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什麼時候被綠化的
①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去馬來西亞旅遊
馬來西亞是一個很花園的地方,有愜意悠閑的海島,有原始多樣的雨林,也有純凈如白紙的海灘,所以馬來西亞也是國人出國游的一個選擇。
1.吉隆坡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城市,去吉隆坡不管哪個時節都很適合去遊玩,因為吉隆坡是熱帶海洋氣候,即使白天炎熱,午後時常有雨,下過雨後,早晚的天氣也會涼快一些。吉隆坡最為出名的就是它的地標性建築:雙子塔大樓,總高有八十八層,距離地面四百多米,而且兩棟大樓中間是有相連的,是一座世界有名的景點建築物。而雙子塔前的音樂噴泉,更是給雙子塔增添一些遊玩價值,隨著音樂和燈光的變化,噴泉也好似被附上了一些魔力。
熱浪島還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度假村,在白色的沙灘邊上,而且房屋建築也是比較傳統的馬來建築。
② 吉隆坡屬於什麼氣候
吉隆坡屬於什麼氣候,這種氣候對農作物的影響是什麼
吉隆坡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這種氣候對農作物的影響是:水熱豐富,有利於喜溫喜溼農作物的生長。農作物隨時可以播種,四季都有收獲。
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季節、一年四季都是什麼樣的?
馬來西亞一年四季入夏,平矗白天氣溫為32-35度左右,夜晚氣溫為28-30度左右。如果是要在吉隆坡地帶的酒吧,可以到KLCC附近一帶,擁有多家供君選擇。
吉隆坡的氣候相當於中國的哪個省份?
海南省
氣候上看,什麼時候去吉隆坡最適合
馬來西亞四季如春,我在那邊住了5年,我感覺每天都是陽光燦爛,適合出行。不過中國新年的時候是最熱的時候,建議避開。
馬來西亞的氣候是怎麼樣的
馬來西亞的天氣全年溫差不會超過一度,基本平均在31度左右。早晚的溫差大,早晚上有些涼有時要穿薄長袖,中午很熱,三晴兩雨,日照非常強烈所以建議一定要帶把雨傘,一個遮陽,一個是防雨。
馬來西亞有一個算是全亞洲最大的賭場了吧--雲頂賭場。在離吉隆坡41公里的雲頂山頂。這是一個綜合型的旅遊中心,除了有賭場外,還有酒店、游樂場、雲頂雲星劇場(很多香港明星曾去表演〕、購物中心、各類餐館、酒吧等。
雲頂山上的天氣比市區清涼很多,大約是在19-22度之間。
吉隆坡的建築與氣候的關系
吉隆坡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大馬是 *** 國家所以 *** 寺比較多,吉隆坡是現代化都市,即有 *** 寺,又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
吉隆坡一年四季的氣候怎麼樣?四季都是夏天嗎?
找的馬來西亞的.
基本都是夏天了.
反正吉隆坡就是首都.馬來西亞就那麼點地方= =
面積330257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東馬來西亞為砂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的合稱,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③ 馬來西亞什麼時候獨立
馬來西亞於8月31日從英國統治下獨立後,首都吉隆坡舉行了大規模慶祝活動,包括該國歷史上最大的軍事檢閱。
在亞洲東南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有一個稱為「錫和橡膠王國」的國家,那就是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全境面積共32.9589萬平方公里,被海分為東、西兩部分,最近處相距約600公里。西馬來西亞,位於馬來半島南部,面積13.1794萬平方公里;東馬來西亞,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包括沙撈越、沙巴兩個州,沙撈越州面積12.1680萬平方公里,沙巴州7.6115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1290萬人。伊斯蘭教為國教,其教徒約占馬來人的80%。其它還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拜物教等。馬來語為國語。首都吉隆坡。
馬來西亞從16世紀開始,相繼遭到葡萄牙、荷蘭等國的侵略。1786年英國入侵,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1942年日本佔領馬來亞,激起當地人民的英勇抵抗。日本投降後,英國在馬來亞恢復殖民統治。1946年4月,英國玩弄「分而治之」的陰謀,把新加坡從馬來亞劃分出來,成為單獨的「直轄殖民地」,並於1948年2月成立「馬來亞聯合邦」,聯合邦的一切統治權由英王委任高級專員掌握,並對馬來亞人民實行高壓統治。1955年,英國宣布馬來亞實行「部分自治」。1957年8月31日,英國同意「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7月9日,英國、馬來亞、新加坡、沙撈越和沙巴在倫敦簽署關於成立馬來西亞的協定(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成立了新加坡共和國),同年9月16日馬來西亞宣告成立。
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錫和石油,還有鐵、金、鎢、煤、鋁礬土和錳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橡膠、木材、油棕、胡椒、菠蘿、椰子等。其中橡膠和錫的產量和出口量均佔世界第一位,木材和棕櫚油是另兩大出口項目。
馬來西亞(原馬來亞聯合邦)剛獨立時,經濟屬於殖民地型,以出口農礦初級產品為主,橡膠和錫是兩大經濟支柱,糧食和工業品均不能自給。獨立後不久,政府確定了改變經濟結構、實現工業化的經濟發展戰略。1971―1990年年又實行了為期20年的「新經濟政策」和第二至第五個五年發展計劃。到1987年,製造業已超過農林漁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居首位。
1986年,為適應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馬來西亞政府調整了投資政策,制訂了一系列鼓勵外國投資的優惠措施,使外資源源而至。1987至1989年3年間共吸收外資93.5億美元,1990年一年吸收64億美元。政府採取的種種有力措施,改變了產業結構,提高了檔次,擴大了出口,使馬來西亞轉變為以出口工業製成品(其中電子產品佔半數以上)為主的國家。與此同時,政府解除了對國內投資的某些限制,使非馬來資本轉呈活躍。
1991年6月,馬來西亞政府在總結前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為期10年(1991―2000)的《第二個前景規劃綱要》(又名《國家發展政策》),取代過去的「新經濟政策」。十年規劃在重申繼續保持良好投資環境的同時,提出將投資重點轉移到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方面,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增加研究發展和教育培訓的投入,放鬆政府對工資、物價的調控,等等。遠景目標則是到2020年使馬來西亞成為完全發達的國家。
1991年7月,馬來西亞議會通過政府提出的第六個五年(1991―1995)發展計劃。這項計劃的主要目標是:使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經濟年增長率保持在7.5%。製造業在計劃末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1.4%;以1995年估計人口2030萬人計算,人均國民收入達3777美元。針對當前經濟中露頭的某些薄弱環節,六五計劃中對交通、能源、教育和培訓、衛生等方面的投入均有幅度不等的增長。
馬來西亞經濟年增長率70年代為7.8%,80年代後期超過8%,1990年為9.4%,人均國民收入超過兩千美元。設在瑞士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和世界經濟論壇1991年6月發表的《1991年世界競爭力報告》把馬來西亞列為最具有經濟活力的國家,在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名單中排名第五。這就為許多經濟學家的如下觀點再次提供佐證――馬來西亞是行將騰飛的亞洲第五條小龍。
馬來西亞奉行中立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幾年來,馬來西亞政府積極推行東南亞中立化計劃,致力於鞏固和發展東南亞國家聯盟,加強與其它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
中馬兩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往來。早在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時,中國商人就曾去馬來半島通商。公元3世紀初,吳國孫權曾遣康泰、朱應出使南海諸國,到過馬來半島。此後兩國互有往來。15世紀初期,鄭和下西洋時,5次都駐節於滿剌加(即馬六甲)。隨後滿剌加的友好使者也訪問過中國。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獨立時,我國領導人曾致電祝賀,並予承認。1974年5月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來我國訪問,當月31日,兩國正式建交。建交以來,兩國的貿易、體育、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往來日益增多。這次鄧小平副總理到馬來西亞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必將為進一步增進中馬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發展兩國的友好關系作出新的貢獻。
④ 馬來西亞碧桂園森林城市
馬來西亞碧桂園森林城市全球首座垂直綠化城市,「外牆都是植物,避免混凝土外牆因暴曬而造成的損壞,同時保持舒適的室內溫度,減少使用空調,利於環保。從建築工程師的角度看,碧桂園森林城市走在建築行業前列。」許小姐是碧桂園森林城市的准業主,也是一名建築設
計師。擁有多年建築設計工作經驗的她,對房子有著職業性的挑剔,但言語間也難以掩飾她對碧桂園森林城市的喜愛,在她眼中,這樣的設計已經走在整個建築行業的前沿了。
碧桂園森林城市項目的整體規劃由全球知名建築與環境規劃設計事務所SASAKI操刀,採用垂直綠化設計,全城搭建垂直綠牆、空中花園和屋頂花園系統,形成多維度立體綠化系統。從遠處看,碧桂園森林城市的建築外牆長滿鮮花與綠植,目之所及都是森林。這樣的設計,不僅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一改城市即等於鋼筋混泥土的現實,更有功能上的益處。
碧桂森林城市的每一個植物組團,都經過嚴謹的考量和研究,充分考慮風力、日照時長、植物根系與抗力等條件,融合闊葉類、蕨類、爬藤類等多種植物,將美觀、環保、生態合而為一。在這樣的綠化系統作用下,能夠減少眩光產生,改善城市光環境;減少太陽能輻射,降低室內溫度;通高中庭的設計則具有對流和通風效果,有利於提高室內空氣質量;空中花園能夠改善室內光環境,降低人工照明使用率。
有別於普通城市所缺憾的空間之美,碧桂園森林城市採用先進的分層立體城市規劃理念,地上規劃軌道交通,地下
兩層為暢行的交通路網和充足的停車空間,真正做到人車分流;地面都是公園和活動場地,完全不必擔心車輛穿行、車噪及尾氣污染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規建有環島綠道和酒吧街區,濱海公園環繞在島嶼周圍。人們在此,能夠無憂無慮的徜徉在「森林」與海濱的美好中,享受休閑生活。
自然環境優越 宜居樂土全球嚮往碧桂園森林城市項目http://www.mlnconsultant.com/bgy/剛出來的時候,我們夫妻正在考慮是否要孩子,當時覺得幸運女神眷顧了,幫助我們做了決定,畢竟國內的霧霾和環境會傷害孩子健康,以後孩子在這里生活,我就不用擔心了。」對准媽媽許小姐來說,這個項目就如同及時雨般解決了她的煩惱。「我妹妹住在新加坡,氣候炎熱,一到這卻涼快了,應該和豐富植被有關,氣候舒適移居。我一下買了三套,以後可以讓父母和孩子一塊過來居住。而且這里政策很好,做投資也不錯,以後還會漲的。」
碧桂園森林城市地處全球公認的宜居地帶,屬熱帶氣候,常年溫暖,氣溫介於21℃-32℃之間。藍天白雲,純凈海風,紫外線強度在3-5之前,常年無霧霾無台風,比國內的三亞更加宜居。此外,森林城市毗鄰生態濕地、世界第二大紅樹林保護區(近萬畝),水質純凈,空氣清新,海岸線綿延數十公里,自然生態環境可謂無可挑剔。
再加上森林城市打造的千億級城市功能配套,生活在這里,既可感受自然風光的美好,更能盡享城市生活的便捷舒適。
⑤ 東南亞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什麼
【題目】東南亞農業發展與環境問題
【類詞】2002;亞洲;農業經濟;環境
【正文】
農業在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中一直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東南亞國家糧食、工業原料、就業機會、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然而,東南亞國家的農業開發中使用的擴大種植面積、移民墾荒、增施化肥農葯、開發森林以及刀耕火種等生產方式,雖然使農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卻帶來了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土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環境問題。
一、東南亞農業發展引起的環境問題
東南亞國家之所以重視農業發展,與其經濟依附性、人口壓力等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
經濟的依附性。東南亞國家除泰國外,在二戰以前均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長期成為帝國主義的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這不僅造成東南亞資源不斷減少,而且使該地區的經濟畸形發展,工業落後,農業種植單一。東南亞國家取得獨立後,這種單一的、畸形的依附型經濟結構仍然存在。一是原料出口國的地位尚未根本改變,出口的初級產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可再生資源,而一些可再生資源如農產品和木材,也是以大量消耗國家的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為代價的。二是東南亞國家在金融方面對發達國家的依附地位仍未改變。20世紀80年代初,發達國家實行緊縮政策,連續提高利率,使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債務猛增。由於債台高築,東南亞國家不得不出賣寶貴的自然資源來還債。三是長期以來,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糧食不能自給,靠出口經濟作物和資源來換取糧食。
人口的壓力。二戰以來,東南亞各國的人口增長很快,從1960年的1.95億增加到目前的5.11億。從1960年至1998年,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口都增長了1倍以上。寮國1998年的人口是1960年的2.77倍,菲律賓是2.74倍,馬來西亞是2.7倍,越南是2.54倍,柬埔寨是2.32倍,泰國是2.31倍,印尼是2.17倍,新加坡是1.93倍。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對食物、住房、教育、衛生保健、交通運輸、自然資源佔用等形成持續不斷的高需求。
為了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對物質的不斷需求,發展民族經濟,增強國力,東南亞國家大力發展農業,大規模開發土地,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開采森林資源,擴大出口創匯,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由於農業開發措施使用不當,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一)毀林開荒嚴重
為了擴大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東南亞國家均採取了毀林開荒的措施。二戰以來,東南亞各國的耕地面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盡管各國人口在不斷增長,但人均可耕地面積並沒有下降多少,有的國家反而增加了。在1980-1996年期間,柬埔寨人口從640萬增加到1027萬,與此同時,人均可耕地面積從0.30公頃增加到0.37公頃;馬來西亞人口從1376萬增加到2117萬,而人均可耕地從0.07公頃增加到0.09公頃。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但是,東南亞各國耕地面積的擴大是以森林、濕地面積減少為代價的。
菲律賓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主要用擴大耕地面積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在50年代上半期耕地面積年均增加3.45%,60年代年均增加1.3%。由於當時菲律賓農業生產率極其低下,以擴大耕地來增加農業生產,其效果並不十分顯著,60至70年代糧食作物的年均增長率只有0.7%,出口作物也只有2.5%。因此,在70年代以前,菲律賓的糧食未能達到自給。
長期以來,泰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也是通過大量開發土地來實現的,是以森林面積銳減為代價的。耕地逐年增加,從1950-1952年的4140萬萊增至1982年的9324.5萬萊,1990年更擴大到14732萬萊;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也從1950-1952年的12.3%,增至1982年的29%,1990年達47.4%,其中水稻種植面積約佔全部耕地面積的60%。單季稻佔了全部水稻的90%以上。與此同時,泰國的森林面積則逐年減少,從1975年的21800萬公頃減至1992年的14574萬公頃。森林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則從1951年的60%減至1971年的40.7%,1986年的30%,1995年更減至22.8%。除了森林商業砍伐以外,森林面積減少無不與耕地面積的擴大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移民安置失當
二戰後,東南亞國家的人口和土地的矛盾突出。一是土地分配不均,大地主和庄園主控制了絕大多數的土地,而大量的小農生產者只擁有少量的土地,佃農普遍存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曾進行了土地改革,但收效甚微。
這種毀林開荒,移民墾殖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東南亞國家人口與土地的矛盾,對安置過剩人口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新開拓的耕地多為荒地,如越南新開墾的荒地只有30%可以投入生產,產量相當低。從長遠來看,對荒地和森林的過度墾植,會造成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嚴重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在80年代,越南的許多地區,100%的土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流失,屬於流失嚴重的竟達80%-90%。如越南北部的山地由於植被遭毀,年均損失1至2厘米的沃土層,流失100噸至200噸泥土。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寮國、印尼等國家的移民開荒也引起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
(三)耕作方式原始
獨立時的東南亞國家都是農業國家,技術水平低下,當時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農業已經進入現代化時代,而東南亞國家仍處於犁耕時代,以畜力耕作為主,人力耕作為輔,甚至一些國家的山區農民仍採用落後的刀耕火種和移耕的耕作方法。移耕,又稱游耕,是一種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是指砍伐並燒毀一片森林,種上糧食或其他經濟作物,收成二三季或在地力減退後便棄地遷居他處。再砍伐森林,種上農作物。如此輪番砍伐和耕種,通常在10年到20年輪種一回。
在印尼爪哇島以外的一些島嶼上,部族農民大都採用移耕從事農業生產,一些山區有90%的土地用於移耕,胡椒、煙草、咖啡、橡膠、椰子等大部分經濟作物都是由移耕小農生產的。在80年代以前,印尼的移耕農業平均每年毀林20萬至30萬公頃。根據1979年的統計數字,由於移耕而毀壞的森林面積達4300萬公頃。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等中南半島國家,山區的農民和少數民族也大都採用刀耕火種的耕作方法從事農業生產。寮國人口中約有35%至40%是少數民族,他們居住在山區,其傳統的耕作方式就是刀耕火種。在80年代以前,寮國每年因山民盲目毀林開荒而燒毀的森林達10萬公頃之多。寮國政府曾動員山民移居到平原地區,但並沒有得到山民的響應。泰國山民的刀耕火種也造成了大量的森林和水源被破壞,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泰國北部的森林每年被山民毀掉10萬至20萬萊。泰國林業廳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於1956年至1957年通過空中拍攝的調查顯示,喃奔和清邁府海拔10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松林有67%被毀壞,昌萊府的原始森林有65%被毀壞。從衛星拍回的照片中發現,1973年至1977年間,泰國北部的森林面積從95842平方公里減到68588平方公里,減少了27254平方公里,即每年減少5.69%。這主要是山區農民刀耕火種的結果。由於人口的不斷增多,移耕農民人數也隨之增長,移耕輪回的周期則日益縮短,對森林和土壤的破壞也日益嚴重。1987年印尼外島從事移耕的農民將近200萬戶,移耕的土地面積約為2800萬公頃。目前,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在東南亞的一些地區仍在進行。
(四)森林開發過度
由於經濟的依附性,為了籌集外匯,克服國內經濟危機和資金短缺的困難,還清外債,更快地發展民族工業,東南亞國家不得不出口本國豐富的資源,以換取外匯,進口糧食、工業品和先進的技術與設備。但由於當時東南亞國家的加工技術落後,資源均以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出口,附加值低,這使東南亞的原材料大批大批地出口。世界上有25%的熱帶雨林分布在東南亞。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木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和價格的不斷上升,東南亞國家大規模地開發森林資源,出口原木、珍稀木材及其它木材產品,以換取大量的外匯。印尼從1967年開始大規模地把森林成片租給伐木公司開采,幾十年來,其森林經營許可證發得太濫。在馬來西亞,州政府有土地利用權和木材砍伐特許授予權,地方政府發放木材砍伐許可證和木材加工證以增加財政收入。泰國從1968年開始把全國將近一半的森林分割成500多塊租借地供人採伐。東南亞國家每年砍伐森林的比例較高,年均森林面積減少量逐年增大,印尼從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60萬公頃增加到1990-1995年間的108.4萬公頃。與此同時,泰國從24.4萬公頃增加到32.9萬公頃,馬來西亞從25.5萬公頃增加到40萬公頃,菲律賓從9.1萬公頃增加到26.2萬公頃,緬甸從10.2萬公頃增加到38.7萬公頃。可見,與90年代以前相比,90年代上半期這些國家的年均砍伐量大多都增加了1倍,有些國家甚至增加了2倍。近年來,世界上6個森林減少最多的國家中就有4個是東南亞國家,它們的年均砍伐率是:泰國515300英畝、緬甸400500英畝、馬來西亞396000英畝、菲律賓316100英畝。(參見表2)
森林雖屬可再生資源,但其生長周期卻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長期以來,在東南亞國家,追逐利潤的跨國木材商和造紙公司、急於還清外債的政府以及想盡快脫貧的農民,在大量砍伐著森林,但森林的恢復和植樹造林工作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森林的恢復速度遠遠趕不上砍伐森林的速度。由於各國政府對森林資源管理不善.使森林砍伐過度,從而導致森林面積逐年減少。印尼人口事務與生活環境國務部長埃米爾·薩林在1979年接見記者時說,「坦率地說,我們當時就是為了籌集外匯,顧不上植樹育林問題。印尼開發中的錯誤,是從政府1967年頒布的森林基本法就開始存在了」。
移民墾荒、毀林造地、擴大耕地面積、耕作方式落後和大規模的商業性森林開發使東南亞森林面積逐漸減少,森林覆蓋率日益降低,林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印尼、柬埔寨、寮國和汶萊的森林覆蓋率高達70%,緬甸、馬來西亞為66%,只有越南、菲律賓、泰國不到50%。到1995年,這些國家的森林覆蓋率已大大下降,柬埔寨降至55.7%,緬甸是41.3%,馬來西亞是47.1%,印尼是60.6%,泰國是22.8%,菲律賓是22.7%。由於木材資源的日漸減少,林業在這些國家經濟中的地位也日益下降。泰國到90年代已從一個木材出口國轉變為木材進口國,林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1951年的5.1%,下降至1985年的1.3%,1990年更降至0.3%。菲律賓林業產品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從70年代開始一直呈下降趨勢,1993年降至0.3%。
森林減少的影響是深遠的,包括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一是森林減少使東南亞水上流失嚴重,河流泥沙沉積量增多,降雨量減少,進而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造成經濟損失。以馬來西亞的沙巴為例,該地區曾有60%的森林覆蓋率。但是由於大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嚴重,河流下游泥沙沉積量大,沙巴5條主要河流的沉積物每條河每年每平方公里超過200噸。沙巴最大的保水區——Kinabatangan流域,每年有800萬噸沉澱物流到下游,這相當於每年每平方公里700噸的土地侵蝕速度,超過馬來半島吉蘭丹河沉澱物的6倍。沙巴地區淤泥的大量沉積,對沙巴水電、運輸、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在菲律賓,由於高地森林砍伐後引起土壤侵蝕所造成的巨型水庫的泥沙沉積,使用作水力發電的水庫的使用壽命縮短了一半或一半以上,菲律賓供電不足、經常停電無不與這些情況有關。
二是森林減少,使蓄水能力下降,洪水、於旱、森林大火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這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近年來,東南亞的毀林地區的洪水和泥石流已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數以萬計的人無家可歸。由於循公河流域的森林和山地被不斷地開墾和破壞,水土流失使沿河地區洪水和泥石流經常發生。處於湄公河下游三角洲的柬埔寨,一遇中上游氣候反常,雨量增多,極易決堤,引發大面積洪災,有「十年九澇」之稱,洪水每年都給柬埔寨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如2000年底發生了該國40年來最嚴重的洪水,造成400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1億美元。2001年柬埔寨西旱東澇,有14個省、直轄市和84個縣、區受災,造成57.2萬公頃農作物受損,62人喪生.212.19萬人受災,32.5萬人等待救濟。森林的破壞和水土流失也使越南經常發生洪澇乾旱。1996年洪水造成越南大約6億5500萬美元的損失,包括1000人死亡,84萬公頃的田地被淹。2001年八九月間,越南南部的紅河三角洲的洪澇至少造成108人死亡,6萬多人無家可歸,24萬多人因水災而面臨糧食短缺,44.3萬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物資救援。
而處於南部群島的國家,熱帶雨林遭嚴重破壞後,水土流失也相當嚴重,經常發生如中南半島的洪水、乾旱和泥石流。菲律賓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森林被大量砍伐,高地不斷地被開墾,使國家的水文系統遭受嚴重損害,洪澇與河流淤泥沉積影響到低地平原大部分地區。1983年,菲律賓遭受了30年中影響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乾旱,5600平方英里的農田缺水,糧食收成比常年減少1/10。1991年的水災使菲律賓2000人死亡(某些觀察家說實際死亡人數3倍於此),50萬人無家可歸,主要原因就是高地的森林砍伐引起了巨大的泥石流。
開荒種地和刀耕火種如果管理不善,還容易引起森林大火。1997年和1998年發生在印尼東加里曼丹的嚴重森林大火,就毀滅了500多萬公頃的森林。大火還引起了跨邊界煙霧污染,客觀上已影響到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等國的空氣質量,給這些國家帶來了環境和健康問題。據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統計,1997年印尼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霧使東南亞國家損失了14億美元,大多是用於短期治療的費用。4萬多人因呼吸系統疾病與煙霧相關的疾病而住院,而對兒童和老人所造成的長期危害尚難確定。這場大火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也造成了巨大損害。
三是森林資源減少也會使土地肥力下降,土壤鹽鹼化或沙漠化。在自然條件下,植物和腐爛植物形成了一個保護層,可固定土壤並減緩土壤的侵蝕和退化。但當森林被砍伐、土地被開墾後,保護層遭到破壞,礦物循環就會減少。尤其是熱帶雨林遭破壞後,由於沒有樹的遮掩和固定,滂論大雨會很快沖走土壤的養分,使得農業生產和森林恢復周期漫長而艱難。紅樹林和白千層林、珊瑚等一樣,具有保護海堤、防洪、減緩土地鹽鹼化、減緩海岸侵蝕和防止風暴破壞的功能。1950年至1983年間,越南全國的紅樹林大約消失了37%。南部的明海省1983年大概摧毀了紅樹林面積的一半。越南的濕地多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以硫酸鹽土或富含黃銅礦的「潛在酸性土」為基礎,由於紅樹林遭到破壞,加大了因黃銅礦氧化引起的土壤酸性化,不僅影響了本地區的農業生產,而且酸性化的土壤隨著雨水流入下游地區和河流,也侵蝕了下游地區的土壤和水源。養蝦場被酸性物質侵蝕了3至4年後,蝦場和深層土壤中的酸性過重,結果造成土地既不能養蝦,也不能種植紅樹林。築堤養蝦固然在短期內給越南的沿海居民帶來了利潤,但是對紅樹林的破壞卻導致更大的經濟損失。1984-1993年,越南團紅樹林減少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79億美元。泰國,在90年代初,由於森林的大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已使東北部的1800萬萊士地鹽鹼化,這佔了東北部地區面積的17%;南部地區已有260萬萊土地鹽鹼化或呈現出酸性,50萬萊土地受到侵蝕。其它東南亞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
四是破壞了生物多樣性。東南亞是亞洲乃至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擁有上百萬種物種的國家,印尼的植物和鳥類比整個非洲大陸還多。東南亞的熱帶雨林、紅樹林、濕地面積的銳減,動物棲息地的喪失,導致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的破壞,許多物種面臨滅絕或已經滅絕。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1997年,印尼哺乳類和鳥類有1955種,而瀕危的種類有232種,佔11%。而菲律賓鳥類和哺乳類種類中的瀕危數量佔了該國總數的24%,越南的比例是10%,馬來西亞是9%,泰國約為9%。而在高等植物種類中的瀕危種類占國內總數的比例,菲律賓是4%,泰國是3.3%,馬來西亞是3.16%,越南是3.2%,印尼是0.8%。由此可見,東南亞幾個具有豐富動植物物種的國家,近年來,瀕危種類數量的比例還是相當高的。(參見表3)
(五)化肥農葯濫用
由於技術落後,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的物質需求,除擴大耕地面積外,東南亞國家還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葯,以提高單位產量。原東盟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推行的「綠色革命」,除了增加對農業基礎設施和灌溉設施的投資外,還把增施化學肥料、殺蟲劑和除草劑作為提高產量的重要舉措,這曾使東盟國家的農業產量和農業生產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卻帶來了環境問題。在七八十年代,菲律賓大力鼓勵農業增加化肥和殺蟲劑的使用量,1972年,菲律賓政府制訂了全國規劃,由國家按補貼價格將化肥供給農民,其中用於糧食作物的肥料,定價標准比用於出口作物的肥料低45%。80年代中期,印尼政府的農葯補貼占農用化學品費用總額的50%以上,而最大的農業補貼是用在化肥上面,從1978年到1987年,化肥施用面積每年增長12%,TSP施用面積每年增長17.7%。從1985年開始,實際化肥補貼比農業和灌溉開發支出的部分還要多。1980年政府對化肥的補貼預算總額超過1250億盾(6800萬美元),而到1988年實際財政補貼超過1萬億盾(5.5.億美元)。印尼能從一個主要的大米輸入國到1984年成為大米自給國,這主要歸功於政府實行增加化肥和農葯的使用量等措施的農業綠色革命。泰國的農業之所以發展較快,除了擴大耕地面積、提高技術水平和機械化程度外,提高化肥和殺蟲劑的使用率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每公頃耕地施用化肥量由1980年的18公斤增加到1990年的42公斤,整個20世紀80年代化肥施用量年均增長15%,年進口量為220萬噸,1990-1991年化肥使用量達104萬噸。越南也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葯,以增加農業產量,每年需用農葯量從1959年的100噸增加到1978年的2.2萬噸。80年代以來,越南加大了化肥和農葯的使用量,從1986年前每公頃使用尿素27.9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84.4公斤。合作社對農葯的保管和使用很隨便,農葯濃度往往超標兩三倍甚至十倍。
殺蟲劑、除草劑、化肥的大量使用,雖可以在短期內提高農業產量,但從長遠來看,這些化學物質使用於農業生產,造成環境污染。一是使土地肥力下降。在全球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最近45年,全球耕地面積的17%已有某種程度上的退化,其中11%嚴重退化,這些土地面積相當於中國和印度面積之和。土地退化面積有28%是由於有害的農業操作,如過度施肥、欠缺排灌、忽視休耕等。二是病蟲害增多。殺蟲劑在使用一段時期後,由於昆蟲繁殖、變異極快,不久就具有了抗葯性,於是就需要更多的不同的化學殺蟲劑。這些化學葯品還因殺死鳥類而增加了害蟲的數量。印尼在80年代早期,由於殺蟲劑的大量使用,結果褐色蝗蟲因天敵滅絕而數量大增,導致印尼1986年蟲害成災,水稻嚴重減產。印尼前總統蘇哈托在1985年3月下令禁止使用57種殺蟲劑中的56種,以幫助水稻產量恢復到大量使用殺蟲劑之前的水平,1988年取消了每年耗資2000億盾(約1.1億美元)的農葯補貼。三是對人類的健康造成損害。殺蟲劑和除草劑的殘余,化肥使用後殘留的高濃度硝酸鹽和磷酸鹽,以及因灌溉在土壤中積累的鹽,不僅滲透到土壤和水中,而且還會殘留在糧食和蔬菜上,有損人類的身體健康。有毒化學製品的主要健康風險是癌症,而惡性淋巴腫瘤的形成可能要20年。如染色體的主要物質——脫氧核糖核酸受損,將會給下一代帶來先天殘損。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50萬至100萬人因殺蟲劑中毒,其中有5000到2.6萬人死亡,至少有一半中毒者和75%的死亡者是從事農耕者,大多數發生在欠發達國家。1993年,菲律賓國際大米研究所(IRI)——一個幫助東南亞傳播綠色革命的農業研究組織的研究也發現,殺蟲劑和除草劑的使用不再增加大米產量,且在那些操作的農民中產生了健康問題。
二、採取的應對措施
東南亞國家農業發展所引起的環境問題,已引起國際社會和這些國家的政府及社會的普遍關注。東南亞國家已採取有關應對措施,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措施主要有:
一是減少和停止原始的耕作、無周密考證的移民墾荒。泰國、緬甸、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的政府重視山民經濟的改造,指導山民掌握農業知識,建立永久性農田發展替代種植,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寮國政府於2001年確定的2001-2005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2020年奮斗目標,已明確了在今後幾年內要消滅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停止沒有經過周密考證的移民墾荒。如越南近年來實施定居定耕的移民政策,移民點均要經過認真考證,將經常發生洪水、泥石流地區及貧困山區的居民移遷到新經濟區。
二是禁止非法砍伐,鼓勵植樹造林護林。面對森林面積的不斷減少以及所帶來的嚴重環境後果,加上國際社會的壓力,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老東盟國家自70年代中期以來,逐步限制砍伐森林和木材出口,實施造林計劃,建立森林保護區。印尼政府自70年代中期即實行限制原木出口、鼓勵發展木材加工業和植樹造林的政策。印尼政府以課稅的方式來限制原木的出口,規定每出口1立方米原木課以25.5美元的出口稅、13美元的出口許可費,加上各地區制定的重新綠化費等,每出口1立方米的原本所支付的費用約為50美元。菲律賓1974年開始實施《森林改革法》,鼓勵發展國內木材加工業,規定進行選擇性伐木和造林,1986年禁止原木出口,1989年又禁止出口鋸木。1978年馬來西亞政府也制定了保護森林政策,限制原木的產量和出口量。此時,泰國政府也開始實行了造林計劃,政府和公司合資有計劃地進行伐木和造林,1990年森林採伐受到禁止。越南1991年禁止原木出口,1992年又宣布禁止所有木材出口,但這一禁令不適用於農業部和林業部,這兩個部門仍可以繼續出口和轉運木材。越南近年來十分重視植樹造林工作從1999年開始實施「500萬公頃造林計劃」,造林護林已取得成效,到2000年底,森林覆蓋率達33.2%。
三是發展生態農業和生物科技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開始了生態農業的理論研究和試驗。1982年成立了一個地區性的協作研究機構——東南亞大學農業生態研究網。新加坡是典型的城郊農業,注重農業科技的研究與開發,用生物科技來發展農業。菲律賓在70年代就開始實行生態農業的實踐,建立生態農場,以馬雅農場較為典型。在生產過程中採用變廢為寶的封閉循環和應用生物之間的生產、消費、分解關系,禁止或減少外來能量(化肥、農葯、生長劑)的投入,通過「清潔生產」來生產「健康產品」。設在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30年前就培育出了點燃綠色革命火種的「神奇水稻」品種。該研究所目前正在考慮將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應用於食物的生產,既可提供健康食品,又可節省土地和水資源,減少耕地退化。馬來西亞目前也開始重視生物科技農業的研究與開發,強調高增值產品的發展,如知識密集型食物加工產品和與健康有關的、具有安全性和環保性的生物科技產品。現在,利用生物科技發展農業已經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個新興產業,該國已經建立了對胡姬花和香蕉進行組織培養的生物工業、油棕的組織培養業。
四是控制人口的增長。為了緩解快速的人口增長對經濟、就業、社會和環境帶來的壓力,東南亞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便開始實施家庭計劃,有計劃地控制人口的增長,並取得一定的成效。東南亞國家的生育率已有所下降,到1998年,平均每個婦女生育孩子的數量,新加坡是1.5個,馬來西亞是3.1個,印尼是2.7個,菲律賓是3.6個,越南是2.3個,柬埔寨是4.5個,寮國是5.5個,緬甸是3.1個,泰國是1.9個。雖然一些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已下降,但是菲律賓、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等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仍保持較高的生育率。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減少對經濟和環境的壓力仍是東南亞國家面臨的課題。
東南亞國家盡管已採取了減緩農業發展造成環境退化的有關措施,但是,由於經濟、社會、政府等方面的原因,保護環境的成效並不樂觀。雖然禁止原木出口和非法採伐,但是執法不嚴,收效不大。為了增加外匯收入,有的國家政府下令禁止了,隨之又放開,如寮國政府於1991年8月禁止一切採伐活動,但1992年又取消了禁令,向幾個外國公司租讓了伐木權。緬甸於1988年宣布禁止砍伐森林,但該國政府後來又同幾家泰國公司簽訂採伐木材的合同。印尼雖然限制出口原木,但是,幾十年來,印尼以擴大木材產品出口作為其經濟的增長點,開始是出口原木,禁止原木出口後,又出口木材產品。目前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國,膠合板產品成為該國的非石油天然氣產品中僅次於紡織品的第二大出口創匯的產品。據官方統計,1999年印尼有105個膠合板工廠,1701個鋸木加工廠和6個造紙廠,膠合板出口創匯總計達85億美元。這些膠合板和造紙廠,均以木材為原料,膠合板、紙漿的生產和創匯越多,需要的木材也越多,砍伐森林就越多。。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水質和土壤也帶來了新的污染。由此可見,如何減少農業發展引起的環境問題仍是擺在東南亞各國政府面前有待解決的課題。(njdk212)
⑥ 馬來西亞是什麼時候被日本佔領的
1942年2月15日。
馬來亞戰役,是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1月31日同盟國與日本帝國在馬來半島的戰事,戰事包括英聯邦軍隊與日軍之間的陸戰,英軍、英屬印度軍、澳大利亞軍及馬來屬邦軍防守此殖民地,日軍企圖殲滅駐馬來半島英軍,為今後進攻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建立前進基地。駐馬來亞(包括新加坡)英軍共3個師4個旅,約9萬人,由遠東英軍總司令阿瑟·珀西瓦爾中將指揮。
1942年2月15日,珀西瓦爾率部投降。此役,日軍以傷亡約萬人的代價佔領馬來半島,打通了進攻荷屬東印度的戰略通道,給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防禦作戰造成不利態勢。山下奉文以傷亡9824人的代價,自北向南席捲馬來半島650英里,直至佔領新加坡。英軍傷亡略少於日軍,但是投降的軍人卻是13萬之多。這一勝利,是日軍有史以來最大的陸戰勝利。日軍以大約8個星期的時間成功佔領了馬來半島跟新加坡,負責指揮日軍的陸軍中將山下奉文還因此出色戰績被昵稱為「馬來之虎」。
⑦ 聊一聊東南亞國度之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Malaysia)一個位於東南亞馬來半島上的國家,一個既具有濃郁的熱帶風情也同時兼容著多民族文化的國度,使眾多的外國遊客為之嚮往。
在中國,如果走旅行團的話,大部分 旅遊 公司制定的 旅遊 目的地線路都是常提的「新馬泰」。這個 旅遊 線路在北京被惡搞稱之為「新馬太」,這也已經算是老梗了,新街口、馬甸、太平庄三個北京地名的簡稱與「新馬泰」同音。
玩笑歸玩笑,言歸正傳,新馬泰這條 旅遊 線路也算是備受中國旅客喜愛的線路,首先是比較廉價,其次就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具有豐富的 旅遊 資源,無論是自然景觀或者是人文景觀。在這三個國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馬來西亞。本人也有幸地曾在那邊學習生活了半年,那邊的自然環境以及風土人情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面主頁君就從自然環境、人文 歷史 ,教育環境,當前情況等若干方面闡述下我對馬來西亞這個東南亞國度的一些看法,並且希望與各位朋友進行看法上的交流,同時也希望給彼此帶來或多或少的啟發與幫助。
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分為東馬來西亞及西馬來西亞兩部分,中間隔著南中國海,其中為我們所周知的吉隆坡(馬來西亞首都&最大城市)就位於西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氣候為熱帶雨林及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如夏,較為炎熱,且降水充沛。當年本人從北京首都機場乘坐亞洲航空公司(AirAsia)的航班剛降落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時候,剛出飛機艙門,一股熱浪迎面而來,心裡想熱帶氣候果真名不虛傳啊。但是沒多一會就發現馬來西亞的熱跟我們北京夏天的熱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北京夏季7月底到8月初那幾天最熱的時候,體感溫度非常高,會使人非常難受,備受煎熬。但是馬來西亞熱帶氣候屬於那種乾熱,只要是降雨天氣或者太陽落下後將會非常舒適。
馬來西亞本國有三大民族,分別是馬來人族群(主體民族)、華人族群、印度人族群。馬來人屬於當地土著,占馬來西亞國民總數的多半。他們信仰伊斯蘭教,掌握著國家的行政大權,運轉著國家機器,所以馬來西亞政府無論是高層還是地方政府大部分官員出身都是馬來人族群。
華人族群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僅次於當地土著馬來人,大概占國家總人口數的22% ,絕大部分都是明清時期及民國初期從中國廣東福建等地下南洋的勞工及經商而定居的人,從而形成了今天的華人族群。華人靠著勤奮與聰明的頭腦牢牢控制著馬來西亞工商業,當地很多知名企業家都是華人。當然也有知名的 體育 明星及 娛樂 圈明星比如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著名歌手梁靜茹,光良等。當年我到了馬來西亞,發現華人很多,在很多鬧市區華人幾乎隨處可見,所以不存在語言交流問題。通過與當地華人族群的深入接觸,發現了幾點有意思的細節。首先馬來西亞華人相當一部分都對中國及中國文化有一種深深的親切感與嚮往感,換言之他們從內心深處不想割裂與中國的聯系,內心深處還住在一顆中華之心,盡管國籍是馬來西亞。大部分華人都能講漢語普通話,當然還可以講粵語,閩南語等。當地華人可以說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天賦,見過一個華人小伙會講普通話、粵語、閩南語、馬來語、英語、日語、德語等八種語言。可以說華人在語言方面是神一般的存在啊。而且不但能說還能用簡體漢字及繁體漢字進行書寫,走在馬來西亞街邊隨處可見中文漢字的廣告招牌與標識。這主要歸結於當地華人較為抱團,對中國文化認同感強,華人族群都把自己子女送到由馬來西亞華人企業家贊助的華校接受教育。所以說這些馬來西亞華人從小接受的是中文背景的系統教育,用的語文, 歷史 ,乃至數理化的教材都是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綜上所述造就了馬來西亞定居下來的華人族群保留了很多傳統的中華文化元素,甚至不遜於中國。其次感覺有意思的細節就是馬來西亞華人不願意甚至很反感外國人叫他們馬來人,我當時初來乍到,稱呼馬來西亞華人朋友為馬來人,這令他們很無語面露不快,因為當時我鬧不清馬來人與馬來西亞人的概念,混淆一起了。其實他們邏輯關系就是馬來人肯定是馬來西亞人,但是馬來西亞人(馬來西亞國籍)不一定只有馬來人,因為馬來西亞有三大族群。但是從馬來西亞華人不願意被外國人稱他們為馬來人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一些細節來,比如說馬來西亞華人對馬來人(馬來西亞主體民族&統治階級)始終心存芥蒂,源於馬來人對華人的種種壓迫及區別對待政策。華人從政為本族群爭取權益是非常困難的,馬來人給華人設置了一個「種族隔離天花板」,幾乎斷絕了華人走向政壇的可能性。甚至華人考馬來西亞頂級的國立大學也被設置了阻礙,可以說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很多人從事商業,但是政治地位低,沒有什麼話語權,在他們口中經常將「二等公民」掛在口中,也的確透露出他們的無奈委屈和憤恨吧。再說說當地華人族群的特色 美食 吧。因為當地華人大部分都是從廣東福建遷移來的,所以當地 美食 好多都以粵菜,閩菜為主,偏愛吃魚。我比較喜歡當地的特色小吃,比如魚丸粉,雲吞面等。
馬來西亞除了馬來人族群,華人族群還有就是少量的印度人族群了。在馬來西亞街邊可以看到那些穿著印度民族服飾,皮膚黝黑的印度人,印度族群與華人關系還算融洽,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在華人開的餐廳吃飯,也可以看到華人在印度餐廳熟練的用手吃著咖喱。這一切都像是一種無聲的磨合,兩個文化不同的族群都能夠適應並融入到彼此不同的文化與飲食習慣中。
聊完了馬來西亞的自然氣候與人文飲食,下面再聊聊馬來西亞的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教育文化中心。東南亞地區最大城市之一。身處熱帶地區,降雨充沛,綠化環境較好,標準的熱帶地區城市。下面推薦幾個我自己認為不錯的 旅遊 景點。
高大聳立的雙子塔矗立於吉隆坡市區,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上個世紀90年代作為亞洲四小虎之一的馬來西亞經濟開始飛速發展,雙子塔也於那時候成為了吉隆坡乃至整個馬來西亞坐標性建築,成為一張馬來西亞對外宣傳的明信片。雙子塔無論是白天游覽還是晚上游覽都十分瑰麗,尤其是晚上伴隨城市燈光。
上個世紀90年代伴隨著馬來西亞經濟快速發展,吉隆坡城市發展很快,高樓大廈紛紛拔地而起,但是吉隆坡老式建築風格也得到了保留,與新建起的現代化建築遙相呼應。 歷史 感與現代 時尚 感襯托著吉隆坡乃至馬來西亞的獨特魅力。位於吉隆坡老城區的茨廠街也稱吉隆坡唐人街,面積雖不大,但十分熱鬧繁華,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尤其是晚上,更像是過節一般,是當地著名的夜市。在茨廠街可以吃到各種特色小吃,比如說腸粉,鹵鴨,雲吞面等此外還有就是隨處可見的中餐廳。對路邊攤情有獨鍾的朋友來這里保准你可以大飽口福。除了 美食 在茨廠街還可以看到各種中式牌樓,各種中式樓宇,中式風格的沿街售貨攤。這里的店鋪基本上由馬來西亞華人所開,掛著醒目的用繁體漢字書寫的中文招牌及廣告。置身於其中,讓人沉醉於獨特的 歷史 文化氛圍中。茨廠街也是一個購物的好去處,不但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工藝品,特色的文化創意品還能在特色華文書店買一些馬來西亞華人作家的著作,文學類,時事評論類的都很不錯,當地有一個流派就叫「馬華文學」。
最後再聊聊馬來西亞的教育吧。馬來西亞教育質量在發展中國家裡算比較高質量的,特別是在東南亞國家裡更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他們的高等教育。感覺馬來西亞教育體系挺適合咱們中國一部分學生前去發展的。如果中考時候感覺考不上中國的高中又不想去讀職業高中或技術學校的話可以考慮在自己15,16歲這個階段就前往馬來西亞,可以先選擇讀那邊華人經營的獨立中學。獨立中學是中文授課,教授的科目也包括數學,物理,化學,中國及世界 歷史 等,當然也有英語課程及馬來語課程。可以通過在獨立中學學習的契機,便於申請馬來西亞當地的大學,無論是國立大學或私立大學,教育質量都是不錯的。高三階段的中國學生可以直接去申請馬來西亞的大學,部分大學是需要英語雅思成績的,一部分不需要雅思成績,需要先去讀語言學習班也就是相當於預科班。好處就是減輕了部分學習壓力,在英語語言環境下可以提高自己英語水平。去馬來西亞留學讀大學最大的好處就是以當地大學為跳板去申請澳洲及英國的高等學府,因為他們同屬英聯邦教育體系,關系密切。同等成績下去申請英國或澳洲的碩士研究生,以馬來西亞大學畢業生身份去申請拿到offer的幾率會更大一些,是跟在中國本地去申請相比。
各位朋友,由於篇幅有限,今天先跟大家聊到這里,希望與大家多多交流。
⑧ 馬來西亞真是環境怎麼樣適合居住么
全球排名第四的宜居環境
馬來西亞鮮有自然災害,政治穩定,綠化覆蓋率高達70%,而其中的58.7%是原始森林。今年一月,美國權威生活雜志《國際生活》評選出了全球25大最適合退休養老的國家,馬來西亞成為全球排名第四的宜居國家,並且高居亞洲榜首。
這項排行依據的8項主要指標為:氣候、租用或購買房地產的費用、醫療費用、政府為退休人士設立的服務設施及公眾服務優惠、文化、娛樂設施、低生活開銷及飲食消費。
在本次調查中,馬來西亞以極高的生活性價比獲得了不少好評。在滿分100分中,大馬的適應當地容易度、娛樂設施、基礎建設、醫療費用四項都獲得了90分以上的高分,最後以平均分86.6分排名全球第四。
除了優越的自然環境,馬來西亞在醫療和教育領域的優勢同樣讓人無法忽視。
馬來西亞的醫療體系呈多元化結構。既有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還有慈善醫療機構,多種形式並存,滿足社會各界人士的醫療需求,且設施一流,技術水平高,服務態度好。
最近3年,到馬來西亞享受醫療服務的遊客數量年均超過85萬人次。2017年1月7日,在美國《國際生活》雜志公布2017年全球最佳醫療國家排名中,馬來西亞憑借優越的醫療環境,名列榜首!
⑨ 描寫馬來西亞的詞語
1.描寫馬來西亞旅遊風光的文章
1月21日,這個「一二一」起步走的日子,我踏上了第一站去馬來西亞的旅程。下午7點的CZ365次國際航班攜帶著我麻木的神經飛往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直到鉉窗外的雲海洗滌著我的眼眸,大腦什麼都不用想,靜靜的在機艙看雲才找到一絲寧靜的愜意。
我向南航的空姐要了杯香檳慢慢啜著,已是黃昏過後,看著像粉墨在宣紙上浸染幻化成五彩斑斕的一線般的雲霞,寧靜而又安詳,4個小時的航程有點疲憊,我*在坐椅上合著眼不知不覺睡著了,播音員發出飛機即將到達吉隆坡機場的聲音的時候,我才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坐直身子朝鉉窗外望去,飛機從萬米高空穿過黑色的雲層不斷下降,俯看眼前吉隆坡的夜景從朦朧到清晰,璀璨的燈光夾雜著黑色沉睡的海洋,像一個在夜幕中鑲嵌著一條條橘色和銀色碎鑽的錦綉披肩般美麗。 走下鉉梯穿過狹長的駁接通道,走進吉隆坡國際機場迎面而來的是各色皮膚來自各個國界的遊客和航空公司的地勤人員。當地的馬來婦女都用頭巾包著頭露出三分之二的臉,大多都是皮膚較黑,鼻子微陷的樣子。我們旅行團的地陪導游阿KEN一個有著華人血統的「大夥子」(年紀約35歲了,不能叫小夥子,呵呵)看上去篤實厚道,但眼睛裡會透出智慧的光芒,不是很帥但招人喜歡,看上去很踏實的感覺。 我被阿KEN帶上了旅行社包的專車,被接往PEARL酒店,坐上旅遊專車時間已經差不多零點了。馬來西亞是一個回教國(也就是伊斯蘭教),人們的生活很有節制,「吉隆坡有兩樣東西最貴:最貴是酒,其次是煙而且在晚上11點後電視基本上就不轉播什麼節目了」阿KEN介紹著馬來西亞與中國的不同之處。可蘭經里寫到信奉真主則不可以喝酒,我想馬來 *** 大概是用價格杠桿調控人民少沾煙酒吧。 和大多數國際機場一樣,吉隆坡的機場也建在市郊,我們沿著高速公路駛往市區,午夜的街頭鮮見熙攘的人群,這個國家人口不多, *** 鼓勵生育,一家有四個小孩算是正常,阿KEN說在馬來有的「英雄母親」有13個小孩。但 *** 怎麼鼓勵單位土地人口比例還是比較少的,再加上是在午夜,所以路上很少人,而且按當地的習慣也早早的關燈夢周公或者造人去了。旅遊專車安靜的行駛著,公路兩邊夜色中的棕欖林若隱若現,像性感嫵媚的 *** 用黑色的輕紗揮舞成不同的夜之舞。
來到市區的酒店已經不早了,摸了摸有點飢餓的五臟廟,我隨手從包里抓出一把零鈔,穿著拖鞋來到酒店附近的食街找個「祭廟」的地方。吃了當地一種有點類似咱們湖北武漢的熱乾麵一樣的食物,加上各種不知道名稱的調料,再擠上點檸檬汁和辣椒醬,剛吃到口裡有點怪怪的,不過還能入口,誰讓咱們是從有著幾千年飲食文化素養的大中國來的呢?湊合著吃個宵夜買只礦泉水,最主要是買包煙,呵呵,我都有N個小時沒抽煙了。 點上一根當地的煙兒夾在手上,悠達著漫步走上過街天橋,太夜了,也沒有什麼可看可玩的,去到對面馬路按了一下快門,拍攝了下面這張我夜宿的酒店的照片,畢竟是咱來吉隆坡拜碼頭走進的第一個建築物體。當地煙有著股子很濃厚的丁香味道,抽上嘴很香但不是自然的煙草味道,這種香精味濃的煙,我一慣不喜歡,掐滅了,信步走回酒店沖個熱水澡睡個好覺去,我知道明天早上太陽升起的時候我的旅行才正式開始。
8點的陽光從窗戶懶洋洋的斜灑進來,透過酒店3樓自助餐廳的玻璃窗,朝霞微微的映照著湛藍的天空,朵朵白雲之下是吉隆坡美麗的都市風光,林立的高樓配合著綠化的很好的樹木花叢,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副都市風光畫。
GO!出發了,跳上觀光大巴,直奔旅程第一站——馬來西亞的皇宮,車子在市區穿行著,吉隆坡的汽車是靠左行駛的和我們祖國靠右行駛的規則不同,而且車速很快,號稱是什麼「精英衛星城」——城市中心是政治、商業中心,而當地人民是不住在市區的,大多居民都住在離市區大概20~30分鍾車程的市郊,用高速公路連接成一個個樞紐, *** 的這種規劃使得交通非常的順暢。
約半小時就來到了馬來西亞的皇宮,馬來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保存下來的皇室只是個象徵,實權掌握在由馬來國民大選出來的「首相」的手中。馬來西亞國家皇宮完成於1933年,是國家元首蘇丹的官邸,碧綠青蔥的草坪圍繞著美麗的花園,大家仔細看我拍的照片,大門立柱上面的兩個皇冠是用純金打造然後在頂上鑲嵌馬來西亞的特產——黑寶石做成的,也許這個還能看出點皇家氣派出來。總體來說看完馬來的皇宮,感覺心裡有點失望,跟咱們中國的故宮比較起來無論是規模和建築藝術都比不上咱中國的故宮氣派,馬來西亞的皇宮總感覺有點缺少歷史厚重感的味道。
馬來皇宮衛士,左手側門是騎黃馬的騎兵把守,右邊的側門是騎白馬的騎兵把守。我拍的特寫的是右側門的騎兵。皇宮衛士身穿傳統制服守衛皇宮成為都市的一道景觀。
2.誰可以教我幾個簡單的馬來西亞語
selamat pagi 早上好
apa nama kamu? 你叫什麼名字?
berapa umur kamu? 你幾歲了?
selamat datang 歡迎光臨
el 可愛
cantik 漂亮
saya 我
kamu 你
dia 他
mereka 他們
sangat 非常
可以將單詞連在一起就成了句子,例如 kamu sangat cantik--你非常漂亮
最主要是你想學什麼句子。
3.關於介紹馬來西亞的英語作文
Malaysia is a federation that consists of thirteen states and three federal territories in Southeast Asia with a total landmass of 329,847 square kilometres (127,355 sq mi).The capital city is Kuala Lumpur, while Putrajaya is the seat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he population stands at over 27 million.The country is separated into o regions—Peninsular Malaysia and Malaysian Borneo—by the South China Sea.Malaysia borders Thailand, Indonesia, Singapore, Brunei and the Philippines.。
4.描寫馬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馬的成語 :
馬到成功、
一馬當先、
龍馬精神、
老馬識途、
千軍萬馬、
駟馬難追、
車水馬龍、
馬首是瞻、
萬馬奔騰、
金戈鐵馬、
天馬行空、
駑馬十駕、
馬革裹屍、
招兵買馬、
馬齒徒增、
橫戈躍馬、
厲兵秣馬、
馬不停蹄、
人困馬乏、
單槍匹馬、
兵荒馬亂、
心猿意馬、
馬如游龍、
聲色犬馬、
青梅竹馬、
倚馬可待、
信馬由韁、
蛛絲馬跡、
走馬觀花、
一馬平川
5.馬來西亞大贊詞男子組
馬來西亞,全稱馬來西亞聯邦(Malaysia,前身馬來亞),簡稱大馬。是馬來西亞聯邦被南中國海分為兩個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連接新加坡;東馬來西亞,位於婆羅洲(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汶萊國則夾於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
1957年8月31日,聯盟主席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同新加坡、沙巴及沙撈越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首都為吉隆坡,聯邦 *** 則位於布城。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一,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英聯邦、不結盟運動和伊斯蘭會議組織的成員國。主要參與的軍事行動有五國聯合防衛和聯合國維和行動。
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這在政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憲法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保護宗教信仰自由。 *** 系統密切仿照威斯敏斯特的議會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基於普通法。國家元首是國王,被稱為最高元首。 *** 首腦是總理。
馬來西亞是一個新興的多元化經濟國家。經濟在19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國家之一。馬來西亞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旅遊業是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知識經濟服務業也在同步擴張。
⑩ 馬來西亞是個怎樣的國家
南洋置業馬來西亞第二家園專業團隊為您解答:
1.馬來西亞是這個區域當中其中一個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並且擁有最完善及先進的基礎建設與設施。
2.馬來西亞是亞洲當中其中一個生活費最低的國家,而且這項優勢還能夠保持相當久的時間。這項成就是通過政府有效的經濟管理增持,以確保通貨膨脹率保持在相當低的水平,因此能享用到價格相宜的物品及服務。
3.馬來西亞氣候適宜及溫和的氣候及常年多雨。全國也擁有四季如春的高原住宅區及度假村。
4.全國各地都擁有優質的住宅區,包括排屋、半獨立,獨立式房屋、及共管公寓。在旅遊區內包括沙灘、靠近山林及主題公園,休閑區和市中心也有完善的住宅。
5.全國都擁有完善及先進的道路、鐵路、航空及海上交通系統。擁有舒適、高效及廉宜的巴士、的士及火車等公共交通設施。
6.執政的政府是世界上掌權最久的民選政府。這個政府代表了馬來西亞是全世界政治最穩定的國家之一。
7.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是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擁有相當低的犯罪率。
詳情請搜索「馬來西亞mm2h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