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山竹哪個品種好
① 山竹果的品種有很多,山竹果的品種有哪些
山竹果肉主要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鎂、磷、鉀、鈣等礦物元素,對體弱、病後、營養不良有良好的調養作用。也可解乏止渴、生發補身、肝火旺盛、皮膚不好的人,山竹具有特別強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對於女性而言,可以美白養顏,另外還可以起到祛除黑斑的作用。第二種,山竹是一種涼性食物,可以起到降火的作用,
山竹,又叫莽吉柿、鳳果,是有名的熱帶水果,果殼呈紫紅色,果肉為白色,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加工果脯。果皮干品可以入葯。是因為經過了長途運輸之後,加上運費,再加上因為運輸路上的損耗,所以成本越來越高。因為山竹很容易壞,哪怕你加上了病,每次從南方運到北方,讓人難免有一部分會壞掉。這個「稀有」是相對其他水果來說的,山竹雖然種植的要求沒有榴槤那麼苛刻,但也是只有少部分地區可以種植的。山竹畢竟是一種熱帶雨林型的果樹,比較適宜的溫度是25到35度。
② 山竹產地哪裡的最好 哪裡產的山竹好
1、泰國的山竹最好。
2、山竹是一種典型的熱帶水果,主要分布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想要知道哪裡產的山竹最好吃呢?那麼就要來了解山竹的生長習性。山竹快速生長時對水分的需求較大,一般在1300-2500mm的降雨量才能滿足其旺盛生長;而且山竹樹是典型的熱帶雨林型果樹,只有在25-35℃、並且相對濕度80%的環境下才可以生長旺盛,當溫度降到20℃以下時,山竹生長會受到明顯的抑制,成熟度、甜度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3、而擁有這樣自然條件的產地、也是較為適合山竹生長的國家有三個:泰國、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但最符合山竹生長條件的國家就是泰國,這里的平均降雨量在2000mm左右,而且溫度最適宜山竹樹生長,出產的山竹不僅成熟度高、甜度大,而且鮮美多汁,味道極好。因此我們在購買時可首選泰國山竹,其次還可以考慮菲律賓和馬拉西亞產地的山竹。
③ 哪位大俠知道山竹有幾個品種
水果名稱:山竹
水果別稱:山竹子,莽吉柿、鳳果、倒稔子、灌木岩黃芪、山竹岩黃芪
學名: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
科屬:藤黃科,藤黃屬
山竹子簡介:
山竹子又叫莽吉柿、鳳果、倒稔子,屬藤黃科,藤黃屬,有150多個種,是熱帶多年生的常綠果樹,有熱帶「果後」之美稱。
原產馬來西亞,東南亞熱帶地區有數百年的栽培歷史。我國台灣種植較早,海南的文昌、瓊海、萬寧和保亭有種植。
山竹子營養豐富,果宜鮮食,也可制果凍、果汁,樹皮含黃色樹脂,可作商業藤黃原料。
我國食用的山竹子有9個種,分布在雲南、廣西、廣東、海南和福建等地。
我國與山竹子同屬的品種有:香港倒稔子、多花山竹子、嶺南山竹子和李氏藤黃等。
山竹子生長慢,結果遲,影響其發育。馬來西亞用雜交手段育出的「美中8號」在良好的肥水條件下,4年可開花結果。
山竹子在我國的熱帶地區可開發,以增加水果的花色品種。
山竹子外形特徵:
山竹子為多年生半灌木植物,株高110~15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花紫紅色,最顯著的特點是具強壯根莖,通過根莖進行無性繁殖,這對山竹子種的繁衍、群叢的穩定、植被的更新及產草量的高低具有重要作用。山竹子根頸上的不定芽,一部分直接伸出地面發育成地上實生株叢,另一部分則變為棕褐色、在沙層中水平延伸的根莖,這些根莖由生活2~3年的實生苗產生,並由根頸部向四周呈放射狀擴展延伸,每個根莖都可產生自己的分枝,從而形成根莖層,集中分布在5~20厘米沙層內,從每個根莖的節上再萌櫱出許多新的根系、根莖和地上株叢,如此逐級產生出無性繁殖的強大網路系統。在自然狀態下,有90%以上的株叢發生於根莖上,而實生株叢在其群落中不足10%,有時甚至於找不到。山竹子的莖隨著株齡的增長,木質化程度增加,越冬能力和分枝能力出顯著提高,成年株在一個生長季中可產生5級分枝,不僅增加產量,而且固沙防風效應出大有增強。山竹子生活第3~4年開始結實,5~10年結實高峰,10年後結實逐漸年衰減。
山竹子適宜在覆沙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及排水良好的沙質地上種種植,方法可直播或育苗移栽。播前應採用脫去果皮、擦破果皮、浸泡催芽等方法提高發芽率,以雨季到來之前播種為宜,春季風小、墒情好的地方也可晚霜後播種。直播可穴播、條播、撒播或飛播,播深2~3厘米。穴播株行距50~100厘米×150~200厘米,每畝0.6~1公斤,條播行距150~200厘米,每畝播量1~1.5公斤;撒播或飛播,每畝0.5~1公斤,飛播種子用吸濕劑、根瘤菌或稀土微肥拌種丸衣有利於飛播定植、發芽和保苗。育苗地要選擇排水良發的沙土或沙壤土,先做畦再條播行距30~35厘米,每100平米苗床播種500~600克,以5月初至6月中旬播種為宜,移栽以1~2年生苗好。山竹子生長數年後結合刈草進行平茬,以減緩植株衰老,恢復生機,促進生長。一般在花期刈割,此時調制的乾草各種家畜均喜食;放牧時,馬和駱駝終年喜食,綿羊和山羊喜食其嫩枝、細葉、花和果實。
山竹(mangosteen),原產於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在東南亞地區如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緬甸栽培較多。屬藤黃科常綠喬木,樹高可達15米,果樹壽命長達七十年之上。葉片橢圓,花似蜀葵,瓣紅蕊黃,大多為春花秋實。山竹雖然種植成本不高,但需種植多年才可收獲,一般在定植後10年才能采果。因產量不高,以致物罕為貴,售價常比美國的「五腳蘋果」高出一兩倍。台灣冬季氣溫較東南亞低,風土未能適應,因此雖在20世紀初即開始引種試驗都未能成功,目前台灣尚未實際經濟栽培,其關鍵在於高溫為其重要生長因子之一,如氣溫低於4°C,必遭寒害致死。
山竹果實
山竹果實大小如柿,果形扁圓,殼厚硬呈深紫色,由4片果蒂蓋頂,酷似柿樣。果殼甚厚,較不易損害果肉。果皮又硬又實,用筷子敲之「梆梆」有聲,剝開其殼,便見七八瓣潔白晶瑩的果肉,酷似剝了皮的大蒜瓣兒,相互圍成一團。山竹果肉雪白嫩軟,味清甜甘香,帶微酸性涼,潤滑可口,解乏止渴,生發補身,為熱帶果樹中珍品,有果後之稱。 山竹果樹
山竹果的名稱(mangosteen)雖然與芒果(mango)相似,但絕不能與芒果樹或芒果混為一談。 事實上山竹果樹與草本聖約翰草屬於同一科。
山竹果樹能生長到 20 至 80 尺高, 除了流出黃色乳膠的部位外,山竹果樹的樹皮呈深褐色(接近黑色), 長有短小、茂密的常綠厚葉,而且果實必須用手採摘。花朵直徑 304.8 厘米,每簇 3-9 朵,長在枝頭。果樹長到 304.8 厘米高需要兩年或更長的時間。人們普遍認為這種果樹原產於巽他和摩鹿加群島(屬於東印度群島)上。種植後必須經過 7-9 年才能進行第一次收成,但大多是經過 10-20 年。完全成熟的山竹果樹平均可結出 500 個果實,但有些山竹果樹可結出多達 5,000 顆的山竹果。有些果樹產果可達 100 年之久。山竹果樹屬於
「超熱帶氣候」植物,無法在 4.4℃ 以下或 37.8℃ 以上的氣溫下生存。在北緯 20° 的地方栽種山竹果樹均無法成功。
形態
山竹進行不完全無配生殖,因此不需要受精即可長出果實。剛長出的果實為嫩綠色,如果在樹下生長的話,果實會完全是白色。在接下來的兩三個月里,果實體積變大,外果皮顏色逐漸變深,最後變為深綠色。最終整個果實會長到直徑約4-8厘米為止,而且堅硬的外果皮會變得軟些,這是其種子已發育完全。當果實體積停止增大後,葉綠素合成減緩,另一色相開始顯現。最初果實的外果皮色素為綠色,上有紅色條紋,接著整體變為紅色,最後變為暗紫色,此過程持續十多天,標志著果實完全成熟並可以食用。
山竹的外果皮中包含具有收斂作用的一系列多酚類物質,包括氧雜蒽酮和單寧酸,這些物質可以確保果實在未成熟時不受昆蟲、真菌、植物病毒、細菌和動物的侵害。
內果皮
山竹可食用的內果皮在植物學中被稱為假種皮,為白色,直徑約為4-6厘米,由4-8瓣組成,為楔形,其中包含無融合生殖種子。在外果皮的內層存在一些突起的脊,是柱頭殘留的痕跡,呈輪狀排列,與假種皮的瓣數相符。
種子
山竹的種子長約1厘米,扁平狀,屬於頑拗型種子,因此在發芽之前要保持種子的濕潤。其種子的胚為珠心胚,不需要經過受精。山竹的種子一脫離果實就可以發芽,而在乾燥條件下會迅速死亡。一個山竹果實中有多個種子,而其中只有一個可以萌發。
購買要新鮮
購買山竹時一定要選蒂綠、果軟的新鮮果,否則會買到「死竹」,可用手指輕壓表殼,如果表皮很硬而且干,手指用力仍無法使表皮凹陷,蒂葉顏色暗沉, 表示此山竹已太老,不適宜吃了,表殼軟則表示尚新鮮,可食,也可以看看果實下面的蒂瓣,有幾瓣就表示果實內有幾瓣果肉。一般一個山竹內只有一個較大的種子,食用時務必留神。
挑選山竹的顏色
適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體弱、病後的人更適合,雖然一般人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個足矣。因含糖分較高,肥胖者宜少吃,糖尿病者更應忌食。它亦含較高鉀質,故腎病及心臟病人應少吃。
食用要留神
食用方法一般為壓破掰開,剝果殼時必須小心翼翼,格外留神,注意不要將紫色或紅色的果殼汁液染在肉瓣上,因為它會影響口味,沾到衣服上也極難洗脫。吃裡面白色的果肉部分,其他不可以吃。
食用宜忌
山竹相對榴槤,性偏寒涼,有解熱清涼的作用,可化解脂肪,潤膚降火,若皮膚生瘡,年輕人長青春痘,
可生食山竹,也可用山竹煲湯。一王一後,一熱一涼,吃了大補的榴槤之後,再吃山竹有清熱的功效。山竹富含纖維素,在腸胃中會吸水膨脹,過多食用會引起便秘,若不慎吃過量,可用紅糖煮薑茶解之。另外,正因為山竹是最寒的水果。所以體質虛寒者少吃尚可,多吃不宜,也切勿和西瓜、豆漿、啤酒、白菜、芥菜、苦瓜、冬瓜荷葉湯等寒涼食物同吃。
種植技巧
山竹的種子是單性繁殖的,所以山竹的繁殖為無性繁殖。土壤和水分要求山竹對土壤的適應性廣, 結在樹上的山竹排水條件要求好,相對粘土,山竹更喜歡有機物豐富,ph值在5—6.5的砂壤。山竹在年降雨量2000—2500mm的熱帶雨林生長茂盛。最好的生長條件是溫暖、潮濕、無雨季的地區。病蟲害雌黃病會引起樹枝和樹幹流出黃色滲液,如果樹皮損傷會導致果實變苦。 收獲山竹栽培後,7—12年開始結果。嫁接的,6年結果
④ 山竹有級別嗎 什麼樣的山竹好吃
山竹的味道非常的清甜,口感很適合我們大家吃,但是很多人買山竹的時候都不知道怎麼挑選,那麼山竹有級別嗎?什麼樣的山竹好吃呢?一起來看看吧!
山竹有級別嗎
有。
市面上有各種大小的山竹,一般山竹也都是按照大小來分等級,山竹越大肯定就是越好的,越甜的,並且山竹也有很多品種,有泰國山竹,有多花山竹,越南山竹,還有嶺南山竹,它們都是有區別的,它們的果皮厚度不一樣,果肉的大小也不一樣,但是山竹卻是非常有營養的水果,很適合我們大家吃,還能給身體補充營養,
什麼樣的山竹好吃
山竹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水果,但是挑山竹也可以說是需要一些技巧,並不是所有的山竹都甜,也並不是所有的山竹裡面的果肉都多,所以我們在挑選山竹的時候需要多看看,首先我們肯定是需要挑新鮮的山竹,那就得看山竹葉子是綠的還是黑色的,綠色的肯定就是最新鮮的了,看山竹新不新鮮還可以捏一下山竹的果皮,一般新鮮的山竹不會很硬,較軟,這樣我們吃山竹也非常容易捏開食用,相反很硬的山竹就是屬於不新鮮的了,我們在挑山竹的時候還會看到山竹的果皮顏色都不一樣,有的深,有的淺,還有的是黑色的,但是山竹的果皮顏色最好是紫紅色的,有光澤的,並且果肉也比較白,味道甜甜的,最後一點就是看山竹的果皮下面有幾瓣,那麼裡面的果肉就會有幾瓣。
山竹怎麼存放
一般來說山竹都是放在冰箱裡面冷藏的,放冰箱裡面可以保鮮,保持住山竹的水分,不然山竹的水分就會很快的沒有了,然後就會變得不新鮮,外殼很硬,如果我們還是會擔心放心冰箱裡面的山竹會變得不新鮮,沒有水分,我們可以在山竹的果殼上噴一些水在上面,然後放進保鮮袋中,放進冰箱保存,這樣可以更好的保持住山竹的水分。
⑤ 山竹哪種比較好
山竹哪種比較好
山竹哪種比較好,山竹有著號稱水果皇後的豐富營養,也是很多人會選擇購買的水果之一,但是在如此多的的山竹品種中,哪一種更好吃成為了挑選的難題,下面為大家介紹山竹哪種比較好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助到你。
山竹哪種比較好1
1、印度山竹
印度山竹果呈圓形,個兒比網球略小,皮既硬又厚,多呈現出紫紅色。我們看果皮拱起來的部分有幾瓣,便知道裡面的果肉有幾瓣,用刀剖開果皮便會露出雪白的果肉。
2、泰國山竹
果實大小如柿,果形扁圓,殼厚硬深紫色,由4片果蒂蓋頂,酷似柿樣。果殼甚厚,較不易損害果肉。果皮又硬又實。
3、多花山竹
漿果卵形近球形,長約3、5厘米,青黃色,昧酸可食,故又稱山橘子」。其生於山地林中,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和雲南等省區。
4、嶺南山竹
漿果近球形狀,熟時青黃色,長約3厘米,基部有宿萼。食用後粘牙,染為黃色,故又稱為「黃牙果」。生於山腳平地、林間、丘陵及濕潤肥沃的地方。
1、觀察葉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挑選山竹的時候,首先要看它的葉子是不是綠色的,如果色澤鮮艷是綠色的那麼就可以購買,如果葉子已經變黑那麼說明就不新鮮了。
2、捏外皮
如果葉子上看不出來明顯的差異的話,那麼可以把山竹拿在手裡捏一下,果皮如果有彈性,按壓之後可以迅速反彈的話,一般都是比較新鮮的。如果山竹的果皮捏起來十分硬,怎麼捏都捏不動,那麼說明它要麼是老了,要麼就是不新鮮了。
3、看底部
想要知道怎麼挑山竹才是肉多的,觀察山竹的底部十分重要,一般山竹的底部的瓣就代表著裡面的果肉有多少瓣,瓣越少其中的果肉就會越大,一般來說挑選6~8瓣的山竹,其中的果肉最多。
4、觀察顏色
觀察山竹外部的顏色也可以判斷出來山竹是否新鮮,新鮮的山竹顏色看起來比較有光澤,如果是不新鮮的山竹,那麼它的顏色就會十分暗沉。
5、掂重量
要想知道山竹怎麼挑比較好,也可以選擇兩個大小差不多的山竹,如果一輕一重,那麼重的那個水分比較多,就是比較新鮮的。
山竹哪種比較好2
一、山竹的主要營養:
檸檬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4、礦物質、蛋白質
二、山竹的食療功效:
滋陰補陰、安神鎮定、排毒解毒、清熱、養顏、抗衰老、減肥
三、山竹的功效和作用:
1、清熱降火
山竹有清熱解渴、降火消炎的功效。
2、滋補
山竹含有豐富的脂類與蛋白質,對體弱、營養不良、身體需要調養的瘦弱人士來說,是個不錯的滋補營養品。
3、減肥
山竹熱量低,美味可口,清熱排毒,適量食用可達到美容減肥的效果。
四、山竹的適宜人群及禁忌:
1、適宜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2、禁忌人群:
體質虛寒者、肥胖者、腎病及心臟病人慎食;糖尿病者忌食。
怎麼樣挑選山竹 如何挑選新鮮山竹
1、在挑選山竹時可以先看看它的果蒂,這種水果的果蒂和山竹裡面的果肉是相連的,果蒂的顏色越新鮮,就說明這些山竹也就越新鮮,如果果蒂出現變黑或者變成褐色,那麼這種山竹就不能購買了,說不定裡面已經出現了腐爛。
2、挑選山竹時山竹外表的顏色也很重要,如果山竹的顏色比較鮮艷,而且有光澤存在,那麼就說明這種山竹是比較新鮮的,反之,就是不新鮮的山竹,最好不要購買。
3、捏山竹的果殼也是挑選山竹的一個小技巧,如果用手捏動山竹的果殼時,感覺有彈性存在,則說明這種山竹是新鮮的,如果果殼太硬則說明這種山竹已經太老或者風幹了,如果太軟則有可能是用水泡過的山竹,也不新鮮,不易食用和購買。
4、新鮮的`山竹分量比較重,如果大小差不多的山竹放在手裡有明顯的重量區別,就要選擇重量沉一些的山竹,如果重量太輕,就說明這種山竹可能已經風幹了,根本不新鮮。
山竹哪種比較好3
山竹是莽吉柿的俗稱之一,除了山竹,莽吉柿也被稱作山竺或者倒捻子。是一種小喬木,一般可以生長到12-20米左右,並且樹上的分支會很繁多,看起來又顯眼的竹節狀的棱條,山竹果成熟的時刻一般都是呈現出紫紅色的樣子,中間會雜夾著一點點的黃褐色的色斑,表面光滑,我們平時吃的果肉部分其實是種皮,其中汁液充足鮮美,一口下去滿齒留香,非常甜美。
同樣的山竹也可以製作出美術調料藤黃,但是相比起食用價值,很顯然就遠遠不及了。每一年的九月份和十月份,山竹樹上就會有一朵朵美麗的大花朵,一般是白色的偶爾也會有粉紅色,而且這種花朵和其他的果樹花朵不太一樣,因為山竹是真正的克隆繁殖,不需要雄蕊的參與,只有雌蕊就足夠了,也就是說所有的山竹都是雌性,長出的雄花只是有偽裝和吸引的作用。
揭開厚厚的山竹果皮,裡面是好像是大蒜一樣的果肉,這實質上是山竹果的假種皮,用來保護它的種子,一般情況下較大的幾瓣果肉中是生長成熟的種子,而較為小的果肉里只有沒有長好的種子,所以我們在吃的時候為了省事根本不用理睬小種子,對於口感也沒有太多的影響。
那麼我們在購買山竹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才能挑選到好吃、新鮮的山竹果呢?首先我們需要通過觀察山茶果自身的上端柄部的顏色,如果是綠色的話,並且把柄端掰下來能看到紫紅色的果皮就基本是新鮮的了,不新鮮的話你會看到明顯的褐色部分。然後關於果子是否成熟的話,我們就可以把山竹放到虎口處輕微用力,如果感受到能捏動裂開,那就是足夠成熟的了,捏不動就還是不要購買了。
⑥ 山竹什麼品種最好吃
1、看顏色:挑顏色深紫、外殼光潔,顏色新鮮的,果殼微軟有彈性,果蒂綠的,一般都比較好。
2、看果蒂:果蒂就是山竹果實連接山竹枝的那裡,顏色越綠說明越新鮮,如果顏色變褐色或者變黑,說明這個山竹放置時間太長了,有可能腐爛變質了。
3、捏果殼:果殼應當是比較軟,有彈性,輕壓之後能迅速恢復,說明是新鮮的。如果太硬,捏不動,則是太老或風幹了,不新鮮了。如果太軟,則可能被泡了或者腐爛了。
4、看萼片:就是山竹的「屁股」,理論上講,一般有4-8瓣萼片,有幾瓣萼片就說明有幾瓣果肉,但也不排除例外。而且也並不一定是瓣數多的就好吃,只要是新鮮的,酸酸甜甜都好吃。
5、掂重量:兩個大小相近的,選擇重量重一點的,水明水分多,新鮮,重量輕的,可能是風幹了,不新鮮。
山竹長什麼樣子的
山竹樹為小喬木,高12-20m,分枝多而密集,交互對生,小枝具明顯的縱稜條。單葉對生,橢圓形或長卵橢圓形,葉長11-21cm,寬4.5-10cm,葉厚而革質,葉面深綠色,有光澤。
山竹樹葉背淡黃綠色,葉柄短而粗,葉基鈍,葉尖急尖,全緣,葉脈明顯,中脈淡綠色,凸出,側脈15-27對。互相平行,同時幾乎垂直於主脈,葉易棄破。當葉破裂時,流出黃色樹脂。
山竹樹對土壤的適應性廣,相對粘土,山竹更喜歡有機物豐富、pH值在5-6.5的砂壤。
山竹樹快速生長時對水分的需求較大,熱帶地區年降雨量在1300-2500mm就能滿足其旺盛生長;年內降雨量分布的均勻程度也會影響山竹的生長速率,一般均勻分布的降雨量更有利於山竹的快速生長。
山竹樹是典型的熱帶雨林型果樹,在25-35℃、相對濕度80%的環境下可以生長旺盛,20-25℃的溫度范圍也能滿足山竹生長的基本要求。但是,當溫度降到20℃以下時,山竹生長會受到明顯的抑制;當溫度長期低於5℃或高於40℃時,會引起山竹植株的死亡。
山竹樹早期生長需要弱光環境,蔭蔽度40%-75%最適宜山竹的生長。直接光照下,山竹的葉片,特別是新抽生的葉片,容易受強光照射而灼傷。
山竹樹壽命長達70年之久,但生長緩慢,從栽培到結果需要七、八年的時間,果實成熟期為5-10月,以8-10月產量較高。
山竹是屬於什麼類型的
山竹的樣子:山竹果實大小如柿,果形扁圓,殼厚硬呈深紫色,由4片果蒂蓋頂,酷似柿樣。果皮又硬又實,用筷子敲之「梆梆」有聲,剝開其殼,便見七八瓣潔白晶瑩的果肉,酷似剝了皮的大蒜瓣兒,相互圍成一團。
挑選山竹的方法:
1.看看果蒂下面葉瓣的顏色,山竹葉瓣的顏色越綠說明越新鮮,如果顏色變褐色或者變黑,說明這個山竹放置時間太長了。
2.大拇指輕輕按一下果殼,按下去的地方能馬上恢復,就說明是新鮮的。
3.數一數山竹底部的萼片,通常,山竹底部的萼片有4到8片,這個萼片的片數是和果肉的片數一樣的,萼片越多,就說明果肉片數越多;果肉的片數越多,果核就越小,有的果核甚至可以直接吃。
山竹的作用:
山竹不但具備抗氧化能力,也有助增進免疫系統健康,令人身心舒暢,整個山竹都有用途,不過因為山竹性寒必免與西瓜、豆漿、啤酒、白菜、芥菜、冬瓜荷葉湯等寒涼食物同吃,若不慎吃過量,得用紅糖煮薑茶解除。
山竹的功效:
山竹含有一種特殊物質,具有降燥、清涼解熱的作用,這使山竹能克榴槤之燥熱。在泰國,人們將榴槤山竹視「夫妻果」。如果吃了過多榴槤上了火,吃上幾個山竹就能緩解。山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對機體有很好的補養作用,對體弱、營養不良、病後都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山竹像什麼樣子
山竹的果肉是白色的。它原產於東南亞,一般種植10年才開始結果,對環境要求非常嚴格,因此是名副其實的綠色水果,非常名貴,其幽香氣爽,滑潤而不膩滯,與榴槤齊名,號稱「果中皇後」。
普通人都可食用山竹,但天天吃3個足矣。因含糖分較高,肥壯者宜少吃,糖尿病者更應忌食。它亦含較高鉀質,故腎病及心臟病人應少吃。
山竹富含纖維素,在腸胃中會吸水膨脹,過多食用反而會惹起便秘。另外,山竹屬寒性水果,所以體質虛寒者少吃尚可,多吃不宜,切勿和西瓜、豆乳、啤酒、白菜、芥菜、苦瓜、冬瓜荷葉湯等寒涼食物同吃,若不小心吃過量,可用紅糖煮薑茶解之。
購買山竹時一定要選蒂綠、果軟的新鮮果,否則會買到「死竹」,可用手指輕壓表殼,如果表皮很硬而且干,手指用力仍無法使表皮凹陷,蒂葉顏色暗沉, 表示此山竹已太老,不適宜吃了。
表殼軟則表示尚新鮮,可食,也可以看看果實下面的蒂瓣,有幾瓣就表示果實內有幾瓣果肉。一般一個山竹內只有一個較大的種子,食用時務必留神。
但是山竹含糖較高,因此肥胖者宜少吃,糖尿病人不宜食用。山竹含鉀較高,故腎病及心臟病患者要少吃。
⑦ 山竹的品種與作用
山竹,既可以指植物山竹也可以指這種植物的果實山竹。山竹原名莽吉柿,原產於東南亞,一般種植10年才開始結果,對環境要求非常嚴格,因此是名副其實的綠色水果,非常名貴,其幽香氣爽,滑潤而不膩滯,與榴槤齊名,號稱「果中皇後」。
【其他稱謂】山竹,山竹子,鳳果
【英文名】Mangosteen,Mangostan,Manggis
【植物山竹】
〖學名〗Garcinia mangostana. L.
〖科屬〗藤黃科(Guttiferae),藤黃屬
〖簡介〗
山竹,原產於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在東南亞地區如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緬甸栽培較多。屬藤黃科常綠喬木,樹高可達15米,果樹壽命長達七十年之上。葉片橢圓,花似蜀葵,瓣紅蕊黃,大多為春花秋實。山竹雖然種植成本不高,但需種植多年才可收獲,一般在定植後10年才能采果。因產量不高,以致物罕為貴,售價常比美國的「五腳蘋果」高出一兩倍。台灣冬季氣溫較東南亞低,風土未能適應,因此雖在20世紀初即開始引種試驗都未能成功,目前台灣尚未實際經濟栽培,其關鍵在於高溫為其重要生長因子之一,如氣溫低於4°C,必遭寒害致死。
【果實山竹】
果:性平,味甘、微酸。皮:性涼,味苦、澀。
果:健脾生津,止瀉。皮:消炎止痛。
主治脾虛腹瀉,口渴口乾,燒傷,燙傷,濕疹,口腔炎。
〖形態〗
山竹果實大小如柿,果形扁圓,殼厚硬呈深紫色,由4片果蒂蓋頂,酷似柿樣。果殼甚厚,較不易損害果肉。果皮又硬又實,用筷子敲之「梆梆」有聲,剝開其殼,便見七八瓣潔白晶瑩的果肉,酷似剝了皮的大蒜瓣兒,相互圍成一團。山竹果肉雪白嫩軟,味清甜甘香,帶微酸性涼,潤滑可口,解去止渴,為熱帶果樹中珍品,有果後之稱。
〖購買和食用提示〗
購買山竹時一定要選蒂綠、果軟的新鮮果,否則會買到「死竹」,可用手指輕壓表殼,如果表皮很硬,手指用力仍無法使表皮凹陷,表示此山竹已太老,不適宜吃了,表殼軟則表示尚新鮮,可食。食用方法一般為壓破掰開,剝果殼時必須小心翼翼,格外留神,注意不要將紫色的果殼汁液染在肉瓣上,因為它會影響口味,沾到衣服上也極難洗脫。吃裡面白色的果肉部分,其他不可以吃。
〖營養功效〗
山竹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6.8%,檸檬酸0.63%,還含有其它維生素B1,B2,C4和礦物質,具有降燥、清涼解熱的作用,因此,山竹不僅味美,而且還有降火的功效,能克榴槤之燥熱。在泰國,人們將榴槤山竹視「夫妻果」。如果吃了過多榴槤上了火,吃上幾個山竹就能緩解。
另外,山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對機體有很好的補養作用,對體弱、營養不良、病後都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適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體弱、病後的人更適合,雖然一般人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個足矣。因含糖分較高,肥胖者宜少吃,糖尿病者更應忌食。它亦含較高鉀質,故腎病及心臟病人應少吃。
〖食用宜忌〗
山竹富含纖維素,在腸胃中會吸水膨脹,過多食用反而會引起便秘。另外,山竹屬寒性水果,所以體質虛寒者少吃尚可,多吃不宜,切勿和西瓜、豆漿、啤酒、白菜、芥菜、苦瓜、冬瓜荷葉湯等寒涼食物同吃,若不慎吃過量,可用紅糖煮薑茶解之。
〖葯用和其他價值〗
在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盛產新鮮的水果,但被人稱為『果後』的山竹每半年只產一次。在氣候溫和的北美和歐洲,人們對山竹幾乎聞所未聞,而在熱帶雨林地區,山竹卻家喻戶曉,人們稱其為『果中之後』和 『上帝之果』。山竹所以稱為『果後』,除了本身味道甜美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在古時東南亞醫葯中所擔當的角色,傳統上,山竹被人用來控制發燒的溫度及防止各種皮膚感染。而研究表示,山竹的果皮或外皮都蘊含豐富的Xanthone,不但具備抗氧化能力,也有助增進免疫系統健康,令人身心舒暢,整個山竹都有用,故深受人們推崇。目前也有以山竹果實做成的飲料登陸香港,正切合香港年輕一代鍾意果汁飲料的趨勢。
≮主要營養素>每一百克山竹的營養素為:
能量69千卡
維生素B60.03毫克
蛋白質0.4克
脂肪0.2克
碳水化合物18克
葉酸7.4微克
膳食纖維1.5克
硫胺素0.08毫克
核黃素0.02毫克
煙酸0.3毫克
維生素C1.2毫克
維生素E0.36毫克
鈣11毫克
磷9毫克
鉀48毫克
鈉3.8毫克
碘1.1微克
鎂19毫克
鐵0.3毫克
鋅0.06毫克
硒0.54微克
銅0.03毫克
錳0.1毫克
⑧ 山竹大的更好吃嗎 山竹個頭大小有區別嗎
山竹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水果,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等,具有很好的食用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歡吃山竹,尤其是小孩子。在挑選山竹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大一點的山竹,覺得大一點的山竹會更好吃。那麼山竹大的好還是小的好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山竹大的更好吃嗎
買山竹要掂分量看大小,大小合適均勻、分量比較重的比較好,不一定選最大的,盡量挑選顏色透紅的,不要選外表發黑的,越黑的越不好。
山竹不是越大越好,顏色才重要。山竹最好的品種是油沙竹,這種山竹外表通體透著紅色,發亮,看著就覺得不錯,所以挑選山竹的時候並不是選外表最光滑的發黑的油竹。
選山竹時看葉子是不是鮮綠色,然後捏,不要那種特別特別硬根本捏不動的。 要那種乍一摸是硬的,然後你用力捏是感覺能捏開的那種。 然後就是看山竹的底部。底部的「花瓣」有幾個瓣挑瓣多的,這個山竹裡面就有幾個瓣的果肉,所以瓣越多裡面的大骨就越少果肉就越多。
山竹軟的好還是硬的好
在挑選山竹時,可以通過捏一捏它的外殼來判斷它是否新鮮,外殼軟的山竹才是新鮮的,甚至有些一捏都快裂開的山竹,就是最好的食用狀態了。山竹外殼硬的,反而就是不新鮮的山竹,或者是「死」山竹。所以不要再想著買硬山竹回家放軟了,硬山竹是不會變軟的。
殼捏起來比較軟,有彈性,打開以後,裡面的肉質是純白色的。若以拇指和食指輕捏能將果殼捏出淺指印,表示已成熟;如果外殼硬得像石頭一樣,說明山竹過老不宜食。
很多人在挑選山竹的時候,就怕不新鮮,於是就喜歡挑那些外殼光滑又硬硬的,誤以為這樣的山竹會新鮮好吃。其實山竹最好吃的是捏起來發軟一些的,殼不會那麼厚,裡面的果肉也肥厚甜美,另外,盡量要選擇果蒂硬一些的,會更新鮮一些。
山竹怎麼挑選比較好
葉瓣顏色要綠山竹的葉瓣顏色越綠的代表越新鮮,因此兩個外殼顏色差不多的山竹,應選擇葉瓣顏色較嫩綠的那個。如果顏色呈褐色或黑色,說明已放置一陣子,果肉已腐爛變黃。
外殼顏色要紫色山竹的外殼從綠變成紅,代表已成熟可以食用。依序為鮮紅、深紫、深咖啡色,顏色越淺越新鮮,不過鮮紅色的山竹還不夠甜,深黑啡色的山竹則肉質太軟。因此建議選擇深紫色的山竹,甜度足夠,肉質結實。
果殼要軟挑選時用手指輕捏外殼,如果按下後果殼上的淺指印可立即恢復,代表是新鮮的山竹;而果殼硬又干,像石頭一樣按不下去的,大多是過熟無法吃了。
山竹底部蒂瓣多為佳山竹的底部有瓣(稱蒂瓣),一般為4-8片,蒂瓣片的數量和果肉片數是對應的,蒂瓣越多果肉片數也越多,因此應選擇蒂瓣多的山竹。不過八瓣的山竹很少見,如果見到了,買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