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聚落是什麼
1. 馬來西亞檳城旅遊必去的九大景點
檳城,亦稱「檳州」。是馬來西亞十三個聯邦州屬之一,位於馬來亞半島西北側,檳城被檳威海峽分成兩部分,即檳島和威省,而孫中山先生著名的庇能會議於檳城舉行。威省的東部和北部與吉打州為鄰,南部與霹靂州為鄰;檳島西部隔馬六甲海峽與印尼蘇門答臘島相對。以下是我整理的馬來西亞檳城旅遊必去的九大景點,歡迎閱讀!
1、看見檳城全面貌——升旗山(Penang Hill)
到檳城沒到過升旗山就算白來了!可上山觀賞檳城360度的風景,乘坐上山的纜車也別有一番風味。開放時間:工作日 – 6.30a.m – 10.00p.m (最後一班從山頂出發 ) 周末/假日/學校假期 – 6.30a.m – 11.00p.m (最後一班從山頂出發 )
2、遇見最美麗的街頭畫廊
檳城街上隨時都能看到色彩鮮艷、藝術感十足的壁畫,而且還能將自己以及夥伴們融入壁畫里,營造歡樂和笑聲。
3、檳城獨有景色——張弼士故居/藍屋
這座靛藍色的中式庭院建於 1880 年代,曾是 19 世紀建立檳城海峽定居點(Penang Straits Settlement)的著名華人張弼士的居所。藍色的牆壁以及非凡的建築建構絕對讓你看得目瞪口呆。
4、檳城古跡一次看夠夠
「檳城古跡之旅」的景點包括了 Fort Cornwallis (康華利斯堡)、Town Hall City Hall (市政廳大廈)、War Memorial 和 Esplanade (海濱),這些都是檳城主要古建築之一,它們之間的距離用走的就能達到。
5、一次吃盡檳城美食——新關仔角
在這里你能品嘗各種道地的'街邊美食,也可享用高檔大餐。
6、水上清真寺
馬來西亞最早修建的水上清真寺,高聳地矗立在海邊。
7、姓氏橋(Chew Jetty)
房屋都搭蓋在海上,底部用樁柱支撐,並用木板鋪設成橋梁作為村裡的街道,是馬來西亞一處典型的水上人家聚落。
8、聽見海浪的聲音——峇都丁宜(Batu Ferringhi)
坐落於檳島的北部,一個可感受陽光海灘、沖浪、劃艇等水上活動的休閑之地。夜間,還可到露天集市(pasar malam)選購從精美古玩到奇異紀念品。
9、尋找大自然寶藏——檳城植物園 (Penang Botanic Gardens)
因為附近有飛流而下的瀑布,因此這里也叫做「瀑布花園」。可在這里發掘百年老樹、鬱郁蔥蔥的山丘和亞馬遜河流域的巨大睡蓮等。這里也有多種野生動物,如長尾獼猴、灰葉猴、巨松鼠等野生生物。
2. 馬來西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馬來西亞的新山,馬六甲,波德申海灣,樂高樂園,雲頂高原~~都值得去玩
3. 馬來西亞簡介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聯邦制、議會民主制、選舉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並存的國家。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
1957年8月31日,首席部長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聯合邦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組成了馬來西亞。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國境被中國南海分為兩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馬來西亞半島(西馬)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的中南半島(東馬)。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熱帶型雨林氣候。首都位於吉隆坡,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密集和最繁榮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布城。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官方宗教雖然為伊斯蘭教,但國民於馬來西亞憲法下享有宗教自由的權利。政府系統密切仿照了英國的威斯敏斯特的議會制度。國家對內外的最高代表被稱為元首,而政府首腦是首相(總理)。
馬來西亞是一個新興的多元化經濟國家。經濟在19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國家之一,是資本主義國家。馬來西亞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
(3)馬來西亞的聚落是什麼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華人的移民史可追朔至漢代。唐、宋時中國和馬來群島已有頻密的商業活動和文化交流,元代時已有中國人在當地定居的明確記載。
到了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多次在馬六甲(明史稱為滿剌加)停留,後來將馬六甲、巨港(今屬印尼)、泗水(今屬印尼)等營建成其船隊的大本營。至今馬六甲仍然留有大量與鄭和有關的遺跡。一些華人因為和當地人通婚,開始在馬六甲定居,漸漸受馬來文化影響,繁衍開來。
此時開始,華人開始在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成為組成馬六甲重要的一個民族。明朝衰弱後,這些通婚華人的後裔由於交通不便、滿清閉關政策等因素,開始與祖國關系疏遠。在與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情況下,他們逐漸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娘惹峇峇。
娘惹峇峇的母語也由方言(主要是福建話)慢慢轉變成夾雜方言以及馬來語的娘惹峇峇語,但依然保留了各種華人的風俗儀式。
而華人大量移民今馬來西亞各地則是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開始。當時清朝戰敗,中英簽署《北京條約》,清廷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苦力)。由於當時英國殖民者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以開發馬來亞半島,大量的華工(或稱為苦力)從中國輸入到馬來亞半島成為礦工、種植工人等。
在蒸汽船使用後,華僑南來的數量更是急劇上升。此時到來的華人移民人數已經大幅度超越早期的娘惹峇峇,所以被早期定居的人稱為「新客」。
這時期馬來半島的華人人口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這是因為勞工們的僑鄉意識濃厚,多不打算扶老攜幼來到馬來亞定居,而是希望賺夠錢回到老家故鄉。大量的華人下南洋,充分地說明了一個道理,人挪活,哪裡有生存的機會,就應該去往哪裡。
到了1929年,全球開始經濟大蕭條。此時,華僑婦女開始大量移民馬來亞,男女人口比例結構趨向平衡。二戰後,由於世界進入冷戰時代,英屬馬來亞正值馬共叛亂,移民條例收緊,中國來馬的移民潮逐漸減少甚至停止。此後華人參與了馬來亞獨立運動與馬來西亞的建國運動,並在當地繁衍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