦體出現於山脊、山包等較高位置,向兩側礦體厚度變小、品位變低。溝谷之中基岩出露,無礦體出現。
礦區紅土風化層從下到上可以劃分為四層:底部為雜色粘土層,中部為鋁土礦層,上部為鐵質層,地表為土壤、腐殖質層。
底部粘土層厚度0~8.13m,平均2.05m,呈黃、紅、白等雜色,主要礦物成分有粘土、鐵質及少量的鋁土礦結核,局部見到殘留的玄武岩殘塊、砂礫岩之上的見石英砂、礫石;中部鋁土礦層,厚度0~11.62m,平均4.55m,一般呈黃褐色,局部紅褐色,礦石呈大小不等的結核產出於松軟紅土中。下部為直徑1~3cm的管狀、片狀結構鋁土礦,含結核量約為30%~40%;向上出現結核狀、豆狀、腎狀鋁土礦,結核直徑大者可達15cm,局部相互連接成直徑1~2m的塊狀,含結核量50%~70%。上部鐵質層,厚度0.40~6.50m,紅褐色、紅色鐵質結核、團塊分布於紅土中,含結核量可達60%~80%。礦區的大部分地區,鐵質層結核Fe2O3質量分數最高可達60.45%,大部樣品達赤鐵礦礦石邊界品位要求。
礦石為紅土型三水鋁石礦石,呈黃褐色、紅褐色、紫紅色等。主要礦物為三水鋁石,其次為高嶺石、針鐵礦、赤鐵礦、銳鈦礦等。礦石結構構造具有典型膠狀成因的結構構造特徵。主要有結核狀、豆狀、片狀、管狀等結構,為紅土中水鋁石、赤鐵礦、褐鐵礦等礦物成分,周期性析出、聚集所形成。結核、豆石出現於礦體上部,局部相互聯結形成塊狀結構,礦體下部出現片狀、管狀結構鋁土礦,結核直徑變小,結核數量變少。礦石構造為地表風化沉積作用形成的,主要有似層狀、帽狀、殼狀構造。
鋁土礦礦石主要化學成分為Al2O3、SiO2、Fe2O3、TiO2等(表4.8),Al2O3質量分數28.04%~55.79%,算術平均值42.07%;SiO2質量分數為0.94%~20.22%,平均6.31%;Fe2O3質量分數7.75%~45.50%,平均23.55%;TiO2質量分數1.35%~7.98%,平均3.07%。
表4.8 寮國鋁土礦岩礦石化學成分特徵表 wB/%
相關分析表明,鋁土礦中Al2O3質量分數與SiO2質量分數、Fe2O3質量分數、TiO2質量分數均成明顯的反比例變化關系,1595個鋁土礦樣品Al2O3與SiO2相關系數為-0.37,與Fe2O3相關系數為-0.92、與TiO2相關系數為-0.48。和鐵礦相比,鋁土礦鈦率較高,高品位鋁土礦具有較高的鈦率。
推測鋁土礦形成過程中,強烈的紅土化作用導致了上部鐵質層中鋁質的遷移,氧化鐵在氧化條件下最為穩定,殘留下來形成鐵質層,鋁質向下遷移使鋁質層Al2O3質量分數增加。由於TiO2性質穩定,從而顯示出鐵質層較低的鈦率、鋁土礦Al2O3與SiO2負相關的特徵。
Ⅲ 東南亞鋁土礦進口在哪個港
萊州港。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恢復出口後,首船5.5萬噸的鋁土礦抵達中國萊州港。
Ⅳ 馬來西亞的錫礦石
馬來西亞錫礦儲量100萬噸(2005年資料 ),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馬來半島11個州中有9個有錫礦,但以霹靂州和雪蘭莪州最多。礦石類型以砂礦為主,主要為沖積砂礦,如世界著名的堅打穀錫礦區和吉隆坡錫礦區,礦石礦物為錫石,伴有獨居石、鈦鐵礦和磷釔礦等,大多來自印支期花崗岩與志留-二疊紀碎屑岩和灰岩內外接觸帶附近的錫石一石英脈。原生錫礦佔次要地位,其成因類型有:(1)熱液型礦床。多為錫石一石英脈型礦床,礦石分布在泥質岩層的裂隙中。主要礦石礦物為錫石,伴生有黃鐵礦、黃銅礦、毒砂、黃玉、黃錫礦、閃鋅礦、石英和鉻鐵礦等。有的伴有強烈石英岩化。代表性礦床如雙溪林明錫礦。(2)接觸交代(礦卡岩)型礦床。其特徵是錫石發育在花崗岩體與碳酸岩接觸處的礦卡岩帶中,錫礦化集中在斷裂交叉部位及交匯入,如馬樟薩塔洪、武吉伯西等礦體。(3)偉晶岩型礦床。規模一般較小,產於各類偉晶岩中,除錫石外,主要伴生礦物有電氣石、白雲母、黃玉、螢石和綠柱石等,如柔佛州的巴克里礦床。 馬來西亞鐵礦 Perwaja Steel Sdn Bhd Perwaja Steel Sdn Bhd 印尼錫礦 印尼錫礦 馬來西亞煤炭 馬來西亞煤炭 馬來西亞金礦 馬來西亞金礦 泰國錫礦 泰國錫礦 玻利維亞錫礦 玻利維亞錫礦 馬來西亞鋁土礦 馬來西亞鋁土礦 馬來西亞錫 馬來西亞錫 奈及利亞錫礦 奈及利亞錫礦 尼日錫礦 尼日錫礦 馬來西亞鈦礦 馬來西亞鈦礦 寮國錫礦 寮國錫礦
Ⅳ 有誰知道鋁土礦的用途,
鋁土礦實際上是指工業上能利用的,以三水鋁石、一水軟鋁石或一水硬鋁石為主要礦物所組成的礦石的統稱。它的應用領域有金屬和非金屬兩個方面。
鋁土礦是生產金屬鋁的最佳原料,也是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其用量佔世界鋁土礦總產量的90%以上。
鋁土礦的非金屬用途主要是作耐火材料、研磨材料、化學製品及高鋁水泥的原料。鋁土礦在非金屬方面的用量所佔比重雖小,但用途卻十分廣泛。例如:化學製品方面以硫酸鹽、三水合物及氯化鋁等產品可應用於造紙、凈化水、陶瓷及石油精煉方面;活性氧化鋁在化學、煉油、制葯工業上可作催化劑、觸媒載體及脫色、脫水、脫氣、脫酸、乾燥等物理吸附劑;用r-Al2O3生產的氯化鋁可供染料、橡膠、醫葯、石油等有機合成應用;玻璃組成中有3%~5%Al2O3可提高熔點、粘度、強度;研磨材料是高級砂輪、拋光粉的主要原料;耐火材料是工業部門不可缺少的築爐材料。
金屬鋁是世界上僅次於鋼鐵的第二重要金屬,1995年世界人均消費量達到3.29kg。由於鋁具有比重小、導電導熱性好、易於機械加工及其他許多優良性能,因而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目前,全世界用鋁量最大的是建築、交通運輸和包裝部門,占鋁總消費量的60%以上。鋁是電器工業、飛機製造工業、機械工業和民用器具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重點討論的是生產金屬鋁的鋁土礦及其礦床。至於作耐火粘土用的鋁土礦及其礦床見非金屬礦「耐火粘土」中討論。
一、礦物原料特點
鋁是地殼中分布最廣泛的元素之一,屬親石親氧元素。鋁在自然界中多成氧化物、氫氧化物和含氧的鋁硅酸鹽存在,極少發現鋁的自然金屬。
自然界已知的含鋁礦物有258種,其中常見的礦物約43種。實際上,由純礦物組成的鋁礦床是沒有的,一般都是共生分布,並混有雜質。從經濟和技術觀點出發,並不是所有的含鋁礦物都能成為工業原料。用於提煉金屬鋁的主要是由一水硬鋁石、一水軟鋁石或三水鋁石組成的鋁土礦。原蘇聯因缺乏鋁土礦資源,利用霞石和明礬石提煉氧化鋁。我國的硫磷鋁鍶礦可以綜合回收氧化鋁。
一水硬鋁石又名水鋁石,結構式和分子式分別為AlO(OH)和Al2O3·H2O。斜方晶系,結晶完好者呈柱狀、板狀、鱗片狀、針狀、棱狀等。礦石中的水鋁石一般均含有TiO2、SiO2、Fe2O3、Ga2O3、Nb2O5、Ta2O5、TR2O3等不同量類質同象混入物。水鋁石溶於酸和鹼,但在常溫常壓下溶解甚弱,需在高溫高壓和強酸或強鹼濃度下才能完全分解。一水硬鋁石形成於酸性介質,與一水軟鋁石、赤鐵礦、針鐵礦、高嶺石、綠泥石、黃鐵礦等共生。其水化可變成三水鋁石,脫水可變成α剛玉,可被高嶺石、黃鐵礦、菱鐵礦、綠泥石等交代。
一水軟鋁石又名勃姆石、軟水鋁石,結構式為AlO(OH),分子式為Al2O3·H2O。斜方晶系,結晶完好者呈菱形體、棱面狀、棱狀、針狀、纖維狀和六角板狀。礦石中的一水軟鋁石常含Fe2O3、TiO2、Cr2O、Ga2O3等類質同象。一水軟鋁石可溶於酸和鹼。該礦物形成於酸性介質,主要產在沉積鋁土礦中,其特徵是與菱鐵礦共生。它可被一水硬鋁石、三水鋁石、高嶺石等交代,脫水可轉變成一水硬鋁石和α剛玉,水化可變成三水鋁石。
三水鋁石又名水鋁氧石、氫氧鋁石,結構式Al(OH),分子式為Al2O3·3H2O。單斜晶系,結晶完好者呈六角板狀、棱鏡狀,常有呈細晶狀集合體或雙晶,礦石中三水鋁石多呈不規則狀集合體,均含有不同量的TiO2、SiO2、Fe2O3、Nb2O5、Ta2O5、Ga2O3等類質同象或機械混入物。三水鋁石溶於酸和鹼,其粉末加熱到100℃經2h即可完全溶解。該礦物形成於酸性介質,在風化殼礦床中三水鋁石是原生礦物,也是主要礦石礦物,與高嶺石、針鐵礦、赤鐵礦、伊利石等共生。三水鋁石脫水可變成一水軟鋁石、一水硬鋁石和α剛玉,可被高嶺石、多水高嶺石等交代。
鋁土礦的化學成分主要為Al2O3、SiO2、Fe2O3、TiO2、H2O+,五者總量占成分的95%以上,一般>98%,次要成分有S、CaO、MgO、K2O、Na2O、CO2、MnO2、有機質、碳質等,微量成分有Ga、Ge、Nb、Ta、TR、Co、Zr、V、P、Cr、Ni等。Al2O3主要賦存於鋁礦物——水鋁石、一水軟鋁石、三水鋁石中,其次賦存於硅礦物中(主要是高嶺石類礦物)。
在內生條件下,由於有二氧化硅的廣泛存在,Al2O3與SiO2常緊密結合成各類鋁硅酸礦物,這些礦物一般鋁硅比小於1,而工業上對鋁礦石一般要求Al2O3≥40%,Al/Si>1.8~2.6,因此內生條件下很少形成工業鋁礦床。
目前,已知的國內外工業鋁土礦多是在表生條件下形成的。在表生條件下鋁土礦的生成主要有兩種形式:即風化-殘積(余)成礦(紅土成礦)和風化-搬運-沉積成礦或風化-改造-再沉積成礦(沉積成礦)。風化-殘積(余)成礦是含鋁母岩在濕熱氣候條件下,具排泄良好的有利地形(如殘丘、低山和台地),由於水、CO2和生物等的風化分解作用,母岩中易溶物質K、Na、Ca、Mg和SiO2被淋失排出,活動性小的物質Al、Fe、Ti殘留原地形成紅土型鋁土礦。風化-搬運-沉積成礦是含鋁岩石、紅土風化殼或已形成的紅土礦床,在重力、水和自然酸(硫酸、碳酸、有機酸)等作用下,經機械的或化學的風化、剝蝕、搬運等物理、化學改造作用,於山坡凹地、谷地、近海湖盆地或濱海潟湖、局限海盆內形成鋁土礦,在水介質環境中形成沉積鋁土礦。
鋁土礦礦石含有鎵、釩、鈮、鉭、鈦、鈰及放射性元素等有用組分,這些有價值的伴生組分可綜合回收。而礦石中的硫、CO2、MgO、P2O5則是有害組分,不利於鋁的冶煉回收。
鋁土礦礦石根據其所含的主要含鋁礦物分為:三水鋁石型、一水軟鋁石型和一水硬鋁石型。國外鋁土礦礦石主要是三水鋁石型,次為一水軟鋁石型,而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極少。但我國則主要是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三水鋁石型鋁土礦極少。
國外的三水鋁石型鋁土礦具高鋁、低硅、高鐵的特點,礦石質量好,適合耗能低的拜耳法處理。我國的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總體特徵是高鋁、高硅、低硫低鐵、中低鋁硅比,礦石質量差,加工難度大,氧化鋁生產多用耗能高的聯合法。
二、用途與技術經濟指標
鋁土礦礦石用途多樣,其中最重要的用途是:鋁工業中提煉金屬鋁、作耐火材料和研磨材料,以及用作高鋁水泥原料。礦石用途不同,其質量要求各異。表3.9.1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1994年發布的鋁土礦石的行業標准(YS/T78-94)。按照該標准將鋁土礦分成沉積型一水硬鋁石、堆積型一水硬鋁石及紅土型三水鋁石三大類型,並按化學成分分為LK12-70、LK8-65、LK5-60、LK3-53、LK15-60、LK11-55、LK8-50、LK7-50、LK3-40等九個牌號。該標准除了對鋁土礦的化學成分作出了規定外,還要求沉積型一水硬鋁石的水分不得大於7%,堆積型一水硬鋁石和紅土型三水鋁石的水分不得大於8%。此外要求鋁土礦石的粒度不得大於150mm。鋁土礦石不得混入泥土、石灰岩等雜物。
工業上提取金屬鋁是先從鋁土礦中提取氧化鋁,然後氧化鋁經電解成為金屬鋁。根據我國生產實踐經驗,不同氧化鋁生產方法對礦石質量的要求還有所不同,其一般要求是:
1)燒結法:適於處理含硅較高的低品級礦石,要求Al2O3/SiO2為3~5(或3.5左右),Fe2O3<10%。
2)拜耳法:適於處理含Al2O3高、SiO2低的富礦,一般要求Al2O3>65%,Al2O3/SiO2>7。氧化鐵在拜耳法流程中不與鹼起反應,只是鐵高赤泥量大,赤泥洗滌復雜,易造成鹼和氧化鋁的機械損失,但不宜有鋁針鐵礦。
3)聯合法:適於處理中等品位的鋁土礦,我國主要用混聯法,即在拜耳法的赤泥中添加部分低品級礦石提高燒結法的鋁硅比,一般要求Al2O3>60%,Al2O3/SiO2為5~7,Fe2O3<10%。對氧化鋁生產而言,硫是很有害的雜質,均不宜採用高硫礦石。
用作研磨材料的鋁土礦,要求含Al2O3高、鐵和鈦低,一般要求Al2O3≥70%,Fe2O3≤5%,TiO2≤4.5%,CaO+MgO≤1.0%,Al2O3/SiO2≥12。
作高鋁水泥原料的鋁土礦石必須:Fe2O3<2.5%,TiO2<3.5%,R2O(一價金屬氧化物)<1.0%,MgO<1.0%。
三、礦業簡史
鋁元素是在1825年由丹麥物理學家H.C.奧爾斯德(H.C.Oersted)使用鉀汞齊與氯化鋁交互作用獲得鋁汞齊,然後用蒸餾法除去汞,第一次製得金屬鋁而發現的。
金屬鋁的生產,初期是化學法。即1854年法國科學家H.仙克列爾戴維里(H.Sainte Claire Diwill)創立的鈉法化學法和1865年俄國物理化學家H.H.別凱托夫(Н.Н.Бекетов)創立的鎂法化學法。法國於1855年採用化學法開始工業生產,是世界最早生產鋁的國家。
鋁土礦的發現(1821年)早於鋁元素,當時誤認為是一種新礦物。從鋁土礦生產鋁,首先需製取氧化鋁,然後再電解製取鋁。鋁土礦的開采始於1873年的法國,從鋁土礦生產氧化鋁始於1894年,採用的是拜耳法,生產規模僅每日1t多。
到了1900年,法國、義大利和美國等國家有少量鋁土礦開采,年產量才不過9萬t。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鋁作為金屬和合金應用到航空和軍事工業,隨後又擴大到民用工業,從此鋁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到1950年,全世界金屬鋁產量已經達到了151萬t,1996年增至2092萬t,成為僅次於鋼鐵的第二重要金屬。
我國鋁土礦的普查找礦工作最早始於1924年,當時由日本人板本峻雄等對遼寧省遼陽、山東省煙台地區的礬土頁岩進行了地質調查。此後,日本人小貫義男等人,以及我國學者王竹泉、謝家榮、陳鴻程等先後對山東淄博地區、河北唐山和開灤地區,山西太原、西山和陽泉地區,遼寧本溪和復州灣地區的鋁土礦和礬土頁岩進行了專門的地質調查。我國南方鋁土礦的調查始於1940年,首先是邊兆祥對雲南昆明板橋鎮附近的鋁土礦進行了調查。隨後,1942~1945年,彭琪瑞、謝家榮、樂森王尋等人,先後對雲、貴、川等地鋁土礦、高鋁粘土礦進行了地質調查和系統采樣工作。總起來說,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工作多屬一般性的踏勘和調查研究性質。
鋁土礦真正的地質勘探工作是從新中國成立後開始的。1953~1955年間,冶金部和地質部的地質隊伍先後對山東淄博鋁土礦、河南鞏縣小關一帶鋁土礦(如竹林溝、茶店、水頭及鍾嶺等礦區)、貴州黔中一帶鋁土礦(如林夕、小山壩、燕壠等礦區)、山西陽泉白家莊礦區,等等,進行了地質勘探工作。但是,當時由於缺少鋁土礦的勘探經驗,沒有結合中國鋁土礦的實際情況而盲目套用原蘇聯的鋁土礦規范,致使1960~1962年復審時,大部分地質勘探報告都被降了級,儲量也一下減少了許多。1958年以後,我國對鋁土礦的勘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大搞銅鋁普查的基礎上,又發現和勘探了不少礦區,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河南張窯院、廣西平果、山西孝義克俄、福建漳浦、海南蓬萊,等等鋁土礦礦區。
我國鋁土礦的開采最早始於1911年,當時日本人首先對我國遼寧省復州灣鋁礬土礦進行開采,隨後1925~1941年又對我國遼寧省遼陽、山東煙台礦區A、G兩層鋁土礦進行開采,以上開采多用作耐火材料。1941~1943年日本人對我國山東省淄博鋁土礦湖田和灃水礦區的田莊、紅土坡礦段進行了開采,礦石作為煉鋁原料。後來台灣鋁業公司也曾進行過小規模開采供煉鋁用。
我國鋁土礦大規模開發利用是從新中國以後開始的。1954年首先恢復以前日本人曾小規模開采過的山東灃水礦山。1958年以後在山東、河南、貴州等省先後建設了501、502、503三大鋁廠,為了滿足這三大鋁廠對鋁土礦的需求,在山東、河南、山西、貴州等省建成了張店鋁礦、小關鋁礦、洛陽鋁礦、修文鋁礦、清鎮鋁礦、陽泉鋁礦等鋁礦原料基地。
進入80年代,特別是1983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成立以後,我國鋁土礦的地質勘探和鋁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新建和擴建了以山西鋁廠、中州鋁廠為代表的一批大型鋁廠,使我國原鋁產量由1954年的不足2000t,發展到了現在的187萬t。建立了從地質、礦山到冶煉加工一整套完整的鋁工業體系,鋁金屬及其加工產品基本可滿足我國經濟建設的需要。
Ⅵ 馬來西亞的主要礦產
錫是馬來西亞最重要的礦產資源。據有關資料報道,馬來西亞的錫儲量居世界第二,是世界上品位最高的錫礦。其錫礦主要分布在西馬。在西馬,除檳榔嶼州外,其他各州都蘊藏著大量的錫礦。在西馬,錫儲量最豐富的地區是霹靂州的近打河谷地帶和首都吉隆坡地區。但由於長年開采,這兩地的錫礦資源已日趨減少,馬來西亞礦業部門正轉向開采其他地區的錫礦。
鐵是馬來西亞僅次於錫的另一重要礦產。其鐵礦儲量超過1億噸,包括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磚紅壤鐵礦。其鐵礦品位也較高,鐵含量超過50%。鐵礦主要分布在彭亨、丁加奴、柔佛三州。
石油和天然氣在馬來西亞礦產資源中佔有重要地位。石油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近海地區。原油為輕質油,含硫低。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馬近海地區。
銅礦主要分布在東馬沙巴州的基納巴盧山南坡的馬穆。銅礦石儲量近2億噸。
金礦在東馬、西馬一些地區都有分布,其中以西馬的吉蘭丹州蘊藏為豐。
除以上幾種外,馬來亞的礦產資源還有銻、錳、鋁土、鉻及鈦、鈾、鈷等稀有金屬礦
Ⅶ 馬來西亞鋁土礦每年出口多少到中國
HS編碼26060000:鋁礦砂及其精礦
2016年1-12月中國從馬來西亞進口的數量為:7416208.217噸
2015年1-12月中國從馬來西亞進口的數量為:23989095.731噸,進口金額排名第一。
Ⅷ 1.馬來西亞的礦產資源有什麼
(1)錫 :錫是馬來西亞最重要的礦產資源。據有關資料報道,馬來西亞的錫儲量居世界第二,是世界上品位最高的錫礦。其錫礦主要分布在西馬。在西馬,除檳榔嶼州外,其他各州都蘊藏著大量的錫礦。適合用來做裝飾品。
(2)鐵:鐵是馬來西亞僅次於錫的另一重要礦產。其鐵礦儲量超過1億噸,包括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磚紅壤鐵礦。其鐵礦品位也較高,鐵含量超過50%。鐵礦主要分布在彭亨、丁加奴、柔佛三州。
(3)金:金礦在東馬、西馬一些地區都有分布,其中以西馬的吉蘭丹州蘊藏為豐
(4)煤
(5)石油:石油在馬來西亞礦產資源中佔有重要地位。石油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近海地區。原油為輕質油,含硫低。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馬近海地區。
(6)天然氣:天然氣在馬來西亞礦產資源中佔有重要地位。石油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近海地區。原油為輕質油,含硫低。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馬近海地區。
(7) 銅:銅礦主要分布在東馬沙巴州的基納巴盧山南坡的馬穆。銅礦石儲量近2億噸。
(8) 除以上幾種外,馬來亞的礦產資源還有銻、錳、鋁土、鉻及鈦、鈾、鈷等稀有金屬礦。
Ⅸ 鋁土礦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鋁土礦基礎儲量少,開發難度大
根據《2016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數據,截至2015年底中國鋁土礦查明資源儲量47.1億噸,2016年鋁土礦新增查明資源儲量1.7億噸。而據我國國家統計局數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鋁土礦基礎儲量為10.10億噸。2017年,我國鋁土礦基礎儲量為10.12噸。
全球鋁土礦成礦帶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南美及東南亞。從國家分布來看,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鋁土礦主要分布在幾內亞、澳大利亞、巴西、牙買加、越南、印度尼西亞,其中幾內亞(儲量74億噸)、澳大利亞(儲量62億噸)和巴西(儲量26億噸)、牙買加(儲量20億噸),四國鋁土礦儲量約佔全球鋁土礦總儲量280億噸的65%。
而我國不屬於鋁土礦資源豐富的國家,不僅遠低於幾內亞、澳大利亞、巴西,即便在亞洲也低於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再者,中國鋁土礦整體質量較差,98%以上為加工困難、耗能高的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加工成本高,而且適合露採的礦床僅佔34%;在同等條件下,我國企業更傾向於進口國外高品位的礦石。
二、下游需求帶動下,我國鋁土礦產量全球第二
最近10年,我國鋁行業快速發展,以最近5年為例,全國氧化鋁產能佔全球總產能的54%,成為全球產出氧化鋁最多的國家。2017年,我國氧化鋁產量為6901.7萬噸,同比增長13.32%。
在下游需求帶動下,我國鋁土礦產量水漲船高。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鋁土礦產量為6500萬噸,僅次於澳大利亞鋁土礦產量為8300萬噸,排名世界第二。
對於氧化鋁廠而言,隨著國內高品位鋁土礦資源的日漸消耗,國產礦氧化鋁廠新增產能的投放勢必受到影響,特別是在環保督查嚴格化、常態化的情況下,未來鋁土礦的供應極可能成為國產礦氧化鋁廠產能增加的瓶頸。
結合來看,中國正在以不足全球3%的儲量生產著全球25%左右的鋁土礦,靜態可采年限僅為14年,遠遠低於世界102年的平均水平,挖掘國內潛力和加快掌握海外鋁土礦資源成為中國必須解決的難題。
三、我國鋁土礦對外依存度大
隨著氧化鋁產能的增加,國產鋁土礦資源逐步短缺,進口鋁土礦激增。我國鋁行業對進口鋁土礦的依存度一度高達60%,資源供應能力面臨較大壓力。更為重要的是,鋁土礦定價權和運輸訂艙權由國外公司主導,國外鋁土礦價格連續上漲,國際鋁土礦商、貿易商肆意抬高價格,主要鋁土礦生產大國印度尼西亞先後多次出台政策,從限制出口到禁止出口再到恢復出口,我國許多企業面臨資源供應風險系數加大的問題。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受印尼礦產出口禁令影響,2014中國年鋁土礦進口量從2013年的7161萬噸銳減至3620萬噸,同比減少50%左右。2017年我國共進口6855萬噸鋁土礦,同比增長32.55%,接近2013年7161萬噸的歷史高點。
從進口來源國看,2013年以前,國內進口的鋁土礦主要來自印尼和澳大利亞,其中從印尼的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比例為70%左右,澳大利亞佔比20%;2014年之後,馬來西亞和印度轉而成為國內的重要的鋁土礦供應國;2017年幾內亞對華出口鋁土礦2763萬噸,繼續保持我國鋁土礦進口最大來源國的地位。在國內鋁需求保持穩步增長的預期下,未來隨著與馬來西亞和印度等國家的鋁土礦貿易的活躍,國內的鋁土礦進口量將重回高增長的軌道,鋁土礦對外的依存度也將越來越大。
Ⅹ 鋁土礦的礦業簡史
中國鋁土礦的普查找礦工作最早始於1924年,當時由日本人板本峻雄等對遼寧省遼陽、山東省煙台地區的礬土頁岩進行了地質調查。此後,日本人小貫義男等人,以及中國學者王竹泉、謝家榮、陳鴻程等先後對山東淄博地區、河北唐山和開灤地區,山西太原、西山和陽泉地區,遼寧本溪和復州灣地區的鋁土礦和礬土頁岩進行了專門的地質調查。中國南方鋁土礦的調查始於1940年,首先是邊兆祥對雲南昆明板橋鎮附近的鋁土礦進行了調查。隨後,1942~1945年,彭琪瑞、謝家榮、樂森王尋等人,先後對雲、貴、川等地鋁土礦、高鋁粘土礦進行了地質調查和系統采樣工作。總起來說,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工作多屬一般性的踏勘和調查研究性質。
鋁土礦真正的地質勘探工作是從新中國成立後開始的。1953~1955年間,冶金部和地質部的地質隊伍先後對山東淄博鋁土礦、河南鞏縣小關一帶鋁土礦(如竹林溝、茶店、水頭及鍾嶺等礦區)、貴州黔一帶鋁土礦(如林夕、小山壩、燕壠等礦區)、山西陽泉白家莊礦區,等等,進行了地質勘探工作。但是,由於缺少鋁土礦的勘探經驗,沒有結合中國鋁土礦的實際情況而盲目套用原蘇聯的鋁土礦規范,致使1960~1962年復審時,大部分地質勘探報告都被降了級,儲量也一下減少了許多。1958年以後,中國對鋁土礦的勘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大搞銅鋁普查的基礎上,又發現和勘探了不少礦區,其比較重要的有:河南張窯院、廣西平果、山西孝義克俄、福建漳浦、海南蓬萊等等鋁土礦礦區。
中國鋁土礦的開采最早始於1911年,當時日本人首先對中國遼寧省復州灣鋁礬土礦進行開采,隨後1925~1941年又對遼寧省遼陽、山東煙台礦區A、G兩層鋁土礦進行開采,以上開采多用作耐火材料。1941~1943年日本人對山東省淄博鋁土礦湖田和灃水礦區的田莊、紅土坡礦段進行了開采,礦石作為煉鋁原料。後來台灣鋁業公司也曾進行過小規模開采供煉鋁用。
中國鋁土礦大規模開發利用是從新國以後開始的。1954年首先恢復以前日本人曾小規模開采過的山東灃水礦山。1958年以後在山東、河南、貴州等省先後建設了501、502、503三大鋁廠,為了滿足這三大鋁廠對鋁土礦的需求,在山東、河南、山西、貴州等省建成了張店鋁礦、小關鋁礦、洛陽鋁礦、修文鋁礦、清鎮鋁礦、陽泉鋁礦等鋁礦原料基地。
進入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1983年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成立以後,中國鋁土礦的地質勘探和鋁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新建和擴建了以山西鋁廠、貴州鋁廠為代表的一批大型鋁廠,使原鋁產量由1954年的不足2000噸,發展到了90年代的187萬噸。建立了從地質、礦山到冶煉加工一整套完整的鋁工業體系,鋁金屬及其加工產品基本可滿足中國經濟建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