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多少民族
❶ 馬來西亞有多少個種族
馬來西亞有三個種族,分別是馬來人,華人,印度人。
1,馬來人
馬來族(馬來文:Orang Melayu;英文:Ethnic Malay),也稱為馬來人(狹義),馬來西亞華文通常又稱為巫族。主要居住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東部及南部,婆羅洲沿岸,泰國南部。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
2,華人
華人(Ethnic Chinese),即中華人的簡稱,在古代是指漢族,至近代改指已經加入或者取得外國國籍的中國血統的人。華是中國的古稱,中國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鄉的華人稱為僑人和僑士,外籍華人之稱謂從華僑演變而來。
3,印度人
馬來西亞印度裔,英文:Malaysian Indian,是對生活在馬來西亞的印度人的稱呼。印度裔馬來西亞人大多是在是在英屬馬來亞時期從印度移居馬來半島的後裔。
(1)馬來西亞多少民族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各族人口佔比:
統計局2016年數據顯示,總人口3166.07萬。以族群來看,土著(馬來人及原住民)共1948.36萬(61.54%),華裔共664.8萬(21.00%),印裔共199.2萬(6.29%),其他人口佔28.14萬(0.89%),非國民325.56萬(10.28%)。
根據憲法定義,馬來人是實行馬來風俗和文化的穆斯林。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馬來的土著,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
非馬來土著在砂拉越佔一半以上人口,在沙巴超過2/3。半島也存在著為數較少的原住民群體,他們被統稱為Orang Asli。關於誰能獲得土著地位的各州法律規定有所不同。
❷ 馬來西亞人口是多少
馬來西亞統計局2018年數據顯示,總人口3238.5萬。以族群來看,土著(馬來人及原住民)共2007.19萬(61.98%)、馬來西亞華人共668.55萬(20.64%)、馬來西亞印度裔共201.04萬(6.24%),其他人口佔29.45萬(0.90%),非國民332.27萬(10.26%)。
馬來西亞是一個以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多個原住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根據2010年的馬來西亞人口普查,統計的人口為28,334,135人。其中本國公民佔91.8%,外國人佔8.2%。在本國公民中,土著(馬來族及原住民)佔67.4%、華族佔24.6%、印度民族佔7.3%、其他民族佔0.7%。
同中國的關系
中馬關系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商人就去馬來半島從事商業活動。1974年5月31日,馬中兩國建交,馬成為東盟中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中馬建交以來,兩國不斷拓展和深化雙邊關系,給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促進兩國和本地區的繁榮與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在廣泛領域的協調與合作,共同促進兩國和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安全、和諧與發展。
1999年,兩國簽署關於未來雙邊合作框架的聯合聲明。2004年,兩國領導人就發展中馬戰略性合作達成共識。2013年,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
兩國高層互訪和接觸頻繁。江澤民主席(1994年)、胡錦濤主席(2002年時任副主席、2009年)、習近平主席(2013年)、李鵬總理(1990年、1997年)、朱鎔基總理(1999年)、吳邦國委員長(2005年)、溫家寶總理(2005年、2011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1995年);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006年、2012年)、姜春雲副委員長(2002年)、李嵐清副總理(2003年)等分別訪馬。馬前四任元首阿茲蘭、賈阿法、薩拉赫丁和西拉傑丁,馬總理拉扎克、馬哈蒂爾、巴達維、納吉布等先後訪華。2014年3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訪馬。
5月,馬總理納吉布正式訪華。6月,馬下議長班迪卡訪華。9月,馬元首哈利姆對華國事訪問。10月,國務委員楊潔篪訪馬。11月總理納吉布來華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2月,馬副總理穆希丁訪華。2015年2月,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訪馬。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馬來西亞
網路-馬來西亞民族列表
❸ 聊一聊東南亞國度之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Malaysia)一個位於東南亞馬來半島上的國家,一個既具有濃郁的熱帶風情也同時兼容著多民族文化的國度,使眾多的外國遊客為之嚮往。
在中國,如果走旅行團的話,大部分 旅遊 公司制定的 旅遊 目的地線路都是常提的「新馬泰」。這個 旅遊 線路在北京被惡搞稱之為「新馬太」,這也已經算是老梗了,新街口、馬甸、太平庄三個北京地名的簡稱與「新馬泰」同音。
玩笑歸玩笑,言歸正傳,新馬泰這條 旅遊 線路也算是備受中國旅客喜愛的線路,首先是比較廉價,其次就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具有豐富的 旅遊 資源,無論是自然景觀或者是人文景觀。在這三個國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馬來西亞。本人也有幸地曾在那邊學習生活了半年,那邊的自然環境以及風土人情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面主頁君就從自然環境、人文 歷史 ,教育環境,當前情況等若干方面闡述下我對馬來西亞這個東南亞國度的一些看法,並且希望與各位朋友進行看法上的交流,同時也希望給彼此帶來或多或少的啟發與幫助。
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分為東馬來西亞及西馬來西亞兩部分,中間隔著南中國海,其中為我們所周知的吉隆坡(馬來西亞首都&最大城市)就位於西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氣候為熱帶雨林及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如夏,較為炎熱,且降水充沛。當年本人從北京首都機場乘坐亞洲航空公司(AirAsia)的航班剛降落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時候,剛出飛機艙門,一股熱浪迎面而來,心裡想熱帶氣候果真名不虛傳啊。但是沒多一會就發現馬來西亞的熱跟我們北京夏天的熱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北京夏季7月底到8月初那幾天最熱的時候,體感溫度非常高,會使人非常難受,備受煎熬。但是馬來西亞熱帶氣候屬於那種乾熱,只要是降雨天氣或者太陽落下後將會非常舒適。
馬來西亞本國有三大民族,分別是馬來人族群(主體民族)、華人族群、印度人族群。馬來人屬於當地土著,占馬來西亞國民總數的多半。他們信仰伊斯蘭教,掌握著國家的行政大權,運轉著國家機器,所以馬來西亞政府無論是高層還是地方政府大部分官員出身都是馬來人族群。
華人族群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僅次於當地土著馬來人,大概占國家總人口數的22% ,絕大部分都是明清時期及民國初期從中國廣東福建等地下南洋的勞工及經商而定居的人,從而形成了今天的華人族群。華人靠著勤奮與聰明的頭腦牢牢控制著馬來西亞工商業,當地很多知名企業家都是華人。當然也有知名的 體育 明星及 娛樂 圈明星比如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著名歌手梁靜茹,光良等。當年我到了馬來西亞,發現華人很多,在很多鬧市區華人幾乎隨處可見,所以不存在語言交流問題。通過與當地華人族群的深入接觸,發現了幾點有意思的細節。首先馬來西亞華人相當一部分都對中國及中國文化有一種深深的親切感與嚮往感,換言之他們從內心深處不想割裂與中國的聯系,內心深處還住在一顆中華之心,盡管國籍是馬來西亞。大部分華人都能講漢語普通話,當然還可以講粵語,閩南語等。當地華人可以說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天賦,見過一個華人小伙會講普通話、粵語、閩南語、馬來語、英語、日語、德語等八種語言。可以說華人在語言方面是神一般的存在啊。而且不但能說還能用簡體漢字及繁體漢字進行書寫,走在馬來西亞街邊隨處可見中文漢字的廣告招牌與標識。這主要歸結於當地華人較為抱團,對中國文化認同感強,華人族群都把自己子女送到由馬來西亞華人企業家贊助的華校接受教育。所以說這些馬來西亞華人從小接受的是中文背景的系統教育,用的語文, 歷史 ,乃至數理化的教材都是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綜上所述造就了馬來西亞定居下來的華人族群保留了很多傳統的中華文化元素,甚至不遜於中國。其次感覺有意思的細節就是馬來西亞華人不願意甚至很反感外國人叫他們馬來人,我當時初來乍到,稱呼馬來西亞華人朋友為馬來人,這令他們很無語面露不快,因為當時我鬧不清馬來人與馬來西亞人的概念,混淆一起了。其實他們邏輯關系就是馬來人肯定是馬來西亞人,但是馬來西亞人(馬來西亞國籍)不一定只有馬來人,因為馬來西亞有三大族群。但是從馬來西亞華人不願意被外國人稱他們為馬來人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一些細節來,比如說馬來西亞華人對馬來人(馬來西亞主體民族&統治階級)始終心存芥蒂,源於馬來人對華人的種種壓迫及區別對待政策。華人從政為本族群爭取權益是非常困難的,馬來人給華人設置了一個「種族隔離天花板」,幾乎斷絕了華人走向政壇的可能性。甚至華人考馬來西亞頂級的國立大學也被設置了阻礙,可以說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很多人從事商業,但是政治地位低,沒有什麼話語權,在他們口中經常將「二等公民」掛在口中,也的確透露出他們的無奈委屈和憤恨吧。再說說當地華人族群的特色 美食 吧。因為當地華人大部分都是從廣東福建遷移來的,所以當地 美食 好多都以粵菜,閩菜為主,偏愛吃魚。我比較喜歡當地的特色小吃,比如魚丸粉,雲吞面等。
馬來西亞除了馬來人族群,華人族群還有就是少量的印度人族群了。在馬來西亞街邊可以看到那些穿著印度民族服飾,皮膚黝黑的印度人,印度族群與華人關系還算融洽,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在華人開的餐廳吃飯,也可以看到華人在印度餐廳熟練的用手吃著咖喱。這一切都像是一種無聲的磨合,兩個文化不同的族群都能夠適應並融入到彼此不同的文化與飲食習慣中。
聊完了馬來西亞的自然氣候與人文飲食,下面再聊聊馬來西亞的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教育文化中心。東南亞地區最大城市之一。身處熱帶地區,降雨充沛,綠化環境較好,標準的熱帶地區城市。下面推薦幾個我自己認為不錯的 旅遊 景點。
高大聳立的雙子塔矗立於吉隆坡市區,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上個世紀90年代作為亞洲四小虎之一的馬來西亞經濟開始飛速發展,雙子塔也於那時候成為了吉隆坡乃至整個馬來西亞坐標性建築,成為一張馬來西亞對外宣傳的明信片。雙子塔無論是白天游覽還是晚上游覽都十分瑰麗,尤其是晚上伴隨城市燈光。
上個世紀90年代伴隨著馬來西亞經濟快速發展,吉隆坡城市發展很快,高樓大廈紛紛拔地而起,但是吉隆坡老式建築風格也得到了保留,與新建起的現代化建築遙相呼應。 歷史 感與現代 時尚 感襯托著吉隆坡乃至馬來西亞的獨特魅力。位於吉隆坡老城區的茨廠街也稱吉隆坡唐人街,面積雖不大,但十分熱鬧繁華,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尤其是晚上,更像是過節一般,是當地著名的夜市。在茨廠街可以吃到各種特色小吃,比如說腸粉,鹵鴨,雲吞面等此外還有就是隨處可見的中餐廳。對路邊攤情有獨鍾的朋友來這里保准你可以大飽口福。除了 美食 在茨廠街還可以看到各種中式牌樓,各種中式樓宇,中式風格的沿街售貨攤。這里的店鋪基本上由馬來西亞華人所開,掛著醒目的用繁體漢字書寫的中文招牌及廣告。置身於其中,讓人沉醉於獨特的 歷史 文化氛圍中。茨廠街也是一個購物的好去處,不但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工藝品,特色的文化創意品還能在特色華文書店買一些馬來西亞華人作家的著作,文學類,時事評論類的都很不錯,當地有一個流派就叫「馬華文學」。
最後再聊聊馬來西亞的教育吧。馬來西亞教育質量在發展中國家裡算比較高質量的,特別是在東南亞國家裡更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他們的高等教育。感覺馬來西亞教育體系挺適合咱們中國一部分學生前去發展的。如果中考時候感覺考不上中國的高中又不想去讀職業高中或技術學校的話可以考慮在自己15,16歲這個階段就前往馬來西亞,可以先選擇讀那邊華人經營的獨立中學。獨立中學是中文授課,教授的科目也包括數學,物理,化學,中國及世界 歷史 等,當然也有英語課程及馬來語課程。可以通過在獨立中學學習的契機,便於申請馬來西亞當地的大學,無論是國立大學或私立大學,教育質量都是不錯的。高三階段的中國學生可以直接去申請馬來西亞的大學,部分大學是需要英語雅思成績的,一部分不需要雅思成績,需要先去讀語言學習班也就是相當於預科班。好處就是減輕了部分學習壓力,在英語語言環境下可以提高自己英語水平。去馬來西亞留學讀大學最大的好處就是以當地大學為跳板去申請澳洲及英國的高等學府,因為他們同屬英聯邦教育體系,關系密切。同等成績下去申請英國或澳洲的碩士研究生,以馬來西亞大學畢業生身份去申請拿到offer的幾率會更大一些,是跟在中國本地去申請相比。
各位朋友,由於篇幅有限,今天先跟大家聊到這里,希望與大家多多交流。
❹ 馬來西亞有幾種民族或者種族
族群之間相差多大就算一個不同的民族沒有準確定義。全世界很少有國家像中國一樣定義有多少的民族。 *馬來西亞主導政治的馬來民族占總人口的大多數,50.4%。 *占總人口的23.7%的華裔在經濟及貿易領域扮演主要角色。 *印度裔馬來西亞公民占總人口的7.1%(大約85%的印裔是泰米爾裔,其他則是格拉拉裔,錫克裔及雀替爾裔等。)。 *還有一些非馬來族的土著,包含數十種族群,11%。 *其他的馬來西亞人民是歐裔、中東裔、柬埔寨裔、泰國裔及越南裔等等。
❺ 馬來西亞人口
3273萬。
馬來西亞統計局2018年數據顯示,總人口3238.5萬。以族群來看,土著(馬來人及原住民)共2007.19萬(61.98%)、馬來西亞華人共668.55萬(20.64%)、馬來西亞印度裔共201.04萬(6.24%),其他人口佔29.45萬(0.90%),非國民332.27萬(10.26%)。
根據憲法定義,馬來人是實行馬來風俗(習慣法)和文化的穆斯林。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馬來的土著,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非馬來土著在砂拉越佔一半以上人口,在沙巴超過2/3。
半島也存在著為數較少的原住民群體,他們被統稱為Orang Asli。關於誰能獲得土著地位的各州法律規定有所不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2021年2月更新顯示馬來西亞人口3275萬。其中馬來人69.1%,華人23%,印度人6.9%,其他種族1.0%。
截至2020年底,馬來西亞總人口約3273萬。其中,男性約有1683萬人,女性約有1590萬人。人口位居前5位的州是雪蘭莪州、沙巴州、柔佛州、沙撈越州和霹靂州。
2022年2月14日,根據馬來西亞政府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部門當日發布的簡要報告,2020年,馬來西亞全國人口約為3245萬人,其中馬來西亞公民為2980萬人,華裔馬來西亞公民佔23.2%。2020年,馬來西亞男女比例為110比100;而在2010年,這一數字為106比100。
馬來西亞(馬來語、英語:Malaysia),簡稱大馬,是君主立憲聯邦制國家,首都吉隆坡,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國分為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馬來半島南部(西馬)和加里曼丹島北部(東馬),人口3270萬(2022年),其中馬來人69.4%,華人23.2%,印度人6.7%,其他種族0.7%。
公元初,馬來半島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加里曼丹島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地。
二戰中,馬來半島、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
馬來西亞是個多民族、多元文化國家,官方宗教為伊斯蘭教。馬來西亞是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之一,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
❻ 馬來西亞有多少個民族以什麼民族為主
截止2015年,馬來西亞總人口30638600人。其中馬來人55%,華人24%,印度人7.3%,其他種族0.7%。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一、馬來人:
馬來人的祖先大約在公元前3000 年和公元前1000 年先後分兩批 ,自亞洲大陸遷移而來 ,經與土著融合 ,先後形成原馬來人和新馬來人 ,成為今日馬來人的直系祖先。馬來人屬蒙古人種 ,馬來語屬南島語系 ,他們信奉伊斯蘭教。根據憲法定義,馬來人是實行馬來風俗和文化的穆斯林,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
二、華人:
華人大多是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的漢族人。早在唐代 ,就有商人和僧侶僑居此地 ,但大批移入是在19 世紀以後。20 世紀 40 年代末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 ,新的華人幾乎不再移入。今天 ,80%以上的馬來西亞華人都是當地出生的華裔。華人屬蒙古人種 ,華語屬漢藏語系 ,華人大多信奉佛教和道教。
三、印度人:
印度人移入馬來西亞也很久了 ,自公元初年起 ,伴隨著印度教的傳播 ,就開始有印度僧侶移居馬來半島 ,但大批印度人遷入是在19 世紀以後。其中 80%以上的印度人屬於泰米爾人 ,他們屬於歐羅巴 - 尼格羅混合人種類型 也稱達羅毗荼類型 。泰米爾語屬達羅毗荼語系。
四、其他種族:
馬來西亞真正的土著民族是今天仍生活在西馬叢林中的尼格利陀人和塞諾伊人 ,屬於尼格羅 - 澳大利亞人種,他們的語言屬於南亞語系馬六甲語族 ,這些土著民族早自石器時代就在這里繁衍生息了。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馬來的土著,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非馬來土著在砂拉越佔一半以上人口,半島也存在著為數較少的原住民群體。
❼ 馬來西亞有哪些民族
馬來西亞分東馬和西馬,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語言的社會,許多種族保持著獨特的文化身份,世世代代共同生活在馬來西亞,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還有許許多多其他族群。
馬來西亞的三大族群是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沙巴和砂拉越住著各種原住民,各自有獨特的文化和遺產。馬來人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族群,占總人口的60%以上。在馬來西亞,馬來人是指祖先是馬來人,信奉伊斯蘭教和馬來傳統,並且說馬來語的人。馬來西亞華裔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族群,約占總人口的 25%。他們大多是清朝移民的後代。馬來西亞印度人是三大族群中數量最少,約占總人口的10%。
原住民是對馬來半島本地族群的統稱。他們主要包括三個部落:尼格利陀族(Negrito)、色諾族(Senoi)和原馬來族(Proto-Malay)。東馬的沙巴州最大的本地族群有卡達山杜順族(占沙巴人口的30%)、巴瑤族(15%)和毛律族(3%)。伊班族是砂拉越最大的少數民族,占砂拉越州人口的30%。烏魯族人大約占砂拉越人口的5.5%,砂拉越還有一個比達友族。
❽ 馬來西亞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馬來西亞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3275萬。
其中馬來人69.1%,華人23%,印度人6.9%,另外種族1.0%。以族群來看,土著(馬來人及原住民)共2007.19萬(61.98%)、馬來西亞華人共668.55萬(20.64%)、馬來西亞印度裔共201.04萬(6.24%),另外人口佔29.45萬(0.90%),非國民332.27萬(10.26%)。
吉隆坡介紹:
首都吉隆坡,人口約167.4萬人(2011年7月,馬統計局),面積達243平方公里。具有觀光和通訊兩大功能的吉隆坡石油雙塔高達466米,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是亞洲最高塔之一,如兩柄銀色利劍直插雲端。吉隆坡還是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的縮影,市內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廟隨處可見,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❾ 馬來西亞的組成是
馬來西亞由馬來亞(現稱西馬來西亞)、沙巴和沙撈越三個地區組成。馬來西亞商標法於1983年9月1日正式生效。這部商標法廢除馬來亞、沙巴和沙撈越三地區各自的商標法規和申請程序使馬來西亞有了一部統一商標法。馬來西亞有關商標的法規還包括1983年9月1日同時生效的《1983年商標法實施細則》。
❿ 馬來西亞有哪些民族
馬來西亞民族:
1馬來族
2華族
3印度族
4土生民族
5原住民: 馬來西亞半島原住民、砂拉越州原住民、沙巴州原住民
馬來西亞是一個以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多個原住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根據2010年的馬來西亞人口普查,統計的人口為28,334,135人。其中本國公民佔91.8%,外國人佔8.2%。在本國公民中,土著(馬來族及原住民)佔67.4%、華族佔24.6%、印度民族佔7.3%、其他民族佔0.7%。[1]
根據憲法定義,馬來人是實行馬來風俗(習慣法)和文化的穆斯林,他們是馬來西亞憲法定義下的土著(bumiputera),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在整個馬來西亞半島中,馬來人口佔到63.1%。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馬來人和沙砂兩州的原住民,非馬來土著在砂拉越佔一半以上人口[2],其中最多的是伊班人(占砂拉越州人口的30.3%[1]);非馬來土著在沙巴超過2/3[3],其中最多的是卡達山-杜順人(占沙巴州人口的24.5%[1])。半島也存在著為數較少的原住民群體。關於誰能獲得土著地位的各州法律規定有所不同。
這些土著在馬來西亞是享有房屋折扣等優惠的。雖然華人、印度人同為馬來西亞人,卻因為不同膚色而無法享有這項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