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產什麼石頭花崗岩
㈠ 1.馬來西亞的礦產資源有什麼
(1)錫 :錫是馬來西亞最重要的礦產資源。據有關資料報道,馬來西亞的錫儲量居世界第二,是世界上品位最高的錫礦。其錫礦主要分布在西馬。在西馬,除檳榔嶼州外,其他各州都蘊藏著大量的錫礦。適合用來做裝飾品。
(2)鐵:鐵是馬來西亞僅次於錫的另一重要礦產。其鐵礦儲量超過1億噸,包括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磚紅壤鐵礦。其鐵礦品位也較高,鐵含量超過50%。鐵礦主要分布在彭亨、丁加奴、柔佛三州。
(3)金:金礦在東馬、西馬一些地區都有分布,其中以西馬的吉蘭丹州蘊藏為豐
(4)煤
(5)石油:石油在馬來西亞礦產資源中佔有重要地位。石油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近海地區。原油為輕質油,含硫低。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馬近海地區。
(6)天然氣:天然氣在馬來西亞礦產資源中佔有重要地位。石油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近海地區。原油為輕質油,含硫低。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馬近海地區。
(7) 銅:銅礦主要分布在東馬沙巴州的基納巴盧山南坡的馬穆。銅礦石儲量近2億噸。
(8) 除以上幾種外,馬來亞的礦產資源還有銻、錳、鋁土、鉻及鈦、鈾、鈷等稀有金屬礦。
㈡ 獨居石是什麼
獨居石成分為(Ce,La,Nd,Th)〔PO4〕的磷酸鹽礦物。單斜晶系,晶體為板狀或柱狀。因經常呈單晶體而得名。棕紅色、黃色,有時褐黃色,油脂光澤,解理完全,莫氏硬度5~5.5,比重4.9~5.5。常具放射性。主要作為副礦物產在花崗岩、正長岩、片麻岩和花崗偉晶岩中,與花崗岩有關的熱液礦床中也有產出。
獨居石這個名字是源於它經常以單晶體存在而來的。它是一種含有鈰和鑭的磷酸鹽礦物,是一種稀土礦物,中文學名「磷鈰鑭礦」,(Ce,Y,La,Th)PO4是提煉鈰、鑭的主要礦物,商業鈈的主要來源。早先發現這種礦物會放射釷-232,之後會吸收慢中子而變成鈾-233,而鈾-233可作核燃料之用。1940合成又發現該礦石,可合成鈈-239。而鈈-239常被用在核子反應爐及核武器中。鈰可用來作合金、打火石、拋光等的材料。此外,很多時候獨居石中還含有釷,因此也可用來提煉釷。 具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獨居石主要資源是沖積型或海濱砂礦床。最重要的海濱砂礦床是在澳大利亞沿海、巴西以及印度等沿海。此外,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南非、馬來西亞、中國東北為主、泰國、韓國、朝鮮等地都含有獨居石的重砂礦床。我國白雲鄂博也是獨居石的重要產地,但優良大晶體稀少。獨居石的生產近幾年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由於礦石中釷元素具有放射性,對環境有害。其中,巴西,印度等國已禁采。
㈢ 馬來西亞的錫礦石
馬來西亞錫礦儲量100萬噸(2005年資料 ),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馬來半島11個州中有9個有錫礦,但以霹靂州和雪蘭莪州最多。礦石類型以砂礦為主,主要為沖積砂礦,如世界著名的堅打穀錫礦區和吉隆坡錫礦區,礦石礦物為錫石,伴有獨居石、鈦鐵礦和磷釔礦等,大多來自印支期花崗岩與志留-二疊紀碎屑岩和灰岩內外接觸帶附近的錫石一石英脈。原生錫礦佔次要地位,其成因類型有:(1)熱液型礦床。多為錫石一石英脈型礦床,礦石分布在泥質岩層的裂隙中。主要礦石礦物為錫石,伴生有黃鐵礦、黃銅礦、毒砂、黃玉、黃錫礦、閃鋅礦、石英和鉻鐵礦等。有的伴有強烈石英岩化。代表性礦床如雙溪林明錫礦。(2)接觸交代(礦卡岩)型礦床。其特徵是錫石發育在花崗岩體與碳酸岩接觸處的礦卡岩帶中,錫礦化集中在斷裂交叉部位及交匯入,如馬樟薩塔洪、武吉伯西等礦體。(3)偉晶岩型礦床。規模一般較小,產於各類偉晶岩中,除錫石外,主要伴生礦物有電氣石、白雲母、黃玉、螢石和綠柱石等,如柔佛州的巴克里礦床。 馬來西亞鐵礦 Perwaja Steel Sdn Bhd Perwaja Steel Sdn Bhd 印尼錫礦 印尼錫礦 馬來西亞煤炭 馬來西亞煤炭 馬來西亞金礦 馬來西亞金礦 泰國錫礦 泰國錫礦 玻利維亞錫礦 玻利維亞錫礦 馬來西亞鋁土礦 馬來西亞鋁土礦 馬來西亞錫 馬來西亞錫 奈及利亞錫礦 奈及利亞錫礦 尼日錫礦 尼日錫礦 馬來西亞鈦礦 馬來西亞鈦礦 寮國錫礦 寮國錫礦
㈣ 花崗岩的成因類型
對於阿爾泰花崗岩類成岩方式的認識頗有變化。80年代以前,主要是交代成因或混合岩化(花崗岩化)成因及岩漿成因說,又以岩漿成因說在阿爾泰地區佔主導地位(涅豪洛舍夫,1935;丘勞什尼可夫,1956;卡滋明,1956)。芮行健(1957,1962,1965.1979,1982)則提出了變質成因論,將阿爾泰花崗岩劃分為原地改造型、准原地改造型、異地侵位型和高位侵入型(芮行健等,1984),這一見解,發展了對阿爾泰地區花崗岩類形成方式與形成過程的認識。於學元等(1986)將阿爾泰地區花崗岩類劃分為變質成因、重熔成因和分異成因三種類型。之後,鄒天人等(1988)又劃分出造山系列與非造山系列花崗岩,並認為,在擠壓性構造環境下,既有區域超變質作用條件下形成的交代花崗岩,也有重熔岩漿侵位花崗岩。岳永君等(1990)將阿爾泰造山帶中花崗岩類與其形成的構造環境相聯系,劃分為四類:大橋類、阿勒泰類、北-東准噶爾類及恰庫爾特類。王中剛、趙振華等(1990)根據阿爾泰地區花崗岩類成岩方式及物質來源特點,並結合岩石組合、地質環境及地質與地球化學特徵,將阿爾泰花崗岩類劃分為地殼花崗岩化型、殼幔同熔型、地殼重熔型及殼幔重熔型。之後,王中剛(1994)將新疆北部地區花崗岩又劃分出五種類型:殼幔同熔型、地殼交代型、地殼重熔型、幔源重熔分異型及幔源分異型。
諾爾特地區花崗岩體與圍岩的侵入接觸關系是比較明顯的,並且有鈉長石化等晚期自交代作用的發育,岩體也有沿紅山嘴斷裂及其次級斷裂分布的特點。在K-Ca-Na圖解中,本區各期花崗岩樣品點均落於岩漿成因花崗岩范圍內,因此可以認為,區內加里東晚期、華力西中、晚期及燕山期各期花崗岩均為岩漿成因。過去的資料認為是交代成因的花崗岩缺乏地質地球化學證據。
與典型I、S型花崗岩(Chappell等,1974;1984)進行對比,本區各期花崗岩相似,Sr同位素和O同位素的特徵與S型花崗岩的特徵也是相似的,但區內各期花崗岩與Chap-pell等人劃分的S型花崗岩在成岩物質來源上是有區別的(表2-12)。諾爾特地區花崗岩的稀土元素特徵、同位素尤其是Pb同位素的研究業已表明,花崗岩的物質來源呈殼幔混源的特點,此外根據Sr及Nd同位素模擬的花崗岩源區物質殼幔比值也表明在源區物質中,幔源物質佔一定的比例。因此,區內花崗岩的源岩應為地殼沉積物與幔源物質的混合物,這種混合是源區岩石熔融之前的混合。在花崗岩Al'-SiO2圖解中(圖2-15),區內各期花崗岩基本上分布於S型花崗岩一側,而在AFC圖解中(圖2-16),區內各期花崗岩在Ⅰ型與S型花崗岩區域均有分布,顯示I-S過渡的特點,這種不一致的特點實質上也反映了花崗岩源岩物質組成並非單純由地殼沉積物組成。因此,本區花崗岩從成因來看,與典型的S型花崗岩是有區別的,是由中地殼物質經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其源岩組成既包括地殼沉積物,也包括先存地幔物質。
此外,在花崗岩的εNd(t)-eSr(t)相關圖解中(圖2-17),諾爾特地區花崗岩位於年輕地殼演化線附近,與阿爾泰造山帶花崗岩系列相類似,與典型I、S型花崗岩是有區別的。
對比王中剛(1994)提出的新疆北部花崗岩的成因類型劃分,諾爾特地區各期花崗岩與地殼重熔型花崗岩的特點比較相似,具體表現在岩石組合、構造位置、物質來源、成岩深度、成岩方式與圍岩關系、岩石組構、造岩礦物特徵以及鍶氧同位素特徵等方面,但是從對比中仍然可以看出不同之處(表2-13)。在與造山運動的關系中,雖然加里東晚期、華力西晚期及燕山期的花崗岩是造山期的,但是在華力西中期除了造山期的花崗岩外,還存在一部分非造山期花崗岩,而這與諾爾特地區在華力西期的構造演化是有關的。華力西中期該地區出現過非擠壓的拉張體制,形成了部分花崗岩,反映在多陽離子圖上,華力西中期花崗岩一部分位於Ⅵ區(同造山),一部分位於Ⅰ區(幔源分異)與幔源分異型花崗岩相似,但是這部分花崗岩又明顯區別於幔源分異型花崗岩,表現在岩石組合(鉀長花崗岩、二長花崗岩)、物質來源(地殼)、造岩礦物(鉀長石含量較高)以及鍶氧同位素等特點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於花崗岩起源於不成熟地殼,且在物源中有地幔物質的參與。這不僅在華力西中期非造山期花崗岩中有體現,而且在本區同造山期的加里東晚期、華力西中期、華力西晚期及燕山期花崗岩中也有體現。此外,對比還可見,本區花崗岩的εNd(t)值均為負值,與地殼重熔型花崗岩不一致,而與地殼交代型相似;稀土配分模式為右傾斜Eu負異常小至中等的特點,這一點與地殼重熔型的特點也是有出入的。
表2-12諾爾特地區花崗岩與澳大利亞I、S型花崗岩對比
圖2-15Al'-w(SiO2)圖解
1—加里東晚期花崗岩;2—華力西中期花崗岩;3—華力西晚期花崗岩;4—燕山期花崗岩
圖2-16ACF三元圖解
1—加里東晚期花崗岩;2—華力西中期花崗岩;3—華力西晚期花崗岩;4—燕山期花崗岩
圖2-17花崗岩類Nd-Sr同位素組成比較圖(底圖據王中剛等,1994)
Ⅰ—美國塞拉內華達花崗岩;Ⅱ—澳大利亞「Ⅰ」型花崗岩;Ⅲ—澳大利亞「S」型花崗岩;Ⅳ—法國海西花崗岩;Ⅴ—馬來西亞「S」型花崗岩;Ⅵ—喜馬拉雅淺色花崗岩;Ⅶ—阿爾泰造山帶花崗岩系列;Ⅷ—准噶爾深斷裂帶花崗岩系列;DM—虧損地幔;UC—上地殼;YC—年輕地殼;PC—古老地殼;SC—阿爾泰震旦系—寒武系千枚岩;OC—阿爾泰奧陶系雲母石英片岩;M—M'-地幔趨勢線;+—諾爾特地區花崗岩
Castro等(1991)通過對西班牙Iberia地區華力西褶皺帶花崗岩的研究認為Ⅰ型花崗岩應為M型(幔源)與S型(殼源)兩個端元混合的產物,稱之為H型花崗岩,並根據花崗岩幔源與殼源混合量的不同,將H型花崗岩又細分為Hm、Hss、Hs型,相應的提出M、S以及Hm、Hss、Hs型花崗岩的劃分。對比Castro等(1991)的花崗岩分類,諾爾特地區的花崗岩特點集中於S型與Hs型中。本區花崗岩在成岩作用上與S型花崗岩類似(部分熔融作用),成岩物質雖然來源於中地殼,但卻有H型花崗岩的特點(殼幔混源),因此雖然表現為大多數特點與S型花崗岩相似,但某些特點又與Hs型花崗岩相似。
綜上所述,諾爾特地區的花崗岩是S型向Ⅰ型花崗岩過渡的一種類型,具體來說就是在物質來源上有向Ⅰ型花崗岩過渡、具有Hs型(Castro等,1991)的混源特點,造成殼幔混源的原因又並非Hs型的幔源岩漿與殼源岩漿的混合(混染)作用,而應是成岩作用前源區物質的混合作用,其成岩作用與S型一樣是源區物質的部分熔融作用。
表2-13諾爾特地區花崗岩與新疆北部花崗岩類型對比
㈤ 麻石的學名是什麼花崗岩還是別的要詳細一點的資料!
麻石是花崗岩的俗名,因為堅固、抗壓、抗熱、耐腐蝕,而且具有很高的美觀性,是許多建築裝飾和環保器具的首選材料。
麻石本來只有雲母和石英組成的黑、白兩種顏色,但是經過切割打磨之後,表面會呈現多樣化的圖案
㈥ 我在日照海邊見到一個石頭 一面是白的一面是黃的 很薄 不大 有一閃一閃的東西 求介紹 有圖 急急急 謝謝
這是石英石,你可在網路上搜索石英石圖片
石英是一種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均十分穩定的礦產資源,石英石是目前石英石板材生產廠家對其所生產的板材的一種簡稱,由於其板材主要成分石英含量高達93%以上,因此稱為石英石。
晶系:六方晶系 晶體:等軸狀、柱狀、六方雙錐面形 集合體型態:塊狀、粗粒狀、鍾乳狀、硬度:莫氏硬度為7 解理/斷口:貝殼狀斷口光澤:玻璃光澤 顏色:無、白,帶有點灰、黃到橙黃、紫、深紫、粉紅、灰褐、褐、黑 條痕:白色 比重:2.65 ~ 2.66熔點:沸點:其他:(1)具脆性(2)具有熱電性 (3)折射率1.533 ~ 1.541,雙折射率差 0.009,色散 0.013 (4)石英具有強烈的壓電性(Piezoelectric property),即用力敲擊摩擦時會產生火花,這也就是燧石取火的方法。 (5)石英內常見的包裹體有:發晶(Hair crystal)-主要是金紅石;草入水晶-主要為電氣石;水膽水晶-石英中有液態包裹體;青石英-內含淺藍色金紅石針狀物;乳石英-由細水孔洞引起混濁狀;綠石英-由板狀或碎片狀的綠泥石組成,有時可能是綠色針狀的陽起石;砂金石(Aventurine)-石英岩內部含有綠色或紅褐色的雲母細片,又名耀石英,俗稱東陵石。常見煙黑色至暗褐色的煙水晶,主要是這些岩類含有較多量具有放射性之鈾、釷元素的關系。編輯本段特性優點1、刮不花 石英石其石英含量高達94%,石英晶體是自然界中硬度僅次於鑽石的天然礦產,其表面硬度可高達莫氏硬度7.5,遠大於廚房中所使用的刀鏟等利器,不會被其刮傷。2、不污染石英石是在真空條件下製造的表裡如一、緻密無孔的復合材料,其石英錶面對廚房的酸鹼等有極好的抗腐蝕能力,日常使用的液體物質不會滲透其內部,長時間置於表面的液體只需用清水或潔而亮等清潔劑用抹布擦除即可,必要時可用刀片颳去表面的滯留物。3、用不舊石英石光澤亮麗的表面是經過30多道復雜的拋光處理工藝,不會被刀鏟刮傷,不會為液體物質滲透,不會產生發黃和變色等問題,日常的清潔只需用清水沖洗即可,簡單易行。即使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其表面也同新裝檯面一樣的亮麗,無需維護和保養。4、燃不著天然的石英結晶是典型的耐火材料,其熔點高達1300度以上,94%天然石英製成的石英石完全阻燃,不會因接觸高溫而導致燃燒,也具備人造石等檯面無法比擬的耐高溫特性。5、無毒無輻射石英石的表面光滑,平整也無劃痕滯留,緻密無孔的材料結構使得細菌無處藏身,可與食物直接接觸,安全無毒!優質的石英石採用精選的天然石英結晶礦產,其SiO2的含量超過99.9%以上,並在製造過程中去雜提純,原料中不含任何可能導致輻射的重金屬雜質,94%的石英結晶體和其它的樹脂添加劑使得石英石沒有輻射污染的危險。編輯本段主要用途石英石的主要材料是石英,色彩豐富的組合使其具有天然石材的質感和美麗的表面光澤。石英石檯面色彩多樣,戈壁系列、水晶系列、麻石系列、閃星系列更具特色,可以廣泛應用於公共建築(酒店、餐廳、銀行、醫院、展覽、實驗室等)和家庭裝修(廚房檯面、洗臉台、廚衛牆面、餐桌、茶幾、窗檯、門套等)領域,是一種無放射性污染、可重復利用的環保、綠色新型建築室內裝飾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石英石的質量好壞與樹脂的含量多少有直接的關系。石英石中石英的含量越高,樹脂量越低,質量就越好,越接近天然,越不易變形。專家指出,當石英石中樹脂的含量大於10%時,其相應技術指標就會隨之下降,這時的石英石已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石英石了。編輯本段品種鑒別水晶60%成份是「二氧化硅」(sio2),水晶的顏色是由於除了二氧化硅外,還含有各種不同微量的金屬所造成的。在天然環境里頭,水晶多數會與礦物方解石、黃鐵礦、輝鐵礦、各種顏色的雲母片、碧茜、花崗岩、金紅石等「共生」,而形成了一些疑幻似真的景像,即所謂「異像水晶」,增加了收藏水晶的樂趣和價值。水晶多數是在地底生長,生長的過程需要大量含有飽和的二氧化硅的地下水源,溫度在550-600℃之間,並需要比大氣壓力大二倍至三倍的壓力,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便變成了六角柱形(hexagonalsystem)的水晶。石英是一種受熱或壓力就容易變成液體狀的礦物。也是相當常見的造岩礦物,在三大類岩石中皆有之。因為它在火成岩中結晶最晚,所以通常缺少完整晶面,多半填充在其他先結晶的造岩礦物中間。石英的成份是最簡單的二氧化矽(sio2),玻璃光澤,沒有解理面,但具貝殼狀斷口。微晶質的石英稱為玉髓(chalcedony)、瑪瑙(agate)或碧玉(jasper)。純粹的石英是無色,但因常含有過渡元素的雜質而呈現不同的顏色。石英很安定,不容易風化或變化為他種礦物。 硅位於元素周期表第四族,在地殼中分布很廣,在所有元素豐度分布的順序上占第二位,僅次於氧,硅也是典型的親氧元素,主要與氧結合形成硅氧四面體SiO4攩4-攪,產由硅氧四面體以各種形式結合生成不同的硅酸鹽礦物,在寶石礦物中硅酸鹽類佔80%以上,以游離硅氧——SiO2形式分布的硅也占重要地位,而且穩定性非常好,是自然界最常見、最主要的造岩礦物,也是珠寶界應用數量和范圍很大的一類寶玉石,以SiO2為主要成分的寶玉石更是種類繁多,特徵各異。按SiO2結晶程度可劃分為顯晶質的單晶石英,多晶石英岩玉,隱晶質的玉髓、瑪瑙、澳玉、碧玉、木變石、硅化木和非晶質的歐泊、天然玻璃。下面根據國家標准分別加以敘述:1.單晶SiO2質寶石透明、晶形完好的SiO2單晶體(含雙晶),礦物名稱為單晶石英,即廣義的水晶,狹義的水晶指無色透明的品種。(1)水晶的基本性質水晶屬三方晶系,常見晶形為柱狀,主要單形為六方柱,菱面體,柱狀晶體的柱面常發育橫紋和多邊形蝕象,水晶為一軸晶正光性,具獨特的牛眼乾涉圖,折射率1.544-1.553,雙折射率0.009,非常穩定,無解理,貝殼狀斷口,斷口可具油脂光澤,摩氏硬度7,密度2.65g/cm。水晶通常無色透明,但含雜質時可出現多種顏色,根據顏色可將水晶分為紫晶、黃晶、煙晶等品種。(2)水晶的品種及鑒定水晶:無色透明的純凈二氧化硅晶體,其內可含豐富的包裹體,常見的有負晶、流體包裹體、固體包裹體。負晶是確定天然水晶的重要依據。固包體裹中常見金紅石、電氣石、陽起石呈細小的針狀定向排列於石英晶體內,猶如發絲,習慣上把這類水晶稱為發晶,另外一些固體包裹體在水晶內可形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成為人們愛不釋手的觀賞石。紫晶:一種紫色的水晶,是SiO2中含微量鐵所致,經輻照,三價鐵離子的電子殼層中成對電子之一受到激發,產生空穴色心FeO攩4+攪4,空穴主要在可見光550nm處生產吸收,而使水晶產生紫色,但Fe攩4-攪不穩定,受熱易變成三價鐵,所以紫晶易褪色,紫晶顏色分布常不均勻,呈團塊狀,有時見平行色帶。具有弱到中等二色性,可能出現水晶中所出現的所有包體,還可有特徵的「斑馬紋」和球狀、小滴狀不透明深色包體。煙晶:一種煙色至棕褐色以至黑色的水晶,成分中含有微量的鋁,Al攩3+攪離子代替Si攩4+攪離子,受輻照後產生AlO攩4-攪4空穴色心,而使水晶產生煙色。煙晶加熱後可變成無色水晶。黃晶:一種黃色的水晶,成分中含有微量鐵而成。黃晶一般較透明,內部特徵與紫晶相同,市場上的黃晶多數是紫晶加熱處理而成。綠水晶:一種綠色的水晶,天然產出的很少,主要是紫晶加熱得到的;或水晶中含綠色礦物(如綠泥石)包體而呈色。芙蓉石:也稱薔薇石英,淺至中粉紅色水晶,色調較淺,因成分中有微量的Mn和Ti而致色,單晶體較少,通常為緻密塊狀集合體,顯渾濁乳狀外觀,有時可含定向排列的針狀金紅石包體,因而磨製成弧面寶石可顯示星光。雙色水晶:一種紫色和黃色共存一體的水晶,紫色、黃色分別占據晶塊的一部分,兩種顏色的交接片有清晰的界限,雙色是由於水晶內的雙晶所致,紫色和黃色分別發育於雙晶單體中的r面和z面。石英貓眼:當水晶中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纖維狀包體時,其弧面形寶石表面可顯示貓眼效應,一般石英貓眼弧面較高,纖維狀包體清晰可見。星光水晶:當水晶中含有兩組以上定向排列的針狀、纖維狀包體時,其弧面形寶石表面可顯示星光效應,一般為六射星光,也可有四射星光。2.多晶SiO2質玉石組成礦物主要為細粒石英的玉石,可含少量雲母類礦物及赤鐵礦、針鐵礦等。放大檢查時石英為典型粒狀結構,粒度一般為0.01-0.6mm。集合體呈塊狀,微透明至半透明,密度與單晶石英相近,為2.64-2.71g/cm攩3攪之間,點測法折射率為1.54左右,純凈者無色,常因含有細小的有色礦物包裹體而呈色。常見的品種有:東陵石:為一種具有砂金石效應的石英岩,市場上常見的為含鉻雲母的綠色東陵石,顯微鏡下微透明,主要產於印度。石英顆粒相對較粗,0.1-0.6mm,其內所含的片狀礦物相對較大,且大致定向排列。查爾斯濾色鏡下略呈褐紅色。密玉:因產於河南密縣而得名,是一種含3~5%細小鱗片狀絹雲母的緻密石英岩,以綠色系列為主,有淺綠、翠綠、豆綠等。密玉與東陵石相比,較細膩、緻密,其內石英顆粒大小以0.02~0.25mm為主,沒有明顯的砂金石效應。放大檢查時在較高的倍數下可以看到細小的綠色雲母較均勻地呈網狀分布。貴翠:因產於貴州省而得名,是一種含綠色高嶺石的細粒石英岩,呈不均勻帶灰色色調的綠色,一般只用來作低檔飾品。京白玉:因最初產於北京郊區而得名,是一種質地細膩、光澤油潤的白色石英岩,有時用來冒充羊脂白玉,以其較低的密度和折射率加以區別。「馬來西亞玉」:是一種結構較細的染綠色石英岩,常被用來冒充翡翠。放大條件下典型的粒狀結構和相對低的折射率容易和翡翠區別,國標(GB/T16553-1996)已規定不用這一名稱,而用石英岩(處理)。3.隱晶質SiO2玉石隱晶質集合體,在正交偏光下表現為全亮,緻密狀構造,也可呈球粒狀,放射狀或微細纖維狀集合體,密度較為石英低,點測折射率1.53,密度6.5~7.0g/cm攩3攪,主要有玉髓、瑪瑙、碧玉、澳玉四個品種。玉髓:超顯微隱晶質石英集合體,單晶呈纖維狀,粒間微孔內充填水分和氣泡,密度低於石英,約2.60g/cm攩3攪。由於玉髓多孔,因此染色較容易,市場上常見顏色鮮艷的玉髓都是染色而成。值得一提的是,染色後的玉髓顏色較穩定,本身也是一種低檔玉,國標規定為優化,無需加以說明。瑪瑙:具環帶狀結構的玉髓,環帶中央有時是空洞,有時為水晶質所充填,瑪瑙最為常見的自然色為白色和灰色,也可出現黃棕色、棕紅色、藍色、淡紫色等。瑪瑙的基本性質同玉髓,根據包體特徵,顏色分布有下列特殊品種。苔蘚瑪瑙:是一種均勻的、半透明含有樹枝狀綠色綠泥石或黑色氧化錳、紅色氧化鐵的玉髓。被包裹的雜質往往呈苔蘚狀,一般用作觀賞石,也叫風景瑪瑙,是瑪瑙中的貴重品種。縞瑪瑙:亦稱條帶瑪瑙,是一種顏色相對簡單,條帶相對平直的瑪瑙。通常用於石刻和浮雕,常見的瑪瑙可有黑色相間條帶,或紅白相間條帶,當縞瑪瑙的條帶細到像蠶絲一樣時,被稱為纏絲瑪瑙。水膽瑪瑙:是內含肉眼可見的氣液包裹體,並且轉動瑪瑙氣液包裹體會移動的品種。碧玉:為一種含雜質較多的玉髓,最主要的雜質為氧化鐵,因而碧玉常為紅色,但也有因含其它雜質而呈綠色、暗藍色或黑色的。碧玉不透明,光澤暗淡,一種不同顏色的條帶,色塊交相輝映,猶如一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的碧玉稱為風景碧玉;一種暗綠色其上帶紅點的碧玉叫血滴石。澳玉:是一種綠色的玉髓,因含微量鎳而呈綠色,色較均勻,透明至半透明,主要產於澳大利亞。4.SiO2交代的玉石這是一種由於SiO2交代作用,但保留了原物質的外形而成的石英質玉石,重要的品種有木變石和硅化木。木變石:是SiO2部分或全部交代藍閃石石棉,而保留纖維狀石棉晶形的產物,因紋理和顏色象木紋而得名。木變石不透明,硬度6.5~7.0,密度2.64~2.71g/cm攩3攪,折射率1.54~1.55(點)。顏色有黃褐色、褐色、藍灰色、藍綠色,藍色是殘余的藍閃石石棉的顏色,而黃褐色、褐色是所含鐵的氧化物——褐鐵礦所致,根據顏色可將木變石分為虎睛石,鷹眼石等品種。虎睛石為黃色、黃褐色木變石,成品表面可具絲絹光澤,當組成虎睛石的纖維較細,排列較整齊時,弧面形寶石的表面可出現貓眼效應。鷹眼石為藍色、灰藍色為主的木變石,SiO2交代不充分,殘余的藍閃石石棉較多。硅化木:當SiO2交代數百萬年前埋入地下的樹干,並保留樹干形狀及其纖維狀結構時的產物稱為硅化木,化學成分以SiO2為主,常含Fe、Ca等雜質、顏色為土黃、淡黃、黃褐等,不透明。硬度6.5~7.0,密度2.65~2.91g/cm攪3攪,點測法折射率1.53。以顏色鮮艷、光澤強、木質結構清晰、質地緻密者為好。
㈦ 花崗岩地貌景觀的國際對比
從地域分布看,全球共有160處花崗岩國家地質公園、世界遺產地或保護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之外的六大洲(田明中等,2012)。主要位於亞洲東南部,北美洲西部、五大湖區和阿巴拉契亞山脈北段,大洋洲的東部和南部海岸,歐洲西北部,非洲中部及東南部。以大洲分布數量而言,亞洲最多,高達62處;以分布國家而言,中國最多,為42處;從分布的緯度地帶性而言,南北緯30°~40°地區最多,為54 處(王連勇等,2009)。截至2012年底,全球共有90處地質遺跡列入世界地質公園。根據國際地科聯地質遺產工作組對地質遺跡類型的分類方案,花崗岩地貌類有7處,中國獨佔6處。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布朗斯韋爾世界地質公園的建立更多的是保護2個重大意義的地質事件記錄:其一是海西大陸碰撞岩漿弧,其二是阿爾卑斯山造山期間歐洲大陸裂解的開始。其他著名的花崗岩地貌景觀區還有美國的約塞米蒂國家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地)、日本屋久島(世界自然遺產地)、澳大利亞的Girraween國家公園和朝鮮的金剛山。
從景觀形態看,全球花崗岩景觀呈現出不同的地域性特徵。在20°N~20°S的低緯度熱帶地區,花崗岩多形成渾圓低矮的丘陵;在20°N~35°N的中亞熱帶地區,是最重要的花崗岩地貌成景帶,我國的風景名勝區大多位於此帶;緯度40°~50°以上的中高緯度地區,物理風化作用明顯,越往北,寒凍風化和風蝕作用越強烈,流水侵蝕作用減弱,花崗岩多呈低山緩丘狀(崔之久等,2007)。可以看出,在世界花崗岩地貌景觀中,三清山明顯不同於世界其他地方的高海拔寒凍地區、潮濕熱帶地區、炎熱乾旱地區形成的花崗岩山體。
國外花崗岩地貌多呈渾圓狀山丘,常見石蛋(陳安澤等,2008)。在新近紀構造抬升區或受冰川刨蝕作用的地區才形成尖頂狀山峰。美國的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加拿大落基山、歐洲的阿爾卑斯山、阿根廷的菲茨羅依山等都是受到強烈冰蝕作用的花崗岩山體代表,花崗岩山體保存有險峻的陡峰和峰柱。但也有少數山體雖受到冰川侵蝕作用和寒凍物理風化作用,但高聳的鋸齒狀峰缺失,而塊狀花崗岩呈葉片剝落形成高大的穹狀山,如內華達山、美國阿拉斯加的Denali國家公園、德國的布朗斯韋爾世界地質公園。
赤道附近潮濕熱帶的花崗岩山體的代表有馬來西亞的基納巴盧山和巴西的科爾科瓦多山。兩者都呈穹隆狀。基納巴盧山是熱帶地區的最高山,海拔4095m,其穹狀山峰迄今還在繼續上升。該山峰的海拔高度足以在第四紀產生冰川,冰川深谷切割作用,形成了高聳的頂峰,並將山體表面磨蝕和夷平。科爾科瓦多山是該區系列花崗岩穹丘之一。
在炎熱乾旱或半乾旱氣候條件下,花崗岩形成了典型的殘山地貌。辛巴威的瑪塔博山以殘山雉堞狀山脊的密集分布著稱,加利福尼亞的胡斯華特里國家公園則以城堡式殘山為特色。
只有朝鮮的金剛山和中國的黃山、天柱山可能最接近「三清山式」景觀。金剛山位於朝鮮半島東部太白山脈的北段,東西寬40km,南北長60km。主峰毗盧峰海拔1909m。金剛山的構造背景和中國東北相似,均屬於濱太平洋構造域,岩性主要為燕山期的黑雲母花崗岩和似斑狀花崗岩,侵入於太古宇的片麻岩中。群峰峭立,怪石林立,眾瀑飛瀉,碧潭盈盈。全山有1萬多個層巒疊嶂的山峰,無數的石門、洞窟、峭壁和峽谷。金剛山是發育完美的切割很深的花崗岩山嶽景觀,卻缺少三清山峰林的密度和規模。
中國和國外主要花崗岩山體地質地貌特徵見表7.3。
㈧ k2能量石是什麼石頭
k2能量石是一種花崗岩石頭。
k2能量石是一種花崗岩。k2花崗岩是在世界上第二高峰喬戈里峰的山腳下發現的,任何人第一次看到k2花崗岩的時候,目光都會被它牢牢吸引。k2花崗岩是一種顏色比較明亮的白色花崗岩,上面還帶有對比鮮明的藍色銅礦斑點,球體的直徑范圍在幾毫米到兩厘米之間,而且在斷裂面上,藍色的斑點看起來就像一滴滴亮藍色的墨水濺在岩石上。
k2能量石的作用:
1、裝飾自身
k2質地晶瑩,帶有美麗的藍色花紋,色彩鮮艷,光澤溫潤,具有較好的裝飾作用,將k2手串佩戴在手上,可以與穿著相呼應,裝點自身,增添美麗大方的時尚氣質。
2、按摩身體
k2也叫k2花崗岩,含有人體所需的硒、鎂、鋅、鈣等30多種微量元素,將k2手串佩戴在身上時,可以讓這些元素和身體細胞反應,按壓肌膚,舒緩部分肌肉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