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靠什麼支撐他的經濟
⑴ 馬來西亞以前靠礦產資源發展,為何如今卻主打旅遊
因為隨著馬來西亞生產結構的轉變,主打旅遊業比依靠礦產資源更能讓馬來西亞獲得長遠的發展。馬來西亞不僅農產品豐富,而且礦產資源儲存量也是非常的大的,而且開采起來的難度也不大,依靠發達的海上交通運輸業讓以前的馬來西亞利用出口礦產資源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是隨著馬來西亞國內情況的變化,如今馬來西亞主打旅遊業的發展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馬來西亞獨特的地理環境也比較適合發展旅遊業,而且旅遊業比礦產資源還能促進馬來西亞的發展。由於馬來西亞的島嶼很多而且景色優美,所以馬來西亞發展旅遊產業有著天然的優勢,不需要太多的資金投入。最重要的是旅遊業能帶動馬來西亞很多行業的發展,在促進就業、發展社會經濟方面有著很積極的作用。
⑵ 馬來西亞只是一個小國家,為何它的人均GDP很高
馬來西亞雖然國家不大,但是人口不多,而且馬來西亞的資源比較豐富,工業也是比較發達,進出口業務也成為了馬來西亞的重要經濟支柱,所以馬來西亞的GDP總量本身就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再加上人口不多,自然人均GDP就會很高了。
馬來西亞能夠成為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最重要的還是要得益於馬來西亞重視製造業的發展,在馬來西亞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無論是半導體材料,還是汽車製造,在東南亞地區都是非常有名的,特別是馬來西亞的汽車品牌,已經在馬來西亞國內佔有了最大的份額,而且在東南亞地區也是享有盛譽。
⑶ 馬來西亞的經濟優勢
注冊馬來西亞公司優勢:
1、政體穩定:馬來西亞整體穩定、民族和諧,與中國關系穩定良好,為商家提供諸多可靠的安全保障。
2、巨大市場潛力:是拓展東盟的跳板,同時馬六甲特殊的區位優勢,當地的海陸空畝返航運樞紐,將商業優勢擴展至東南亞乃至全世界。
3、自由貿易協議網路:馬來西亞目前擁有相當大的自由貿易協議網路,方便企業有效輕易的進軍國際市場。已簽訂協議的舉旅主要經濟體有120個國家,包括:美國、日本、中國、澳洲、紐西蘭、歐盟、約旦、智利、韓國、印度和巴拿馬等。
4、特殊融資渠道:穆斯林商家大多都非常富有,他們手中握有大量的資金尋求商業發展與合作。落戶自由貿易區的商家有機會近距離直接與這些穆斯林客商交流與接觸,大大增加了引資、融資與合作的商業機會,為在國際上尋求自己新的外向型發展,創造了在國內無法比擬的合作空間。
5、打理便捷:馬來西亞距中國約5個小時的飛行距離,正耐凳極大的方便了需要兼顧打理馬來西亞與中國兩地生意的商人群體。
⑷ 馬來西亞的經濟
馬來西亞是相對開放的以國家利益為導向與新興工業化市場經濟體。國家透過宏觀經濟計劃,在指引經濟活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重要性逐漸下降。為了使經濟多樣化,並使馬來西亞的經濟減少對於出口貨物的依賴,政府正推動馬來西亞的旅遊業。因此,旅遊業已成為馬來西亞的第三大的外匯收入來源,但它正受到成長中的工業經濟所造成的空氣和水源污染以及森林砍伐所威脅。大馬已發展成為伊斯蘭銀行的一處中心,而且該國在伊斯蘭銀行擁有最多的女性勞工。知識經濟服務也正在擴張
上世紀70年代前,馬來西亞經濟以農業為主,依賴初級產品出口。70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行出口導向型經濟,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同時實施馬來民族和原住民優先的「新經濟政策」,旨在實現消除貧困、重組社會的目標。
1987年起,經濟連續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長。1991年提出「2020宏願」的跨世紀發展戰略,旨在2020年將馬建成發達國家。重視發展高科技,啟動了「多媒體超級走廊」、「生物谷」等項目。
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沖擊,經濟出現負增長。通過穩定匯率、重組銀行企業債務、擴大內需和出口等政策,經濟基本恢復並保持中速增長。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出口下降,政府為應對危機相繼推出70億令吉和600億令吉刺激經濟措施。2009年納吉布總理執政後,採取了多項刺激經濟和內需增長的措施。如今經濟逐步擺脫金融危機影響,企穩回升勢頭明顯。2010年公布了以「經濟繁榮與社會公平」為主題的第十個五年計劃,並出台「新經濟模式」,繼續推進經濟轉型。
國際貿易,促進了航線在相鄰的馬六甲海峽,與製造的關鍵環節。馬來西亞是一個農業與自然資源出口國,石油是主要的出口。馬來西亞曾經是錫的最大生產國,橡膠在世界棕櫚油。製造業在國家的經濟影響很大,雖然馬來西亞的經濟結構已經開始遠離它。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商。
吉隆坡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維持在或低於3%的通貨膨脹率及失業率,加上其充足的外匯儲備及較小的外債使類似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的經濟蕭條再次發生在馬來西亞的可能性變得非常小。
馬來西亞主要的股票市場是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英文:Bursa Malaysia Berhad)及MASDAQ(科技股市)。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碟驅動器生產國。 普騰汽車在國內外的銷量也與日俱增。 鋼鐵等重工業仍然是馬來西亞的經濟支柱之一。 膠乳和橡膠工業都是馬來西亞的經濟強項。 2013年馬來西亞主要經濟數據國內生產總值(GDP)3166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553美元通貨膨脹率2.1%對外貿易總額4401億美元外匯儲備1349億美元匯率1美元≈3.2林吉特(表格數據資料參考資料來源於: ) 馬來西亞政府鼓勵以本國原料為主的加工工業,重點發展電子、汽車、鋼鐵、石油化工和紡織品等。2006年製造業銷售收入5113億令吉,增長11.2%,;就業人數108萬。馬來西亞的工業主要是原料主導型的加工工業,近些年來,在電子,汽車以及鋼鐵方面發展非常迅猛。馬來西亞工業發展很快,從事工業的就業人數也逐漸增多。如今,馬來西亞將出口導向型作為發展經濟的重中之重,將工業發展成為技術密集型工業,增加工業產品的附加值,因此,在建築業,製造業和電子業都取得長足發展。
馬來西亞是生產及出口半導體、視聽器材、空調、橡膠產品及人造油產品,並居於領導地位的國家。馬來西亞工業經過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完整的工業體系。馬來西亞工業以汽車、電子、機械製造等比較發達。國產小汽車在東亞一帶享有盛譽。馬來西亞也把重點放在推介資訊科技上,它以多媒體超級走廊宏願計劃大舉開放通訊市場、網上資訊服務、電子商務、數碼廣播科技。 馬來西亞製造業是馬來西亞最大的生產部門,近30年來,馬來西亞製造業發展迅速,2010年製造業總產值約為2641.7億美元,增加值為539.1億美元,佔GDP的比重達22.5%。馬來西亞製造業以食品製造、電子電器業、木製品業、煉油業、橡膠產品業和非金屬礦產品業為主。
在製造業各行業中,精煉石油產品、化工產品、電子元件和電路板製造和動植物油脂製造(主要指棕油製品)是2010年馬來西亞GDP的主要貢獻行業。這四個行業的工業增加值為238.7億美元,占製造業的比重達到44.2%。
電子製造業
馬來西亞電子製造業發展迅速,已經成長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馬來西亞電子製造業主要涵蓋電子元件和電路板製造、消費電子產品製造、計算機和周邊設備、通訊設備製造等領域。2010年,馬來西亞電子製造業總產值539.7億美元,增加值為96.4億美元,占製造業的比重為17.9%,從業人員31.4萬人。其中,電子元件和電路板製造產業總產值為284.1億美元;消費電子產品製造產業總產值為125.8億美元;計算機和周邊設備製造產業總產值為94.1億美元;通訊設備製造產業總產值為35.7億美元。世界上有1/3的半導體是在馬來西亞的檳城裝配的,眾多的電子供應商、采購商和製造商聚集在檳城,使今日的檳城有「東方矽谷」之稱。
汽車產業
在馬來西亞,汽車工業被認為是最重要、最具戰略意義的行業之一。2011年,馬來西亞汽車銷量達到60萬輛,位居印度尼西亞、泰國之後,是東盟第三大汽車市場。馬來西亞主要有三個汽車製造商:寶騰(Proton)、派洛多(Peroa)和韓國KIA。其中,寶騰是馬來西亞民族汽車工業的標志,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汽車公司,而派洛多是馬來西亞於1993年成立,主要同日本的大發、豐田合作,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民族汽車品牌。馬來西亞汽車市場是由馬來西亞民族汽車控制著,寶騰和派洛多每年占據該國90%的汽車市場份額,這是馬來西亞汽車市場的一大特點。此外,馬來西亞汽車市場的另一特點是乘用車銷量遠高於商用車,2011年馬來西亞乘用車銷量達53.5萬輛,而商用車僅為6.5萬輛。數據顯示,2010年馬來西亞汽車產業總產值達到70.3億美元,其中乘用車總產值為69.7億美元,商用車總產值為0.6億美元。 農業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油棕、橡膠、熱帶水果等。糧食自給率約為70%。2010年農業總產值為1046億林吉特,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3%,就業人口147.5萬。盛產熱帶林木。漁業以近海捕撈為主,2011年魚類捕撈量為52.6萬噸。
2006年9月,馬政府向國會提交2007年度財政預算案,其中總收入1348億令吉,總支出1594億令吉,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2006年的3.5%降至2007年的3.4%。
截至2006年底,外債總額512億美元。截至2007年3月,馬外匯儲備為873億美元,是短期外債的9.1倍,可支付進口8.1個月。 稱呼
馬來人沒有固定的姓,所以在稱呼他們時並不以他們的姓作為稱呼。馬來人的名字可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他們的名字,中間隔著「bin」或「binti」,有時會省略。第二個部分是他們父親的名字。男士:中間就用「bin」,而女士則用「binti」。
在非正式的場合,對小輩較為親昵的稱呼為Adik或dik,意為弟弟或妹妹,名字則可省略。對年級較大的男士可稱為Pakcik,意為伯父,女士為Makcik,意為伯母。
在日常場合,用Encik加名稱呼男性,意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稱呼女性,意為某某女士。
在較為正式的場合,用Tuan加名,來尊稱男士,用Puan加名,來尊稱女士。此外,對有人封號的人可直接尊稱其封號或封號加姓名。如Datuk、Tan Sri等。
見面禮
傳統的馬來人見面禮十分獨特。他們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來西亞是最普遍的見面禮,不論用在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無阻。
進餐
馬來人忌食豬肉、飲酒。在馬來餐廳用餐時若看到餐桌上有一個大大的水壺時,別誤以為是裝著飲用水的茶壺,其實裡面的水是用來洗手用的。一般馬來人都是用右手抓飯來吃,所以用餐前及用餐後洗手是馬來人餐桌上的禮節。
拜訪
在馬來西亞,除非主人允許,否則不管是到訪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門前先脫鞋子。到馬來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墊子上,男性應盤腿而坐,女性則應把腿偏向左邊而坐。
其他禁忌或禮節
不可用食指指人,若要指示方向,只能用拇指。與馬來人打招呼、握手、饋獻禮品或接物時不可用左手。若用左手接物或打招呼,是對他們不敬的舉止。馬來人忌諱別人觸摸其頭部,除了教師或宗教儀式外,任何人都不可隨意觸摸別人的頭部。不要把腳底展露在他人面前,用腳底對著人是對別人的侮辱。
馬來人男女傳統禮服分別是:男士為無領上衣,下著長褲,腰圍短紗籠,頭戴「宋谷」無邊帽,腳穿皮鞋。女士禮服也為上衣和紗籠,衣寬如袍,頭披單色鮮艷紗巾。在馬來西亞除皇室成員外,一般不穿黃色衣飾。打工族為了工作穿著方便,一般著輕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親訪友或在重大節日時,才著傳統服裝。在各種正式場合,男士著裝除民族服裝或西服外,可穿長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種蠟染花布做成的長袖上衣,質地薄而涼爽,現已漸漸取代傳統的馬來禮服,成為馬來西亞「國服」。 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稱為馬來西亞語,一種標准化的馬來語。英語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曾經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雖然在1969年種族騷亂後,馬來語成為主要語言。在馬來西亞社會的許多領域,英語依然是一種活躍的第二語言。馬來西亞英語也稱為馬來西亞標准英語(MySE),是源自英國英語的一種英語型態,雖然很少正式使用這個名稱,除非是跟教育有關的討論。馬來西亞英語也廣泛使用在企業,並使用大馬式英語(Manglish),這是一種口語化的英語形式,帶有很重的馬來語、華語方言及泰米爾語的影響。政府不鼓勵錯誤使用馬來語,並對那些混合馬來語和英語的公共標示牌處以罰款。
由於馬來西亞華人堅持捍衛華文小學、華文獨立中學與國民中學華文課程,並有華文報紙與媒體,以及華社組織的支持(華教、華文媒體、會黨合稱大馬華人三大精神支柱),一般都能使用流利的漢語交談。在平常生活以及非正式場合下,多數的馬來西亞華人慣用混合各種方言、英語與馬來語的「羅惹式華語」。在華文學校、廣播電視、公開正式場合或演說,則使用標准華語。而一些粵語等方言電台如988,MyFM等則會在某些時段說方言,避免各籍貫的華人忘了自己的根源。
華人遷居馬來西亞數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是以各種方言,也隨著祖先南來,且在馬來西亞繼續流傳。仍為人們所使用的方言,依據祖居地由北而南排列,包括閩清話、興化話、閩南語、客家語、潮州話、粵語、海南話、廣西粵語等等。在鄉村地區,同一方言群聚居較多,會有較單一的方言。在市鎮地區,雖有一到兩種強勢方言,但人們中多通曉各種方言,能夠快速轉換對答。
為規范華語使用馬來西亞華語規范理事會於2004年2月13日宣告成立。 根據馬財政部統計,截至2003年8月,馬個人存款占銀行存款總額58%,年增長率6%。根據馬能源、通訊和多媒體部統計,截至2004年6月,固定電話用戶454.7萬人;行動電話用戶1240.8萬人,城市和鄉村中的固定電話擁有率為23%和12%,行動電話擁有率為53%和12%。截至2006年4月,馬電腦用戶420萬人,互聯網使用人數佔40%。
馬來西亞房價世界排名第99位,租金卻是第9位,相對於新加坡高昂的開銷,馬來西亞不僅地理位置理想還有眾多優惠政策,「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MM2H)以其較低的門檻、較簡易的程序和較優惠的待遇吸引了大批國外人士到馬來西亞置業定居、購房投資。2011年馬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為每月4025令吉。 截至2010年,全國共有32979名醫生,137所醫院。1986年馬發現首例艾滋病患者,截至2006年6月,馬共發現艾滋病患者5830人。2010年人均壽命男性為71.9歲,女性為77歲,嬰兒死亡率6.8‰。
根據馬來西亞衛生部統計,2003年,全國平均每1377人1名醫生,共有病床34089張。2006年人均壽命74.1歲。 馬來西亞約有50份報紙,用8種文字出版。主要報紙有:馬來文的《馬來使者報》《每日新聞》《祖國報》《馬來前鋒報》;英文的《新海峽時報》《星報》《馬來郵報》;華文的《星洲日報》《光華日報》《南洋商報》等。
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簡稱馬新社)是一個半官方的通訊社。馬來西亞廣播電台屬官辦,建於1946年,擁有6個廣播網,用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廣播。馬來西亞之聲電台建於1963年,用馬來語、英語、印度尼西亞語、緬甸語、他加祿語和泰語等8種語言對外廣播。
馬來西亞電視台屬官辦,建於1963年,設有兩個公共無線電視頻道(國營電視台)TV1、TV2,無線電視TV1使用馬來語播放節目,而TV2則使用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為各個族群的觀眾服務。另外還擁有四家私營無線電視台的首要媒體集團。旗下包括使用華語和英語的八度空間電視台(8TV)、國民電視(NTV7)、以及使用馬來語的TV3與TV9。首要媒體集團和馬來西亞電視台並沒有開辟以中文節目為主的免費電視頻道,馬來西亞現有的6個免付費電視頻道所播出的節目都需要和馬來人和印度裔一起共用。另外馬來西亞也在1996年開辦了Astro集團,該公司主要提供管理服務於旗下子公司,包括收費電視服務,電台廣播服務等等。 馬來西亞政府努力塑造以馬來文化為基礎的國家文化,推行「國民教育政策」,重視馬來語的普及教育。華文教育比較普遍,有較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2007年15歲以上人口識字率91.9%,入學率71.5%。全國共有470多家公共圖書館,藏書1130萬冊.
小學學校分為三種。第一是以馬來文為主的國民小學;然後還有以華文或淡米文為主的國民型小學。而中學則分為兩種,既是國民中學5年制和以華文為教育體系的華文獨立中學6年制。國民中學普遍為5年制,即中一至中五,但有中學預備班與大學先修班。等級分為初和高中。初中時報考(PMR)高中科班制即分為理,商和文科,高中報考SPM,國民大學先修班則分為兩種即中六和Matric預科班。中六報考STPM,預科班以學期鑒定。大馬現有61所獨中,每所獨中皆分為高、初中等級,並於初中三及高中三報考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初中及高中統一考試初中學生統一課程,而高中則分學科班級上課。學科班級普偏上分理科和文商,有條件的獨中也開辦技職教育班。從中學至大學,可通過不同途徑即私立學院所開辦的A-Level,大學基礎班,專業文憑。
1997 年馬來西亞政府通過了《私立教育法》,為私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馬來西亞有10 所高等公立大學,4 所外國大學分校,652 所私立學院 ( 其中 79 所私立學院提供 3 + 0.2 + 1 等雙聯課程) .私立教育機構每年招收的學生有幾十萬名,為了保障質量,馬來西亞教育部成立了私立教育及國家學術鑒定局 (LAN),對私立教育機構的課程設置、學費以及師資水平進行監督和調控。馬來西亞著名公立大學有馬來亞大學,2013QS亞洲排名32,世界排名167;馬來西亞國民大學、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馬來西亞理工大學等2013QS亞州大學前100強,五所馬來西亞高校列於其中。 馬來西亞羽毛球項目較突出,是羽毛球界的五大強國之一(丹麥、中國大陸、韓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歷代皆有人才出,李宗偉,華裔,男子單打選手。從1998年開始代表馬來西亞出外參加比賽,在2003年在大馬衛星羽球賽贏得首個冠軍。常被拿來與中國林丹、印尼陶菲克和丹麥的皮特·蓋德並列為四大天王。李宗偉如今仍然是中國羽毛球男子單打的有力對手。
馬來西亞至今未獲得過奧運金牌,羽毛球是大馬唯一贏過奧運獎牌的項目,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拉昔夫與耶萊尼兄弟奪得男雙銅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謝順吉與葉錦福贏得男雙銀牌,拉錫德摘取男單銅牌。李宗偉與林丹,兩人在2008年與2012年連續2屆奧運會雙雙闖入男單決賽,李宗偉連續2次都遺憾獲得銀牌。
馬來西亞選手曾在2006年多哈亞運會上奪得8枚金牌、17枚銀牌和17枚銅牌,無論是金牌數還是獎牌總數都創造了該國代表團亞運會歷史最好成績。上述8枚金牌分別來自保齡球(3枚)、羽毛球(1枚)、武術(1枚)、帆船(1枚)、壁球(2枚)。
馬來西亞足球協會在2004年正式推展馬來西亞超級足球聯賽,並希望能夠藉助有關的足球聯賽提高馬來西亞的足球水平。 馬來西亞民航主要由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經營,有飛機110餘架,開辟有航線113條,其中80條為國際航線。1996年11月,第二家航空公司——亞洲航空公司投入運營。全國共有機場37個,其中有5個國際機場:吉隆坡國際機場、檳城、浮羅交怡、哥打基那巴魯和古晉。 馬來西亞共有118座機場,其中38座鋪設硬面跑道。大馬的國家航空公司是馬來西亞航空,提供國際與國內航班,此外有兩家馬來西亞籍的航空公司飛航。
⑸ 馬來西亞國家主要的經濟支撐是什麼除了出產橡膠,馬六甲海峽的收費,旅遊之外還有什麼主要收入
農業,製造業、服務業,旅遊業,,建築業,是馬來西亞主要的經濟支撐,其中以農業和服務業,及旅遊業,為主要收入。
⑹ 馬來西亞生產的主要經濟作物為 帶你了解馬來西亞文化的一角
1、經濟作物主要有棕櫚油、橡膠、熱帶水果等,大量出口棕櫚油、天然橡膠、棕櫚油仁等農產品。
2、從二十世紀開始,橡膠種植就受到政府的關注。1910年,馬來西亞的橡膠園面積為20萬h㎡,1914年種植面積翻倍,其後每年以4萬h㎡的速度遞增,到1930年,橡膠園面積佔全國可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此後,由於世界大戰的爆發,國際市場對橡膠的需求量減弱,橡膠價格下降,但是橡膠的種植面積依然以每年一萬h㎡的速度增加。二戰後,橡膠產業迅速恢復,成為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棕產業在馬來西亞國家的農業發展中擁有非常輝煌的歷史。19世紀末,馬來半島已經開始嘗試種植油棕,並於1917年開始實行商業種植。1997年,馬來西亞油棕種植面積達到289萬h㎡,年產約1000萬t棕櫚油,其中超過90%出口國外,當年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出口佔全世界產量的51.9%,成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出口國。2005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達1500萬t。2007年,由於處於生物產量下降期,同時也因為年初西馬南部區域的洪水泛濫,天然棕櫚油產量出現21世紀以來的首次下滑。2014年,馬來西亞油棕種植面積達到485萬h㎡,棕櫚油產量達到1699萬t,其中1666萬t出口國外,創外匯約620億美元。 水稻是馬來西亞重要的糧食作物。雖然馬來西亞氣候宜人,適合水稻種植,但是長期以來,水稻產量只能滿足國內約60%的需要,差額需要從鄰國特別是泰國進口。政府為了增加水稻產量,採取了多種措施鼓勵農民種植水稻。
⑺ 馬來西亞並沒有什麼厲害的產業,為什麼人均GDP可以達到這么高
馬來西亞Malaysia,大家又稱作「大馬」,東南亞國家,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位置靠近赤道,濕熱的氣候,綿長的海岸線,秀麗的風光,多元而包容的文化,豐富的物產(盛產橡膠可可木材棕櫚油等),人口密度還行,結合這獨特的優勢,經濟發展快,人均GDP高也是情理之中的。具體分析的話,原因可就太多了,簡單大概的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說吧:
首先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應該是氣候了;大馬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無明顯四季之分,一年之中的溫差變化小,白天平均氣溫在31-33攝氏度之間,夜間平均氣溫在23-28攝氏度之間,高原地區的夜間氣溫可低至16-18攝氏度。全年降雨量充沛,(想像一下我們的春城昆明,氣候非常宜人)宜居地帶。在現代旅遊業發展的今日,這一點很吸引世界的旅遊達人前往,大馬本國自然也大力發展旅遊經濟產業以及周邊了。
雖然乍看大馬並沒有特別厲害的產業,但看其整體發展策略,多產業協同發展,計劃明確,領導有力,又順應現代網路發展的潮流,趁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之東風,大馬經濟水平一路飄升。 作為東南亞扼守馬六甲海峽的花園國度,純凈的海灘、奇特的海島、原始的雨林以及現代化的都市組合成了馬來文化的發源地。馬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馬來西亞常年溫度在21--33度之間,沒有自然災害,空氣質量好,森林覆蓋率高達70%,其中有接近60%都是原始森林,常年藍天白雲,空氣質量非常好,可以讓您遠離霧霾,放心呼吸,已經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的東南亞旅遊至熱??對中國來講,自2016年3月1日起,馬對中國大陸公民推出電子簽證與免簽政策,最快24小時出證,大家有多少人已經蠢蠢欲動了?一起來講講東南亞你最喜歡哪個國家呢?
⑻ 馬來西亞: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是一個東南亞國家,國土被我國的南海分成東、西兩部分,西邊是馬來半島的南部,東邊是加里曼丹島的北部。
馬來西亞陸地面積330345平方公里,人口3275萬,其中馬來人佔69%,華人佔23%,印度人佔7.3%。
馬來西亞的官方宗教是伊斯蘭教,但信仰印度教的人也很多。
馬來西亞的城市主要有吉隆坡、檳城、新山、怡保、馬六甲等。
馬來西亞最大的湖泊是肯逸湖,這是一個人工湖,面積約369平方公里,湖中有島。
馬來西亞大部分地區地形平坦,以平原為主。
京那巴魯山是馬來西亞最高峰,海拔4101米。
馬來西亞地處赤道,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溫差大,雨量多。
※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①馬來西亞的棕油。
油棕又稱棕櫚,果實包括果肉和棕仁兩部分,有「世界油王」之稱。
※棕油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擁有廣泛的用途。目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奈及利亞是世界三大生產國,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棕櫚油進口國,進口量佔世界棕油交易量的15%以上。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這兩個國家的棕櫚油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86%以上,且大多用於出口。
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其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45%以上。2005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為1520多萬噸。
※中國棕櫚油主要依靠進口,我國製造方便麵所使用的油都是棕櫚油。
②馬來西亞的天然橡膠。
橡膠樹原產巴西,1904年引進中國,是天然橡膠的重要來源。
世界上天然橡膠種植和產膠大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斯里蘭卡和印度。
天然橡膠廣泛用於工業、國防、交通、醫葯衛生和日常生活領域。
馬來西亞是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膠出口國,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德國、美國、韓國、日本,而中國則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出口市場。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第五大天然橡膠消費大國,是天然橡膠導管、線程及醫用工具的最大生產國之一。
③馬來西亞的錫。
世界錫礦儲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印度尼西亞、秘魯、巴西、玻利維亞、馬來西亞六國,其中馬來西亞曾經是世界錫產量最多的國家,但現在馬來西亞錫產量下滑,全球最大的三個錫礦生產國是中國、印度尼西亞和秘魯,馬來西亞已經跌出前三。
※我國精錫需求量大,主要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玻利維亞三國進口。我國精錫出口最多的國家是新加坡、美國、日本。
馬來西亞的錫、石油、金、鐵、鎢、煤、鋁、錳等礦產豐富。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第三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主要出口到口本、韓國和我國的台灣。
馬來西亞的農產品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棕櫚油、橡膠、可可、稻米、胡椒、煙草、菠蘿、茶葉等。
※馬來西亞棕油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印尼。
※馬來西亞天然橡膠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主要出口到中國。
製造業是馬來西亞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部門,有電子、石油、機械、鋼鐵、化工以及 汽車 製造等行業。
馬來西亞 旅遊 業發達,遊客主要來自中國、印尼、泰國、韓國。
馬來西亞對外出口市場主要是新加坡、中國和日本。
馬來西亞進口商品主要來自中國、新加坡和美國。
※中國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自馬來西亞進口的商品主要有集成電器、計算機及其零部件、棕油、塑料製品、天然橡膠等。中國向馬來西亞出口的商品主要有計算機及其零配件、集成電路、服裝、紡織品等。
附:馬來人的生活習俗。
①馬來人忌食豬肉、忌飲酒,一般馬來人都是用右手抓飯吃的。
②同馬來人握手、打招呼或饋贈禮品,千萬不可用左手。
③馬來人禁煙,喜嚼檳榔,喜食咖喱牛肉。
④對於死者,馬來人哀痛在心,從不嚎啕大哭。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關系密切,西巴丹島和利吉丹島的主權爭議也完美解決。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關於白礁島主權存爭議。
馬來西亞半島是中南半島最南端的部分,北接泰國,南連新加坡,東望蘇門答臘島,面積約130590平方公里。
馬來半島又稱克拉半島、馬六甲半島,屬於中南半島向南延伸的部分,分屬緬甸、泰國、馬來西亞三國,其中屬於馬來西亞的半島部分又稱為馬來西亞半島。
馬來半島南北長1127公里,最寬處322公里,最窄處僅56公里,面積約23.7萬平方公里,主要是丘陵地區。
在馬來半島克拉地峽以南,生活著很多豹子,其中90%都是黑豹,這里是世界上黑豹數量最多的地方。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錫、棕櫚油、鐵礦石的重要出口國之一。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城市,在世界城市排名中,吉隆坡屬於一線城市。
馬來西亞的東部又名沙沙,位於中國曾母暗沙以南,面和」19.81萬平方公里,北瀕南海,南鄰印度尼西亞,中段是汶萊國,海岸線長2384公里。
馬來西亞最大的港口巴生港位於馬六甲海峽東北部,是世界上第13大繁忙轉運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貨物吞吐量16大的港口。馬來西亞出口木材、棕油、橡膠的主要出口港,也是馬來西亞進口鋼鐵、化肥、砂糖、小麥、大米、石油及化工產品的轉運港。
※馬來西亞的醫療水平早在2019年時已經處於全球領先的位置,其經濟總量在東南亞地區排第三位。
※在2018年時,馬來西亞人均GDP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目前,支撐馬來西亞經濟命脈的是資源,石油、橡膠、錫是它最重要的產業,馬來西亞是世界第一橡膠出口國,世界第二棕油出口國,尤其是橡膠手套,馬來西亞的橡膠手套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而且世界上90%的避孕套的原料都來自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實行普及12年義務教育,公立大學幾乎免費,全民醫保。
※馬來西亞的華人吃苦勤勞,在馬來西亞十大富豪中,有九位是華人,但華人在馬來西亞政冶地位不高。
馬來西亞是全球七大半導體出口中心之一,尤其是晶元封測行業,佔到全球總份額的13%!
馬來西亞被稱為亞洲四小虎之一,其經濟實力還是很強的。
⑼ 馬來西亞經濟情況介紹
馬來西亞和馬來西亞人民已疾步邁進二十一世紀,一雀絕個資訊科技和電子商務的時代。過去三十年來馬來西亞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肥沃的土地使她常被稱為「幸福之國」,但馬來西亞並不以此而自足,反而採取了果斷確實的措施,把對農業和原產品的依賴改變成為一個由高科技、以知識為本及資金密集工業帶動的出口經濟。
馬來西亞快速的工業化源自於她早期對外來直接投資的開放。首相馬哈迪說:鼓勵外來直接投資的政策已幫助馬來西亞獲得繁榮。我們仍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也將繼續推行它。
市場導向的經濟,加上社會和經濟的穩定、受過教育的勞動力,及與世界各地輕松聯系的設備,不僅協助了馬來西亞民營企業的繁榮,更鼓勵他們在國家發展中成為政府的合夥人。今天,這個商務導向、對商業友善的環境使馬來西亞成為發展中國家接收最多外來投資的國家之一。
過去十年來,馬來西亞經濟平均每年成長超過7%,而國內生產毛額在1999年增長一倍,達到RM 1,901億(US$500億)。出口和進口也增長四倍分別達到RM 3,086億(US$812億)和RM 2,409億(US$634億),使馬來西亞成為全球的貿易國之一。
1997年中,承受襲擊亞太區數國及導致馬來西亞的貨幣危機和股市崩盤的區域性經濟及金融危機,進一步地證實了馬來西亞經濟的實力和韌性。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選擇性的外匯管制和匯率的固定,中歲知為商業帶來穩定,使馬來西亞的經濟反彈,而現在正步入復甦的軌道。
經1998年的7.5%萎縮後,1999年的實質國內生產的毛額已有4.3%的成長,自1999年2月起,製造業的生產也有正成長的記錄賣消。而貿易順差也使外匯儲備金從RM 760億(US$200億)顯著地增加至1999年底的RM 1,255億(US$330億),這足以支付6.5個月的凈進口額。同時,通貨膨脹受到控制,從1998年的平均5.3%跌至1999年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