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馬來西亞分家什麼時候
Ⅰ 新加坡是哪年從馬來西亞分出來的
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為獨立自主的共和國。
Ⅱ 新加坡為什麼要從馬來西亞分離出去
1959年從英國取得自治地位,1963年新加坡、馬來亞聯邦、砂勞越和北婆羅州(現在的沙巴)成立馬來西亞聯邦,完全脫離英國統治。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聯邦,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Ⅲ 馬來西亞什麼時候獨立
馬來西亞於8月31日從英國統治下獨立後,首都吉隆坡舉行了大規模慶祝活動,包括該國歷史上最大的軍事檢閱。
在亞洲東南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有一個稱為「錫和橡膠王國」的國家,那就是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全境面積共32.9589萬平方公里,被海分為東、西兩部分,最近處相距約600公里。西馬來西亞,位於馬來半島南部,面積13.1794萬平方公里;東馬來西亞,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包括沙撈越、沙巴兩個州,沙撈越州面積12.1680萬平方公里,沙巴州7.6115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1290萬人。伊斯蘭教為國教,其教徒約占馬來人的80%。其它還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拜物教等。馬來語為國語。首都吉隆坡。
馬來西亞從16世紀開始,相繼遭到葡萄牙、荷蘭等國的侵略。1786年英國入侵,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1942年日本佔領馬來亞,激起當地人民的英勇抵抗。日本投降後,英國在馬來亞恢復殖民統治。1946年4月,英國玩弄「分而治之」的陰謀,把新加坡從馬來亞劃分出來,成為單獨的「直轄殖民地」,並於1948年2月成立「馬來亞聯合邦」,聯合邦的一切統治權由英王委任高級專員掌握,並對馬來亞人民實行高壓統治。1955年,英國宣布馬來亞實行「部分自治」。1957年8月31日,英國同意「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7月9日,英國、馬來亞、新加坡、沙撈越和沙巴在倫敦簽署關於成立馬來西亞的協定(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成立了新加坡共和國),同年9月16日馬來西亞宣告成立。
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錫和石油,還有鐵、金、鎢、煤、鋁礬土和錳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橡膠、木材、油棕、胡椒、菠蘿、椰子等。其中橡膠和錫的產量和出口量均佔世界第一位,木材和棕櫚油是另兩大出口項目。
馬來西亞(原馬來亞聯合邦)剛獨立時,經濟屬於殖民地型,以出口農礦初級產品為主,橡膠和錫是兩大經濟支柱,糧食和工業品均不能自給。獨立後不久,政府確定了改變經濟結構、實現工業化的經濟發展戰略。1971―1990年年又實行了為期20年的「新經濟政策」和第二至第五個五年發展計劃。到1987年,製造業已超過農林漁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居首位。
1986年,為適應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馬來西亞政府調整了投資政策,制訂了一系列鼓勵外國投資的優惠措施,使外資源源而至。1987至1989年3年間共吸收外資93.5億美元,1990年一年吸收64億美元。政府採取的種種有力措施,改變了產業結構,提高了檔次,擴大了出口,使馬來西亞轉變為以出口工業製成品(其中電子產品佔半數以上)為主的國家。與此同時,政府解除了對國內投資的某些限制,使非馬來資本轉呈活躍。
1991年6月,馬來西亞政府在總結前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為期10年(1991―2000)的《第二個前景規劃綱要》(又名《國家發展政策》),取代過去的「新經濟政策」。十年規劃在重申繼續保持良好投資環境的同時,提出將投資重點轉移到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方面,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增加研究發展和教育培訓的投入,放鬆政府對工資、物價的調控,等等。遠景目標則是到2020年使馬來西亞成為完全發達的國家。
1991年7月,馬來西亞議會通過政府提出的第六個五年(1991―1995)發展計劃。這項計劃的主要目標是:使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經濟年增長率保持在7.5%。製造業在計劃末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1.4%;以1995年估計人口2030萬人計算,人均國民收入達3777美元。針對當前經濟中露頭的某些薄弱環節,六五計劃中對交通、能源、教育和培訓、衛生等方面的投入均有幅度不等的增長。
馬來西亞經濟年增長率70年代為7.8%,80年代後期超過8%,1990年為9.4%,人均國民收入超過兩千美元。設在瑞士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和世界經濟論壇1991年6月發表的《1991年世界競爭力報告》把馬來西亞列為最具有經濟活力的國家,在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名單中排名第五。這就為許多經濟學家的如下觀點再次提供佐證――馬來西亞是行將騰飛的亞洲第五條小龍。
馬來西亞奉行中立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幾年來,馬來西亞政府積極推行東南亞中立化計劃,致力於鞏固和發展東南亞國家聯盟,加強與其它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
中馬兩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往來。早在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時,中國商人就曾去馬來半島通商。公元3世紀初,吳國孫權曾遣康泰、朱應出使南海諸國,到過馬來半島。此後兩國互有往來。15世紀初期,鄭和下西洋時,5次都駐節於滿剌加(即馬六甲)。隨後滿剌加的友好使者也訪問過中國。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獨立時,我國領導人曾致電祝賀,並予承認。1974年5月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來我國訪問,當月31日,兩國正式建交。建交以來,兩國的貿易、體育、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往來日益增多。這次鄧小平副總理到馬來西亞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必將為進一步增進中馬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發展兩國的友好關系作出新的貢獻。
Ⅳ 求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的原因
寫這段真實的歷史,還要從馬來西亞聯邦史開始。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宣告成立,馬來亞聯邦、新加坡、沙勞越和北婆羅州(即今天的沙巴)正式加入該國。只是汶萊王國,因得天獨厚的石油利益便拒絕並入,並在菲律賓與印尼的支持下得以獨立。分析這段歷史,需要結合當時的國際環境。是時,美蘇稱霸在即,而馬來西亞合並,就是出於美國反華反蘇的戰略需要。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反華包圍圈,既要防止東南亞華人輸進革命,又要孤立新中國。同時,在美國策劃下組建了東南亞條約組織,類似北約性質。時任新加坡州長的李光耀,是渴望加入「大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的,因為在他心裡有更美的政治構想需要實現。遺憾的是,合並後不到兩年,新加坡被逐出聯邦。原因是:時任新加坡州長的李光耀,在馬來西亞國會倡導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不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引起首相東姑的極度不滿。接著1964年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李光耀又指責聯邦政府正推行「種族沙文主義政策。本來,東姑等馬來西亞高層一直認為華人是他們國家的負擔,華人占居聯邦高達42%的人口後,使馬來西亞開始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所以,在即將全國大選的政治形式下,決定把新加坡正式踢出聯邦!這個決議,對躊躇滿志的李光耀不啻是一個晴天霹靂,他在電視台的鏡頭前無奈地宣布獨立的那刻放聲大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街道上的馬來人已經憋得難受,開始放鞭炮慶祝同新加坡的脫離,股市翻番。更不可思議的是,李光耀沒有放棄努力,居然還爭取議會支持投票,哭著鬧著要求馬來西亞聯邦收回決議!……兩相比之,十分吊詭。我們都在疑問:獨立是件好事,李光耀為何悲痛欲絕呢?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冷靜地分析。從新加坡的國土資源上來看,獨立後的新加坡,只是一個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國,在世界地圖上只是一個小紅點兒。簡單的算術就會知道,二十公里乘以三十公里,還沒有半個北京市區大!而且,新加坡沒有任何自然資源,連水都沒有!以後拿什麼生存?筆者料想,當年的李光耀一定是心裡茫然一片!再者,彈丸之地,兵力虛空,進攻無力,防禦不足,國力如此薄弱,隨時有傾覆之可能。李光耀的心理傷痛,最大的可能是為安全憂慮。再再者,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鄰國羨慕它,大國覬覦它,美英日垂涎於此已非一日。李光耀從民眾福祉出發,不斷尋求馬來西亞庇護,乃人之常情。再再再者,與馬來人分家了,以後他們間摩擦勢必也會加劇的,兩國能和平共存嗎?這些擔憂,也正如李光耀在《風雨獨立路》寫道:前途是渺茫的。新加坡和馬來亞只隔著柔佛海峽,由新柔長堤連接起來。兩地向來是由英國當作一個地區統治的。新加坡是英帝國的行政和商業中心。現在我們分了出來,一切都得靠自己。馬來西亞政府正准備教訓我們。他們可能不再讓我們扮演傳統的角色,繼續成為他們出入口貨物以及為他們提供種種服務的中心。所有新興國家都在推行民族主義經濟政策,一切都要自己干,直接同歐洲、美國和日本的主要買客和賣客打交道。在這樣的世界裡,新加坡沒有腹地,就連我們的飲用水也來自柔佛州,該怎麼生存下去?李光耀還補充強調當年被驅逐的感覺:那天,東姑是在副首相敦拉扎克提出一項議案一讀之後發言的,該項議案要求立即對1965年憲法與馬來西亞(新加坡修正)法案進行辯論。到下午一點半,二三讀辯論完畢,法案送交上議院。上議院的一讀從兩點半開始,到四點半三讀通過。最高元首當天就批准,完成了憲法所規定的程序。新加坡被正式逐出馬來西亞。按照馬來穆斯林的風俗,丈夫可以宣布「塔拉克」(我休了你)三次,做妻子的卻無權這樣。這期間我們可以重歸於好,他可以娶回我。不過,在他講了三次「塔拉克」之後,就不能再娶我了。馬來西亞「休」了新加坡的時候,國會上下兩院三讀法案,等於宣布「塔拉克」三次!李光耀的這種強烈地想返回馬來西亞的想法,在2007年舊事重提。當然,馬來西亞再次以時機尚未成熟,委婉予以拒絕。不過,想一想馬來西亞的做法,還是值得稱道的。雖然他歷史上逼迫華人選民占絕大多數的新加坡脫離聯邦獨立,但終比那些對華人實行種族清洗的東南亞國家好多了,譬如印尼。再說回來,馬來人如果當時不這么做的話,也很可能李光耀就是現在的馬來西亞資政了,那樣由主體華人主政的國家可能與現在的歷史大不同了(可惜,歷史不容假設)。好在獨立後的新加坡華人,每當面對不利局面時,共同的生存危機意識都能夠把全體新加坡人團結起來。他們勤儉高效,廉潔奉公,最終打造出為全球矚目的現代化國家。寫至此,忽然想起在課堂上講課的時候,有學生問筆者的問題:新加坡既然與我們同文同宗同種,為什麼不讓新加坡與中國建立親密關系,或直接並入中國領土?這樣的想法,思索起來讓人凄涼。因為國際關系的基本常識就純粹利益關系,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很多國人總有種模模糊糊的感覺,覺得全世界猶太人都向著猶太人,那全世界華人也該都向著華人。新加坡是華人為主的國家,就應該並入版圖。如果這樣的分析,朝鮮、越南早該回歸中國了。它們過去才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而新加坡與中國沒有淵源,它並不是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新加坡,她只是個世界上除兩岸四地以外,華人人口佔大多數的唯一國家罷了。也正因如此,雖然兩國人民有同祖同文的認同感,但新加坡與中國存在親華與反華的雙面性.其親華性表現在人性方面.在筆者看來,單憑聯合早報就能看出,該報總是對中國內地的報道,以正面為主。而且每天都登載著中國政治和經濟建設成就的消息,這一點,公平地說,比台灣做的好多了。
人性化的親華色彩,新加坡並不輸於世界上任何一地的華人。台灣的9。21大地震,中國大陸百年未遇的洪水災害,汶川5.12特大地震,新加坡人對母親國的感情與行動,都是感人肺腑的。而其反華性,完全是出於其歷史上被英帝國殖民統治的西化心態.為此,她政治上與台灣保持互動關系,可以疏遠大陸.新加坡早就聲稱,自己要當東南亞最後一個跟中國建交的國家,1990年建交後仍然跟台灣保持軍事合作關系。且,李光耀、吳作棟在各種場合的講話都喋喋不休提到中國的增長是世界最大的挑戰,將來亞洲的穩定取決於美國如何對待中國的崛起之類的話。
Ⅳ 新加坡與馬耒亞合並時國名是馬來亞星加坡共和國,簡稱馬星國,分開後
1957年8月31日,聯盟主席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獨立。
1963年,馬來亞聯同新加坡、沙巴州及砂拉越州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首都為吉隆坡,聯邦政府則位於布城。
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建國。
哪來的什麼馬星國?
Ⅵ 新加坡是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的嗎
邁向自治與合並(1945-1963)
1945年9月,英軍回到新加坡,1946年3月,軍管結束,海峽殖民地也正式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為直轄殖民地。戰後的新加坡已經與戰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發言權。總督的權力被分散,一個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組成的顧問組成立。該體系於1947年7月變為兩個分開的行政及立法會議。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1961年5月27日,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沙撈越和北婆羅洲(沙巴)聯合起來組成聯邦。對此,李光耀決定舉行全民投票,最後71%的人投贊成票。1963年,新加坡連同當時的馬來亞聯合邦、砂拉越以及沙巴共組成立馬來西亞聯邦,脫離英國的統治。
新馬合並(1963-1965)
合並後,新加坡開始和中央政府發生矛盾,對治國方針也有不同的看法。新馬政府第一次發生公開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21日。總理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足夠的預算。新加坡的商人也開始投訴中央政府歧視他們,沒有給他們和其他州屬一樣的利益,反而對他們實行固打制。雙邊經濟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0%增加到60%後升溫。當時馬來西亞財政部長陳修信說這是因為印尼的對抗活動而導致軍備預算案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將關閉新加坡的中國銀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國銀行在資助馬來亞共產黨的武裝活動。 兩地在政治上也有沖突,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然而,聯盟黨不僅未添一席,原有的三個選區也被人民行動黨奪取。1964年9月,由於印尼特務的挑撥離間,新加坡又發生了種族暴亂。印尼特務將一名馬來族三輪車夫謀害後逃走,馬來人認為是華人乾的,所以展開報復行動,雙方死傷慘重。 「馬來人至上」的觀念逐漸走向了舞台的中心。非馬來人的政黨都公開表示反對「種族主義」 的信條。1965年5月,新加坡行動黨和其他主要的反對黨成立了馬來西亞團結聯盟,提倡建立一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這個理念意味著,不應該根據種族或宗教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福利和利益,應該公平的對待印度、華人和馬來人來實現全民團結的目標。巫統黨內激進人士非常不滿行動黨的呼籲,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對0票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小島無奈被迫獨立,這時新加坡共和國正式成立。
新加坡共和國(1965至今)
Ⅶ 新加坡當初為什麼要從馬來西亞獨立
19世紀初,新加坡因為具備天然良港的潛質,被英國人看中,並於19世紀中期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42年由於英軍戰敗,新加坡又被日本人佔領,1945年日本人投降以後,英國恢復了其在新加坡的殖民統治,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並同時宣布加入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又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成立了獨立的新加坡共和國,並於同年9月份加入聯合國,10月份又成為英聯邦的成員。
為什麼短短的兩年時間,新加坡就宣布脫離馬來西亞聯邦呢,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首先,新加坡的獨立並不是自願的,新加坡只是一個700平方公里的小島,資源缺乏,如果與馬來西亞分離,新加坡的前途必然是未卜的,當時的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他非常反對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李光耀在晚年回憶時也曾經說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是一件令他終生抱憾的事情,他從沒有爭取過新加坡的獨立。甚至在1996年和2007年李光耀兩次主動提出在有條件的前提下,新加坡可以回到馬來西亞,但仍然遭到馬來西亞拒絕。新加坡最終的獨立是在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要求下完成的。
其次,合並之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是導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的一個重要原因。新馬政府第一次發生公開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總理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足夠的預算。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雙邊經濟矛盾則發生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0%增加到60%後升溫。新加坡則認為這對自己不公平,因為其他州屬並沒有因此增加繳稅。同時在語文和教育政策上新加坡和當時的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發生嚴重分歧。
新加坡獨立後,四顧茫然,要資源沒資源、要靠山沒靠山,因而新加坡最終選擇了倒向美國,因為當時的新加坡被東南亞一些國家認為是第二個中國,因此,周邊許多國家對新加坡充滿了敵意,新加坡必須選擇一個靠山。同時,鑒於資源的缺乏,新加坡走出了一條依託科技、教育強國的路線,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新加坡就成長為了亞洲四小龍,直到現在新加坡都擁有與其國力不相匹配的國際影響力。
Ⅷ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原來是一個國家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原來是一個國家。
馬來西亞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
1965年,新加坡退出。這是因為種族問題。馬來西亞是馬來人有優先權的。而新加坡華人多,不贊同,要求種族平等。所以,東姑阿都拉曼為了避免更多問題(如種族戰爭),決定將新加坡逐出。「逐出」這個詞是首相東姑阿都拉曼用的。
(8)新加坡馬來西亞分家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國家包括馬來亞、新加坡、沙巴和砂勞越。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五位 。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成員國之一,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員經濟體之一。
Ⅸ 新加坡是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的嗎
是的,馬來西亞由馬來亞,沙撈越,新加坡組成,後新加坡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