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人為什麼漢語那麼好
『壹』 問一下為什麼馬來西亞華人中文講得很不錯...
馬來西亞大約30%人口是華裔,所以還是有華小,獨中的。我們就算上國立中學,也有一個星期三節的華文課。考試也有中文科。華小大部分是中文教學,數學和科學有數華,數英,科華,科英。獨中也大部分是中文教學。我們也注重華文,不像新加坡注重英文,所以就算是華人也不一定能說得一口標準的華語。大馬華人之間溝通用的也是華文,也有大量的獨中生,所以華語說得好並不出奇。
『貳』 為什麼馬來西亞人說漢語說的那麼溜啊
那都是華人的後裔.真正的馬來人沒幾個會畢逗李說漢語.馬來人和印尼人是極度反華的.新加坡與中國的關系疏遠就是怕馬來人手遲和印尼人說新加坡是第三中國(台灣第二中國).當地的華人都有組織華語學指瞎校.華人小孩從小就接受漢語教育,所以會說漢語.
『叄』 相比於印尼華人,為什麼馬來西亞華人能保持中華文化
在很多中國人看來,相比其他國家,馬來西亞華人一直保持著強大的華人身份。我們很疑惑,馬來西亞華人是怎麼做到的?實際上,一個人從別人身上看到什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一開始想要找到什麼,特別是在與高度抽象、流動性和政治性的身份有關的問題上。我相信這個解釋,與中國人「海外華人認同中國人」的思想吻合。、
除了這些歷史和事實,一切都與權力斗爭有關。如果你有權力,誰願意被別人統治?華人是一個驕傲的種族,他們相信自己是龍的後裔,並為自己作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繼承者而自豪。
在馬來西亞的殖民時代,相比之下,英國人和中國人之間唯一的區別是,英國人是統治者,中國人是被統治的。英國人受到當時的英帝國鼓勵來到馬來西亞,而華人因為生計來這里謀生。與當地人相比,他們都是外族。但是,如果你不認為英國人願意被他們征服的馬來土著人統治,那麼華人也不願意。
『肆』 馬來西亞人為什麼會說中文
華人遷居馬來西亞數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因此好多人會說中文。
許多出生在華人家庭的馬來西亞華人,從小就處於講中文的環境之中。因此,大部分馬來西亞華人的母語不是馬來語及英語,而是華語。
馬來西亞華人的中文教育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除了兩岸三地以外,馬來西亞是唯一擁有小學、中學、大專完整中文教育體制的國家。
需知:
官方語言為馬來語,英語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曾經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在1969年種族騷亂五一三事件發生後,馬來語才成為主要語言。然而在許多領域,英語依然是一種活躍的第二語言。
馬來西亞英語也稱為馬來西亞標准英語(MySE),是源自英國英語的一種英語型態,雖然很少正式使用這個名稱,除非是跟教育有關的討論。
馬來西亞式英語(Manglish)也廣泛被使用,它是一種口語化的英語形式,帶有很重的馬來語、華語方言及泰米爾語的影響。政府不鼓勵錯誤使用馬來語,並對那些混合馬來語和英語的公共標示牌處以罰款。
『伍』 很多明星都是馬來西亞人,他們為什麼都會說中國話
馬來西亞人很多在中國生活過,他們的祖先很多人來在中國南方生活,所以就會講普通話。還有馬來西亞有很多華裔華僑,這也是他們會說中國話的一個原因。 馬來西亞和中國是友好相交國家,很多馬來西亞人都喜歡中國。他們喜歡中國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他們也很喜歡來中國旅遊。他們在不斷與中國人的交流中就漸漸的學會了中國話。還有馬來西亞和中國有很多貿易往來,做生意會說當地話,可以拉近距離,生意談成功的機會會多很多。所以越來越多的馬來西亞人會說中國話。
還有一些馬來西亞留學生就在中國生活了,回去之後就覺得中國話說起來很好聽、很方便,然後就把這種語言帶回馬來西亞,中國話也在他們國家發芽生根了。
『陸』 馬來西亞人為什麼會說普通話
馬來西亞人為什麼會說中文?
根據馬來西亞官方數據,2014年華人人口為660.1萬,佔全國總人口的21.9%。許多出生在華人家庭的馬來西亞華人,從小就處於講中文的環境之中。
因此,大部分馬來西亞華人的母語不是馬來語及英語,而是華語。
馬來西亞華人的中文教育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除了兩岸三地以外,馬來西亞是唯一擁有小學、中學、大專完整中文教育體制的國家。
3.大馬華文教育的未來
馬來西亞的中文教育體系最大的問題出現在中學與大學,從上文中可明顯看出馬來西亞華人在求學過程中,待在中文教學環境的時間是越來越少的。
1974年馬國即和中國建交;教育政策也漸趨開放,除了准許更多大專院校開設中文系之外,還允許國立學校開辦中文課程。
隨著中國的強大,東亞的國際語言很可能轉變為中文。
『柒』 馬來西亞人為什麼會說中文(為什麼馬來西亞人說中文那麼好)
來廈門大學留學已經2個月了,在這里很多人都會問我說:」為什麼你的中文說的那麼好啊?「,「馬來西亞人都會說中文嗎?」等等。許許多多類似這樣的問題不斷圍繞在我的耳邊。我相信其他馬來西亞華人都會被問過吧。以下就讓我們去了解吧。
馬來西亞地圖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由主要的3大民族組成。分別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華人占總人口大約30%。在清朝末年的時期,不平等《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人能出國工作來滿足西方國家在東南亞的人力需求。因此很多中國人都下南洋,主要在新加坡落腳。
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三大名族
二戰結束後,東南亞各國紛紛獨立,生在海外的華人對祖國的熱愛因此不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專心賺錢維持生計。就因為這個原因,華人掌握各國國家的經濟命脈,使當地人民的貧富差距大,最終導致很多的排華事件。華人為了自保只好入鄉隨俗與當地人融合,之後漸漸的不會中文了。
大馬政府強制將所有華人遷移至新村的情景
而馬來西亞及新加坡也遭遇了排華事件,但是基於馬來西亞獨立後的政治局勢穩定因此華人們的生活艱苦但不至於有生命危機。雖然當地政府一直不斷的打壓華人及華人文化但是華人始終堅持秉持著以母語教育為重,因此保住了許多華文學校,盡管大馬政府的打壓持至今日都為停止。
馬來西亞僅存的60+1所華文獨中校徽
馬來西亞華人小時候開始就會到華文小學讀書,主要學習 馬來文,華文,英文,數學及科學。到了中學就有一部分的學生繼續到華文中學讀書,因為華文中學是由華人們的捐款維持的獨立中學,因此學費較高。馬來西亞華人從小開始都以華文溝通,學習華文,因此說中文對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就是平常的事情。但是馬來西亞華人還必須會馬來文,英文以及一些方言(如:廣東話,福建話),因為各個種族或地區的需求。
我的班級照(高三仁班)
必須提醒馬來西亞華人的意思是指:清朝末年到馬來西亞工作的中國人的後代,比如我我就是第3代華人喲。當然也有少部分的華人會和其他種族結婚。
『捌』 為什麼馬來西亞人會說中文
你的理解有偏差,不是所有馬來西亞人,都會說中文,只有少部分華人會說而己。全世界很多華人都會聽說讀寫中文,主要是因為從小在華人學校讀書,但是會中文,不代表就會理解中國的文華,很多隻是了解他們本國和當地佛華人的文化,和中國還是有很大差別。
畢竟生活在不同的國家,面臨不同的問題,文化、民俗、語言、飲食都有非常大的偏差。
馬來西亞的排華現象,包括全世界其他國家也是一樣,地位都不是很穩定,基本都是二等公司,有錢沒權。
馬來西亞華人主要是明朝、清朝到民國時期數百年來從中國福建和廣東、廣西、海南等一帶遷移而來的中國人後裔。馬來西亞華人古代多自稱唐人、華人,中華民國成立後開始自稱中國人、華人及華僑,馬來西亞獨立後開始改稱華人、華裔,成為馬來西亞國民,不再自稱「中國人」與「華僑」的華人。
在馬來西亞3170萬總人口中,華人就有664萬,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其中客家人超過165萬。 馬來西亞華人主要分布於吉隆坡(首都)、喬治市(檳城州)、怡保(霹靂州)、新山(柔佛州)、古晉(砂拉越州)、亞庇(沙巴州)和馬六甲市(馬六甲州)等各大城市。
馬來西亞屬於多民族國家,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三大民族)都是同時抵達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原住民並不是馬來人,其實馬來人是從印度尼西亞進入馬來西亞的,但是自第一任首相開始,他們就開始自稱為土著,導致很多人認為馬來西亞人就是指馬來人的現象。
馬來西亞華人,也稱為馬來西亞華裔、大馬華人,是馬來西亞的本地民族之一。
馬來西亞華裔大多數是自明清起數百年來自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遷徙至馬來亞的移民及其後代[3]。在馬來西亞,本土華人是第二大民族,總人口約有741萬人。其中包含閩南民系近300萬(其中200萬是福建閩南人)、廣府人100萬、客家人100萬等。
馬來西亞華人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約23.4%,主要分布於吉隆坡(首都)、喬治市(檳城州)、怡保(霹靂州)、新山(柔佛州)、古晉(砂拉越州)、亞庇(沙巴州)和馬六甲市(馬六甲州)等各大城市。此外,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華人也是首都吉隆坡的第二大民族,占該直轄區總人口的43.2%(馬來人佔44.2%)。
馬來西亞獨立初期華人占總人口大約37.2%。但由於出生率較低以及移民國外,華人占馬來西亞人口22%。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有大量的馬來西亞華人移居或長居在歐美、澳大利亞、新加坡或日本等等。在眾多國家當中,新加坡算是吸納最多馬來西亞華人人口的國家。很多馬來西亞的華人到新加坡工作或念書拿到了學位,選擇留在新加坡發展自己的事業,而後又定居於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有六百多萬,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民族,人口數量僅次於馬來族。馬來西亞華人按族群可分為閩南、客家、廣府、潮州、興化、海南等。另外有部分大馬華族長期受馬來和其他文化影響而形成了新的華人族群,稱為峇峇娘惹或土生華人。
馬來西亞2700餘萬人口中華人將近三成,650餘萬華人中,客家人佔150萬。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怡保、吉隆坡、沙登、檳城、吉打北部、森美蘭、沙巴等區域。主要來自惠州、嘉應州、揭陽、永定等地。當年在客家人中廣為流傳「千辛萬苦出南洋,一片大海水茫茫。敲錫屎來割橡膠,積存些錢寄家鄉。」 來自廣東惠陽淡水鎮周田鄉的葉亞來,經苦心經營,使原來不滿千人的礦區吉隆坡,建設成為馬來亞早年繁榮進步的大市鎮,奠定了以後作為國都的基礎,因而人們稱他為吉隆坡王。
2013年,馬來西亞全國有2900萬人口,華人是第二大族群,到2012年底有652萬人,客家人占華人的1/4,客家人最多的是梅州,其次是惠州、河婆,馬來西亞客家公會聯合會有76個屬會,分布全國各州縣。
沒有華裔,馬來西亞不會有今天的面貌
馬來西亞,這個和我們相隔不遠、面積不大的國家,和中國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馬來西亞華人的移民史可追溯至漢代,唐宋時中國和馬來群島已有頻繁的商業活動和文化交流,元代時已有華人在當地定居的明確記載。到了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多次在馬六甲停留。至今,作為馬來西亞的一個州,馬六甲仍然保留有大量與鄭和有關的遺跡。一些華人因為和當地人通婚,開始在馬六甲定居,漸漸受馬來文化影響,繁衍開來,但依然保留了華人的很多風俗儀式。此時開始,華人開始在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逐漸成為馬來西亞的重要民族。
在馬來西亞,華社通過中小企業為馬來西亞經濟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部分最有名的大企業都來自華人。2009年,華社研究中心出版了《勤儉興邦—馬來西亞華人的貢獻》一書,書中詳盡地講述了一代代華人為馬來西亞做出的貢獻。書中寫道,「華人先輩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大膽開發錫礦、拓展農耕地、建立村鎮及塑造井然有序、充滿活力的社會,促使馬來半島各土邦逐漸繁榮起來。至獨立時,絕大部分華人已落地生根並安分守己地以這個國家為安身立命之地了。」
馬來西亞華人不僅搭建了中馬交流的橋梁,而且在加強中馬經貿合作、促進對華投資、增進中馬民間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其中較為知名的馬來西亞華人企業家有「U盤之父」潘健成,現任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享有「酒店大王」和「亞洲糖王」之稱的郭鶴年,是馬來西亞最傑出的企業家。2012年12月12日,郭鶴年曾獲得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曾經表示,沒有華裔社群,馬來西亞不會有今天的面貌;沒有華裔社群的支持,馬來西亞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
『玖』 為什麼馬來西亞人都說中文
華人遷居馬來西亞數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因此好多人會說中文。
許多出生在華人家庭的馬來西亞華人,從小就處於講中文的環境之中。因此,大部分馬來西亞華人的母語不是馬來語及英語,而是華語。
馬來西亞華人的中文教育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除了兩岸三地以外,馬來西亞是唯一擁有小學、中學、大專完整中文教育體制的國家。
(9)馬來西亞人為什麼漢語那麼好擴展閱讀
官方語言為馬來語,英語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曾經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在1969年種族騷亂五一三事件發生後,馬來語才成為主要語言。然而在許多領域,英語依然是一種活躍的第二語言。
馬來西亞英語也稱為馬來西亞標准英語(MySE),是源自英國英語的一種英語型態,雖然很少正式使用這個名稱,除非是跟教育有關的討論。
馬來西亞式英語(Manglish)也廣泛被使用,它是一種口語化的英語形式,帶有很重的馬來語、華語方言及泰米爾語的影響。政府不鼓勵錯誤使用馬來語,並對那些混合馬來語和英語的公共標示牌處以罰款。
『拾』 為什麼馬來西亞人都說中文
因為馬來西亞有很多華人,在馬來西亞3170萬總人口中,華人就有664萬,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其中客家人超過165萬。
由於馬來西亞華人堅持捍衛華文小學、華文獨立中學與國民中學華文課程,並有華文報紙與媒體,以及華社組織的支持(華教、華文媒體、會黨合稱馬來西亞華人三大精神支柱),一般都能使用流利的漢語交談。
在平常生活以及非正式場合下,多數的華人慣用混合各種方言、英語與馬來語的「羅惹式華語」。在華文學校、廣播電視、公開正式場合或演說,則使用標准華語。而一些粵語等方言電台如988,MyFM等則會在某些時段說方言,避免各籍貫的華人忘了自己的根源。
(10)馬來西亞人為什麼漢語那麼好擴展閱讀
自18世紀起至20世紀初華人南來馬來西亞以來,華人社團、華文教育和華文報刊被華人社群認為是傳承中華文化和凝聚華人民間力量的重要工具,三者被並稱為華社三大支柱、華社三大資產或華社三大臂膀。
馬來西亞執政當局長久以來一直堅持單一語文和文化的政策。對於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的延續,華人社會普遍上須靠本身的努力。 華人社團、華文教育和華文報刊被並稱為華社三大支柱已經是深入華人社會的共識並經常被馬來西亞華人各界引用。
通過馬來西亞華人各界多年努力的推廣,馬來西亞華人三大支柱也漸漸為海外華人世界重視及報道。由於執政當局認識到三大支柱對華人社會的影響很大,執政黨長久以來試圖取得華文報章來宣揚所謂的國家政策。這可從兩起政黨收購華文報章事件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