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娘惹菜怎麼樣

馬來西亞娘惹菜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3-19 16:47:54

⑴ 留學馬來西亞不可不吃的食物

留學馬來西亞不可不吃的食物

馬來西亞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下面這幾種食物可是不可不吃的哦,尤其是對吃貨來說更是不能錯過。

沙爹

馬來西亞最具代表性的一道名菜,是地道的馬來西亞風味烤肉美食,也就是炭烤肉串。切成薄片的肉類(多為羊肉、牛肉、雞肉)經過腌漬處理後,用椰葉枝串好,再用炭火烘烤而成。沙爹配著米糕及含有小黃瓜、菠蘿、洋蔥的生菜沙拉一起吃,是典型的一種料理,另外趁熱蘸上花生醬及肉汁食用也是不錯的`搭配。

桑粑

馬來西亞的主食之一。桑粑是先將蝦發酵並做成蝦醬,然後拌上辣椒,放進石臼里搗碎,澆上酸橙汁。在馬來西亞,很多人的飯菜是米飯、桑粑、蔬菜三樣混合在一起的,缺少了哪樣都覺得不完整,若再加上洋蔥、大蒜、生薑、香料種、小干魚等就是比較豐盛的一餐。

椰漿飯

馬來西亞食譜中,椰漿飯更是處處拋頭露面,名聲顯赫。椰漿飯,本意是“奶米或香米”,在豐富的椰漿里烹飪而成,米粒與椰漿混融,奶白飽滿,奶香四溢。一些廚師還會加入切片生薑或螺旋松葉給米飯添加味道。還可以配上鳳尾魚辣醬、烤花生、小黃瓜絲、水煮蛋食用,是馬來人早中晚或兩頓之間的食品。

娘惹菜

娘惹,指中國人和馬來西亞人通婚的女性後代。由她們製作的美食,稱為娘惹菜。娘惹美食融合了馬來菜與中國餐的烹調美味,採用了大量南陽香料及調味醬,如椰奶、辣椒、蝦醬、磨碎的植物根葉級酸甜果實等,味道偏濃,以甜酸、微辣為主。叻沙(LAKSA)是娘惹美食中最具盛名的一種,中國素材的內斂遇上馬來料理的奔放,調和出令人難忘的舌尖美味。

葡萄牙美食

正如娘惹菜一樣,居住在馬六甲的葡萄牙後裔也擁有文明的美食傳統。葡萄牙美食中許多佳餚的草本調料和香料和娘惹菜相似,然而也有其不同與獨到之處。葡萄牙美食是以各種香料醬、搗碎的草本植物、檸檬草和冬蔥等混合體呈現出來的獨特風味。另外,在食物里添加了醋、酸橙汁、羅望子汁和酸性的果汁,如鳳梨汁和楊桃汁,使得葡萄牙美食口味更加豐富。

印度美食

印度甩餅,是起源於印度但流行於馬來西亞的常見食品。餅外形大而薄,經過烙制後香脆可口,食用時蘸用咖喱或特製的醬料,還常常配上拉茶一起吃。甩餅有多種口味,如雞蛋、乳酪、羊肉、雞肉、香蕉、牛油、洋蔥等。

肉骨茶

長期享譽東南亞的中式早茶。用茶葉、中葯材和豬的排骨肉作為主料,配以鹽、醬油、胡椒、味精等,在鍋里燒煮多時,直到茶葉、葯材之味深入排骨肉里,方可完成。燒制肉骨茶,宜選用鮮嫩的豬排骨肉以及包龍、鐵觀音等中國名茶,枸杞、當歸、黃芪、淮山葯等中草葯,加上配料適宜,烹調得當,吃起來清香而滑嫩,別有一番滋味。

以上是馬來西亞精品美食的簡要介紹,希望能對有意申請馬來西亞留學的學生有所幫助。


;

⑵ laksa是什麼啊

laksa是馬來西亞娘惹菜的一種麵食料理,叫做叻沙。

叻沙是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存在的峇峇文化(即華人混合)的地道食品,通常用作面條的湯底。材料包括蝦米、蝦羔、蒜茸、乾蔥、辣椒、香茅、南姜及椰汁。

叻沙大致分為咖喱叻沙及亞三叻沙,亞三叻沙就是用魚熬出來、略帶酸味的濃湯。亞三叻沙的用料包括切碎的鯖魚魚絲,黃瓜、蔥、紅辣椒、菠蘿、生菜、一般薄菏、叻沙薄菏。亞三叻沙通常配以米線或米粉上碟。

(2)馬來西亞娘惹菜怎麼樣擴展閱讀

娘惹菜的特色:

娘惹菜雖然使用了大量的南洋香料,看起來和馬來菜或印度菜很相似,但味道卻有出入。例如亞參魚,看似咖哩魚,但味道卻偏酸及沒有椰漿,還能嘗到魚肉的鮮甜味,符合中餐強調原汁原味的理念。

舊時代的娘惹,多屬於家裡的大家閨秀。平日足不出戶的她們,家裡的廚房成了消磨時間的好地方;女兒在家時,在廚房和母親學習和研究做菜,出嫁後,不管家婆是要試探媳婦的烹飪實力,還是要把自己的手藝傳給她,都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⑶ 馬來西亞有哪些美食呢

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馬六甲海峽邊上,交通便利,多民族聚居,各種文化的摻雜形成了特有的氛圍和格局,這里擁有亞洲種類最多、不同文化與烹飪方式融合的美食。香味濃郁的馬來佳餚、熱氣逼人的中式美食、辛辣的印度料理、獨一無二的娘惹菜,都可以在馬來西亞找尋,挑動你的味蕾。

肉骨茶不是一種「茶」,它其實是一道排骨湯。相傳華人來馬創業,因為不適應當地濕熱的氣候,不少人患上風濕病。為了治病驅寒,人們用當歸、黨參、枸杞、玉竹、甘草、西洋參等多種中葯和香料,混合豬肉和豬骨熬煮多時成湯。因為忌諱,而將這道葯湯稱為「茶」,後人漸漸稱為「肉骨茶」。肉骨茶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升級,口味愈發美味,成為馬來西亞當地十分出名的一道美食,並且影響到整個東南亞。

沙爹,是馬來西亞著名的美食。因為馬來和新加坡接壤,所以在新加坡也能吃到,據說孫燕姿就非常喜歡。炭火烤制的肉串,配上洋蔥,黃瓜和甜絲絲的醬料,吃著到很新鮮。但對中國人而言,尤其是常吃咸辣、布滿孜然肉串兒的西北人,嘗這種甜絲絲的肉串兒,可是一種對味蕾的考驗!

⑷ 娘惹與華僑有何區別娘惹菜是怎麼回事

2020年新版的《小娘惹》開播,把娘惹這一個詞又帶到了大家的眼前。現在,小編就帶著大家,了解一下娘惹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與華僑的關系,以及娘惹菜有哪些代表?

事情必需要追溯到明清時候。當時,很多福建、廣東、浙江沿海一帶的中國人,為了找生活就下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找生活。這些中國人在這一地帶落地生根之後,就選擇與當地的馬來人或者土著人結婚,結婚生下的混血兒後代,男的叫做“峇峇”,女的則稱為“Nyonya”即“娘惹”。

在這里可以看到,這一道菜是兩種文化的互為結合,由於象徵中國人與新加坡人的通婚生下女孩兒,就是娘惹,於是就叫做娘惹兒菜。由於華僑很多都是中國南方沿海一帶,所以這一道菜都是融合南方的口味,如比較像湖南湘菜的辣,或者江浙一帶菜的甜。所以,華僑文化就是娘惹兒菜的風味。

由此也可以看到,娘惹兒菜不僅是一道特色菜,更是文化的融合與結合,象徵華僑在南洋一帶文化融合。

⑸ 娘惹菜是什麼意思啊

娘惹菜系是由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合並而成的馬六甲搜蔽菜餚。


菜世基州品特色:

由於准備一道菜要使用多種不同的香料,臼樁間的准備工功復雜,早期娘惹下廚多為消磨時,所以做菜的時間較長。不過,受速食文化的影響,現今已可以買到調好的配料,或讓電動攪拌器幫忙,省卻不少功夫。

娘惹菜雖然使用了大量的南洋香料,看起來和馬來菜或印度菜很相似,但味道卻有出入。例如亞參魚,看似咖哩魚,但味道卻偏酸及沒有椰漿,還能嘗到魚肉的鮮甜味,符合中餐強調原汁原味的理念。

舊時代的娘惹,多屬於家裡的大家閨秀。平日足不出戶的她們,家裡的廚房成了消磨時間的好地方;女兒在家時,在廚房和母親學習和研究做菜,出嫁後,不管家婆是要試探媳婦的烹飪實力,還是要把自己的手藝傳給她,都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所以,吃著桌上的菜,洋溢著的卻是母女或婆媳間的溫馨和親情。

⑹ 馬來西亞娘惹菜的來源

娘惹是馬來西亞馬六甲獨有的文化,娘惹(或稱土生華人/僑生)是指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滿剌伽(馬六甲)、滿者伯夷國和室利佛逝國(印尼和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後裔。娘惹也包刮少數在唐宋時期定居此地的唐人,但目前沒有來源證明唐宋已有唐人定居此地,所以一般上娘惹都是指大明後裔。這些唐宋明後裔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男性稱為巴巴,女性稱為娘惹。六十年代以前娘惹在馬來西亞是土著身份(Bumiputra),但由於"某些"政黨政治因素而被馬來西亞政府歸類為華人(也就是馬來西亞華人),從此失去了土著身份。娘惹今天在馬來西亞憲法上的身份和十九世紀後期來的「新客」無分別。他們的服飾看起來很象中國裝扮, 但又有其特色. 娘惹菜就跟中國菜大相徑庭了, 風味獨特。

娘惹菜是馬來西亞的傳統美食之一,口味以甜、酸、辣為主。雖然口味較重,但是少味精,純靠香料的原味,十分到味,能煮出非常惹味且充滿著熱帶風情口味的佳餚。娘惹美食的醬料都由十種以上的香料調配而成,以南洋風味香料大量揉合,姜、紅辣椒、芥末、山佬葉等磨碎的植物根葉、酸甜果食等天然香料,不但健康更是滋味十足。

結合華人與馬來人烹飪精髓的娘惹菜,原來在不同地方其風味也各異。如馬六甲的較甜而椰漿味較濃;檳城的則偏辣。但無論是那種口味,娘惹菜都深受大眾歡迎。

飲食在娘惹文化里占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貴在其用心精心的繁瑣准備工夫,娘惹餐多偏辣和甜,非人人能接受。
娘惹佳餚都還蠻多工的,比如說烏達雞翅膀,師傅必須去掉骨頭,然後再將烏達塞進去等。

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娘惹糕」是待嫁娘必須會做的食物,是新媳婦收買家翁家婆歡心的甜點。
因為「一個連娘惹糕都不會做的娘惹,怎能當個好媳婦呢?」

娘惹糕的吸引人之處是:各種糕點的外形鮮艷,層次分明,而且都是採用香草或花瓣等天然色素上色,非常獨特醒目。

娘惹糕種類繁多,有:糕明加(Kuih Beng Kang)、九層糕(Kuih Lapis)、木薯糕(Kuih Ubi Kayu)、發糕(Huat Kuih)、菜頭糕(Kuih Lobak)、青米糕(Pulut Tartar)、粉糕(Hoon Kuih)、香草糕(Kuih Talam)、娘惹薄餅(poh piah)、ondeh等



紅龜果Angku Kuih是馬來西亞家喻戶曉的糕點,過節拜祖先時,都會用來拜祭,龜有長壽的意思。

老一輩人在製作「娘惹糕」或「咖椰」時,都非常諱忌有人在旁問東問西,深怕一分神,蒸煮出來的娘惹糕就前功盡棄。」

會煮娘惹菜的後裔已經越來越少了。。。恐怕正統的娘惹菜會消失·

⑺ 世界飲食文化中,馬來西亞有哪些飲食文化與禁忌

馬來西亞文化如下,他們主要的食物就是米飯、面的也非常的多。他們的美食有桑粑,桑粑就是蝦發酵後做成的醬,拌上辣椒吃的,加上蔥、姜、小干魚做成的豐盛菜餚,馬來西亞還有一種菜叫沙嗲是遊客們最喜歡的一道食物,就是把雞蛋、牛羊肉、魚、蝦、豌豆放在火上炒,也是每個家庭不可少的一道菜。馬來西亞的飲食禁忌有,他們不吃豬肉和狗肉,和伊斯蘭教徒一起吃飯的時候,不能勸酒,不能點豬肉這道菜。在馬來西亞餐廳中。桌子上也會有一個水壺是用來洗手的,因為他們一直都是用右手抓飯吃的,所以吃飯前吃飯後都是要洗手,這也是他們的禮節。馬來西亞的味道比較重,多用胡椒和咖喱調的味道。

⑻ 馬來西亞小娘惹是什麼意思

馬來西亞小娘惹是指中國人和馬來西亞人通婚的女性後代。早期馬來西亞人與華人通婚的後代,男性稱為巴巴,女性稱為娘惹。據說在馬來西亞的中國女性後裔個個都是烹飪能手,娘惹把中國菜餚烹飪方式與南洋烹飪原料結合,做出的菜餚自成一派叫做娘惹菜。
娘惹菜既有中國菜的內蘊,又有馬來菜的特色,集合兩地烹飪特點呈現出一種新的口味。是令人交口稱贊的南洋菜式之一,自成一派。娘惹菜是由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結合而成的馬六甲菜餚,也是絕對的母權體制,傳女不傳男。它融會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所用的醬料由十種以上香料調配而成。除了馬六甲地區,娘惹菜還流傳到了檳榔嶼、新加坡、印尼和泰國等地,在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口感品味。

⑼ 馬來西亞檳城游記1:娘惹菜

馬來西亞檳城是中華、馬來、印度、英格蘭、葡萄牙等多元文化交匯之地,美食文化也是如此。檳城居民以馬來人、華人居多,其次印度人。

這里的華人擁有檳城大部分的財富,基本居住在我們住的民宿附近以及其他富人區,馬來人因為得到本國更多福利保障居中,印度人普遍從事比較傾向體力勞動的工作。

文化多元,美食自然也豐富多彩,還有比較特別的娘惹菜。娘惹菜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和新加坡也很風行,尤喜使用各種香料、醬料,這點就體現兼合中餐和東南亞菜系的風格。

比如我們打卡的「媽媽的娘惹餐廳」,味道微甜酸或者微辣,炒野菜、茄子、大蝦都是下飯神器,豆蔻汁類似我們國內喝的涼草茶。我們後來在當地超市有看到專門的涼茶品牌,應該是消暑降溫的首選。

檳城的娘惹菜還有不少,各種價位和裝修風格的都有,我們的行程里有娘惹博物館,就沒有太在意內飾裝修的部分。

娘惹菜還有一家逼格非常高的「七間古厝」,保留古厝、古餐具特色,燈光非常絢爛,只接受郵件預訂,想要郵件地址的小夥伴可以給我留言。一人位加服務費268左右。我們原本訂了四人位,後來一個閨蜜生病沒有成行,我們一致同意留到下次,就發郵件退訂了。

⑽ 《小娘惹》中的娘惹菜

娘惹菜
「娘惹」不是一道菜,而是一類菜的通稱,也叫「爸爸娘娘」。來自馬來人和土生華人通婚的後代之手,綜合了甜、酸、香、辛辣等多種風味,自成一派,成為馬來西亞最特別、最精緻的佳餚之一。在馬來西亞,你可以找到很多有娘惹標記的餐館。無論蔬菜還是水果,放上姜、紅辣椒、鹽、米醋、醬油、芥末等經妙手調理,就變成與眾不同的娘惹腌菜。代表菜有蟹肉丸子湯、鹹菜鴨湯、甲必丹雞、拉沙以及摻有酸辣湯汁的馬來炒米粉。馬來西亞很多餐廳都不提供豬肉,但娘惹菜中的一些可以讓你嘗到家鄉的味道,如甜醬豬蹄、煎豬肉片、竹筍燉豬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由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精製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適中,嚼頭兒足著呢。
喳喳
南洋還有好多讓人琢磨不定的東西,加多加多可以解釋為類似中國的涼拌菜,但喳喳是什麼,問過好多人,都沒有得到答案。喳喳是馬來當地民間菜,不知具體來歷。它可熱可冷,但從口感上感覺它不應該屬於通常的熱菜或冷盤。么么喳喳的湯汁通常是充滿了濃濃的椰漿味道,裡面的材料有芋頭、甜番薯等澱粉類的食物,煮出來的味道是比較香甜的,加上其糯軟細膩的口感,通常被人們當作飯後的甜點。也可以隨便添進去一些水果和清爽的碎冰,再淋上濃濃的煉乳和椰漿,作為冰點,這樣的喳喳被叫做水果喳喳。例如以新鮮的芒果做主要材料的芒果喳喳,就是由香純濃稠的芒果冰沙和新鮮的芒果切塊,加上波霸珍珠共同組成的。在品盡了南洋的諸多美味之後,吸一口煉乳似的濃湯,吃一塊入口即化的香芋,可以慢慢回味這次旅行的美妙滋味。

加多加多
在印尼餐館的菜單上還有一道爽口悅目的冷盤,被稱做「加多加多」。這是印尼語言,意思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拌菜」。大拌菜的內容是什麼,沒有確定,各家有各家的拌法,各店有各店的拌法。它通常是由各種蔬菜搭配組成,但也要調和花生醬食用。最常見的材料是將圓白菜切絲,長豆角切段,豆腐切小塊,水煮雞蛋切片與黃瓜片共同搭配墊底,裡面還通常添加印尼的炸土豆片,與我們吃的薯片不同,這種土豆片炸得不幹、不焦,有點像烤出來的,香而不澀。大家簇成一盤,十分豐盛。旁邊還有一小籃印尼特產龍蝦片或者苦果片,你可以用這些材料來蘸醬吃,也可以把醬一股腦地倒進盤中攪拌食用,更爽快些。花生醬是甜辣的,裡面有印尼特產的蝦膏、蒜頭、椰奶、花生碎以及一點點椰糖,很香的。禁不住只顧吃醬,忘了吃菜,這類事情對於饞嘴的人也是十分可能。

沙嗲
有人說,沒吃過沙嗲就等於沒去過東南亞。去任何一家印尼或馬來西亞餐廳,服務生大多會向你推薦他們的招牌菜——沙嗲。最早認識沙嗲是從南方產的小食品的包裝袋上,還以為是廣東話,也不明白那到底是什麼,只知道味道辛辣,有點咖喱的感覺。當幾個肉串和一個燃著炭火的小爐子端到眼前,還在問沙嗲到底在哪兒?服務生善意地笑笑,不就在這兒擺著么!這才明白原來沙嗲就是烤肉串。別看它模樣和咱這兒街頭巷尾的烤羊肉串差不多,味道卻大不相同。沙嗲的主材是牛、羊、雞肉和大蝦,也是要先將其腌過並穿成串兒,但其肉塊兒比較大,且不能烤得焦硬,要烤成鮮嫩的,吃時要蘸上一層厚厚的沙嗲醬。沙嗲醬由幼蝦、食鹽和菜油等製成的,裡面添了花生碎,甚是香辣過癮。一般都是烤熟了之後再服務上桌,但餐廳也為客人准備炭火以便加熱。另外,沙嗲還講究配搭黃瓜、洋蔥和米粉粽子,這些都可以使入口的沙嗲味道更加分明。

椰漿飯

把米飯用椰漿蒸煮,佐以咖喱雞、牛肉或魷魚,搭配黃瓜、炒江魚籽和辣椒醬,再放在香蕉葉里用勺舀著吃或乾脆用手抓著吃的一種傳統小吃。

魚湯面
面條的湯是用鮮魚小火熬成的,配上切得細細的蔥絲、黃瓜絲、黃梨絲、辣椒絲,清涼透明。
咖喱魚頭 整整1公斤半的魚頭腌後,加上咖喱、椰漿、薑末,經過幾十分鍾的燉煮,鮮香濃烈。
馬來風光 用當地特產的馬來醬和蔥油炒的空心菜,清脆香甜,蝦香濃郁。

家常釀豆腐
餡料是大地魚干或魚膠,陪辣椒醬吃。

椰子海鮮盅
椰子汁燉的紅辣椒絲、咖喱、蝦仁、魷魚,酸甜香辣。

印度鮮嫩燒烤
一整隻抹了蒜泥、加上辣椒粉、肉桂粉、丁香、月桂等香料烤透的羊腿。

碳多拉烤嫩雞
去外皮後的嫩雞腿放在乳酪里,加入番紅花、豆蔻、熟茴香等香料,再以蒜泥、鹽、薑末等調味品腌幾小時後經過烤爐炭烤。

馬來沙拉
用花生醬、椰奶、辣椒、蝦膏、香料等調成的特製醬汁,拌蔬菜水果。

巴厘式香炸雞
雞肉去除了大骨,切得大小合適,外焦里嫩,一點兒沒有油膩感,上面覆著點點椰絲,口重的人也可以蘸醬吃。

印尼蕉葉包窩打魚餅
幾只竹節似的綠色芭蕉包整齊地碼放在盤內,烤過的芭蕉葉飄著清香,剝開之後,裡面是白色的魚餅,嫩得像少女的肌膚。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8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9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