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外匯儲備多少美金
❶ 2014年12月底各國外匯儲備排名
1 中國 3,950,000 2014年 3月
2 日本 1,258,809 2013年 2月
3 沙特 626,800 2012年 12月
4 俄羅斯 527,708 2013年 3月
5 瑞士 522,475 2013年 3月
6 台灣 403,170 2012年 12月
7 巴西 376,934 2013年 3月
8 韓國 327,408 2013年 3月
9 香港 311,200 2013年 12月
10 印度 295,200 2013年 4月
11 德國 262,915 2012年 9月
12 新加坡 252,148 2012年 9月
13 阿爾及利亞 200,000 2012年 5月
14 義大利 191,247 2012年 9月
15 法國 190,340 2012年 9月
16 泰國 183,627 2012年 9月
17 墨西哥 165,358 2012年 8月
18 美國 153,442 2012年 10月
19 馬來西亞 137,500 2012年 9月
20 英國 127,800 2012年 8月
21 土耳其 112,085 2012年 9月
22 伊朗 109,700 2011年 12月
23 印尼 108,990 2012年 8月
24 波蘭 105,800 2012年 9月
25 丹麥 89,832 2012年 9月
26 菲律賓 82,090 2012年 9月
27 以色列 75,586 2012年 8月
28 利比亞 71,990 2011年 12月
29 加拿大 68,050 2012年 11月
30 秘魯 61,106 2012年 10月
31 荷蘭 57,304 2012年 9月
32 阿聯酋 55,290 2011年 12月
33 挪威 54,406 2012年 8月
34 伊拉克 53,470 2011年 12月
35 瑞典 52,453 2012年 9月
36 南非 50,979 2012年 9月
37 西班牙 50,216 2012年 7月
38 黎巴嫩 47,870 2011年 12月
39 羅馬尼亞 47,856 2012年 9月
40 澳大利亞 46,998 2012年 9月
41 阿根廷 45,010 2012年 9月
42 匈牙利 44,708 2012年 9月
43 捷克 40,521 2012年 9月
44 智利 40,107 2012年 9月
45 奈及利亞 35,210 2011年 12月
46 哥倫比亞 34,880 2012年 8月
47 比利時 31,710 2012年 9月
48 哈薩克 30,094 2012年 9月
49 烏克蘭 29,255 2012年 9月
50 奧地利 28,162 2012年 9月
❷ 馬來西亞主要業務是什麼
南洋置業專業團隊為您解答:
馬來西亞只要是以旅遊與也為主,是一個旅遊國家。
國家計劃:大馬第四任首相馬哈蒂爾提出了2020國家宏願的計劃。馬來西亞要在2020年發展為先進國,他希望人民們都能同心協力,不分種族的達成這宏願。一個馬來西亞的標志:「一個馬來西亞」是納吉首相上任之後所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旨在團結國民,把馬來西亞的各大民族團結在一起,以合為貴,且以民為先。在「一個馬來西亞」概念里總共有八大價值觀。第一項價值觀——卓越文化第二項價值觀——毅力第三項價值觀——謙卑第四項價值觀——認同第五項價值觀——忠誠第六項價值觀——績效管理第七項價值觀——教育第八項價值觀——誠信
體制:上世紀70年代前,以農業經濟為主,依賴初級產品出口。70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出口導向型經濟,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80年代中期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經濟下滑。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馬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馬貨幣令吉對美元匯率下跌幅度曾達46%,股市綜合指數下挫過半。1998年,馬經濟出現13年來首次負增長(-7.5%),失業率和通膨率上升。1999年2月,馬政府以徵收撤資稅取代對短期外資的管制,外資開始迴流。1991年馬哈迪在位期間提出「2020宏願」的跨世紀發展戰略,旨在2020年將馬建成發達國家。
總量:國內生產總值:2,379.59億美元(2010年,世界排名37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423美元(2010年,世界排名65位,此數據真實,詞條名片數據為PPP值)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5.9%。貨幣名稱:令吉(Ringgit)。
資源: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產錫大國,但近年來產量逐年減少,2004年錫產量為3500噸。截至2005年1月1日,馬來西亞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為194.9億桶,可供分別開采19年和33年。此外還有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盛產熱帶硬木。
農業:上世紀70年代前,經濟以農業為主,依賴初級產品出口。70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行出口導向型經濟,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同時實施馬來民族和原住民優先的「新經濟政策」,旨在實現消除貧困、重組社會的目標。80年代中期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經濟一度下滑,後採取刺激外資和私人資本等措施,經濟明顯好轉。1987年起,經濟連續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長。1991年提出「2020宏願」的跨世紀發展戰略,旨在於2020年將馬建成發達國家。重視發展高科技,啟動了「多媒體超級走廊」、「生物谷」等項目。近年來,通過穩定匯率、重組銀行企業債務、擴大內需和出口等政策,經濟取得較快增長。巴達維上任後,在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同時,著力控制財政赤字,取消了一批耗資巨大的形象工程,將重點轉向農業等基礎產業建設,帶動鄉村發展。積極推動消費和投資,把私營經濟作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新支柱。鼓勵發展旅遊、教育事業,實現經濟多元化。2006年4月,馬政府第九個五年計劃(2006~2010年)獲得國會通過,其主題是「共同邁向卓越、輝煌和昌盛」,施政重點是降低財政赤字,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加大農業投入,扶持中小企業,推動旅遊業發展。
農牧漁林業:耕地面積約414萬公頃,占可耕地面積的30.6%。農業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油棕、橡膠、熱帶水果等。稻米自給率為60%。2005年農、牧、漁、林業總產值為221.42億林吉特,增長4.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45%。近幾年主要農、林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200420052006*棕油1345.01496.071588橡膠116.87112.6126水稻226.4224原木(千立方米)220392211921180*為估計數字。盛產熱帶林木。漁業以近海捕撈為主,近年來深海捕撈和養殖業有所發展。2001年水產產量估計為122.58萬噸,2002年同比減產1.7%。
工業:政府鼓勵以本國原料為主的加工工業,重點發展電子、汽車、鋼鐵、石油化工和紡織品等。2006年製造業銷售收入5113億林吉特,增長11.2%,;就業人數108萬。
礦業:以錫、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為主,2005年礦業總產值估計為176.32億林吉特,增長0.8%。近幾年礦產品產量如下:200420052006石油(萬桶/日)76.2370.470液化天然氣(萬噸)2072.92194.82300錫(萬噸)0.270.29
服務業:范圍廣泛,包括水、電、交通、通訊、批發、零售、飯店、餐館、金融、保險、不動產及政府部門提供的服務等。70年代以來,馬政府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使服務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行業之一。2005年服務業增長6.5%,就業人數約535.36萬,佔全國就業人口的50.76%,是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自1996年設立「多媒體超級走廊」以來,創造了超過4萬個就業機會。截至2006年7月,多媒體超級走廊內1552家注冊公司銷售收入約60億令吉。近幾年服務業產值及其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如下:200320042005產值(億令吉)1335.311415.341511.44占國內生產總值57.6%57.1%57.7%
交通運輸:全國有良好的公路網,公路和鐵路主要干線貫穿馬來半島南北,航空業亦較發達。公路:2003年全國公路總長75893公里。截至2005年底,注冊交通工具1480萬輛。鐵路:2003年總長2267公里,主要貫穿馬來半島。水運:內河運輸不發達,海運80%以上依賴外航。共有各類船隻1008艘,其中100噸位以上的注冊商船508艘,注冊總噸位175.5萬噸;遠洋船隻50艘。共有19個港口。近年來大力發展遠洋運輸和港口建設,主要航運公司為馬來西亞國際船務公司,主要港口有巴生、檳城、關丹、新山、古晉和納閩等。空運:民航主要由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經營,有飛機110餘架,辟有航線113條,其中80條為國際航線。1996年11月,第二家航空公司——亞洲航空公司投入運營。全國共有機場37個,其中有5個國際機場:吉隆坡國際機場、檳城、浮羅交怡、哥打基那巴魯和古晉。
財政金融:2006年9月,馬政府向國會提交2007年度財政預算案,其中總收入1348億林吉特,總支出1594億林吉特,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2006年的3.5%降至2007年的3.4%。近幾年聯邦政府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令吉):200420052006收入993.971058.561184支出1193.111245.41368盈餘-199.14-186.84184截至2006年底,外債總額512億美元。截至2007年3月,馬外匯儲備為873億美元,是短期外債的9.1倍,可支付進口8.1個月。
❸ 有誰知道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是怎樣產生的,結果又是怎樣
自1997年7月3日以來,以泰國被迫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為導火索,一場金融風暴從泰國驟起,橫掃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日本等東南亞國家,並波及台灣、香港、巴西、阿根廷及希臘,連美國的華爾街、英國倫敦、日本股市也相應發生暴跌。這場風暴震動全球,造成了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國貨幣體系崩潰的巨大災難!它的餘波還將繼續在世界上,特別是在東南亞國家產生影響,要想徹底擺脫,則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提起這次東南亞的金融風潮,人們就情不自禁地大罵起一個實力強大的貨幣投機商——索羅斯。他此刻是千夫所指,萬人憤恨!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就曾提出:索羅斯應該對這次金融風暴負全面責任!但是最為有趣的一點就是,從法律的角度來講,他沒有觸犯任何法律,沒有使用暴力、賄賂等骯臟的手段。他只是象炒股票一樣一個一個地炒作某國的貨幣,直至該國政府投降認輸,被迫將貨幣貶值。於是乎,他便輕而易舉地賺取到暴利!國際金融經濟學家稱這位具有敏銳頭腦的匈牙利裔美國人為「國際金融界的壞孩子」。 東南亞這次金融風暴的國際經濟背景是什麼?如何產生。如何發展?結果如何?波及的范圍,特別是對中國有無影響,導致這次金融風暴的根源——東南亞國家的泡沫經濟又是如何產生的呢,藉助於西方經濟學家犀利的眼光,我們也許可以獲得一個簡單明了的認識。 在危機暴發前的去年6月9日,在瑞士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的年度報告曾指出:「世界經濟前景看好,但金融市場尚有隱患。」 該報告全面而深刻地指出。 「國際市場規模擴大,國際游資急劇增長,總數達7.2萬億美元以上,平均每天就有:萬億美元在活動。」這些游資有尋求短期套利,套息的特徵,特別是流動迅速。故稱之為黑駒基金(Hedge-Fund)」。黑者——不幹好事,駒者——跑得快也。這些巨額的國際游資,就是金融投機的巨大溫床。試看:這樣的黑駒基金,全球一共有3500個。 「國際股市的活動表現異常活躍,投資熱潮高漲,經濟高速增長的東亞國家的股市、房地產過度活躍,大借外債來強烈刺激本國經濟的增長,」這些過度求快的做法就直接地導致了東南亞經濟發展的「泡沫」大量生成:——而它就是危害東南亞國家的罪魁禍手!這叫自食其果! 私人資本作用日益增強,以著名投機人索羅斯為例,其領導的「量子基金」就控制著40億美金以上的游資。這些索羅斯之流,就象一群蒼蠅一樣,隨時敏銳地嗅著國際金融界里的腥味,它們是「黑駒基金」之中的領頭黑駒。 黃金市場疲軟。 銀行業改革與監管作用急需提高和增強。 由於歷史原因,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起步較晚,工業化革命也比西方晚了半個世紀。確實,這些國家的經濟一度以兩位數字奇跡般的增長。但是,英、美等發達國家用了200年走過的工業發展之路,東南亞國家用1O—20年就能趕上並企圖超過!就象一輛汽車去追擊一架飛機一樣,如果只是一味地加快速度,最後的結果必然是車翻人亡!正確的作法應該是:給汽車也裝上翅膀! 英國經濟學家麥克威爾認為:東南亞國家工業基礎薄弱,技術落後,產業結構,經濟結構,金融結構還很不成熟,當然地存在著很多漏洞。這些國家的上層人物只是看見了自己的經濟以兩位數猛增的驕人戰績,卻一葉障目,沒有看見前進路上的許多陷阱。快速的增長使他們導致興奮,頭腦過熱,紛紛悄悄地做起了20年追上英、美的「白日夢」。制定政策,加速前進,迅速與國際接軌。把自己本來就早已有很多泡沫的經濟,用「盲目加速」的空心針筒,進一步地加大泡沫,然後打著「與國際接軌」的旗號,將一個個特大號的泡沫放在了諸強面前,其結果是可想而知! 這些大泡沫,有「股市泡沫」、「房地產泡沫」、「短期外債泡沫」等等,當初真是好看之極,現在剩下的只有破裂時的巨痛和深深的自責與反省! 說到產主過程,又要提到索羅斯之流的超級貨幣投機者。他們是早就發現了東南亞的泡沫經濟及金融體制,產業結構。國家經濟調控政策的巨大漏洞與裂縫,就象蒼蠅一樣,早就盯上了這一隻只有縫的蛋! 這里,就以始發國泰國為例,講一講索羅斯阻擊泰國銑的過程和操作手段。英國經濟學家馬克斯繪制了一份簡圖加以說明:首先,索羅斯在國際金融界散布謠言:「泰國金融不穩!泰銖要貶值!」隨即暗中向泰國銀行以美金為抵押,巨額地貸出泰銖,然後在貨幣市場上大量拋售泰銖,買入美元,製造出一種尋求保值的假象(實際上是在殘暴地打擊泰國的固定的、穩定的貨幣匯率制度)。 索氏乃國際巨額資金的掌管人及代言人,他的一句話,非同小可,足以帶動大量的中、小戶紛紛效從。這樣,索氏利用其僅有的40億美金的淡倉,利用人們對泰銖的信心危機,輕易地在泰國銀行拋出上百億美金的泰銖,帶動中、小戶一共有上千億美金的泰銖拋出! 在這種情況下,難怪泰國政府感嘆:自己從300億美金的外匯儲備中,拿出50億美金投放救市,結果竟象一盆水潑在了夏日滾燙的沙漠上一樣無濟於事。終於泰國政府宣布投降—放棄國家匯率,實行浮動匯率。泰銖則應聲貶值:從7月1日的1美元兌25.9泰銖,狂降至11月1日的1美元兌40.6泰銖,幾乎快貶至一倍!於是索氏自己一個人凈賺40億美金!天文數字,金融風暴發生是迅速的,就象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倒了引起一連串的反應。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韓國、日本、香港及台灣等地紛紛出現大量外資外逃,大量內資逃出股市,尋求保值。於是乎股市匯率大跌。造成大量失業。如日本的最大的證券公司——山一證券倒閉後,即刻造成了7500名員工失業。股票跌至歷史的最低點。以菲律賓為例,8月28日一日創下了10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輻:9.28%,差一點擊破2000點大關。就連美國的華爾街,英國倫敦,日經指數也暴跌! 總之,其波及的范圍之廣,程度之深,持續的時間之長,是空前的。這一點在以後的幾年裡,人們會逐漸感受到! 其結果,損失慘重的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貨幣體系崩潰,必須依靠國家緊急貸款;韓國政府忍辱負重,被迫接受國際貨幣基金會(AMi)苛刻的條件,喪失了相當的國家自主權,以此為代價向AMI貸款570億美元;泰國同樣也需要幾百億美元的貸款;其它東南亞受害國也與此類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即使給他們這樣巨額數目的貸款,仍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比如:韓國1998年到期外債總額為900億美元,570億美元的貸款是遠遠不夠的! 同樣,要想在短時期里解除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談何容易?人們不能揮灑自如地把它「掃地出門」,就像當初誰也阻擋不住它的不速而至一樣。一句話,東南亞金融危機就那麼厲害——「找上你沒商量!」
❹ 馬來西亞1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馬來西亞的法定貨幣是馬來西亞林吉特,截止2021-04-30 15:05,1馬來西亞林吉特=1.5769人民幣,1人民幣 ≈ 0.6341馬來西亞林吉特。溫馨提示:由於外匯匯率是實時變動的,此數據僅供參考,具體匯率以您交易時實際交割的成交價為准。
拓展資料:
人民幣的英文縮寫是RMB。
因為人民幣(China Yuan)代碼CNY,是ISO分配給中國的幣種表示符號。目前人民幣(RenMinBi Yuan)簡寫為RMB¥,其簡寫用的是人民幣漢語拼音開頭字母組合,標准貨幣符號為CNY。
自發行人民幣以來,歷時71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截止到2021年,已發行五套人民幣,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
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幣於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1角、5角紙幣和5角、1元硬幣除外)。流通的人民幣,主要是1999年、2005年、2015年、2019年、2020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
匯率的影響因素
(1)國際收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❺ 目前世界各國外匯儲備排行
根據2006年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統計
香港外匯儲備為1243億美元,居全球第七位。中國為7690億美元,僅次於第一位的日本8433億美元。
台灣至去年12月底外匯儲備為2533億美元,仍維持全球第三。
韓國以2104億美元緊追在後。有分析人士稱,亞洲各地區目前的外匯儲備持有量已大幅超過最佳水平,並可能引發經濟上的風險。
日本2005年11月底外匯儲備為8433億美元,中國2005年9月底為7690億美元,二者已日益接近。如將香港計算在內,則超過日本。
經濟復甦的俄羅斯及經濟增長率達兩位數的印度,至2005年底的外匯儲備分別為1740億美元及1372億美元,分居第五、第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