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領導叫什麼
⑴ 各國首領的稱呼是什麼
總統、主席、女王都是國家元首,在國際上的地位完全對等。目前,各國國家元首名稱有下列22種:
美國是總統,中國是主席,看世界各國領導人的稱謂都有什麼不同
1.總統,代表國家(美國、韓國、法國、德國、印度、俄羅斯、巴基斯坦);
2.主席,代表國家(中國、寮國、越南);
3.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朝鮮);
4.天皇(日本);
5.國王(柬埔寨王國、泰王國、不丹王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巴林王國、約旦哈希姆王國、摩洛哥王國、史瓦濟蘭王國、賴索托王國、挪威王國、瑞典王國、比利時王國、西班牙王國、湯加王國);
6.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緬甸聯邦);
7.最高元首(馬來西亞);
8.蘇丹(汶萊達魯薩蘭國、阿曼蘇丹國);
9.埃米爾(科威特國、卡達國);
10.「九·一」革命領導人(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美國是總統,中國是主席,看世界各國領導人的稱謂都有什麼不同
11.女王(丹麥王國、荷蘭王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12.國家元首(列支敦斯登公國、摩納哥公國、安道爾公國、薩摩亞獨立國);
13.委員會主席(瑞士聯邦);
14.大公(盧森堡大公國);
美國是總統,中國是主席,看世界各國領導人的稱謂都有什麼不同
15.教皇(梵蒂岡城國);
16.大教長(馬爾他主權軍事教團);
17.執政官(聖馬利諾共和國);
18.主席團主席(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19.總督(代表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澳大利亞聯邦、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索羅門群島、吐瓦魯、加拿大、貝里斯、巴哈馬國、牙買加、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安地卡及巴布達、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貝多、格瑞那達);
20.紐西蘭總督(代表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紐埃);
21.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代表(庫克群島);
22.國務委員會主席(古巴共和國)。
⑵ 馬來西亞的國家政體是什麼,國家元首是誰
議會君主制。
國家元首叫「最高元首」。
「最高元首」為國家元首、伊斯蘭教領袖、武裝部隊統帥,由統治者會議從9個世襲蘇丹中依照參加競選的蘇丹的年齡和就任年代擬出的名單中,選出一位資歷最高的蘇丹擔任「最高元首」,任期五年。「最高元首」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以及任命總理、拒絕同意解散國會等權力。
現任「最高元首」是端古·賽義德·西拉傑丁·賽義德·普特拉·賈馬盧萊爾(Sultan Tuanku Syed Sirajuddin Syed Putra Jamalullail)玻璃市州蘇丹,生於1943年,2001年12月當選為馬來西亞第12任最高元首,2002年4月正式登基
⑶ 馬來西亞的總統是誰
1999年4月任馬來西亞副最高元首,時年僅37歲,是馬來西亞最年輕的蘇丹。2001年12月連任副最高元首。2006年11月3日,馬來西亞統治者會議舉行特別會議,推選阿比丁[1]為第13任最高元首。同年12月13日宣誓就職。2007年4月26日登基 。2008年8月,阿比丁來北京參加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及相關活動。米詹·扎因·阿比丁(Sultan Mijan Zainal Abidin)1962年出生於馬來西亞丁加奴州,1998年5月15日就任丁加奴州蘇丹。
⑷ 馬來西亞的前任總統是誰
馬哈蒂爾於1925年12月20日出生在吉打州首府亞羅士打的一個教師家庭。馬哈蒂爾的祖父是個從印度飄洋過海來的穆斯林,這血源可以從馬哈蒂爾那張非常印度化的臉孔上清楚地反映出來。父親在與當地的一個馬來姑娘結婚後,成為一名頗有名望的中學校長。作為一個在多民族的馬來西亞社會中地位不高、人數不多的印度族移民家庭,他的父親非常希望自己40歲才生下的第一個兒子能光宗耀祖,為印度移民爭口氣。馬哈蒂爾確實沒有辜負家族的期望。他從小就顯示出異常的聰明,且非常喜歡讀書,常常是一個人拿著本書在書房裡一呆就是半天不出來。
小馬哈蒂爾性格非常倔強。他雖然常常沉默寡言,凡事卻很有主見。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中學以後,瘦弱的馬哈蒂爾常常是高年級學生欺侮的對象,母親好幾次看到他鼻青臉腫回家,但從他嘴裡總掏不出半個字。一聲不吭地鑽進了書房學習。也許是一種強烈的使命感的驅使,也許是預感到將來學習機會不多,少年馬哈蒂爾簡直是拼了命在讀書。
自己曾經開辦了一間咖啡店。由於已經學會了如何經營,而且他天生精明,沒多久,他又開了水果鋪和手工藝品店,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紅火。他具有一切成功商人所必備的素質:勤奮、精明、果斷、鍥而不舍。
然而,青年馬哈蒂爾並沒有把所有精力放在埋頭做生意上,他時刻關注著發生在自己祖國土地上的一切。他參加了當時的一些抗日群眾組織如「馬來人聯合會」、「馬來青年聯合會」的活動,並成為其中的活躍分子。日本投降後,英國殖民者又卷土重來,「馬來人聯合會」等組織的任務又歷史性轉變為反英獨立。「馬來西亞國父」拉赫曼親王把這些組織聯合起來,使之成為政黨,名為「馬來民族聯合機構」( 巫統)。它在馬來西亞的獨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就在這時,馬哈蒂爾結識了這個組織的骨幹成員之一、後來擔任過馬來西亞總理的拉扎克,他在日後的關鍵時刻拉了馬哈蒂爾一把。
「馬來民族聯合機構」及其明確的反英獨立目標,使殖民者當局大為惱怒,它加緊了對馬來人的鎮壓與統治。年青的馬哈蒂爾陷入了深深的苦惱。就在這時,1948年,馬來亞大學開始招生。馬哈蒂爾報名參考並在志願表上毫不猶豫地填上醫學系。結果,他被錄取了。這一年,他23歲。畢業後,馬哈蒂爾擔任了吉打州醫葯官員。1964年,他決定正式棄醫從政,出任巫統最高理事會理事並參加當年下院議員競選。他成功了。一位當年的議員曾這樣評價他:「他的鋒芒讓無數人瘋狂地支持他,也讓無數人熱烈地反對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沒有人面對他會無動於衷。」從此,馬哈蒂爾被公認為政治前途無量。1975年,他成為巫統的3位副主席之一。1981年7月,他出任巫統主席,接替因病辭職的海珊·奧思,成為馬來西亞總理。
他連續3次擔任政府總理,而相應地,近年來,馬來西亞的局勢確實越來越穩定,這點,是印尼和菲律賓等相鄰國家比不上的。與此同時,馬來西亞的經濟迅速發展,大有直追亞洲四小龍之勢。
馬哈蒂爾是一位非常能出主意而且機敏過人的總理,他不僅在大政方針上妙招迭出,譬如發展「自由貿易區」以吸引外資,發展製造業擴大出口,取消對華人經濟的過多限制,實行「向東看」政策,鼓勵國內各企業向東方特別是向日本和韓國學習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自己更利用每一次出訪機會,自動擔當「國家頭號商品推銷員」。而且,在細微之處也常有靈感閃現。這些大概得益於他過去的職業:經商和從醫。他不乏商人的精明,同時也不乏外科醫生式的縝密。縱觀馬哈蒂爾執政10多年來所取得驕人成績,他這位戰後在位時間最長的馬來西亞總理亦足可名垂青史了,而他的個人魅力與鬥士風范,也為這個「橡膠和錫的王國」增添了奇異的光彩。
⑸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我要他的尊稱(馬來文的)謝謝 請快點哦!!我的功課,明天要交的
YANG AMAT BERHORMAT TUN DR MAHATHIR BIN MOHAMAD
Yang Amat Berhormat-這個不是名這是對於首相或者曾經當過首相的人的尊稱,意思為非常尊敬的
Tun-這個是馬來西亞的一個最高勛銜,通常只有最高領導人或者對國家有特別貢獻的人才可以獲得由國家元首封賜
Dr-這個是醫生的稱呼
MAHATHIR BIN MOHAMAD-這個就是真正的名字
⑹ 馬來西亞拿督是什麼職位
拿督,從前一般是指馬來西亞一省或一個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的稱呼,相當於中國一個省的省長,或美國的一個州長。不同的是馬來西亞拿督有權調動一省內的任何民政或行政的官員,甚至有權力調動轄區下的軍隊。
拿督是馬來西亞的一種封銜。由最高元首(馬來西亞最高統治者)、蘇丹(馬來州屬世襲的最高統治者)、州元首(非世襲、輪任制的州屬最高統治者)授勛。
早在英國殖民時代,殖民政府就開始在馬來聯邦和海峽殖民地實施授勛制度,以獎勵那些在社會上有名望地位、對英國王室效忠及有貢獻的人士。
隨後在1886年7月31日,柔佛王室仿效英國王室頒發了第一枚勛章,及後其他馬來土邦也分別設立了自己的授勛與嘉獎制度。在當時是由英國駐英屬馬來亞總督代表英國統治者授勛和表揚嘉獎,直到1941年才全面停止。
(6)馬來西亞領導叫什麼擴展閱讀:
代表人物
1、胡靜
2010年,胡靜及其老公朱兆祥前天在馬來西亞蘇丹皇宮受封拿汀和拿督,而這也是朱兆祥送給胡靜結婚兩周年的神秘禮物,胡靜也因此成為史上第一位中國籍藝人拿汀(拿督夫人)。
受封當日胡靜與朱兆祥均著馬來西亞傳統服飾進入蘇丹皇宮,在一系列的隆重環節後,胡靜和朱兆祥被封馬來西亞拿汀和拿督。有馬來西亞傳媒透露說,拿督受封的禮節非常隆重,胡靜老公朱兆祥的父親就曾經是馬來西亞的拿督,其母親在胡靜結婚請柬上的署名便為「拿汀朱林秀琴」。
2、楊紫瓊
馬來西亞國際巨星楊紫瓊2001年獲封賜拿督勛銜,成為馬國第一位受封拿督的華裔女藝人後,2012年再獲霹靂州蘇丹阿茲蘭莎冊封拿督斯里巴杜卡封銜,再度成為首個擁有「拿督斯里」銜頭的馬國華裔女藝人。
2013年,楊紫瓊獲國家元首阿都哈林冊封為丹斯里,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藝人
⑺ 馬來西亞歷屆首相列表
1、東姑阿都拉曼1963年9月16日至1970年9月22。
於1903年2月8日出生於吉打州亞羅士打的皇宮。他父親是吉打州第24任統治者蘇丹阿都哈密哈林沙。
1954年,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了英屬馬來亞的首席部長。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獨立時,他被推選為第一任首相。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後,成為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他被尊稱為「獨立之父」、「馬來西亞國父」。
2、阿都·拉薩k,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
巫統在阿都·拉薩的領導下,採取了一連串的新政策,積極推動國民教育政策,倡議關於實現東南亞中立化的《吉隆坡宣言》。此外,他宣布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俾在20年內建立起一個馬來人的經濟社會,讓馬來族享有特權,如公司股權、大學學額等,以提高馬來族的經濟地位,這給巫統帶來了新的面貌。
3、胡先·翁(馬來語:Hussein Onn,1922年2月12日-1990年5月29日),又譯海珊·奧恩,是第三任馬來西亞首相(1976年至1981年),被稱為「團結之父」。
胡先翁於1922年2月12日出生在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是馬來西亞巫統首任主席拿督翁惹化的兒子,母親是拿汀·哈麗瑪·胡先。
4、馬哈蒂爾·穆罕默德(Mahathir),1925年12月20日出生於馬來西亞吉打州亞羅士打市。全名為馬哈蒂爾·穆罕默德(Mahathir bin Mohamad)。任期:1981年7月16日至2003年10月31日
5、阿都拉·阿末·巴達威(馬來語:Abllah Ahmad Badawi),又譯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1939年11月26日出生在馬來西亞檳城州,是第五任馬來西亞首相(2003-2009),簡稱阿都拉。
⑻ 馬來西亞歷屆首相
馬來西亞歷屆首相資料
======
第一屆
======
姓名:東姑阿都拉曼
任期: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22日
尊稱:國父 或 獨立之父
簡介: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是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同時亦被視為「馬來西亞國父」。1954年, 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了馬來亞的首席部長。馬來亞在 8月31日,1957年馬來亞獨立時,他成為了馬來亞的第一任首相。他在1970年時辭職,阿都拉薩就成為第二任首相 。1990年因病逝世,享年87歲。http://jinian.moonlightchest.com/11/default.asp
======
第二屆
======
姓名:阿都拉薩
任期:1970年9月22日 - 1976年1月14日
尊稱:發展之父
簡介:敦阿都拉薩(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是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自從1951年東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統主席職位之後,阿都拉薩便出任巫統副主席。長期以來,他是為人所熟知的東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繼人。獨立後,他出任副首相兼國防部長,一直到1970年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後,他乃坐上巫統主席之職位,並且出任首相之職位。http://jinian.moonlightchest.com/74/default.asp
======
第三屆
======
姓名:胡先翁
任期:1976年1月15日 – 1981年7月16日
尊稱:團結之父
簡介:敦胡先翁(1922年2月12日——1990年5月29日),又譯做敦胡申翁,是一名馬來西亞政治家,也曾經是一名律師。胡先翁曾於1976年1月15日至1981年7月16日任職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被稱為「團結之父」。由於胡先翁生在一個富有民族主義與政治思想的政治世家,深受其家族影響,所以在擔任公務員的同時,他也積極地投入了政治活動。1972年,胡先翁在巫統代表大會中獲選為巫統副主席。1973年8月8日,被巫統最高理事會任命為代理署理主席(即第一副主席),以接替8月2日逝世的副首相敦伊斯邁醫生。13日,晉升為副首相兼貿易與工業部長。1976年1月14日,首相阿都拉薩在倫敦病逝。15日,胡先翁在國家皇宮宣誓,就任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17日,在巫統最高理事會的緊急會議中受確定為巫統代主席。1978年,在巫統黨選中不勞而獲,成為巫統主席。
======
第四屆
======
姓名:馬哈迪·莫哈末
任期:1981年7月16日 – 2003年10月31日
尊稱:現代馬來西亞之父
簡介:敦馬哈迪·莫哈末(1925年12月20日—)生於吉打州的亞羅士打,曾任於1981年至2003年間擔任馬來西亞首相一職,後於2003年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的職務轉交於阿都拉·巴達威。1964年,馬哈迪·莫哈末以醫生的專業身份代表巫統競選國會議員,競選獲勝後進入國會,歷任各種內閣職位,1976年擔任副首相,1981年出任首相。2003年,他在舉行巫統大會上,宣布退休。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爭議性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馬來西亞首相期間,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他也備受批評,特別是他的權威式的領導方式及其裙帶作風。擁有「Dr. M」之稱的馬哈迪·莫哈末,在國際舞台上也非常積極,特別是以熱切推動「亞洲價值觀」著稱。
======
第五屆
======
姓名:阿都拉·巴達威
任期:2003年10月31日 -
尊稱:廉潔先生
簡介: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Ab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1939年11月26日-),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1999年1月8日,前任首相馬哈迪改組內閣,委任原外交部長阿都拉·巴達威為副首相兼內政部長,中止了外界對副首相人選的猜測,也使阿都拉一躍而為萬眾注目的政壇明星。阿都拉作為巫統元老及資深內閣部長,的確具備了出掌這兩個重要職位的資格;而且,基於政治現實,馬哈迪也有必要盡快委任一名副手,以填補權力真空;溫文爾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遂成為馬哈迪的選擇。
⑼ 馬來西亞最高元喜歡撐小黃傘,其中究竟有何深意
他這是在像我們國家致敬。
公元1403年,朱棣登上皇位,不過是挖侄子朱允炆的牆角得來的。建文帝朱允炆從皇宮逃脫,他的下落成為一個謎。有人說,朱棣將艦隊派往南陽的真正目的是尋找侄子。畢竟,侄子沒有死,他總是感到不安全。車隊的負責人叫尹青,是馬六甲王朝出現的華人。他敏銳地意識到,馬六甲地理位置優越,發展海上商業貿易非常方便,他可以成為大明的海上朋友。
⑽ 馬來西亞的首相
馬來西亞的首相
國父東姑阿都拉曼。
出生日期 1903年2月8日
出生地區
馬來亞(今馬來西亞)吉打州阿羅士打
逝世日期 1990年12月6日
逝世地區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吉隆坡
妻子
第三任妻子諾扎克·巴拉克巴哈
馬來西亞首相
任
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 1957年8月31日 - 1963年9月16日
馬來西亞聯邦首相
任
第一任首相
首相任期 1963年9月16日 - 1970年
東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Hamid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 是馬來西亞的第一任首相。
1951年,東姑阿都拉曼不顧家人及朋友的勸告,辭去政府法律部門的職位,出任巫統全國主席,接下領導巫統的重任。
1954年, 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了馬來亞的首席部長。獨立前,東姑阿都拉曼在已故陳禎祿及敦李孝式合作下,提出「聯盟」的理想,即是巫
統、馬華及印度國大黨的合作協約。
那時起,東姑開始竭力為爭取馬來亞獨立而奮斗,之後東姑率領我國獨立代表團赴英國,與英國政府談商馬來亞獨立問題,經過談判後,雙方達致協議,馬來亞
終於在不流1滴血的情況下,取得獨立。
領導獨立成功的東姑阿都拉曼,從此成為馬來西亞國父,並且出任我國第1任首相。國父於1990年在吉隆坡中央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9歲。
東姑阿都拉曼在位13年期間,對各民族一視同仁的政策,促進各族和諧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的大馬子民愛戴與尊敬。他在1970年時辭職。
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敦拉薩
任職: 馬來西亞第2任首相
任期:1970年9月22日 - 1976年1月14日
出生日期: 1922年3月11日
逝世日期: 1976年1月14日
出生地點: 北根, 彭亨
逝世地點: 倫敦, 英國
妻子:拉哈諾雅
職業:律師
政黨:巫統
敦拉薩於1970年9月22日從國父兼第1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手中接棒,成為我國第2任首相,但於1976年1月14日病逝。
敦拉薩在位時,宣布實行為期20年的新經濟政策,主要是不分種族提高人民收入及增加就業機會,尤其是改善貧苦人民的生活素質,並且極力通過聯絡土地發展計劃( FELDA)及他惠民計劃,提升人民的生活水準,發展國家經濟,因此被喻為「發展之父」。
在國民團結及穩定政治方面,敦拉薩也功不可沒;在外交方面,敦拉薩的努力令馬來西亞在國際上「冒起」。
1972年,敦拉薩改變大馬的外交政策,開始與共產國家接觸,並致力促進東南亞成為和平
、自由及中立區域。1974年5月,敦拉薩訪問中國,促使馬中邦交關系一直持續至今。
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敦胡申翁
馬來西亞第3任首相
任期
1976年1月15日– 1986年7月16日
出生 1922年2月12日
馬來西亞柔佛
逝世 1990年5月29日
美國舊金山
政黨
巫統
專業領域
律師
敦胡申翁於1976年出任我國第3任首任,直到1981年7月16日以健康為理由卸下首相一職,將這重要棒交給敦馬哈迪。
敦胡申翁上任後,除了繼續完成敦拉薩生前未完成發展我國的一些重大計劃,同時也採取多項措施,使我國經濟和社會穩定繁榮。
敦胡申翁較著重國民團結,他認為,人民團結是國家發展的基石。
因此,當敦胡申翁在位時的國慶日主題,總離不開「團結」,如1977年的「團結進步」主題、1979年的「團結守紀」主題等。
在敦胡申翁領導期間,馬來西亞的經濟與政治更加成熟;盡管不同種族和多元文化,全民與敦胡申翁達致共識,共同朝向團結道路。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敦馬哈迪
敦馬哈迪於1925年12月20日,在吉打州亞羅士打誕生,50年後,他成為我國第4任首相,並領導大馬邁向先進國,成為備受尊祟的政治家。
1981年以前,很多外國人並不認識馬來西亞。然而,自馬哈迪於1981年出任首相後,馬來西亞廣為全球注目。
如今,大馬不僅在經濟的傑出表現,更因為成功克服種族的障礙,成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國家的典範。
1991年2月28日,馬哈迪提出了劃時代的宏願∶馬來西亞將在2020年成為先進工業國。
1970至1990年的「新經濟政策」結束後,馬哈迪在國家經濟展現蓬勃力量時,提出在2020年先進工業國宏願,擬定了國家未來30年的發展藍圖。
這個宏願以實際條件為基礎,而且是1項超越種族、政治和宗教的國家發展大計劃。
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阿都拉巴達威
我國第5任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巴達威(昵稱Pak』lah),親民形象深入民間。
阿都拉深受父親的影響,生長在1個政治世家,由於父親的關系,年輕時的阿都拉對宗教及政治產生濃厚興趣,為日後政治旅程的輝煌成,奠下穩固基礎。
阿都拉性格冷靜、溫和及親民形象,深受人民愛戴,無論在外交平台及平時出席民間活動,都顯露其領導人的風采,人民堅信他能發揮所長,帶領馬來西亞邁向另一高峰。
上任後,阿都拉馬上採取肅貪行動,他曾說:「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努力(肅貪),因為沒有人要和1個貪污的國家接觸
。」贏得全國人民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