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州為什麼能聞名
⑴ 東帝汶是不是以前的沙撈越
不是。
砂拉越州,舊漏桐稱沙撈越,慧搭簡稱砂州,首前搜拿府古晉市。砂拉越州位於婆羅洲北部,是馬來西亞面積最大的州,總面積124450平方公里,總人口有276.76萬,三分之二土地是熱帶雨林區。
⑵ 沙撈越馬來族人口
沙撈越馬來族人顫擾口131萬。根據馬來西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22年7月,沙撈越州的總人口約為293萬,其中馬來族人口為約131萬,占總人口的44.6%。沙撈越州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份,位於馬來西亞東部。該州有多個族群,升則除了馬來族,還有伊班族、華人、印度人等茄笑旦。然而,馬來族在該州的人口佔比相對較高,是該州的主要民族之一。
⑶ 砂拉越州的介紹
砂拉越被稱為「犀鳥之鄉」,位於婆羅洲的北部。南部和加里曼丹交界,北接汶萊及沙巴,是馬來西亞面積最大的州屬,其總面積有124450平方公里。它一共分為 9 個區域,首府是古晉市。其錯綜纏結的河流及盛產的胡椒皆在召喚著旅客,前往欣賞這豐富的熱帶雨林以及擁有多元生活方式的土著人民。砂拉越的三分之二土地是熱帶雨林區,總人口有一百七十萬,由 23 個族群組成。砂拉越向來是以大自然生態及豐富文化而聞名世界。犀鳥,砂拉越受保護的一種鳥類,是砂拉越州的象徵。
⑷ 砂拉越州的地理環境
砂拉越位於東馬,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州,地處婆羅洲北部,東北角連接馬來西亞沙巴和汶萊,南面跟印度尼西亞為界。砂拉越海岸線長達五百英里。
砂拉越地處赤道邊緣,位於東經109°36′-115°40′,北緯0°50′-5°。它是一個高溫多雨的地方。沿海地帶,年平均氣溫為25-30°,內陸為22-28°。砂拉越年平均雨量為160英寸,十一月至三月是雨季,七月雨量最少。
地勢是東南高而西北低與印尼加里曼丹接壤的地方,為海拔2500-4000英尺的高山地帶。在高山地帶和沿海平原之間多是海拔800-1500英尺。
砂拉越的河流是由東南流向西北。砂拉越交通不發達多是水路。擁有馬來西亞最長的河流——拉讓江,全長大約560公里。毛律山是砂拉越州最高峰,約2,438米。
⑸ 世界唯一分屬三國的島嶼——加里曼丹島
世界第三大島
加里曼丹島也叫婆羅洲,地處馬來群島中心,位於北緯7.8度至南緯6度之間,赤道穿過中部,東隔望加錫海峽與蘇拉威西島相望,東北部臨蘇祿海,北臨南海,南隔爪哇海與爪哇島相望,西隔卡里馬塔海峽與蘇門答臘島、勿里洞島、馬來半島相望。加里曼丹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卡普阿斯山脈、依蘭山脈、馬勒山脈等山脈,沿海多為平原;位於該島東北部的海拔4095米的基納巴盧山是全島最高山峰。加里曼丹島為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具有全年高溫多雨的特點,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島上河流眾多,河長超過500千米的河流有卡普阿斯河、馬坎哈河、巴里托河和拉讓江;卡普阿斯河源於中部山地,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印尼西加里曼丹省注入南海,全長1143千米,流域面積9.8萬平方千米,是加里曼丹島最長河流,也是印度尼西亞最長的河流和世界最長的島上河流。馬哈坎河自中部向東南注入望加錫海峽,全長980千米,是加里曼丹島第二長河。加里曼丹島位於亞歐板塊的南部,地質穩定,無火山,也鮮有地震。
加里曼丹島有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加里曼丹島中南部(印尼東加里曼丹省、印尼南加里曼丹省)一帶有大量的褐煤、次煙煤礦床,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在100億噸以上,佔印度尼西亞已探明煤炭總儲量的60%左右(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煤炭儲量最多的十個國家之一)。印度尼西亞目前是世界第四大煤炭生產國和主要煤炭出口國,2019年生產了6.1億噸煤炭(2/3的煤炭產自加里曼丹島);印度尼西亞生產的煤炭2/3供出口,主要出口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2019年我國從印度尼西亞進口了1.38億噸煤炭。加里曼丹島北部沿海及大陸架、東部沿海馬哈坎河三角洲一帶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東加里曼丹省是印度尼西亞三大油氣區之一(印度尼西亞三大油氣區是東加里曼丹油氣區、爪哇油氣區和蘇門達臘油氣區),佔全國天然氣總儲量的1/3左右,有著名的巴達克油田等(印度尼西亞天然氣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1位、東南亞首位)。加里曼丹島北部陸地及近海的南海油氣區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油氣區(馬來西亞天然氣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5位、東南亞第二位)。汶萊的油氣資源也極為豐富。
婆羅洲島上的居民
加里曼丹島是世界唯一分屬三國的島嶼(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汶萊三國),73%的土地屬於印度尼西亞,26%的陸地屬於馬來西亞,汶萊佔有該島0.9%的土地。加里曼丹島北部在行政上屬馬來西亞的兩個州——沙巴州和砂拉越州,這里也稱東馬來西亞(簡稱東馬);加里曼丹島的中南部在行政上屬印度尼西亞的5個省——東加里曼丹省、北加里曼丹省、南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和西加里曼丹省,總稱印尼加里曼丹地區。加里曼丹島現有約2000萬人口,平均每平方千米不到3人,是人口稀疏地區;其中居住在東馬的人口有660萬,居住在汶萊的人口有43萬,居住在印尼加里曼達地區約有1300萬。
加里曼丹島居民以馬來族、達雅族、班查族、爪哇族、華裔等民族為主。達雅族是加里曼丹島的原住民,現有人口800萬左右,佔全島總人口的近40%;達雅族也叫達雅克族,主要居住在加里曼丹島的內陸,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講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達雅語,原以採集狩獵為生,現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豆類、紅薯、油棕櫚、天然橡膠、椰子,村寨周圍栽種芒果、木瓜、香蕉,也飼養豬、羊等牲畜,沿海達雅族從事捕魚、採集燕窩等生產活動;達雅族傳統上信奉祖先崇拜,現多數信奉基督教;達雅族實行一夫一妻制,每個家庭5~6口人;達雅族的傳統民居是高腳長屋,一個長屋可長達200米,每個長屋可居住幾十戶人家;一個達雅人村寨通常由1~8個長屋組成。達雅族有若干個分支,其中居住在加里曼丹島西北沿海一帶的人是伊班人(也叫海達雅人),講與馬來語十分相似的伊班語,多以海上捕魚為生,擅長造船、竹編、藤編,多數信奉基督教。
馬來族是加里曼丹島最大的非土著民族,全島總數在200萬以上,主要集中在北部、西部沿海;馬來族是汶萊達魯薩蘭國的主體民族,占該國人口的2/3;東馬來西亞居民中約1/3是馬來族。馬來族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膚色淺棕,頭發直長,體毛稀少,眼睛較大,鼻子高而直,身材中等偏低;馬來族講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馬來語,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
加里曼丹島東南沿海低地多是班查族,講與馬來語相似的班查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以種植水稻、天然橡膠、油棕櫚、胡椒等作物,兼營漁業,文化上受達雅族、爪哇族影響較大。印尼南加里曼丹省約3/4是班查族。爪哇族是印度尼西亞最大民族,在南加里曼丹省、東加里曼丹省人數較多,占東加里曼丹省總人口的13%,是該省第二大民族。
婆羅洲熱帶雨林
加里曼丹島70%以上的地區覆蓋著熱帶原始森林,盛產大葉黃花梨、印茄木、婆羅洲鐵木、柚木等優質木材,是印尼和馬來西亞主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印茄木是蘇本科印茄本屬的高大喬木,俗名鐵梨木、南洋木寶,菠蘿格,只生長在加里曼丹島、蘇拉威西島、馬來半島熱帶雨林中,最大樹高45米、胸徑1.7米;木材具有密度大、材質重、防腐防蟲的優點,心材紅褐色、淡栗褐色,是製作高級傢具、地板的優質材料;印茄木被定為馬來西亞的「國樹」。大葉黃花梨學名「長葉鵲腎」,別名「印尼黃花梨」、「黃金黃花梨」,是一種主要生長在加里曼丹島海拔300米以下的低地雨林中的高大喬木,要生長500~800年才能成材;大葉黃花梨木材具有密度高、材質重、紋理絢麗、有輕微木香、入水即沉的優點,是一種可與我國的海南黃花梨(降香黃檀的俗稱)齊名的世界名貴硬木。加里曼丹島雨林中生長著如單葉省藤等1000多種藤,這里的藤非常粗壯、飽滿,最粗的藤條有6厘米,最長的藤條長達180米,是製作藤傢具的優質原料。藤是一種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森林中的一種棕櫚科攀援藤本植物,全球有10000多種;單葉省藤是棕櫚科省藤屬攀援藤本植物,藤條一般長度在25米左右,直徑在3~4厘米,主要生長在婆羅洲、蘇門答臘島的熱帶雨林中。印度尼西亞是全球最大的藤條生產國、出口國,絕大多數產自加里曼丹島。
加里曼丹島雨林中還有一種世界最大的花——婆羅洲大王花,它是大花草科大王花屬的肉質寄生草本植物(有婆羅洲大王花、馬尼拉大王花、壯麗大王花、阿諾德大王花等20多個種);婆羅洲大王花寄生在婆羅洲雨林落葉堆積層的樹根上,沒有地下莖和葉片,盛開的花由5個多漿汁的花瓣組成,每片花瓣厚5厘米、寬30厘米,整個花冠直徑50~90厘米,總重約10千克。馬來王豬籠草是只在婆羅洲沙巴州基納巴盧山海拔1500~2650米一帶生長的豬籠草科豬籠草屬的肉食性藤本植物,別名王侯豬籠草、拉賈豬籠草、巨型馬來西亞豬籠草,莖通常沿地面生長,葉柄的末端都有籠蔓,籠蔓尖端是一個一般不超過200毫升的捕蟲籠,但一些個別的捕蟲籠可高達40厘米、容積達3.5升(可裝下2.5升的消化液),捕蟲籠上有大量的蜜腺,可以誘捕小型脊椎動物甚至小型哺乳動物(主要捕食昆蟲),豬籠草屬中捕蟲籠容積最大的種(全球豬籠草屬有馬來豬籠草、萊佛士豬籠草、寶特豬籠草、美琳豬籠草等67種);馬來王豬籠草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
婆羅洲雨林中棲息著婆羅洲象、婆羅洲猩猩、長鼻猴、馬來犀鳥等獨有的珍稀動物。婆羅洲象是亞洲象的4個亞種之一(亞洲象有婆羅洲象、印度象、錫蘭象和蘇門答臘象四個亞種),也叫加里曼丹象、婆羅洲矮象,僅存於婆羅洲的原始雨林中;婆羅洲象的個頭比我國西雙版納雨林中的印度象要小,成年雄象身高不過2.5米,尾巴很長幾乎陲到地面;野外婆羅洲象的數目估計僅有1500頭左右。加里曼丹雨林中還生活著婆羅洲猩猩,它是靈長目猩猩亞科猩猩屬的三個種之一(另兩個種是蘇門答臘猩猩和班達努里猩猩,棲息在婆羅洲海拔800~1500米的低山熱帶雨林中,體型較大,在靈長目動物中體型僅次於大猩猩,成年雄性體長1.25米,體重75~100千克,因體毛呈暗紅褐色也稱紅毛猩猩,主要吃野生無花果、樹葉、蜜果、鳥蛋、昆蟲等;婆羅洲猩猩因近年來加里曼丹島油棕櫚種植園的擴張、熱帶雨林棲息地的大量喪失而數量急劇減少,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及極危動物。婆羅洲猩猩被馬來西亞沙巴州奉為「國獸」。長鼻猴是世界唯一的不屬於反芻亞目卻能反芻的動物,其鼻子特別大,雄性猴子更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長越大,最後形成象茄子一樣的紅色大鼻子(最長鼻子可長7~8厘米),只棲息在婆羅洲的沿海低地森林中;目前長鼻猴種群數目不足2000隻,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馬來犀鳥是犀鳥科角犀鳥屬的一種鳥類,棲息在婆羅洲、爪哇島、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的熱帶雨林中,因嘴上有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雄鳥的眼睛呈紅色或橙色,雌鳥的眼睛呈白色,成年鳥體長110~127厘米,重2~3公斤,壽命長達35歲;馬來犀鳥有三個亞種:馬來犀鳥指名亞種、馬來犀鳥爪哇亞種和馬來犀鳥婆羅洲亞種;馬來犀鳥因在馬來西亞數量眾多、形態優美、色彩艷麗而深受馬來西亞人民的喜愛、崇拜,是達雅族的「戰神」,被奉為馬來西亞的「國鳥」(也是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的州鳥)。
東南亞土豪小國——汶萊
汶萊早在中國唐代史書中就有記載,當時稱之為「勃尼」,中國明代的史書中記為「汶萊」,14世紀建起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汶萊帝國;汶萊帝國在16世紀初達到鼎盛,國土包括加里曼丹島的大部分、蘇祿群島及棉蘭老島一部分,國都「汶萊城」在今斯里加巴灣市;18世紀70年代英國勢力侵入,1888年淪為英國殖民地,20世紀20年代詩里亞地區發現和開採石油,1941——1945年被日本佔領,1971年取得內部自治權,1984年脫離英國獨立,定國名「汶萊達魯薩蘭國」,"汶萊」在馬來語中意指「國家」,「達魯薩蘭」的阿拉伯語意為「和平之地、安樂世界」,現為英聯邦成員國,政治體制是君主專制政體。汶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國土面積僅5765平方千米,國土被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州分為東西兩部分,現有長30千米的淡武隆跨海大橋聯系(無需通過馬來西亞)。人口45.95萬(2019年),居民居民中馬來裔占總人口66%、華裔佔11%、原住民佔3.4%、印度裔佔2.3%;汶萊官方語言是馬來語;國民中67%是穆斯林。汶萊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14億桶,天然氣儲量3900億立方米,居東南亞各國前三名;汶萊森林面積占國土面積的72%,其中80%的森林是熱帶原始森林。汶萊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2019年人均GDP27871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32位、亞洲第7位(僅次於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韓國和科威特)。汶萊經濟以石油天然氣產業為支柱,石油天然氣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40%,石油天然氣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90%;液化天然氣產量居全球第四位、東南亞第三位,是全球第四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2020年世界人類發展報告》,汶萊的人類發展指數是0.838,居世界第47位、亞洲第9位(在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韓國、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之後),屬極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汶萊法律規定國家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實行醫療保健和各級教育免費制度;公民受教育程度較高,女性識字率95%以上,男性識字率近98%;目前汶萊的人均壽命大77.3歲,是東南亞人均壽命僅次於新加坡的國家。
汶萊最大的城市及首都是斯里加巴灣市,坐落在婆羅洲島北岸的汶萊灣,原名「汶萊城」,1970年改為現名,現有人口20萬(2019年);斯里加巴灣市是「和平的市鎮」之意。斯里加巴灣市是汶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橡膠加工、煉油、天然氣液化等工業;斯里加巴灣市也是汶萊的航運中心,斯里加巴灣汶萊國際機場是東南亞重要機場之一,年旅客吞吐量在1500萬人次,可直飛吉隆坡、雅加達、新加坡、上海、香港、奧克蘭、墨爾本、胡志明市、倫敦、曼谷、迪拜等城市。斯里加巴灣市也是東南亞著名的 旅遊 城市,著名景點有努洛伊曼皇宮、蘇丹紀念館、東南亞最大的游樂園之一的水晶公園、汶萊最大的皇家清真寺——博而基亞清真寺等。蘇丹紀念館於1992年為紀念汶萊蘇丹登基25周年建造,內有2200個房間,包括清真寺、直升機停機坪、3千米的地下道等,整個皇宮可居住2000位客人,館內收集的紀念品包括鑲有鑽石的王冠、華麗的傳統御用戰車。
沙巴州和砂拉越州
加里曼丹島北部屬馬來西亞領土,包括馬來西亞沙巴州(面積7.45萬平方千米,人口385萬)和砂拉越州(12.45萬平方千米,人口277萬)兩個州(馬來西亞的一級行政區包括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沙巴州、砂拉越州 歷史 上與汶萊一起被稱為「北婆羅洲」,在1881年以前是汶萊王國的領地,1881年至1963年被英國人統治,1963年後成為馬來西亞的兩個州。東馬總面積19萬多平方千米,占馬來西亞總陸地面積的57%;東馬人口660多萬(2017年),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的1/5。東馬主要城市有古晉、哥打基納巴盧、斗湖、山打根、民都魯等。古晉是馬來西亞砂拉越州首府,有人口80萬,也是東馬地區最大的城市;古晉位於加里曼丹島西部、砂拉越河下游,距海岸約35千米,建有馬來西亞最大的煉銻廠,商貿發達;古晉國際機場是馬來西亞第三繁忙的國際機場,可直飛新加坡、吉隆坡、廣州、香港、斯里加巴灣市、雅加達等城市。哥打基納巴盧位於加里曼丹島東北部南海沿岸,有人口50多萬,是沙巴州首府及東馬第二大城市,是進入馬來西亞的「東方之門」;郊區的哥打基納國際機場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機場,為4F級國際機場,可直飛香港、馬尼拉、雅加達、漢城等地。東馬地區著名的城市還有民都魯,位於沙拉越州北部沿海(南海),建有馬來西亞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加工廠,民都魯港還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輸出港之一,民都魯還以「民都魯國際風箏節」而聞名於世。山打根市也譯仙納港,位於沙巴州東部蘇祿海沿岸,曾是英屬婆羅洲的首府,有人口近50萬,因華裔占該市人口的2/3而有「小香港」之稱;山打根還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木材出口港和主要漁港。
東馬有兩處世界自然遺產——巫魯國家公園和基納巴盧國家公園。巫魯國家公園位於砂拉越州北部靠近汶萊邊境處,佔地52800公頃,有婆羅洲島第二高峰——巫魯山(海拔2377米),有全世界最大的天然石洞及全球罕見的「刀石林」,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巫魯山國家公園因其生物多樣性和喀斯特地貌而聞名,僅維管束植物就有3500多種,棕櫚樹種異常豐富,已知的就有20屬109種;公園內已開放的山洞至少總長在295千米,洞中景觀壯麗並棲息著上百萬只蝙蝠,公園內的砂拉越洞穴長600米、寬415米、高80米,是已知世界最大的洞穴。基納巴盧國家公園(也譯京那巴魯國家公園)位於沙巴州東北部,距哥打基納巴盧80多千米,公園佔地745平方千米,因公園內的基納巴盧山被馬來西亞稱為「神山」而俗稱「神山公園」,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如此評價:基納巴盧國家公園植被豐富,從熱帶低地雨林到高山森林、亞高山森林和更高處的灌木應有盡有,有5000~6000中植物、300多種鳥類和超過100種哺乳動物,有許多著名的食蟲植物及多種蘭花,特別是馬來西亞豬籠草(馬來王豬籠草)。
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地區
加里曼丹島南部屬印度尼西亞,稱為「印尼加里曼丹地區」,總面積53.95萬平方千米,約佔印度尼西亞總土地面積的1/3,行政上為東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西加里曼丹省、北加里曼丹省、和南加里曼丹省五省(印度尼西亞的一級行政區是31個省和3個地方特區)。中加里曼丹省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面積最大的省,經濟以農業為主,也是印度尼西亞經濟最落後的省之一,首府是帕朗卡拉亞(人口不足20萬)。北加里曼丹省是印度尼西亞最年輕的一級行政區,設於2012年,首府是丹戎施樂。西加里曼丹省有人口450多萬(2018年),首府及最大城市是位於卡普阿斯河下游的坤甸市,人口60多萬,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第四大城市;坤甸市因地處赤道而有「赤道之城」的別名;坤甸市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華裔最多的城市,華裔佔全市人口的31%。東加里曼丹省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經濟最強的省,油氣開采、煉油等工業較發達,首府三馬林達坐落在馬坎哈河下游,人口75萬,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僅次於巴厘巴板的第二大城市。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馬辰(又名班賈爾馬辛)位於婆羅洲島南部巴里托河及馬塔普拉河交匯的三角洲上,因河網密布而有「河城」之稱,人口70多萬,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僅次於巴厘巴板、三馬林達的第三大城市;馬辰始建於16世紀,18世紀後期成為荷蘭的保護地,長期是荷屬婆羅洲的首府,有橡膠加工、木材加工等工業;郊區有馬辰沙姆斯丁努爾國際機場,年旅客處理能力在1000萬人次;馬辰港面臨爪哇海,是印度尼西亞主要海港之一,是印度尼西亞主要的煤炭、橡膠、棕櫚油、木材、藤條、胡椒輸出港。
印尼加里曼丹地區最大的城市是三馬林達以南120千米處的海港城市巴厘巴板,有人口85萬(2019年),也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最大的工業和金融中心,近海有大型油氣田,有煉油、木材加工、造船等工業。巴厘巴板與三馬林達之間建有現代化的高速公路(印尼加里曼丹地區唯一高速公路),這是巴厘巴板郊區有印度尼西亞東部地區最大的國際機場——巴厘巴板蘇丹阿吉穆罕默德蘇萊曼國際機場,可直飛雅加達、萬隆、坤甸、馬辰、新加坡等城市,年旅客處理能力在1000萬人次;巴厘巴板港瀕臨望加錫海峽,可泊3.5萬噸的海輪,是印度尼西亞主要的石油、液化天然氣、煤炭、木材輸出港。
⑹ 馬來西亞介紹及旅遊特色
【概況】國名
馬來西亞聯邦,簡稱馬來西亞或大馬(Malaysia),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國家。馬來西亞由十三個州組成,共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連接新加坡;另一個是東馬來西亞,位於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亞,而汶萊國則位於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馬來西亞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一。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主體部分由14道紅白相間、寬度相等的橫條組成。左上方有一深藍色的長方形,上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14道紅白橫條和14角星象徵馬來西亞的13個州和政府。藍色象徵人民的團結及馬來西亞與英聯邦的關系——英國國旗以藍色為旗底,黃色象徵國家元首,紅色象徵勇敢,白色象徵純凈,新月象徵馬來西亞的國教伊斯蘭教。
國徽
中間為盾形徽。盾徽上面繪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盾面上的圖案和顏色象徵馬來西亞的組成及其行政區劃。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劍,它們分別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蘭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間部分繪有紅、黑、白、黃4條色帶,分別代表雪蘭莪州、彭亨州、霹靂州和森美蘭州。盾面左側繪有藍、白波紋的海水和以黃色為地並繪有3根藍色鴕鳥羽毛,這一圖案代表檳榔嶼。盾面右側的馬六甲樹代表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邊代表沙巴州,圖案中繪有強健的褐色雙臂,雙手緊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邊繪有一隻紅、黑、藍3色飛禽,代表沙撈越州。盾面下部中間的圖案為馬來西亞的國花——木槿,又稱大紅花,當地人稱「Bunga Raya」。盾徽兩側各站著一頭紅舌馬來虎,兩虎後肢踩著金色飾帶,飾帶上書寫著格言「團結就是力量」。在盾徽上還繪有一彎新月和一顆14角星,新月代表國教,14角星代表各州。
國歌
《我的國家》(馬來文:Negaraku)
國花
木槿花(又稱大紅花)Bunga Raya
首都
吉隆坡(kuala lumpur) ,人口約120多萬。具有觀光和通訊兩大功能的吉隆坡雙子塔,高達466米,是亞洲最高塔之一,如兩柄銀色利劍直插雲端。吉隆坡還是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的縮影,市內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廟隨處可見,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新首都:布特拉再也(布城,putrajaya)位於吉隆坡以南35公里處,總理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於1999年6月遷入,2005年前搬遷完畢,人口約7000。
官方語言
馬來語
貨幣
林吉特 RM
人口
27,170,000人(2007年)(世界第43名)。人口密度:69/km2(世界第97名),其中馬來人及其他原住民佔66.1%,華人佔25.3%,印度人佔7.4%。砂撈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為主,沙巴州以卡達山族為主。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也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自然地理
面積330257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東馬來西亞為砂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的合稱,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獨立日
1957年8月31日
國慶日
8月31日
重要節日
馬來西亞節日很多,全國大大小小的節日約有上百個。但政府規定的全國性節日只有10個,其中除少數有固定日期外,其餘的具體日期由政府在前一年統一公布。主要節日有:元旦、開齋節(穆斯林)、春節(華人)、哈芝節(穆斯林)、屠妖節(印度人)、「五一」節、聖誕節、衛塞節、現任最高元首誕辰。8月31日為馬來西亞國慶(又稱獨立日)。
災難意識日:12月26日(2005年馬來西亞政府決定設立。選擇這一天作為全國「災難意識日」,是因為馬來西亞過去在這一天多次遭受自然災難的襲擊。1996年這一天,東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遭受強烈熱帶風暴襲擊,有100多人死亡,許多房屋和財產被毀;2004年12月26日,馬來西亞北部檳榔嶼等州部分地區遭到印度洋海嘯襲擊,共有60多人死亡)
國家格言
團結就是力量(馬來文:Bersekutu Bertambah Mutu)
國家政要
國王叫米贊·阿比丁,2007年4月26日加冕;總理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Abllah Ahmad Badawi),2003年10月就任,2004年3月連任。
簡史
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並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13個州,包括西馬的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城、霹靂、玻璃市、雪蘭莪、丁加奴以及東馬的沙巴、沙撈越,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首都吉隆坡、納閩和布特拉再也(Putra Jaya,聯邦政府行政中心)。
【馬來西亞的旅遊資源】沙巴可以是馬來西亞深藏未露的絕妙旅遊地,見識了沙巴,你就會驚訝馬來西亞豐富的旅遊資源。世外桃源邦咯島(PangkorLaut)尋找小丑魚。
在馬來西亞的邦咯島(PangkorLaut)上,你只要潛入蔚藍的海里,慢慢靠近大片的白色珊瑚和色彩斑斕的海葵,尼莫和他的朋友就會熱情地歡迎你。
生活在馬來西亞婆羅洲的普南族是一個神秘的民族,他們生活在熱帶雨林里,保持著許多有趣的風俗傳統。
馬來西亞的風格就像這兒的天氣——熱情。無論是看到一張張友善的笑臉,聽到一句句濃濃的馬來音普通話「你好!(Apa khabar?)」
亞庇是馬來西亞砂撈越的首府。在砂撈越里有個叫「古晉」的城市。在馬來語中,「古晉」(Kuncing)就是「貓」,因此這座城市也被稱為「貓城」。據,這里是世界上唯一崇拜貓的城市。
中國人來,馬來西亞不是個陌生的國度。盡管是異域,但隨處可見的華文招牌以及通用的廣州話,會讓來自廣東的我們產生了在省內某個都市觀光的錯覺。
檳城,當年英國商船來此躲避風浪的時候,他們給這個美麗的海島起名為喬治市,華人則稱之為檳榔嶼。這里最讓人著迷的是各種文化的交融聚集,既有南海姑娘的輕柔韻律,也有安娜與國王的感傷情懷。即使你沒有出境游的經驗,即使你外語只會yes,bye-bye,thankyou,檳城依然。
砂撈越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州,分散著27種部落民族,是一個多文化的地域。在沙撈越,每公頃的樹林種類比整個北美洲還多,一棵參天大樹上有上千種昆蟲。
吉隆坡的夜生活充滿動感,到處是多姿多彩的娛樂,爵士樂、鄉謠和西方音樂縈繞酒吧、的士高舞廳,一派大都會的繁華景象.。吉隆坡住宿選擇相當多,高檔的諸如馬來王宮風格的伊思塔那大飯店,機場附近的高爾夫休假區等,主要供遊客和商務客人使用。在吉隆坡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名菜,除了馬來菜、中國菜、印度大餐、西餐外,還有巴基斯坦餐飲和日本料理。吉隆坡各種商品薈萃,從古董到最具當地特色的手工藝品,從世界名牌時裝到物美價廉的電子產品……
雲頂(Genting Highlands)高原是馬來西亞新開發的旅遊和避暑勝地,位於鼓亨州西南吉保山脈中段東坡(蒂蒂旺沙山脈),吉隆坡東北約50公里處.
在首都吉隆坡,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就是位於市中心丹也大樓面的國家清真寺(Natlonal Mosque),以獨特的現代設計表達出傳統回教的藝術,裝飾和設計都十分精美,最大特色是傘形的屋頂,象徵一個獨立國家的抱負.
吉隆坡是世界上節假日最多的地區之一。在馬來西亞,伊斯蘭教的節日是當地進行重大慶典活動的日子,聖誕節也是全國性的節假日,一年一度的中國春節在這里更是熱鬧非凡.
吉隆坡是一個碩大無比的「世界建築博覽館」,外形別致風格各異的建築遍布全城。
馬來西亞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陽光充足,氣候宜人。
馬來西亞是個以農立國的民族,因此維持著許多原始信仰,特別是各民族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響尤為深遠。由於多民族的長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種多元的文化特色.
【馬來西亞旅遊景點】
馬六甲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馬六甲河穿城而過。該城始建於1403年,曾是馬六甲素丹國(滿剌加王國)的都城。從16世紀起,歷受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殖民統治。數百年來,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暹羅人及爪哇人相繼來到馬六甲,經過長期的交流,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匯成特有的文化風貌。這里有中國式的住宅,荷蘭式的紅色樓房和葡萄牙式的村落。市內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較好,街道曲折狹窄,屋宇參差多樣,很多住房的牆上鑲著圖案精美的瓷磚,木門上裝著瑞獅門扣,窗上鑲龍嵌鳳,古色古香,處處顯示出馬六甲這個歷史古都的獨特風貌。
青雲亭
青雲亭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中國廟宇,位於馬六甲市西南,始建於1645年,後經重新裝修,成為一座用馬來西亞楠木建造的木結構廟宇。門口的匾額上寫著「南海飛來」四個大字。廟內主要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因此也稱「觀音亭」。
青雲亭是優美的中國式建築的典範,廟堂里陳設的木雕和漆器,全是從中國運來的精品。寺內只有一塊石碑,上面銘刻著紀念中國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三保太監鄭和於1406年訪問馬六甲的事跡。鄭和是到達馬六甲最早的中國人。
寺內香火甚盛。廟門口有一金色的獅子,周身金光耀眼,只有獅子的頭頂部,金色已脫落,原來信徒們認為走過獅子身旁,撫摸它們的頭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
中國山
中國山又名三保山,是馬來西亞為紀念中國明朝三保太監鄭和而命名的。此山位於馬六甲市郊。關於中國山,流傳著「一位中國公主和一口神奇的井」的故事。相傳在15世紀60年代,馬六甲的統治者是一個年 輕而聰明過人的蘇丹,曼斯國王。有一天,一艘中國船駛抵馬六甲,船的內部到處插滿了金針,船長給蘇丹送去一封信,聲稱他奉中國天子之命詔告蘇丹 「每一根金針代表我的一個臣民,要是你能數得清有多少根,你就會知道我的權力有多大。」蘇丹接到信後,派了一艘船去送回信,船上裝了好幾袋穀米,信中道「要是你能數得清這艘船上的穀米,你就能准確地猜到我有多少臣民,也就會知道我的權力有多大。」
荷蘭紅屋
跨越馬六甲河橋,到了河的東岸,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整潔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座紅色的鍾塔和維多利亞時代所建的噴水池。廣場周圍都是荷蘭式的紅色建築物。面廣場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就是古老的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它建於17世紀,是東南亞地區現存的最古老的荷蘭式建築物。300多年來,它一直是政府機關所在地,直至1980年才改為馬六甲博物館。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有厚厚的紅磚牆,笨重的硬木門,門前是寬闊的石級。館內保留了馬六甲各個時期的歷史遺物,包括荷蘭古代兵器,葡萄牙人16世紀以來的服裝,馬來人婚嫁服飾,金、銀、珠寶手工藝品以及在馬六甲港口停泊的各類古代船隻的圖片等。館內還收藏有稀有的古代錢幣和郵票。
葡萄牙城山
在馬六甲市西南,接近馬六甲河口,有一座山,是馬六甲蘇丹拜里米蘇拉將中國明成祖贈送的金龍文箋勒石樹碑之處,明成祖曾封此山為「鎮國山」,後名聖保羅山。山的東南麓有一座「沒有牆的城門」,那是馬來西業歷史遺跡。
⑺ 沙撈越有什麼著名的景點
1.姆祿國家公園(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佔地544平方公里,於公元2000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是馬來西亞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區。園內的主要旅遊景點是4個展示洞穴——風洞、清水洞、鹿洞和郎洞。公園主殲帶激要由3座山所組成,即姆祿山(2376公尺)、阿比山(1750公尺)以及本那拉山。
砂拉越州元首府
3.砂拉越博物館(Sarawak Museum):新館和舊館分別坐落在敦哈吉歐平路的兩邊。舊館於1891年行者開業,其設計擁有諾曼底排屋的風格。這里收藏了特殊的民俗品,自然與地理歷史的展覽,以及砂拉越的油業介紹。一樓的傳統木雕展覽甚為壯觀。新館用作活動和展覽,經由人行橋與舊觀相接。在底樓則有氏襪水族館、植物園以及英雄紀念碑。
⑻ 砂拉越州的經濟
砂拉越的海岸線擁有豐富的油田,是州經濟的主要來源。其經濟主要仰賴豐富的天然資源,如:石油及液化天然氣等。其天然氣主要是出口到日本。
其他的經濟收入則來自,著名的砂拉越黑白鬍椒、橡膠、西穀米、椰肉乾、燕窩及樹桐等。馬來西亞全國每年總共生產了 2 萬 7 千 5 百 50 噸的胡椒,砂拉越佔了總生產量的 90% 。砂拉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幾十年來液化天然氣和石油是馬來西亞聯邦經濟的主要支柱,而砂拉越州只取得了5%的開采權利金。砂拉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硬木出口產地之一以及馬來西亞的主要出口產地。這導致了在砂拉越進行的大規模的熱帶雨林採伐。最近的聯合國統計數據估計砂拉越在96年到2000年的鋸材原木的年平均出口量為1410.9萬立方米。由於土地遼闊,因此砂拉越有大面積適於商品農業發展的土地。大約32%或者為40000平方公里的該州土地被認定適於農業耕種。不過,只有不到9%的土地種植了多產的永久性作物,而這個平衡正在被種植水稻而改變,估計水稻種植面積超過了16000平方公里。主要經濟作物是油棕,種植量在這幾年裡穩步增長。以及西米和胡椒。自上世紀80年代起,砂拉越開始經濟轉型,大力實施經濟多元化和工業化。它的努力獲得了持續的成功,而現在,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在該州經濟中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最為馬來西亞聯邦中面積最大的州,砂拉越的目標是到2020年時,與該國其他的州一起成為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砂拉越經濟增長的主要4部分為:製造業、商品農業、建築業和服務業。大量廉價土地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使砂拉越成為投資者來此發展製造業的一個很有吸引力的選擇。
⑼ 關於馬來西亞的知識
馬來西亞啊,沒有四季,都是夏天,30°C 左右,這個不怎麼變。近來幾乎每天都有雨,偶爾傾盆而降,偶爾灑灑小雨。但是天氣還是悶熱啊,要呆到晚上天氣才涼爽些,今晚有點兒冷,我都穿外套了。呵呵~
這里的國語是馬來語,是馬來人的語言,注意,是馬來人,不是馬來西亞人。但是後來為了要讓各大民族團結起來,就改稱馬來西亞語。年輕的一輩固然會講,國語畢竟是必修的,管你是華人還是馬來人。長輩們,就算沒念過書,也能說上一兩句不那麼正統的,打招呼八卦八卦沒問題,要談深入的話題就不行了。至於英語能力呢,只能說水準不一吧,但是一般會比中國人好些,因為實踐機會比較多。從小就學,而且數理科用英語教,大學也是英語授課,但是大部分人都不能學的很出色。
馬來西亞有3大民族,馬來人(至少60%),華人(30%左右),印度人(少過10%)。剩下的就是一些少數民族,他們和馬來人一樣是土族,但是待遇實在差很多。就如我所說,馬來人講馬來語,但是馬來語,好像漢語一樣,分成普通話和方言。華人呢,基本上都會講華語,加上一兩種華人方言,有些華人呢是因為祖先是潮州來的,所以他會說潮州話,有些則是因為地方關系,所以會說某種方言,例如住在首都吉隆坡的都會說粵語,住在檳城州的都會說福建話。很少華人只會說馬來語和英語,但是還是有的。印度人就印度話啊。不少旅行,是念書,工作嗎?我想應該沒問題吧,我看我那些中國朋友自在的很,沒什麼約束。
環境呢,還好啦。只是我覺得掠奪匪太多了,這個真的是…我也不知道怎麼說…馬來西亞國教是回教,馬來人全是回教徒,所以這里6成以上是穆斯林,每天的5次祈禱都在各個清真寺用大喇叭播出,而且沒什麼地方你是看不見清真寺的了,所以我覺得有點兒不體諒。這里有種族紛爭的問題,華人老是埋怨政府偏袒馬來人,什麼獎學金,津貼,工作機會,都是馬來人的,怎麼華人繳稅最多,反而都沒份。馬來人就說,你們是二等公民,非土族,讓你們來住都要感恩了,還吵。無奈~但是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過,老一輩的,當年從中國來馬來西亞的,都離開了,都成為歷史了,我們年輕的,只能說都沒受過苦啊,都不是太極端,不是太在乎,沒獎學金嘛,爸媽肯給就好了,沒津貼嘛,我錢夠用啊,就是沒想這問題太多,可是爸媽那一倍還是會有些意見的。只是政治家經常圍繞在這些話題上,但是有時候他們說的也未嘗不是道理。
消費嘛,要跟地區了,鄉間小鎮還是可以吃到便宜到笑的東西,城市呢,也不會要命啦,一般吧,不稱得上是高消費的國家,這樣吧,咱們比麵食吧,首都一碗叫價4元馬幣左右,小鎮2元,略有裝潢的餐館8元,再高級點的16元,有些實在難得你會看見20多元的,但是這些都是賣氣氛多過賣食物的。就是這樣。還有,一份報紙1元3毛馬幣,搭一次公車5毛到4元不等。你自己看看兌換率好好想吧。對,馬幣是Ringgit Malaysia,簡稱RM,華語是「令吉」,1令吉馬幣大概,我是說大概噢,2元人民幣吧。
好了,就這樣。
⑽ 關於馬來西亞的Sarawak Miri 和Sarawak Sibu 的詳細資料
沙撈越美里市位於北緯4度23分,東經113度55分,坐落在沙勞越州北部。
美里市中心位於美里河西岸,背加拿大山,面向南中國海。它擁有深長的海岸線,由巴甘起至汶萊沿海交接邊界為止。目前,美里市議會管轄的范圍有26,777平方公里。
美里是砂拉越州內繼古晉之後第二大城市人口為239,600(大馬2000年的人口普查)。其中華族居多,約佔55%,伊班族、馬來族及馬蘭諾族次之,其他少數民族包括加央、肯亞、加拉畢、印度、比達友族…等等。
美里省是砂拉越州九個省份之一,而美里市則是美里省的省會,也是聯邦與州政府其中一個省行政中心。在行政方面,設有省長署、縣長署及聯邦與州政府各部門,管轄的范圍是26,777平方公里美里省(砂拉越州第二大省份)。
美里市的市議會,則負責管理美里市的行政工作。目前,美里市議會有25位官委市議員,該議會每月都召開全體議員會議,以對美里的各項市政事務作出討論與決策。
砂拉越是馬來西亞最大的一個州,內陸地區都是被熱帶雨林覆蓋的山區而美里又是砂州第二大省,內陸地區的人民和城市的往來都是靠水路和航空。單單美里省境內的內陸機場就有十個之多也冠於全國,這使美里機場成為北砂區的小型民航機的大本營。
除此之外,美里機場的人次也繼吉隆坡國際機場、古晉國際機場、檳城國際機場、亞庇國際機場之後成為國內第五繁忙機場,但在航班繁忙方面只居吉隆坡和亞庇之後。
美里機場自從完成擴建後每年能接待兩百萬名乘客,其設施和跑道已經有能力在不久的將來在政府和航空公司的配合下開辟國際航線,升級為國際機場。
美里盛產石油,又被稱為油城。早期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以石油及象膠與胡椒為主。在70至80年代時期,是美里木桐出口的全盛時期,年出口量高達2千萬噸,對推動美里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至90年代,州政府大力推動油棕業發展,許多砍伐過的森林地已被改辟為大片的油棕園。在未來,油棕也將成為美里的經濟命脈。
除了石油、木材、油棕及農產之外,美里配合邁向2005年旅遊城宏願及2020年發展大藍圖,目前正大事開發旅遊景點及提升旅遊基本設施,美里將蛻變成為一個健康旅遊城,而旅遊業也將是美里今後的經濟發展重點。
美里是砂州州內許多知名的國家公園的必經之地。在美里省境內的國家公園有 –姆祿國家公園(世界最大、最高的山洞,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尼亞國家公園(4萬年前曾經有人類居住,這也是砂州盛產燕窩的一個地方)、蘭卑爾國家公園等等。
詩巫是位於馬來西亞東馬砂勞越(sarawak)的一個小城市。人口只有25萬人左右。詩巫這里的人口主要是華人,而且以福州人居多,因此這里到處都可以聽到人說福州話。馬來西亞的華人都至少會三種語文--馬來文,英文,中文。在馬來西亞有一個特色就是看什麼人講什麼話,看到皮膚很黑的講英文(可能是印度人),看皮膚深咖啡色的講馬來文+英文(可能是馬來人或原住民),看到長的跟我們一樣的黃皮膚就說英文+中文吧!
(沙撈越詩巫)這個地方的主要經濟命脈就是伐木業。沙勞越有全世界最古老的森林(熱帶雨林),大約2億年,去年一年內發現的生物新品種就有100多種。因此這個地方可能變成世界保護區也說不定。但是目前是伐木業非常盛行就是了。詩巫無論什麼行業都靠伐木業。如果木桐的價錢跌了,就會嚴重沖擊詩巫各行各業的狀況。雖然我們有很大片的原始森林,但是這幾年環保意識的抬頭已經促使各個大公司開始重植森林。
在馬來西亞的詩巫,一百年前那裡只不過是一個村落式的小集鎮,華人稱為"新福州",大概是指那裡的華人大多來自中國福州,講福州話,生活方式與目前的福州人相似。吳先生說:"他們多數做小本生意,有的做大一點。他們很勤勞,很刻苦。"吳先生說,他第一次訪問詩巫時,在詩巫市區散步,感到既陌生又親切。陌生,是因為在異國他鄉;親切,是因為那裡德街道名稱都是用中文寫成的,如海唇街、銀行街、打鐵街,還有公司名稱也是如此,如福華銀行、福泰金融、常青有限公司等等。在詩巫華人做生意很辛苦。
在詩巫,參觀大伯公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大伯公是1897年從中國福建請來的。大伯公就是中國的"土地公"。當年到詩巫的華人在詩巫開墾土地,人地生疏,無依無靠,只得求神保佑,土地對他們來說是第二生命,所以他們請來了"土地公"。
從吉隆坡坐飛機前往東馬砂勞越的詩巫市(Sibu),讓人驚奇的是,西馬進入東馬尚須填寫海關入境手續,立刻讓人感受到兩邊的差異性,心裡也預備在東馬定會有新奇的事發生。出關後,映入眼簾的是兩位酷似的姊妹及數位弟兄,經過一番介紹後,才知是張瑩姊妹的女兒Rebecca及公司幹部,初次接觸張姊妹就可以感受到她年輕爽朗的性格。登車後旋即前往詩巫市張姊妹的公司。
在機場往詩巫的路上,可以嗅到濃濃熱帶雨林區的氣氛,一進入詩巫市區,讓 眼睛為之一亮的是,幾乎家家戶戶都在使用各樣尺寸的衛星碟。長久以來,一直以為馬國對於衛星收視的管制相當嚴格,然而抵達砂勞越詩巫市後,目睹此現象真令人興奮,因為只要有衛星碟就有機會將好消息傳開來;只要好消息進入當地華人的家庭,相信福音必然在當地產生影響力,改變許許多多人的生命!內心除了驚訝,更加增了我對神無限的敬畏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