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美食探店哪裡好吃
⑴ 馬來西亞當地人最愛的怡保六大美食
說起馬來西亞,大家都知道吉隆坡,馬六甲,沙巴,檳城,卻甚少有人提起過——怡保(IPOH)。
怡保(IPOH),距離首都吉隆坡200多公里,馬來西亞霹靂州的首府,工商業及交通中心。怡保因當地盛產一種名叫「怡保」的有毒樹木而得名!怡保還有有九重葛之城的稱號。它是一座熙熙攘攘的城市,擁有許多很有特色的建築物,這里同時也以馬來西亞華人 美食 聞名。
同樣位於西馬,同以 美食 聞名,但是怡保在旅行者之間的名氣卻比檳城小太多,反而在馬來華人心中的口碑卻超過檳城。
這里是遠近聞名的馬來西亞白咖啡的發源地,這里還是楊紫瓊、光良、巫啟賢等華人明星的家鄉,連周潤發的《安娜與國王》,李安的《色·戒》和阿牛的《初戀紅豆冰》都曾經在怡保取景……
既然這么厲害,那麼閑話就不多說了,直接上菜!
怡保 美食 中最有名的就是芽菜雞沙河粉!
芽菜雞,實際上是麻油白切雞加蔥油豆芽菜分別裝碟呈上,再配以一碗香滑可口的河粉,河粉分了干撈跟湯粉兩種選擇。
雞肉口感細滑,加上豆芽菜的爽口水嫩,配上Q滑的河粉,再來碗鮮美的湯,吃過一頓還想再來第二頓!最有趣的是怡保的豆芽菜,不是國內的細長那種,是短短肥肥的,簡單地加醬油白灼,撒點胡椒粉,咬來爽脆得很又有甜甜的清香。這種芽菜只有怡保有,馬來其他地方要想吃到,也須得從這里采購。
連周潤發在怡保拍攝《安娜與國王》的時候也常常來光顧芽菜雞沙河粉店,城中的芽菜雞沙河粉店有老黃以及安記兩家分庭抗禮。兩家店位於同一條街上,經營風格和菜式都非常相似。老黃比較多遊客,而安記跟多馬來本地華人。
全名:安記芽菜雞沙河粉( Kee Taugeh)地址:No. 48, 51, 53, Jalan Yau Tet Shin, 30300, Ipoh, Perak 30300, Malaysia
電話:+6-05-2531562
馬來西亞白咖啡(KoPi),一個中國人聽起來一點也不陌生的名字。
而白咖啡的故鄉發源地,就在怡保,已有半個多世紀的 歷史 。白咖啡並不是指咖啡的顏色是白色的,它是由咖啡、脫脂奶粉、糖組成的。它的特點是溶解快而且勻醇可口。白咖啡採用名貴的精選咖啡豆,而且完全不參雜其他成分。在烘焙過程中,白咖啡是不加焦糖低溫烘焙而成,保留了咖啡原有的香味,同時去除了高溫炭烤所產生的焦苦與酸澀味,香醇且不傷腸胃。最難得的是,白咖啡的咖啡因含量非常低,既符合了現代人 健康 瘦身的要求,又避免了飲用一般咖啡所帶來的燥熱與煩惱。
來到怡保,當然必喝白咖啡啦!這里呢,可以先去最出名的舊街場白咖啡總店(Old White Caffee)坐一坐,點一杯熱的白咖啡,只需4.1馬幣,咖啡店外的側牆上就是創始人的壁畫。
可是,在這里,cici要強烈推薦的是另外一家店——新源隆茶室(Kedai Kopi Sin Yoon Loog)。這家已經有60多年 歷史 的老店,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馬來西亞第一家白咖啡點,可惜老闆不認識蔡瀾,也被Oldtown搶先一步注冊了商標,但名氣雖然不大,卻一直是本地人心目中的The best的白咖啡。點一杯白咖啡品嘗,入口爽滑、純正、香濃,釅而不膩,不帶一絲苦澀,爽神舒心,香氣四溢,令人齒頰留香,既有西方咖啡的韻味,又有東方的精巧。
時間:07:00-18:00
名字:Kedai Kopi Sin Yoon Loog
地址:15A, Jalan Bandar Timah, 30000, Ipoh, Perak 30000, Malaysia
電話:+6-05-2414601
晚上去哪裡吃?一條糖水街,就夠了!
糖水街是位於新街場,怡保商場附近的一條街道,街道旁有超過50檔各式各樣的熟食及糖水攤,晚上七點才開始營業,這里的攤販都是用號碼來辨認的。
牛腩面,四果湯,魷魚蕹菜,雪花冰,廣東人、汕頭人的小煮炒、多類以紅豆蕃薯煮的甜品、潮州人稀飯、和喜面、印度人的拉餅等,應有盡有!
一整條街都是吃東西的夜市排擋,都是華人所開,如到了晚上7點後,這里都坐滿了食客,所以怕人多的話,可以錯開這個時間過去!
時間:17:00—深夜
名字:Tong Sui Kai
地址:Jalan Sultan Idris Shah, 30000 Ipoh, Perak
說到怡保「經典」的豆腐花與豆漿,老怡保都熟知開在戲院街的「奇峰豆腐花」,皆因在1952年,檔主從中國來的老阿嬤,就已沿街在該處擺檔,後來再傳給兒子,兒子又再傳給兒子,至今已是第三代。
該店售賣的豆漿是採用加拿大和美國的優質黃豆特製,喝起來的豆漿特別濃郁和清香,豆腐花方面則加入食品石膏粉,吃起來格外滑嫩,入口即化。
除了售賣豆腐花和豆漿,該店也有售賣涼粉,顧客如果覺得只飲用豆漿太單調,也可以點一杯「黑白」,即豆漿摻涼粉,或是來個「白白」,即豆腐花摻豆漿,顧客可以隨自己的口味做挑選。
奇峰豆腐花生意門庭若市除了是好吃之外,大眾化的價錢也是其中一個原因。該店每碗豆腐花的售價為80仙,一盒裝則1令吉70仙;豆漿方面則每碗80仙,支裝的售價分為1令吉70仙(小支)和4令吉50仙(大支)。
時間:10:30-售完為止
英文名稱:Funny Mountain Soya Bean
地址:Funny Mountain Soya Bean 49, Jalan Theatre, Ipoh, 30300, Ipoh, Perak 30300, Malaysia
電話:+6-0-125161607
天津茶餐室(Thean Chun Coffee Shop)吃的東西也很多,在馬來西亞這些茶室都不止一個檔賣吃的,但是這家的其他都不用推薦了,一定要推薦這個焦糖燉蛋,是我檳城一起工作的同事安利我到了怡保一定要吃的!
其實就是焦糖雞蛋布丁,但是沒有像國內的布丁都是果凍膠製成,這個是純天然的雞蛋,口感很好,但是看著QQ的,入口就化了,焦糖本身不會太甜,熱量低於普通的砂糖,甜品愛好者一定不要錯過!
英文名:Thean Chun Coffee Shop
地址:Thean Chun Coffee Shop 73, Jalan Market, Ipoh, 30000, Ipoh, Perak 30000, Malaysia
電話:+6-05-2553076
來到怡保,還有個一定要吃的,就是點心!
南華茶室不在遊客區,斜對面是大名鼎鼎的點心樓,不推薦,因為價格普遍偏高。而這里都是本地人,能看到華人,印度人還有馬來人拼桌吃飯。點心無論味道還是個頭和用料都是足足的。
水晶蝦包,裡面是兩個足足的大蝦仁!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粉,就是肉。
辣椒魚丸,很有特色,一整個紅辣椒裡麵包的是魚丸肉,回味有點辣辣的。
地址: 51-61 Jalan Raja Ekram, 30300 Ipoh, Perak, Malaysia
時間: 6:00-14:30
⑵ 舌尖上的馬來西亞,到馬來旅遊必吃的美食
馬來西亞必吃 美食 盤點
【椰漿飯】
廣受歡迎的馬來風味早餐椰漿飯是一種既香又辣的飯食。其中,飯是以椰漿蒸煮而成,佐以咖喱雞、牛肉或魷魚,以及黃瓜、炒江魚仔以及叄巴辣椒醬,整齊地端放在香蕉葉片里,是一道不可抗拒的 美食 。
【沙爹肉串】
聞名的沙爹( SATAY )是將鹵過的牛肉或雞肉串成肉棒,然後在炭火上燒烤,佐以甜中帶辣的花生醬汁,再配上黃瓜、洋蔥和一種稱為 KETUPAT 的馬來飯團(裹上棕葉煮成的)一起食用。
【肉骨茶】
肉骨茶,是把肉骨頭與葯材相結合的 美食 ,因為在食用的時候總會喝上一碗茶來解膩,慢慢的就被稱為肉骨茶。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最為盛行,但兩個國家的肉骨茶有有所差異,新加坡的肉骨茶胡椒味較重,馬來西亞的則葯材味道較重。
【雞飯粒 】
雞飯是全馬來西亞的經典 美食 ,而雞飯粒是馬六甲的特色,把米飯捏成一粒一粒的食用,據說是以前為了方便勞工直接拿著來吃。一般食用雞飯粒會配上一盤雞肉,雖然米飯的形狀搶眼,但味道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的還是要屬雞肉,非常鮮嫩。
【NASI KANDAR】
NASI KANDAR是廣受歡迎的印度回教徒 美食 。 NASI 是馬來文「飯」的意思,而 KANDAR 則是「扁擔」的意思。這是一種飯食,伴以用香濃的咖喱汁煮的各種雞、肉、魚等菜餚。 另外,和面做成小面團,而後做成各種煎餅,也是廣受歡迎的印度 美食 。
【煎蕊】
煎蕊(Cendol),又譯煎律、晶露,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地區的傳統甜點,也流行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南部。先是迅速刨出一大碗冰霜,放上早已煮得透爛的長粒紅豆、黑糖,再放一種混入綠豆粉製成的綠色米粉,最後一勺奶白的椰漿澆上來。
【蝦面】
馬來西亞的粉面種類很多,蝦面不得不提,曾經獲得過CNN東南亞十大 美食 之一,很多旅居國外的馬來西亞人最想念的還是要屬蝦面了。蝦面的味道偏辣,口味較重,以濃香的蝦汁為湯底,並用2種不同的面混合,最後澆上辣油,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菜。
【西刀魚丸】
馬來西亞的西刀魚丸同乒乓球有得一比,輕輕往桌上一扔,便彈得好幾下。魚丸並不是單獨吃,而是隨客人的喜好來搭配不同的面、湯或粥一起煮,雪白的魚丸入口Q彈,湯汁鮮美,是當地人最鍾愛的早餐之一。
【叻沙面】
叻沙是一種特色湯底,將多種食材如蝦米、辣椒、椰汁、香茅等煮在一起,熬製成湯,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文化與華人文化相結合下的 美食 產物,也是娘惹 美食 中最負盛名的。叻沙通常與面、粉一起食用,辣中帶一點甜,湯底較濃稠,味道比較重。
【咖喱面】
一碗好的咖喱面的湯應該是濃而不膩。面條是馬來西亞獨有的黃色的鹼水面。有的人喜歡面摻米粉來吃。
【娘惹菜】
「娘惹」原本是指華人與馬來人婚配的後代子裔,尤其是指女性,爾後演變成泛指華人與馬來人相融的文化,這也包含飲食在內,因此在馬來西亞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如甜醬豬蹄、煎豬肉片、竹筍燉豬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由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精製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適中,嚼頭兒足著呢。
【白咖啡】
馬來西亞白咖啡是咖啡豆不加焦糖直接低溫烘焙,時間是高溫炭烤的2.5倍,研磨成咖啡粉。就是由於這一工序去除了一般高溫熱炒及炭烤的焦枯、酸澀味,而且保留了原始咖啡的自然風味及濃郁的香氣,令人回味無窮,香濃順口而心動,泡出來的咖啡色澤奶白金黃,稱其為「白咖啡」,味道芳郁香滑順喉。
馬來西亞的檳城匯集了中國、馬來西亞、印度、英國各種風味 美食 ,品嘗檳城的 美食 最好不要去富麗堂皇的酒店,貌不驚人的街邊小食攤很可能就經營著傳承了數代的 美食 。推薦到沿喬治鎮靠碼頭的街道覓食,一路向北,沿街有很多甜品小鋪,紅豆冰、杏仁茶、雜冰、糯米粥、四果湯……在檳城,不需要趕任何景點,只需將自己完全放鬆,好好享受這個城市所帶來的度假時光。
⑶ 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在吉隆坡不管是中國菜、印度菜、東南亞菜還是西式菜餚在這里都能吃到。本文就來介紹下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特色美食有哪些,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1)椰漿飯
Nasi Lemak 在米飯中加入椰漿、香蘭葉和姜,混合後蒸熟,配上黃瓜片、咖喱 雞、花生一起食用,是馬來西亞最傳統和最受歡迎的佳餚。
2)沙爹
Satay 通常為羊肉、牛肉或雞肉,用鹵汁浸泡後再用炭火烤,最後蘸沙爹 醬,配以洋蔥和黃瓜吃,好吃又便宜,不容錯過。
3)肉骨茶
Bak Kut Teh 肉骨茶即為加入黨參、當歸、桂皮等多種中葯的排骨湯,葯材味香 濃,非常補身。
4)海南雞飯
Chicken Rice 將雞肉用香料和鹽蒸熟後冷卻,等皮肉間的油脂形成膠凍,而煮雞 時的湯汁和雞油則用來煮飯,成為雞油香飯,最後一同盛盤食用。
5)啰喏
Rojak Rojak在馬來語中是「大雜燴」的意思,在煮馬鈴薯、炸明蝦,煮雞 蛋、芽菜和小黃瓜(青瓜),加上啰喏和厚厚一層香辣花生醬混合而 成,或是將水果切塊淋上啰喏和一些碎花生等一起食用。
6)醬蒸魔鬼魚
記得我們在水族館里看到的那個扁扁的有著長「尾巴」的魚嗎?那個 魚(Eagle Ray)配上各式的醬來蒸,就變成了馬來西亞人餐桌上的一 道常見、價廉又美味的菜。馬來西亞人的.口味比較重,所以它的煮法 通常是蒸,再配以不同的香料,鋪在芭蕉葉上,配菜是羊角豆(秋葵) 和豆角。這道菜香香辣辣的葡萄牙口味,又有酸甜帶辣的冬陰功口 味,還有濃郁香辣的亞叄味,甚至借鑒了中國風味的四川醬料蒸魚, 當然已經改良成了當地口味。在茨廠街那檔出名的羅漢果涼茶檔後 面,晚上有葡萄牙式蒸魚,它的魚就是魔鬼魚,此外好吃的還有那檔 的蒸蝦,和蒸蘇東(魷魚圈),不過只是食材不同,味道都是一樣的 。
⑷ 走過路過不容錯過的馬來西亞美食合集來啦
說起馬來西亞的 美食 ,那可謂中西合璧,貫通古今,應有盡有,數不勝數 我貼心為您整理了首府吉隆坡值得打卡的 美食 ,別忘了收藏喲!
所謂肉骨茶,顧名思義,有肉有茶,是一種骨肉兼飲茶的飲食方式。但是,此茶非彼茶喲 實則是以豬肉和豬骨,混合中葯及香料,如當歸、枸杞、黨參、西洋參、甘草、大蒜等,熬煮多個小時的濃湯,所以馬來西亞的肉骨茶葯材味較重,與潮州肉骨茶的胡椒味大不相同。如若讓我為肉骨茶重新命名,作為直爽的東北妹子,定會叫它排骨葯材湯,多接地氣
肉骨茶分為干鍋和帶湯的兩種,帶湯的肉骨茶一定要點一份切成寸斷的油條加進去,讓油條吸滿濃郁的湯汁,一口咬下去,軟糯的油條所浸染的肉骨茶的味道在嘴中回甘。干鍋的招牌肉骨茶,肋排的肉質十分厚實,鮮嫩入味,夾出排骨沾一下自製的蘸醬(此處推薦蒜蓉辣椒和秘制醬油),配一口白米飯,香醇美味。
招牌碳烤雞翅:半個手掌般的大雞翅外面刷上濃厚的醬料,碳火烤得滋滋冒油,一入口,肉質軟嫩不膩,絲絲入味
不過小夥伴們都有街邊擼串的經驗,所以嘛,碳烤雞翅味道好不好,嘗一口你就知道!尤其對於我我這種縱橫東三省的人來說,大金鏈子小手錶,一天三頓小燒烤,依舊可以為吉隆坡碳烤雞翅打call,足以證明味道那是相當不錯
吉隆坡的螃蟹非常新鮮,一些 美食 店更是當天捕撈當天就做,你印象中的海鮮是「腥」,但這里絕對不是,就一個字「鮮」,打開已經炒的酥脆的殼,露出雪白的螃蟹肉,沾著盤底金黃一片的流沙鹹蛋黃,真的是人間哪得幾回嘗
介紹了上述眾多肉菜,滿足了我們肉食動物的基本需求,那必不可少的主食便是馬來西亞特色--椰漿飯
聽聽這個名字,看看這張圖片,甜甜的滋味有沒有充斥你的味蕾,甜甜的戀愛你沒有,那甜甜的椰漿飯你也要錯過嘛?
椰漿飯,品嘗起來有一股濃濃的椰奶香融合芭蕉葉香,主要由大米,椰汁,椰漿絲,雞蛋等製作而成,超級美味。
最後一個推薦以飲品結束吧,珍多冰它可是泰式飲品的代表喲,是一種類似於綿綿冰的甜品,裡面有各種果肉(還可以自行添加紅豆、糯米等),吃起來清涼無比~
絕無 美食 店鋪廣告植入喲,我沒有收任何 美食 店鋪的廣告費,畢竟賣房子我們是認真的
喂 買房子聯系我們呀
製作時間:2020年11月。
⑸ 馬來西亞10大必吃美食
馬來西亞10大必吃美食有炒粿條、福建面、檳城蝦面、叻沙、沙、CurryLaksa、SarawakLaksa、NyonyaLaksa、雲吞面、嘛嘛檔炒麵。
炒粿條是馬來西亞著名的經典美食之一缺輪,幾乎是每一個到馬來西亞的遊客到必吃的美食之一。炒粿條之美味的訣竅在於鍋氣,鍋越熱炒出的粿條越香!傳統的炒粿條都會使用豬油渣,用豬油渣炒出來的粿條味道更香也更好吃。
馬來西亞的福建面分別有:吉隆坡福建面和檳城福建面。吉隆坡福建面是乾麵,主要以老抽(黑醬油)、鹼面條、豬油炒制而成,最後在面上面撒上一些豬油渣,增加其香味。福建炒麵是一種源於吉隆坡的華人傳統麵食,也是雪隆地區的代表性美食之一。
馬來西亞景點
避暑勝地—金馬侖高原,一座擁有漂亮山坡的完美高原,受崇高壯觀的大山所圍繞。全年氣候清爽宜人,四季如春,在此處可見到許多歐式建築物錯落其間,也能局扮拆欣賞到遍布的茶園、花園和天然美景,更是馬來西亞頂級紅茶的種植地,來桐棗此千萬別錯過品嘗這好味道。
怡保—霹靂洞,於1926年左右被發現,是怡保的眾多石灰岩洞之一,洞內的詩文壁畫陶冶人心;石岩壁間悠悠透出的寒氣,沁人心脾;還有山頂的徐徐涼風輕拂思緒,舒暢無比。洞中佛像四十多尊,最引人矚目的是12.8米高的一尊大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馬來西亞
⑹ 馬來西亞檳城美食有哪些
檳城可以被稱為「美食的天堂」,那必然有它的原因。在檳城,只要走幾步路就會看到賣食物的攤位或是美食中心(茶室)。本文就來介紹下馬來西亞檳城美食有哪些,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1)薄餅 Popiah
這里的薄餅好像大型的春卷,用很薄的皮裡面卷著滿滿的料。裡面的「餡」有小蝦、肉碎、蘿卜、沙葛、豆芽、豆腐、生菜等,先弄熟,再在薄餅皮上加上醬料,這里可以選擇辣和不辣兩種口味。辣醬很辣但很香,不辣的話就是甜醬,最後將薄餅皮將料捲起來,切成幾段。這里的薄餅吃起來濕濕軟軟的,一口放進嘴巴很有滿足感,不能吃辣的`就不要嘗試辣的那種了,因為檳城的辣椒很辣。由於很多人是奔著薄餅而來的,而且賣薄餅的是個年紀很大的老婆婆(又稱嬤嬤薄餅),所以速度很慢,等的時候可以叫點別的東西來吃。
2)炒粿條(炒河粉) Char kueyteow
來檳城如果不吃炒粿條就好像來馬來西亞不吃肉骨茶一樣。來到這里當然也不要錯過這里的粿條。粿條看似很好炒,但是火候、粿條(河粉)本身和配料是非常重要的。從賣相上看,顏色和粿條是不是炒得條條分明是很重要的。火候不夠,粿條看起來顏色很淺;火候太過,又難免有焦味。粿條也是,如果太濕,軟軟的成一團;如果太干,吃起來就像在嚼橡皮筋。雖然很簡單的一樣東西,但是好吃與不好吃簡直是天差地別。這里的粿條炒得不錯,粿條不會太厚,條條分明、軟硬適中。配料與其他地方一樣,有蝦(還算滿大)、螄蚶(蛤,不吃的需要提前告知)、豆芽(芽菜)、臘腸片(甜臘腸)、韭菜等材料炒成的,小小一盤粿條也是用大炒鍋一份份炒出來的,所以有很香的味道,有點辣味的會比較好吃,很能吃辣的可以讓他加辣。另外可以讓檔主加個雞蛋進去,更美味。 炒粿條也需要等比較長的時間。
3)樂樂 Loklok
這里有幾張桌子是供人吃樂樂的,圓圓的桌子中間有個爐,爐里是滾著的水。桌上放著很多食材,比如菜、蘑菇、魚丸、肉丸等,用竹簽串起,好像吃麻辣燙這樣,自己想吃什麼就自己涮什麼。醬料有好幾種,甜醬、辣醬等,涮熟了之後蘸著吃,邊吃老闆還會再幫你加多幾串。全程自己DIY,可以吃幾串過下嘴癮。
⑺ 馬來西亞美食
馬來西亞美食有:
1. Laksa 叻沙
叻沙(Laksa)通常是一種以酸辣湯為基礎的菜,帶有濃面條或米粉,再配上新鮮的魚,蝦,有時還有雞肉片和雞蛋。全國各地都有不同類型的叻沙,例如檳城的亞參叻沙(Assam Laksa),檳城的叻沙是酸辣的版本,配上鯖魚,檸檬草和辣椒,使肉湯濃郁而清爽,絕對讓你停不下口。
咖喱叻沙,砂拉越叻沙,娘惹叻沙,和很多其他不同類型的叻沙你都能在大馬的小販攤位和餐廳找到。而且無論您享用的是哪種Laksa,它們都有自己本身獨特的味道。
2.Nasi Lemak 椰漿飯
椰漿飯(Nasi Lemak)的原始種類是用椰奶或Santan煮熟的米飯,還有香蘭葉。米飯配上辛辣的參巴醬,水煮蛋,烤花生,炸鳳尾魚和切成薄片的黃瓜搭配。而且這道菜是能自由配搭的,Nasi Lemak的食譜都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而進行更改。
有些餐廳會將蝦大蝦與這道菜一起提供,或者在其中添加香脆的炸雞,有些則喜歡將其與煎蛋搭配,甚至是太陽蛋!這道菜也有素食版本,或者是添加了即使是肉類主義者也能滿足的食物。但不管您選擇哪種類型,都可以確定能嘗到參巴香料,香脆的花生和大米奶油般的風味,一定會讓您的用餐體驗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3. Roti Canai 印度煎餅
Roti canai或Roti parotta是起源於印度的一種麵包。無論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甚至是宵夜,Roti Canai都是很多人的必選菜單。油光的面團被攤開並反復折疊,然後在空氣中翻轉,這樣在烹飪時就可以形成薄薄的脆皮層。這道菜幾乎在馬來西亞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而且價格很便宜。
它更有許多不同的種類,尤其是在全國任何地區的mamak(嘛嘛)檔。純朴的味道本身就讓人贊嘆不已,但是當它與雞蛋,煉乳,香蕉或您所能想像到的其他餡料一起添加時,就會烹飪成和原來完全不同味道的Roti Canai。
4. Nasi Kerabu 藍花飯
如果你到馬來西亞半島東部海岸旅行的話,你會發現藍花飯幾乎遍布各地。 Nasi Kerabu起源於吉蘭丹州和登嘉樓市,是由藍米飯,炸雞或魚以及不同類型的色拉,鹹菜,薄脆餅干或油炸可樂餅製成的特色菜餚。
米飯用蝴蝶豌豆花提取物煮熟,使其米飯呈藍色。加上獨特的調味料和許多美味的配料讓人能體驗到許多不同的口味質地,讓彼此完美契合。
⑻ 馬來西亞美食榜TOP40,看看這些美味你吃過幾種
馬來西亞的 美食 受到很多地區 美食 的影響,包括中國 美食 、印度 美食 和馬來 美食 。
在某些方面,它類似於印尼 美食 ,兩國有許多菜餚是一樣的。
接下來,我們來盤點一下馬來西亞Top40的 美食 吧!(排名不分先後)
這是一道印度穆斯林食物,由黃面條、牛肉或雞肉、蝦、蔬菜、雞蛋和醬油組成,再撒上一點辣椒,讓人無法抗拒。
印度炒麵最好的品嘗地點是馬來西亞的小攤,也可以在家裡自己烹制,不過味道可能會有些差別。
馬來撈面的原型還是中國的面條。裡面有濃郁的土豆肉汁,香料有檸檬草和生薑等。
常見的配料有大蝦、羊肉和鳳尾魚乾等。然後搭配酸橙、煮雞蛋等食用。
炒粿條在整個東南亞都很受歡迎。粿條是用米粉做成的,炒粿條最好使用豬油和醬油,然後是辣椒、蔥等香料,配料一般有蛤蜊、豆芽等,有時候也會有雞蛋和蝦。
好的炒粿條必不可少的就是鑊氣,賦予了粿條粗獷朴實的風味。
還是那句話,馬來西亞有很多中國 美食 ,雲吞面就是其中一樣。富有彈性的雞蛋面搭配用醬油和豬油做成的醬汁,再加一勺叄巴醬。
雲吞面上放著飽滿的雲吞、綠色的羽衣甘藍、辣椒和蔥等。雲吞面的雲吞可以是簡單的蒸煮而成,也可以油炸而成。
這道 美食 因為藍色的米飯而讓人印象深刻。
娘惹藍花飯來自馬來西亞北部半島的吉蘭丹州,它獨特的顏色來自被碾碎的藍花。藍花飯上撒有豆芽和炸椰子,然後淋上辛辣的菩杜醬(一種發酵的魚露)。地道的娘惹藍花飯是直接用手去吃的。
有人稱椰漿飯是馬來西亞的非官方國家菜,因為它在馬來西亞實在太流行了。傳統上,椰漿飯是在早餐時食用的,但是現在,人們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吃到。
椰漿飯基本上是用椰奶煮熟的米飯,但是配菜也十分重要。它通常會搭配各種配菜,比如煮雞蛋、花生、蔬菜、羊肉/雞肉/或牛肉咖喱、海鮮和叄巴醬。馬來西亞不同地方的配菜也會有所差別。
扁擔飯本質上是米飯搭配各種澆頭,通常包括咖喱、魚、雞蛋和秋葵,有點自助餐的意思。
扁擔飯餐館遍布馬來西亞各地,大多數時候都是24小時營業,由印度裔穆斯林經營。
竹筒飯是把糯米和椰奶混合,用香蕉葉包裹然後放在竹筒里煮熟。
做好的竹筒飯質地濕黏,通常和肉類或蔬菜一起食用。
馬來西亞的粥以椰奶為基礎,有些是甜粥,有些是加了各種蔬菜和肉類的鹹粥。
馬來西亞粥並沒有標準的版本,不同地區都擁有自己的特色。
醬汁烤雞就是用辣椒、大蒜和薑汁以及椰奶混合而成的烤雞。
烤雞搭配適量的調味醬,十分美味。這是一種馬來西亞大排檔食物。
這種是用大量椰奶和香料做成的牛肉/雞肉或羊肉。
先把肉和香料一起緩慢燉煮,直到液體完全蒸發為止。仁當在馬來西亞各地都很受歡迎,尤其是在節日期間。
叄巴蝦是一種峇峇娘惹菜餚,最早由15和16世紀的中國移民後代發明。叄巴蝦就是用叄巴醬調味的蝦,裡面還加入了羅望子汁,最終的味道為酸辣味。
峇峇娘惹,也被稱為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主要是華裔,最早來自中國東南部的福建省。他們定居在馬來西亞的沿海地區,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的檳城和馬六甲,以及泰國、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的部分地區。
酸辣魚在馬來西亞各地都很流行,它通常是用淡水魚或黃貂魚做成的。
裡面的香料有羅望子、生薑、蝦醬、大蒜、辣椒和其他葯草等。
烏達在馬來語中的意思是「大腦」,這是由它的外觀而得名。把魚醬和香料以及洋蔥末混合,然後用香蕉葉包裹,再放在木炭上烘烤而成。
這種烤魚是把魚和各種香料混合,然後用香蕉葉包裹,烤制而成。因為裡面加入了椰絲,所以具有獨特的椰香。
在馬來西亞,咖喱雞肉有很多種做法。
鄉村咖喱雞肉里一般加入了土豆和葯草等,其中,姜黃、非洲青檸葉和檸檬草等融合成獨特的香氣,裡面還有棕櫚糖和椰子醬,帶來特別的甜味。
鹵肉是檳城的娘惹 美食 ,它是用五香料粉腌制的豬肉,然後用豆腐皮包裹後油炸而成。
鹵肉一般佐以兩種蘸醬,辛辣的紅辣椒醬和加了雞蛋以及玉米澱粉的濃郁肉汁。
把魚用叄巴醬腌制後,放在香蕉葉上用火烤好即可。
這是土生華人發明的咖喱雞肉,「甲必丹」是當地華僑首領的頭銜,據說是因為有一位甲必丹問廚師:「今天晚餐吃什麼?」廚師回答:「咖喱雞,甲必丹。」
這種咖喱雞里加入了羅望子汁、石栗、姜黃跟和峇拉煎等,風味十分濃郁。
叻沙是馬來西亞的主食之一,有多種不同的版本。有些叻沙類似辣味咖喱,有些叻沙和魚一起搭配,有些則是和大蝦。
之前我們介紹過檳城的亞參叻沙,裡面加入了羅望子,獨具酸味。
這其實也是一種土生華人發明的娘惹沙拉,裡面除了魷魚外,還有胡蘿卜、洋蔥、蘑菇和豬肉等。拌魷魚在節日期間特別受歡迎,尤其是在農歷新年。
炸蘑菇通常是把蘑菇油炸後撒上辣椒或燒烤調味料。它可以作為開胃菜或小吃吃,也可以作為配菜。
很多人把沙嗲和泰國聯繫到了一起,而實際上沙嗲被認為起源於印度尼西亞。
沙嗲就是一種烤肉串,在馬來西亞,通常用雞肉、牛肉或豬肉做成。它使用的醬汁也因地而異。
羅惹在馬來語中的意思是「混合物」,其實就是一種用水果、蔬菜、油條做成的沙拉。
羅惹里還加入了蝦醬,口味是甜、辣和酸味的結合。
炸香蕉是很受歡迎的馬來小吃,其實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類似的 美食 。
經過油炸的香蕉甜度會更高,外面一層麵糊油炸後十分酥脆,搭配柔軟的內里,口感很討人喜歡。
雖然約翰麵包的來源還不清楚,不過這種三明治在馬來西亞很受歡迎。
約翰麵包就是在長麵包里夾著肉末和雞蛋等,並搭配各種調味料,比如蛋黃醬、番茄醬、燒烤醬和辣椒醬等,可以選擇一種多多種搭配。
馬來春卷是一種濕春卷,和越南的春卷不同的是,馬來春卷用蘿卜、炸洋蔥和豆芽等替代生菜。
網餅的名字來源自網狀結構,這種結構是因為在煎鍋上製作的時候形成了鋸齒一般的形狀,然後把煎餅折疊起來。
網餅通常和咖喱雞一起食用。
這種煎餅的餡料是大量的肉末、洋蔥以及香辣醬,如果你喜歡酸辣味,那麼它不會讓你失望,而且很有飽足感哦。
炸花生餅是把麵糊油炸成薄脆的程度,然後在上面撒上花生和鳳尾魚而成。
炸花生餅的鹹淡根據加鹽的多少有所區別,有些版本的還會用蝦或大蒜來替代鳳尾魚。
這是一種用麵粉、黃油和水做成的印度煎餅,質地蓬鬆,外皮酥脆。煎餅可以單獨食用,也可以搭配咖喱食用。
蘿卜糕是把米粉和磨碎的蘿卜絲混合,然後一起上鍋蒸成塊狀。蒸好後切成小塊,再加腌蘿卜、雞蛋、大蒜、蔥、醬油和魚露等一起炒。
蘿卜糕有白色和黑色兩種,黑色是因為加了黑色的甜醬油。
馬來粽和我們的粽子很像,不過它們的椰子是棕櫚葉或椰葉,吃的時候可以搭配咖喱或仁當。
這是煎餅式點心,又有點像雞蛋餅。曼煎糕里塞滿了大量的糖、花生,偶爾還會撒上玉米。
除此之外,曼煎糕也會有其他版本,但都是甜味的。
娘惹糕的種類很多,是馬來風格的糕點。
在娘惹糕的攤位你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糕點,這種柔軟的甜點不僅受到當地人的喜愛,也是很多遊客去馬來西亞必嘗的食物之一。
佩利塔麵食是一種馬來風格的糕點,這是一種雙層的椰奶甜點。
上面一層是加鹽的濃椰奶,下面一層是類似牛奶的液體和糖以及香蘭葉混合而成,顏色為綠色。最後裝在一口大小的香蘭葉做成的碗里,看上去就很可口。
碟子蒸糕在印度和馬來西亞都很受歡迎。它的味道類似蛋糕,裡麵包裹著棕櫚糖,外面撒有椰絲。
它的形狀很像碟子,吃起來軟糯可口。
我們之前不止一次介紹過咖椰吐司了。這是一種塗上了椰子奶油果醬和黃油的吐司。
咖椰吐司常被作為早餐,並輔以兩個煮熟的雞蛋、醬油和胡椒粉,也可以搭配一杯黑咖啡食用。
紅豆冰一直是熱帶地區的流行 美食 。刨冰淋上色彩鮮艷的糖漿、奶油玉米、煉乳、馬六甲椰糖等,當然必不可少的還有紅豆、棕櫚籽和果凍等。
刨冰甜點一直是熱帶地區的一種流行 美食 。
在馬來西亞可以品嘗到現場製作的甘蔗汁,甘蔗被放入榨汁機里,然後用瓶子或袋子收集汁液,這是非常新鮮且無添加的甘蔗汁。
以上就是馬來西亞最受歡迎的40種 美食 ,你吃過幾種了呢?
⑼ 馬來西亞好吃又地道的40大美食
馬來西亞菜系主要包括:中國菜、印度菜、馬來菜。馬來西亞的食物在某種程度上,與印度尼西亞的食物相似,因兩國共享許多相同的菜餚。
在大馬,考慮每餐吃什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里悠久的 美食 歷史 和燦爛的 美食 文化會左右你的選擇,從而在吃飯這件原本很輕松的事情上,你也變得猶豫不決!
所以,為則槐敏了減輕你在馬來西亞的 美食 選擇困難症,我們特地精挑細選了地道又好吃的40道大馬 美食 ,接下來一一介紹。當然,這些 美食 並不存在什麼先後排名,因為它們都很好吃!
1
印度麵包
Roti canai
印度麵包是受到印度煎餅的啟發,食材包括麵粉、黃油和水,有些會摻入入牛奶,會讓味道稍微香甜可口一點。印度麵包整體平整而有層次感,經煎鍋油煎以後,大餅會變得蓬鬆可口,外面一層更是鮮脆無比!吃的時候可以什麼都不添加,或者蘸著咖喱肉湯吃。
2
馬來鹵面
Mee rebus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馬來西亞在傳統中國面的基礎上,開發了不少特色面,馬來鹵面就是其中一道特色面,製作這道面,首先要取漂白過的黃面,浸泡在咖喱土豆肉湯中,並加入檸檬草香料和生薑。馬來鹵面這道菜跟馬來炒麵很像,面里還添加了大蝦、羊肉和小魚,以及青檬、豆芽、煎蛋等配菜。
3
咖喱湯土雞
Gulai ayam kampung
咖喱湯雞肉有很多種烹飪方式,比如鄉村風格、傳統香草土豆風格等。咖喱湯雞肉之所以好吃在於它的味道好,姜黃粉、泰國檸檬葉和檸檬草使得咖喱湯雞肉發出陣陣香味,棕櫚糖和椰漿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之效。
4
五香鹵肉
Lor bak
五香鹵肉是一道來自檳城的娘惹菜,製作這道菜的時候,先用五味香粉鹵制燜肉,然後包在豆腐皮裡面,放入鍋中慢煎。五香鹵肉配有兩種蘸料,一種是紅辣椒醬汁,另一種是玉米澱粉肉湯汁。
5
烤魚
Ikan bakar
這是一道美味的海鮮燒烤,先用最重要的參巴醬腌制魚肉,然後用香蕉葉包好,放在火上烤。這道菜很時候跟家人好友一起享用。
6
炒粿條
Char kuey teow
炒粿條絕對是馬來西亞最歡迎的 美食 之一,也是東南亞最火的一道麵食,這道菜必須感謝馬來西亞的華人移民們。炒粿條用的食材是扁平的河粉,經豬油爆炒之後,加入黃豆醬、辣醬、扇貝、蝦肉、豆芽、香蔥和雞蛋一起下鍋。火候掌握對於炒粿條的味道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7
炒蘿卜糕
Chai tow kway
這道菜先將米粉和白蘿卜碎混合放入蒸鍋中做成糕點,然後將白蘿卜糕切成塊狀,配上豆醬、魚醬、雞蛋、大蒜和洋蔥一起上桌。
8
炸香蕉
Goreng pisang
炸香蕉一道很出名的馬來風味 美食 ,世界各地都有不同風味炸香蕉,經深炸之後的香蕉可以焦化香蕉中的天然糖分,這比原味的香蕉口感更香甜;大馬華人版的炸香蕉更加酥軟香脆明漏。
9
甲必丹咖喱雞
Chicken curry kapitan
甲必丹咖喱雞不是一道普通的咖喱雞,而是一種風味濃濃的娘惹 美食孫枝 ,配料有羅望子汁、石栗、姜黃粉、蝦肉醬等。這道菜的名字「甲必丹」來源於一位住在檳城的印度或中國首領,據說這位首領有一天問他的廚子:「今晚吃什麼?」廚子答:」咖喱雞,甲必丹(首領的音譯)!「於是,甲必丹咖喱雞這道菜就有了。
10
馬來粽子
Ketupat
這道 美食 也是馬來西亞必須要介紹的小吃,馬來粽子不止一口味,在大馬有很多種做法。馬來粽子最基本的做法是在;用棕櫚葉編織一個個荷包,然後包住手掌大小的米飯團,用力壓一壓就成型了。吃的時候可以蘸著咖喱或椰漿牛肉一起吃。
11
娘惹沙拉
Jeu hoo char
Jeu hoo char是一種美味的娘惹沙拉,食材有胡蘿卜、洋蔥、蘑菇、豬肉和墨魚等,這道菜在節假日的時候很流行,尤其是農歷新年的時候很受歡迎。
12
咖椰土司
Kaya toast
伽椰土司是一種椰蓉奶油果醬塗抹到黃油麵包上的 美食 ,吃的時候配上一杯濃濃的咖啡,絕對是一道精緻的 美食 。很多大馬本地人早餐都是吃伽椰土司配上兩個軟煮蛋。
13
紅豆冰
Ais kachang
紅豆冰是一種冰和各種豆子的混合 美食 ,一般都是加上糖盛在小碗或小杯子裡面,然後撒上奶油玉米、煉乳、果凍以及各色甜味劑,炎炎夏日很適合來一碗。
14
甘蔗汁
Air tebu
在亞洲很多地區,很多人都喜歡啃甘蔗,但也有很多人喜歡喝甘蔗汁,馬來西亞人喜歡榨汁機裡面榨出的甘蔗汁,一般先用瓶子裝好,然後就可以很方便地享用了。
15
雲吞面
Wonton mee
雲吞面有很多版本,最初來自中國,後來風靡全亞洲,馬來西亞最好吃的雲吞面在檳城,彈性十足的雞蛋面配上粘性十足的豆醬和豬油,再加上一勺熱熱的參巴醬,味道好極了。雲吞面的配菜一般有:甘藍葉、洋蔥片、腌制的綠辣椒等。
16
馬來春卷
Popia basah
馬來春卷是一種比較大個的春卷,相對於一般香脆的小吃而言,馬來春卷是沒有經過油煎的,所以比較 健康 。跟越南春卷雖然相似,但是馬來春卷還是有自己的特色,配菜有大頭菜、油煎蔥和豆芽。
17
清粥
Bubur
賣清粥的攤位很容易發現,通常不銹鋼大鍋配上長鐵勺的攤位就是賣粥的。清粥通常是椰奶或者是糖水熬制,並混有蔬菜、肉和團圓。當然啦,大馬不同地方的清粥,口味也是不同的。
18
網面
Roti jala
網面也叫網格麵包,是麵粉經過Z字形的煎鍋製作而成,堆放在盤子里像法式煎餅,吃的時候配上咖喱雞肉,一日三餐都適合吃。
19
煎蘑菇
Cendawan goreng
馬來西亞煎蘑菇比一般的深煎蘑菇還要好吃,撒上辣辣的胡椒粉或者烤肉醬,是一道很開胃的小吃,能滿足你對於油煎的所有美好想像。
20
三巴蝦
Sambal udang
三巴蝦是一道娘惹菜,由15-16世紀的移民華人後代發明的。娘惹和稱海峽華人的祖先主要來自中國東南方的福建,定居在檳城、馬六甲、泰國、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他們通常以 美食 而聞名,三巴蝦就是其中一道很受歡迎的菜,辣椒醬配蝦米,淋上羅子望汁,太好吃了。
21
印度煎餅
Murtabak
印度煎餅是由填滿肉碎和洋蔥的麵包香煎而成,淋上辣醬,絕對能填飽你的肚子,所以很適合胃口大的人。最好吃的印度煎餅是由很大份的肉末製作而成,一口就可以讓你愛不釋口,辣辣的,想不捲舌都不行!
22
酸辣亞參魚
Asam pedas
著名的檳城烹飪學校Nazlina Spice Station的創始人說,酸辣亞參魚是她心目中大馬最好吃的 美食 之一,這是馬來西亞半島很受歡迎的一道咖喱魚,主要由魟魚或淡水魚製作而成。酸辣的配料主要是:羅子望、生薑、蝦米膏、大蒜、辣椒和香草。
23
馬來竹筒飯
Lemang
馬來竹筒飯是粘性的米飯混合椰奶在竹筒中加熱而成,吃的時候配上肉和蔬菜。竹筒飯的製作比較耗費時間,挖空竹子並內襯香蕉樹葉,加入米,小火慢煮而成。最終的米飯,香香的、粘粘的。
24
烏達
Otak-otak
命名烏達這道菜的人不是一般的幽默,「烏達」在馬來文中是「大腦」的意思,菜名是從外形而非味道和食材而得來。魚糕、香料和洋蔥塊懶散地抱在一起,罩上香蕉樹葉,放在木炭火上烤,等綠色的外衣被烤黑了,裡面淺粉色的食材也開始變熱了。吃的時候很簡單,從葉子里取出來入口即可。記得牙齒嚼一下,不是直接吞哦!
25
蕉盒軟膏
Tepung pelita
蕉盒軟膏是一種馬來風味的油酥糕點,能輕松取代飯後其他甜點的C位,很多人都會沉溺於這個雙層的椰奶糕點。蕉盒軟膏的上層是厚厚的加鹽椰奶,下層是牛奶液體混合物和班蘭綠色的糖。
26
花生脆餅
Rempeyek
馬來西亞很少有 美食 比花生脆餅更咸更招人喜歡,這道大馬 美食 主要是由面團深煎成香薄脆餅,並鑲上一顆顆的花生米和小魚,鹽的多少可以變化,也有用蝦米和大蒜代替小魚的。
27
沙嗲
Satay
很多人認為沙嗲來自於泰國,其實這道烤肉來自於印度尼西亞。撇開起源不說,應該沒人反駁這道肉串串很好吃吧?肉可以是雞肉、牛肉也可以是豬肉,醬汁每個地方不一樣。
28
羅惹
Rojak
羅惹在馬來文裡面是「混合物」的意思,這是一道面團碎+水果+蔬菜的混合菜,大馬不同的地方,配方會 不太一樣,但都會配有很受歡迎的蝦米膏。總之,這是一道酸甜辣而不苦的混合 美食 。
29
馬來椰絲糕
Putu piring
馬來椰絲糕在印度和馬來西亞很受歡迎,有蛋糕的味道、也有棕櫚糖的味道,外形酷似盤子,加熱的時候用白布包好放在錐形的蒸鍋裡面。
30
薩塔
Satar
如果說烏達是個大雜燴,各種熱狗配烤魚,那麼薩塔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雪蘭莪州八打靈再也的格拉納再也集市,一個攤位上寫著「來自東海岸的鯖魚薩塔「,這道 美食 也是用香蕉樹葉包裹烤制,製作過程跟烏達簡直如出一轍,但是薩塔配有更多的魚肉、更少的佐料和更大的分量。
31
叻沙
Laksa
作為馬來西亞菜餚中的一道主菜,叻沙餐館都已經開到國外了,近一點的話,曼谷、上海都可以看到叻沙的身影。叻沙有很多變種,對於那些辣味很重的人來說,火辣辣的叻沙咖喱面湯可以讓你體驗到辣的「高潮」!可以選擇的配菜主要有魚肉和蝦。我最喜歡的叻沙是檳城亞叄叻沙,酸辣的魚湯裡面加了很多羅望子,夠勁!
32
扁擔飯
Nasi kandar
扁擔飯基本上是米飯配可供選擇的配料,這些配料通常包括咖喱、魚肉、雞蛋、秋葵等。每一樣東西都像自助餐一樣的,想點多少就點多少,很自由風格。扁擔飯在馬來西亞非常受歡迎,遍布大馬全國各地,基本上是24小時營業,多數是印度裔穆斯林老闆掌管生意。
33
粿糕
Kuih
多樣化是粿糕的特色,Kuih是馬來特色的甜食。大小剛好,一口一個,甜味也剛好,Kuih一般是小攤販攤位上最多彩的 美食 。這種軟軟的甜食,一般在天黑之前就會被買完。
34
椰漿牛肉咖喱
Rendang (beef)
雖然有時被錯誤地稱為咖喱菜,但是大馬的食物愛好者指出椰漿牛肉咖喱絕非厚實的椰漿和香料那麼簡單。不同的椰漿牛肉咖喱做法是不同的,比如有些是細火慢燉,讓牛肉充分吸收香料的香味,直到玫瑰色的液體完全蒸發掉。在節假日里,馬來西亞各地都有椰漿牛肉咖喱賣。
35
約翰漢堡
Roti john
不管約翰是誰,很顯然他喜歡三明治的長條麵包中有烤肉碎、雞蛋,然後沾滿甜果醬。蛋黃醬、蕃茄醬、燒烤醬和辣椒醬,這些都是你可以選擇的調味料。
36
椰漿飯
Nasi lemak
有部分人稱呼椰漿飯為馬來西亞非官方的國民 美食 ,剩下的那部分人都說它很好吃!顧名思義,椰漿飯就是用椰汁烹飪的米飯。不同地方的椰漿飯會有一點差異,因此吃椰漿飯要看你所在的地方是大馬哪個地區。比如,有些椰漿飯會有半切的煮蛋、花生米、蔬菜、羊肉或雞肉或咖喱牛肉、海鮮、三巴醬。椰漿飯傳統上是作為早餐的,但現在任何時間都有人點椰漿飯,因為太好吃了。
37
雞濺
Ayam percik
對於熟悉Ayam percik的人來說,KFC在本地比其他快餐更受歡迎並不難理解。通常,Ayam percik是香香的烤雞加上多汁的辣椒和姜蒜並混合新鮮的椰汁。只要percik的醬汁分量剛剛好,這道馬來西亞小攤販主餐Ayam percik比其他任何食物都能激起你的興趣。
38
哥拉卜飯
Nasi kerabu
如果藍寶石色的飯沒有激起你的好奇心和食慾,我想大馬隨處可見的排隊點這道吉蘭丹美味佳餚的人群,應該會吸引你的注意。Nasi kerabu那迷人的藍色來自馬來北部半島的吉蘭丹telang花,這些花被壓碎並融入米飯就變成了藍寶石色。藍寶石色的米飯上還鑲嵌了豆芽、油煎椰肉,並被多汁的魚醬澆透了。其實在真正的吉蘭丹文化中,你得用手吃這道 美食 。
39
慢煎糕
Apam balik
如果你沒有品嘗這道 美食 ,那麼你的味蕾在大馬並沒有真正的打開!Apam balik是帶有蛋卷的煎餅小吃,配料除了糖之外,還有花生、爆米花等,這是一道不斷與時俱進的 美食 。
40
風味炒麵
Mee goreng mamak
這道印式穆斯林 美食 的食材包括:黃面條、牛肉或雞肉、蝦、醬油、雞蛋和蔬菜,以及少許的辣椒 。聽起來很簡單,是不是?你可以回家嘗試自己做這道菜,但是味道可能與大馬小攤販的正宗味道相差很大!
最後
介紹完了大馬最好吃最地道的40道 美食 ,這么多 美食 ,總有一道是你喜歡的!如果你說都不喜歡,鬼才信你呢!
參考資料
[1] 大馬之聲
⑽ 馬來西亞(吉隆坡)美食篇3
旅行的路途上有那麼一個地方總是披著神秘的面紗,大家對他的了解大都來自各種新聞報道。 美食 都是各種黑暗料理,風土人情總結為逗比 社會 , 社會 治安奇差無比。也許很多小夥伴都和我一樣很想去親自體驗一下那個國度。但是沒有辦法說服自己真正踏上那片土地。那個地方就是我至今也不敢踏足的印度!
初體驗印度的 美食 和文化完全可以在馬來西亞完成,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其中印度移民就有3分之一。帶來了正宗的印度 美食 和文化。
吉隆坡:小印度(印度移民聚集區),黑風洞(馬來西亞印度教寺廟標志),等等都是印度 社會 的縮影。
我帶領大家一起去 探索 一下吉隆坡的印度文化和 美食 。
印度教聖地吉隆坡的小印度宛如真正的印度,同樣可以看到融合信仰和崇拜的宗教場所,教堂、清真寺、印度教廟宇和佛寺並排林立著。最五彩繽紛的建築是巨大的斯里肯達薩米廟 「Sri Kandaswamy Temple」,也是泰米爾 「Tamil」 風格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在小印度區,蕉葉飯「Banana leaf rice」餐廳隨處可見,主菜都是以香蕉葉盛裝上桌。傳統的蕉葉飯其實是素食,簡單的三菜一飯,淋上咖哩,配上數片Papadam脆餅及咸辣椒,但若是你想吃得更豐盛些,還可以加點肉類、海鮮等。
印度煎餅在馬來西亞叫做「Roti Canai」,可以有好幾十種做法,推薦大家嘗一嘗Roti tissue這種。物如其名,印度煎餅Roti tissue外型就象是一張衛生紙,餅皮相當薄,但相當脆,一般的吃法是會灑上煉乳或是砂糖。
印度本土風味的拉茶,就一定要嘗試香料奶茶「Masala Chai」,印度香料奶茶的成分,除了紅茶、牛奶、糖,還包括:豆蔻、肉桂、丁香、八角,煉乳等,豐富我的味覺體驗。
Restoran Rebung Chef Ismail 印度自助餐廳,一家開在中央市場小印度附近的知名自助餐廳,街邊很多餐廳我看到環境以後就不敢去吃了,找到了這家自助餐,種類齊全,最主要是干凈。一個人55吉令,不到100塊人民幣。
分午餐和晚餐,全部都是當地人去吃的,位置比較偏僻!如果小夥伴沒有足夠的旅行時間想一站式體驗各種印度 美食 。他家是不二選擇,我親測絕不會吃壞肚子。(大部分街邊店咱們中國胃真的受不了)
印度餅配咖喱,作為印度國民餐桌上最常見的一種食物,淵源流傳。絕對是重口味和餅類愛好者的福音!有咖喱口味,椰奶口味,馬蘇拉口味等各種口味多達8/9種!小夥伴們可以每種都體驗一下。蘸料是不會額外收費的!在小印度基本上3分之一的街邊餐飲店都是賣這種食物的。
黑風洞最為馬來西亞最大最重要的印度教寺廟,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尤其是節假日,吉隆坡周邊的印度教徒都會聚集於此地,舉辦各種奇葩祭祀活動。小夥伴可以挑選周末去,能看到很多表演!
黑風洞位於吉隆坡郊外,地鐵可以直達,交通很便利,想體驗印度教文化是必須要去看的。同時也可以近距離體驗到人/猴子/蝙蝠/鴿子的和諧相處,這里的猴子都不怕人,猴子再印度人看來是神靈,所以被慣壞了,只要你不注意自己的東西都會被搶。小夥伴要格外注意!我的運動相機就捐獻出去了!
吉隆坡的印度 美食 和文化就先和大家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有對這方面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私信我,我給大家分享更多的見聞!
下一期咱們就離開吉隆坡,去馬來西亞其他著名的城市體驗不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