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商務文化是什麼
Ⅰ 馬來西亞的語言、文化與美食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馬來人占總人口56%、華人佔23%,原住民佔11%,印度人佔7%。近些年來,由於在節育、移民、經濟因素等原因的影響下,馬來西亞華人所佔人口比例逐漸下降。歷史上,華人是馬來西亞經濟和商業方面佔主導地位的社群,占檳城、怡保、吉隆坡、詩巫、芙蓉及新山大多數人口,而怡保和檳城也保留了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印度人則在19世紀初開始,遷移到現在的馬來西亞。
語言
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稱為馬來西亞語,一種標准化的馬來語。英語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曾經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但在1969年馬來西亞種族騷亂後(五一三事件),馬來語成為主要語言。即便如此,馬來西亞依舊是英語世界國家。在馬來西亞社會的許多領域,英語依然是一種非常活躍的第二語言,而且在部分的公立學校,英語被使用為數學、科學、理科系和資訊科技系項目(數理)的教學語言。從2017年馬來西亞教育部的新課綱開始,中學中一的數學和科學被改為以國語教學,中學理科系的生物學、物理學、化學,資訊科技系的電腦科學等依舊繼續以英語教學。
馬來西亞英語也稱為馬來西亞標准英語(MySE),是源自英國英語的一種英語型態,雖然這個名稱除在教育有關的討論外,很少在正式場合使用。馬來西亞的企業也廣泛使用馬來西亞英語,以及大馬式英語(Manglish),一種口語化的英語形式,帶有很重的馬來語、華語及淡米爾語的影響。政府不鼓勵馬來語的錯誤使用,並對那些混合馬來語和英語的公共標示牌處以罰款。馬來西亞也有華文學校,即課堂除了馬來語及英語教學之外,也會以中文(華語)作為教學語言,主要為當地華人而設。
馬來西亞其實存在許多其他語言,包括137種語言。西馬有41種語言,而東馬的原住民部族有自己的語言,與馬來語有關,但容易區別。在砂拉越,主要部族語言是伊班話,而在沙巴原住民則是說杜順語言。馬來西亞政府並沒有限制當地華人使用方言。馬來西亞華人多講來自中國南方各省的漢語,較常見的包括福建話(泉漳片閩南語)、粵語、客家話、海南話、潮州話和福州話(閩東語南片),以及1980年代後馬來西亞華社受新加坡講華語運動影響而推廣的華語。泰米爾語主要由泰米爾人所使用,占馬來西亞印度人的多數。馬來西亞泰米爾語是一個顯著的方言,不同於在印度泰米爾語,加進許多來自馬來語的詞彙。其他南亞語言以及泰語也廣泛使用於馬來西亞[22]。另外,有一小群馬來西亞人具有高加索人種祖源,並說著克里奧爾語,例如以葡萄牙語為基礎的馬六甲克里奧爾語,以及西班牙語為基礎的查瓦卡諾語。
文化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和多元語言的社會。最早的文化源自於當地的原住民部族,隨後馬來人搬到這里。中華文化和印度文化所具有的實質影響力,可追溯到外國貿易開始活躍於這個區域之時。對於馬來西亞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其他文化,包括波斯、阿拉伯與英國文化,由於政府的政治結構,再加上社會契約的理論,對於少數族群產生了最低限度的文化同化。
1971年,政府創立一套「國家文化政策」。這項政策明確界定了馬來西亞的文化,指出它的基礎必須建立在馬來西亞土著的文化,它可能包括來自其他文化的適當元素,而且伊斯蘭教必須在馬來西亞文化扮演重要角色。這套政策也提升了馬來語言優於其他語言的地位。馬來西亞政府對於文化的干預,導致非馬來人的不滿,他們覺得自己的文化自由遭到減損。華人與印度人的社團組織都向政府提交備忘錄,指責政府制訂一個不民主的文化政策。
馬來西亞與鄰國存在著一些文化爭端,尤其是印尼。這兩個國家共同具有類似的文化資產,分享許多傳統,甚至馬來語與印尼語。然而在某些事情上常發生爭執,從烹飪菜餚到馬來西亞國歌。印尼對於保護本國的文化遺產,抱有強烈的感情。馬來西亞倒沒有這么強烈的感覺,在馬來西亞,大多數人認識到,有許多文化價值是共享的。
美食
馬來西亞的美食反映著其人口的多元族群成分,來自境內和周邊地區的許多文化,對於美食有著極大影響。大部分的影響力來自馬來人、華人、印度、泰國、爪哇和蘇門答臘的文化,大多由於這個國家位於古代香料貿易路線上。馬來西亞美食和新加坡與汶萊相似,而且相似於菲律賓美食。新加坡以潮州及閩南人為主,因此食物口味都偏向潮州和福建口味;馬來西亞方面,則以閩南、廣東、客家人為主,甚至也有廣西人及福州人,因此在食物口味上是比較豐富,不同的州屬有不同的菜餚,而且在馬來西亞,食物往往有別於原產地的菜餚。
有時在各族群的原有文化所看不到的食物,也融入馬來西亞這個族群文化的成分之中。例如,在馬來西亞的華人餐廳,也供應馬來菜餚。來自某個文化的食物,有時採用其他文化的烹煮風格。這意味著,雖然許多馬來西亞食物可追溯到某個特定文化,但它們已具有自己的獨特身份,米飯常見於許多菜餚之中。馬來西亞的美食經常使用辣椒,但不見這些美食辣!
Ⅱ 幾個關於馬來西亞的文化分析的問題
我作為一個馬來西亞人的回答:
1.傳統是集體主義,新一代越來越傾向個人主義。以吃飯為例,年輕人如果事業尚未有成之前,一般上吃飯是實行AA制的。不過如果事業有成,那麼朋友見面就輪流請客。三大民族當中,馬來人因為宗教凝聚力以及地域聯系力的關系,集體主義比較強,印度人因為種姓制度的傳統,個人主義比較強。華人在中間。不過如果是受英文教育或者英語為母語的家庭就個人主義更明顯。
2.華人越來越西化,所以傳統的長幼有序的傳統日漸薄弱,馬來人還是非常強調,不過住在市區的年輕人也是開始西化了。印度人印象中以前還把政黨領袖的肖像掛在家裡大廳,不過2008年前後受印度人權益組織的影響以後應該減弱不少。
3.馬來西亞三大民族的存款意識都很強,華族為甚。馬來西亞的存款比率大概有三成以上。
4.馬來西亞還是在實行填鴨式教育,每天老師都被逼著趕完課程,所以基本上不怎麼鼓勵學生發問,學生被表揚與否還是看他的考試成績。當然更令人沮喪的是還看種族。成績差不過是「比別人更平等」的族群還是可以得到優厚的獎學金出國留學。結果造成許多成績優秀的華人申請新加坡的獎學金然後為人家免費作嫁衣。
5.本來是男主外女主內,不過因為生活費高漲,華人基本上都是雙薪家庭,馬來人如果可以的話還是保持傳統,不然就女人做一份閑差(例如當公務員),年年生一個孩子,年年申請產假,反正孩子以後的許多方面都有政府的補助。華人印度人沒有。所以華人印度人的嬰兒出生率年年降低。
6.商業行為大致上華人還是想一般中國人一樣,馬來人就比較靠族群關系或者政府的工程過活。不過還是有比較現代化的馬來人以西方人方式做生意。不過因為有政府依照種族不同給予的照顧,這樣的馬來人比較少。
7.家庭為主,然後才事業,不過之間的差距應該不大,不能作準。
8.
a)依兩人的交情而定,越陌生越遠
b)同上
c)大致如此,不過年輕一代越來越現代化了
d)大致上都一樣,V是受歡迎的
e)都有
f)答案同a,依交情決定眼神接觸的頻密。
以上僅為個人的主觀觀察與體驗的感受,希望可以幫到你。
Ⅲ 馬來西亞文化理念
馬來西亞文化是一種融合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和其他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多元種族文化」,基於馬來族是馬來西亞的多數人口,所以馬來民族文化是馬來西亞文化的主幹,其它的民族文化次之。馬來西亞文化也融合了一些波斯、阿拉伯和歐洲的文化色彩。
Ⅳ 馬來西亞的商務禮儀
馬來西亞是多民族國家,總人口約為3000多萬,其中馬來人佔二分之一以上,馬來西亞籍華人和華僑則佔三分之一左右。除此還有少量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馬來西亞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都信奉伊斯蘭教。如果和馬來西亞人打交道,你知道要注意什麼 商務禮儀 嗎?下面我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馬來西亞的商務禮儀,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馬來西亞的商務禮儀
一、社交禮儀
馬來西亞不同民族採用不同的見面禮節。馬來人的常規作法是向對方輕輕點頭,以示尊重。馬來人傳統的見面禮節,是所謂“摸手禮”。它的具體作法為:與他人相見時,一方將雙手首先伸向對方,另一方則伸出自己的雙手,輕輕摸一下對方伸過來的雙手,隨後將自己的雙手收回胸前,稍舉一下,同時身體前彎呈鞠躬狀。
馬來西亞的華人與印度人同外人見面時,則大多以握手作為見面禮節。
二、服飾禮儀
長袖襯衣“巴迪”被稱為馬來西亞“國服”,多以蠟染的花布做成,多在正式交際場合穿用。在一般情況下,馬來族男子通常上穿“巴汝”,下身則圍以一大塊布,叫作“沙籠”。馬來族的女子,則一般要穿無領、長袖的連衣長裙,圍以頭巾。
在社交場合,馬來西亞人可以穿著西裝或套裙。
馬來西亞人的服飾偏好紅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鮮艷的顏色。他們認為黑色屬於消極之色,黃色也不適於作為服裝之色。受伊斯蘭教影響,馬來人對綠色十分喜愛。
去馬來西亞人家裡作客,進門前必須首先脫下鞋子,並且摘下墨鏡。
三、餐飲禮儀
馬來西亞以伊斯蘭教為國教,飲食習俗禁酒,喜歡飲用椰子水、紅茶、咖啡,等等。馬來西亞的穆斯林不吃豬肉,不吃自死之物和血液。不使用一切豬製品。通常吃米飯,喜食牛肉,極愛吃咖喱牛肉飯,並且愛吃具有其民族風味的“沙爹”烤肉串。
馬來西亞的印度人不吃牛肉,但是可以吃羊肉、豬肉和家禽肉。
馬來人一般十分好客,他們認為:客人在主人家裡若不吃不喝,等於不尊敬主人。平常用餐時只用右手抓食食物,左手被視為“不潔之手”,禁用其取食食物或飲料。只有在十分正規的宴請中,馬來西亞人才以刀叉進餐。
四、習俗禁忌
馬來西亞的習俗禁忌:第一,伊斯蘭教的教規教義在馬來西亞具有法律效力,並為人民所嚴格遵守。第二,馬來西亞馬來人不僅人口最多,政治影響最大,社會地位也最高,他們的語言與宗教亦分別成為國語與國教。馬來人的禮儀習俗在社會生活中居於支配地位。
此外:其一,不要觸摸被其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頭部與肩部。其二,不要在其面前翹腿、露出腳底,或用腳去挪動物品。其三,不要用一手握拳,去打另一隻半握的手,這一動作在馬來西亞人來看是十分下流的。其四,與其交談時,不要將雙手貼在臀部上。其五,不要當眾打哈欠。
Ⅳ 馬來西亞的文化與習俗是什麼
早在公元前6世紀,現在的大馬地區建立有"吉打"王國。14實際"滿刺加"王國以馬六甲為中心,統一了馬來半島大部。1511年葡萄牙征服了"滿刺加"。"二戰"後,英國將檳榔嶼等9個馬來土邦合並為嗎來聯邦,將新加坡作為英國獨立的殖民地。1957年馬來聯邦獨立,1963年馬來聯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退出,形成了目前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習俗
馬來西亞法律規定,馬來人都為穆斯林,所以馬來西亞人不吃豬肉、也不吃各種動物的血液和自然死亡的動物。馬來人不吸煙,認為左手不潔,拿東西時用右手,吃飯時也用右手抓食,只有在西式宴會及高級餐館才用刀叉與匙進餐。馬來人還忌諱摸頭及別人的背部,也不能用食指指人,面對女士時,也不能先伸出手要求握手。
到馬來人家拜訪時必須穿戴整齊,由於馬來人的內廳也用來祈禱,所以當到馬來人家中拜訪時穿的是拖鞋,要將拖鞋放到門外。
馬來西亞的國教為伊斯蘭教,不信仰伊斯蘭教的遊客在進入伊斯蘭教經堂前要脫鞋,不能從正在禱告的穆斯林面前經過,不得碰觸《古蘭經》,更不得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在寺廟內進行拍照。女性遊客在參觀經堂、寺廟時,應注意著裝,不可將手臂和雙腳暴露在外。
馬來西亞舞蹈
馬來西亞是一個半島國家,當地的文化受到周邊諸國的影響,產生了多種分類,舞蹈藝術也是如此。由印度傳來的BHARA NATYAM,將表達式舞蹈NRITYA與純舞蹈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表達出對神明的崇拜與敬仰;錫克人的擅長的BHANGRA,通過靈巧的動作與精彩的特技,伴隨著民謠式的音樂,表達出對豐收的喜悅;與恰恰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JOGET,是社交場合和慶典中最常見的舞蹈;而沙巴卡達山杜順的民族舞蹈SUMAZAU通常由成排的舞者以恢宏的陣勢,模仿鳥類飛翔的動作伸展雙臂,在有節奏的鼓點聲中舞動;在砂拉越十分流行的舞蹈DATUN JULUD,在樂器SAPE的伴奏下,表現出王子得到祝福子嗣誕生後心中無比激動,快樂溢於言表的心情。
Ⅵ 馬來西亞的文化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總人口大約有二千二百萬。其中馬來人約佔50%,華人約佔30%,約600餘萬華人,是世界上除中國和新加坡以外華人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印度人約佔10%,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如伊班人、卡達山人及混種人約佔10%。馬 來 語、英 語、華 語(普通話\廣東話\客家話\福建話) 都 相 當 流 行。
華人約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的30%,以廣東人、福建人居多,也有廣西人及海南人。大多數華人通曉馬來語、華語和英語三種語言。華人多聚居於城市,並以經商者居多,而且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商界、政界都享有一定的聲譽和地位。華人社會中有鄉會社團組織,也有各行業工會。馬來西亞華人工會(MCA)是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最大政黨
中國的文化對新加坡影響很大,並且新加坡大部分是華人,可以說新加坡文化是中國的子文化。對馬來西亞文化的影響相對小些。
馬來西亞是個以農立國的民族,因此維持著許多原始信仰,特別是各民族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響尤為深遠。由於多民族的長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種多元的文化特色。
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由於馬來人在政治上勢力很大,伊斯蘭教也成為馬來西亞的國教,全國各地的主要清真寺無不雄偉壯麗。除伊斯蘭教以外,馬來人還保留著原始宗教,其代表性的儀式是稱作昆德利的共食儀式。這種共食儀式起著維持社會連帶關系的重要作用。可以說馬來人的社會組織是由伊斯蘭教規范和傳統習慣二者合一共同維系的。
住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的宗教是佛教和道教。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有吉隆坡的觀音寺、三寶洞、霹壢洞;馬六甲的青雲寺;檳榔嶼的極樂寺、白雲寺等。寺院規模多宏偉壯觀,大多成為名勝之地,充分反映了支撐馬來西亞經濟的華人的社會力量。佛道混合是這些寺院的特徵,一個寺院里往往同時供奉著福德正神、玉皇大帝和釋迦牟尼、觀音菩薩。
住在馬來西亞的印度人多為印度南部的泰米爾族。其代表性的宗教當然是印度教,這是印度人特有的宗教。印度教的特點是一無教祖,二無教會組織,三無至高無上的經典,人們崇拜村鎮神、家族神和個人神三種神氏。印度教有許多外國人很難理解的地方,比如作為社會基本制度的種姓制度。印度教終極理想是達到梵我如一,而要達到這種至高的境界需要做瑜珈等種種苦行。供奉的神有維鳩奴神、濕婆神。
http://www.e-chn.com/newsadmin/htmlnews/962005/10000140418160.html
Ⅶ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在禮儀和習俗方面有什麼相似處
馬來西亞(英語:Malaysia),簡稱大馬,國境被中國南海分為兩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馬來西亞半島(北接泰國,南部與新加坡隔著柔佛海峽)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南接印度尼西亞,汶萊國夾在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憲法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政府系統密切仿照威斯敏斯特的議會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基於普通法。
馬來西亞主要以馬來人、華人及印度人三大種族為主,這些相異又獨特的多元文化融合碰撞後,體現在當地人的服飾、飲食、娛樂及社會價值觀上,如此豐富的多元復雜文化,究竟旅客來到馬來西亞旅遊,該注意哪些事項與禮儀呢?
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了解馬來西亞文化習俗吧~
馬來西亞文化習俗NO.1見面禮
傳統的馬來人見面禮十分獨特。他們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來西亞是最普遍的見面禮。
馬來西亞文化習俗NO.2 穿著打扮
馬來西亞人在公共場合不論男女其穿著都不得露出胳膊和腿部;在較正式的場合,女士應穿長及腳背的長裙,男士則要穿西式襯衫、打領帶。進入回教堂參觀必須脫鞋,女士還必須在門口披上黑色頭紗才可入內。
馬來西亞文化習俗NO.3飲食習慣及用餐禮節
馬來西亞的人們習慣用手抓飯吃,而且,他們抓飯的時候只用右手,而不會有人用左手的,也只有在西餐廳的宴會上或者餐桌上。他們才會使用刀叉或湯匙。如果和當地人們一起吃飯的話,一定要記住,要用右手抓飯吃。
當地的居民們非常喜歡吃辣,不管是什麼菜色。只要是辣的同,他們就會很高興,而且在這里也是禁吃豬肉和不能喝太烈的酒,不論是在什麼場合。哪怕是再正式的場合,也不會去敬酒的。
馬來西亞文化習俗NO.4不能摸頭
馬來西亞人,是最忌諱別人摸了他們的頭,不管是頭部哪裡。總而言之,是頭就不行,因為在當地,摸頭的話,是代表著對人們的一種侮辱,和侵犯,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而且如果我沒了解就去了馬來西亞,你看到小朋友們可愛,然後摸摸他們的頭的話,他們都不會對你產生好感的。
馬來西亞文化習俗NO.5住宿
在海灣地區或租民間住宅住宿,夜間要注意防蚊蟲,應使用蚊帳或驅蟲葯。萬一不慎劃破皮膚、傷口要立即抹葯醫治,因當地濕熱,容易引起傷口感染、潰爛。在多珊瑚礁的海水中游泳,要注意不要碰傷,在水裡不要隨便觸摸貝殼類,以防萬一有蛇藏在裡面,如果遇到蛇,只要不去威嚇它,一般它是不會攻擊你的。
馬來西亞文化習俗NO.6馬來禮節
馬來人孝敬父母,在父母面前坐板凳不得叉開雙腿,也不得翹二郎腿,坐席時應面向父母跪坐,不得盤腿。在首都吉隆坡,對亂扔紙屑雜物者會處以重罰。上衛生間通常使用左手,故認為左手不潔。如用左手取食或給人遞東西,屬大不敬行為。
馬來西亞文化習俗NO.7公共場所
馬來西亞不禁止一夫多妻,故不可議論他人的家務事。問別人年紀,也是不禮貌的行為。不能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禮物包裝。馬來人認為狗是骯臟動物,會給人帶來厄運,令人生厭;視烏龜為不吉祥動物。
馬來西亞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炎熱多雨。6-7月為旱季,10-12月是雨季。在馬來西亞旅遊,基本上全年都適宜。白天雖然炎熱,但是午後有陣雨,晚上會有季風吹拂,十分涼爽。
東岸每年11月到次年1月是雨季,最好避開這段時間。而5到9月則是東岸最好的" 賞龜"季節。但如果有商務活動的話,最好是每年的3月至11月,因為大多數馬來西亞商人於12月到次年2月休假。聖誕節及復活節前後一周不宜前往,同時也應避開穆斯林的齋月和華裔人的新年。因此,總體來說,5月至9月是最佳旅遊季節。
新加坡是一個移民社會,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來從亞洲、歐洲等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民,新加坡的文化兼容並蓄,為這個城市增添了無限魅力。
俗話說「入鄉隨俗」,了解並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才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生活。
新加坡的禮儀習俗你知多少
1、見面禮儀
新加坡人待人處世彬彬有禮,與客人見面時,在交際場合一般都施握手禮,與東方人相見也行鞠躬禮,佛教徒與客人相見也行合十禮。
男女之間握手較為恰當的方式是等婦女先伸出手來,男士再行握手。而馬來人則先用雙手互相接觸,再收回來的手放到自己的胸部。
新加坡的禮儀習俗你知多少
2、排隊禮儀
說到新加坡最常看見的景象,相信很多人在新加坡待過得人都會想到長長的隊伍,無論是等車還是取餐,他們總是早早就排好隊等著,自動站成一排,鮮少會一擁而上。
3、儀態禮儀
新加坡人舉止很文明,他們坐時端正規矩,雙腳並攏,如果雙腳要交叉也只是把一隻腿的膝蓋直接疊放在另一隻腿膝蓋上。新加坡人站立時體態端正,雙手不會放在臀部,因為他們認為那是生氣的表現。
新加坡的禮儀習俗你知多少
4、拜訪禮儀
到新加坡人家裡吃飯,可以帶一束鮮花或一盒巧克力作為禮物。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馬來人吃飯時,注意!!!不要用左手。談話時,盡量不要談論政治和宗教,因為新加坡是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但同時也對於宗教言論和反宗教言論很敏感。
5、討厭男子留長發
新加坡人對男子留長發極為反感,對蓄鬍子者也不喜歡,他們認為那是可恥的。在一些公共場所,常常豎有一個標語牌:「長發男子不受歡迎」。新加坡對嬉皮型留長發的男性管制相當嚴格,留著長發,穿著牛仔裝,腳穿拖鞋的男士,可能會被禁止人境。
新加坡的禮儀習俗你知多少
6、注意著裝
不同的場合要注意衣著,工作時間要穿規定的制服。新加坡一年四季氣溫都很高,但是在大街上一定不要把上衣脫掉,一來觸犯法律,二來極為不雅觀。
7、注重稱呼
新加坡人對稱呼也比較講究,他們把學位、資歷這些看得很重。一般會以職稱為後綴。
新加坡的禮儀習俗你知多少
8、特殊忌諱
新加坡人忌諱人口吐臟言,對「恭喜發財」之類的話反感,認為是教唆他人發不義之財。他們也不喜歡烏龜,認為它是不祥之物;他們對「7」也比較忌諱,認為它是消極的數字。
9、乘車禮儀
在新加坡坐公共汽車或是地鐵時,切忌大聲喧嘩。坐公共汽車時,若需要下車,一定要提前按鈴通知司機。
10、給小費
在新加坡習俗一般大酒店的某些場合,如搬行李、打掃房間應付1~2元小費。
新加坡的禮儀習俗你知多少
在陌生的環境中人會特別迷茫,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先了解新加坡的禮儀習俗才能避免沖突的發生、誤會的出現,才能夠快速融入新加坡,之後才能專心致志、無後顧之憂地學習。
Ⅷ 你好,我不是馬來西亞的,但我最近在調查馬來西亞的文化,以及電子產業,主要是筆記本電腦,可以幫助一下
馬來西亞的文化及藝術
馬來西亞擁有豐富多姿的文化遺產,許多傳統的藝術和文化都被各族群努力地保護下來。
其中,傳統的舞蹈和音樂在表演藝術中佔有特殊地位。
★ BHARATHA NATYAM
古典的印度舞蹈傳統上都在廟宇里舉行,這類舞蹈被認為是對印度神的敬奉與朝拜,其中一種即是 BHARA NATYAM 。這種舞蹈在公元三世紀時發源於南印度,演出時必須用上六個舞台,結合了 NRITTA (純舞蹈)和 NRITYA (表達式舞蹈)的元素。
★ BHANGRA
BHANGRA 舞是錫克人的典型舞蹈,是為了歡慶豐收而跳的一種舞蹈,結合了舞者的靈巧以及許多的舞蹈特技。這種舞跳起來活力十足而又多姿多彩,音樂伴奏混合了民謠以及由鈴鼓和擊錘等音器所奏出來的音樂。
★ JOGET
這是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舞蹈,一般在慶典上和社交場合里演出。這種舞蹈不論舞步或音樂都和恰恰舞曲極為相似。雖然它有其節奏較緩慢,動作較優雅的一面,然而基本上這種舞蹈是非常活潑而又富娛樂性的。總而言之,這是一種快樂,簡易而適合許多人一起跳的舞蹈,來賓或遊客們通常都會受邀加入和舞蹈員一起跳。
★ TARIAN LILIN
這是一種優雅的少女舞蹈;舞蹈中的故事說的是一位少女遺失了訂婚戒指,借著碟子里的燭光,通宵地找尋這枚戒指,至到破曉時分。
★ SUMAZAU
沙巴卡達山杜順的民族舞蹈。舞蹈進行時排排的男女舞者面對面地伸展著雙臂,隨著六個鼓聲的節奏,模仿鳥兒飛翔的動作。
★ DATUN JULUD
砂拉越流行的一種舞蹈,象徵著一個王子受祝福得到子嗣的快樂。這舞蹈後來在砂拉越的肯亞部族裡流傳開來。 SAPE (一種樂器)奏出舞蹈的節奏,同時還伴隨著歌唱和拍手聲。
★ CONGKAK
一種室內,雙人玩的游戲,深受女性所喜愛。游戲是在一個長形的木塊上進行的,木上共有兩排凹陷的洞,每排各有八個洞,位於末端的是最大的洞,叫著「家」。游戲的目的是賽看誰先將七顆彈珠把洞給填滿,勝利有賴於計算的本領。
★ 陀螺
這是一種流行於鄉間的游戲,尤其是在東海岸丁加奴和吉蘭丹兩州豐收的月份。除了小孩子愛玩之外,成人之間也舉行嚴肅的競賽,所用陀螺可重達五公斤。游戲進行時,將繩子捆在陀螺上,而後摔在一個特別的台上讓它旋轉。之後再將旋轉中的陀螺移到一根木棒上,再移至一根竹竿上的金屬容器里。誰能讓陀螺轉得最久,誰就是勝利者。
★ 風箏
在東海岸上空飄揚的巨大風箏擁有各種精細復雜的樣式,形狀大小也不一。其中,最常見的是月亮風箏,因其新月形而得名。吉蘭丹每年都舉辦一項重要的風箏競賽,吸引來自各地的參賽者。
風箏打鬥是一項廣受歡迎的運動,參加者努力將對手風箏的繩索給割斷,或將其從空中弄掉下來。風箏的繩索上黏上了玻璃碎粉末,以便風箏擁有「切割的能力」。操縱風箏以及風向的技巧是參賽者取勝的關鍵。
★ 馬來武術
馬來武術是馬來民族用以自衛的一種武術。這種令人著迷的運動同時也是一種舞蹈,幾百年來在馬來群島中一直廣為流傳。根據回教的教義,參與者能借著馬來武術以提高自己靈性上的力量。一般在結婚,國家慶典或是武術競賽中可以見到。
★ 藤球
藤球是馬來西亞最受歡迎的一種運動,游戲進行時,參與的雙方在一面球網兩邊把一粒藤球相互踢著。除了手以外,他們可以用身體各部分,包括腳跟,腳底,腳背,臀部,肩膀和頭來踢球和頂球,盡可能不讓球掉落地面。
★ 元宵
馬來西亞華人在元宵節大遊行中表演一項聞名特技,以展現這個民族的英勇。在年尾時於檳城舉行的這項節日中,表演者用額頭,下巴,下顎和肩膀設法平衡一根巨大的旗桿子。
★ 大型單面鼓
巨大的鑼鼓,稱為單面鼓,是吉蘭丹節慶中常見的演出,尤其是在風箏節和陀螺節期間。一百公斤的大鑼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擊打出饒富趣味的韻律。
★ 擊鼓
在砂拉越,婦女將傳統的音樂呈獻出現代風格。擊鼓是一項音樂性質的表演,一般在重要的節日或慶典上演出。擊鼓者坐在布幕後方,擊打出具有風格,音調和旋律的節奏,做為歌唱和舞蹈的伴奏。歌曲由少女唱出,舞蹈則為男性所舞。
★ 大型鼓組重奏
黃銅制或木製的幾面鼓所組成的重奏形成沙巴部落音樂傳統的一部分,不同的部族擁有不同的樂器組合。卡達山杜順使用六面鼓, BAJAUS 部族則使用 KULINTANGAN ,一組半球形的銅鼓,來配合鼓的重奏。
★ SEPAK MANGGIS
這是一種戶外游戲,又沙巴勇敢的 BAJAU 和 IRANUM 族男性所玩。游戲進行時,參與者在一個圓圈內面對著面,企圖打擊一串高高懸掛的十公尺高稈子上的花束,內有錢,手巾,食物及錦旗。
★ 皮影戲
皮影戲是吉蘭丹州一種傳統的戲劇表演,每年五月尾於吉蘭丹 TUMPAT 的風箏節期間於夜晚時舉行。皮影戲的玩偶道具是利用水牛皮製做,而後撐在細細的竹竿上。演出時玩偶置放在布幕後,而燈光則從玩偶後方打在布幕上,形成所謂的「皮影戲」。說故事者一面手操玩偶,一面配合著音樂敘述 RAMAYANA 的傳說故事。整出戲劇是由一位故事者,即 TOK DALANG 一人導演,有時甚至可以指揮多達 45 個玩偶。
希望能夠幫助你。。。