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抗戰多少年
『壹』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幾個國家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同時與美國,荷蘭,中國,英國和蘇聯開戰。
1、中國
1931年日本入侵中國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它完全侵佔了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 從那時起,它先後在華北和上海發生了事件,並引發了戰爭。 國民政府採取了妥協政策以避免沖突。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在日本發動後,重慶國民政府於12月9日正式向日本宣戰。
2、美國
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珍珠港後,美國向日本宣戰,日本開始攻擊美國,菲律賓和關島。 美軍是太平洋戰場上的主力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
3、荷蘭(流亡政府)
1942年,荷蘭,印度尼西亞被日本佔領。1945年獨立,共和國於1950年8月成立。1963年,他恢復了被荷蘭入侵的西伊里安。
4、英國
1941年12月7日,在寺廟首都指揮下的40多萬日本南部軍隊襲擊了英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緬甸。
1942年3月,英美參謀長聯席會議達成了區域責任協議,太平洋是美國的責任,而印度洋和蘇門答臘則由英國控制。
4月,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荷蘭政府一致同意建立西南太平洋軍事司令部,同時制定和頒布總指揮官的行為守則。 根據澳大利亞政府的建議,麥克阿瑟將軍被羅斯福總統任命為西南太平洋劇院盟軍區的最高指揮官。
5、蘇聯
1945年8月,蘇聯在雅爾塔會議上履行了協議。 在納粹德國投降後的三個月內,它向日本宣戰。 在這次軍事行動中,蘇聯徹底擊敗了日本關東軍,佔領了中國東北部和朝鮮半島北部。 ,南薩哈林和千島群島,加入了太平洋戰爭。
(1)馬來西亞抗戰多少年擴展閱讀:
日本共侵略過30多個國家
亞洲國家:中國(包括香港、澳門);蒙古;菲律賓;馬來亞(包括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印度支那(包括現越南、寮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包括汶萊、東帝汶、新幾內亞、巴布亞紐幾內亞);泰國;緬甸等國。
歐洲國家:英國(英屬香港、英屬馬來亞含新加坡、英屬緬甸、英屬印度);葡萄牙(澳門、東帝汶);法國(法屬印度支那,現越南、寮國、柬埔寨);荷蘭(荷屬印度尼西亞);蘇聯(張鼓峰事件)。
澳洲:澳大利亞(澳屬巴布亞)。
『貳』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還侵略了哪些亞洲國家
就是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范圍:
大致包括中國、朝鮮半島、南海群島、印度 支那、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澳大利亞、 紐西蘭、印度等國家和地區。
『叄』 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二戰時被哪國侵略了,二戰時新加坡是什麼狀況
在二次大戰前,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日本對美開戰以後,對駐扎菲律賓的美軍發起了進攻,佔領了菲律賓。日本投降後,美國允許菲律賓於1946年獨立。獨立後的菲律賓以日本在二戰時對菲律賓造成了巨大人員經濟損失為由,向日本提出了100億美元的巨額賠款。最初日本政府只同意向菲律賓提供2•5億美元的賠款,雙方一度爭執不下。對菲律賓的賠款談判成為日本賠款談判中最艱難的談判。
由於日本和菲律賓都是美國的盟國,美國對賠款的問題進行了調停。在美國的調停下,雙方終於在1956年達成協議。協議規定日本向菲律賓提供純賠款5•5億,分10年付清;另外在20年內向菲律賓提供2•5億美元的借款。日本對菲律賓的賠款共計8億美元。
然而日本的戰爭賠款,被當時的菲律賓馬克斯總統夫婦當作私人或家族的財產私吞和揮霍掉了,真正受到戰爭損害的菲律賓人民並沒有拿到本該賠給他們的戰爭賠款。這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對戰爭賠款之意義的諷刺。
4、對越南、寮國、柬埔寨的賠款
越南、寮國、柬埔寨組成的印度支那,原是中國的保護國,1893年淪為法國的殖民地。1939年二次大戰爆發後,1940年6月法國向德國投降。作為德國的同盟國日本,向法國投降政府提出讓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切斷美英援蔣的道路。在德國的壓力下,法國投降政府於1940年8月同意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日本成為印度支那的實際控制者。在戰況對日本十分不利的情況下,日本軍隊忽然於1945年1月宣布打倒印度支那的法國殖民政府,讓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獨立。
1945年7月的波茲坦會議上,確認中國和英國共同佔領印度支那,北16度線作為中國和英國的佔領區的分界線。1945年8月,20餘萬中國軍隊進入北緯16度線以北的印度支那。可是日本扶持起來的印度支那獨立部隊卻反對外國軍隊進入印支,1946年7月中國和英國軍隊撤出印支,將印支交還給原來的宗主國法國。印支獨立部隊反對宗主國法國的返回,開始與法國軍隊展開游擊站。1950年2月,法國被迫承認印支三國越南、寮國、柬埔寨獨立。
由於日軍進入印支三國是通過法國政府允許和平進入的,所以沒有給印度支那造成較大的損害,因此賠償額也比較少。1958年到1959年日本份別和越南(南越)、寮國、柬埔寨三國政府達成協議,分別賠償越南:3900萬美元;寮國:278萬美元;柬埔寨:417萬美元。
5、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賠款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英國殖民地時代統稱馬來亞,1951年9月舊金山對日講和會議時,馬來亞仍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英國在舊金山對日和會上放棄日本的賠款,也就意味著代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殖民地也放棄日本的賠款,因此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獨立後,在法律上已沒有資格向日本索取戰爭賠款。
新加坡是海外華僑聚集的地方,新加坡的華僑們在中日戰爭中曾積極支持中國的抗戰。因此1942年日軍佔領新加坡後,曾大肆搜捕華僑中的抗日分子,即所謂"華僑大檢證"。此外,日軍在佔領期間發起了強迫華僑捐款的"獻金"運動,要求華僑們捐款5000萬元(英國當時發行的馬來亞貨幣單位)。1962年,新加坡機場附近的建設工地中,從地下挖掘出600多具人骨,據說這是日軍佔領新加坡時屠殺華僑的遺體。因此在新加坡掀起了向日本討還"血債"的運動。
日本以英國已放棄賠償為由,聲稱新加坡根據國際法無權再向日本索取賠款。然而新加坡方面卻說:"賠款不應該僅僅考慮法律,更要考慮到道義,新加坡在道義上有權向日本追討『血債'"。1962年8月,約有10萬新加坡華人舉行遊行示威,要求日本對血債進行賠償。兩國間關系一時間十分緊張。
後來新加坡方面撤回了賠償血債的要求,但要求日本賠償當年的5000萬元獻金。1967年9月21日,兩國達成了"日本國和新加坡共和國9月21日協定"。一般的國際協定都要說明是關於什麼問題的協定,之所以會有"9月21日協定"這樣奇怪名字的協定,主要是日本政府害怕提到賠償的字樣會遭到國內反對黨的攻
在"9月21日協定"中,日方同意提供5000萬元的無償援助作為賠償當年的強征捐款。但強征捐款是在當時的馬來亞境內進行的,所以賠款應該分給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各一半,最後新馬兩國各得到2500萬元的賠款。馬來西亞本來沒有向日本要求賠款,但在新加坡的斗爭下,也得到了一筆"意外的收獲"。
『肆』 日軍入侵馬來西亞的故事
日軍是通過泰國,騎腳踏車南下馬來西亞的.
當年英軍以為日軍會在新加坡入侵馬來西亞,所以把軍力都集中在新加坡了.怎知道日軍卻從泰國騎著腳踏車下來橫掃英軍的屁屁.
英軍後來節節敗退,日軍只花了數月就全面佔領馬來亞半島.
日軍在馬來亞半島對各族人民採取了不同的政策
對於馬來統治者,日軍給予較大的自由和尊敬.
至於印度人,因為印度人是為英軍賣命的,所以日軍也對他們不是很好.
而最可憐的就是新馬的華人了,因為在中國展開對日軍侵略的抗戰中,新馬華人多在本地募集資金運會中國,又或者抵制日貨,有更甚的是回去中國當兵抗戰.
因此,日軍很殘暴的對待新馬華人.
所以殺頭啊,活埋啊,強奸什麼的,不要以為只有中國人民承受過這種痛苦啊.世界上有許多流浪海外的祖輩,也都因此而死的啊.
日軍在馬來亞,大量的發行了"香蕉錢".
所謂香蕉錢,其實就是一種紙幣.日軍因為當時經濟陷入困境,於是就發行了這種香蕉錢,任意的印製,用於解決經濟危機.
這種紙幣其實沒有實質價值,日軍只不過是用這樣的方式堂而皇之的剝奪馬來亞子民的財富.
馬來亞在3年8個月中,出現了許多抗日的團體.其中以游擊隊居多.
最著名的莫過於林謀盛了.這個人本來安全撤離的日軍的襲擊,但卻又為了救被包圍的夥伴而折返,最後被俘,至死都不肯屈服日軍.
日軍統治馬來亞的時候,大量榨取馬來亞的財富.
比如貢獻金,明文規定華人必須繳交大量的個人財產.
馬來亞豐富的天然資源,也被日軍強要去了.
另外,新加坡在日治時期也改名為昭南島.
『伍』 誰有馬來西亞抗日和抗英的資料
馬來西亞由馬來半島的西馬及位於北婆羅州的東馬所組成。
在英國統治的時期,西馬都被稱為馬來亞 。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這個地區其中一個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
大約50,000年前,東馬砂勞越州的古老尼亞(Niah Cave〕洞里,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了。在西馬,內陸山區的原住民比馬來人更早就在這里居住了。
到了第七世紀,蘇門答臘的室里弗遜(Sri Vijaya)王朝則在南中國海的區域崛起成為最大的王朝。第十三世紀後半期,滿者伯夷(Majapahit〕王朝取代室里弗遜,馬來半島也跟著落入滿者 伯夷王朝的掌控中。
室里弗遜王朝的王子拜里米蘇拉,於大約1403年逃出滿者伯夷王朝的勢力范圍後,落腳在馬來半島的馬六甲,並在這里建立了歷史上聞名的馬六甲王朝。也是在這個時候,大約於十五世紀初,回教被引進馬六甲王朝。
馬六甲王朝在全盛時期,是個聞名於世的港口及經貿中心。中國明朝的鄭和就曾在七度下南洋的時候,到過馬六甲。為了促進兩國之邦交,明朝的公主漢麗寶更是被遠嫁到馬六甲來。
西方列強於十六世紀相繼而來,葡萄牙人於1511年消滅了馬六甲王朝,開始了馬來半島的殖民史。葡萄牙統治馬六甲到1641年,被荷蘭人所擊敗,馬六甲又 由荷蘭人所統治。英國人於十八世紀開始展延它對馬來半島的控制。1786年,萊特首登檳城,1819年萊佛斯佔領新加坡,1819年英國人和荷蘭人的交換 殖民地,使到英國人也獲得了馬六甲,並於較後成立了馬六甲海峽殖民地。
英國人和馬來蘇丹於1895年簽署的邦咯島協約,使到英國人的勢力進一步從馬六甲海峽殖民地延伸到內陸的馬來州屬。通過律政司的制度,英國人逐漸全面的控制了整個馬來半島及新加坡。在英國人殖民的時期,英國人為了大量開發錫礦及樹膠園,從中國及印度大量的引進勞工,使到馬來西亞的多元種族的社會特徵開始形成。
在北婆羅洲方面,沙巴從1882年就被英北婆羅公司統治,直到日本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攻入佔領為止。砂勞越則是英人查爾斯布洛克和汶萊蘇丹協議下所建立 起來的白人拉惹布洛克的天下。從1840年直到1942年,它都由布洛克家族所控制。在世界大戰過後,沙巴及砂勞越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入侵馬來亞,把英殖民政府擊潰並統治了馬來亞三年零八個月。日本投降後,英軍回歸馬來亞繼續其殖民。1948年,英殖民政府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況以對付馬來亞共產黨。
1940年代末期及1950年代所掀起的爭取獨立運動,終於使到英殖民政府讓馬來亞於1955年進行了第一次的全國選舉,由代表馬來人的巫統、代表華人的 馬華公會及代表印度人的印度國大黨所組成的聯盟(現在稱為國陣),橫掃了52議席中的51席。1957年8月31日,聯盟主席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獨 立。馬來文成為國語,回教成為國教。東姑阿都拉曼出任第一屆的首相,並被稱為國父。1963年,馬來亞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勞越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但 1965年,於東姑阿都拉曼及李光耀的政治分裂,新加坡宣布退出馬來西亞。
『陸』 日本和幾個國家打過
和日本打過戰的有中國、美國、緬甸、俄國、朝鮮。
1、抗日戰爭(日本和中國)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2、日俄戰爭(日本和俄國)
日俄戰爭(英語:Russa-Japanese War;日語:日露戦爭;俄語: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
日俄戰爭以俄羅斯帝國的失敗而告終。戰爭暴露了帝國的弊端,導致了1905年革命的爆發,動搖了沙皇的統治。日本經過戰爭跨入列強的行列。
這次戰爭地區跨度極大,橫跨整個西伯利亞。許多高科技發明被應用於戰爭。
3、緬甸抗日戰爭(日本和緬甸)
緬甸抗日戰爭是指在1940年代由於日本入侵緬甸而導致的緬甸人民抵抗日本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抗日戰爭一直堅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
1942年初,日本侵佔馬來亞後,開始入侵緬甸。1月30日,日軍攻克緬甸東部重鎮,隨後分兩路繼續前進,3月8日,日軍佔領緬甸首都仰光。
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這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集合中國精銳力量的中國遠征軍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
但在這之前緬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佔。遠征軍第200師與日軍在緬甸同古展開交火。然而日軍在飯田祥二郎指導下率優勢兵力兵包圍了同古,迫使中國遠征軍突圍。
不過,中國遠征軍在孫立人等將軍的指揮領導下,在緬甸曾多次擊敗日軍的進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
不久,中英兩國軍隊預定在曼德勒籌劃會戰,但日軍在同時奪取了英軍控制的仁安羌,並領兵迂迴至中國軍隊背後。英軍開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國遠征軍右翼暴露,結果聯合作戰失利,遠征軍被迫後退。
在日軍的不斷打擊下,英軍一路潰敗,最後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國軍隊與後方聯系的要點臘戍被日軍佔領。遠征軍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兩路分兵撤回中國境內。
最終緬甸失陷,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突圍時犧牲。
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緬甸被日軍佔領後,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
4、太平洋戰爭(日本和美英等)
太平洋戰爭(英語:Pacific War,日語:太平洋戦爭、大東亜戦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英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期間進行的戰爭,范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先導,以日本投降結束,參戰國家多達三十七個,涉及人口超過十五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六千萬以上,歷時三年零八個月,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
5、朝鮮半島抗日戰爭(日本和朝鮮/韓國)
朝鮮半島抗日戰爭又稱韓國獨立運動(韓語:한국의 독립운동)是指1910年日本迫使韓國和日本簽訂日韓合並條約(日韓合並),朝鮮半島變相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之後,朝鮮半島民眾持續30多年的要求實現民族獨立的反日斗爭。
1919年的「三一運動」是獨立運動的第一個高潮,韓國獨立人士於中國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32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策動了舉世震驚的虹口公園爆炸案。
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後,上海被日本攻下,臨時政府的核心人員十餘人流亡到了重慶。從1939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重慶組織光復軍。
光復軍利用其通曉日語的優勢,主要從事書寫標語、對敵廣播喊話等瓦解敵軍工作以及審訊敵軍俘虜、破譯敵軍口令等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俄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甸抗日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平洋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朝鮮半島抗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