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黃姜飯怎麼做
Ⅰ 馬來西亞美食有哪些
馬來西亞美食有沙爹、椰漿飯、黃姜飯、竹筒飯、烏達、搭岡飯、暹羅米粉、羅貼、姆爾他葩、炒_條、煎蕊、西刀魚丸、肉骨茶等。沙嗲是傳統馬來美食,其是將腌好的牛肉、羊肉、雞肉串成串以適度的火候炭烤後,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層厚厚的沙嗲醬一起入口。沙嗲醬由花生醬、椰醬、幼蝦等調制而成,香醇無比,吃了肯定令人眷戀不已。
椰漿飯是馬來西亞的非正式國餚,其主要材料有大米、椰汁等,輔料有椰漿絲、雞蛋等,口味偏清淡。
黃姜飯是馬來西亞喜宴上常見的主食。當地人在祭拜或重要節慶、家庭聚會時,一定會煮黃姜飯,並且會把它做成寶塔造型,代表誠心及期許好運來臨。
竹筒飯用山蘭稻「香米」配肉類為原料,放進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炭火中綠竹烤焦即可。
Ⅱ 馬來人的傳統美食
1,椰漿飯
椰漿飯(Nasi Lemak)是在汶萊,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很常見到的一道美食,主要材料有大米、椰汁等,輔料有椰漿絲、雞蛋等,口味偏清淡。
2,沙嗲
沙嗲是傳統馬來美食,腌好的牛肉、羊肉、雞肉串成串以適度的火候炭烤後,最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層厚厚的沙嗲醬一起入口。沙嗲醬由花生醬、椰醬、幼蝦等調制而成。
3,竹筒飯
竹筒飯,用山蘭稻(一種旱稻)「香米」配肉類為原料,放進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炭火中綠竹烤焦即可。
4,黃姜飯
黃姜飯(NasiKuning),是印尼喜宴上常見的主食。當地人在祭拜或重要節慶、家庭聚會時,一定會煮黃姜飯,並且會把它做成寶塔造型,代表誠心及期許好運來臨。
印度尼西亞伊斯蘭教齋月期間,教徒從日出到日落禁絕飲食甚至清水,開齋時也必然會有黃姜飯這樣的食物。
5,烏達
烏達是一個用魚肉泥和其它香料混在一起烤的魚餅。這是馬來西亞眾人所周知的麻坡美食。
Ⅲ 印度咖喱羊膝黃姜飯怎麼做才好吃
材料
做法
小茴香籽、綠豆蔻、香菜籽、黑胡椒粒先用干鍋炒香,之後入石盅盅爛
姜(半個指頭的厚度)去皮切粒、蒜頭去皮,指天椒去蒂切粒,加入石盅盅爛
之後加入其餘香料拌勻成醬
羊膝洗凈抹乾﹐兩面劃十字紋
之後把香料抹勻整隻羊膝,再放入慢煮袋
用58度慢煮15小時
羊膝慢煮好後,烤盤墊好烘焙紙,用2張錫紙揉成2個球狀放上烤盤焗爐預熱220度
把羊膝拿出慢煮袋,輕輕抹走多餘香料,放上烤盤,骨頭的部份墊上錫紙球入爐烤15分鍾即可
姜去皮切片、蒜頭去皮,指天椒去蒂切粒燒熱平底鑊,先下油,油多一點點下薑片,蒜頭指天椒去蒂炒至焦香,拿起不要
米洗好後下鍋炒勻,下飯鍋
下雞湯、黃姜粉、葡萄乾拌勻,再下雞湯,按下電飯煲等自然煮好即可
青瓜洗凈,切段芫茜洗凈切去根部把所有材料入攪拌機打成醬即可
完成上桌
Ⅳ 馬來西亞美食資料
馬來西亞是個多種族國家這里匯集了華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人 他們的食物偏愛酸辣 和咖喱。 華人的小食方面有釀豆腐、蝦面、炒猓條、加厘面、清湯粉、薄餅、海南雞飯、瓦煲雞飯、餛飩面、香港點心、肉骨茶、檳城辣沙等,種類繁多。 馬來人的食物以酸辣為主,其中較出名的食物有椰漿飯、香噴噴的沙爹(雞肉、牛肉及羊肉串)、馬來糕點、竹筒飯、黃姜飯等。 印度人的食物也以辣,咖喱為主味,最普遍的莫過於其拉茶及各類煎餅。其他印度食物還有查巴迪(capati)、打拜(tapai)、多屑(tosei)等。印度人的香蕉飯也是有名的。
馬來西亞的飲食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的飲食相比,口味更加濃重一些,喜歡放咖喱和辣椒。因為當地氣候炎熱潮濕,吃一些辛辣的食物,人體排汗會感到爽快些。由於信奉伊斯蘭教,所以馬來人不吸煙,不吃豬肉、自死物或運動血液。馬來人習慣用右手抓飯,進餐前必把手洗干凈,用餐時十分講究衛生和禮節。 馬來西亞民族眾多,多元文化豐富了馬來西亞的飲食傳統。馬來西亞的美食極為多樣。有人這樣形容,您可以每天更換一種佳餚,長達一年之久而不覺厭煩。總體來說,馬來西亞的馬來菜餚和印度菜餚比中國菜口味辛辣。同時您也會在這里發現有少數民族的美食及不同口味的國際美食。
馬來西亞咖喱清新平和 馬來西亞的咖喱都愛用椰漿去減低辛辣和提升香味,所以味道都是比較平和。他們運用了多種香料,如羅望子、月桂葉,以及香芋等,令咖喱辣中帶點清潤,充滿南洋風味。
馬來西亞蝦面
食材:大蝦、魚餅、魚丸、油麵、豆芽、雞蛋、空心菜調料:馬來Laska醬 椰奶1罐製作:先將剝好的蝦殼和辣椒干放入鍋中炒,拿點油下去,炒到蝦殼紅了放入水豬頸肉下去煮,放豬頸肉下去湯的味道會好點,倒入椰奶,放點鹽,味,糖,開文火大概煮2小時左右,在把Laska醬 放進鍋中用小火炒後放進湯中煮在放入辣椒油,把雞蛋放進蒸爐去蒸熟後把雞蛋切一半,2小時後把煮好的蝦殼和豬肉拿掉,在把大蝦、魚餅、魚丸、油麵、豆芽、雞蛋、空心菜這寫放去水煮滾後撈起來淋上以煮好的蝦汁進去,這時香味撲鼻,吃起來味道鮮美,帶點辣辣的,真的很好吃哦!
肉骨茶是閩南及閩粵毗鄰的城鄉人民的一種獨特飲茶風俗,並由老輩華僑傳到海外,成了現在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的風味小吃。 肉骨茶,就是邊吃豬排骨邊飲茶。肉骨選用上等的包著厚厚瘦肉的新鮮排骨,然後加入各種佐料,燉得爛熟,有的還加進滋補身體的名貴葯材。茶客入座,店主便端上熱氣騰騰的大碗鮮湯,碗中有五、六塊排骨,加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還有一盤切成寸把長的油條,茶客根據各自口味,可加入胡椒粉、醋、鹽等調味品。然後,邊吃肉骨邊飲茶,而且茶類多是福建名茶鐵觀音、烏龍茶,滋味濃醇,馨香入肺,既是飲料,又是食品。
肉骨茶做法
材料: 香料 (用紗布袋包好) : 桂皮棒 1 根 丁香 4 - 5 粒 白鬍椒粒 1茶匙 枸杞子 1大匙 八角 2 粒 豬排骨 500克 (1 磅) 蒜頭(無須去皮) 2 大粒 黑醬油 1大匙 水 6 -7 杯 鹽 1大匙 生菜 1 - 2 片 (洗凈, 分開) 將肉骨,香料包和蒜頭放入一個大鍋內。把水倒入鍋內後將它煮開。撇去湯表面的渣滓,加入醬油和鹽後改用小火煮至肉軟。 先把生菜放進碗內墊底,再把肉骨和湯兜入碗里。配上白飯和沾有醬油的切片紅辣椒一起吃。 p/s:香料包不只可用於調味這道美味可口的福建式湯頭,它同時也可充當其它道菜菜餚的調味料, 配與香料如: 八角、桂皮棒、丁香、芫荽 (香菜)、小茴香和大茴香。肉骨茶也有潮州式的煮法,其湯頭清淡、材料簡單,只須蒜頭、胡椒和醬青(生抽).
白鬍椒煲豬肚湯原料:白鬍椒,性味辛、溫。入胃、大腸經。含胡椒鹼、胡椒脂鹼和揮發油等。功能溫中散寒,醒脾開胃
做法:購買豬肚一隻,反復用水沖洗凈。把約15克白鬍椒打碎,放入豬肚內,並留少許水分。然後把豬肚頭尾用線扎緊,慢火煲1個小時以上(至豬肚酥軟),加鹽調味即可。另外,湯煲好後的豬肚酥爛滑軟,切條裝盤,再撒上白芝麻和鮮醬油,是一道非常不錯的冷盤。
Ⅳ 馬來西亞飲食
大家都知道馬來西亞的多元社會,在食物等方面同樣表露無遺。這里匯集了中國、印度、西方、馬來西亞本土民族的食物,使得各種風味的美食琳琅滿目,任君選擇。在大馬生活過的人們都會知道馬來西亞的飲食特點不得不說一個字「贊」。
馬來西亞人民的主要食物是飯米,但面類也相當普遍。華人食物從街邊小攤子到酒店中菜館,從小食到昂貴的酒席,不一而足,任君選擇。小食方面有釀豆腐、蝦面、炒猓條、加厘面、清湯粉、薄餅、海南雞飯、瓦煲雞飯、餛飩面、香港點心、肉骨茶、檳城辣沙等,種類繁多。下面馬來西亞房產網www.contactmalaysia.com.cn介紹一下馬來西亞的飲食特點,希望能夠提供幫助。
馬來人的食物以辣為主,其中較出名的食物有椰漿飯、香噴噴的沙爹(雞肉、牛肉及羊肉串)、馬來糕點、竹筒飯、黃姜飯等。
除此之外,在馬來西亞也有不少西餐廳及快餐店。年青人最喜歡上的快餐店有肯德基家鄉雞、麥當勞快餐店、皮薩屋等等。
馬來西亞的飲食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的飲食相比,口味更加濃重一些,喜歡放咖喱和辣椒。因為當地氣候炎熱潮濕,吃一些辛辣的食物,人體排汗會感到爽快些。由於信奉伊斯蘭教,所以馬來人不吸煙,不吃豬肉、自死物或運動血液。馬來人習慣用右手抓飯,進餐前必把手洗干凈,用餐時十分講究衛生和禮節。
馬來西亞民族眾多,多元文化豐富了馬來西亞的飲食傳統。馬來西亞的美食極為多樣。有人這樣形容,您可以每天更換一種佳餚,長達一年之久而不覺厭煩。總體來說,馬來西亞的馬來菜餚和印度菜餚比中國菜口味辛辣。同時您也會在這里發現有少數民族的美食及不同口味的國際美食。在馬來西亞,除了食物豐富以外,更吸引您的是食物的價格相當便宜,在當地一碗粥才4元人民幣,與中國相比來說,只能是中國二線城市的消費水準。
來到美食之城吉隆坡,嘗嘗當地的特色美食,才算不枉此行。蘭花椰漿飯、咖喱魚頭、羅漢果龍眼冰、肉骨茶、胡椒豬肚湯……還有很多叫不出名的美食光是看看,就能讓人垂涎三尺了!下面馬來西亞房產網
肉骨茶
據有三十年經驗的陳師傅所說,他們製作的肉骨茶材料十足,包含了黨參、當歸、杞子、火蒜、桂皮、川芎、玉竹等豐富葯材,再加入三十公斤的豬肉、排骨及豬腳熬制一小時,做出來的肉骨茶味道濃郁,令人不禁開懷大嚼。
胡椒豬肚湯
此店的胡椒豬肚湯同樣有名,喝一口胃部實時冒起舒服的暖意。
椰漿飯
椰漿飯Nasi Lemak和沙嗲算是馬來西亞的兩大國菜,被人戲稱為「好吃到連爸媽都不認」。椰漿飯最基本的做法是先將米泡在濃椰漿之後再蒸熟,散發著濃郁的椰香,有的會添加班蘭葉增加獨特的香味,也有的會加入黃姜、香茅等香料,娘惹菜的傳統做法則是在過程中添加蘭花染成漂亮的藍色,看起來非常的漂亮。食用椰漿飯的時候,一般都會有黃瓜片、小鳳尾魚、花生、腌菜和各種熱辣的醬料一起食用。起初,椰漿飯是被當做早餐來吃的,用報紙、香蕉葉等包住,現在的話在大部分馬來西亞餐館都可以吃到。
咖喱魚頭
有種說法是廚師是文化的傳承者,也是文明的偉大書寫者。咖喱魚頭,正是新加坡的印度文化、華人文化和馬來文化相互融合的美食結晶。以一大塊石斑魚頭或紅鯛魚頭為主料,與各類蔬菜燉煮,盛在一大碗熱騰騰的咖喱湯中端上桌。湯味辛辣香濃,魚頭鮮嫩美味,辣到直呼過癮。
望採納,謝謝。
Ⅵ 黃姜飯的做法
原料 :
糯米 500克
黃姜粉 1 茶匙 ( 鮮黃姜取汁也行 )
鹽 少許
鮮椰奶 125 cc
胡椒粒 2茶匙 ( 拍碎 )
香茅 2 根 ( 如果有可用,沒也無關系...... )
香蘭葉 2 片 ( 國內沒有可取消,主要只是增加飯的香味 )
1) 黃姜粉拌入洗好的糯米中,靜置一夜讓米吸收水分( 便以蒸熟 )。
2) 椰奶加入少許的鹽,蒸熟。
3) 黃姜糯米加胡椒粒、香茅、香蘭葉蒸至半熟後,離鍋拌入巳加鹽之熱椰奶,再蒸至黃姜飯熟透翻攪一下使之松軟即可。
還有:
菠蘿海鮮黃姜飯
材料:大米、雞湯、蟹肉、蝦仁、青口貝、菠蘿、青豆、香料。
做法:1、將大米洗干凈,加入肉桂、姜、蒜頭、香茅、香蘭葉等用植物油一起輕輕翻炒。2、將翻炒後的米和材料浸泡在雞湯中,加椰漿、黃薑汁一起煮。3、爆香蒜末,把蟹肉、蝦肉、青口貝等海鮮食材放入翻炒。4、把煮好的黃姜飯和海鮮食材一起炒,根據口味,放辣椒、青豆等蔬菜,最後加入菠蘿塊。5、略加翻炒,把噴香的海鮮黃姜飯裝入已挖空的菠蘿中即可。
Ⅶ 黃姜飯怎麼做好吃
黃姜飯的做法步驟
1. 把油燒熱,放米進去,小火把米炒到發白
2. 米炒白之後放黃姜粉,不用到太多,看到米有點黃就行了,把米和黃姜粉撈勻
3. 放入水,水剛好沒過米飯就可以了,放入香矛,干蔥,大蒜,八角,用小火悶十五分鍾就行了,因為剛好煲有雞湯,我用的不是水是雞湯
4. 做好的黃姜飯配上一些菜就OK了
Ⅷ 黃姜飯的原料和做法
原料:糯米500克、黃姜粉1茶匙(鮮黃姜取汁也可)、鹽少許、鮮椰奶200毫升、胡椒粒2茶匙(拍碎)、香茅2根、
香蘭葉2片(主要用於增加飯的香味)
做法:
1.將黃姜粉拌入洗好的糯米中,靜置一夜讓米吸收水分(便於第二天蒸熟)。
2.在椰奶中加入少許鹽,並將椰奶蒸熟。
3.在黃姜糯米里加入胡椒粒、香茅、香蘭葉蒸至半熟後,出鍋緩緩加入已加鹽的熱椰奶,再將黃姜飯蒸至熟透,翻攪一下使之松軟即可。不過黃姜飯在上桌之前要先把香蘭葉和香茅給選出來,否則會影響其口感。
Ⅸ 馬來西亞菜
福建面是檳城道地的一套美食,在其他地方一般稱為蝦面(HarMi)。
配料
*主要材料
o黃面(鹼水面)
o米粉
o雍菜
o蛋片
o肉片
*湯料
o紅蝦殼
o大骨(豬骨)
o辣椒油
*調味料
o叄拜(Sam)——一種由小蝦弄成的辣椒
歷史來歷
據說為早期移民遷來檳島的福建人所研發,當時在日據時期,住在姓氏橋一帶福建人魚產都只能售賣給日本軍人,在這樣困境下,他們把蝦殼蝦頭煮成今天中國福建都沒有的福建面,這是福建先賢在檳城刻苦耐勞的證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