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犀牛怎麼滅亡
Ⅰ 有史以來最大的有角犀牛-板齒犀,究竟是怎麼滅絕的
在傳說中,獨角獸長著馬的身體,頭上有一隻角。但是獨角獸並不只屬於傳說,在地球上還真的有「獨角獸」。
板齒犀
傳說,在西伯利亞地區生活著獨角獸,它們長著一隻巨型的角,身披毛發,曾與人類一起在地球生活。一些科學家執著地認為,他們在西伯利亞發現了這種獨角獸的骨骼化石。它其實是「板齒犀」,也被稱為「西伯利亞獨角獸」。
角鼻龍生活在侏羅紀(2億到1.46億年前)晚期,是的頂級掠食者之一,足跡遍布全球,尤其掌控著北美地區。科學家曾認為,角是角鼻龍進攻和防禦的強大武器,但是那麼短的角顯然不具備攻擊力。隨著異特龍的出現,角鼻龍失去了北美霸主的地位,最終滅絕。
Ⅱ 黑犀牛為什麼會瀕臨滅絕
為什麼犀牛將瀕臨滅絕?我們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犀牛。
犀牛分布於亞洲和非洲的熱帶森林裡,亞洲的犀牛一般多為一角,角長在鼻子上,而非洲的犀牛為為兩角,其一隻在前,一隻在後。
t018e7493b6c57f8459.jpg?size=600x327
犀牛頭腦比較遲鈍,視覺也很差,但嗅覺和聽覺卻非常敏銳。 別看犀牛體型笨重,但仍可以相當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比如非洲的黑犀在短距離內竟能達每小時45公里的速度。它睡覺的姿勢也很特殊,有時卧睡,有時站著都可入睡。
所有的犀類基本上都腿短、體粗壯。體長約有3米左右,體重達3000千克左右,皮厚且粗糙,常棲息於低地或海拔2000左右的高地。經常是夜間跑出來活動,但生活區域基本不脫離水。並以食草類為主,或樹葉和野果等
其中黑犀牛是犀牛中脾氣最壞者,它經常主動攻擊任何陌生的氣味和聲音,但黑犀牛跑的速度很快,即使沒有擊中目標時,它在荊棘中也可跑到45公里/小時的速度,並且轉身的速度很快,故也能敏銳地實行自我保護。
但犀牛和牛椋鳥卻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這是因為它們各有所長,對於牛椋鳥來說,犀牛是一張會自行移動的宴席桌,因為在犀牛身上寄生著許多味道鮮美的虱子,而牛椋鳥恰恰又最喜歡吃這些味道鮮美的虱子,所以犀牛身上寄生的虱子,足夠讓它飽餐一頓;而對於犀牛來說,牛椋鳥不僅可以除去它身上的寄生蟲,並且在它出現危險時,還可以向它發出各種「報警」。因此,它們各取所需自然就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犀牛和牛椋鳥
t01457fcc7d746e2ce8.jpg?size=288x172
一般像犀牛這種體型龐大的動物反而善良呆萌,它很安靜和膽小,不會去輕易攻擊人類。可是犀牛的最大威脅,反而是人類。尤其是現在市場日漸興旺商業利益,犀牛更是被處於盜獵的對象,因為人類要割走它的角,由於犀牛在傳說中神奇的醫療效果和其尊貴身份的象徵所以售價一般都極其高昂,盜獵者殘忍割去犀牛的角,正是受各方面利益的驅使。在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 ,犀牛的棲息地也日益縮小。加上農業的快速發展,使人類占據了越來越多的林地,所以犀牛的棲息地也正在被大幅度破壞和摧毀。甚至導致極小部分犀牛由原先獨居生活變為群居生活,甚至還被迫近親繁殖,因此基因變得十分弱化有時還會產生很多的出生缺陷。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作為犀牛何能避免不會瀕臨滅絕?甚至可以說現在中國幾乎已經見不到了犀牛。但中國卻是世界野生動物的最大消費國,也是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最突出的國家之一,這其中當然首先就包括犀牛角。作為我們很好了解犀牛,也是我們甘心為保護犀牛所做出的第一步,具體做法上必須拒絕犀牛角中葯,拒絕用犀牛角做的工藝品。這些中葯和工藝品,是以犀牛滅亡為代價的。當你在觀賞一個美麗的犀牛角酒杯時,實際上這時呈現在你面前的已不再是一件藝術品了,而是在鼓勵惡意獵殺,當你在了解犀牛後應果斷拒絕一切犀牛角的工藝品。
t01b78c64519ce5e710.jpg?size=600x544
犀牛角工藝品
為了拯救瀕臨滅絕犀牛,歐洲科學家已開始行動,並成功地將試管犀牛胚胎移植回一隻雌性犀牛體內,這也是世界首個成功轉移的試管犀牛胚胎。
Ⅲ 生命力頑強的披毛犀為什麼會滅絕
披毛兄賣旁犀,又名長毛犀牛,是一種已滅絕的犀牛,屬於腔齒犀屬,歸於奇蹄目犀科雙角犀亞科。生存於更新世時期,與真猛獁同一時代,並在度羨橡過冰河時期存活了下來。
披毛犀在上新世起源於中國青藏高原之後,到早更新世擴散至華北地區,然後向西遷徙,倒數第二次冰期時到達歐洲。在晚更新世,披毛犀比任何已知的現生和滅絕犀牛都具有更大的分布范圍,遍配敗及整個歐亞大陸北部,從東面的朝鮮半島一直到西面的蘇格蘭甚至西班牙。當1萬年前末次冰期結束,隨著全球暖期的到來,披毛犀適宜的氣候環境消失了,它們也走向了無法挽回的滅絕之路。
Ⅳ 同樣是犀牛,為何白犀牛瀕危滅絕其他犀牛沒有
犀牛隻分布在非洲、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地,有些犀牛是某一地陪叢區特有的物種。事實上,早在20世紀,中國就有三個犀牛亞種分布,數量相當大。那麼,為什麼這些犀牛在中國滅絕了呢?讓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
犀牛是一種宴亂山大型哺乳動物。在陸地上,它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哺乳動物。然而,由於大象是哺乳動物,犀牛是現存最大的有蹄動物。
犀牛屬於哺乳動物翼手目犀牛科,分4屬5種。分別是白犀牛下的白犀牛,黑犀牛下的黑犀牛,獨角犀牛下的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雙角犀牛下的蘇門答臘犀牛。
東北師范大學王振堂教授等人根據這一扇面面積縮小的速度提出,中國犀牛棲息地的北界一直以每年500米的速度向西南方向移動,造成這種變化的外力不僅僅是氣候變化和直接的大規模捕殺,還有人類活動的擴張和人口壓力的增加,無形中改變了犀牛的棲息地環境。
Ⅳ 犀牛滅絕了嗎
犀牛沒有滅絕。犀牛因其角的裝飾和葯用價值而被大量捕捉,除白犀外均為瀕危物種。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犀牛都生存在非洲和亞洲溫暖區。白犀牛和黑犀牛都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黑犀牛過去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地區。如今它們卻分散在非洲中部,南部和東南部。白犀牛主要生存在南部非洲,只有一小部分在非洲中部和東部。
爪哇犀牛則以茂密的東南亞熱帶雨林為家。它們過去生活在從由中國西南到孟加拉再到印尼的大片地區,如今只能在越南和印尼的爪哇島發現它們的蹤跡。而蘇門答拉犀牛也只剩下小部分生活在馬來西亞半島和印尼的蘇門答拉。印度犀牛則生活在印度和尼泊爾的保護區。
Ⅵ 亞洲犀是否已經滅絕
亞洲現在僅存 印度犀,爪哇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瀕危。
亞洲獨角犀牛·爪哇犀:
僅生活在印尼爪哇島西部。體長250~410厘米,體重可達1600千克。50-60隻在野外,動物園目前沒有(極危)
亞洲大獨角犀牛·印度犀:
產於尼泊爾、印度、孟加拉、不丹、巴基斯坦五國。身上有明顯的皮褶,皮上還有許多圓釘頭似的小鼓包,好象披著一層厚厚的鎧甲,但皮褶之間的皮膚卻很細嫩。體重2200千克。2600隻在野外,400隻在動物園(易危)
亞洲小雙角犀牛·蘇門答臘犀:
分布於鄭隱印尼,馬來西亞,是現存最小的犀牛。鼻樑上長著兩只奇特的角,前角較大長而向後彎,通常為15-25厘米,最大的記錄有喊談廳81厘米,後角較小,通常是少於10厘米。體重700千克。270隻在野外30隻在動物園(侍森極危)
Ⅶ 關於犀牛的事實
一頭白犀牛媽媽和小牛在吃草。蒂姆·布思(Tim|u Booth | Shutterstock)犀牛是一種大型食草動物,通過其特有的有角吻來識別。「犀牛」一詞來自希臘語「犀牛」(鼻子)和「犀牛」(角)。犀牛共有5種11亞種,有的有2角,有的有1角。由於犀牛的角在民間醫學中被用於治療疾病,犀牛幾乎被獵殺殆盡。它們的角有時被當作戰利品或裝飾品出售,但更多的是被碾碎後用於中葯。據國際犀牛基金會(International Rhino Foundation)稱,犀牛角是一種強效的 *** ,是治療發燒、風濕病、痛風和其他疾病的宿醉療法,通常將犀牛角粉添加到食物中或在茶中沖泡而成。「保護狀態」KDSP「拯救犀牛」估計有500隻,20世紀初,非洲和亞洲有1000頭犀牛。該組織說,現在野生犀牛有2.9萬頭。偷獵和棲息地的喪失使所有犀牛物種都面臨滅絕的危險。[相關報道:2013年是南非偷獵犀牛的創紀錄年份]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一具被砍掉角的黑犀牛屍體。(Lowveld Trust)黑犀牛、蘇門答臘犀牛和爪哇犀牛是「極度瀕危」的,這是名單上風險最高的種類。有5055頭黑犀牛,不到100頭蘇門答臘犀牛,只有跡純35至44頭爪哇犀牛。【相關報道:爪哇犀牛在越南正式滅絕】大獨角犀牛「易受傷害」,這意味著除非環境改善,否則它們可能會瀕臨滅絕。幸運的是,它們的數量正在增加;世界上有3333頭更大的獨角犀牛。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數據,2007年的總人口估計為2575人。白犀牛「瀕臨滅絕」,這意味著它們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被認為受到滅絕的威脅。南部白犀牛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共有20405頭南部白犀牛。然而,北方白犀牛在野外被認為已經「滅絕」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2009年,四頭北方白犀牛從捷克共和國的一個動物園轉移到肯亞的一個私人保護區,希望它們能夠繁殖。2014年10月18日,Ol Pejeta保護協會宣布,其中一隻,最後兩只繁殖的雄性之一,已經死亡。不過,他不是偷獵的受害者,保護協會正在調查死因。2018年3月20日,保護協會宣布蘇丹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亡。
據姿念咐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dlife Fund)統計,目前世界上僅存兩只北方白犀牛,均為圈養動物。被俘虜的北方白犀牛是兩只雌性——蘇丹的女兒納金和納金的女兒法圖——它們生活在肯亞的Ol Pejeta保護區。據專家介紹,這兩名女性無法成功受孕:納金年齡太大,高悔腿部問題使她無法支撐不斷增加的男性體重;法圖患有子宮疾病,很可能使她無法生育。
隨著北方白犀牛自然繁殖嘗試的失敗,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轉向了體外受精。然而,這些犀牛的體外受精也面臨著自身的一系列挑戰,包括如何讓未成熟的卵子在雌性體外發育,以及如何將 *** 注入這些卵子中。
對於蘇門答臘犀牛來說,它們也是一根線掛在上面。與爪哇犀牛一樣,蘇門答臘犀牛在野外也幾乎沒有存活下來。據國際犀牛基金會(International Rhino Foundation)稱,2010年在越南和2015年在馬來西亞滅絕。在蘇門答臘島的三個國家公園里生存著少量的亞種。2016年3月,自然資源保護者在B島的印尼部分捕獲了一頭蘇門答臘犀牛這是第一次。盡管2013年拍攝的一張相機捕捉圖像顯示蘇門答臘犀牛確實在這個被稱為加里曼丹的地區生存下來,但對這只雌性犀牛的捕捉標志著40年來人類第一次與蘇門答臘犀牛進行身體接觸。
犀牛角犀牛角是由角蛋白構成的,角蛋白也是人類毛發的關鍵成分指甲。但角不僅僅是濃密的毛發。CT掃描顯示在角的核心有大量的鈣和黑色素沉積。俄亥俄大學的科學家說,鈣使角更強壯,黑色素保護角免受太陽紫外線的傷害。
角類似於馬蹄、海龜喙和鳳頭鸚鵡喙,OU博士生托賓·海羅尼莫斯說。犀牛角傾向於向後彎曲,朝向頭部,因為前面的角蛋白比後面的角蛋白生長得更快,Hieronymus告訴《生活科學》。根據聖地亞哥動物園的說法,角的外部相當柔軟,使用多年後可以磨破或磨快。如果角斷了,它可以逐漸長回來。
黑犀牛、白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有兩個角。爪哇犀牛和大獨角犀牛有一個。根據國際犀牛基金會(International rhino Foundation)的數據,黑犀牛的前角可以長到20到51英寸(51到130厘米),後角可以長到20英寸左右。白犀牛的角稍小,蘇門答臘犀牛的角前部約10至31英寸(25至79厘米),後部不到3英寸(7厘米)。大獨角犀牛的角有8到24英寸(20到61厘米),爪哇犀牛的角有10英寸(25厘米)長。
犀牛有多大據聖地亞哥動物園稱,最大的犀牛種類是白犀牛。它從蹄到肩長到12到13英尺(3.7到4米),從蹄到肩長到6英尺(1.8米)。它重約5000磅(2300公斤)。
最小的犀牛種類是蘇門答臘犀牛。它從蹄到肩長到8到10英尺(2.5到3米)和4.8英尺(1.5米)。蘇門答臘犀牛重約1765磅(800公斤),
棲息地
白犀牛和黑犀牛生活在東非和南非的草原和漫灘上。在印度北部和尼泊爾南部的沼澤和雨林中可以找到大獨角犀牛。蘇門答臘犀牛和爪哇犀牛隻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沼澤和雨林的一小部分地區被發現。
犀牛日夜吃草,只在白天最熱的時候睡覺。在他們很少不吃東西的時候,可以發現他們正在享受一個冷卻的泥漿浸泡。這些浸泡也有助於保護動物免受蟲子的侵害,根據國家地理雜志的報道,泥土是天然的防曬霜。
雖然犀牛通常是孤獨的,但它們偶爾也會形成群體。所謂撞車,這些群體是由一名女性和她的後代組成。占統治地位的男性統治著一塊土地。雄性會允許一些次優勢雄性生活在他的領地上。雌性在幾個不同的地區自由游盪。
飲食犀牛是草食動物,這意味著它們只吃植物。它們吃的植被類型因物種而異。據《國家地理》報道,這是因為它們的鼻子形狀不同,可以容納不同種類的食物。例如,黑犀牛吃樹或灌木,因為它長長的嘴唇可以讓它從高處摘樹葉和水果。白犀牛有一個扁平的鼻子,可以讓它靠近地面吃草。
的後代每兩年半到五年,一頭雌性犀牛就會繁殖。母犀牛攜帶幼犀牛的妊娠期為15至16個月。他們通常一次只生一個孩子,盡管他們有時也有雙胞胎。出生時,被稱為小犀牛的小犀牛仍然很大,根據聖地亞哥動物園的數據,它們的體重在88到140磅(40到64公斤)之間。
在3歲左右,小犀牛會自己出發。犀牛可以活45年。
根據綜合分類信息系統(ITIS)的分類/分類,犀牛的分類學是:
王國:動物亞王國:雙翅目下王國:後口動物門:脊索動物亞門:脊椎動物下門:顎口動物超綱:四足動物綱:哺乳動物亞綱:喉亞綱:歐氏目:近趾犀科:犀牛科屬、種:
白犀牛:南方白犀牛(Ceratotherium simum)、北方白犀牛(ceratherium cottoni)。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這些列為櫻花亞種。蘇門答臘犀牛:蘇門答臘毛犀牛(又稱毛犀、亞洲雙角犀牛)。亞種:蘇門答臘黑犀牛、蘇門答臘黑犀牛、蘇門答臘黑犀牛:黑犀牛。亞種:蘇門答臘黑犀牛、蘇門答臘黑犀牛、蘇門答臘黑犀牛、蘇門答臘黑犀牛、蘇門答臘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 minor,Diceros bicornis occidentalis爪哇犀牛:大獨角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 sondaicus犀牛(也稱印度犀牛)。亞種:松茸犀牛、無齒松茸犀牛、松茸犀牛其他事實少於250頭蘇門答臘犀牛(蘇門答臘石斑犀)留在野外。(版權保護犀牛國際)
雖然犀牛並不經常和對方在一起,但它們確實和鳥在一起。啄牛鳥會坐在犀牛背上,吃掉爬行在犀牛皮膚上的蟲子。這不是這只鳥唯一的好處。當危險來臨時,這只鳥會叫出來,警告犀牛。當犀牛高興時,
會用嘴發出「mmwonk」的響聲。據國際犀牛基金會(International rhino Foundation)稱,
黑犀牛其實並不黑。據拯救犀牛組織(Save the rhino)稱,它們之所以有這個名字,可能是因為它們喜歡在黑暗、泥濘的土壤中打滾,或是為了與白犀牛區別開來。
偷獵者還看重犀牛角製作裝飾性的匕首柄,稱之為jambiyas。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石油繁榮的推動下,這種手柄成為葉門的身份象徵,當時有更多的人能買得起奢侈品。Jambiyas可以由貴金屬、牛皮或塑料製成,但那些由犀牛角製成的被認為是「勞力士」版。據《拯救犀牛》報道,近年來,犀牛角的使用減少了偷獵事件的發生。
毛犀在大約10000年前滅絕。據國際犀牛基金會(International Rhino Foundation)稱,在整個歐洲和亞洲都發現了化石。早在三萬年前,人類就開始獵殺這些動物,並在法國洞穴牆壁上的繪畫中描繪它們。
附加資源國際犀牛基金會拯救犀牛
Ⅷ 有人知道為什麼犀牛要滅火嗎怎麼滅,用它的腳踩嗎
犀牛會把晚上旅客點燃的篝租攜擾火腳踩熄滅,是因為它怕火,這種恐懼是弊旦源於很久之前森林失火的現象,這種災難讓犀牛代代銘記於心,見火及時救隱告火!解釋的話,應該是條件反射吧
Ⅸ 現在世界上還有多少犀牛
全世界有25000多隻犀牛生活在非洲及亞洲的野外,2000多隻在動物園養殖。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現存的5種犀牛中,有3種處於幾近滅絕的邊緣(極危CR),1種易危(VU),1種近危(NT)。
生活在亞洲的三種犀牛中最珍稀的爪哇犀僅剩40-60隻,蘇門答臘犀僅餘220到275隻,印度犀僅余約2570隻(2008年數據)。非洲的兩種犀牛中,曾經最為廣泛分布的黑犀牛僅余約4880頭,白犀牛僅余約20170頭(2010年數據),其中北部白犀的最後一頭雄性於2018年3月19日去世。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簡稱IUCN,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全球性非營利環保機構,也是自然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領域唯一作為聯合國大會永久觀察員的國際組織。1948年在法國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成立,總部位於瑞士格朗,亦作為「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致力於為充滿環境壓力和發展挑戰的世界尋找務實的解決方案。在自然保護的傳統領域,如拯救瀕危動植物種,建立國家公園和保護區, 評估物種及生態系統的保護並幫助其恢復等,處於領先地位。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或稱 IUCN紅色名錄)於1963年開始編制,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也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此名錄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編制及維護。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更新發布。更新後的名錄,一共包括了96951個物種,其中26840種瀕臨滅絕。
Ⅹ 黑犀牛為什麼瀕臨滅絕
黑犀牛為什麼瀕臨滅絕
黑犀(學名:Diceros bicornis)又稱"非洲雙角犀"或"尖吻犀",產於非洲的肯亞、坦尚尼亞、喀麥隆、南非、納米比亞和辛巴威,主要棲息在接近水源的山地林緣。盡管名叫黑犀,它的體表顏色實際上更接近於暗黃棕色,這個名字一般被用來區別於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事實上這兩種犀牛的區別不在於顏色,而主要在於體型,黑犀要比白犀小許多,黑犀牛一般體重400-500千克,白犀牛一般體重800-1300千克。在人類長久以來的肆虐下,黑犀目前已極度瀕危。2011年11月10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正式宣布野生西非黑犀牛全部滅絕。
犀牛是怎樣瀕臨滅絕的
因為犀角啊!犀牛角在原來不僅是奢侈工藝品畢陸的原料,也是名貴葯材,價值甚至比象牙還高,所以很多偷獵者就去獵殺它們,甚至還有一些比較窮的國家以此為生!當孫模然這是在過去,現在所有國家都禁止犀角和象牙買賣,保護起來了呢!但是由於過去的大量捕殺,現存犀牛數量就不多,犀牛繁殖就成了一大困難,所以瀕臨滅絕。
雪豹、犀牛、猩猩為什麼瀕臨滅絕?
原因各有不同:
主要有三點
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使得他們的生存地出現了改變,而人類的大量到來,又使得他們無法順利的進行遷徙來適應這種改變,所以使得他們瀕臨滅絕,這個雪豹和北極熊受到這個影響最大。
生存空間受到壓縮和破壞,由於人類的數量大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類開始搶占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受到破壞,生存空間受到壓縮。而局限在小的生存空間中,其領地不如正常的大,這樣的生活野生動物也會對自己的生存空間造成破壞,如此惡性迴圈,就造成了瀕臨滅絕的情況。比如大象、猩猩就是這種情況的代表。
人類的捕殺,現在因為食用而捕殺野生動物的在減少,但因為其他原因,比如象牙、犀牛角等對野生動物的捕殺卻在加劇,人類的捕殺造成了很多動物瀕臨滅絕,犀牛就是這種情況。
當然實質上瀕臨滅絕的動物,很多都是以上三種因素的復合作用,只是看哪種占的比重更大。
關於黑犀牛,華南虎,猩猩,這三種動物瀕臨危險的原因
黑犀牛是因為盜獵,犀牛角是傳統名貴裝飾品和中葯材,特別是在東亞,黑市貿易簡直猖獗。
華南虎受人為影響較大,中國人從古代開始就對老虎有偏見,認為老虎是對人類的威脅,如果殺死老虎就會被視為英雄一般。建國後在五六十年代也曾經有過幾次打虎風潮,這幾次打虎直接導致華南虎從建國初期的4000餘只銳減至不足200隻,直到今日不足百隻。
猩猩是亞洲唯一的大猿,直接威脅到它們生存的就是人類領地的擴張,人類大規模采閥森林,使得猩猩的棲息地越來越小,數量也越來越少
中國犀牛的滅絕原因
氣候逐漸變冷:何業恆與人合著的《中國野生犀牛的滅絕》一文指出,氣候逐漸變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犀牛是一種喜歡溫暖氣候的熱帶、亞熱帶動物。從公元前500年前後黃河以北氣候明顯變冷開始,該地區的犀牛種群持續南遷。到唐朝時,黃河以北地區已完全不適合犀牛生存,唐貞元年間那頭得到最高禮遇的犀牛,手凱頃白居易詩中描述的生活情形是「馴犀生處南方熱,秋天白露冬無雪。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歲嚴寒月。飲冰卧霰苦蜷局,角骨凍傷鱗甲縮。」《舊唐書·德宗紀》記載,797年(貞元十二年)冬天,「大雪平地二尺,竹柏多死」,這頭犀牛就凍死在了長安皇宮動物園中。此後,唐人放生馴犀一般都要送回原產地去,如東南亞送來的帶回東南亞去,渠州(今四川廣安一帶)送來的也帶回原籍放生,而不是就地放生,這正是因為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變冷,已不再適合犀牛生存。到1050年前後,似乎不僅長江流域的氣候也開始變冷,冬天連嶺南鬱林州(今廣西興業縣)的犀牛都要「掘地藏身而出鼻」,也就是犀牛在地上挖個坑,把自己整個身體躲進去,僅留個鼻子在外面。 棲息地不斷縮減:以犀牛在商周之際的1800千米的北界作一條邊,以最西北端屈吳山作原點,由原點向南與雲南西南端連一條線、與中國東部海岸線的弧形之間圍成的扇形區域,就是中國古代犀牛分布的總面積。根據這個扇形面積的縮小速度,東北師范大學的王振堂教授等人進而提出,三千多年來,中國犀牛棲息地北界線一直在以每年500米的速度向西南移動,直到當代歸零,造成這種改變的外力,不僅是氣候改變和直接大量捕殺,人類活動范圍擴大、人口壓力增加,無形之中就一直改變著犀牛棲息地環境。「人口壓力較低時,人口種群的生活地區與犀牛生存地帶相間交錯分布。犀牛隻因直接捕殺而減少。但棲息地與人類交錯的野生動物,都會承受一定的人口壓力,因為人類數量超過一定范圍後,必然焚燒山林、藪澤,開墾丘陵及湖畔,永久性破壞其生存環境,大面積占據其棲息地。」犀牛也是如此,在氣候與人口壓力的共同作用下,其生存空間遭到永久性破壞後,便出現了地域性滅絕。王振堂研究古文獻後得出,古代犀牛在最適生境區內最高密度可達每100平方千米6-7頭,但在古代州郡建制的大范圍內,只能達到每600平方千米l頭。結合犀牛的被捕殺頻率,以及犀牛近兩年才產一仔的繁殖率,他用數學模型計算出,犀牛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壓力為4人/平方千米。王教授還統計分析了唐代34個產、貢犀或犀角的州郡,發現其中除連州人口壓力為3.17人/平方千米、玉林為3.03人/平方千米外。其他各州皆小於2.90人/平方千米,且有10個州郡人口密度小於1人/平方千米。400年後的宋代,唐代曾有犀牛生存的各州,除雲貴高原外,其他州郡的人口壓力皆已在4人/平方千米以上,其中除2個州郡尚偶有犀牛記載外,其他各州已無犀牛生存。到明清時期,中國犀牛已僅在雲南省有殘存了,此時雲南省境內,大部分地區的人口壓力都在5人/平方千米以上,甚至15人/平方千米,只有普洱府、鎮元府、沅江府人口壓力低於4人/平方千米,當時尚有犀牛記載的州府,也正是這幾個。 人類的獵殺:犀牛角是一種珍貴的清熱涼血中葯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葯,救人無數,在中國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記載,另外犀牛皮也在古代被廣泛用於士兵皮甲製作,這加速其滅絕速度。同時也將它與象牙一樣用來雕刻製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人還將犀牛的皮和血入葯,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記載。由於犀牛數量稀少,因此越發顯得珍貴。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員為了使犀牛角成為官府私有的財產,發出公告,不許民間亂捕犀......
犀牛看見火為什麼會踩滅啊 請專家回答
其實犀牛會滅火這種現象,最早流傳於印度、馬來西亞和緬甸等地。所涉及的犀牛主要是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現存犀牛共有非洲的黑犀牛、白犀牛兩種,南亞和東南亞的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五種)。馬來語里對會滅火的犀牛還有專有名詞叫badak api ,badak是犀牛的意思,api是火的意思。 傳說的真實性還沒有經過證實,或許是真的,但要得到證實也很難了,因為犀牛現在已瀕臨滅絕,難以觀察到這種現象了。只是電影《上帝也瘋狂》使這一傳說傳播開來,使得某些科普節目介紹時也會提到這一點。2樓的這個故事是某個社群里的帖子,說的是非洲犀牛,真實性和娛樂性難分吧(地址是 supervr/...放圭蝨氦僵1 )。 如果真有此事的話,解釋生物先天性行為的原因很固定--條件反射。我想就像鬥牛對紅色的東西敏感一樣吧。
北部白犀牛為什麼瀕臨滅絕
因為犀角啊!犀牛角在原來不僅是奢侈工藝品的原料,也是名貴葯材,價值甚至比象牙還高,所以很多偷獵者就去獵殺它們,甚至還有一些比較窮的國家以此為生!當然這是在過去,現在所有國家都禁止犀角和象牙買賣,保護起來了呢!但是由於過去的大量捕殺,現存犀牛數量就不多,犀牛繁殖就成了一大困難,所以瀕臨滅絕啊~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