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丹斯利是什麼官職
『壹』 聽朋友說丹斯利投資收益穩定,我去看過幾次,還不錯。畢竟通脹嚴重,總得理財啊,還有其他人在那投資嗎
哦,那家公司我4月份就去看了,邊學邊摸索一個多月時間,5月中旬開戶入金,現在兩個多月下來了,當時是最低5000美金,期間由於太在意贏錢,心態沒有放好,漲的時候不願意平,虧的時候不願意設置止損,最後那公司技術總監小夥子實在看不下去了,又跑到我家告訴我要設置止盈止損,敬業態度蠻感動我的。現在心態好多了,兩個月確實賺了不少,我這個老頭是不會輸給年輕人的,哈哈哈。
『貳』 李宗偉的拿督是什麼樣的性質
李宗偉的拿督是馬來西亞榮譽制度下的一種稱號,不具有世襲和封邑的權力,是一種象徵式的終身榮譽身份。一些有功人士得到的一種頭銜,冊封的標準是對國家有傑出貢獻,但必須要有皇室成員、政府推薦。
拿督是馬來西亞王室授予的頭銜。簡而言之,這曾經是一種土地獎勵。如今,它只是地位和權力的象徵。只有那些為國家做出傑出貢獻的人才能被接受。以下是馬來西亞頭銜的相關信息:
馬來西亞目前的封勛制度始於1958年。聯邦所有權制度與歐洲所有權制度有些相似,但要復雜得多。它的等級分為28個等級,其中最熟悉的有「鄧」、「丹斯利」、「和平局紳士」、「潘斯利」、「達杜斯里」、「達杜斯里」等。前總理馬哈蒂爾和他的妻子被授予敦煌最高級別的稱號。現任總理巴達維只是一個「達達斯里」,級別較低,只比「達達斯」高。聯邦榮譽通常由總理辦公室提名,通常在國家元首生日時頒發,以表彰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國民和外國人。此外,每個邦世襲的蘇丹,往往賦予為該地區作出重大貢獻的各界人士不同的頭銜,包括「丹斯利」、「達圖」、「和平局紳士」等數十個不同的頭銜。
『叄』 馬來西亞的拿督是個什麼官職
在馬來西亞和汶萊,「拿督」是榮譽制度下的一種稱號,不具有世襲和封邑的權力,是一種象徵式的終身榮譽身份。拿督冊封的標準是對國家有傑出貢獻,但必須要有皇室成員、政府推薦。
受封儀式在皇宮進行,授銜人的妻子被稱為拿汀。拿督封銜有三等級別;Peringkat Pertama(First-Class)為高級拿督,Peringkat Kea(Second-Class)為二級拿督。假若擁有拿督頭銜為男士的話,其配偶的頭銜為拿汀;擁有頭銜者為女士的話,其配偶不具有任何頭銜。
一般上而言,受勛者名單是由首相向最高元首推薦,過往的受勛者會向首相提名適當的人選,而外交部也可以向首相提名外籍公民接受名譽嘉獎,凡是長期為國家服務的國民皆有資格獲得提名與其地位及貢獻相匹配的勛章,唯曾經獲受嘉獎的人士,在短時期內不會再被考慮成為候選者。
(3)馬來西亞的丹斯利是什麼官職擴展閱讀
2010年,胡靜及其老公朱兆祥於2010年10月16日在馬來西亞蘇丹皇宮受封拿汀和拿督,而這也是朱兆祥送給胡靜結婚兩周年的神秘禮物,胡靜也因此成為史上第一位中國籍藝人拿汀(拿督夫人)。
受封當日胡靜與朱兆祥均著馬來西亞傳統服飾進入蘇丹皇宮,在一系列的隆重環節後,胡靜和朱兆祥被封馬來西亞拿汀和拿督。有馬來西亞傳媒透露說,拿督受封的禮節非常隆重,胡靜老公朱兆祥的父親就曾經是馬來西亞的拿督,其母親在胡靜結婚請柬上的署名便為「拿汀朱林秀琴」。
為配合2015年2月1日聯邦直轄區日,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哈利姆封賜356名有功人士,中國功夫影星成龍也在受封名單之內,獲封「拿督」頭銜。
『肆』 馬來西亞的丹斯尼是什麼頭銜有什麼許可權
丹斯里(Tan Sri):是繼敦之後第二高的榮譽,全國只可以有75人擁有此名銜。若持有丹斯里封銜的是男性,他的太太會被稱為潘斯里;但相反若持有封銜的是女性,她的丈夫並沒有特殊的名銜。
『伍』 馬來西亞第五任的任期
阿都拉巴達威 阿都拉巴達威,馬來西亞首相。
1999年1月8日,當時的首相馬哈迪宣布內閣改組,委任原外交部長拿督斯里阿都拉巴達威為副首相兼內政部長,中止了外界對副首相人選的猜測,也使阿都拉成為備受萬眾注目的政壇明星。作為內閣資深部長及巫統元老的阿都拉,的確具備了出掌這兩個重要職位的資格;而且,基於政治現實,馬哈迪也有必要盡快委任一名副手,以填補權力真空;溫文爾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遂成為馬哈迪的選擇。
阿都拉在參政前曾任文化、青年及體育部副總監,1978年全國大選,他中選為檳城甲拋峇底區國會議員,之後於八零年受委為聯邦直轄區政務次長,並於八零年九月擢升為直轄區副部長。
在巫統重量級領袖當中,阿都拉巴達威無疑是相當出色的一位。特別是巫統黨內充斥金錢政治、朋黨主義及裙帶風的時候,阿都拉的清廉形象,更像一股清流,有助於清洗及提升巫統的聲譽,並能廣為黨內不同陣營接受。阿都拉的政治生涯,可說充滿波折。而且,他的沉浮,完全系於馬哈迪之手。
阿都拉的父親也是一名巫統領袖。因此,他可說是「子承父業」,生長在一個政治世家,並與巫統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密關系。這也是為何在八七年巫統黨爭中,他最終選擇歸隊的一個因素。早年的阿都拉在檳城接受教育,並於196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回教研究系,並加入巫統。這與他的前任同僚、前副首相安華的背景相當接近。
不過,兩者雖然同是來自檳州,並先後在馬來亞大學受教育,份屬「師兄弟」,阿都拉和安華的作風,卻完全不同。在氣質上,阿都拉沒有安華「狂飈英雄」式的傳奇色彩,也沒有安華雄辯滔滔的口才,即使在青春煥發的大學時代,阿都拉也是一位沉著、冷靜及溫文的人物;他的溫和形象盡管沒有安華那麼突出,但是,也全無安華鋒芒畢露,咄咄迫人的銳氣,更容易為人接受。
因此,這兩者在氣質、個性上的回異,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日後在意識形態、政治斗爭路線、行事作風及價值觀念的差距。在安華被馬哈迪吸納進入巫統,並在檳城峇東埔參選以來,阿都拉便感到這位「同鄉兼學弟」的威脅。
爾後,兩人在政治上的不咬弦,特別是在檳州巫統聯委會中,安華以後來居上之勢,登上檳州巫統主席職,阿都拉任副主席,更令當時的巫統黨員,有著難以取捨的矛盾情意結。
他在接下來幾年官運亨通,於1981年升做首相署部長,同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並出任巫統檳城聯委會主席。1984年,他中選為巫統副主席,並出任教育部長,再於八六年調任為國防部長。1987年巫統黨選中,他參與東姑拉沙里及拿督慕沙希淡的B隊,與拿督斯里馬哈迪的A隊抗衡。他雖在這次的黨選中成功保住副主席的職位,但其部長職位較後卻被撤除,不過他卻選擇繼續效忠巫統。1988年新巫統成立,他受委為最高理事會成員,繼而受委為副主席。1989年他受委代表巫統參加國家經濟咨詢理事會,擔任重組社會小組主席。
在1990年巫統黨選中,他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蟬聯副主席,並於九一年在內閣改組中受委為外交部長。不過,他卻在九三年巫統改選中站在元老派的陣營,結果以微差的票數敗給宏願隊的拿督斯里那吉、丹斯慕尤汀及丹斯里莫哈末泰益,失去副主席的職位,但他仍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阿都拉在1995年十二月卅日宣布參選1996年巫統副主席職位,結果他順利的重奪巫統副主席之職。
【生平】
名字:Abllah Ahmad Badawi
出世:26/11/1939,檳城
婚姻狀況:妻為已故恩頓瑪末 Enn binti Mahmud
家庭:兩名兒女,Nori Abllah 及Salwa
【教育】
中學: Bukit Mertajam High School, Penang Methodist Boys School 大學: 1964年 ,馬來亞大學,回教研究系 (Bachelor of Arts in Islamic Studies)
【政治背景】
政黨
1964 加入巫統
1979.2.2 巫統檳州聯委會副主席
1979.2.2 受委巫統最高理事成員
1980.9 檳城州聯委會主席
1981.6.27 中選巫統最高理事成員(廿年來首名中選的檳城人)
1984 甲拋峇底巫統區會主席
1984.5.25 巫統黨選,625票中選副主席
1984.7.14 巫統教育局主任
1987.4.24 巫統黨選,879票中選副主席,排名第二。
1988.2.21 新巫統籌委會成員之一
1988.4 甲拋峇底新巫統區部主席
1988.9.9 新巫統副主席(被委)
1988.9.10 新巫統九人工作隊成員
1990.11.30 巫統黨選,以 953票中選,排名第二。
1993.11.4 巫統黨選,角逐副主席失敗
1993.12.11 被委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國州議席】
1978大選 甲拋峇底國會議員(總共當了六屆)
1990.10 大選 第四次擊敗對手,得票 17,025,四六精神黨的阿末哈迪阿旺只得 7,174票
1995.4.25大選 在甲拋峇底第五次擊敗對手,以 17,834票打敗四六精神黨的Naser Mohd Radzi
【官職】
1964 加入政府部門,公共服務局助理秘書
1971.6 文化、青年體育部總監
1975.6.1 文化、青年體育部副秘書長
1978.6 辭去公務員職業
1978.7.27 聯邦直轄區政務次長
1980.9.16 聯邦直轄區副部長
1981 首相署部長
1984.7.14 教育部長
1986.5.7 國防部長
1987.5.7 離職
1991.3.15 外交部長
1999.1.8 副首相兼內政部長
『陸』 李宗偉的拿督是什麼樣的性質
李宗偉的拿督是馬來西亞榮譽制度下的一種稱號,不具有世襲和封邑的權力,是一種象徵式的終身榮譽身份。一些有功人士得到的一種頭銜,冊封的標準是對國家有傑出貢獻,但必須要有皇室成員、政府推薦。
拿督和爵士頭銜類似,都可以看做是一種貴族、地位的身份象徵,都不世襲。
(6)馬來西亞的丹斯利是什麼官職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拿督,從前一般是指馬來西亞一省或一個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的稱呼,相當於中國一個省的省長,或美國的一個州長。不同的是馬來西亞拿督有權調動一省內的任何民政或行政的官員,甚至有權力調動轄區下的軍隊。
拿督制度沿用至今,這個稱號仍是一些有功的人士受封而得到的頭銜,但必須要有人推薦。受封儀式是在皇宮進行的。拿督的妻子就順理成章的被稱為拿汀(Datin)。因此也有人戲稱馬來西亞的「拿汀」好比中國古代的一品誥命夫人。
在馬來西亞,國家實行聯邦制的,但蘇丹(即國王)地位比總理更高,因為蘇丹是選舉出來的。在馬來西亞有3個聯邦,分別是馬來亞、沙巴、沙撈越。
在這三個聯邦下又共分設13個州,正如馬來西亞國旗上13條藍白相間的條紋。而蘇丹就是從這13個州之中的拿督或拿督繼承者中產生,所以拿督在馬來西亞就是貴族,而蘇丹雖然不是世襲,但都是來自同一個大家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