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特倫加努在哪裡
A. 海的蘊意
海洋中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晚於陸地,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開發領域,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在未來的歲月中,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海洋,重返海洋不是幻想,而是一項可以實現的戰略目標。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開發利用陸地資源的同時,必須重視開發利用海洋資源,而且要樹立全球海洋觀念,既充分利用自己管轄的海洋資源,又積極利用世界其他地區的海洋資源。�
一、海洋自然地理概況
地球表面的總面積約5.1億km2,其中海洋的面積為3.6億km2,佔地球表面總面積的71%。世界海洋的水量比高於海平面的陸地的體積大14倍,約13.7億km3。陸地的平均高度為840m,海洋的平均深度為3800m。假如地球具有平均的球面整個表面就會被2400m深的海水所覆蓋。因此,有人說地球是一個"水行星",不是沒有道理的。世界上的海洋分為主要部分(洋)附屬部分(海),洋共有4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位於亞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總面積17868萬km2,平均深度3957m�,最大深度11034m,體積70710萬km3。�
太平洋中有許多海洋生物,目前已知浮游植物380餘種,主要為硅藻、甲藻、金藻、藍藻等;底棲植物由各種大型藻類和顯花植物組成。太平洋的海洋動物包括浮游動物、游泳動物、底棲動物等,總的數量未見報道。太平洋的許多海洋生物具有開發利用價值,成為水產資源最豐富的洋。太平洋的漁獲量每年在3500-4000萬t之間,佔世界海洋漁獲總量的一半左右。主要漁場在西太平洋漁區,即千島群島至日本海一帶,中國的舟山漁場,秘魯漁場,美國-加拿大西北沿海海域,年魚產量近2000萬t。�
太平洋也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工作主要集中在大陸架石油和天然氣、濱海砂礦、深海盆多金屬結核等方面。目前的主要產油區包括加利福尼亞沿海、庫克灣、日本西部陸架、東南亞陸架、澳大利亞沿海、南美洲西海岸,以及中國沿海大陸架。濱海砂礦的分布范圍是:金,鉑砂主要分布太平洋東海岸的俄勒岡至加利福尼亞沿岸,以及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沿岸;錫礦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各國沿海,其中主要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沿海;印度和澳大利亞沿海是鑽石、金紅石、鈦鐵礦最豐富的海區;中國沿海共有十餘條砂礦帶,有金剛石、金、鋯石、金紅石等多種砂礦資源。另外,日本、中國和智利大陸架上都有海底煤田。在深海盆區有豐富的多金屬結核,其中主要集中在夏威夷東南的廣大區域。總儲量估計有17000億t,佔世界總儲量的一半。�
2、大西洋。大西洋是地球上的第二大洋,面積約9165.5萬km2。大西洋位於歐洲、非洲和南北美洲之間,自北至南約1.6萬km,東西最短距離2400多km。�
大西洋的生物分布特徵是:底棲植物一般分布在水深淺於100m的近岸區,其面積約占洋底總面積的2%;浮游植物共有240多種,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地區;動物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區、近極地區和近岸區,哺乳動物有鯨和鰭腳目動物,魚類主要以鯡、鱈、鱸、鰈科為主。大西洋的生物資源開發很早,漁獲量曾佔世界各大洋的首位,本世紀60年代以後退居次於太平洋的第二位,每年的漁獲量2500萬t左右。大西洋的單位漁獲量平均約830kg/km2,陸架區約1200kg/km2。在大西洋中,漁獲量最高的區域是北海、挪威海、冰島周圍海域。紐芬蘭、美國、加拿大東側陸架區,地中海、黑海、加勒比海、比斯開灣和安哥拉沿海是重要漁場。�
大西洋的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硫、重砂礦和多金屬結核。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北海、幾內亞灣是世界上著名的海底石油、天然氣分布區。委內瑞拉沿加勒比海伸入內地的馬拉開波灣。已探明石油儲量48億t;美國所屬的墨西哥灣石油儲量約20億t;北海已探明石油儲量40多億t;奈及利亞沿海石油可采儲量超過26億t。英國、加拿大、西班牙、土耳其、保加利亞、義大利等國沿海都發現了煤礦,其中,英國東北部海底煤炭儲量不少於5.5億t,大西洋沿岸許多國家沿海發現了重砂礦,包括獨居石、鈦鐵礦、鋯石等。西南非洲南起開普頓、北至沃爾維斯灣的海底砂層,是世界著名的金剛石產地。大西洋的多金屬結核總儲量估計約10000億t,主要分布在北美海盆和阿根廷海盆底部。�
3、印度洋。印度洋是地球上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南極洲、大洋洲和非洲之間,總面積約為7617.4萬km2。�
印度洋也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浮游植物主要密集於上升流顯著的阿拉伯半島沿岸和非洲沿岸。浮游動物主要密集於阿拉伯西北部,主要是索馬里和沙烏地阿拉伯沿岸。底棲生物以阿拉伯海北部沿岸為最多,由北向南逐步減少。印度洋的魚類有3000-4000種,目前的漁獲量約400萬t,主要是鯷魚、鮐魚和蝦類,還有沙丁魚、鯊魚、金槍魚。�
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澳大利亞沿海等印度洋海域均發現了油氣資源。波斯灣海底石油儲量為120億t,天然氣儲量7.1萬億m3。印度洋也有多金屬結核資源,但資源量低於太平洋和大西洋。�
4、北冰洋。北冰洋是世界大洋中面積最小的大洋,總面積約1478.8萬km2。北冰洋以北極為中心,有常年不化的冰蓋。�
由於北冰洋處於高寒地帶,動植物種類都比較少。浮游植物的生產力比其他洋區要少10%,主要包括浮冰上的小型植物,表層水中的微藻類,淺海區的巨藻和海草等。魚類主要有北極鮭魚、鱈魚、鰈魚、毛鱗魚,巴倫支海和挪威海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漁場。北冰洋的許多哺乳動物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如海豹、海象、鯨和海豚,以及北極熊等。�
北冰洋的廣闊大陸架區有利於碳氫化合物礦床的形成,目前已發現了兩個海區具有油、氣遠景,一是拉普捷夫海,二是加拿大群島海域,北冰洋海底也有錳結核、錫石及硬石膏礦床。�
二、海洋政治地理概況�
全球海洋已經進入人類有計劃開發的時代。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已經成為沿海國家國土開發利用的新領域。�
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海洋只被區分為領海和公海兩部分。領海是沿海國家陸地領土在海洋中的延續,屬於國家領土的一部分。沿海國家領海具有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沿岸航運權、航運管理權、國防保衛權、邊防、關稅和衛生監督權、司法管轄權、領空權等。公海是指沿海國家領海和內水之外的全部海域。在海洋自由的原則占支配地位的時代,海上強國推行航行自由和捕魚自由的政策,在廣大的公海上自由進行科學研究、航海、捕魚等。�
自從1945年9月28日杜魯門發布《關於大陸架的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資源的政策》的第2667號總統公告之後,大陸架的概念陸續被許多沿海國家所接受,最後在1958年召開的第一次國際會議上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並在會議上通過了《大陸架公約》。從此,沿海國家可以把自己的管轄海域從領海擴大到大陸架區域。從全世界來說,海底大陸架的總面積約2700萬km2。�
專屬經濟區是另一個擴大的國家管轄海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許多發展中的沿海國家為了捍衛自己的海洋權益,保護本國近海的資源,提出了建立200海里專屬經濟區水域制度的要求。經過二十多年的斗爭,專屬經濟區制度終於在世界上確立起來,在1982年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作為專門一章規定下來,國際法專家普遍認為,專屬經濟區制度的出現,突破了"領海之外即公海"的傳統觀念,擴大了沿海國家的管轄范圍。美國學者指出:"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建立,也許是300多年前公海自由論提出以來海洋法中最重大的新發展。"據計算,全世界沿岸海域的35.8%(約1.3億km2)�,將劃為沿岸國家的管轄范圍。�
從法律地位上說,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既不同於公海,也不同於領海。領海同陸地領土一樣,沿海國傢具有完全的主權。國家對領海內的一切人和物享有專屬管轄權。國家對領海的主權及於領海的上空、海底的底土。專屬經濟區則不同,它既不是領海,也不是公海,在專屬經濟區內,沿海國家享有一切自然資源,包括生物資源和非生物資源的主權權利;從事經濟性開發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風力生產能等其他活動的主要權利,以及以下三個方面的管轄權: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物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保護。同時,其他國家享有航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等自由,以及與這些自由有關的海洋其他合法用途。�
大陸架的法律地位又有自己的特點。沿海國家對大陸架的權利也是一種主權權利,不過,這種權利只及於大陸架的海床和底土,而不及於大陸架的上覆水域。這種權利包括大陸架自然資源的所有權以及勘探和開發這些資源的專屬權。大陸架上的自然資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礦物和其他非生物資源,以及屬於定居種的生物。沿海國可以自己勘探開發這些資源,也可以通過協議或發放許可證,允許外國人進行開發。沿海國還有權在大陸架上進行鑽探、建造結構物,操作和使用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物,這種權利也是專屬性質的,未經沿海國的同意,任何其他人不得從事這些活動。沿海國和其他國家都有在大陸架上鋪設海底電纜的權利。沿海國也有對大陸架上的科學研究的管轄權。�
由上述國際海洋法律制度的原則規定可知,從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來說,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與領海基本是一致的,只有沿海國家才有勘探、開發和管理這些資源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沿海國家可以把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作為國土來看待,對於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資源,可以像陸地國土資源一樣開發利用和管理。因此,幾乎所有的沿海國家都很重視劃定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區域,在與鄰國發生邊界爭議時絕不輕易讓步,採取寸海必爭的方針。人們在衡量一個國家的國土面積、資源和人口等基本問題時,都把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作為一個重要因素,把海陸面積之比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是否處於有利地位的一個重要指標。�
除了領海和專屬經濟區之外,公海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是沿海國家和某些內陸國家關心的問題。公海是指不包括在各國的專屬經濟區、領海或內水或群島國的群島水域內的全部水域。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公海對所有國家開放"、"公海應只用於和平目的"、"任何國家不得有效地聲稱將公海的任何部分置於其主權之下"。按照公海對所有國家開放的原則,各國在公海上有六項自由:(1)航行自由;(2)飛越自由;(3)鋪設海底電纜和管理自由;(4)建造國際法所允許的人工島嶼和其他設施的自由;(5)捕魚自由;(6)科學研究自由。這里所說的公海自由,沿海國家和內陸國家都可以享受。因此,世界各國都很重視分享公海之利。�
上述公海自由原則不適用於公海海底區域。關於公海海底的資源開發問題在國際法上另有規定。這一部分區域包括各國大陸架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被稱為國際海底區域。國際海底區域也有豐富的資源,其中包括錳結核、熱液礦物等。按照聯合國的有關文件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國際海底的資源不同於領海、專屬經濟區、大陸架或公海的資源,這些資源既不能由任何國家據為己有,也不能由任何國家自由開發,而是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處理國際海底區域的基本原則有:(1)無論是國家還是自然人或法人,都不能把區域及其資源據為己有;(2)國際海底區域及其資源由國際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類進行管理;(3)從國際海底區域及其資源的勘探和開發活動中所取得的經濟利益,由世界各國分享;(4)國際海底區域及其資源要為全人類的利益而利用,特別要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因此,世界各國都很關心國際海底區域及其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
海洋和海洋資源具有一定的公有性,因此,許多海域和海洋資源各國都可以利用。世界海洋總面積的35.8%以領海大陸架的200海里專屬經濟水域的形式劃歸沿海國家管轄,其他64.2%(約合2.3億km2)的區域仍為世界公有。在劃歸沿海國家管轄的水域內,船舶航行仍是自由的,從這一點上說,這個區域也是公有的。即使是各國的領海,其他國家的船舶也有無害通過的自由。公海和國際海底的資源是世界共有的,各國都有權開發利用。各國通過交納一定的養護費可以獲得別國管轄海域漁業資源的捕撈權,內陸國可以在沿海國管轄海域內獲得一定數量的剩餘捕撈量,這也是與陸地資源不同的。因此,在考慮海洋資源時,更要樹立全球意識,制定開發利用全球海洋資源的戰略。�
三、海洋生物資源
1、海洋生物資源量估計。海洋是生物資源寶庫。據生物學家統計,海洋中約有20萬種生物,其中已知魚類約1.9萬種,甲殼類約2萬種。許多海洋生物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為人類提供了豐富食物和其他資源。關於海洋生物資源的數量,特別是其中魚類資源的數量,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生物學家曾做過許多研究。有些專家用全球海洋凈初級生產力(浮游植物年產量)作為估算世界海洋漁業資源數量的基礎,其結果為:世界海洋浮游植物產量5000億t。摺合成魚類年生產量約6億t。假如以50%的資源量為可捕量,則世界海洋中魚類可捕量約3億t。�
2、海洋生物資源開發狀況。開發海洋生物資源的主要產業是海洋漁業,另外還有少量海洋葯用生物資源開發。1989年世界海洋漁業產量約8575萬t。1990年世界漁業總產量估計(正式統計數字尚未見報道)為1億t,其中海洋漁業產量也比1989年有所增長。其中,世界各大洋的漁業產量分別為:太平洋0.54億t,大西洋0.24億t,印度洋0.6億t。�
在接近2萬種魚類中,目前比較重要的捕撈對象800多種,其中年產量超過100萬t的共8-10種,年產量10-100萬t的品種60-62種,年產量1-10萬t的品種約280種,年產量0.1-1萬t的品種約300種。�
世界上所有的沿海國家,以及一部分非沿海國家都在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資源。但是,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各國海洋漁業的發展水平差別很大。長期以來,日本和原蘇聯是漁業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漁業大國。中國的漁業發展比較快,1990年漁業產量達到1200多萬t,成為第一漁業大國。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一些國家,以及南朝鮮和東南亞的某些國家,漁業也比較發達。�
3、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潛力。世界大洋生物資源的開發潛力是很大的。如前述各國專家所估計的,世界海洋漁業資源的總可捕量在2-3億t之間,目前的實際捕撈量不足1億t。另外,葯用和其他生物資源也有很大開發潛力。近年來,日本、原蘇聯等國正在探索大洋深水區的生物資源開發問題,首先是進行資源調查,同時開發新的捕撈技術。據報道,過去被認為是海洋中的荒漠的大洋深水區,蘊藏著大量的中層魚類資源,其中僅燈籠魚的生物量就有9億t,每年可捕量可達5億t。大洋中的頭足類資源也十分豐富,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其資源量在1億t以上,日本科學家估計為2-7.5億t。南大洋磷蝦資源年可捕量可達0.5-1億t。另外,水深200-2000m的區域也有許多其他經濟魚類,如長尾鱈科魚類,深海鱈科魚類,平頭魚科魚類,以及金眼鯛、鰈魚等,可捕量約3000萬t。�
從地理分布來說,世界大洋中的各種區域都有一定的開發潛力,其中比較重要的區域有:(1)太平洋西北部潛在漁獲量1980-2133萬t,目前的實際捕撈量已達潛在可捕量的90%,頭足類、鰈魚是開發潛力大的資源。(2)白令海東部和阿列鳥特島區的底層魚類資源量約1600萬t,目前利用的比較少,尚有開發潛力。(3)太平洋中西部的熱帶海區,頭足類資源潛力很大,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沿岸的底層和中上層魚類尚有開發潛力,本區內的小型金槍魚尚處於中等開發狀態。(4)太平洋西南部頭足類的年捕撈量6-7萬t,增產潛力尚大。(5)太平洋東南部的竹策魚和槍烏賊,未充分開發。(6)大西洋中東部區離岸50-200海里的底層魚類資源,尚有開發潛力。(7)印度洋西部的頭足類資源潛力很大。(8)太平洋西南部的鰹魚,生物量比較大,還有一定的開發潛力。�
表1 重要海洋漁業資源的開發潛力*�
海域 中度開發 開發不足
21 突吻鱈 鯖魚、銀無須鱈
27 竹 策 魚、黍鯡 頭足類
31 小沙丁魚、金槍魚、鯡科、鯊鰩類、蟹類 頭足類
34 小沙丁魚
41 澳洲鱈、石首魚� 鯷魚、頭足類
47 小沙丁魚、南非竹策魚
51 鯷魚
67 刺黃蓋鰈、太平洋鱈、北太平洋無須鱈
71� 鯷魚、小型金槍魚 頭足類
77 鮐、鰹、長鰭金槍魚、肥壯金槍魚、金槍魚 底層魚類、槍烏賊、太平洋竹策魚、蟹、沿海中上層魚類
81**��� 中上層魚類 頭足類
87 智利竹策魚、鮐魚 槍烏賊
48 南極磷蝦
*根據FAO1991,1992,1995年《世界漁業資源狀況評述》整理。�
**僅依據1991年評述資料。
四、海底油氣資源
1、海底油氣資源儲量。許多海底區域的沉積岩中蘊藏著油、氣資源。據美國M.T.Holbouty統計,全世界有油氣遠景的沉積盆地面積7746.3萬km2,其中位於海底區域的約2639.5萬km2,佔34%。�
關於海底沉積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由於勘探程度低,目前只有各種預測,實際探明儲量並不多。法國石油研究所20世紀80年代初期估計,世界石油資源極限儲量10000億t,可采儲量3000億t,其中海底石油可采儲量1350億t,美國專家L.D威克斯認為,世界石油可采儲量3150億t,其中海底石油1100億t。日本學者認為,世界石油可采儲量2721億t,其中海底石油748.3億t,近年來,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已向深水區發展,在水深4000m海底鑽探石油,因此,海底石油實際數量肯定會超過上述各種預測數字。�
關於海底天然氣儲量,也有不同的預測。據國際石油天然氣工藝研究所預計,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為255-280萬億m3,其中海洋天然氣儲量為140萬億m3。L.G.威克斯把天然氣換算成石油可比當量,認為世界天然氣為1656億t,其中海底天然氣為556億t。�
2、海底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狀況。海底油氣資源勘探從1887年美國在加利福尼亞沿海打第一口探井算起,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20世紀60年代以前只有少數國家在海上找油,處於探索階段,70年代下海找油的國家猛增至80多個,進入了高峰期。80年代在海上進行油、氣資源勘探的國家約100個,勘探活動遍及除南極以外的各國大陸架海區。�
上述勘探活動在許多海區獲得成功,陸續發現了各海區的油、氣田。20世紀60年代以前在馬拉開波湖、墨西哥灣、加利福尼亞沿海和裏海等發現油、氣田;60年代至70年代,在北海、波斯灣、墨西哥灣、非洲近海、阿拉斯加北坡、黑海、東南亞各國沿海開展了大規模勘探工作,發現了許多海底油田和氣田。�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海上油、氣資源勘探工作受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經歷了繁榮和蕭條的不同階段,但是,仍然發現了不少大型油、氣田。到1989年為止,挪威大陸架探明可采儲量達52億t,其中大多數油、氣田是1978年至1985年發現的。在巴西東南海域的坎波斯盆地,發現了26個油、氣盆地,探明石油儲量約10億t,天然氣儲量990億m3,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戈根陸架區,發現了大型海底氣田,天然氣儲量2320億m3。在80年代,中國近海石油、天然氣勘探工作也獲得重大進展,先後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的珠江口、北部灣、瓊東南等海區,發現了65個含油、氣構造,探明了87億t石油資源和1300多億m3天然氣資源。
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可以從1947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鑽成海上第一口商業性生產井算起,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海上石油生產發展很快,1950年的產量是0.3億t,占當時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5%,80年代中期以來,海上石油產量保持在7.5億t左右,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25-28%。海上天然氣產量也是不斷增加的。1970年海上天然氣總產量為1467億m3,目前年產量已超過3000億m3,佔世界天然氣總產量的20%左右。�
開采海底油、氣資源的國家也是逐步增加的,1950年5個,1960年12個,1970年30個,1980年40個,1990年50個。�
3、海底油、氣資源開發趨勢。世界海洋石油蘊藏量約1000多億t,目前探明儲量約200億t,海洋天然氣儲量約140萬億m3,目前探明儲量約80萬億m3。20世紀90年代海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仍將以大陸架淺海區為主,逐步向深水區擴展。據預測。大陸坡和大陸隆起的石油儲量可能超過大陸架的石油儲量,是重要的遠景區。根據目前的技術發展趨勢,預計2000年可以在1000m水深的海區進行油、氣資源開發,2020年開發水深可達1600m。海洋石油產量也將大幅度增加,一種估計認為,20世紀末海洋石油產量要達8-8.5億t,另一種估計認為可達11-12.9億t。��
表21995年世界主要產油國家海上探明油氣儲量及年產量*��
產油國家(按HJ01995年油氣綜合儲量排序) 石油天然氣儲量
石油產量(億t) 天然氣產量(億m3)
油氣綜合(億t) 石油(億t) 天然氣(億m3)
1�俄羅斯 95.9 11.0 84900 0.08 198
2�沙烏地阿拉伯 92.1 79.5 12593 0.71 245
3�卡達 81.4 2.4 79240 0.71 113
4�墨西哥 80.6 63.0 17602 0.76 362
5�奈及利亞 68.3 24.7 43582 0.50 62
6�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66.2 62.2 3990 0.45 224
7�挪威 56.4 22.4 33988 1.05 1132
8�英國 25.9 24.7 1188 0.85 1443
9�馬來西亞 22.0 6.1 15848 0.44 249
10�美國 20.0 9.9 10272 0.34 2556
11�委內瑞拉 19.2 9.3 9905 0.41 142
12�印度尼西亞 15.2 2.5 12735 0.71 405
13�巴西 11.7 11.5 209 0.35 229
14�印度 11.5 7.5 3973 0.27 153
15�中國� 28.9� 6.8 2100 0.17�(1996年) 279�(1996年)
16�越南 7.3 4.5 283 0.08 45
17�埃及 6.1 4.5 1556 0.44 82
全球71個國家�總計 768.7 381.2 387447 9.24 10047
*《中國海洋政策》,1988,海洋出版社,國家海洋局編。�
註:油氣綜合儲量的石油、天然氣換算中,1000m3天然氣摺合1石油當量t。
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地區的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趨勢大體是:(1)墨西哥灣和海灣地區仍然是主要海上產油區,其中美國0.8-1億t,沙烏地阿拉伯2億t。(2)南美洲的墨西哥石油產量可達1.5-1.6億t,巴西和委內瑞拉也是主要產油國。(3)北海地區的大型油田都已投入開發,90年代不會有大的突破,其中儲量8.5億t,今後幾年內將有新的勘探開發成果。(5)非洲的主要海上產油區位於地中海的蘇伊士灣,利比亞在地中海水深150m處發現地質儲量6.6-7.9億t,可采儲量7000萬t;埃及海域也有比較豐富的油、氣資源;剛果海域發現了一個儲量達1.5億t的大油田,正在勘探之中。(6)前蘇聯在巴倫支海近海發現斯托克曼考耶巨型天然氣田(4700億m3),又在阿卜謝隆海峽,星瓦諾夫海灘、拉母海灘之間發現沙法格油、氣田;卡拉海是前蘇聯遠景天然氣區;遠東的鄂霍茨克海陸架區也是前蘇聯的新探區,估計石油儲量3-3.5億t,天然氣3700億m3。(7)亞洲地區的海上石油開發也將有新的發展。印度尼西亞還在東爪哇海岸外和納土納海盆中勘探,近期內有可能發現一批新油田;馬來西亞的勘探開發集中於馬來盆地中的特倫加努近海、沙巴、沙撈越近海,1990年海上石油產量3000萬t,2000年可能達到3500萬t。泰國和菲律賓、越南也都在近海進行勘探和開發。�
五、深海礦產資源
1、資源儲量估計。在2000-6000m水深的區域,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多金屬結核,熱液礦床和鈷結殼。由於90%以上的深海區至今尚未進行過詳細勘查,其資源儲量也無精確計算,目前只是一些粗略估計。其中,多金屬結核資源勘探程度最高,也最為國際社會的關注。�
據初步調查認為,15%的深海區賦存有錳結核資源,總儲量約3萬億t。其中,太平洋約1.7萬億t,印度洋和大西洋合計約1.3萬億t。太平洋多金屬結核的富集地帶位於北緯6°-20° ,西經11°-180°之間,面積約1080萬km2。大西洋的多金屬結核分布區主要有:布來克海台、克爾文海山區、佛羅里達以東紅粘土區、大西洋中脊區、開普海盆、厄加勒斯海台、南美海盆、南美東部沿海。印度洋的多金屬結核富集區主要有馬達加斯加海盆、克羅澤海盆、澳大利亞海盆南部、南非海岸外以東海域。�
太平洋是多金屬結核資源最豐富的區域,勘探程度也最高,其資源量估計也比較詳細。據L.J.Mero(1965)根據54個測站樣品等資料推算,資源總儲量為1.7萬億t。1976年Archer和Healjng據1523個站位的資料推算,總儲量約750億t。1977年Frazer採用網格計演算法,計算出太平洋的可采面積為137萬km2,總儲量140億t。�
2、勘探狀況。大西洋多金屬結核是1872-1876年"挑戰者"號環球考察時發現的,但當時未引起人們的重視。1959年美國科學家L�梅羅系統整理了"挑戰者"號及其他考察船的有關資料,計算出了多金屬結核的儲量,引起了廣泛的重視。之後,美、英、法、蘇、日、德等國,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是調查勘探的高潮,並進行了試采。�
美國是最早從事多金屬結核勘探的國家,1962年以後,美國的深海探險公司、肯尼柯特銅公司、大洋資源公司和薩馬公司進行了調查和勘探。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實施"國際洋底鐵錳沉積礦產研究計劃",對世界各大洋都進行了調查,重點區域是夏威夷群島和美國本土之間的區域,該區已達到詳查的程度。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公司又詳查了中太平洋東北部等區域。�
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多金屬結核資源調查。1970-1973年對300-400萬km�2的海域進行了踏勘性的調查,1974-1978年對190萬km2海區進行了概查,對其中的部分區域進行了詳查,1980-1983年又對132萬km2的范圍進行了概查和詳查,取得了大量的資料,圈定了富礦區。�
前聯邦德國在1972-1974年,由海洋礦物開發公團組織力量,在夏威夷東南海域進行了8次調查;調查面積100-200
B. 勘探開發形勢是怎樣的
(1)墨西哥灣和海灣地區仍然是主要海上產油氣區,其中美國為2.9億石油當量噸(按1000m3天然氣摺合1噸石油計算,下同),阿拉伯國家超過2億噸;
(2)北海地區的大型油田都已投入開發,在世界海洋油氣產量中所佔比例有大的突破,其中英國的產量達2.3億噸,挪威的產量達2.2億噸;
(3)拉丁美洲地區的墨西哥石油產量已達1.1億噸,巴西和委內瑞拉也是主要產油國,產量合計為1.1億噸;
(4)俄羅斯在巴倫支海近海發現斯托史曼考耶巨型天然氣田(4 700億立方米),又在阿卜謝隆海峽等海域發現沙法格油田,估計石油儲量11億噸;天然氣8.5萬立方米;
(5)亞洲地區的海上石油開發也有新的發展,印度尼西尼亞在東爪哇岸外和納土納海盆中勘探近期內可能發現新油田,馬來西亞的勘探開發,集中於馬來盆地中的特倫加努近海,沙巴,沙撈近海,該工區的海上石油產量將達2億多噸;
(6)澳大利亞海域的石油儲量為85億噸,今後幾年將有新的勘探開發成果;
(7)非洲的主要海上產油區位於地中海的蘇伊士灣,利比亞在地中海水深150米處發現地質儲量6.6~7.9億噸,可采儲量7 000萬噸;埃及海域也有比較豐富的油氣資源,剛果海域發現了儲量達1.5億噸的大油田正在勘探之中。
C. 世界石油的開發形勢是怎樣的
(1)墨西哥灣和海灣地區仍然是主要海上產油氣區,其中美國為2.9億石油當量噸(按1000m3天然氣摺合1噸石油計算,下同),阿拉伯國家超過2億噸;
(2)北海地區的大型油田都已投入開發,在世界海洋油氣產量中所佔比例有大的突破,其中英國的產量達2.3億噸,挪威的產量達2.2億噸;
(3)拉丁美洲地區的墨西哥石油產量已達1.1億噸,巴西和委內瑞拉也是主要產油國,產量合計為1.1億噸;
(4)俄羅斯在巴倫支海近海發現斯托史曼考耶巨型天然氣田(4700億立方米),又在阿卜謝隆海峽等海域發現沙法格油田,估計石油儲量11億噸;天然氣8.5萬立方米;
(5)亞洲地區的海上石油開發也有新的發展,印度尼西尼亞在東爪哇岸外和納土納海盆中勘探近期內可能發現新油田,馬來西亞的勘探開發,集中於馬來盆地中的特倫加努近海,沙巴,沙撈近海,該工區的海上石油產量將達2億多噸;
(6)澳大利亞海域的石油儲量為85億噸,今後幾年將有新的勘探開發成果;
(7)非洲的主要海上產油區位於地中海的蘇伊士灣,利比亞在地中海水深150米處發現地質儲量6.6~7.9億噸,可采儲量7000萬噸;埃及海域也有比較豐富的油氣資源,剛果海域發現了儲量達1.5億噸的大油田正在勘探之中。
D. 石油是如何生成的
石油
成因學說目前還有很多爭議,但最為大家認可的海相成油學說。生成的地點是
三角洲
等有大量泥沙沉積且
地殼
穩定沉降的地域,成油氣候條件是溫暖潮濕。在這種情況下,
海水
或湖水中的浮游生物包括
藻類
和其它簡單
浮游動物
,它們死亡後沉積到海底部,加上
水底生物
的有機殘骸,被河流等帶來的泥沙覆蓋,如此層層沉積,形成富含
有機質
的
沉積層
。然後沉積層逐漸隨地殼沉降下沉,到一定深度後,隨著地層溫度和壓力的升高,在缺氧的環境下,有機質開始分解,經過一系列復雜的
化學反應
,最終形成石油。其中1500~3500米深度是成油的主要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