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封關到什麼時候
❶ 東興口岸封關時間
晚上中國時間8點,越南時間7點
東興口岸開關時間是早上中國時間8點,越南時間7點。關閉時間是晚上中國時間8點,越南時間7點。
❷ 禽流感對中國禽肉出口的影響
禽肉是我國出口的重要農產品之一,我國禽肉出口主要是冷凍雞肉的分割產品。主要出口到日本、歐盟、中東、南非、南亞周邊國家及港澳地區。日本是我國最大的冷凍雞肉輸出地,以雞腿肉為主;歐盟原為我國雞胸肉出口的較大市場。巴西、泰國是我國雞肉出口的主要競爭對手。山東省是國內凍雞出口最大的省份,佔全國出口總量的50%以上,近年來國際衛生檢疫對我國禽肉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五年封殺不堪回首
幾年來由於我國禽肉檢驗、檢疫體系不完善,產品質量達不到出口國的要求,出口屢遭國外綠色壁壘的封殺,下面對1996年以來禽肉產品遭封殺情況做一簡要回顧。
1996年8月1日—2001年5月24日,歐盟以我國出口的禽肉中含有動物疫病和農葯、獸葯殘留等為由對我國關閉5年。2001年5月25日歐盟委員會在決定開禁的同時,對中國禽肉又提出了必須通過「新城疫」的檢驗要求。
1997年,香港在雞肉中檢出禽流感病毒,世界上17個國家隨之宣布停止進口中國雞肉。
2001年6月4日—7月5日,韓國農林部以從中國上海大盈肉禽聯合公司出口到韓國的鴨肉中檢測出H5N1高致病禽流感病毒為由,全面禁止了中國產家禽肉及其製品的進口。7月5日農林部決定取消對一些沒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中國禽肉製品的進口禁令。
2001年6月8日—8月7日,5月中旬禽流感在香港等地發生後,日本完全停止從香港和澳門進口雞肉。6月8日,日本擔心香港、澳門發生的禽流感波及中國內地,宣布停止進口中國雞肉、鴨肉,8月7日,日本取消從中國進口禽肉的禁令。
2002年1月25日—至今,歐盟以我國出口的禽肉、龍蝦製品中農葯殘留及微生物超標為由,全面禁止中國動物源性食品(包括雞肉)進口,至今為止歐盟對我國雞肉產品的進口仍然大門緊閉。
2002年2月—5月,馬來西亞以中國香港地區發生禽流感為由停止進口中國雞肉。5月,據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提供的來自中國大陸的禽肉未受禽流感感染的情況,恢復從中國進口雞肉產品。
2002年2月22日—4月9日,瑞士政府因我國肉雞抗生素含量超標發布了對中國進口肉雞的臨時禁令,4月9日撤銷。
2002年3月15日—4月1日,俄羅斯宣布暫停進口我國肉類產品。俄羅斯聯邦獸醫局4月1日宣布正式解除禁止從我國進口豬肉、牛肉和禽肉的禁令。
2002年4月,日本從中國河北省一家肉雞處理廠加工的雞肉中檢測出新城疫病毒,日本農林省宣布暫停進口中國河北省某肉雞處理廠加工的雞肉。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禽肉出口的幾個主要國家都涉及到了,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今後國內出口企業要在鞏固原有出口市場的基礎上,繼續開發東南亞、非州等市場,爭取盡快恢復我國凍雞對歐盟的出口。
封殺令下損財失地
1996年8月歐盟對中國的封關,使我國失去了每年近3萬噸雞胸肉的出口市場,少收入外匯約7000萬美元。
在中國禽肉被禁的長達五年的時間里,巴西、泰國等凍雞出口國填補了我國在歐盟市場所佔的份額,已成為歐盟市場主要進口國,高價向其銷售雞胸肉,導致我國凍雞出口企業失去了歐盟市場。1996年時歐盟從巴西、泰國進口的禽肉只有3000噸,到2001年已達到40萬噸,其中從巴西進口在3年內增長了20倍。同時在日本等國市場低價銷售雞腿肉,給我國輸往日本凍雞肉造成很大沖擊。
2000年我國雞肉出口日本23.8萬噸,占其雞肉進口總量(50萬噸)的40%。2001年6月,日本、韓國先後暫停進口我國禽肉製品,山東禽肉出口損失嚴重,據統計,6—7月,山東出口凍雞比前5個月的月均出口量(0.9萬噸)下降了一半。2001年全年對日本出口僅8.8萬噸,較上年下降9個百分點。
2001年8月日、韓國禽肉禁令解除,但都提高了檢驗標准,出口到韓國的禽肉產品到香港後要進行4—5周的檢驗,合格後才能通關;日本在10月底對來自中國的雞肉實行批批精密檢驗,這大大提高了進口商的成本,致使中國禽肉對日出口曾一度中斷,降低了中國產品的競爭力。據海關統計,2001年我國出口凍雞35.7萬噸,比上年減少1.6%。
進入2002年以來我國凍雞出口屢遭國外綠色壁壘,歐盟在對中國禽肉開關8個月後於今年1月再次全面禁止我國動物源性食品進口,受此影響我國凍雞出口急劇下降。今年1-6月我國凍雞出口11.6萬噸,出口額1.67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37.9%和36.7%。山東省、廣東省凍雞出口5.7萬噸和0.09萬噸,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37.5%、59.94%;其中凍雞塊出口10.4萬噸,出口額1.56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38.3%和34.8%。對日本出口5.3萬噸,出口額9424.76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7%和36.7%。上海、北京、江蘇等省出口均比去年同期下降,跌幅超過60%,只有遼寧省出口量有所增長。
綜上所述,國際衛生檢疫給我國的禽肉出口造成了很大影響,因此我國有關部門必須盡快制定統一的、符合國際標準的檢疫標准體系,加強肉雞的檢疫工作,控制葯物殘留量使其符合國際標准;要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重點企業應力爭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認證標准,建立起我國禽肉製品生產的HACCP質量管理體系,以嚴格的標准使出口產品符合國際市場要求,創優質名牌,增強國際競爭力,沖破各種貿易壁壘。
背景資料
什麼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簡稱POPs)是指具有長期殘留性、生物蓄積性、半發揮性和高毒性,能夠在大氣環境中長距離遷移並能沉積到地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具有嚴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機污染物質。
POPs對於自然環境下的生物代謝、光降解、化學分解等具有很強的抵抗能力。一旦排放到環境中,它們難於被分解,因此可以在水體、土壤和底泥等環境介質中存留數年甚至數十年或更長的時間。POPs還能夠從水體或土壤中以蒸氣形式進入大氣環境,因而全球范圍內,包括大陸、沙漠、海洋和南北極地區都有可能檢測出POPs的存在。有研究表明,即使在人煙罕至的北極地區生活的哺乳動物,其體內已經檢測到部分的POPs,且濃度較高。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危害
POPs容易溶解於脂肪,因而能夠在脂肪組織中發生生物蓄積。研究表明,POPs大多對人類和動物有較高毒性。近年來的研究表明,POPs能夠導至生物體內內分泌紊亂、生殖及免疫機能失調、神經行為和發育紊亂以及癌症等嚴重疾病。二惡英化合物是POPs的典型代表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1997年就將二惡英列為一級致癌物,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列出的12種典型POPs物質中有7種也被WHO列為可能的人體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