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人喝什麼酒
A. 去馬來西亞吉隆坡和蘭卡威,自己帶了白酒,去餐館吃飯,能自帶酒水嗎
酒就在吉隆坡喝掉吧,08年第一次去馬來西亞我也是自帶白酒的,沒問題,蘭卡威是免稅天堂,酒和巧克力非常便宜,其他地方一瓶啤酒都要20多元人民幣。
B. 馬來西亞本地啤酒都有哪些
馬來西亞只有兩家有執照的啤酒廠,馬來西亞僅有的兩家擁有啤酒釀造許可證的啤酒廠是吉尼斯anchor Berhad(GAB)和Carlsberg brewery Malaysia Berhad.。
根據馬來西亞釀酒商聯合會有限公司(CMBB)的官方網站顯示,這兩家稱霸國內啤酒市場的啤酒廠聯手就佔有95%的市場份額。
國內主流的酒吧和夜店幾乎都只售賣這兩家啤酒廠旗下的啤酒品牌。
Jaz啤酒2007年進入馬來西亞啤酒市場,但由於經營不善,近年來已經離開馬來西亞市場。
老虎啤酒由新加坡馬來西亞釀酒有限公司釀造,與國際啤酒公司喜力和當地飲料巨頭F&n共同生產,1932年開始在馬來西亞上市。
Jaz和starker啤酒,隸屬於Napex啤酒廠,雖然打著「真正的德國啤酒」的口號,但真正的啤酒釀造在馬來西亞。
(2)馬來西亞華人喝什麼酒擴展閱讀:
啤酒不一定是要冷飲
在炎熱的馬來西亞享受冷飲啤酒是件令人感覺特別爽快的是事情,而有些啤酒比如stouts(黑啤酒)和ales(大多數的精釀啤酒)冷飲會比較可口。
但切記不要太冰哦,因為會讓stouts這類型麥類啤酒失去最香濃的風味與其獨特的麥芽香,而事實上,有些啤酒需要常溫飲用更能體味出其潤滑的口感。
因此我們常說啤酒要凍著喝才爽快,但這不意味著所有啤酒都應該這樣飲用。
當然,我們不會忘記在馬來西亞獨特的喝啤酒方式:雪花啤酒,冰凍的啤酒遇上雪藏的酒杯產生出來的化學反應,這絕對會讓人愛上!
C. 馬來西亞丨南洋夢幻之酒,美食家蔡瀾也贊過的椰花酒
椰花酒 在馬來西亞叫做Toddy,被譽為是「南洋的夢幻之酒」。它是以椰花汁為原料發酵而成的,顏色呈半透明的乳白色,聞起來會有一股酸臭味,喝起來酸甜清爽,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椰花酒源自印度,以前的貧窮地區不是人人都能買得起酒喝,印度人發現椰樹的椰花汁與酒的味道十分相似,就用椰花汁和酵母發酵製成了椰花酒,之後輾轉流傳到了馬來西亞。
椰花汁是椰子未開放的花苞中的汁液。椰花長在椰子樹的頂端,工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協助下,徒手爬上幾層樓高的椰樹。爬到樹頂後用快刀將椰花莖的前端削掉,讓椰花汁從花莖流出來,收集到瓦罐里。
每棵椰樹一天可以取兩次椰花汁,花蕾一經放汁,就不再結椰子了。椰花汁不僅可以製作椰花酒,還可以用來製作糕點,之前介紹過的椰糖也是用椰花汁製成的。
由於擔心椰花莖被過度採摘而影響椰子產量,馬來西亞政府只頒發了少量製造椰花酒的執照。我為大家找到了兩家售賣椰花酒的店鋪,大家去馬來西亞旅遊的時候可以去嘗嘗鮮哦。
Tody Coconut Wine Shop
這家店位於新山老街區附近,小店的外觀比較簡朴,甚至有點破爛的感覺。這幢水泥小屋建於1920年,門口掛著一張用馬來語、英語、漢語、越南語、韓語等等多種語言書寫的椰花酒招牌,很有國際范。
這家店的椰花汁來自振林山的椰林,工人把椰花酒自然發酵後,才運到店裡來,可以說是純手工釀制的椰花酒了。
櫃台上有一個鐵絲網將廚房和飲酒區隔開,點酒和取酒都通過下面的小窗口。店裡的椰花酒很便宜,一杯是3令吉,1.5l的塑料瓶裝才要12令吉,約合人民幣19塊錢。
店裡的酒都是常溫的,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臭味。酒液呈乳白色,酒面上浮著一層泡沫,看起來很像日本的可爾必思。椰花酒喝起來酸中帶甜,不會像其他的酒喝起來那麼刺激。
椰花園餐館位於馬來西亞的巴生港,這里是椰化農場的集中地。椰花園是一家很有南洋 特色 的餐廳,風格有點類似於國內的農家樂。店裡也有椰花酒出售,每瓶售價8令吉,約為12.6元人民幣。
這家店裡的椰花酒是冰鎮的,還會送上一小盆冰塊。冰鎮後的椰花酒喝起來會更加清爽一些,臭味也沒有那麼明顯了。
黑狗啤酒
喝不慣椰花酒味道的小夥伴可以搭配當地的黑狗啤酒,當地華人喜歡將椰花酒和啤酒按1:1的比例混在一起喝。混合了黑啤後的椰花酒甜度會更高一些,酸味也變得明顯,因為混入了啤酒中的碳酸,會有一種喝汽水的感覺。
因為椰花酒中不含有添加劑,所以只有存放兩天,否則就會變質了,小夥伴們還是現買現喝吧~
D. 馬來西亞人的飲食口味
馬來西亞菜的介紹:
馬來西亞菜普遍運用咖哩、參拜、阿三、冬炎四大香料調味烹制,以酸辣口味 ,顏色鮮麗豐富見長的菜餚 。多以牛、羊、雞、鴨、魚、蝦為主料,少用或不用豬肉。普遍採用椰汁,是他們食品中的主料 。菜餚獨具一格 。有名的菜品有阿三魚頭、冬炎花枝、沙爹串燒等。
馬來西亞菜的特點:
馬來西亞菜是在赴馬的印度、中國和中東人不斷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主要原料尤其是香辛料,如辣椒、檸檬草、姜、咖喱葉和孜然等最初都是由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引入馬來西亞的,烹飪方法以蒸、煮和炒為主。
馬來西亞北部菜系和泰國菜味道比較接近,酸辣為主,多用泰國名為assam的香料。南部菜系類似新加坡口味,偏甜偏重。而沙巴這里主打的,則是清淡濃味兼有的馬來華人餐,同時糅合進椰香味重娘惹菜的特色。
(4)馬來西亞華人喝什麼酒擴展閱讀:
常用的馬來西亞菜醬汁大致有5種:
1、亞參醬:以酸子皮、南姜、香茅、馬來辣椒等15種香料配成,馬來人喜歡吃辣的食物。
2、娘惹醬:姜花、檸檬等20種香料配成,多用來做海鮮菜。
3、參巴醬:蝦米、姜花等調配成,香口帶鮮,多用來做貝殼類和魚類菜式。
4、馬拉盞:蝦米用鐵鑊收小火炒足兩小時,去到干身出香味再加入其他香料配成,多用來做主食的調味。
5、薄荷醬:薄荷葉、酸子皮水、姜花等配成,搭配海鮮、豆腐類菜式較多。
E. 馬來西亞產紅酒嗎
馬來西亞接近赤道,一般不產紅酒,但也不排除一些涼爽的山谷偶爾會生產,但品質都不高
F. 急!!!!我要馬來西亞「華人」的用餐禮儀!!
美國人請客吃飯的禮儀
美國人性格外向,熱情直爽,不拘禮節,他們的風俗禮儀存在著許多與眾不同之處。美國是一個時間觀念很強的國家,各種活動都按預定的時間開始,遲到是不禮貌的。同美國人約會聯系簡單,打個電話,對方會很高興地同意在盡短的時間內見面。美國人也有禮尚往來的習慣,但他們忌諱接受過重的禮物,一則是美國人不看重禮品自身的價值,二來法律禁止送禮過重,從家鄉帶去的工藝品、藝術品、名酒等是美國人喜歡的禮物,除節假日外,應邀到美國人家中作客甚至吃飯一般不必送禮。美國社會有付小費的習慣,凡是服務性項目均需付小費,旅館門衛、客房服務等需付不低於l美元的小費,飯店吃飯在結帳時收15%小費。
美國人請客吃飯,屬公務交往性質多安排在飯店、俱樂部進行,由所在公司支付費用,關系密切的親朋好友才邀請到家中赴宴。美國人的食物因地區、民族不同而種類繁多,口味各異,漢堡包、「熱狗」、餡餅、炸面圈以及肯德基炸雞等都是風靡世界的食品,但美國人待客的家宴則是經濟實惠、不擺闊氣、不拘泥形式的。通常的家宴是一張長桌子上擺著一大盤沙拉、一大盤烤雞或烤肉、各種冷盤、一盤炒飯、一盤麵包片以及甜食、水果、冷飲、酒類等。賓主圍桌而坐,主人說一聲「請」,每個人端起一個盤子,取食自己所喜歡的菜飯,吃完後隨意添加,邊吃邊談,無拘無束。
美國人將請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鄉間別墅共度周末作為一種交友方式,並不一定要求對方做出報答,如有機會請對方到自家吃飯就可以了。吃完飯後,客人應向主人特別是女主人表示特別感謝
美國人的飲食習慣
美國人在吃午餐和吃晚餐之前,通常要喝點雞尾酒,但在加利福尼亞州,人們大都喝葡萄酒。
同時,在吃主食之前,一般都要吃一盤色拉。炸蘑菇和炸洋蔥圈可作為開胃食品,牛排、豬排和雞(腿)為主食,龍蝦、貝殼類動物以及各種魚類,甚至包括淡水魚被統稱為海鮮。炸土豆條則是深受人們喜愛且幾乎成了必不可少的食物。
另外,應特別注意的一點,如有吃剩的食物,一定要打包帶回家,以免浪費。
美國人在吃飯的時候是刀叉並用,而且他們的用餐方式也是很有講究的。因此,在應邀與美國朋友一起吃飯時,應特別注意他們的用餐習慣。一般情況下,餐桌上擺放有一幅餐刀和兩幅餐叉,外邊的餐叉供你吃色拉,里邊的餐叉用於吃主食和其它點心食品,餐刀用來切肉食。如果你兩手並用,應左手握叉,右手握刀,而且一次握刀時間不能太長。
美國人的早餐有:炒或煮雞蛋、香腸、油炸土豆片、薄煎餅、果子凍、烤麵包、松餅、桔子汁以及咖啡等。
如果你是初到美國餐館用餐,那麼應該注意如下事項:
1、選擇合適的餐館(如:家庭式餐館、特色餐館以及自助式餐館等);
2、餐館營業時間(上午11:30開門營業,直到夜晚);
3、一般都應事先預訂餐位:
4、到達餐館後,不能徑直地到餐桌旁入桌,除非餐廳有「隨意就坐」的告示;
5、付款時,別忘了留給服務員一定比例的小費(一般為實際總額的10%~15%)。
隨著美國人生活節奏的加快,快餐食品便應運而生。其快餐連鎖店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麥當勞快餐連鎖店。供應的快餐食品有:漢堡包、烤牛肉、牛排、火腿、三明治、肯德雞、油炸土豆片、烘餡餅、冰淇淋以及各種碳酸飲料等。
------------------------------
西方人赴宴的禮儀
無論您是出國旅遊還是出差,如果有人邀請您參加正式宴會,那麼您需要了解一些西方社交場所的基本禮儀。
到達:你最好按時到達,遲到四五分鍾也行,但千萬不能遲到一刻鍾以上,否則到時為難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如果去的是富裕而講究的人家,你進大門時遇到的第一個人可能是個男當差,負責幫你掛衣服或者是給你帶路的,所以你先別急著跟他握手,觀察一下再決定。
准備:進了客廳,你不要著急找位子坐。西方人在這種場合一般都要各處周旋,待主人為自己介紹其它客人。你可以從侍者送來的酒和其它飲料裡面選一杯合適的邊喝邊和其它人聊天。等到飯廳的門打開了,男主人和女主賓會帶著大家走進飯廳,女主人和男主賓應該走在最後,但如果男主賓是某位大人物,女主人和他也許會走在最前面。
入席:西餐入席的規矩十分講究,席位一般早已安排好,這時,和你同來的先生或女士絕不會被安排坐在你身邊。歐美人認為熟人聊天的機會多得很,要趁此機會多交朋友。男女主人分別坐在長方形桌子的上、下方,女主人的右邊是男主賓,男主人的右邊是女主賓。其它客人的坐法是男女相間。男士在上桌之前要幫右邊的女士拉開椅子,待女士坐穩後自己再入座。
大家落座之後,主人拿餐巾,你就跟著拿餐巾。記住:不管這時出現什麼情況(如主人有飯前禱告的習慣),主人沒拿餐巾之前你不能拿餐巾。
用餐:一般的菜譜是三至五道菜,前三道菜應該是冷盤、湯、魚,後兩道菜是主菜(肉或海鮮加蔬菜)、甜品或水果,最後是咖啡及小點心。吃飯的時候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胃的享受上,要多和左右的人交談。甜品用完之後,如果咖啡沒有出現,那可能是等會兒請你去客廳喝。總之,看到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站起來後,你就可以放下餐巾離開座位。這時,懂禮貌的男士又要站起幫女士拉開椅子,受照顧的女士不必對這一前一後的殷勤有特別的想法,這是他應該的。
告別:如果你不想太引人注目,你最好不要第一個告辭,也不要最後一個離開,在這其間你什麼時候告辭都可以,只是一旦告辭就應該爽快地離開。
--------------------
進入外國人的辦公室或住所的禮節
到外國人辦公室或住所,均應預先約定、通知,並按時抵達。如無人迎候,進門先按鈴或敲門,經主人應允後方得進入。如無人應聲,可稍等片刻後再次按鈴或敲門(但按鈴時間不要過長)。無人或未經主人允許,則不得擅自進入。
因事急或事先並無約定,但又須前往時,則應盡量避免在深夜打攪對方;如萬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時間約見對方時,則應見到約見人後立即先致歉意,說「對不起,打攪了」,並說明打攪的原因。
經主人允許或應主人邀請,可進入室內。盡管有時洽談的事情所需時間很短,也應進入室內,不要站在門口進行談話。有時,主人未邀請進入室內,則可退到門外,在室外進行談話。
進入室內,如說話所需時間較短,則可不必坐下,事畢也不要逗留;如所需時間較長,則要在主人邀請之下方可入座。在預先並沒有約定的情況下,談話的時間盡量不要過長。
應邀到外國人家裡拜訪、作客,應按主人提議或同意的時間抵達,早到或遲到都是不禮貌的。如發生遲到的情況,應致歉意。進行拜訪,一般安排在上午十時或下午四時左右。西方習慣備有小吃和飲料招待,客人不要拒絕,應品嘗一下,接受的飲料應喝掉(但實在不習慣時,也不必勉強)。
不經主人的邀請或沒有獲得主人的同意,不得要求參觀主人的庭院和住房。在主人的帶領下可參觀住宅,但即使是較熟悉的朋友也不要去觸動除書籍、花草以外的個人物品和室內的陳設。
對主人家中的人都應問候,尤其應問候夫人(丈夫)和子女。有小孩在場,應主動與孩子握手、親抱表示喜歡。家中養有貓狗的,不應表示出害怕、討厭,不要去踢它轟它。
離開時,應有禮貌地向主人告別,感謝主人的接待。
---------------
日本-禮儀
��日本人辦事顯得慢條斯理。對自己的感情常加以掩飾,不易流露,不喜歡傷感的對抗性的和針對性的言行、急躁的風格。所以,在與日本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沒有耐性的人,常常會鬧得不歡而散。
��「愛面子」是日本人的共性,它是一個人榮譽的記錄,又是自信的源泉,情面會強烈地影響日本人的一切,一句有傷面子的言語,一個有礙榮譽的動作,都會使事情陷入僵局,「面子」是日本人最重視的東西。因此,與日本人相處,應時時記住給對方面子。日本人講道義,重恩情,在他們看來,「一個人永遠報答不了萬分之一的恩情」。知恩圖報,對他們而言是普通而又相當重要的事情。
��送禮,在日本更是習以為常,同事的榮升、結婚、生孩子、生日、過節等都會贈送禮物,這種禮儀既是歷史的遺風,又被賦予了時代新意。送禮之習,在商務交往往中同樣風行。給日本客人送一件禮物,即使是小小的紀念品,他都會銘記心中,因為它不但表明你的誠意,而且也表明彼此之間的交往已超出了商務的界限,說明你對他的友情,重視了他的面子,他就沒法忘記你的「恩情」。日本人不喜歡在禮品包裝上系蝴蝶結,用紅色的綵帶包紮禮品象徵身體健康。不要給日本人送有動物形象的禮品。
��接受日本人的邀請,也有一定的講究。例如應邀參加正式的宴會,則應鄭重其事,梳汝打扮,西裝革履。但如果是參加郊遊,或其他的文娛、體育活動,即使是首次見面,只要輕裝打紛,西裝革履。但如果是參加郊遊,或其他的文娛、體育活動,即使是首次見面,只要輕裝打扮,或者是適合的裝束,力求自然,就更能顯示出你的熱情大方,瀟灑自如。
------------
日本國家禮儀
服飾禮儀
日本人無論在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都很注重自己的衣著。在正式場合,男子和大多數中青年婦女都著西服。男子穿西服通常都系領帶。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裝,其特點是一般由一塊布料縫制而成。現在男子除一些特殊職業者外,在公共場所很少穿和服。日本婦女喜歡描眉,她們普遍愛畫略有彎度的細眉,認為這種最具現代女性的氣質。
儀態禮儀
日本人常常是滿臉笑容,然而不僅高興時微笑,在處於窘迫發怒時,也會發笑,以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婦女在地板上就座時,總是坐在捲曲的腿上。不同的手勢有不同的含義:大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圓,其餘三個指頭向上伸開,表示錢;伸出小指頭,表示女人等。
相見禮儀
日本人的名字一般由四個字組成。前兩個字是家族的名字,後兩個字是自己的名字。一般情況下,日本人不喜歡作自我介紹。作為介紹人,通常要說出被介紹人與自己的關系,以及他的稱謂和所在單位名稱等。
隨聲附和和點頭稱是
據說日本人有一種習慣,談話時頻繁地隨聲附和、點頭稱是。「是」、「嗯,是嗎?」包括這種話語、以及點頭俯腰姿勢等,據調查觀察,日常談話里每幾秒鍾就發生一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一切並不全意味著「說得對」、「明白了」這種肯定含義,有些只不過是「啊,是嗎?」
「有那麼回事?」等,僅僅作為聽了對方的話之後所作出的一種反應而已。與有這種習慣的日本人接觸,要是認為「他在那時確實表示是肯定的」,那麼對該日本人來說卻是意料之外的事。反之,習慣於隨聲附和的日本人,對在談話中不表示任何反應的外國人,則感到不安,他們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這個人是否在聽我說呢?」
婉轉的表達方法
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確的意見,他們也避免「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意見是這樣的」等直接的表達方法,而採用「恐怕這樣吧?」「我想這么考慮,你看如何呢?」這種婉轉的措詞,明顯地認為這種表達方式是適當而有禮貌的。在語言表達上明確地表明,給對方留有考慮和判斷的餘地,顯示出在聽取對方反應後,再表示自己的主張的一種姿態。
寒暄致意
日本人經常相互寒暄致意。從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寢,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場合里,定型的寒暄語非常豐富。不過,互相寒暄致意,僅僅局限於在某些意義上視為朋友的人。例如對在公園散步時遇到的不相識的人,或者交通車輛中同座的人,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是互不說話的。因為在這種場合,對方是互不相乾的局外人。
餐飲禮儀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以大米為主食,他們愛吃魚。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有的人不吃羊肉和鴨子。不論在家中或餐館內,坐位都有等級,一般聽從主人的安排即可。日本有一種富有參禪味道,用於陶冶情趣的民族習俗--茶道,雖然不少現代日本青年對此已不感興趣,但作為一種傳統藝術仍受到社會的重視。
日本的麵食
蕎麥面(Osoba),是自古以來由中國大陸傳到日本,並延續至今,成為日本人所喜愛的大眾麵食之一。
蕎麥面的原料以蕎麥為主,日本蕎麥的主要產地在長野縣的信州一帶,但產量供不應求,其餘大部分靠從中國的山西和內蒙古等地進口。日本的三大著名蕎麥面為信州戶隱(長野縣)蕎麥面、出雲(島根縣)蕎麥面、碗子(Wanko,岩手縣)蕎麥面。
蕎麥面在製作上較難也較為費時間,首先面要和好,水分要適當,和好後的面還要醒較長時間,真正的好蕎麥不能用機器製作,只能用手工橄制。
蕎麥面通常有兩種吃法,一種是熱面,一種是涼面。日本的熱湯蕎麥面一般在面上搭配天麩羅的炸蝦或炸豆腐等面碼,就熱湯吃。涼蕎麥面一般將煮好出鍋的蕎麥面過涼水冰涼,然後放在竹屜上,並撒上一些紫菜,之後沾撒有蔥花的特製醬油調料吃,清爽開胃。好吃的蕎麥面首先具有光澤,不宜斷,口感筋道,俗說有嚼頭。
據說蕎麥面營養豐富,常食對輔助治療高血壓病等有好處,因此蕎麥面還是健康食品,頗受日本人青睞,也是日本人經常食用的麵食之一。
點菜
蕎麥麵店在日本街頭隨處可見,一般與日本的「烏東面」一起經營的店較多。
蕎麥麵店一般也都在店門口設有樣品陳列,客人可看樣點訂,一般以漢字打出的菜普較多,用手指著菜普也可點訂。蕎麥面一般價格在600日圓左右,貴一些的在800日圓左右,便宜的400日圓左右,與拉麵相差不多,根據湯料和面碼不同價格也不同。
東京有些著名的蕎麥麵店價格不菲,一份涼蕎麥麵店要2000日圓,一個人要吃飽大致要兩份,這樣最少需要4000日圓,但只要吃過一次,恐怕便難以忘記它的味道,即使價格再貴,也有美食家經常光顧。
用餐
蕎麥面分熱吃和涼吃,不言而俞,熱面要趁熱吃,涼面要趁涼吃。
吃熱面一般店裡准備有辣椒面,日本稱做「七味」,由辣椒粉等七種調味料調和而成,可撒上一些更加開胃。
而涼蕎麥面一般放在竹屜上,並配有紫菜和一小盤蔥花以及一碗特製的醬油調料,食用時將蔥花放進調料中,然後夾面沾調料吃既可,最後還有一壺熱蕎麥面湯,既「原湯化原食」,從中可見中國傳統在日本影響之一斑。
喜喪禮儀
在日本,人們仍為重視新生命的誕生。日本傳統的婚禮儀式是:婚禮前三天,新娘家裡的人把新娘全部用品搬到新房;結婚那天,女理發師要替新娘打扮。現在,日本的婚禮形式多樣,有在神社舉辦的,有在基督教堂舉辦的。
商務禮儀
到日本從事商務活動,宜選擇在2-6月,9-11月,其它時間當地人多休假或忙於過節。日本人在商務活動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們認為名片表明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因此總是隨身攜帶。日本商人比較重視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他們在商務談判中十分注意維護對方的面子,同時希望對方也這樣做。贈送禮品時,當地人非常注重階層或等級,因此不要給他們贈送太昂貴的禮品,以免他們為此而誤認為你的身份比他們高。
旅遊禮儀
在日本,很多街道沒有名字,迷了路可求助於警察,市區的公共汽車四通八達。 坐計程車費用很高。
在日本不很流行付小費,如果拿不準,就不要給小費。付小費應把錢放在信封里或用紙巾包裹著,日本人認為收現鈔是一件很難堪的事。
乘車
乘坐電車時,乘客應在乘車口處(地上塗有標記)按秩序排隊,待車停後乘客在車門兩側分成兩行,等下車乘客下完後再上車。每逢電車到站,電車上的乘客要注意不要站在車門口處,以免妨礙其它乘客上下車。如處於高峰擁擠時,站在門口處的乘客應暫時先下車,待下車乘客完畢後再上車。為防止性騷擾,日本有的電車公司還特別安排了晚11時後的女性專用車輛,男士們一定要注意看好再上車,不然有可能會被人當作「痴漢(進行性騷擾的男人)」較給警方。
搭乘巴士時,要事先准備好買票的零錢,上車後投入自動售票機內。如是在非忙時間段,下車前需按一下車內兩側設有的下車按扭,否則汽車有不停的可能。日本的巴士多是前門上後門下。
乘座出租汽車(迪士)的方法與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相同。只是計程車門由司機控制,上下車乘客無須自己關開車門。
乘電梯和扶梯
自動扶梯在日本極為普遍,日本人搭乘自動扶梯時,一般習慣站在左側(關東的東京地區,而關西大阪地區習慣右側站立,左側急行),將右側讓出留給急於前行的人。如兩個人同時並排站在自動扶梯當中,將會阻塞信道,妨礙其它人行動。搭乘自動扶梯時,一般應和前面的人(特別是男性前面有女性時)相隔一個台階,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不必要的誤會。
垃圾分類
日本公共場所的垃圾一般均分類處理,垃圾箱上一般都有明顯標記。基本分為可燃和不可燃兩大類。如果是在車站,垃圾的分類更為詳細,有雜志報刊類、飲料玻璃瓶易拉罐類、可燃類、不可燃類。不隨便扔垃圾是每一個日本人所遵守的公共道德之一,當然外國旅遊者也不能例外。
手機的使用
日本是一個手提電話(攜帶電話)很普及的國家,但在日本限制使用手提電話的地方卻很多,特別是在公共場所,比如在電車上。一般情況下,日本人不在車上打電話,如果是接電話,也要把聲音壓到最低限度,三言兩語,簡明扼要地應答,待下車後再重新給對方回電話,否則會給周圍人帶來不快。日本的高級餐廳、醫院、劇院等公共設施一般也都禁止使用手提電話。
溫泉入浴需知
日本的溫泉入浴方法很多,其中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入浴前不要酗酒,因大量飲酒後入浴有可能引起身體不適。
○進入浴室後不要大聲喧嘩,要保持安靜。
○請在浴室門口(浴室門口通常都有台階)將鞋脫掉,赤腳入室。
○入浴時一定要在浴池外邊先洗淋浴,然後進入浴池浸泡。
○不要將毛巾帶入浴池,更不要在浴池內使用肥皂浴液之類。
主要禁忌
日本人不喜歡紫色,認為這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是不祥之色。他們忌9、4等數字;他們還忌諱三人一起合影,認為中間的人被左右兩人夾著,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討厭金銀色的貓,認為看到這種貓的人要倒霉;他們也不喜歡狐狸。
節慶活動
1、日本民間節日
元旦(1月1日):這一天祝賀新年的到來。從元旦到1月3日這三天叫做「正月」,是全然不幹活的。新年裡,大家去參拜神社或到朋友家去拜年、喝酒,吃新年裡獨特的美味佳餚。孩子們玩日本式紙牌、放風箏、拍羽毛毽子。新年裡,還在門上拉上稻草繩、插上松枝,意思是「插上樹木迎接神靈降臨」。裝飾松枝的時間是1日至7日,這一期間也叫「松之內」。
女孩節(3月3日):祝願女孩子將來幸福的節日。這一天,人們模仿昔日宮廷的風俗,把漂亮的木偶和桃花擺在一起,喝糯米釀成的甜酒。
端午節(5月5日,也叫男孩節):祝願男孩子健壯成長的節日。這一天,人們裝飾起武士木偶,還在屋檐上插菖莆、豎起鯉魚旗、吃柏餅。
七夕(7月7日):這一天慶祝在銀河兩岸的牽牛星與織女星一年一度的相會。人們在庭院前供上玉米和茄子,把寫有歌詞的五彩詩箋裝飾在細竹上,祈禱女孩子的手藝象織女一樣靈巧。
盂蘭盆會(8月15日左右):
這一天在城裡工作的人都要回到家鄉,在祖先靈前供上許多食品,祈禱祖先亡靈冥福。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賞月(陰歷8月15日和9月13日夜晚):月圓之時,用麥芒裝飾門窗,以酒和團子供奉月神,祈禱度過順利、美好的秋天。
彼岸(春分、秋分前後7天時間): 這期間祭祀先祖亡靈,舉行佛事,前往掃墓。
七、五、三節(11月15日): 每逢11月15日,3歲和5歲的男孩、
3歲和7歲的女孩穿上鮮艷的和服去參拜神社,以此保佑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一帆風順。日本人認為奇數是吉利的數字,故從中選了這三個年齡。
2、日本法定節日
日本有12天法定的國民節日,在這些日子裡學校、機關、企業都放假。
元旦(1月1日):慶祝新年伊始。
成人節(1月15日):
各地在這一天把成為成年人的青年集中起來,舉行慶祝活動,勉勵他們要依靠自己勇往直前。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 追思建國之日,紀念公元前660年第一代天皇即位的日子。
春分(日歷上的春分日):歌頌自然,愛護生物。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天皇、皇後在皇宮接受國民進宮朝賀。
憲法紀念日(5月3日):紀念日本國憲法的實施(1947年5月3日施行)。
兒童節(5月5日):尊重孩子人格,謀求孩子幸福,同時也感謝母親。
敬老節(9月15日):各地把老年人召集在一起,舉行演藝會,饋贈紀念品,向他們祝賀長壽。
秋會(日歷上的秋分日):敬祖先、思亡靈。
體育節(10月10日):熱
G. 世界飲食文化中,馬來西亞有哪些飲食文化與禁忌
馬來西亞文化如下,他們主要的食物就是米飯、面的也非常的多。他們的美食有桑粑,桑粑就是蝦發酵後做成的醬,拌上辣椒吃的,加上蔥、姜、小干魚做成的豐盛菜餚,馬來西亞還有一種菜叫沙嗲是遊客們最喜歡的一道食物,就是把雞蛋、牛羊肉、魚、蝦、豌豆放在火上炒,也是每個家庭不可少的一道菜。馬來西亞的飲食禁忌有,他們不吃豬肉和狗肉,和伊斯蘭教徒一起吃飯的時候,不能勸酒,不能點豬肉這道菜。在馬來西亞餐廳中。桌子上也會有一個水壺是用來洗手的,因為他們一直都是用右手抓飯吃的,所以吃飯前吃飯後都是要洗手,這也是他們的禮節。馬來西亞的味道比較重,多用胡椒和咖喱調的味道。
H. 馬來西亞的消費水平怎麼樣
在唐人街的夜市上有一種烤魚,味道還不錯,價錢好像是15馬幣左右。但是喜歡喝酒的朋友要特別注意了,馬來西亞的啤酒很貴,要10多馬幣,錢還是省著點花吧,到國內再和朋友暢飲吧。
在馬來西亞,不管是奢華的星級酒店還是低檔旅館應有盡有,完全沒必要為住宿而煩惱。馬來西亞酒店的價格主要是由位置、環境決定的,如果酒店處於市中心,裝修又特別豪華,那一晚250馬幣是最少的了。如果設備比較簡單的話,應該在100馬幣左右。如果遠離城區,條件又很簡陋,那就更便宜了。要是你的旅遊經費夠多的話,選擇一家環境好點的酒店是最好不過的了。
馬來西亞也是個購物天堂,高檔時裝、手錶、化妝品一般都比國內的便宜,尤其趕上打折的時候,價格就更低了。另外,在馬來西亞買奢侈品,不用擔心質量問題,一般都是真貨,幾乎沒有假貨。
總的來說,馬來西亞的消費水平並不是很高,跟國內差不多。
I. 馬來西亞人喝白酒嗎
馬來西亞華人,一般喝不了白酒,他們感覺白酒太烈了,感覺燒的慌。他們一般喝洋酒,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