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人一日三餐吃什麼
1. 總結馬來西亞的飲食與服飾特點
在一般情況下,馬來西亞人講究穿著以天然織物做成的服裝。最具代表性的馬來西亞人的服裝,是被稱為國服的一種叫作巴迪的長袖上衣,它多以蠟染的花布做成,即使在很正式的交際場合,穿這種衣服也不為失禮。 馬來人還習慣穿民族的傳統服裝。男子的傳統服裝是:上穿巴汝,即一種無領、袖子寬大的外衣。下身則圍以一大塊布,叫作沙籠。他們的頭上,還非要戴上頂無沿小帽不可。女子的傳統服裝是:穿無領、長袖的連衣長裙。她們的頭上,必須圍以頭巾。 在社交場合,馬來西亞人穿著西裝或套裙。但在正規的場合里,絕對不允許人們露出胳膊和腿部來,所以,在馬來西亞背心、短褲、短裙往往是忌穿的。 馬來人有佩戴短劍的習慣,他們認為短劍象徵著力量、勇敢與智慧。去馬來西亞人家裡作客,進門前必須首先脫下鞋子,並且摘下墨鏡。參觀清真寺時,更要切記這一點。
2. 馬來西亞人吃水餃和餛飩嗎
吃的
馬來西亞人做肉菜都要放咖喱,每日兩餐離不開辣椒。他們把辣椒配上丁香、肉桂、胡椒以及其他香料研成咖喱末,爾後與椰漿、青菜、魚類或肉類等一起烹煮,風味獨特;有點將辣椒與蝦和食鹽混在一起舂成辣椒醬當作料;也有的將完整的辣椒浸在醋里,腌制而食。食物一般以米飯、糕點、椰漿、咖喱為主。由於馬來西亞人大多是回教徒,所以菜里不用豬肉,而用牛肉、雞肉或魚肉。馬來西亞的菜餚口味較重,以香辣馳名。多以胡椒和咖喱調味,椰子是烹調食物的主要配料。
馬來西亞人注重講究飯菜量少質精,注重飲食及餐具的潔凈衛生。馬來西亞人的口味一般不喜太咸,愛香辣味道。主食以米飯為主,也愛吃花捲、豆沙包、炒麵、什錦飯、鍋烙、餛飩等食品。
馬來西亞人的副食多為魚和蔬菜,飲料主要為發酵過的椰汁。涼拌雜菜是開齋節或宴席必上的菜餚,它是由幾種蔬菜、野菜、樹葉加上調味品拌制而成。他們習慣用椰子、柑桔、香蕉、檸檬等水果來佐餐。
馬來西亞的食用油多是自製的椰油。
馬來西亞人吃中餐的興趣似乎比吃西餐更濃。用餐時一般都以手抓食,只有參加西式宴會時,才用匙和叉。馬來西亞人用餐席地而坐,把食物放在地上、席上或地毯上,用手抓食。坐姿要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則屈腿向右斜身而坐,年紀較大的婦女則可像男人一樣盤腿而坐。
馬來西亞人禁酒,喜歡紅茶、咖啡以及一些軟飲料,尤為愛喝椰子水。
馬來西亞的水果十分豐富,四季都有柑桔、香蕉、鳳梨、西瓜,還有東南亞特有的榴槤、芒果、紅毛丹、山竹等。馬來西亞人尤其喜歡有「萬果之王」美譽的榴槤。
3. 馬來西亞的人喜歡吃牛羊肉嗎當成主食嗎
馬來西亞有很多種族,好比
馬來穆斯林不吃豬肉,主要吃牛肉。羊肉也吃的
印度人不吃牛肉,小部分不吃豬肉。只吃羊。
華人什麼肉都吃。
都可以當主食配菜的。
滿意請採納~
4. 在中國,出國留學是孩子的夢想,馬來西亞留學衣食住行指南有哪些呢
在中國出國留學是孩子的夢想,馬來西亞留學衣食住行指南有哪些呢?安全和交通是大家一定要確定好的內容,建議大家通過中介來預訂房子,留學生在馬來西亞的一日三餐消費不是很高。馬來西亞大學分公立和私立兩種,一般留學生選擇的都是私立學校
5. 馬來西亞人的飲食口味
馬來西亞菜的介紹:
馬來西亞菜普遍運用咖哩、參拜、阿三、冬炎四大香料調味烹制,以酸辣口味 ,顏色鮮麗豐富見長的菜餚 。多以牛、羊、雞、鴨、魚、蝦為主料,少用或不用豬肉。普遍採用椰汁,是他們食品中的主料 。菜餚獨具一格 。有名的菜品有阿三魚頭、冬炎花枝、沙爹串燒等。
馬來西亞菜的特點:
馬來西亞菜是在赴馬的印度、中國和中東人不斷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主要原料尤其是香辛料,如辣椒、檸檬草、姜、咖喱葉和孜然等最初都是由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引入馬來西亞的,烹飪方法以蒸、煮和炒為主。
馬來西亞北部菜系和泰國菜味道比較接近,酸辣為主,多用泰國名為assam的香料。南部菜系類似新加坡口味,偏甜偏重。而沙巴這里主打的,則是清淡濃味兼有的馬來華人餐,同時糅合進椰香味重娘惹菜的特色。
(5)馬來西亞人一日三餐吃什麼擴展閱讀:
常用的馬來西亞菜醬汁大致有5種:
1、亞參醬:以酸子皮、南姜、香茅、馬來辣椒等15種香料配成,馬來人喜歡吃辣的食物。
2、娘惹醬:姜花、檸檬等20種香料配成,多用來做海鮮菜。
3、參巴醬:蝦米、姜花等調配成,香口帶鮮,多用來做貝殼類和魚類菜式。
4、馬拉盞:蝦米用鐵鑊收小火炒足兩小時,去到干身出香味再加入其他香料配成,多用來做主食的調味。
5、薄荷醬:薄荷葉、酸子皮水、姜花等配成,搭配海鮮、豆腐類菜式較多。
6. 馬來西亞人吃魚嗎喜歡什麼樣的烹調方法
馬來西亞人吃魚嗎
馬來西亞的料理通稱為馬來菜,口味較重,一向以香辣聞名,味道香濃,而且香料種類繁多,醬料以椰汁、咖喱及辣椒為主,又辣又香,既刺激又過癮。色彩鮮明、口味濃郁是馬來西亞美食兩大獨家特色,香料與蔬果的搭配更是發揮誘人垂涎的奇妙魔力。形形色色辛辣的馬來食品,色香味俱全、種類繁多。當人人喜愛的沙嗲(Satay)、咖喱飯(Nasi Lemek)、干咖喱牛肉(Rendang)、煎麵包(Roti Canai)、力沙(Laksa)、雞飯(Chinchen rice)、各式炒麵粉(FRIED Noodles),以及家常菜炸雞、炸魚及咖哩牛肉、馬來口味的炒飯、炒麵及沙爹等呈獻在眼前,吃過一次絕對讓你迫不及待再吃第二次。馬來菜主食為米,並且馬來人多半是穆斯林,所以馬來菜大多不用豬肉,而以雞肉、羊肉、魚肉為主。主要開胃菜是「肉骨茶」,馬來人只要有「肉骨茶」便可下飯,家常菜還有炸雞、炸魚及咖喱牛肉等,常見的馬來海鮮如小龍蝦拼盤。肉類加上蔬菜,拌或沾上辣椒調味,配以咖喱飯,這是馬來西亞最普通的飯菜。
品嘗豐富的馬來菜如同細數它豐富的歷史淵源,在與印度、阿拉伯、葡萄牙、中國等多國的交流中,馬來西亞發展出多種族飲食文化的特色。辛辣的印度菜、中西合璧的歐亞餐、地中海風味的葡萄牙菜、中國閩南料理、廣式點心、潮州大菜,都是馬來美食擷取精華的來源,不論是正餐、點心或甜品,除了風味獨到之外,吃得出精湛的廚藝,更看得到用料的實在。
料多味美重口味,馬來菜向來以調味的藝術而聞名。馬來香料不勝枚舉,菜餚中最常使用的香料有:藍莓、石古仔、椰漿、柑葉、枸杞子、香茅、黃姜、香蘭菜等。香料王國不僅出產種類繁多的各式香料,更將自產香料恰到好處地運用在飲食烹調上,燒煮出一道道刺激食慾又美觀的佳餚。不論是增色、添香還是強化口味,調料都帶給馬來西亞菜多樣化的新口感,可以說「調料」在馬來西亞扮演著化妝師的角色。各種香料與調味料,如辣椒、豆蔻、肉桂、丁香等,被馬來廚師運用得淋漓盡致。食物好吃又美味,關鍵在於調味品是否搭配得宜,有時候琳琅滿目的作料甚至會搶了主菜的風頭,成為老饕們的最愛。混合小蔥頭、紅辣椒、魚蝦醬,再加上酸柑汁調味而成的「亞參醬」,最能激發出燒烤食物和煎炸魚的美味。而以胡椒和濃郁咖喱調味的醬料,則是馬來小吃「沙嗲串」的最佳配角,若能在入口前沾一點花生醬,吃起來又香又辣就更過癮了。放眼全球名菜料理,馬來西亞美食真可說是香料與蔬果最速配的完美呈現。
肉骨茶是馬來西亞最為盛行的風味小吃,有點葯味。這是用蝦發酵,再把排骨配合包有胡椒、八角、當歸、茶葉等各種香辛料及辣椒的茶包同煮,成菜後放上蒜頭,喝湯吃肉,再佐以一小碟醬泡紅辣椒,既美味又有營養。
檸檬魚是用新鮮的鱸魚清蒸後,淋上檸檬汁再加上香菜梗、蒜頭、小辣椒等,吃起來酸、甜、辣三種味道融合在一起,很是特別。
喜歡吃辣椒的人則可點加多加多(Gado Gado),這是一道印尼馬來式蔬菜沙拉。用小黃瓜、甘藍、豆乾、豆芽菜加蛋混合後,拌入花生椰奶醬與少許炸熟的蝦末一起食用的冷盤,清爽可口。
麥片蝦則是東南亞遊客必嘗的一道小吃,把麥片與蛋絲同炒,炒熟後加上咖喱葉,有濃郁的馬來風味,因為馬來人最喜歡咖喱葉。說起飲食文化,真正的馬來西亞菜另有一番「意境」,曾看過一道叫做「心事」的馬來西亞菜,旁邊標注道:「心有很多事,心沒有結,心有很多事,都是尤利魚的心事」,是不是有點意思?不過,要論上濃辣帶勁辛香四溢的馬來美食得首推蝦面,以鮮美的蝦汁為湯底,混合油麵烹調,鮮蝦的甜美滋味十足,再加入鮮橙色的濃辣油及蝦油,擺上少許雞絲、碎蛋和豆芽點綴,色香味俱全的蝦面就漂漂亮亮上桌嘍!噴鼻的香味入口即轉變為辣油的極度味覺刺激,辣得過癮,吃得更上癮!
巴東牛肉是另一道以咖喱為主要調味的名菜,燒熱的油鍋加入小蔥頭與咖喱爆香,再把牛肉塊、香茅、柑葉、黃姜葉、鹽和糖等加入拌炒,再倒入椰醬後慢火煮到牛肉熟透即可,上桌前用青椒或紅辣椒絲裝飾一番,齒頰留香的「巴東牛肉」真的很好吃。還有咖喱雞、海南雞飯、椰奶焗蝦、蕉葉糯米卷、咖喱魚頭、香蕉飯、魚餅、叻沙、印度炒麵,酸酸甜甜辣辣的食物,每一道都好吃又下飯,而擅於用青椒、花椒菜、紅椒、扁豆等蔬菜來搭配顏色,更是讓馬來美食更鮮亮誘人。
飲料主要是椰汁,因為馬來西亞主要是回族,而穆斯林禁酒。但馬來西亞的國產啤酒一向頗獲好評。如果要點這種啤酒,一定要向店家說清楚,因為進口啤酒品牌很多。馬來西亞的國產咖啡,味道也不錯,這種咖啡不經過濾,顏色很濃,但味道淡而清香,有一股麥茶摻咖啡一樣的味道。
飯後甜點是一頓完美餐食的最佳句點,馬來西亞美食中的甜品更是飯後不可錯過的點心。煎蕊(chendol)是一種類似粉條的冰品,綠豆做的綠色粉條加入大紅豆、糖漿和銼冰,濃厚馬來味道的甜點很受歡迎呢。至於馬來糕、千層糕、香蕉煎餅可以當零食也可以當點心,停留在嘴裡的微甜淡香最令人回味。最有名的冰品要屬「摩摩喳喳」,當你聽到這聲音時,是否可以馬上聯想到南美拉丁風格的舞曲?混合著芋頭、地瓜和椰奶,加上「Pandan」葉子煮成,濃濃的椰香與甜而不膩的配料和著碎冰清涼入口,好吃到飄洋過海,就連南京街頭的甜品屋也有這道甜點。南京版改良式「摩摩喳喳」添加了更多的內容:西米、菠蘿等各種水果片,還有草莓果醬、柳橙果醬,讓「摩摩喳喳」變成顏色鮮艷的彩虹冰,更具南洋風味。餐後水果有又香又甜的各種南國水果,如柑橘類、香蕉、鳳梨、西瓜等。還有季節性水果,如水果之王榴槤、奇異果等,如此一頓吃下來,保准叫你流連忘返。
7. 各種族的不同飲食習慣
這個叫各民族。種族是以膚色、宗教為分界的。
漢族的飲食習慣:
漢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是原稱為華夏的中原居民,後同其他民族逐漸同化、融合,漢代開始,稱為漢族。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主食
米食和麵食是漢族主食的兩大類型,南方和北方種植稻類地區,以米食為主,種植小麥地區則以麵食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糧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類、薯類作物作為雜糧也都成為不同地區主食的組成部分。漢族主食的製作方法豐富多采,米面製品,各不少於數百種。
現在,中國東南方仍以米食為主,大米製品種類繁多,如米飯、米糕、米粥、米團、米面、糍飯、湯圓、粽子等;東北、西北、華北則以麵食為主,饅頭、包子、面條、烙餅、餡餅、餃子等都為日常喜愛食物,其他如山東煎餅、陝西鍋盔、山西刀削麵、西北、華北抻面、四川擔擔面、江蘇過橋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風味食品。
菜餚
漢族在飲食習俗方面形成菜餚的眾多不同類型,是因為受到多方面的條件影響。首先是原料出產的地方特色,例如東南沿海的各種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種山珍野味,廣東一帶民間的蛇餐蛇宴。其次,還要受到生活環境和口味的制約。人們常把漢族和其他有關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為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雖然過於籠統,並不準確,但也反映出帶有區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異和區別。再次,各地的調制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調味、烹調技術的不同要求和特點,都是形成菜餚類型的重要因素。各地在民間口味的基礎上逐步發展為有特色的地區性的菜餚類型,最後發展成為較有代表性的菜系,匯成漢族飲食文化的洋洋大觀。
飲料
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也是世界上發明釀造技術最早的國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數千年來,構成漢族飲食習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發生了廣泛影響。除酒和茶兩種主要飲料,某些水果等製品也成為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人們的飲料。
節日食品
節日食品是豐富多採的。它常常將豐富的營養成分,賞心悅目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巧妙地結合起來,成為比較典型的節日飲食文化。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
在舊時代的宮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慶典等儀式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當代漢族的多數地區,這種現象早已結束,只在少數偏遠地區或某些特定場合,還殘存著一些象徵性的活動。
二是供人們在節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製品
這是節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節除夕,北方家家戶戶都有包餃子的習慣,而江南各地則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習俗,另外,漢族許多地區過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魚,象徵年年有餘。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千百年來傳承不衰。中秋節的月餅,寓含了對人間親族團圓和人事和諧的祝福。其他諸如開春時食用的春餅、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農歷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寒食節的冷食,農歷二月二日吃豬頭、咬蠶豆、嘗新節吃新谷,結婚喜慶中喝交杯酒,祝壽宴的壽桃、壽桃、壽糕等,都是節日習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內涵的食俗。
飲食中的信仰、禁忌
漢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節食物多於舊歷年前煮熟,過節三天只需回鍋。以為熟則順,生則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將一切准備齊備,過節三天間有不動刀剪之說。再如,河南某些地區以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天忌食米飯,否則會導致穀子減產;過去在婦女生育期間的各種飲食禁忌較多。 如漢族不少地區婦女懷孕期間忌食兔肉,認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會生兔唇;還有的地方禁食鮮姜,因為鮮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腳長出六指。過去漢族未生育的婦女,多忌食狗肉,認為狗肉不潔,而且食後容易招致難產等。
馬來西亞人食物一般以米飯、糕點、椰漿、咖喱為主;喜歡帶有辣味的菜餚。馬來西亞風味「沙爹」(即:烤雞肉或羊肉串),是宴席必備的佳餚。他們吃中餐的興趣似乎還要比吃西餐更濃些。用餐一般都以手抓食,只有在西式宴會時,才偶爾用匙和叉。定居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吃飯一般都習慣使用筷子和勺子做餐具;馬來西亞的印度人吃飯一般慣用手抓飯或用勺子取食。 難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飯菜量少質精,注重飲食及餐具的潔凈衛生。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香辣味道。 ③主食 以主飯為主,也愛吃花捲、豆沙包、炒麵、什錦飯、鍋烙、餛鈍等食品。 ④副食 喜歡吃牛肉、羊肉、雞、鴨、魚等,也愛吃蔬菜中的黃瓜、西紅柿、菜花、土豆、青椒、菠菜、豆角等;調味愛用咖喱粉、胡椒粉等。 ⑤製法 對煎、炒、炸、燒、燴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粵菜、川菜。 ⑦菜譜 很欣賞咕嚕肉、香酥雞、辣子雞丁、干燒鱖魚、番茄裡脊、炒肉青椒、鮮蘑菜花、糟熘魚片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他們禁酒,喜歡紅茶、咖啡以及一些軟飲料,尤為愛喝椰子水。 ⑨果品 最愛吃檳榔果,也喜歡菠蘿、洋桃、芒果、椰子、木瓜、香蕉、等水果;乾果愛吃核桃仁、花生米等。
印度人:
印度人的飲食由於民族和歷史文化的影響,南北差異很大。北方受伊斯林文化影響,烹飪通常是莫卧兒式的,特點是有許多肉、穀物和麵包。南方多素食,特點是米飯和辛辣咖喱。所有印度菜餚中,唯一共同點是喜歡辣味。
印度人家庭的基本食品是米飯、家常餅、佐料和兩三碟小菜用來蘸麵包吃,普通的佐餐品是干青酸辣菜和香菜葉。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餚一般全部同時送來,不是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都有輔佐食物,最普通的是色拉和酸奶。正餐之後的甜食通常是冰激凌、布丁和鮮水果等
印度人不怎麼喝湯,且以各式餅類取代米飯為主食。但是有一種印度式炒飯,米粒飽滿纖長,咬勁松軟,放多些水蒸煮也不會粘糊,呈現出潤澤的金黃色。而說到其主食膳餅,則有些類似台灣的炒餅,但薄了許多,且僅為炸與烤二種。像以芥麥粉加入沙拉、油、糖、鹽、牛奶,揉成球狀後鏟平,立即置入鍋中炸成中空膨酥的麥餅,再沾上酸酸甜甜的芒果醬或咖喱泥入口,當脆嫩的餅皮碰上那用芒果、水蜜桃、姜絲、菜果醋混合煮成的冰鎮糊醬,口感極佳。另外還有一種奶油煎餅,平鋪上揉入香奶油的面團,塗各式口味泥末食之,外酥內軟頗為可口。
不喝湯的印度民族,餐後來杯乳酪飲料可去飽脹感。或者來杯印度的大吉嶺奶茶。印度茶是直接將茶配入牛奶,加上姜、糖、香料慢火細煮二分鍾。或者直接加入煉乳即可。另一道極品「玫瑰奶油茶」,柔滑純郁的玫瑰香味撲鼻先醉,含入舌尖,純香微蘊,更易醉人。馬薩拉茶要添配生薑與小豆寇。飲水是從上面滴下來用嘴接,飲茶是倒入盤中用舌舔。習慣於分餐制多系席地圍坐,右手抓食。
印度人通常一天只吃兩頓飯,第一餐是在上午接近中午的時候,第二餐基本在晚上9點以後。但是習慣西式生活的印度人,也開始一日三餐,每餐包括開胃菜、湯、主菜和甜點,根據個人食量點菜,也可以不要開胃菜。
在印度人的餐桌上,主人一般會殷勤地為客人布菜,客人不能自行取菜。同時,客人不能拒絕給你的食物和飲料,食品被認為是來自上帝的禮物,拒絕它是對上帝的忘恩負義。吃不了盤中的食品,不要布給別人,一旦你接觸到那種食品,它就變為污染物。許多印度人在就餐前還要弄清他們的食物是否被異教徒或非本社會等級的人碰過。
日本
日本料理,獨特風味的形成同其島國的地理環境及東方傳統文化是分不開的。日本人的飲食生活,素有主食與副食之分。主食以米飯、面條為主;副食多為新鮮魚蝦等海產,常配以日本酒。
自古以來,日本料理就被稱為「五味五色五法之菜」。「五味」是指甜、酸、辣、苦、咸;「五色」是指白、黃、紅、青、黑;「五法」則是指生、煮、烤、炸、蒸的烹調法。可見,日本飲食是精工細作的菜餚。因為四周臨海,日本人愛吃魚,蒸魚、烤魚、炸魚片、魚片湯都很受歡迎,其中「生魚片」是日本獨有的生食菜餚,將極新鮮的魚貝類僅憑刀功就可做成。日本人也愛吃面醬、醬菜、醬湯、紫菜、酸梅等。愛在冷盤上撒點芝麻、紫菜末、生薑絲等用以點綴和調味。日本人還愛吃牛、雞蛋、清水大蟹、海帶、精豬肉、青菜和豆腐等,不喜歡肥肉,豬內臟和羊肉。
壽司:最初壽司是小攤上的一種"小吃",也可以說是日式"快餐"。甚至到了現在,壽司店的廚房和食堂仍沒有隔開,壽司師傅就在站在櫃台里當著客人的面用手攥壽司。有的壽司店在櫃台上方有像屋檐的樣子的裝飾物,保留著江戶時代壽司攤的遺風。 想吃壽司,不一定非要去壽司店。可以讓店裡的人把訂的壽司送到家中享用。
日本的酒類
啤酒:日本人最喜歡喝啤酒,無論是生啤酒或是瓶裝的都受歡迎。在夏天,部分百貨公司有露天啤酒館,吸引大量遊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熱喝或冷喝,無論那一種清酒,都是日本菜餚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過量而醉。
威士忌:日本人喜愛喝威士忌加冰加水(Mizuwari)
餐酒:在西餐廳內都有日本制及進口的餐酒。在中國餐館里,亦有紹興酒供應。
燒酒:這種酒是用蕃薯、大麥、蔗糖等材料製成,經過濾後的酒精,與伏特加有些類似。
8. 馬來西亞主要的飲食是怎麼樣的
馬來西亞是食客的天堂。形形色色辛辣的馬來食品、色香味俱全、種類繁多的中餐、南北印度風味美食以及惹娘與葡萄牙美食呈獻你眼前。而人人喜愛的沙爹 (Satay)、咖喱飯(Nasi Lemek)、干咖喱牛肉(Rendang)、印度煎麵包(Roti Canai)、(murtabak)、力沙(Laksa)、雞飯(Chinchen rice)、各式炒麵粉(FRIED Noodles)及西方美食應有盡有。甚至,國際連鎖店快餐業在各大城鎮設館營與數以千記的路邊熟食檔與美食市集各顯風味。
馬來西亞的料理通稱為馬來菜,主食為米,主要開胃菜是「肉骨茶」,有點葯味,這是用蝦發酵,配合香辛料及辣椒調制而成。另外,家常菜還有炸雞、炸魚及咖哩牛肉等。
一般餐館或路邊攤沒有所謂的菜單,只要用手指指就可以了。大約M$5便可飽餐一頓。另外可以嘗嘗馬來口味的炒飯、炒麵及沙嗲等。
當然,在馬來西亞不單能吃到馬來菜,還能嘗到非常地道的中國菜。馬來西亞的海南雞飯要屬中國餐館里的最好吃,附上雞湯才RM3。
早餐或宵夜可嘗嘗印度餐廳的「羅貼」或「姆爾他葩」。羅貼是指薄而長的未經發酵的麵包,有牛角麵包的口感,通常配上咖哩一起食用。姆爾他葩則是指羅貼夾上蔬菜、烤肉串、蛋等的夾餡麵包。印度早餐就是這些食物再配上奶茶,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