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疫情期間基本經濟有什麼
⑴ 去馬來西亞留學安不安全
馬來西亞的治安環境還是相對安全的,但是要注意的問題還是有很多,比如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識,還有對錢財的保管,接下來隨著我一起來看看具體情況吧。
去馬來西亞留學安不安全
去馬來西亞留學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大部分學校都在郊區,並不像市中心有很嚴的安保,出行安全需要同學們自己注意,比如結伴出行,天黑後不要獨自出門,溫馨提示,大馬的「飛車黨」情況屬實,所以同學們盡量出行靠馬路內邊走,背可以斜挎的包,注意自我防範。經濟的發展基於和諧穩定的社會,國泰則民安,馬來西亞在大力發展本國經濟的同時,必然嚴抓社會的安全治理工作。
疫情期間的治安
在疫情期間大馬的治安工作也在不斷升級變化,主要有以下一些措施:
01
行動管指令(PKP/MCO)
馬來西亞從2020.3.18-5.3期間落實行動管制令,在這期間除了基本需求服務外,其餘一律都得關閉。當時不允許跨洲,民眾只有在必要情況下才可外出購買必需品或葯物,而且只限一家之主。
純橋配02
有條件行動管指令(PKPB/CMCO)
馬來西亞從5.4-6.9落實有條件行動管制令,大部分商店可開放營業,但很多制定領域,比如電做指影院,理發店,美容院,健身房等等都不被允許開放,學校仍然關閉,民眾也不被允許跨洲。
03
復甦式行動管指令(PKPP/RMCO)
馬來西亞從6.9-12.31落實復甦式行動管制令,在落實復甦式行動管制令期間,學校恢復上課,民眾可以跨州,大部分的商業活動可恢復開放,但還有指定行業,比如夜店等,咱不允許營業。
04
加強式行動管制令(PKPD/EMCO)
這是針對小范圍或住宅區(例如一棟公寓內)的行動管制令。此管制令涉及封鎖區域,禁止人民離開住家范圍。令,除了獲取日常用品,外人不得進入。EMCO只在特定地區執行。
05
針對性加強式行動管制令(PKPDB/TEMCO)
這是針對特定地區的行管令,當某個區的確診病例暴增,成為疫情紅區,一般將落實這個行管令。
06
辦加強式行動管制令(PKPDS/SEMCO)
可以說是加強式行動管制令的降級版,管制沒有那麼嚴格,民眾可以在被封鎖的范圍內自由行走。
馬來西亞留學安全問題
1.自我安全
學生除了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從源頭上避免傷害,隔離危險。
盡量避免晚上外出。如果有急事,一定要找人陪,或者至少讓其他朋友知道你的行程,並且要保持聯系,這樣一有情況就可以及時報警。
2.錢
消畝學生落地後,需要盡快將現金存入銀行,先開戶辦卡,然後填寫資料,修改密碼。切記不要將密碼等重要信息透露給他人。
通常,建議外出時少帶現金。用銀行卡支付其實更方便,還可以享受優惠。
3.證件文件
各種身份證明,如護照、簽證、學生證等,都需要大家妥善保管。當然,不要隨便借給別人。校園貸款和網商貸款在馬來西亞也很常見,只要提供文件,一定要提高警惕。
如果不慎丟失,需要立即到出具證明的部門報告。
4.社交生活
學校里到處都有安保人員,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同時也要保持警惕。對於放學後的其他社交活動,例如聯誼和聚會,學生需要將安全放在首位。
⑵ 分析馬來西亞經濟狀況
自2010年以來,馬來西亞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僅在2015到2016年有小幅下降,隨即馬來西亞政府公布第十一個馬來西亞計劃,經濟又有所回升。
根據世界銀行的官方數據和貿易經濟學的預測,2019年馬來西亞的國內生產總值價值3700億美元。馬來西亞的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經濟的0.31%,且進出口貿易依然是推動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⑶ 馬來疫情導致博世部分晶元八月後「斷供」何小鵬發文「喊苦」
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封測生產重鎮和被動元件生產國,但在疫情發酵下,部分晶元廠「癱瘓」,將加劇「缺芯」問題。
8月17日,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在朋友圈寫道,由於馬來西亞疫情日趨嚴重,某半導體晶元供應商的馬來西亞Muar工廠繼之前數周關廠,再度被當地政府要求關閉部分生產線至 8月21日,這將導致博世ESP/IPB、VCU、TCU等晶元受到直接影響,預計8月份後續基本處於斷供狀態。而Muar工廠受波及的員工有3000多人。
據悉,馬來西亞目前有超過50家半導體廠在當地設廠,其中不乏英特爾、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德州儀器、安森美等國際半導體巨頭,當地封測產能約佔全球封測產能的13%。另一方面,車用MLCC、晶元電阻、固態電容、鋁質電容等晶元產能均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
馬來疫情「重創」封測廠
當前,馬來西亞正面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嚴峻的形勢。
馬來西亞6月1日起實施的全面行動管制(MCO 3.0),多數產業中僅有具備高產值優勢的半導體產業不受限制。
其中,半導體封裝測試通常是指將通過測試的晶圓按照產品型號及功能需求加工得到獨立晶元的過程,東南亞地區佔全球27%的半導體封測產業份額,而馬來西亞全球佔比高達13%。隨著疫情的加重,部分工廠的關閉對於產能緊張的封測產業鏈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英飛凌在本月初發出預警,受到馬來西亞疫情影響,本季車用晶片、工業電力控制晶片產量仍維持在上季水平。英飛凌CEO普洛斯表示:「在供應吃緊的情況下,任何類似馬來西亞這樣因疫情而追加的限制只會更加打擊生產。我們正盡全力提升整體價值鏈。」
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COO吳玉田也在7月底的財報會議上預計,封測行業最早的供需平衡會在2023年的某個時候,該公司可能會繼續提高整個產品線的價格。他透露,很多客戶將長期服務協議從 2022 年延長到 2023 年。
安靠總裁兼首席執行官Giel Rutten也表示,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與客戶達成的多項協議超出了此前的常規協議,包括預付款等,「客戶願意支持這些不斷變化的商業條款並與我們合作。」
Giel Rutten提到,目前在供應鏈方面遇到挑戰,一方面,設備交貨時間延期,「我們看到新設備的交貨時間從過去六到八個月到現在翻了一番。」另一方面,材料供應,基板和引線框架面臨更大挑戰。
7月30日,意法半導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ean-Marc Chery在2021第二季度財報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世界面臨的挑戰。在第二季度,在新變種病毒的傳播下,該公司位於印度和馬來西亞的工廠運營收到影響,並採取暫時關閉位於馬來西亞的封裝廠。
意法半導體CFO Lorenzo Grandi表示,馬來西亞工廠停工將對第三季度收入造成影響,「工廠關閉肯定會對我們為客戶提供服務的能力產生影響。」他表示,這也將拉高產品價格。
波及的不止 汽車 產業鏈
最近兩周時間,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幾乎都以日增超 2 萬例確診病例的速度蔓延疫情,這些地區的製造業紛紛癱瘓,進而影響半導體以及 汽車 商品的全球供應。
小鵬 汽車 董事長何小鵬此前在接受第一 財經 采訪時表示:「我們跟中國、海外都在合作,一輛車現在有差不多1700顆晶元,需要非常多的晶元,將來小鵬在晶元的合作會做很多的事情。」即使在晶元上有許多合作商,但何小鵬對當前的情況並不持樂觀的態度,他在朋友圈中提到,對於 汽車 供應鏈來說,2021年8月可能是2020年疫情以來最有挑戰的一個月,其理由是繼電芯、晶元短缺之後,多地疫情又暴發將增加供應鏈的壓力。
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數據,截至8月9日,全球范圍內因晶元短缺導致的 汽車 產量損失已達585.3萬輛,其中北美和歐洲地區損失最大,分別為187.4萬輛和174.6萬輛,其次是中國,達112.2萬輛。AutoForecast Solutions預測,全球全年 汽車 產量最終損失可能會進一步上升到700萬輛。
不僅僅是 汽車 產業鏈,多個行業將會受到馬來疫情的持續沖擊波,手機等消費電子產業首當其沖。
第三季度,蘋果將推出新品,iPhone與Macbook Pro的MLCC主要供應商村田、太陽誘電與京瓷將在第三至第四季逐漸迎來需求高峰,但受到馬來西亞政府延長全國行動管制(MCO3.0)影響,全球被動元件(MLCC)市場供貨將面臨挑戰。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調查,目前高端MLCC最為吃緊,主要緊缺品項對應的終端產品包含手機、筆電、網通、伺服器及5G基站。在部分MLCC將可能無法順利出貨的壓力下,ODM廠後續整機出貨恐將受沖擊。
從產能來看,包括MLCC日廠太陽誘電 、石英晶體(Crystal)日廠NDK & Epson、電解電容大廠日本松下、晶元電阻(R-Chip)廠華新 科技 等,在當地的生產和貨運排程皆持續受阻。盡管太陽誘電於馬來西亞的廠房已於6月14日復工,並依當地政府規定調配60%的出勤人力,使其產能稼動率逐漸恢復至80%,然受到七月延長管制影響,整體產能應無法再往上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旺詮在馬拉西亞廠的月產能約有150 170億顆,華新科在該地產能為150 160億顆,僅僅是這兩家台廠位於馬來西亞的電阻產能就占據了全球7.5%的份額。
集邦咨詢表示,目前六月起各供應商的中、低端MLCC庫存已回升至60天的安全水位,然日廠的高端MLCC庫存仍低於30天。在馬來西亞封城管制持續延長的壓力下,其他在日本設廠的業者如村田制所、京瓷與韓廠三星將因此成為此波轉單效應中的受惠者。
⑷ 國外疫情期間什麼錢好賺
不知不覺,疫情爆發已經快三年了。在這三年裡,全球經濟和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年,一些行業進步很快,但更多的行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最近三年哪些行業發財了?其實屈指可數。綜上,大概有幾個行業。
一、與新冠肺炎相關的醫療產業。
雖然新冠肺炎對很多行業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與疫情防治相關的行業卻迎來了大爆發。
一開始,面具賺了很多錢。當時一個普通的口罩,高峰期能賣到幾十塊錢。疫情爆發的前幾個月,口罩廠商賺了不少錢。有人一個月賣口罩賺了幾十萬甚至幾百萬。
但是目前口罩不值錢。很多口罩才幾毛錢,口罩生產企業瀕臨虧損。
除了口罩,還有幾個行業是真正持續賺大錢的。
1.疫苗行業。
近幾年最賺錢的行業是什麼?屬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自2021年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接種。根據牛津大學Data中《我們的世界》的統計,截至2022年9月16日,全球共報告新冠肺炎疫苗12672907687劑,接種率為67.89%。
過去一年的疫苗接種可以說是燃眉之急,所以生產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公司也賺了不少錢。有些公司幾年前還處於虧損狀態,但在過去的一年裡,卻盈利了數百億甚至上千億。
比如瑪德納2021年凈利潤高達776億人民幣,其他大型疫苗公司利潤基本都在百億以上。
2.核酸檢測行業。
繼疫苗之後,核酸檢測行業可以說是近幾年最好的行業之一,尤其是對於國內的很多核酸檢測行業來說,因為近幾年各地反復出現疫情,各地不斷進行核酸檢測,甚至很多地方進行常規核酸檢測。
正因為如此,核酸公司的業務量非常大,營收和利潤增長都非常快。
比如下圖是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業務相關的部分上市公司業績。
從部分核酸檢測業務公司2022年上半年的業績來看,業績增長非常快,尤其是利潤增速驚人。很多公司的利潤同比增速超過100%,部分公司的凈利潤增速甚至達到3000%以上。
3.新冠肺炎的治療葯物產業。
全球范圍內,截至目前,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總數已達60948.279萬例。
這些病例患了新型冠狀病毒後,肯定會去醫院治療。而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成本相對較高,因此新型冠狀病毒相關葯物的需求也相對較大,這直接帶動了相關新冠肺炎治療葯物行業的增長。
4.其他與疫情防控相關的行業。
除了上面提到的行業,其實與疫情防控相關的相關行業在過去幾年也有明顯的業績增長,比如體溫計、消毒劑、隔離服、綠碼檢測機器人等等
⑸ 新冠疫情對馬來西亞醫療方面的影響
2020年2月4日,馬來西亞衛生部長宣布確診首例本國公民感染新冠病毒病例,該名41歲的男子於1月16日至1月23日赴新加坡參加國際會議,返馬後因發燒、咳嗽就診,於2月2日被建議轉往雙溪毛糯醫院接受隔離,2月3日確診。
截至北京時間3月4日上午11點,馬來西亞累計36名確診病例,其中有22名已經康復出院,其餘14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尚無死亡病例。3月3日新增的7例確診病例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馬來西亞單日公布新增病例最多的一次。這7名病例均與2月29日確診的第26例確診病患有密切接觸,但具體病例信息尚未公開。
對目前已公開的29名確診病例信息進行分析,按照國籍統計:15名中國公民,11名馬來西亞公民,另外3名分別來自美國、日本和義大利。
疫情態勢
馬來西亞的36名確診病例中大部分為輸入型病例。目前馬來西亞醫療資源充足,病患接受洛匹那韋和利托那韋等抗病毒治療,並補充氧氣。此外,馬來西亞衛生部對被檢測者、密切接觸確診病例者和醫護等救援人員進行了核酸檢測,1929名人員檢測結果呈陰性,另有142名正在隔離醫院等待檢測結果。
隨著近期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向最高元首阿卜杜拉遞交辭呈,馬來西亞政壇發生巨震。2月29日,馬來西亞國家皇宮宣布最高元首阿卜杜拉同意任命前副總理毛希丁·亞辛為新任總理,但何時組建新內閣尚不清楚,政治變革是否會對應對新冠疫情產生影響仍需觀望。
主要疫情防控措施
1.發布新冠疫情管理指南,收緊入境政策
馬來西亞衛生部在官方網站上設置新冠病毒專題欄目,公布了《馬來西亞新冠病毒管理指南》,涵蓋新冠疫情管理的方方面面,並定期更新根據疫情變化制定的新管理辦法,目前共包括21個附件和6個附錄文件。
在入境管控方面,馬來西亞政府制定了《新冠病毒入境口岸管理辦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馬來西亞並未對所有中國公民採取入境限制,但也制定了若干措施:
1、禁止中國湖北、浙江及江蘇籍公民入境。不論國籍,只要曾前往湖北、浙江和江蘇地區的人員,在14天內不能入境馬來西亞。
2、所有中國旅客及其他國家旅客需在國際入境口處接受體溫檢測。所有被拒絕入境的旅客將由所搭乘的航空公司安排後續回程事宜。
3、如不屬於前述限制入境范圍,但出生地為湖北、浙江及江蘇的旅客,馬來西亞移民局有權進一步詢問並查驗機票,確認無問題後放行,旅客需准備2~3個月的行程信息及往返機票行程單以備查驗。
4、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的新加坡-馬來西亞關口已經對中國公民關閉。
5、沙巴州自2月8日起,禁止所有在過去14天內到過中國大陸的外國公民入境,所有從中國大陸出發或經過中國大陸的過境旅客均不得進入沙巴。沙巴州永久居民和持有工作證、學生證、長期訪問許可等長期居住許可者,如在過去14天內到過中國大陸,入境後須強制在家隔離觀察14天。沙巴州政府可為目前在沙巴的中國公民辦理一次最長7天的簽證延期。
6、沙撈越州禁止所有中國公民以及過去14天內到訪過中國的外籍人員進入沙撈越,解禁日期另行通知。持工作簽證、留學簽證以及長期居留許可的外籍人員除外,但必須強制居家隔離14天。
除入境檢查外,馬來西亞海關向所有從中國入境的旅客和機組人員發放健康警示卡,要求這些人員在回到馬來西亞的14天內保留此卡片並檢測體溫。如若出現發燒(>38℃)、咳嗽或呼吸困難等症狀,需要即刻去往臨近診所或醫院就醫。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愈發表現出蔓延趨勢,馬來西亞新冠病毒技術工作委員會於2月28日更新了入境限制措施:
① 臨時禁止14天內到訪過韓國大邱市和慶北清道郡的韓國和外國公民入境,包括從馬來西亞過境的旅客。
② 14天內到訪過韓國大邱市和慶北清道郡的馬來西亞公民、永久居民和持有工作證、學生證、長期訪問許可等長期居住許可者必須接受衛生部的健康檢查。
③ 為韓國、日本、義大利和伊朗來馬旅客設置專門的入境檢查櫃台。
2.與新加坡成立聯合委員會,加強合作對抗疫情
由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人員來往頻繁,日均人流量達30萬人次以上。為此,兩國衛生部長在2月11日舉行視頻會議後,宣布共同設立聯合委員會,加強合作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委員會將由雙方衛生部副部長任主席,將在公共衛生、醫葯和信息分享等方面展開合作,以確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委員會還將合作進行兩國間跨國案例的篩查和管理,並統一對病患的診治方案。
2月26日,聯合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在技術層面上交流了兩國疫情情況,共享現有篩查程序,並討論了邊境合作機制。聯合委員會同意繼續在兩國開展入境檢查,交換確診患者臨床管理信息,開通現場流行病培訓網路,共享監測數據。第二次會議計劃於2020年3月擇日舉行。
3.及時開展撤僑行動,有序安置滯留旅客
2月3日,馬來西亞啟動首批武漢撤僑計劃,共有107名馬來西亞公民及其配偶、子女撤回,還有6名馬來西亞駐京官員隨機回返。所有人員需先在機場接受健康檢查,確認未感染才能登機。2月18日,首批撤僑人員完成回國後隔離檢疫程序,獲准離開尼萊的檢測中心。
2月26日,馬來西亞第二批撤僑行動專機搭載66名馬來西亞公民及家屬從武漢回國。原定有75人隨此次撤僑行動回國,但有9人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登機,其中,6人基於健康因素無法通過機場健康檢測導致無法登機,1人因為健康原因退出撤僑行動,1人因為工作關系,1人因為交通因素無法離開武漢。所有回返馬來西亞的乘客、官員和機組人員都必須通過吉隆坡國際機場的航空災難單位(ADU)的健康檢測。通過健康檢測的人員被送往森美蘭州芙蓉市汝來鎮高等教育領袖學院的隔離中心,進行14天隔離觀察。若在隔離時出現症狀或健康問題,會直接被帶往指定醫院。
此外,由於吉隆坡、檳城等地往返中國大陸城市的航班數量有所減少,導致部分短期在馬中國公民行程受到影響,無法按期回國。考慮到中國公民的實際困難以及簽證(eNTRI或eVISA)等原則上不能延期,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積極與馬來西亞移民局溝通,制定了滯留旅客安置措施,於2月20日發布《關於馬移民局臨時允許短期在馬中國公民延長停留期的通知》,為滿足特定條件的短期在馬中國公民(僅限西馬)延長停留期,頒發相應特殊通行證(Special Pass)。
4.印發多種語言宣傳卡片,及時公布最新疫情信息
馬來西亞是一個主要由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組成的多民族國家,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2019年數據,馬來西亞全國總人口3258.14萬,其中馬來人及原住民共2036.71萬(62.51%)、馬來西亞華人共669.57萬(20.55%)、馬來西亞印度裔共201.45萬(6.18%)。為此,馬來西亞衛生部分別用馬來語、印度語、英語和中文共4種語言製作新冠病毒疫情宣傳卡片,涵蓋冠狀病毒傳播方式和臨床特點、馬來西亞熱掃描儀數量及分布、如何正確洗手、居家隔離注意事項、具備病毒檢測能力的醫院列表和已經被辟謠的消息清單等民眾關心的內容。衛生部新聞中心每日更新確診病例的詳細情況。
疫情對馬來西亞經濟和產業的影響
根據馬來西亞興業銀行研究所的預測,受新冠疫情影響,馬來西亞2020財年的GDP增長率將從4.3%下降至4%。如果疫情可以在未來幾周內得到控制,馬來西亞央行會維持隔夜政策利率,等待新的經濟刺激政策,並觀察近1月降息的影響。如果疫情惡化,經濟增長面臨更大的下行風險,央行將採取相應行動。除幾乎不被波及的物流、媒體、油氣、電信和公用事業行業外,其他行業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1.汽車、建築行業受影響較小
如果疫情持續惡化,消費者可支出金額受限,汽車銷售行業將受到沖擊。與中國有大量配件業務往來的汽車公司,可能面臨供應鏈斷裂的風險。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走軟會增加汽車銷售成本,壓縮利潤率。
對中國工人的入境限制會導致勞動力短缺,但目前影響不大,處於可控狀態。疫情過後恢復的項目將面臨審批延遲等問題,拖慢建設進度,短期內可能會阻礙經濟增長。
2.消費、博彩行業壓力較大
受疫情影響,赴馬來西亞旅遊的遊客數量驟減,本地人也更多選擇居家,導致零售商店客流量下降。考慮到商鋪運營成本和銷售額,盈利能力面臨壓力。
非典(SARS)時期,馬來西亞休閑和酒店業第二季度稅前利潤同比下降24%,雲頂馬來西亞賭場(GenM)和雲頂賭場(GenT)的收入分別下跌22%和23%。此次新冠疫情會對馬拉西亞博彩業造成影響。
3.醫療保健、橡膠行業利好
疫情蔓延帶動醫療服務需求增長,制葯公司也從中受益,或導致可增強免疫力的維生素銷量上升。對橡膠手套的需求激增,使得橡膠製品行業短期利好。
應對疫情經濟影響的政策措施
1.推出經濟刺激舉措,提振國家經濟
2月27日,馬來西亞過渡總理馬哈蒂爾宣布,將推出有效期持續至今年底的經濟刺激舉措,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給馬來西亞帶來的影響,提振經濟。
新冠肺炎疫情給馬來西亞經濟帶來最直接的影響是遊客下降,酒店、旅行社、航空公司等旅遊相關行業及零售業都受到波及。針對這一狀況,當天公布的措施主要包括:
① 通過對相關企業減免稅收、提供補助等方式來改進企業的現金流;
② 對受影響從業者提供津貼、培訓補貼等協助;
③ 通過減稅、提供優惠券等方式刺激馬來西亞國內旅遊。
馬哈蒂爾表示,僅將公積金繳納率從11%降到7%這一項舉措,預期即可為相關企業帶來100億林吉特(約合166.4億人民幣)的現金流。全部經濟刺激措施的總價值預計將達到200億林吉特(約合332.9億人民幣)。馬哈蒂爾同時在發布會上預測,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馬來西亞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將從預期的4.8%下調到3.2%~4.2%之間,期待通過刺激措施,能令經濟增長率達到「預測范圍內的最高點」。
2.央行劃撥專款扶持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
2月27日,馬來西亞央行從中小企業基金項目中抽出33億林吉特(約合54.9億人民幣)的融資額度,協助受新冠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為其提供流動資金保障業務正常運行,鼓勵國內投資。有意願的中小企業可以向商業銀行、伊斯蘭銀行和馬來西亞央行監管的發展金融機構提出申請,共有3種融資方式可以選擇:
1、特殊救助融資,撥款20億林吉特(約合33.3億人民幣),幫助中小型企業緩解受疫情影響造成的短期現金流問題。符合資格的中小型企業可獲得高達100萬林吉特(約合166.4萬人民幣)的融資,期限長達5.5年,包括6個月的寬限期。融資利率上限為每年3.75%。申請日期為2020年3月6日至2020年12月31日。
2、農業糧食類融資,撥款10億林吉特(約合16.6億人民幣),旨在提高馬來西亞糧食產量和出口量。符合資格的中小型企業可獲得高達500萬林吉特(約合832.2萬人民幣)的融資,期限長達8年。融資利率上限為每年3.75%。2020年3月6日之後開始申請。
3、中小企業自動化和數字化融資,撥款3億林吉特(約合5億人民幣),激勵中小企業實現流程自動化和數字化運營,提高生產力和效率。符合資格的中小型企業可獲得高達300萬林吉特(約合499.3萬人民幣)的融資,期限長達10年。每年的融資率為4.00%。申請日期為2020年3月6日至2020年12月31日。
(作者范唯唯單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
●「戰略與政策論壇」系列報道 ●
● 美國目前備戰新型冠狀病毒大范圍社區傳播的行動舉措
● 伊朗新冠肺炎疫情態勢及應對措施
● 歐盟協調區域合作應對新冠病毒疫情
● 義大利新冠肺炎疫情及應對措施
● 新加坡防控新冠病毒的新措施及扶持政策
● 美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新動向及對其可能影響的分析
● 韓國防範新冠病毒疫情升級及經濟產業影響的對策
● 印度目前對新冠病毒的主要應對措施及蔓延風險和產業影響
● 澳大利亞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應對措施
● 新加坡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應對措施
● 美國科技社團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主要措施
● 日本加強措施力度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及其產業影響
● 泰國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應對
⑹ 疫情期間的經濟狀況
—農業生產基本平穩,春耕襲掘備耕全面展開
全國冬小麥播種面積3.31億畝,目前苗情基本穩定,長勢總體較好。
——工業生產此禪則下滑,重要物資生產保持增長
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
——服務業生產下降,新興服務業持續發展
1-2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0%。
——市場銷售減少,生活必需品銷售和實物商品網上零售繼續增長
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
——固定資產投資降低,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降幅低於平均水平
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
——市場價格基本穩定,森棚居民消費價格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走勢分化
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
——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主要群體就業總體穩定
1-2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
——進出口貿易出現逆差,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1-2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41238億元,同比下降9.6%。
⑺ 從「滴滴」轉型「支付寶」,Grab這只東南亞獨角獸數字化之路
京東數科編譯自theedgemarkets.com
現在我們國內有打車軟體滴滴,那麼在東南亞用什麼打車呢?那就是東南亞版滴滴-Grab。Grab總部設在新加坡,它的主要業務是打車服務,業務遍及整個東南亞。在疫情期間,由於馬來西亞政府加大了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Grab 抓住機遇,利用數字化平台,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從提供打車服務擴展到移動支付,外賣和送貨服務,迅速佔領了馬來西亞市場,實現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GrabPay:移動支付引馬來西亞向無現金 社會 轉變
馬來西亞政府宣布了一項舉措(現稱為e-Tunai Rakyat計劃),旨在提高馬來西亞的電子錢包和數字支付使用率。在這項計劃的支持下,Grab將業務拓展,從提供打車服務,到開發電子支付功能-GrabPay,相當於我們國內的支付寶。因此,在 「e-Tunai Rakyat」計劃倡導下,馬來西亞人使用數字支付的人數激增。人們在餐廳,影院等這些地方都可以用GrabPay支付,這樣人們可以在安全的社交距離內進行消費。據Grab的數據顯示,在疫情封鎖期間,用戶增加了60%,這是馬來西亞正在慢慢向無現金 社會 轉變的一個重要標志。
根據戰略咨詢公司YCP固化7月份的一項新研究,該國的數字經濟價值估計超過2700億馬幣,約占馬來西亞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8%。到年底,這個數字有望達到20%。據Visa的一項研究顯示,近70%的馬來西亞人將繼續使用數字支付。
Grab:外賣和配送功能讓傳統業務煥發生機
利用其各種數字平台和服務,Grab正把目光投向傳統業務,如 美食 街和菜市場,以確保它們也能緊跟時代潮流。其中有許多地方已經開始使用該數字平台。市場供應商通過使用GrabMart來銷售他們新鮮的農產品,並進行配送服務。在這上面不僅僅能買菜,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都可以在這里找到。沒有你買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此外,Grab不僅開發配送功能,而且進一步開發了外賣服務。由於受疫情沖擊,馬來西亞很多餐飲店難以維持,而Grab軟體開發的外賣功能,既能滿足商家需求,也能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隨著政府推出「馬來西亞網店」活動和ePenjana計劃,馬來西亞民眾為經濟發展貢獻了超過1.3億馬幣,這其中當然少不了Grab的功勞。
Grab:深入強化手段,不斷完善服務
Grab為了能讓商家和合作夥伴在數字經濟中能夠繼續繁榮發展,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舉措:
1.繼續推廣GrabPay,商家通過數字平台進行銷售,利用GraPay進行交易。
2.推動GrabMart與當地的菜市場簽約,目前包括巴生谷、檳城和哥打基納巴盧的11個菜市場,可以提供配送服務,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新鮮的瓜果蔬菜。
3.通過與地方議會的合作實現齋月集市的數字化。
4. 將GrabMart擴展到全國更多地點,並引入即時零售,幫助馬來西亞零售商在家中就可以為更多客戶提供安全、即時的送貨服務。
由於以上這些舉措,在此期間,Grab平台迎來了8000多家新商戶,通過GrabPay的支持,商戶的銷售額增長了15%。
需求是所有創新之母。毫無疑問,此次疫情激發了馬來西亞人們網上交易的迫切需求,而Grab能夠順時而動,站在數字經濟的前沿,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業務,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同時也撬動了疫情之下馬來西亞經濟的復甦。
⑻ 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持續貶值,創該國24年來新低,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馬來西亞貨幣出現持續貶值的情況,主要是由於馬來西亞的經濟受到了嚴重影響,並且疫情的泛濫也影響了馬來西亞貨幣的價值,除此之外,也是由於馬來西亞國內的通貨膨脹問題非常嚴重。
在馬來西亞貨幣創造24年來的新低後,很多網友也在關注馬來西亞的情況,因為馬來西亞的經濟如果出現問題,那麼必然會給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一、馬來西亞貨幣持續貶值,是因為馬來西亞的經濟非常糟糕。
雖然在東南亞地區,馬來西亞的經濟表現相當不錯,但是隨著全球經濟出現嚴重的衰退後,馬來西亞的經濟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在經濟發展不好的情況下,馬來西亞貨幣出現持續貶值的情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雖然馬來西亞曾創造了很多的經濟成就,但是從目前來看馬來西亞也已經深陷經濟泥潭,如果不想辦法實現自救,那麼馬來西亞就有可能會出現經濟上的崩盤。
⑼ 馬來西亞疫情加劇,晶元斷供,何小鵬直呼:愁
「抽芯斷供供更苦,舉杯銷愁愁更愁。」
8月17日,小鵬 汽車 的創始人何小鵬在某社交平台上如是感慨。
想必很多人注意到了,何小鵬的配圖是一張朋友圈截圖,頭像名字都被何小鵬馬賽克處理掉了,但神通廣大的網友還是找到這條朋友圈的主人——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
如上截圖中徐大全所說,馬來西亞新冠疫情處於失控狀態,且呈現非常嚴重的爆發式增長態勢。近30天以來,馬來西亞單日新增確診新冠患者均超過了10000人。8月16日和17兩天,日均新增確診病例更是逼近了2萬人。
新冠疫情對當地的製造業產生極大的影響。徐大全提到,某晶元供應商在馬來西亞的Muar工廠,3000多名員工已經有上百人感染,且因感染致死的患者高達20多名,當地政府為控制疫情,對Muar工廠繼續實行關閉部分生產線至8月21日,不排除後面會把全部生產線停工。
其實,Muar工廠只是馬來西亞半導體晶元製造業的一個縮影。馬來西亞被外界稱之為「半導體封測重鎮」, 其占據全球半導體封裝市場近13%的份額。全球約有50家跨國半導體製造巨頭在馬來西亞設立封測廠,包括AMD、英特爾、英飛凌、美光、意法、恩智浦、德州儀器、安森美等。上文所提及的Muar工廠正屬於意法半導體,因此對於整個晶元製造行業而言,馬來西亞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對於馬來西亞自身而言,它是亞洲最重要的半導體出口市場之一,僅次於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中國台灣。因此半導體晶元等電子產品及相關零部件,是馬來西亞重要的外貿收入來源,其這幾年占據了該國外貿年出口近40%的份額。而疫情的反復,導致這些半導體企業和周邊的零部件廠商停工停產,對馬來西亞的外貿經濟影響不言而喻。
當然,馬來西亞半導體晶元封測產業的停產,直接波及到了整個 汽車 產業鏈的上下游,進一步加劇全球「缺芯」的現狀。正如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所說:「博世ESP/IPB、VCU、TCU等晶元將受到直接影響,預計8月份後續基本處於斷供狀態」。這對於全球的車企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大眾、戴姆勒、寶馬、豐田、本田、福特等等在內的全球20多家車企,因不同程度的缺芯而出現減產,甚至部分工廠停產。特別是以大眾集團為首的德國 汽車 行業,正在面臨著30年來最嚴重的晶元供應短缺危機。
持續性的「缺芯」,也給中國的 汽車 行業帶來巨大的影響。以長城 汽車 為例,由於晶元供應不足,ESP和四驅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短缺,長城 汽車 旗下的部分車型訂單等待周期被不同程度的拉長,目前預估在4-5個月的周期左右。另外,奧迪在剛剛被傳出國產A4、A6、Q5L或將因「缺芯」停產。
體現在整個市場終端的,是自今年5月以來,國內 汽車 銷量連續三個月出現下滑。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缺芯」問題將會繼續影響整個 汽車 行業的運轉,有專家預測,該影響或將持續到2022年。
⑽ 在疫情下的馬來西亞,現在的經濟狀況如何
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全球的油價也因為疫情的緣故暴跌、美國400多家大型企業宣布破產。而馬來西亞也不例外,多數馬來西亞企業對於2020年馬來的經濟狀況持有較為悲觀的態度,不過很多的馬來企業對於明年的馬來的經濟狀況還是比較樂觀。不過現在馬來西亞經濟可能會面臨再次的沖擊,因為在全球針對新冠病毒的益苗還在持續研製的時候,馬來西亞確診了四名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的病例,這無疑對馬來西亞復工狀況有所影響,馬來西亞民眾可能為了保證生命安全而繼續減少出門消費的次數。雖然相比於美國馬來西亞的疫情還不是特別嚴重,但是馬來西亞經濟GDP大跌超過了很多周邊國家。這跟其主經濟很依賴貿易有關,而且馬來西亞復工時間也相對晚一些,所以大部分馬來企業並不看好2020年的國內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