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在貿易中注重什麼
『壹』 馬來西亞的商業環境怎麼樣和當地人做生意要注意些什麼
本人在馬來西亞呆了3年, 也認識很多馬華, 因而對當地環境還算是比較了解. 首先, 馬來西亞是個很適合做生意的國家. 不過, 需要疏通很多關系, 所以也需要很多"現金"去幫你疏通關系. 其次, 如果本身實力不是很雄厚, 可以到這里進行考察. 其實, 馬來西亞是個依賴進口的國家, 所以很多東西, 很大程度上是進口. 所以, 如果你要做貿易進出口, 很有得賺. 和當地人做生意, 首先你必須要僱傭馬來人. 因為這樣你才好更容易名正言順的做生意, 如果都是華人, 可能會拿不到當地執照. 其實, 注意出事情, 要准備要現金, 錢在這里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最後, 最好會廣東話, 加進一些馬華社團或者商會, 會比較好拓展你的人脈和生意.
『貳』 與馬來西亞做生意需要了解哪些政策信息
(一)進口管理
1998年,馬來西亞海關禁止進口令規定了四類不同級別的限制進口。
第一類是14種禁止進口品,包括含有冰片、附子成分的中成葯,45種植物葯以及13種動物及礦物質葯。
第二類是需要許可證的進口產品,主要涉及衛生、檢驗檢疫、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包括禽類和牛肉(還必須符合清真認證)、蛋、大米、糖、水泥熟料、煙花、錄音錄像帶、爆炸物、木材、安全頭盔、鑽石、碾米機、彩色復印機、一些電信設備、武器、軍火以及糖精。
第三類是臨時進口限製品,包括牛奶、咖啡、谷類粉、部分電線電纜以及部分鋼鐵產品。
第四類是符合一定特別條件後方可進口的產品,包括動物、動物產品、植物及植物產品、香煙、土壤、動物肥料、防彈背心、電子設備、安全帶及仿製武器。
為了保護敏感產業或戰略產業,馬來西亞對部分商品實施非自動進口許可管理,主要涉及建築設備、農業、礦業和機動車輛部門。如所有重型建築設備進口須經國際貿易和工業部批准,且只有在馬來西亞當地企業無法生產的情況下方可進口。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及其他部門負責進口許可證的發放及日常管理工作。
(二)出口管理
馬來西亞規定,除以色列外,大部分商品可以自由出口至任何國家。但是,部分商品需獲得政府部門的出口許可,其中包括:短缺物品、敏感或戰略性或危險性產品,以及受國家公約控制或禁止進出口的野生保護物種。
此外,馬來西亞《1988年海關令(禁止出口)》規定了對三類商品的出口管理措施:
第一類為絕對禁止出口,包括禁止出口海龜蛋和藤條;禁止向海地出口石油、石油產品和武器及相關產品;
第二類為需要出口許可證方可出口;
第三類為需要視情況出口。大多數第二和第三類商品為初級產品,如牲畜及其產品、谷類、礦物/有害廢棄物;第三類還包括武器、軍火及古董等。
國際貿易與工業部及國內貿易與消費者事務部負責大部分商品出口許可證的管理。
以上。更加具體的信息可以去中國東盟博覽會官網查看。有個欄目叫東博會動態,有很多介紹這方面信息的資訊和文章。
『叄』 中國連續第12年成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雙方主要有什麼貿易往來
中國連續第三年與馬來西亞成為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之間的貿易往來是十分頻繁的。這是因為馬來西亞處於熱帶,因此在馬來西亞籠中有許多資源在我國是沒有的。因此需要通過貿易的方式更好的獲得相關的資源。我國與馬來西亞連續三年成為最大貿易夥伴,得益於我國的獨立自主,開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以及目前所建立的一帶一路外交,經貿合作。雙方在經貿往來的過程當中,馬來西亞對中國許多的原料進口都提供了重要的貢獻。包括了對橡膠業,水果等產品更是中國較大的進口商。我國同時也會出口對應的高科技產品與本來下進行互利共通。
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為兩國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同時,ACEP組織的建立也使得東盟和我國等五個國家建立起了密切的經貿合作。因此在日後的過程當中,很多產品可能將在這15個國家當中以零關稅的條件進出口。這無疑是對中國和馬來西亞在經貿方面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肆』 東南亞的出口貿易以什麼為主
東南亞的出口貿易以初級農產品為主。
東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適宜水稻種植,水稻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水稻是其主要的糧食作物。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稻出口國。
此外,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出口國。
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油棕生產國。
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
『伍』 在馬來西亞做什麼生意好
你是想做什麼生意呢?除了大型的生意以外,中國人在馬來西亞做的比較多的是小商品的買賣,和餐飲業。馬來西亞有很多產品都是中國生產的。比如電器,空調,電腦配件,機器,電單車配件,傢具,日常用品,翻版DVD,衣服,鞋子,食品,罐頭,干糧。。。包羅萬象, 看你做什麼行業。最重要的是有買家。從馬來西亞出口的有橡膠,油棕,咖啡等。你想進口食品/土產到中國,你可以去香港和澳門的超市看看和了解。不是所有食品中國市場可以接受的!東馬的原著民比較多,而且交通,通訊都不發達(內陸)。華人聚集地都在沿海一帶,有市場,可是要有耐心。西馬多數都是追求品牌/品質的地方(華人),可是要忍受一竹竿打翻全船人的批評。至於歧視我覺得男士比較不會女士有點,因為有些大陸女性來馬做的都是比較不光彩的工作。可是基本上不會歧視啦,因為做那些工作的人都看得出啊。受歧視這個問題我覺得要這樣來看,中國現在發展得很好,中國人比以前要受歡迎,這是事實。但同時,自身的素質也是很重要。例如在公共場所很大聲的講話,或者隨地扔東西之類的情況,這是會引起別人對你的不喜歡,所以,做好自己是非常重要的。馬來西亞人很注重成績,成績好就不會怎樣了。英語在這邊肯定會比在中國好學一點。因為你隨時隨地要和馬來人或印度人講話。但是這邊的教育非常的緩慢。在你學習英文和馬來文的時候。你的華語和數學一定會大幅度下跌。客家話、印度話、福建話、廣東話你都要會一點。不然你是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的。基本就是這樣。
『陸』 在馬來西亞做生意你需要注意
據馬來西亞經濟秘書處統計,2019年1-7月馬來西亞貨物進出口額為2704.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17.4%。其中,出口1439.7億美元,增長18.7%;進口1264.9億美元,增長15.9%。貿易順差174.8億美元,增長43.7%。
7月當月,馬來西亞貨物進出口405.1億美元,增長16.3%。其中,出口212.8億美元,增長15.9%;進口192.3億美元,增長16.8%,貿易順差20.6億美元,增長8.1%。
1-7月,馬來西亞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449.0美元,增長20.5%。其中,馬來西亞對中國出口196.0億美元,增長24.0%,占馬來西亞出口總額的13.6%,增加0.6個百分點;從中國進口253.0億美元,增長17.9%,占馬來西亞進口總額的20.0%,增加0.3個百分點。
1-7月,馬來西亞與中國的貿易逆差57.0億美元,增長0.78%。
截止到7月,中國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進口來源地。
那麼要在馬來西亞做生意或者設立辦公處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2.
選準定位,華裔還是馬來西亞居住的人口。因為生活習慣各有不同
3.
選准地址,定位好價格, 旅遊 區價格普遍比生活區要低。 旅遊 區鋪租高風險大,選好位置很重要
4.
開店需要有自己特色,附近店鋪千遍一律消費者選擇性多了,你有足夠特色吸引消費者眼球,成功概率當然要高
5.
符合馬來西亞國家政策,鼓勵 旅遊 發展行業可以多向這方向發展。享受開店政策優惠也多
6.
不能 滿目 跟風,盲目往往摔跟頭,有自己思路想法。不定時促銷留住客戶,服務好20%客戶足夠維持店鋪生存
7.
最後就是要做好創業者該有的心裡准備了,雖然馬來西亞遍地黃金,但贏富足沒錯,輸要不能影響未來。創業不是拿命賭未來!
『柒』 中國連續十二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在哪些方面進行了合作
中國連續三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在原材料,食品,科技領域,我國與馬來西亞擁有著非常密切的經貿合作。原材料方面,馬來西亞的上交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在許多的產品製造過程當中都是需要橡膠作為原材料。因此,橡膠的進口是非常有必要的。與此同時,我國還會對馬來西亞進口大量的水果。這是因為馬來西亞所處的地區是在熱帶地區,與我國的地區有著一定的溫度和濕度的差異。有部分的水果只能生長在熱帶地區,因此這一部分的水果則需要通過進口的方式引進。所以我國在與馬來西亞的合作方面,進口的更多的是原材料和食品。
兩個國家在建立間的經貿聯系時,通常都會非常注重於經貿協議的簽訂以及關稅協議的簽訂。通過對這兩方面的簽訂,更好地協調兩個國家之間的發展。我國的外交政策一直都是非常鮮明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與締約國建立良好的關系,互惠共贏,共同發展。這也體現了我國開放的外交政策以及求同存異的方針。
『捌』 中國與馬來西亞雙邊貿易合作中存在哪些危機和挑戰
可以說是挑戰與機遇並存。首先講機遇,主要是經濟方面的。兩國先後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貿易協定》、《投資保護協定》、《海運協定》、《民用航空運輸協定》等10餘項經貿合作協議。1988年,兩國成立經濟貿易聯合委員會,現已召開6次聯委會會議。2002年,雙方成立中馬雙邊商務理事會。兩國雙邊貿易額逐年增長,2002年雙邊貿易額142.7億美元,同比增長51.4%。其中,中方出口49.75億美元,進口92.96億美元,分別增長54.4%和49.8%。馬來西亞首次成為我與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經濟合作發展良好,相互投資不斷增加。截至2002年底,經中國外經貿部批准或備案的在馬中資企業97家,在馬投資協議總額7230萬美元,實際投資3570萬美元。2002年,馬在華投資項目共319個,合同金額7.9億美元,同比增長67.9%,實際金額3.7億美元,同比增長39.9%。2000年,中國銀行和馬來亞銀行分別在吉隆坡和上海互設分行。2002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與馬來亞國家銀行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但仍存在著最主要的問題與危機。主要是兩國對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歸屬問題有爭議。雙方多次表示,將共同致力於「維護南中國海的和平與穩定,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雙邊友好協商和談判促進爭議的解決」。
『玖』 馬來西亞的主要進出口貿易有
截止到2004年,中國對馬來西亞出口的主要產品為穀物、機電產品、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服裝及衣著附件、鋼材、原油、鞋、蔬菜等;來自馬來西亞進口的主要產品為機電產品、棕櫚油、塑料、天然橡膠、原木、成品油、鋼材、原油等。
馬來西亞不僅是石油、橡膠、棕櫚油等產品的傳統輸出國,而且業已成為電器及電子產品如半導體、視聽產品、電腦等的主要出口國。從出口大類商品看,2004年電器及電子產品是馬來西亞最主要的出口創匯商品,出口額437.5億美元,同比增長16.3%,占馬來西亞整個出口總額的34.8%。
同中國的關系
中馬關系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商人就去馬來半島從事商業活動。1974年5月31日,馬中兩國建交,馬成為東盟中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中馬建交以來,兩國不斷拓展和深化雙邊關系,給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促進兩國和本地區的繁榮與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在廣泛領域的協調與合作,共同促進兩國和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安全、和諧與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商務部-2004年馬來西亞對外貿易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